春秋战国时期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的文化 PPT课件
![春秋战国的文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1eb6d1172ded630a1cb616.png)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
3、经常听一支支寂寥的曲子,让我那孤单的灵魂与影子和你一起舞蹈,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却又心甘情愿。
•
22、失去了所有,沉寂在过去的记忆不能自拔,不愿有新的选择。
•
23、次次的别离,浪迹天涯,放纵,摧残你自己的躯体,肆意,折磨你自己的灵魂,我总是在日落的时间里,身心疲惫,忧伤相伴,文字为伍。
•
24、悲伤逆流成河,蔓延了我那过往的曾经,侵蚀着那段远走的岁月。十月已不是十月,而是蚀月。视线渐渐模糊,记忆慢慢远去。这个十月,我依然未能拾起那久违的快乐,反而,蚀进了更多的伤悲。
3主要思想、成就:①政治:主张仁政
②教育: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 虚好学 ③创办私学。
4代表作: 《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思想政治 “仁” 主张:
“礼”
①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 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
教育主张: 问题
③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谦虚好学
④温故而知新,常常复
•
11、多美的幻想,多美的你,多美的过去,多美的回忆。梦想与现实交错,颓废与纯真相依。
•
12、深沉的孤独中,无法控制的一次次回想你的微笑,你的温度,你的纤手,你的话语!一种渴望一种期待一种失落,一种真情,让我此刻如此的难过。 19、伤心也许总是难以避免,落泪成为不舍的
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
•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共33张PPT)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ab6c046edb6f1aff001faa.png)
三、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思想主张 “仁‚和‚礼‛的学说
儒 家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主张按自然规律办事 辩证法,无为而治
道 家
老子 庄子
战国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中央集权
兵家 孙武 春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动荡,不同阶层提出不同学说。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孟子:
孟子,儒家学派。
“作为统治者,应该 施政于民,民贵 君轻啊!”
二、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动荡,不同阶层提出不同学说。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孟子:儒家 “仁政”; “民贵君轻”; 追求高尚的道德; 言论收在《孟子》一书中。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生平简介: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2、政治主张:“仁”和“礼”;
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
3、教育成就: “有教无类”
谦虚好学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4、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5、后世影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百 家 争 鸣
骑车载人
随地吐痰
我们应如何采取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来 遏制这种不良的校风?
法家: 严格处罚
道家: 自我觉悟
儒家: 教育引导
我认为 „„
春秋:老子与孔子
战国:百家争鸣
一、老子与孔子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一)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主张: 辩证法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言论记录在《道德经》一书中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全面版30页PPT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全面版3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baf3953c1ec5da51e27071.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全面版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PPT课件春秋战国时期
![PPT课件春秋战国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26c84f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6.png)
04 文化与科技发展
《诗经》与《楚辞》
总结词
《诗经》与《楚辞》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成就,它们在诗歌创作和文学思 想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情感。而《楚辞》则 是一种具有楚地特色的诗歌形式,以其奔放的想象力和浓烈的情感色彩,成为中国文学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02
03
文化多元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多元 性启示现代社会应尊重和 包容不同文化,促进文化 交流与融合。
创新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创新精神 启示现代社会应鼓励创新 思维,推动科技进步和社 会发展。
道德建设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建设 启示现代社会应注重道德 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道 德风尚。
1.谢谢聆 听
史上的一大特色。
百家争鸣
总结词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标 志,各种学派的思想家纷纷发表自己的 见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 解放。
VS
详细描述
这一时期,儒、墨、道、法、兵等学派相 继兴起,他们就社会、政治、伦理、哲学 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探讨。这种思 想碰撞不仅推动了学术的进步,也为中国 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越争霸最终以越国的胜利告终,越 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这场战争也 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 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03战国来自期三家分晋总结词
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
详细描述
公元前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
魏国崛起与衰落
总结词
初期强大后迅速衰落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课件(1)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14082eb6fd0a79563c1e72dc.png)
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 治变革,不必拘泥于传统,这种思想有利于在经济上势力越来 越大的新兴地主阶级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法家主张 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地主阶级国家政权的统一和巩 固,其法治思想有利于地主阶级的专政。因此,法家思想受到 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也最有用。
(2)诸侯在争霸中对智能的需要为士人提供了出路,促 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私学的出现,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资源。 (4)“百家争鸣”是历史变革在认识上的反映 (社会变革 为“百家争鸣”提供社会需求和现实内容)。
(5)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术继承上的差异,诸 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微观)
(2)影响:
韩非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 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其思想主张后被秦始皇采 纳,成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
【例题5】你认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封建 统治者最有用的学派是哪一家?理由是什么?
法家。 理由:
战国时期处于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 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新兴地 主阶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他们要求通过改革建立地主阶级专 政,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国家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地主 阶级需要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以法治国。韩非的思想集中 反映了上述要求和社会现。
④儒家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 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教育、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⑤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 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诸侯在争霸中对智能的需要为士人提供了出路,促 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私学的出现,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资源。 (4)“百家争鸣”是历史变革在认识上的反映 (社会变革 为“百家争鸣”提供社会需求和现实内容)。
(5)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术继承上的差异,诸 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微观)
(2)影响:
韩非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 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其思想主张后被秦始皇采 纳,成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
【例题5】你认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封建 统治者最有用的学派是哪一家?理由是什么?
法家。 理由:
战国时期处于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 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新兴地 主阶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他们要求通过改革建立地主阶级专 政,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国家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地主 阶级需要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以法治国。韩非的思想集中 反映了上述要求和社会现。
④儒家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 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教育、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⑤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 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春秋文化PPT课件
![春秋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62368df5335a8103d2203d.png)
;
;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代谢.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为:张郎意外获得别人没能带出森林的巨大玉石,他认清自己的力量与后来的李郎一起互相帮助共同 将玉石带出原始森林.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结合内容来分析,这句话是张郎在得到玉 石后内心的感受,属于心理描写,表现其喜悦与兴奋的心理,并引出下文情节. (3)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理由:从内容上看,这一段主要表现二人的友好程度;从结构上看,为后文老人赞美作铺垫. (4)本 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尤其应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和相关事件,然后结合这些内容来分析.从文中内容分析,张郎在得到玉石后,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而是冷静思考,发现前几个人死去的原因,明确自己应怎么做,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人; 张郎李郎结为兄弟,能互相之间真诚相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讲信用、善良的人. (5)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结尾的作用.此题为开放性赏析题,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结尾方式用作用,然后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文以族长没有说完的话结尾,引起读者的思考与想象, 同时点明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则是总结全文,收束全文. 代谢: (1)张郎在穿越原始森林的过程中意外获得别人没能带出森林的巨大玉石,他认清自己的力量与后来的李郎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将玉石带出原始森林. (2)心理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张郎当时内心的兴奋,引出下文带着 玉石艰难的向前行进的情节. (3)不能,第十分段具体表现二人的关系亲密与团结,为后文老人赞美他们的心如无价的翡翠作铺垫. (4)张郎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人,他在一个人无法带出玉石的情况下,懂得冷静思考,找到对策;张郎是一个讲信用,善良的人,他和李郎结为兄弟, 并能共患难,同甘苦,真诚对待李郎. (5)族长的话没有说完,他认为有两颗玉石,其实是将张郎与李郎真诚的心比作无价的玉石.这样留白式的结尾,既能给读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又点明主旨,使小说的意义更加深刻. (2017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 一棵 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 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 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 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 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 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 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 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队多的
第三章春秋战国文化之一PPT课件
![第三章春秋战国文化之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dd2caa964bcf84b8d57b46.png)
第三章:春秋战国文化之一
第一节:春秋战国文化概述
一、春秋战国的来历及社会性质
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为公元前770年至 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为公元前475年至 公元前221年 春秋前期,奴隶制还比较明显地存在,到春 秋末年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农业的进步 西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铁制品
⑴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
金银错技术
⑵ 、青铜铸造、 ①铸造工艺更新; 雕铸艺术
加工工艺的发
展
②代表作品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
⑶.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
①漆器业
、
②纺织业
③煮盐业
④酿酒业 ⑷.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
(三)商业和城市繁荣
1.商业的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
2.城市的繁荣 齐国临淄、赵国邯郸、 魏国大梁、楚国郢 ying
❖
②屈原和《离骚》 ③诸子散文
2.艺术的发展
①绘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②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
《妇女凤鸟图》
3、先进的科学技术
(1)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bèi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 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才能形成一个稳定团结的社会。从外在讲,孔子推崇 “礼”的重要性,“礼”是“仁”的外在表现。“礼”
与“仁”相辅相成,共同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 用。
3、孔子的名言
大家需要记住孔子的一些名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一节:春秋战国文化概述
一、春秋战国的来历及社会性质
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为公元前770年至 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为公元前475年至 公元前221年 春秋前期,奴隶制还比较明显地存在,到春 秋末年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农业的进步 西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铁制品
⑴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
金银错技术
⑵ 、青铜铸造、 ①铸造工艺更新; 雕铸艺术
加工工艺的发
展
②代表作品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
⑶.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
①漆器业
、
②纺织业
③煮盐业
④酿酒业 ⑷.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
(三)商业和城市繁荣
1.商业的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
2.城市的繁荣 齐国临淄、赵国邯郸、 魏国大梁、楚国郢 ying
❖
②屈原和《离骚》 ③诸子散文
2.艺术的发展
①绘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②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
《妇女凤鸟图》
3、先进的科学技术
(1)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bèi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 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才能形成一个稳定团结的社会。从外在讲,孔子推崇 “礼”的重要性,“礼”是“仁”的外在表现。“礼”
与“仁”相辅相成,共同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 用。
3、孔子的名言
大家需要记住孔子的一些名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课件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f43c2a964bcf84b9d57be9.png)
诗歌体裁。《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
首抒情诗,不要把二者混为一谈。
10
3.科学技术 (1)天文 ①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 哈雷彗星 确切记录出自《春秋》。 ②春秋时,我国历法已基本确立 十九年七闰 的原则。 ③战国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 甘石星经 》。 (2)物理 ①《 墨经 》里面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②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的记载,被 现代科学家称为 “《墨经》光学八条 ”。 (3)医学 ①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是 扁鹊 ,被后 代医学家奉为“ 脉学之宗 ”。 的
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3)水利事业 ①中原地区普遍用 桔槔 灌溉农田。
现了技术革新。
(2) 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农业方面, 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方式瓦解,代之以
②春秋时楚相 孙叔敖 在淮水修建
芍陂 。 ③战国时李冰主持修建 都江堰 , 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 ④水工郑国在秦修建 郑国渠 ,使 关中平原 成为沃野。
4
二、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
[归纳总结] 刻变化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深
1.农业
(1)铁农具: 春秋 时期开始出现,
战国 时期使用范围扩大。
(2)牛耕:耕犁的出现,使 耕作效率
(1) 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农业上牛
耕和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 显著提高;手工业中的各个行业也都出
大大提高;牛耕 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
[归纳总结] 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1)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2)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新兴
地主势力的兴起。
(3)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为新的封建制度 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4)大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局部统一,加 快了统一的步伐。
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 16页)
![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 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5753afbdc1c708a1284a44a5.png)
(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社会改革的需要,纷纷重用有 才学之士出谋划策,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5)民族融合加快,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繁 荣。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老子
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精华
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各种 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双 方可以互相转化。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 一书里。
韩非子“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比较
韩非子
现代
性
是依照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制定的
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 国家根本大法及其他法律来治理国
质 其性质是专制主义
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
目
的
不是为了人民,而是 为了君主利益
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 护人民的利益
特
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特点
总特点:异常繁荣
1、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 2、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3、科技发展,不少世界领先
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物 质基础。
(2)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建立)为文化繁荣提供政 治前提。
(3)社会动荡使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为文化的繁荣提供思想 基础。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
产生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 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
2、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为唯物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评价:
1、在古代,大量土地尚未开发,人们被迷信思想束缚,在大自然 面前感到无能为力时,其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5)民族融合加快,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繁 荣。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老子
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精华
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各种 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双 方可以互相转化。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 一书里。
韩非子“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比较
韩非子
现代
性
是依照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制定的
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 国家根本大法及其他法律来治理国
质 其性质是专制主义
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
目
的
不是为了人民,而是 为了君主利益
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 护人民的利益
特
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特点
总特点:异常繁荣
1、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 2、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3、科技发展,不少世界领先
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物 质基础。
(2)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建立)为文化繁荣提供政 治前提。
(3)社会动荡使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为文化的繁荣提供思想 基础。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
产生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 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
2、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为唯物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评价:
1、在古代,大量土地尚未开发,人们被迷信思想束缚,在大自然 面前感到无能为力时,其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67381c6c175f0e7cd137f2.png)
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兼爱”、 “非攻”。(2分)墨子生活在战国 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 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 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 伍不断扩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 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4 分)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 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破 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 安定。(2分)
②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 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 会人际关系。
A.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旧制度可 以“损益”改动。 (具有新思想、新观念) B.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 (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思想) C.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 有 序。 (具有历史局限性和思想上的糟粕)
(3)教育思想突出特点: “有教无类”; 兴办私学, 培养人才。 ——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 官府”和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的局面。推动了我国古代文 化教育的发展。
• 二、阐述“兼爱”、“非攻”的积极 意义,按以下3个层次评分,不得累 计,即最高得分为6分。 • 第一层次:墨子的这些言论在当时 是进步的。(2分) • 第二层次: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反对掠夺战争,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他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是进步的。(4 分)
• 第三层次: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 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 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分)他反对掠 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 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分)墨子提 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 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 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1分) 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 瑰宝,是值得弘扬的。(1分)
•1.文学 (1)《诗经》 •A: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记载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 •C: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现实主 义的创作态度,对我国和世界文化 史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一课时)PPT课件
![第一章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一课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35d3c451e79b89680226a5.png)
☆3.构建和谐社会 (孔子 “仁”、孟子“民贵君轻”、墨子“兼 爱”、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
这节教材中的人物画像,如孔子、老子、韩非 子、屈原等,文物图片《御龙图》、《嵌错赏功 宴乐铜壶》、杏坛,文字史料《论语》《孟子》 中的论述,都是命题中最容易应用的史料,要注 意准确把握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1.“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以德治民”是其政治思想,是 “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2.“礼”是“仁”的具体规 定。
第二:教育方面
山东曲阜孔子讲学遗址——杏坛
A.主张“有教无类”, 兴办私学。(办学思想)
作用:扩大教育的范围
B.主张 “因材施教” 等。 (教育思想)
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③道家:庄子
A.发展唯心哲学。 B.鄙视不公平。 后人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逍遥游》
④法家:韩非子 1.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2.按需改革(理论依据) 3.“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4.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思考: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受统治 阶级推崇?该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思想精华)
C.主张“无为”,反刑法(政治) 《道德经》
孔 庙
“两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其中包括历 代封建统治者。他死时只有三间小屋,经历朝历代的扩 建,成了拥有466间房的浩大的庙,庙的主殿或者说正殿 称大成殿,规模、气势真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 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他的反对者。”
1.原因: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夺 取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具有务实和进取的精神 ,推动当时各国的改革。
2.影响: ①反映时代的必然要求,有利统一和稳定。 ②为秦巩固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奠定理论基础。 ③过度导致暴政,激发阶级矛盾。
这节教材中的人物画像,如孔子、老子、韩非 子、屈原等,文物图片《御龙图》、《嵌错赏功 宴乐铜壶》、杏坛,文字史料《论语》《孟子》 中的论述,都是命题中最容易应用的史料,要注 意准确把握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1.“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以德治民”是其政治思想,是 “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2.“礼”是“仁”的具体规 定。
第二:教育方面
山东曲阜孔子讲学遗址——杏坛
A.主张“有教无类”, 兴办私学。(办学思想)
作用:扩大教育的范围
B.主张 “因材施教” 等。 (教育思想)
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③道家:庄子
A.发展唯心哲学。 B.鄙视不公平。 后人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逍遥游》
④法家:韩非子 1.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2.按需改革(理论依据) 3.“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4.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思考: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受统治 阶级推崇?该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思想精华)
C.主张“无为”,反刑法(政治) 《道德经》
孔 庙
“两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其中包括历 代封建统治者。他死时只有三间小屋,经历朝历代的扩 建,成了拥有466间房的浩大的庙,庙的主殿或者说正殿 称大成殿,规模、气势真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 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他的反对者。”
1.原因: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夺 取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具有务实和进取的精神 ,推动当时各国的改革。
2.影响: ①反映时代的必然要求,有利统一和稳定。 ②为秦巩固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奠定理论基础。 ③过度导致暴政,激发阶级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4、(02苏粤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5. (02天津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 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3.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现代价值. (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 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 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 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 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 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被彻底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 地位;1949年后受极左思潮影响,儒家当作封建糟粕被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 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 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0)现代价值:和谐论;统一观;重视德化;重视家庭人伦;民本思想。
返回
2.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 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 张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 用来作为治国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秦朝,但法 家失于暴政,秦朝二世而亡. 汉初崇道-秦朝亡于暴政,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 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 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统治.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 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 学为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为主(表),法 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认识: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 统治,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
返回
1、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 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2、(01全国春季2)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 是 A.民贵君轻 B.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3、(02上海历史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 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春 秋 战 国 奴 隶 社 会 向 封 建 社 会 过 渡
民族 民族分布-北匈奴,东胡,西戎,南越,中华夏. 变革 融合途径-战争推动;经济文化交流;迁徙.
政治思想: 无为-小国寡民;反严刑峻法. 思想:①仁,己所不欲,” ②礼.” 贵贱有 序” . 政治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启 灿烂 发 文献: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墨翟:①兼爱; ②非攻;③尚贤. 百家 孟子:①仁政-民贵,得民;②重农;③性善. 争鸣 荀子:①自然有规律;②“制天命而用之”. 文化 庄子:①唯心哲学;②愤世嫉俗③逃避. 变革 韩非:①发展改革观;②法治;③集权专制. 文学: ①诗经风雅颂;②楚辞;③诸子散文-孟庄韩非. 艺术: ①绘画独立;②青铜画面;③战国编钟. ①哈雷彗星;②甘石星经;③墨经-物理。. 科技: 扁鹊-脉学之宗-望闻问切传统诊法.
返回
返回
4.孔子的历史地位. 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礼, 德治,对后代影响深远; 伟大的教育家-提出有教无类,打破官府对教 育垄断,使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提出的许多教育 思想对后代的教育有重大意义,如学思结合,知行 合一,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启发等。 伟大的作家-整理了儒家的五经,保留了宝贵 的古代文献。
老子 哲学思想: 道;辩证思想-祸兮福兮.
返回
1.百家争鸣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2.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3.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现代价值. 4.孔子的历史地位.
返回
1.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背景: 根本-经济和政治的大变革,阶级分化剧烈提供了社会 基础;分裂割据的形势下思想环境比较宽松;各诸侯国为了争 霸重视人才提供了条件. 内容: (1)代表平民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的主张;(2) 地主阶级儒家的孟子主张缓和矛盾,提出仁政,爱民,反对苛政, 主张给民劳动资料和劳动时间,来实现德政;(3)儒家的荀子认 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反映了当时 生产力的发展;(4)道家的庄子发展唯心主义思想,鄙视富贵利 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现象;(4)法家的 集大成者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历史向前发展, 必须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国家, 主张君主专制. 作用:政治上儒家,法家,道家都成为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组 成部分,影响深远.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元典-脐带基因.
返回
6、(03江苏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 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7.(04广西1) 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墨子 8.(04天津16)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 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 是 A. 《墨子· 墨经》 B. 《梦溪笔谈》 C. 《营造法式》 D. 《天工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