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
拳击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分类
![拳击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3462a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2.png)
拳击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分类拳击运动是一项古老而激烈的运动项目,吸引着众多热爱挑战和竞技的人们。
为了维护运动的公平与安全,国际拳击协会(AIBA)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年龄和性别分类规则。
本文将介绍拳击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分类,了解这些分类对运动员参与拳击比赛的重要影响。
一、年龄分类1. 青少年组(12-17岁)青少年拳击是培养拳击后备人才的重要阶段。
年龄在12至17岁之间的运动员可参加青少年组比赛。
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身体发育较为迅速,骨骼和肌肉系统处于成长阶段。
青少年组的比赛要求有完善的保护装备,并提供专业的监护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
2. 成年组(18岁及以上)成年组是针对年满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开设的拳击比赛。
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上已经相对成熟,拥有更高水平的竞技能力。
在成年组的比赛中,运动员需要通过选拔和积分等方式才能晋级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二、性别分类1. 男子组男性选手是拳击运动的主要参与者,男子组设立了不同级别的比赛,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男子组比赛要求选手具备卓越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具备良好的拳击基础和丰富的比赛经验。
2. 女子组在过去,拳击被视为男性运动,但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女性参与拳击运动的不断增多,女子拳击逐渐兴起。
国际拳击协会积极推动女子组的发展,为女性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潜力的舞台。
女子组比赛同样注重技术和身体素质,旨在推动性别平等和优秀女拳击选手的崛起。
三、年龄和性别分类的意义1. 保护运动员安全通过年龄和性别分类,能够做到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运动员进行公平竞争,确保比赛期间运动员的身体受到妥善的保护。
这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和保护尤为重要,也为成年组选手提供了更具竞争性的环境。
2. 培养人才,推动发展年龄和性别分类有助于选拔和培养拳击后备人才,为拳击运动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青少年组的比赛可以培养起步选手的兴趣和参与度,成年组则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竞技平台,激励选手不断进取。
03-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PPT
![03-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dacad8d1f34693daef3ea3.png)
年龄、性别与运动江西师范大学 陈栋第十一章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就是在身体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或几个增长速度特别快的,连续年龄段或年龄点。
速度素质小学阶段7至12岁的儿童正处于速度发展的敏感期。
均认为应及早发展速度素质,如错过其发展年龄,对挖掘速度的潜力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反应速度作为速度素质的一种,其发展时期较早,反应时作为反应速度的指标,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而神经系统是发育最早的系统,与之有关的反应速度敏感期是8到12岁。
从7岁起有着较快的自然增长,13岁起自然下降,所以7至13岁是训练动作频率的敏感期。
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力量素质敏感期争议较大对儿童少年过早承受大负荷能力的担忧,持谨慎态度是必要的。
二是由于各类力量素质的训练要求差异性很大。
力量素质女子11至15岁,男子12至16岁。
其主要依据是,第一,在少儿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十二岁起,肌肉总量急剧增长;第二是,肌纤维纵向劈裂学说。
l下肢爆发力l男12至14岁l女7到9岁时增长最快l腰腹肌力量l女7到12岁时快速增长l男13到16岁时逐渐上升男孩10岁时的耐力指标出现首次的大幅度提升,13岁时耐力指标再次提高,到16岁时耐力指标具有本质上的提高。
女子出现在14岁,并保持数年。
无氧耐力12岁之前发展柔韧性是最佳时机,13岁到16岁柔韧性下降。
16岁以后,可逐步加大柔韧性练习的负荷和强度。
l柔韧l动作频率l速度l协调性灵敏协调性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是指快速多变、反应、平衡等多种能力,可以理解为速度、柔韧、力量、控制能力几种因素的综合。
协调能力发展的有利时期在6-9岁,而专门协调能力发展的最佳时间为9到14岁。
敏感期年龄的确定只是一种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共性的一面。
由于敏感发展期有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实践中,要敢于校正敏感性的年龄时值表。
《运动生理学》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b95722e4cc7931b764ce1526.png)
《运动生理学》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青春性高血压: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的血压升高现象。
月经周期:女子性成熟后,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脱落、出血、修复和增生的周期性变化。
运动性月经失调:由于运动训练引起体重降低、精神应激等因素导致女运动员正常月经周期出现一定的紊乱现象。
敏感期:在身体素质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快速增长期,而且还存在着一个或几个增长速度特别快的连续年龄段或年龄点,将这个年龄段或年龄点称为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儿童少年运动系统有哪些生理特点及注意点特点:(1)骨骼与关节。
儿童少年的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软骨成分较多,骨化尚未完成,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
关节结构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韧带较薄而且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故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优于成人,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落。
(2)肌肉。
儿童少年与成人相比,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多,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少。
故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
注意:①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②注意全面的身体锻炼③注意运动场地的选择④慎用负重练习⑤注意矿物质补充⑥注意将柔韧练习与负重练习结合⑦注意肌肉的平衡发展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有哪些生理特点及注意点特点:(1)血液总量比成人少,心脏的重量和容积均小于成年人(2)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因此每搏量和每分心输出量都小于成年人,但每公斤体重的心输出量相对值较大,相对血量也高于成人(3)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口径相对于成人宽,外周阻力比成人小,所以血压偏低(4)胸廓狭小、气道较窄、呼吸时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都比较大,而呼吸肌的力量又较弱,所以每次呼吸的深度和肺活量不及成人,但儿童少年代谢旺盛,对氧的需求相对较多,因而呼吸频率较快。
第13章 有氧运动能力
![第13章 有氧运动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c06b6ecb8f67c1cfad6b8f7.png)
它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式 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 谢为主的临界点或转折点。 谢为主的临界点或转折点。 临界点或转折点
“个体乳酸阈 : 个体乳酸阈”: 个体乳酸阈
• 个体在渐增负荷中的乳酸拐点
波动范围: 波动范围: 1.4-7.5mmol mmol/L 1.4-7.5mmol/L 意义: 意义:更能客 观和准确地反 映机体有氧工 作能力的高低
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可以通过动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可以通过动-静 脉氧差, 脉氧差,即动脉和静脉血当中氧的浓度差异来 计算。例如: 计算。例如: VO2 = 心输出量×动-静脉氧差 心输出量× 安静时心输出量 = 5L/min O2/1L血液 动-静脉氧差 = 50ml O2/1L血液 VO2 = 5L/min × 50ml O2/1L = 250ml/min
二、有氧耐力的影响因素 有氧耐力:心肺功能(中央机制) 有氧耐力:心肺功能(中央机制)骨 骼肌的特征(外周机制) 骼肌的特征(外周机制) (一)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心肺功能(中央机制) 1. 心肺功能(中央机制) 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影响人体吸氧 能力。 能力。运动时提高和掌握有效的呼吸 动作, 动作,增强呼吸机能就可以提高有氧 耐力。 耐力。
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1.儿茶酚胺的影响
如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细胞膜上的Na 、 如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细胞膜上的 Na、 K 泵活动加 Na 因而消耗一定的氧。 强,因而消耗一定的氧。
2.体温升高 2.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lºC时,体内的代谢率可增加13%。 体内的代谢率可增加13% 13%。 体温升高l C
3. 制定康复健身运动处方
在我国,通常以血乳酸浓度达到4mmol/L时 在我国,通常以血乳酸浓度达到4mmol/L时 4mmol/L 所对应的运动强度来作为个体乳酸阈的标准。 所对应的运动强度来作为个体乳酸阈的标准。 乳酸阈是标志耐力运动能力的良好指标, 乳酸阈是标志耐力运动能力的良好指标, 而且已经被用来预计马拉松选手的运动成绩。 而且已经被用来预计马拉松选手的运动成绩。 问题: 二人VO 问题:耐力运动员 A 和 B ,二人 2max相 相 B, 等,但个体乳酸阈 A > B,请分析二人谁更可 能在耐力项目中取得更好成绩。 能在耐力项目中取得更好成绩。
运动生理学习题13
![运动生理学习题13](https://img.taocdn.com/s3/m/232ec2a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5.png)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一〕填空题1.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成年人在安静时所需要的氧量大约每分钟毫升。
2.成年人安静时的和相同,大约每分钟250毫升,说明即使在安静状态下都需要摄取适宜的氧,以满足机体的能量代谢所需。
3.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虽然总需氧量少,但是每分需氧量大。
例如100米赛跑时的需氧量每分钟可达升,而跑时的需氧量却为每分钟2~3.5升。
4.人体在运动中出现稳定状态,说明此时运动中满足,但是在运动开始阶段也会出现氧亏。
这是由于运动初期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等因素所致。
5.短距离跑的运动工程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短,虽然总需氧量,但每分钟需氧量却。
6.长距离跑的运动工程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长,虽然每分需氧量,但总需氧量却。
7.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吸氧量,也可以称为或。
8.氧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运动初期、的消耗以及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生理惰性,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不能立即提高到与运动的需要而形成的。
9.在运动中即使吸氧量需氧量,机体出现稳定状态,在运动开始阶段也会出现。
10.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氧亏表现在运动初期,是运动时的和之间出现的差异。
11.运动后恢复期的吸氧量与运动中的不相等,运动后恢复期的并不是完全只用于归还运动中所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归还运动结束后,恢复到运动前安静水平所消耗的氧。
12.在剧烈运动后恢复期中,除归还在运动初期分解供能欠的一局部氧亏外,还应归还由供能所欠下的氧亏。
13.运动后过量氧耗不仅用于归还所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归还运动后所消耗的氧。
14.运动后、浓度的变化以及升高的影响,均为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因素。
15.运动后过量氧耗的生理作用为归还的氧亏,以及在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
16.最大摄氧量反映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和的能力到达本人的极限水平。
年龄、性别与运动
![年龄、性别与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e90e9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c.png)
谢谢观看
• 1. 根据儿童少年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如何指导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 • 2. 根据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规律,如何提高其运动能力? • 3. 简述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 • 4. 女子在月经期可以进行运动吗?为什么? • 5. 阐述老年人运动系统特点及运动对其影响。 • 6.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氧运输系统有哪些影响? • 7. 老年人健身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
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均衡 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
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时表现出来的机能 能力,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以形态、 机能发育为基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 地变化,并表现出一定规律性。
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
运动能力强
月经周期
月经 后期
月经 前期
月经期
运动能力差
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
孕期
不宜运动
怀孕 前期
怀孕 中期
怀孕
末期
适当运动
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 更年期
1.更年期生理特点 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
2.骨质丢失与运动 骨质代谢紊乱,骨质合成减少而溶骨增加,
极易引起骨质疏松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u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u 运动对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响; u 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几个原则
身体成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 其是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多。这与三个因素有关造成 的:饮食摄入量增加;体育锻炼减少;脂肪的动员 能力降低。
免疫系统
随着机体的衰老,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等均发生改变,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对外界致病微 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
《运动生理学》教学日历
![《运动生理学》教学日历](https://img.taocdn.com/s3/m/e6c3aea54b35eefdc8d33397.png)
全日制本科教学日历
2010 ~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课程编号2711203
学时 72 学时 4 分适用专业社会体育10级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
职称教授
2011年 2 月 22日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教研室主任:主管领导
全日制本科教学日历
2010 ~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课程编号2711203
学时 72 学时 4 分适用专业运动训练10级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
职称教授
2011年 2 月 22日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教研室主任:主管领导
全日制本科教学日历
2010 ~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课程编号2711203
学时 72 学时 4 分适用专业体育教育10级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
职称教授
2011年 2 月 22日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教研室主任:主管领导。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5a5e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f.png)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1.2 运动训练学的目的与任务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2.1 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2.2 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2.3 运动训练的基本阶段2.4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三章:运动训练中的负荷与调控3.1 运动训练负荷的概念与分类3.2 运动训练负荷的作用与原则3.3 运动训练负荷的调控方法3.4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测与评估第四章: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4.1 运动营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4.2 运动营养的基本需求与补充4.3 运动恢复的原理与方法4.4 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策略第五章: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估与改进5.1 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估指标5.2 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估方法5.3 运动训练效果的改进策略5.4 运动训练效果的持续性与长期规划第六章:运动项目特征与训练方法6.1 运动项目的技术特征6.2 运动项目的战术特征6.3 运动项目的生理特征6.4 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与应用第七章: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7.1 运动心理训练的基本概念7.2 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技术7.3 运动心理训练的实施与评估7.4 运动心理训练在运动竞技中的作用第八章:运动训练中的损伤预防与处理8.1 运动训练损伤的类型与原因8.2 运动训练损伤的预防策略8.3 运动训练损伤的处理与康复8.4 运动训练中的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第九章:运动训练中的年龄与性别特征9.1 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训练特点9.2 不同性别的运动训练差异9.3 运动训练中的生长发育与成熟规律9.4 运动训练中的年龄与性别策略第十章:运动训练管理与社会体育10.1 运动训练的组织与管理10.2 运动训练的资源与设施10.3 运动训练与社会体育的关系10.4 运动训练在促进社会体育发展中的作用第十一章:运动训练中的生物力学应用11.1 生物力学的定义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1.2 运动技术分析与生物力学原理11.3 生物力学仪器与运动训练评估11.4 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与限制第十二章:运动训练中的运动生理学应用12.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训练中的应用12.2 运动能力测评与训练效果评估12.3 特殊人群的运动生理学特点与训练策略12.4 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在训练中的应用与发展第十三章:运动训练中的运动心理学应用13.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在训练中的应用13.2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调控13.3 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的关系13.4 运动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十四章:运动训练中的营养学应用14.1 营养学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14.2 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安排14.3 运动补剂的使用与指导原则14.4 营养学在运动训练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第十五章:运动训练学的未来发展15.1 运动训练学发展的趋势与挑战15.2 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前景15.3 运动训练学在体育教育中的整合与发展15.4 运动训练学对运动员全面发展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目的与任务、基本原则和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
![《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c3725d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48.png)
《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名称:《运动生理学》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100分。
其中填空题10分,单项选择题10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8分,论述题22分。
五、参考书目《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郝选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第3版。
六、考试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包括基础部分和运动实践部分,基础部分是支撑运动实践部分的理论基础。
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各章学习目标认真学习各章内容。
掌握基础部分和运动实践部分主要知识点,能较熟练把基础部分的知识点用于解决运动实践问题。
七.考试范围考核知识及要求绪论了解运动生理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肌肉活动1.熟悉肌原纤维的结构2.熟悉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3.了解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4.熟悉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5.熟悉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的定义第二章能量代谢1.了解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物质2.熟悉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3.了解主要运动项目供能特点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1.了解视网膜的感光系统2.了解前庭器官功能3.掌握牵张反射、状态反射的概念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第四章内分泌调节1.理解内分泌功能轴2.熟悉“应激”和“应急”的生理机制3.了解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第六章血液与运动1.了解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2.掌握氧解离曲线的特征和生理意义3.熟悉渗透压、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等概念第七章呼吸与运动1.掌握肺通气,肺换气,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量概念2.了解气体交换过程3.熟悉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1.熟悉心肌生理特性2.掌握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概念3.了解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掌握血压的概念5.了解血液重新分配及运动员心脏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1.熟悉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第十章身体素质1.熟悉肌肉力量、速度、无氧耐力、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2.熟悉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3.掌握需氧量、吸氧量、氧亏、运动后过量氧耗、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概念4.掌握几种有氧训练的方法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1.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五个机能状态2.掌握极点.第二次呼吸、运动性疲劳、超量恢复等概念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1.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1.了解儿童少年发育特点第十四章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1.了解肥胖的分类与诊断指标2.熟悉运动处方要素及制定运动处方《田径》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名称:《田径》二、考试方式:面试三、考试时间:120分钟四、项目结构:总分100分。
运动生理学单选题
![运动生理学单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5e619f31b765ce04081430.png)
运动生理学习题绪论单选题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 生物学B 化学C 人体生理学D生命科学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规律。
A 学习和认知B 反应和适应C 养成和习惯D 比较和选择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B动物实验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D 问卷调查4、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A兴奋B 抑制C 电位D兴奋和抑制5、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 体液调节C 神经调节D自身调节答案:1、(C) 2、(B) 3、(C) 4、(D) 5、(A)第一章肌肉活动单选题1、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
A 肌腹B 最小肌肉群C 肌纤维D 肌腱2、肌肉收缩时张力改变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A 等长收缩B 等张收缩C 单收缩D强直收缩3、肌肉收缩时长度改变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A 等长收缩B 等张收缩C 强直收缩D等动收缩4、人体骨骼肌纤维大概可分为()。
A 快肌和慢肌B 白肌和快肌C 红肌和慢肌D快A和快B5、快肌的生理特点是()。
A 收缩慢、易疲劳B 收缩慢、不易疲劳C 收缩快、不易疲劳D收缩快、易疲劳答案:1、(C)2、(A)3、(B)4、(A)5、(D)第二章能量代谢单选题1、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共同特点是( )。
A生成乳酸B产生大量的ATP C生成CO2和水D不需要氧2、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呼吸商约为()。
A 0.93、0.73 和0.81B 1、0.7 和0.8C 1、0.76 和0.85D 0.8、0.70 和13、通常将()称为呼吸商。
A 耗氧量与CO2产生量比值O2/CO2B CO2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CO2/O2C 肺通气量与耗氧量的比值D 耗氧量与肺通气量的比值4 氧热价以()为最高,食物的热价以脂肪最高。
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维生素5、衡量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第13章:年龄性别与运动(第一节)-汤长发
![第13章:年龄性别与运动(第一节)-汤长发](https://img.taocdn.com/s3/m/f028a56bf111f18583d05aeb.png)
前期
中期
后期
10-12 岁 12-14 岁 以身体形态发育突增 现象为主。是人体成 熟前的一个迅速成长 阶段,也称为生长加
速期
13-16 岁 14-17 岁
17-23 岁 18-24 岁
以第二性特征发育为
主,又称为性成熟期, 身体发育到完全成熟
此阶段形态的发育速
阶段。
度减慢。
运动生理学
6
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1.骨骼与关节
骨骼:
软骨多、骨质软,有机物成分多(有机物∶无机物=5∶5,成人 为3∶7)→弹性好,硬度差,容易弯曲,不易折断;
骺软骨迅速增长→骨长长,到青春期基本融合; 四肢:男17-18岁,女16-17岁,脊柱:男20-22岁,髋骨女19岁。
2020/9/24
运动生理学
7
关节:
关节面差大, 软骨多、厚,关节囊薄、韧带薄且松驰, 关节周围组织细长。
灵活性大,牢固性差,容易脱臼。
2020/9/24
运动生理学
8
2.肌肉特点 肌纤维内水分多,而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较少。
肌纤维细,收缩能力弱,耐力差,容易疲劳,但恢复快。
2020/9/24
运动生理学
9
肌肉发展不均衡性能:
躯干>四肢 上肢>下肢 屈肌>伸肌 大肌>小肌
肌力增长不均衡性能
①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生长<骨骼增长;
正确对待“青春期高血压”
➢对出现青春期高血压的学生,如经常参 加运动,且运动后有无不适应者,可以 照常参加体育活动,但活动量不可过大。 需定期检查,且加强医务监督。
2020/9/24
运动生理学
16
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
![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58ecbed770bf78a652954c5.png)
《运动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 114003【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Flesh Physiolog)【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0【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基础教育学院【适用层次】专科社会体育专业一、考试的目的、性质和任务要求考生较系统地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中人体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学功能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将有助于学生将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本课程的考试任务是:考核学生对能量代谢、肌肉活动、血液循环与运动、运动技能形成、身体素质、运动与身体技能变化的掌握。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是:1.知识目标记忆能量代谢、运动技能、体适能、超量恢复的基本概念,理解运动与血液、运动与内分泌、呼吸与运动;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对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考核学生掌握能量代谢、运动技能、体适能、超量恢复的概念,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分析、运动与血液、运动与呼吸,达到能用运动生理基础分析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能科学的运用生理学指导教学训练和比赛训练生理评价。
二、考核的方法及用时本课程考试方法:期末考试本课程考试形式:采用线上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三、成绩核算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提问成绩)占30%。
四、命题内容(一)考核内容:绪论:(4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1题,名词解释1题;第一章:肌肉活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题1题;第二章:能量代谢(8学时)单选题6题。
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题1题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3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第四章:运动与内分泌(2学时)单选题1题,填空题1题;第五章:免疫与运动(2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第六章:血液与运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1题;第七章:呼吸与运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1题;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4学时)单选题4题,填空题4题,名词解释2题;第十章:身体素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4题,论述题1题;问答1题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4学时)单选题4题,填空题4题,名词解释2题;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5学时)单选题4题,填空题4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第十四章: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4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名词解释1题;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4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名词解释1题;(二)考核基本要求绪论:1、记忆生理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2、理解运动生理学与健身、竞技的关系;3、理解运动生理学的现状和发展。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621体育学基础综合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621体育学基础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f49076d26294dd88d0d26b78.png)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621体育学基础综合适用专业: 040300体育学(一级学科,包括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运动人体科学、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题纸一般由考点提供。
(三)试卷内容结构第一部分体育概论150分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1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第一部分体育概论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略)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明确体育概念的本质,以及对体育的分类。
第二章体育功能何为功能,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什么,何为延生功能。
第三章体育目的确定体育目的依据,目的与目标的区别,达成的途径。
第四章体育过程何为体育过程,它的类型与控制。
第五章体育手段体育手段的概念,何为身体运动、体育运动技术、体育运动项目。
第六章体育科学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体育科学体系。
第七章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的含义,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奥林匹克文化,如何继承与创新。
第八章体育体制体育体制的概念,特点与作用,外国体育体制,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趋势。
第九章体育发展趋势从人发展、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看各自的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书:《体育概论》杨文轩、陈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二版)。
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肌肉活动1.细胞生物电现象2.肌肉的收缩原理3.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第二章能量代谢1.人体能量的供给2.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3.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1.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2.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第四章内分泌调节1.内分泌与激素2.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第五章免疫与运动1.免疫学基础2.运动与免疫第六章血液与运动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2.血液的功能第七章呼吸与运动1.肺通气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4.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1.心脏生理2.血管生理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1.消化与吸收2.排泄第十章身体素质1.力量素质2.速度素质3.无氧耐力素质4.有氧耐力素质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状态1.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2.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3.运动性疲劳4.恢复过程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1.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2.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3.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3体31运动生理学复习
![13体31运动生理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3e82151eff9aef8951e0633.png)
运动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的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2、吸收: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或消化后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3、激素:内分泌腺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活性的有机物质4、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与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5、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6、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阀。
7、碱贮备:每100ml血浆的碳酸氢钠的含量。
8、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9、排泄:就是指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与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10、运动性疲劳: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进行与/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11、潮气量: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12、视力: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也就就是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13、内分泌系统:就是体内内分泌腺与分散存在某些组织器官中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
14、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超过安静状态耗氧水平的额外耗氧量。
15、氧亏:人体进入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与摄氧量之间的差异。
16、食物的热价:每单位重量(每克)食物完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
17、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功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18、稳定状态: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动范围不大的水平,这种状态称为稳定状态。
19、能量统一体: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与不同能量系统的能量输出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行成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弹珠运动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分析
![弹珠运动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62e3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3.png)
弹珠运动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弹珠运动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充满乐趣的体育项目,备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本文将探讨弹珠运动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的差异,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一、年龄差异分析1. 儿童阶段弹珠运动在幼儿和小学生群体中非常受欢迎。
儿童崇尚简单和有趣的活动,而弹珠运动恰好符合他们的需求。
弹珠运动不仅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加交流和互动。
因此,儿童阶段的年龄差异并不明显。
2. 青少年阶段进入青少年阶段,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发生了变化。
他们更关注社交互动和竞争性。
因此,在弹珠运动方面,青少年的参与度会有所下降。
此外,随着青少年阶段的学业压力增加,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多地倾向于学习和课外辅导。
这也导致了在这个年龄段的弹珠运动爱好者的减少。
3. 成年阶段进入成年阶段,工作和家庭责任使得成年人往往无足够时间从事体育运动,包括弹珠运动。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会使得其体能和反应速度下降,从而限制了成年人在弹珠运动中的参与度。
二、性别差异分析1. 男性从弹珠运动的历史发展来看,男性在这一领域中比女性更为活跃。
这主要归因于男性在体力、肌肉力量和反应速度方面的优势。
此外,男性更容易对竞技性活动产生兴趣,这使得他们更有可能从事弹珠运动。
2. 女性相对于男性,女性在弹珠运动中的参与度较低。
部分原因是女性在生理上比男性更为虚弱,体能和肌肉力量不如男性。
此外,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对女性参与弹珠运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弹珠运动长期以来在社会上被认为是男性活动,这也造成了女性不太愿意参与的心理障碍。
综上所述,弹珠运动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存在,但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儿童阶段的兴趣需求、青少年阶段的社交压力和学业压力、成年阶段的时间限制和身体机能下降,以及男性在体力和兴趣方面的优势,女性在生理和文化因素上的限制等。
为了促进弹珠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应当创造多样化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打破性别和年龄的局限,让更多的人尝试和享受弹珠运动的乐趣。
第十二章 性别与年龄
![第十二章 性别与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a63937f0c8d376eeaeaa311f.png)
25
26
四、女权运动
女权运动是一种在女权主义思潮带动下所形成的社会 运动。 女权主义是一种在反对父权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基础上 实现男性和女性社会平等的社会思潮。 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 激进主义的女权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文化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
27
女权运动在美国的发展 投票权 对妇女权利的关心可追溯至启蒙运动时期,这一时期的自由、平 等主义和改良主义的理想当时正由中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劳动者 扩大至妇女。19世纪后期,一些妇女开始在专业领域中工作。以 伊丽莎白· 凯迪· 斯坦顿 (Elizabeth Cady Stanton)为代表的全国 妇女选举权协会 (National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 (NWSA)屡次要求联邦国会允许妇女参与政治投票,在14、15 次修订案中屡次遭遇拒绝。最终20世纪上半叶,妇女作为整体获 得投票权,于第十九次修正案(The Nineteenth Amendment(1920))通过。此次法案虽已通过,离妇女真正参 政还有时日。但对妇女所能从事的工作仍然受到明显的限制,流 行的观念也仍然是把妇女限制在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的传统角 色之中。
社会学概论
第十二章 性别与年龄
1
第一节 性别的概念
一、性别的含义
社会学家认为,“性”(sex)和“性别” (gender)是两个易于混淆的概念。
“性”代表了人的自然属性,是生理上的,
而“性别”的重点并不在于其生理意义,更多的是一 个文化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和文化因素决定 的。
2
3
11
从被调查者收入差异的角度看来,认为“不公平但是可以接受” 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5001-10000元收入组除外)。 认为“不公平不能接受”的比例在800-2000元收入群体最高, 然后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的比例随 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800元以下收入组除外)。
运动生理学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33fe9728ea81c758f578fc.png)
运动生理学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青春期前后骺软骨逐渐骨化、骨骺与骨组织合为一体、骨化基本完成,身高不再增长的年龄段大约是多少岁:A.17~18岁B.19~20岁C.20~25岁D.26~28岁2.儿童少年身高增长速度快时,肌肉主要如何发展:A.横向发展B.纵向发展C.纵横向均等发展D.因人而异不确定3.骨骼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肌纤维的体积和数量减少B.肌肉弹性下降C.肌肉硬度增加D.肌肉易疲劳4.人体在儿童少年时期,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速度呈现出什么特性:A.不均衡性B.均衡性C.匀速性D.无规律可循5.儿童少年心肺功能与成年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特点是:A.搏出量绝对值大、但相对值略小B.搏出量绝对值小、但相对值略大C.搏出量绝对值小、相对值也小D.搏出量绝对值大、相对值也大6.在下列选项中,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有益的练习是:A.太极拳B.力量练习C.伸展运动D.打乒乓球7.儿童少年身体各部位肌群发展速度极不平衡,其特点是:A.大肌肉比小肌肉发展快、屈肌比伸肌发展快B.大肌肉比小肌肉发展慢、屈肌比伸肌发展慢C.大肌肉比小肌肉发展快、屈肌比伸肌发展慢D.大肌肉比小肌肉发展慢、屈肌比伸肌发展快8.儿童少年与成年人相比,其运动疲劳与恢复过程的特点是:A.容易疲劳、不容易恢复B.不容易疲劳、容易恢复C.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D.不容易疲劳、也不容易恢复9.儿童少年肌肉发育尚不完善,与成年人相比肌纤维的特点是:A.较长B.较短C.较粗D.较细10.在人体各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哪个系统发育最早:A.神经系统B.运动系统C.循环系统D.生殖系统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适宜的健身活动可延缓运动系统的功能退化,是防治老年性()的良好方式。
1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液出现了浓、黏、聚和凝的状态,临床上称之为()。
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复试)运动生物化学
![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复试)运动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fba2270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f.png)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运动生物化学一、考试内容及要点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2)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3)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第二章人体的化学组成1、糖类(1)糖类的元素组成及分类(2)糖类的生物学功能2、脂(1)脂类的概念和分类(2)脂肪、复合脂、类固醇及其衍生物(3)脂肪的生物学功能3、蛋白质(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2)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4、水和无机盐(1)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2)水需要量的各种因素以及饮水量和饮水方式(3)与运动关系密切的无机盐5、维生素(1)维生素的分类和功能(2)维生素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三章代谢的调节物质:酶和激素1、酶(1)酶促反应的特点及酶的化学组成(2)酶的命名和分类及运动训练对酶活性的影响2、激素(1)激素的概念及主要功能(2)运动时能源物质利用的激素调节第四章运动和糖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及能量的生成(1)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途径和意义(2)糖的有氧氧化途径和意义2、糖的异生作用和生理意义(1)维持血糖相对恒定的因素(2)糖异生作用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3)糖异生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供能和氨基酸代谢3、糖代谢的调节(1)对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调节(2)糖异生作用的调节因素4、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2)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及ATP的重要作用5、运动对糖代谢的影响(1)运动对肝糖原的影响(2)运动和肌糖原的关系(3)运动与血糖、运动与乳酸的关系第五章运动和脂类代谢1、脂肪的分解代谢(1)脂肪组织中贮存脂肪的水解和动员(2)血浆脂蛋白中甘油三酯的水解(3)细胞内甘油三酯的水解2、血浆自由脂肪酸(FFA)3、脂肪酸得分解代谢(1)脂酰辅酶A的生成(2)脂酰辅酶A通过线粒体内膜(3)脂酰辅酶A的β-氧化作用(4)脂肪酸氧化时能量的生成4、甘油的代谢(1)甘油氧化时的能量生成(2)运动时甘油代谢的意义5、酮体的生成和利用(1)酮体的生成方式(2)酮体的利用方式(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6、运动对人体脂代谢的影响(1)人体适宜体重体脂百分率和健康的关系(2)长时间耐力运动对血脂的急性影响(3)耐力运动训练对血脂的影响(4)耐力训练引起血浆脂蛋白浓度变化的机制(5)耐力运动训练对体脂百分率和脂代谢影响第六章运动和蛋白质代谢1、氨基酸代谢的基本途径(1)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2)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3)蛋白质与糖类、脂类代谢关系2、运动时氨基酸代谢(1)运动对骨骼肌代谢的影响(2)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和支链氨基酸代谢在运动中意义(3)运动与骨骼肌的氨代谢第七章年龄、性别的生物化学特点和体育运动1、青少年的运动能力特点及老年人的体育锻炼2、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化学组成变化和体育锻炼,衰老的生物化学特点、生物学原因,衰老和体育锻炼的关系第八章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化学基础1、运动性疲劳的概念、生物化学机理、不同运动时间疲劳特点2、掌握提高运动能力的营养补充品3、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及营养方法,兴奋剂的概念和分类、兴奋剂的害处第九章体育锻炼效果的生物化学评定1、评定运动后身体机能状态的指标Hb、血尿素、尿蛋白、尿胆原及体育锻炼效果、人体运动耐力的生物化学评定、血脂的评定2、Hb、血糖、血乳酸、尿蛋白的测定方法要点1、系统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了解生物化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理解生物体尤其是运动的人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规律以及与生理机能关系;3、基本掌握生物化学在实际运用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便科学地指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提高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一 、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
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均衡 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
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5
一 、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氧运输系统
血液:浓、粘、聚、凝 呼吸系统:肺通气能力下降,肺动脉压增加 循环系统:心肌萎缩,摄氧量下降,血管硬化
2020/5/6
心血管系统:每搏量和每分心输出量小于成 年人,心输出量相对值较大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
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均衡 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
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时表现出来的机能 能力,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以形态、 机能发育为基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 地变化,并表现出一定规律性。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0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运 动 对 老 年 人 生 理 功 能 的 影 响 ; 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几个原则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3
一 、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运动系统
骨骼:骨总量减少,骨密度降低 关节:关节软骨钙化及纤维化 肌肉:肌纤维的体积和数量减少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面主要从年龄阶段划分和生长发育特点 两方面来分析。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
一、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婴儿期:出生后~1岁
年龄阶段的划分
幼儿前期:1~3岁 幼儿期:4~6岁
儿童期:7~12岁
少年期:13~17岁 青年期:约18~25岁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第一节 儿童少年与运动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
一、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个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不仅表现在组织器官的不断增长、细胞不 断增殖,也表现在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 不断分化,机能逐渐成熟,是机体在形态 和机能方面逐步完善的过程。
18
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
月经周期 与运动
月经周期的形成机制 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 运动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
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
运动能力强
月经周期
月经 后期
月经 前期
月经期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能力差
20
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6
身体成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 其是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多。这与三个因素有关造成 的:饮食摄入量增加;体育锻炼减少;脂肪的动员 能力降低。
免疫系统
随着机体的衰老,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等均发生改变,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对外界致病微 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
老年人健身 运动原则
健康监测:体格检查与机能评定 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负荷量和强度 自我监督:学会记录与防止疲劳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9
PROBLEMS
• 1. 根据儿童少年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如何指导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 • 2. 根据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规律,如何提高其运动能力? • 3. 简述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 • 4. 女子在月经期可以进行运动吗?为什么? • 5. 阐述老年人运动系统特点及运动对其影响。 • 6.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氧运输系统有哪些影响? • 7. 老年人健身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8
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运动系统
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易弯曲变形 关节:灵活性与柔韧性强,牢固性差
肌肉:收缩能力弱,恢复能力强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9
氧运输系统
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血液:血液总量比成人少, 成分也与成人有差异
呼吸系统:最大通气量和最大吸摄氧量的绝 对值比成人低,相对值大于等于成人
第十三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儿童少年与运动; 第二节 女性与运动; 第三节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为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合理 ” 安排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
1 儿童少年
2 女子
3 中老年人
2020/5/6
柔韧素质的年龄变化
协调能力的年龄变化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4
女性与运动
女性进入青春期后,机体内分泌开始旺盛,性激素出 现,形态、机能和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角色也 发生了改变,体质和运动能力与男性有了明显的区别。 因此,女性在参加运动时应有自身的特点。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5
女性与运动
女性的生理特点; 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6
一、女性的生理特点
幼年期
生理阶段的划分
青春期 性成熟期
更年期
2020/5/6
老年期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7
一、女性的生理特点
有氧能力
运动生理特征
无氧能力 肌肉力量
柔韧性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
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发展规律
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 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身体素质发展的顺序性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
力量素质的年龄变化
速度素质的年龄变化
年龄特点
耐力素质的年龄变化 灵敏素质的年龄变化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7
二、运动对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响
运动系统:延缓骨骼衰老,增强肌肉力量
生理功能
氧运输系统:推迟呼吸肌老化,提高肺通气量 神经系统:增强心血管功能,防止脑动脉硬化
免疫系统:改善免疫力,减少慢性炎症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8
三、老年人健身的几个运动原则
一、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特点
由量变到质变 阶段性和连续性 速度呈波浪式发展 不平衡性和统一性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7
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与成年人不同, 下面将从运动系统,氧运输系统和神经系统 来分析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不宜运动
孕期
怀孕 前期
怀孕 中期
怀孕
末期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动
21
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 更年期
1.更年期生理特点 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
2.骨质丢失与运动 骨质代谢紊乱,骨质合成减少而溶骨增加,
极易引起骨质疏松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2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