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症及并发症

合集下载

心脏介入手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心脏介入手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心脏介入手术的适应症有哪些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能够有效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原理是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作用下送入心脏导管,利用特定技术对心脏的各种疾病进行确诊和治疗,是目前为止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和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都有一定区别,是有创诊治方式的一种。

心脏介入手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心脏手术的适应症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一般来说就是冠状动脉变得不光滑,血管表面有存在像疙瘩一样的异物,导致血管狭窄,狭窄程度达到了75%就可以判定为冠心病,总的来说心脏手术的适应症包含这几类:(1)大部分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都可以利用心脏介入手术进行治疗,且能够根治;(2)单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种类,目前心脏介入手术中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3)针对慢性心动过缓、特发性室山性心动过速,安装永久起搏器是目前为止唯一的根治方法,疗效明显,被广泛应用;(4)想要有效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是较好的方式,便于医护人员精确判定疾病类型和性质,能够有效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疗策略;(5)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而言,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支架术的结合运用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提升治疗的成功率,对患者康复、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

2.无症状心肌缺血2.1适应症(1)在一支或两支冠脉存在一处或多处的适宜介入治疗的病变,预计手术成功较高,且死亡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病变血管负责中-大面积存活心肌的血供或非介入检查提示中-中毒缺血;(2)PCI手术后发现患者存在再狭窄的现象,病变血管负责中-大面积存活心肌的血供或非介入检查结果提示高危;(3)左主干病变应行血运重建但不适合冠脉搭桥术;(4)PCI在2或3支血管病变且前降支近端明显狭窄,如利用冠脉搭桥术,仅需一根动脉桥的正在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或左室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尚无定论;(5)PCI可能适用于非前降支近段病变,病变血管负责中等面积存活心肌的血供且非介入检查提示缺血。

1、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症及并发症

1、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症及并发症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证及并发证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室间隔缺损,系胚胎发育期心房间隔上残留未闭的缺损形成。

小儿房间隔缺损已经影响到了小孩的生命健康,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

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是经导管在房间隔缺损的部位送入一个双盘结构的堵闭器,双盘中的一个盘在左心房而另一个在右心房,两个盘由一腰相连,而该腰正好通过房间隔缺口,双盘夹住房间隔,一方面关闭房间隔缺损,一方面固定住堵闭器。

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房间隔缺损关闭手术后1天就开始有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在堵闭器内,3~10天可以填满整个堵闭器,并可以见到胶原组织的沉积,7~10天后内皮细胞开始覆盖在堵闭器的表面并形成肉芽组织,逐渐将堵闭器覆盖。

3个月后内皮细胞和肉芽组织完全包埋堵闭器,其内的血小板和纤维素也逐渐机化,最后形成致密的组织结构,从解剖上完全关闭房间隔缺损。

决定堵闭器堵闭疗效的两个因素:堵闭器植入到房间隔缺损部位后能否快速的在堵闭器内部形成血栓,但在堵闭器表面不能形成血栓;能否快速内皮化,在堵闭器表面形成类似心脏内膜层。

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证:(一)年龄大于3岁,小于60岁,体重大于5kg。

(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局部解剖结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最大伸展直径<40mm;2.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边缘,特别是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和肺静脉开口至少4mm;3.房间隔直径大于房间隔缺损14~16mm。

(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功能矫治术后遗留的房间隔缺损。

(四)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外科手术修补后残余分流或再通。

(五)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的明显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

(六)临床有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的表现。

二、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已成为成熟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巨大型ASD(一般指缺损直径大于30mm以上者,小儿按公斤体重计算,12kg者缺损直径大于24mm,17kg者大于28mm)仍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儿童与青少年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随访研究

儿童与青少年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随访研究
者行 封堵 术 治疗的安 全性 及 可靠性 。方 法
况 。结 果
将 5 例 房 间隔缺损 患者 分 为儿 童组 及 青 少年 组 , 用 国产先 健牌 封 堵 器及 其 0 采
输 送 系统 封堵房 间隔缺损 。 比较 两组封 堵 术成功 率及 监测 术前 、 术后 E G 血 常规 、 肾功 能 变化 , 访术 后 并发 症发 生情 C、 肝 随
明显 变化 。结论 房 间 隔缺 损介 入 治疗 无症 状 的青 少年 房 间 隔缺损 疗效较 好 , 年龄 病 例 易发 生并 发症 , 低 大部 分 并发 症在
随访过 程 中( 术后 6个 月) 完全 恢复 , 用大直 径封 堵 器患者 易 出现 房 室传 导 阻滞 。
【 关键词】 介入治疗 ; 房间隔缺损 ; 并发症 【 中图分类号】 R5 1 1 4 .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78 2 1 )406-3 6376 (00 0 - 50 3
C i Z NG P n Y AO L , HE i g, ANG We— e i d
( eat etfC rioy G ag i a x h nI si lG in5 1 0 , hn ) D p r n o ado g ,u n x N ni a o t , ul 4 0 2 C ia m l s tp a i
p t n s we e d v d d i t h l r n g o p a d a o e e n e r u . o h g o p p t n s we e a c p e r n e t ee l s r f D. ai t e r ii e n o c i e r u n d ls e c sg o p B t r u a i t d e r c e t d ta s a h t rc o u e o AS A— c i v me tr t fAS co u e wa t t t si oh g o p , e c a g so h e e n ai o D ls r ssa i i n b t r u s Th h n e fECG, l o o tn l e n e a u c in w r ln — o sc b o d r u i e,i ra d r n l n t e e n o i v f o t r d b f r n fe t r e t n l h r p . o t p r t e c mp i a in r ol we p i o g o p . s ls Ac iv me tr t o e eo e a d a tri e v n i a e a y P so e a i o l t swe e f l n o t v c o o d u n tw r u s Re u t h e e n a率差异 无 统计 学意 义 ; 童组 术后 近 期 并发 症 发 生 率 高 于青 少年组 , 儿 差异 有统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的缺损,一般通过手术来修补。

但是对于一些非手术患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PFO封堵术)成为了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本文就对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进行介绍。

1. 术前准备护理术前护理主要是饮食和安全方面的管理。

在前一天晚上,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重、过油腻等大量产生气体的食物。

术前4小时禁食,切断肠胃蠕动以避免术中胃肠道暴涨。

术前护理还应包括体位准备、皮肤消毒、取血、放置静脉置管、氧气给予以及喉罩安排等方面的准备。

(1)镇静麻醉护理对于PFO封堵术而言,通常采用静脉全身麻醉。

但是,这种方案更需要控制麻醉深度,避免引起过度镇静或麻痹,从而导致频繁的心电图变化。

(2)导管运匀在手术中,特别是在导管运动过程中,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因为导管的过程可能会产生心律失常和按压心脏等一系列不利因素。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充分进行术前准备,减少术中过程中的因素不利影响。

(3)输血与输液在进行PFO封堵术时,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或者输液支持。

但是,对于输液过程中的严格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严格控制输注管中的气泡数量,避免出现空气栓塞等相关窘境。

(4)心电生理监护在进行PFO封堵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电生理监护。

除了对心率,心律进行测量外,对心房、心室表示QTc的监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种监测往往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可能在术中发生危急情况。

(5)止血、消毒护理在导管进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导管穿破血管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术中必须严格的止血和消毒管理,避免感染等方面的风险。

(1)观察发现可能的并发症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缓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发热、胸痛、呼吸窘迫等。

(2)释放引流管术后,患者需要留置引流管,它的作用在于减少血流量和血压,预防血肿等情况的发生。

释放引流管时,需要注意观察出血程度,以保持引流管畅通无阻。

心内科介入手术试题及答案

心内科介入手术试题及答案

心内科介入手术试题及答案心内科介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和器械进入心血管系统,进行相关治疗操作。

在进行心内科介入手术前,医生往往需要进行专业的试题训练,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内科介入手术试题及其答案。

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试题1. 请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哪些心脏疾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等与冠状动脉相关的疾病。

2.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常见并发症包括血管狭窄再狭窄、血管造影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心脏节律异常等。

3. 请问远端支架植入术是一种何种类型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远端支架植入术属于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措施。

二、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试题1. 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主要适用于哪些患者?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适用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

2. 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的常见操作步骤有哪些?常见操作步骤包括穿刺输送导管、放置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确保封堵器位置和效果等。

3. 请问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有哪些可能的并发症?可能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气囊过度膨胀、气囊脱落等。

三、主动脉导管介入手术试题1. 主动脉导管介入手术一般适用于哪类患者?主动脉导管介入手术一般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儿,用于治疗先天性主动脉导管未闭。

2. 主动脉导管介入手术的主要操作步骤是什么?主要操作步骤包括经股动脉穿刺进入血管、导丝导管引入主动脉导管、放置导管等。

3. 请问主动脉导管介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常见并发症包括血管穿孔、血管狭窄、出血等。

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试题1. 请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适用于哪些心脏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疾病。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主要检查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主要检查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

3. 请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血管狭窄再狭窄、血栓形成、感染等。

pfo封堵术指南

pfo封堵术指南

pfo封堵术指南摘要:1.PFO 封堵术简介2.PFO 封堵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PFO 封堵术的操作步骤4.PFO 封堵术的并发症及处理5.PFO 封堵术的注意事项正文:【PFO 封堵术简介】PFO 封堵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心房间隔缺损(PFO)的微创介入手术。

PFO 是指心脏房间隔膜的一个小开口,这种缺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影响。

PFO 封堵术通过在缺损处放置一个封堵器,以闭合缺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PFO 封堵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PFO 封堵术的适应症主要为:患者存在心房间隔缺损,且缺损大小适中,封堵器可顺利通过。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用PFO 封堵术。

禁忌症包括: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未控制的心律失常、心脏内血栓形成等。

此外,孕妇和年龄过小的患者也不适宜进行PFO 封堵术。

【PFO 封堵术的操作步骤】PFO 封堵术通常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

手术过程如下:1.穿刺股静脉,将导管送入心脏。

2.通过导管放置一个伞状封堵器在心房间隔缺损处。

3.调整封堵器位置,确保封堵器完全覆盖缺损。

4.释放封堵器,使其固定在缺损处。

5.拔除导管,结束手术。

【PFO 封堵术的并发症及处理】PFO 封堵术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封堵器脱落、移位、血栓形成、心脏瓣膜损伤等。

一旦发生并发症,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重新放置封堵器、抗凝治疗、心脏瓣膜修复等。

【PFO 封堵术的注意事项】1.术后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3.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就诊。

4.定期随访,评估心脏功能及封堵器情况。

总之,PFO 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对于心房间隔缺损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儿童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儿童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向按 摩 , 同时 给 予 腹 部 适 当 的 压 力 , 度 由轻 到 重 , 度 适 力 速 中 ,0r n 次 , 4次/ , 摩 在 饭 后 1h进 行 。 1 i a / 3~ d按 3 7 指 针 护理 . 指针 足 三 里 穴 位 , 用 拇 指 或 食 指 、 指 并 运 中
器, 修补 A D S 。在操作 过程 中为 避免 封堵器 脱落 , 除操 作要
规范外 , 应选择适 当的封堵器 , 一旦发生 封堵器脱 落 , 根据脱
落的部位 、 封堵器 的类 型、 小 以及 患者 情况来 选择 异 物钳 大
抓取或手术 处理 … 。一般对封堵器较小 , 或栓堵 的部位 尚未 引起生命体征明显异常者 , 可先 尝试用异 物钳抓取 。若不 成
局麻或全麻 下穿刺股 静脉 , 右心 导管检查 , 行 静
脉 推 注 肝 素 10 U k 。将 2 0e 加 硬 导 丝 置 于 左 上 肺 静 脉 0 / g 6 m 内 , 更 换 输 送 鞘 管 于左 房 内 。选 择 适 宜 的 A D封 堵 器 经 输 再 S
析, 探讨其 出现并发症 的原 因及 护理 要点 , 旨在指 导 临床护
患者 生 活 质 量 。 参 考 文 献
[ ]王 凤 荣 . 针 护 理 干 预 对 胸 腰 压 缩 性 骨 折 后 腹 胀 的 影 响 . 海 针 1 指 上
灸 杂 志 ,09,8 2 :0 20 2 ( ) 15—16 0.
面向患者 , 以脐为 中心 , 四指并 拢 , 心 紧贴脐 周 , 时针方 掌 顺
[ 2]林梓凌 , 辛少方 , 全小 明, 临 床创伤 骨折便秘 发病原 因调查 . 等.
中 国骨 伤 杂 志 ,0 2,5 3) 17—1 8 2 0 1 ( :5 5.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操作规范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操作规范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操作规范根据ASD胚胎学发病机制和解剖学特点可将ASD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前者常见占ASD的60%〜70%,是介入治疗主要选择的类型;后者占ASD的15%〜20%,需手术矫治。

尽管传统上认为小于10mm的小型ASD无心脏扩大和症状,可不作外科手术治疗,但考虑到小型ASD可能并发矛盾血栓和脑脓肿,而且这两种并发症好发于成年人,尤其是 60岁以后,因此成年人小型ASD也主张行介入治疗。

【适应证】1.通常年龄三3岁。

2.继发孔型ASD直径三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忘36mm的左向右分流ASD。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三5mm;至房室瓣三7mm。

4.房间隔的直径>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5.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6.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相对适应证】1.年龄<2岁,但伴有右心室负荷。

2.ASD前缘残端缺如或不足,但其它边缘良好。

3.缺损周围部分残端不足5mm。

4.特殊类型ASD如多孔型或筛孔型ASD。

5.伴有肺动脉高压,但QP/QSNL5,动脉血氧饱和度三92%,可试行封堵。

【禁忌证】1.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

2.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

3.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4.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5.伴有与ASD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

6.近1个月内患感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未能控制者。

7.患有出血性疾病,未治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8.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部分或全部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心房内隔膜,左心房或左心室发育不良。

【介入器材选择】目前国际上有 Amplatzer、Cardioseal、GoreHelix、StarFLEX 等多种ASD 封堵器用于临床,但在我国仅有Amplatzer双盘型封堵器广泛用于临床。

2002年起,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注册国产ASD封堵器并应用于临床,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3左右。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及并发症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及并发症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5 年 5 月第 14 卷增刊 J Intervent Radiol 2005 , Vol . 14 , Suppl
— 113 —
四 、自然过 程 据心脏缺 损大小 及肺 动脉压 而 定。
先心病既往外科手术 ,现今经导管非开胸法介 入治疗心血管畸形已成为可能 。先心病介入治疗是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先心病介入 治疗已和冠心病介入治疗 、心电生理学等学科一样 , 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 。
手术全程为80min30480即刻技术成功率3目前全世界个国家开展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多中心研究自1977年开展这项技术至2004年10月已完成5万余例其中我院共完成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1000月戴汝平根据国内北京阜外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广州心研所小儿心脏中心北京安贞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301医院西京医院等七所大的医学中心的初步统计共完成4397例10余种先心病的介入性治疗进行初步分析报告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790例
15. 5 %
肺动脉瓣狭窄( PS)
13. 1 %
法乐四、五联症 ( F4 、F5) 13. 1 %
主动脉瓣狭窄(AS)
2.1 %
主动脉缩窄
0.7 %
三尖瓣闭锁( TA)
0.3 %
其他
10. 2 %
室间隔缺损 (VSD) 房间隔缺损 (ASD) 动脉导管未闭 (PDA) 肺动脉瓣狭窄 (PS) 主动脉缩窄 (CoA) 主动脉瓣狭窄 (AS) 法乐四联症 (F4) 大动脉错位 (TGA) 共干 三尖瓣闭锁 (TA) 其他
(九) 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及分支狭窄 。 六、经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是常见的 先天性心脏病 ,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位 。国内 统计 : 占先天 性心脏病的 21 %~26. 1 % , 男女比例 约为 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301 医院) 统计占 先天性心脏病的 14. 48 % 。自 1974 年 King 等开发 房间隔封堵术 ,1979 年 Rashkind 成功应用 于临床 。 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陆续在广州 、杭州 、北京 邀请 Sideri s ( Sideri s 法) , 加 拿 大 Bensen ( Cardio2seal 法) 来华传授房间隔封堵术 。1997 年戴汝平经过考 察比较 ,将 Amplatzer 封堵器引进我国 ,本法在国内 广泛推 广。至 目前 共完 成 790 例 ,其 中主 要采 用 Amplatz 法 ,占 85 %。 (一) 房间隔缺损病理解剖分型 : (1) 中心型或中央型 (卵圆窝型或继发孔型又称 Ⅱ孔型) 。这是心房间隔缺损中最多见的一种 ,约占 全部病例的 80 %以上。缺损位于卵圆窝或其附近 , 周围为心房间隔组织 ,缺损面积一般较大 ,直径多为 1~4 cm。一般为单发 ,有时是多发的筛状小孔 。 (2) 上腔型 (静脉窦缺损) 为高位缺损。缺损位 于上腔静脉入口下方 ,下缘为房间隔 ,从上腔静脉回 流来的血液可以直接 流入左 、右心房 , 亦称高位缺 损 ,常合并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 。 (3) 下腔型缺损为低位缺损 。下缘缺乏心房间 隔组织 ,直达下腔静脉入口处。有较大的下腔静脉 瓣 ,手术时误为间隔下缘 ,缝合后产生下腔静脉引流 入左心房 。一般情况下 ,下腔静脉回流来的血液可 同时分流入两侧心房 ,亦称低位型缺损 。 (4) 原发孔型 。房缺近十字交叉处无间隔 ,房室 之间由左 、右房室瓣隔开 。 (5) 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缺损同时存在 ,心 房间隔几乎完全缺如 ,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单心房 畸形相似 ,有的称为单心房 。 (二)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患者对健康的重视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已成为治疗房间隔缺损的首选方法。

临床工作中对于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术前准备、细致认真地进行手术过程护理、合理规范地进行术后护理以及妥善处理并发症等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1.2 问题意义房间隔缺损是心脏先天性畸形的常见类型之一,它会导致右心室和左心室之间的通道开放,从而引起氧合血流和非氧合血流之间的混合,最终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逐渐成为治疗该病症的首选方法。

其临床应用已经逐渐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等环节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情况。

深入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工作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更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术后康复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为科学、规范的指导,以期在患者康复和治疗效果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定义、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等内容,分析其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护理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指导,促进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规范化操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2. 正文2.1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定义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性手术修复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房间隔缺损是指心脏左右心房之间存在大小不等的通道或缺口,导致心脏血液的混合流动,使心脏功能受损。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冠心病的确诊和治疗都会用到冠脉介入,冠心病介入治疗虽然对于冠心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他的危害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在内,只有双方面的结合,患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否则一但手术失败带给自己一些不可逆的变化。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对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手法,但是相对来说这种方式作为一种手术的方法,那么危害也是必然存在的,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对这种方法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其中包括她的一些并发症各方面,只有这样多加的了解,那么对于我们的病情及检查可以把握好,选择最适合我们的治疗方法,那么关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危害有哪些呢?1、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穿孔可以说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危害非常的大,常常由于我们在做冠心病造影的时候一些造影剂的外渗的情况下出现,甚至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塞等一些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生,所以说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也是要多加注意的,后期治疗起来也比较的麻烦,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好这方面的危害。

此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1%~0.3%。

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球囊的型号过大,或者是球囊破裂;旋磨头偏大;在置入支架时,应用了过高的压力;导丝的头端穿出了血管床的远端等。

冠脉穿孔之后,可以引发心包出血和心脏压榨。

2、支架内血栓形成另外会出现的一种危害性就是支架内血栓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甚至有严重者可能会直接引起死亡,这个对于医者的水平以及支架的选择都是会有一定的联系的,所以说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尽量的要依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主,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医生同时支架的选择方面尽量的要以优良的材料优先考虑。

3、冠状动脉夹层如果是轻微的夹层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严重的冠状动脉夹层,可能会引发急性血管闭塞,甚至说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4、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原因主要是由于冠脉介入治疗时出现了冠脉夹层或者是远端血管发生了栓塞,所以要强调在冠脉介入之前一定要充分抗血小板治疗。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效果及并发
症观察
摘要:
目的评价封堵器治疗不同直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113例患者接受封堵治疗,平均年龄(27。

515.6)岁,术中超声实时引导和监测封堵伞闭合ASD的全过程,术后5天、3、6月,1年及2年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109例(96.5%)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前超声测ASD直径为7~34(平均17.8)mm,术中置入封堵伞平均直径为24(12~38)mm,其中置入封堵伞直径30mm的患者为22例。

105例(96.3%)显示即刻封堵完全,4例(3.7%)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并发症包括无波心肌梗死1例、残余分流4例,封堵伞移位1例,绝大多数出现在置入大封堵伞患者。

其余患者随访平均2。

5年未见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但置入大封堵伞患者胸闷不适、早搏现象较多见。

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关闭继发孔型ASD是1种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但大直径封堵器出现移位、残余分流及胸部不适症状几率相对较高。

ﻭ。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ppt课件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ppt课件

危害
房间隔缺损患者左房向右房分流,使右心房血液增加, 右心室血液也相应增加,肺动脉瓣相对狭窄,肺动脉高 压逐渐形成。同时,左心房血液减少,左心室血液也相 应减少,体循环血量减少,患者易出现乏力、活动后气 促等症状。长期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右心衰竭,出现下肢 水肿、肝大、腹水等症状。此外,房间隔缺损患者易并 发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
患者筛选标准
年龄与体重
通常选择年龄大于1岁、体重超 过8公斤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缺损大小与位置
缺损直径通常在5-36mm之间, 且位于房间隔中央区域的患者适
合介入治疗。
心脏功能与症状
患者需具备较好的心脏功能,无 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同时,对于有明显症状或心脏功 能受损的患者,应优先考虑介入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儿童时期无症状,青年时期才表现有气急、心悸、乏力等。40岁以后 绝大多数病人症状加重,并常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 衰表现,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
诊断
根据典型体征,心电图表现,以及超声心动图或右心导管检查等可确立诊断。
流行病学与危害
流行病学
房间隔缺损占先天性心脏病构成比的15%-20%左右, 男女之比为1.7:1。由于该病在儿童时期症状轻微、体征 不明显,很大一部分患者直至成年期才被发现。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过程,提供家庭支持 和关爱,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06
总结与展望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优势分析
创伤小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等器械进行,无需开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室缺封堵介入治疗及护理

室缺封堵介入治疗及护理

⒊肌部缺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可单发或多发。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
1 症状 较小缺损可无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较大缺损伴分流量大 者生长发育不良、心悸、气短、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发生双向分 流或右向左分流者可出现紫绀,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易患感染性心内 膜炎。 2 体征 ①胸骨左缘3、4肋间闻段粗糙及响亮全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 ②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 ③显著肺动脉高压时上述杂音减轻,肺动脉瓣区可有舒张期杂音( 相 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④分流量大时,心尖部可有舒张期杂音(相对二尖瓣狭窄)。 ⑤有左、右室均增大的体征。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先心病的治疗方法及特点
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性大、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恢复 慢、并发症多、留瘢痕)
介入手术(创伤小、风险性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恢复 快、并发症少、不留瘢痕)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介入手术的定义
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一种微创治疗,在医学影像设 备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 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患者的准备
心理护理 摆体位 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监护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全麻准备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全麻后生命体征平稳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用物准备
布包、器械包、肝素盐水、 注射器、造影剂、介入导管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禁忌症
(1)活动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引起菌血症的其他感染; (2)封堵器装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 (3)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影响到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4)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者。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定义
• 房间隔缺损是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 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 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房 缺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血管 畸形合并存在。
一、病理解剖分型 房缺可分为原发孔房缺和继发孔房缺。我们通常所说的 房缺指继发孔房缺。 根据房缺部位的不同分为4型: 1.中央型 或称卵圆孔型,此型最常见,位于房间隔的 中心。 2.下腔型 缺损位于房间隔的后下方,下腔静脉瓣的下 端和缺损边缘相连。 3.上腔型 又称静脉窦型,位于房间隔后上方,缺损与 上腔静脉入口无明确的界限,这种缺损常合并右上肺静脉 异位引流。 4.混合型 兼有上诉两种以上的巨大房缺,此型较少。
4、残余分流
小的残余分流无血流动力学意义, 术后临床症状仍可获得改善,可不予 处理,若误将上腔静脉瓣当做缺损下 缘修补房缺,而造成上腔静脉引流入 左房,造成右向左分流。经超声检查 证实者,应及时再次手术矫正。
恭喜发财, 工作顺利, 谢谢啊~
体循环缺血:消瘦、乏力、多汗、气促。 肺循环充血: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 竭。
典型心脏体征
1、心前区冲动抬举感,无震颤。
2、L2—3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相对
狭窄)
L4—5舒张期杂音(三尖瓣相对狭窄)。
3、第一心音响亮,P2亢进且固定分裂。
四、辅助检查
1、X线胸片:肺充血,肺动脉段突出,主动 脉结缩小,右心室肥厚。外形 似梨形。 2、心电图: 电轴右偏;不完全性或完全性 右束支传导阻滞; V1qR>0.03秒;右心室肥厚。 原发孔缺损 电轴左偏;Ⅰ°房 室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厚。
大分流量可引起心力衰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治疗 1、介入治疗
经导管堵塞缺损 双盘伞状堵塞器 磨菇伞堵塞器 2、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开胸直视修补 缺损。 手术年龄一般在学龄前。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1(20)2【摘要】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 ~30%.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根据左心室造影图像判断VSD的形态和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操作中要避免右房室瓣腱索的缠绕、瓣膜的损伤和心律紊乱的发生.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早处理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本文详细介绍了膜部和肌部VSD的诊断,规范化的操作方法,术中和术后可预测的情况处理.%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is the most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t accounts for 25 ~ 30% of al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The key points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VSD are the careful selection of indications. the rich experience in manipulating skill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imaging f'indings on the selective left sided cardiography and echocardiography, the morphology and type of VSD, mainly including the precis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defect.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on this account the proper transcatheter device closure can be rationally selected. During the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the twine and damage of the right atrio-ventricular valve as well as its tendinous cords should be avoided. and th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new aortic or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should beprevente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 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atrioventricular block should be promptly dealt with. In this chapter, the diagnosis of membranous and muscular VSD. the standar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of transcatheter device closure implant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redictable events occurred during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will be systemically described. (J Intervent Radiol, 2011 , 20 : 87-92)【总页数】6页(P87-92)【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作者单位】110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相关文献】1.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2.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三、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3.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四、经皮球囊肺动脉瓣与主动脉瓣成形术 [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4.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五、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5.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证及并发证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室间隔缺损,系胚胎发育期心房间隔上残留未闭的缺损形成。

小儿房间隔缺损已经影响到了小孩的生命健康,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

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是经导管在房间隔缺损的部位送入一个双盘结构的堵闭器,双盘中的一个盘在左心房而另一个在右心房,两个盘由一腰相连,而该腰正好通过房间隔缺口,双盘夹住房间隔,一方面关闭房间隔缺损,一方面固定住堵闭器。

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房间隔缺损关闭手术后1天就开始有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在堵闭器内,3~10天可以填满整个堵闭器,并可以见到胶原组织的沉积,7~10天后内皮细胞开始覆盖在堵闭器的表面并形成肉芽组织,逐渐将堵闭器覆盖。

3个月后内皮细胞和肉芽组织完全包埋堵闭器,其内的血小板和纤维素也逐渐机化,最后形成致密的组织结构,从解剖上完全关闭房间隔缺损。

决定堵闭器堵闭疗效的两个因素:堵闭器植入到房间隔缺损部位后能否快速的在堵闭器内部形成血栓,但在堵闭器表面不能形成血栓;能否快速内皮化,在堵闭器表面形成类似心脏内膜层。

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证:(一)年龄大于3岁,小于60岁,体重大于5kg。

(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局部解剖结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最大伸展直径<40mm;2.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边缘,特别是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和肺静脉开口至少4mm;3.房间隔直径大于房间隔缺损14~16mm。

(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功能矫治术后遗留的房间隔缺损。

(四)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外科手术修补后残余分流或再通。

(五)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的明显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

(六)临床有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的表现。

二、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已成为成熟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巨大型ASD(一般指缺损直径大于30mm以上者,小儿按公斤体重计算,12kg者缺损直径大于24mm,17kg者大于28mm)仍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为此,本文分析ASD治疗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一)封堵器脱落1.封堵器脱落是ASD封堵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24% -1.44%,多见于巨大ASD。

封堵器脱落多发生于封堵术中,少数发生于ASD封堵术后数小时至数日,亦有术后1-3个月复查超声才发现封堵器脱落。

常为封堵器选择过小、病变解剖部位特殊、操作不当或器材本身质量问题等所致。

2.防治措施:除操作要规范外,巨大ASD介入治疗时应注意:(1)准确测量ASD各个面直径:一般来说,ASD封堵器的选择主要依靠ASD 最大径,但对于巨大型ASD,除依靠ASD最大径外,要参考其它径的大小,特别是34mm以上的ASD, ASD呈椭圆型封堵成功可能性大,呈类圆形封堵成功可能性小。

这样最好测量每个面的缺损大小,以形成空间立体构像。

另一方面,巨大ASD球囊难以测量其伸展径,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大小,在ASD缺损大小的测量中,要求超声医生和术者有丰富的经验,术前超声心动图应多切面连续扫描检查。

(2)注意ASD边缘情况,特别是容易将混合性ASD或下腔型ASD误认为中央型而行介入治疗,最后封堵器脱落。

巨大ASD常伴有边缘不足,单纯前缘径不足不是介入治疗的禁忌症,但如同时合并后缘径不足时,一定要仔细检查超声心动图以防下腔静脉侧无边缘。

如下腔静脉侧无缘,行介入治疗时释放封堵器,则必然导致封堵器脱落。

反之,下腔静脉侧有不足的边缘即使其部分无缘但所占角度较小(小于30度),如选择封堵器合适亦可成功完成介入治疗。

(3)封堵器:究竟能生产多大型号的封堵器,取决于所用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Amplatzer ASD封堵器最大径为40mm,国产特制封堵器的直径为42-46mm,为目前世界上通过心导管介入方法治疗ASD的最大封堵器,封堵器的左房径大于腰径8mm。

巨大封堵器要有足够的硬度和良好的回弹性,否则封堵器亦会脱落。

我们发现相同大小的封堵器如果硬度过软亦不能封堵巨大ASD。

选择封堵器时亦要考虑ASD边缘状况,如ASD边缘不足,则要相应选择稍大封堵器。

有条件者应备有各种类型的异物钳。

一旦发生封堵器脱落,根据脱落的部位、封堵器的类型、大小以及病人情况来选择异物钳抓取还是手术处理。

一般对封堵器较小,或栓堵的部位尚未引起生命体征明显异常者,可先尝试用异物钳抓取;若不成功或对栓堵于重要脏器者应行紧急外科手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甚至死亡。

巨大ASD封堵器脱落,由于异物钳抓取封堵器时需要的鞘管粗大(特别是国产封堵器),有时多紧急行外科手术。

(二)心脏压塞1.ASD封堵术心脏压塞发生率为0.12%-0.47 %。

多发生于开展介入治疗早期,与术者缺乏介入治疗经验,心脏X线解剖不熟悉或操作不当有关。

心脏压塞多见于左心耳。

心耳非常脆弱,即使心导管或导丝的轻微碰触也会致心耳穿孔。

正常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邻近,透视下,位于左心耳的导管或导丝易被误认为在肺静脉中,而增加了左心耳穿孔的几率。

在导管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穿孔,由于有鞘管的封闭作用,患者仍能保持平稳,一旦移出传输鞘管,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就会发生。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巨大ASD常边缘不足,同时过大封堵器左房伞盘直径亦常大于左房横径,术者在释放封堵器时左房伞与房间隔易呈垂直位置,很容易自缺损脱入右房,需要术者用特殊手法如“肺静脉”法等完成,如操作不当,更易发生心脏压塞。

2.防治措施:操作要轻柔,尤其当导丝及导管试图进入左上肺静脉时,一定要判断准确,切勿伤及左心耳部。

为避免左心耳穿孔发生,最好在透视下送导管或导丝,如遇到阻力,即使遇到一个很小的阻力也应退出,再进入时顺时针旋转导管使其尖端指向后方的肺静脉开口。

如果发现导管随心房收缩、舒张时跳动,及房性早搏,且退出导管后房性早搏消失,往往提示导管在心耳内而非在肺静脉内。

这是因为与心耳比较,肺静脉是一个相当固定的结构。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非常细心,能注意到这些细节,将会避免大部分并发症的发生。

一旦发生了心房穿孔,最重要的是在心脏填塞发生前阻止积液进展,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超声心动图可明确“心包积液”量的多少,以便酌情选择心包引流还是外科手术。

(三)房室传导阻滞1.ASD封堵术中或术后房室传导阻滞(AVB)少见。

这与ASD与房室结解剖位置毗邻有关。

Hill等认为介入封堵ASD发生AVB的机理是由于封堵器的伞盘对房室结造成挤压,或对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摩擦造成组织暂时性水肿,导致房室结功能障碍或功能减退。

Suda K等观察到采用Amplatzer ASD封堵器,封堵后即刻和1周后发现少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AVB(包括I度AVB ),而所有发生AVB 的患者均在1-6月后AVB完全恢复正常。

Hill等报道1例ASD封堵术后发生Ⅲ度AVB,以后植入了永久起搏器的病例。

2.防治措施:封堵器直径选择不宜过大,一旦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除应用激素外,尚需使用维生素C及营养心肌等药物,并酌情植入临时起搏器。

而如果经以上治疗没有恢复的,需要特别小心,保险起见以撤出封堵器为妥。

(四)冠状动脉空气栓塞1.通常由于导管及输送鞘管内排气不彻底或推送封堵器时带入气体,特别是国产输送鞘管,短鞘防漏帽常密封不好易进入气体;巨大ASD封堵时,需要用14F的鞘管,而国产鞘管常不配套,有时一些国产36-40mm封堵器难以收入短鞘,或即使勉强收入短鞘也难以推送入14F输送鞘管内,有的医生用手捏紧封堵器直接送入14F输送鞘管内,根本无法排气。

另外,操作时患者处于仰卧位,右冠状动脉开口朝上,一旦气体进入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后极易发生右冠状动脉空气栓塞。

临床表现为患者突感胸痛、胸闷,心率减慢,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上ST段明显抬高,心率减慢。

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房室内的气泡回声。

另外,气泡可栓塞脑血管,引起意识改变,如空气量少,可自行恢复。

2.防治措施:关键是严格操作规程,避免发生。

操作过程中导管及输送鞘内的气体要完全排净,封堵器在送入体内前应将其置于含肝素的盐水内充分浸泡排气。

亦可封堵器推送入输送鞘后,打开短鞘侧阀,让血液自然回流,再推送封堵器。

已发生冠状动脉空气栓塞后应立即吸氧,病人可用力咳嗽,并酌情使用阿托品及血管扩张药等,一般10余分钟后症状即可缓解。

(五)瓣膜关闭不全1.长期的左向右分流、右室扩张和三尖瓣环扩大,常导致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

右心负荷加重亦引起二尖瓣脱垂,其发生率随病人年龄的增加而增多,一般为10%-20%左右。

三尖瓣关闭不全,介入治疗后多能随心功能的恢复逐渐减轻或消失。

关闭ASD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瓣膜关闭平面改变,多数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自行纠正或不同程度的减轻。

但ASD封堵后,特别是巨大ASD封堵后也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生。

主要为房间隔缺损的边缘距二尖瓣较近,封堵器左心房侧的边缘影响了二尖瓣的关闭或机械性磨擦造成二尖瓣穿孔。

2.防治措施:释放封堵器前需经超声心动图仔细观察封堵器的边缘是否接触二尖瓣而影响了其功能;术后应严格随访,尤其对释放后有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要观察其关闭不全的程度有否变化,近期逐渐加重者应行外科处理。

(六)封堵器脱载1.主要为器材本身质量问题所致,个别操作不当也可引起。

在巨大ASD,即使选择了14F的输送鞘管,也常会发生国产封堵器从短鞘向长输送鞘管推送困难,如用力或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封堵器部分或完全脱载。

作者曾遇到1例巨大ASD,用42mm封堵器过小,回收封堵器到14F的输送鞘管发生困难,仅右盘伞、腰部和左盘部分回收到鞘管,最后将输送鞘管回撤股静脉。

从对侧股静脉再成功放置44mm封堵器后,外科手术取出42mm封堵器。

2.防治措施:应选择较大型号输送鞘管,术中推送封堵器切忌旋转动作以免发生脱载。

一旦发生封堵器脱载可酌情采用异物钳取出或外科手术处理。

(七)房性心律失常巨大 ASD常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合并房颤者应加强抗凝治疗。

术前合并房颤者,需了解心房有无血栓,介入治疗本身并不能使房颤消失,但治疗后随着心脏大小的恢复,有可能使房颤复律。

巨大ASD术后早期常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封堵器过大,封堵器未完全固定、在心脏跳动中与房间隔摩擦有关,术后约1-2min后可消失,频发者需药物治疗。

(八)封堵器植入后表面内皮化不全---远期残余分流1.为罕见并发症。

封堵器植入后,内皮细胞在封堵器装置表面生长并将装置覆盖的过程称内皮化。

关于封堵器植入后内皮化的证据来源于动物实验,一般认为由于封堵器植入3-6个月,封堵器表面就已完全内皮化。

这样从理论上讲,就不可能发生封堵器内迟发残余分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