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内容参考)
股骨头坏死【2024版】
![股骨头坏死【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ee6b1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0a.png)
• DSA介入治疗的禁忌症:病人全身情况衰竭、高烧、 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过敏以及穿 刺部位感染的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 DSA介入治疗的缺陷:同一部位血管比较多,容易相 互重叠,所以需要多体位投照,时间比较长,对人体 的辐射较大;有利于显示小动脉支,但对2毫米以下 的毛细血管不能显示。
的 5. 囊变区的数目、大小、形态、分布、边缘有无骨硬化; 并 6. 有无关节积液;
7.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或脓肿的形态、大小、密度;
发 8. 增强后骨内病灶及周围软组织肿块的形态、密度变化等。 症 • 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
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使得骨质松软, 从而触发骨变,导致股骨头坏死。
坏
人体时被吸收程度不同成像。
死
• CT:对早期的骨坏死诊断不敏 感,可以准确的反映塌陷的情 况。x线多方位照射之后排列
的
成像 • MRI:对于骨坏死早期的诊断
有特异性,可直接诊断早期骨 坏死。利用强磁场使体内氢质
检 查
子运动放出能量,产生射频信
号,被释放出之后成像
股骨头坏死的 X 线表现
• 初期: 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 股骨头外移所致,1期2期:骨密度不均匀,关节表面 不光滑,毛糙。
• 中期: 股骨头皮质塌陷的早期征象其内可见死骨、 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 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股骨颈下方 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 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沈通氏线) 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 晚期: 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 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 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 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 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下肢变短。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2e4fd6172ded630a1cb622.png)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I表现异常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C—重度(髋臼受累)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Marous 分期法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股骨头性坏死的X片征象:(1)、水滴征指股骨头内有多个象水滴于桌面,水滴被蒸发后的水滴痕迹样改变,也称股骨头面包圈样改变(股骨头坏死初期)。
(2)、低密度征指股骨头内有大面积水滴征改变,水滴征改变区内的骨小梁消失(股骨头坏死初期)。
(3)、新月征指股骨头顶部呈半月状软骨下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新月状断裂透亮区征象。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737982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2.png)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疾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和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摄片、磁共振成像(MRI)和骨扫描。
X线摄片:X线摄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股骨头坏死早期X线摄片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在进展期可出现以下表现:1.坏死区的密度增高:股骨头坏死区的密度会增高,呈骨质硬化表现。
2.坏死区的骨小梁变细:由于坏死区的缺血,骨小梁逐渐变细。
3.坏死区的骨缺损:股骨头坏死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缺损。
4.坏死区的囊性变:部分股骨头坏死区可以呈现囊性变。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目前最敏感、特异性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股骨头坏死在MRI上的表现包括:1.T1加权图像上,坏死区呈低信号强度,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对比明显。
2.T2加权图像上,坏死区呈高信号强度,可显示坏死区的边缘征和骨髓水肿征象。
3.螺旋CT或增强MRI可进一步评估血管供应情况。
骨扫描:骨扫描是一种评估骨代谢活动的方法,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病程跟踪具有一定的价值。
股骨头坏死的骨扫描表现主要为局部骨代谢增加,较早出现阳性结果。
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股骨头坏死的X线摄片、MRI图像和骨扫描结果。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股骨头坏死: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疾病。
2.缺血:局部组织供血不足。
3.坏死:组织细胞死亡。
4.密度增高:骨骼密度增加。
5.骨质硬化:骨骼密度增高,硬度增加。
6.骨小梁:构成骨骼的细小骨束。
7.骨缺损:骨骼上出现形态不规则的凹陷或孔洞。
8.囊性变:指组织或实质出现液体聚集形成囊性结构。
9.信号强度:影像学上显示的图像明暗程度,可表征组织病变或正常变化。
股骨头坏死ct报告模板
![股骨头坏死ct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ae9c0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7.png)
股骨头坏死CT报告模板1. 介绍股骨头坏死,也被称为骨头坏死性关节病变,是指股骨头表面骨骼的坏死和损伤,导致关节的功能障碍和疼痛。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成像技术,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病变。
2. 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描述股骨头坏死的CT表现,以协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3. CT扫描技术CT扫描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沿患者身体不同方向进行多个切面的图像采集。
这些图像可用于生成详细的三维图像,以评估骨骼和软组织的病变。
4. 股骨头坏死的CT表现股骨头坏死在CT图像上呈现为以下特点:4.1 骨骼破坏股骨头坏死会导致骨骼的破坏和溶解。
在CT图像上,可以观察到骨骼的密度减低、骨小梁的不连续性以及骨质疏松。
4.2 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坏死还可引起关节间隙的变窄。
在CT图像上,可以看到骨头之间的间隙变窄,关节面的接触更紧密。
4.3 骨赘形成随着病变的进展,股骨头坏死区域可能出现骨赘形成。
CT图像可以显示出这些骨赘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4.4 周围组织改变股骨头坏死还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
在CT图像上,可以观察到关节囊的变化、骨骼附近软组织的水肿以及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
5. 评估指标通过CT图像可获得的评估指标有:5.1 坏死程度根据CT图像的特征,医生可以对股骨头的坏死程度进行评估,分为不同的级别(如轻度、中度和重度)。
5.2 液体积累CT图像还可以显示出液体积累的情况。
液体积累可进一步影响病变的程度和预后。
5.3 关节畸形通过CT图像,医生可观察到关节的畸形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6. 结论股骨头坏死的CT报告提供了详细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病变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CT图像可以用于诊断、评估疾病进展,并指导治疗计划的制定。
尽管CT是一项有价值的成像技术,但医生还需要综合其他临床信息,如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版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1a7c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8.png)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摘要引言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多发生在年轻人中,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及早的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目前,影像学诊断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影像学诊断方法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在早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中,X线检查可能无法显示明显的异常。
在疾病进展的后期,X线检查可以展现出一系列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骨质疏松、骨部坏死、骨骺塌陷、囊变形成和股骨头变形等。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学诊断中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通过对软组织和骨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MRI能够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便于观察股骨头的病变情况。
在早期缺血坏死中,MRI可以显示出股骨头的低信号区域,代表着骨骼缺血和坏死。
MRI还可以评估骨骺塌陷和囊变形成等并发症。
CT扫描CT扫描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较于X线检查,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详细的骨组织结构信息。
通过CT图像,可以观察到骨组织的密度、形态和骨骼缺损等特征,辅助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程度和病变范围。
影像学诊断评估影像学诊断评估可结合以上所述的X线、MRI和CT等检查方法,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骨骼缺血表现:通过观察X线、MRI或CT图像,可以发现股骨头出现骨骼缺血的特征,如局部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等。
2. 病变范围和程度:鉴于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病变,影像学诊断可以评估病变的程度和受累范围,进而指导治疗方案。
3. 并发症的检测: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并发症,如股骨头骨骺塌陷和囊变形成等。
结论影像学诊断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发现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X线检查、MRI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显示出股骨头的病变特征、受累范围和并发症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7962c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9.png)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影像学诊断对于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特点。
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
在早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中,X线检查可能无法显示明显的异常。
在病情进展后期,X线检查可显示股骨头的形态改变、骨骼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和骨质塌陷等典型表现。
2. MRI扫描MRI扫描是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MRI可以直接观察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对其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典型的MRI表现包括股骨头信号改变、软骨下均一低信号区和骨髓水肿等。
3. CT扫描CT扫描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CT扫描可以提供更清晰的骨骼结构图像,可以观察到股骨头的骨骼缺损、骨质变薄和骨质塌陷等表现。
CT扫描还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骨骼病变。
4. 骨扫描骨扫描是一种全身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了解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范围。
骨扫描可以发现股骨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放射性同位素摄取异常,但不能提供病变的详细解剖结构。
5. 股骨头造影股骨头造影是通过向关节腔内注射造影剂,使用X线或CT进行观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显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情况、关节腔突出等信息。
股骨头造影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较为敏感。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包括X线检查、MRI扫描、CT 扫描、骨扫描和股骨头造影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应症,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及早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有助于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减轻病情和改善预后。
股骨头坏死确诊的金标准
![股骨头坏死确诊的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9da19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6.png)
股骨头坏死确诊的金标准
股骨头骨坏死是指骨的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Mont等提出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包括特殊诊断标准和非特殊诊断标准。
一、特殊诊断标准:
1、股骨头出现塌陷;
2、软骨下骨在X线片上可见异常透射;
3、前外侧出现死骨;
4、骨扫描显示存在被活性增加区包围的冷区;
5、MRIT2加权像呈现双环状特征;
6、骨活检样本显示有空虚骨陷窝,且影响邻近的多根骨小梁。
二、非特殊诊断标准:
1、股骨头塌陷同时伴随关节间隙变窄;
2、股骨头内出现斑点状囊性变或骨硬化;
3、同位素扫描显示活性增加;
4、MRI显示骨髓水肿或纤维化;
5、髋关节在活动时疼痛,但X线片显示正常;
6、有饮酒或服用皮质类固醇的历史;
7、非特异性的但异常的骨活检显示骨髓水肿和纤维化。
股骨头坏死检查方法
![股骨头坏死检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6e80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a.png)
股骨头坏死检查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任何可能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因素,如骨折、关节置换手术、慢性酗酒或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步态、关节活动度和疼痛部位等。
3.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MRI和骨显像。
X射线可以显示骨骼的形态和结构,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图像,而骨显像则可以检测血液供应情况。
4. 骨扫描:骨扫描可以显示骨骼的代谢活动情况,帮助医生确定股骨头是否存在坏死。
5. 关节穿刺:如果有关节积液的症状或疑虑,医生可能会进行关节穿刺,将关节液抽取出来进行检查。
6. 活检: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股骨头组织的活检,以确认股骨头坏死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检查方法会根据病情而定,上述方法只是常见的诊断手段之一,具体的检查方案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91f9df0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0.png)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1、简介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指股骨头局部缺血导致骨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
该疾病常见于中、青年人群,并且具有潜在的严重后果。
影像学是股骨头坏死诊断的重要手段,以下将详细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2、X线检查2.1 首次阳性影像表现股骨头坏死在X线检查中的首次阳性表现通常为病变区的硬化。
这种硬化表现可能是自限性的,也可能是进一步恶化的先兆。
2.2 进展期影像表现随着病变的进展,X线检查上可见到股骨头的变形、囊变和骨质疏松。
股骨头表面可出现凹陷,并出现裂纹或骨折。
2.3 后期影像表现股骨头坏死晚期的X线检查表现主要为骨质坏死和骨塌陷。
股骨头可完全塌陷,并且周围骨皮质变薄,骨质变得非常脆弱。
3、CT检查CT检查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
CT能够显示骨坏死区的大小、位置和形态。
此外,CT还可以评估病变区的骨质疏松程度和关节面的损伤程度。
4、MRI检查MRI检查是股骨头坏死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MRI可以清晰显示股骨头的骨髓水肿、骨骺溶解、骨髓脂肪替代和结构破坏等病变。
5、其他影像学检查除了X线、CT和MRI之外,还可以通过正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评估。
6、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细的影像学图像及解释请参考附件。
7、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股骨头坏死:一种骨骼疾病,由股骨头的局部缺血导致骨组织坏死。
- 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利用X射线、CT、MRI等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并诊断疾病的学科。
- 骨质疏松:骨组织的密度降低和骨量减少的病理状态,使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
- 骨塌陷:骨组织的部分或完全坍塌或塌陷的病变,常见于股骨头坏死晚期。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3a583a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b.png)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骨骼疾病,其影像学诊断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二、X光检查1: X光片表现(1) 早期股骨头坏死:X光片上可能没有明显异常表现,或者显示股骨头周围骨质密度降低和骨小梁疏松。
(2) 进展期股骨头坏死:X光片上可见股骨头边缘出现囊样改变,骨坏死区内出现密度减低或硬化。
(3) 晚期股骨头坏死:X光片上可见股骨头有明显骨坏死,骨质疏松,关节突变形,并可能出现关节间隙变窄。
2: X光检查的局限性(1) X光不能及早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变。
(2) 对于部分晚期股骨头坏死,X光片上显示有限,无法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及程度。
三、磁共振成像(MRI)1: MRI的优点(1) 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组织结构和骨髓供血信息。
(2) MRI可以及早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变,并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及程度。
(3) MRI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2: MRI的检查方法(1) 常规使用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进行检查。
(2) 使用增强MRI可以更好地显示血供情况,评估坏死区域的血供状态。
四、骨扫描1:骨扫描的原理骨扫描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来评估骨骼代谢活动,进而发现股骨头坏死。
2:骨扫描的表现如果股骨头存在坏死区域,骨扫描上可见代谢活动减少的冷区。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CT)1: CT的优点(1) CT可以提供3D重建图像,对于骨骼结构和形态的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
(2) CT可以进一步评估坏死区域的骨质情况和骨折情况。
2: CT的局限性CT无法直接评估血供情况,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不够敏感。
六、其他影像学检查除了上述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影像学检查方法: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股骨头血供及代谢活动信息。
2:成像导航系统: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能够更精确地测量股骨头的形态和骨折情况。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ebf62a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7.png)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1.引言股骨头缺血坏死,又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髓缺血性疾病。
影像学诊断在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步骤和技术。
2.影像学检查流程2.1 X射线检查2.1.1 正位X射线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初期,正位X射线可能显示正常或有轻微的关节腔变窄。
随着疾病的进展,股骨头出现不规则性骨质疏松、囊状骨坏死区和骨折线。
2.1.2 侧位X射线侧位X射线可用于评估股骨头坏死的程度和形态。
股骨头缺血坏死时,侧位X射线可显示股骨头塌陷、髁间裂缝和骨质疏松。
2.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股骨头坏死信息。
关键的CT参数包括切片厚度、间隔和软组织窗宽窗位。
CT扫描可用于评估股骨头坏死的程度、骨骼结构的塌陷和骨折线。
2.3 MRIMRI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观察和无损检查的优点。
关键的MRI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MRI可以显示股骨头的缺血、坏死区、骨骼结构塌陷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3.影像学诊断标准根据影像学表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根据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我们可以准确地诊断和分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常用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方法包括国际骨科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throscopy, Knee Surgery and Orthopaedic Sports Medicine,ISAKOS)分期和法国频谱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
4.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附件1:股骨头缺血坏死X射线影像附件2:股骨头缺血坏死CT扫描影像附件3:股骨头缺血坏死MRI影像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缺血性坏死: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组织坏死。
股骨头坏死mri分级标准
![股骨头坏死mri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c7e32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4.png)
股骨头坏死mri分级标准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骨骼疾病,其严重程度可以通过MRI分级标准来评估。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股骨头坏死MRI分级标准:
1. 分级0:正常表现,没有股骨头坏死的迹象;
2. 分级Ⅰ:股骨头坏死早期,MRI显示骨骼结构轻微受损,可能出现骨骼小梁密度减少;
3. 分级Ⅱ:股骨头坏死中期,MRI显示股骨头出现破损、骨小梁明显密度减少,可见病灶的压缩;
4. 分级Ⅲ:股骨头坏死晚期,MRI显示病灶进一步扩大,股骨头碎裂、塌陷,关节面穿孔,骨小梁完全破坏;
5. 分级Ⅳ:股骨头坏死晚期,MRI显示广泛碎片形成,关节失去正常形态,出现骨性关节炎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医生和机构可能会使用略有不同的分级标准,因此在具体诊断过程中,还需结合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MRI分级标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股骨头坏死核磁报告
![股骨头坏死核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80fe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1.png)
股骨头坏死核磁报告
医学报告
报告编号:XXX
检查者:XXX 医师
检查时间:XXX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
检查部位:骨盆股骨头
临床表现:
患者XXXX(可详细列举症状)
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① T1WI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显示右髋关节股骨头头中部大片状低信号区,周围骨皮质明显硬化,边缘欠清,信号增强后呈环形强化表现。
② T2WI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显示右髋关节股骨头头中部高信号区,约占髋臼的50%,周围骨皮质明显硬化,边缘欠清。
诊断结果:
右髋关节股骨头坏死。
评估建议:
骨坏死为一种常见骨骼疾病,常见于骨关节活动性强、体重承受压力较大的部位,如髋关节、膝关节等。
本次检查显示右髋关节股骨头坏死、周围硬化,建议XXX(推荐治疗方案)。
备注:
以上检查结果仅为医学诊断依据,具体治疗方案请根据具体病情结合医师建议进行。
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
![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02899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3.png)
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成人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通常表现为股骨头骨质破坏、骨骺塌陷和关节功能损害。
该疾病主要由于股骨头供血不足导致的骨组织坏死引起。
本文档旨在提供成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临床表现成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可以包括:•髋关节疼痛,可放射到大腿前面和膝盖内侧•活动受限,行走困难•步态异常,瘸行•髋关节活动度减少•髋关节僵硬和炎症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可显示股骨头骨质破坏、骨骺塌陷和骨质增生•磁共振成像(MRI):可更准确地显示股骨头的变化和坏死范围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患有成人股骨头坏死。
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标准是Ficat-Arlet 分期标准,分为四个阶段:•Stage 0:未出现症状或临床表现•Stage I:骨质坏死,但无塌陷•Stage II:骨骺塌陷小于2mm•Stage III:骨骺塌陷大于2mm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应综合考虑病变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多种因素。
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炎的发展。
保守治疗对于早期发现的病例,保守治疗可以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常见的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减轻股骨头受力,促进骨组织修复•支持疗法: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来减少髋关节的负荷•药物治疗:使用疼痛缓解药物和抗炎药物来减轻疼痛和炎症手术治疗对于股骨头坏死较重以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延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需求。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针刺治疗:通过穿刺将药物注入骨骼,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钻孔治疗:通过钻孔减压,促进骨组织的再生•骨移植:将健康的骨组织移植到受损部位,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股骨头坏死较重以及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该手术通过置换病变严重的股骨头和髋臼,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be7e36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d.png)
无骨和空气产生的伪影,对病变
分辨率高 2021/11/14
19
MRI诊断
0期
患者无自觉症状,X线、CT、核 素扫描及MRI等检查均为阴性。
但骨缺血坏死改变已存在,已有 髓腔压力增高,骨髓活检可证实 骨缺血坏死存在。
此期被称为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 前期,也称安静髋。
2021/11/14
20
MRI诊断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高危因素
医源性类固醇激素;酗酒;
减压病(潜水病);高歇病;
镰形细胞病;放射治疗。
股骨头骨骺炎:好发于4~8岁儿童,与 过度活动、外伤、体重过重及髋臼发 育不良有关。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2021/11/14
3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比较
X线诊断 CT诊断 MRI诊断
2021/11/14
在冠状面上,股骨头中央的承重骨小 梁,表现为自外下缘到内上缘的稍低 信号带。
闭合的骨骺线为横行低信号线,两端
与致密骨相连。 2021/11/14
17
2021/11/14
18
MRI诊断
MRI与CT比较,其优点是
无X线辐射损伤。
微小的水分差和脂肪成分差就足 以产生信号对比度。
可获得各种方向的断面图像,有 助于对股骨头及髋关节立体解剖 结构的分析。
Ⅰ期
髋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光整、不变 形。
典型的MRI表现为股骨头前上部负重 区在T1W上显示线样低信号区,T2W 上显示为局限性信号升高或“双线 征”。
在MRI上出现“双线征”,这是股骨 头2021/1缺1/14 血坏死的特异性MRI表现之一。21
2021/11/14
22
2021/11/14
新月形坏死区有死骨形成,股骨头塌陷,可伴有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课堂PPT)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ef79361711cc7930b7164d.png)
X线诊断
X线摄影技术
X线光平片常规采用前后位像,双侧髋关节 应照于一张片上,以便于比较。
髋关节侧位片及局部放大摄影,有利于早、 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显示;
同时,髋关节侧位片亦利于评估股骨头病 变范围。
31
X线诊断
X光表现—早期
股骨头表面光整,无变形,髋关节间隙不 狭窄,股骨头骨质无改变。
向上发出外骺动脉,向前下发出上干骺部动 脉。
C、成年后外骺动脉分布于股骨头上、内、 中央和外侧区。当股骨颈骨折时,外骺动脉 在股内收时易遭撕裂,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D、上干骺部动脉分布于股骨颈外2/3,与股 骨滋养动脉上升的末支吻合。
11
12
下支持带动脉
1~2支,较其它支持带动脉粗,分为干骺端支和 骺支。
股骨头缺血坏死
的影像学诊断 -赵培荣
1
股骨头
1、呈球形,表面光滑,覆盖有软骨, 2、中心有一浅凹,即股骨头凹。 3、股骨头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方向。
2
3
4
髋臼
1、髂骨:位于上2/5,构成髋臼顶。 2、坐骨:位于下2/5,构成髋臼后侧壁。 3、耻骨:位于下1/5,构成髋臼前内侧壁。 4、半球形深窝,占球面的170o~175o,
骺支与外骺动脉吻合,分布于股骨头下后区。 小儿1~4岁时股骨头主要有下支持带动脉供血,
除严重外伤外,股骨头缺血坏死很少发生。 4~9岁时,股骨头主要有外骺动脉供血,反而易
受关节内压的影响,好发Legg-Perthes病。 当股骨头出现多骨化中心时,其供应动脉分离,
在幼年可产生股骨头部分缺血坏死。
25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演变
Ⅰ期
骨缺血后6小时,髓腔造血细胞开始坏死。 约在血流中断后6~12h,造血细胞最先死亡。 12~48h后,为骨细胞和骨母细胞死亡。 1~5天后脂肪细胞死亡。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fa89261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0.png)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1.病理生理概述: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股骨头血供不足造成的骨组织死亡。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2.影像学检查方法: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MRI以及核素骨显像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的表现。
2.1 X射线表现:在早期股骨头坏死的X射线表现中,通常无明显异常。
随着疾病的进展,股骨头开始出现边缘模糊、囊变、骨质硬化或骨质疏松等表现。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见到股骨头部分或全部塌陷。
2.2 CT扫描表现:CT扫描可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图像。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CT 扫描表现可呈现骨质密度减低、不均匀的改变。
随着疾病的进展,股骨头骨质破坏加重,骨表面出现骨赘,还可见到塌陷区域。
2.3 MRI表现:MRI是股骨头坏死影像学检查中最敏感的一种方法。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MRI表现可见股骨头信号异常,多呈低信号。
随着病情进展,股骨头信号变得不均匀,坏死区域出现高信号。
塌陷区域还可见到骨髓水肿和关节积液。
2.4 核素骨显像:核素骨显像主要用于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
在股骨头坏死的核素骨显像中,早期可见局部血流灌注减少,随后可出现骨代谢活动改变。
3.影像学分期:股骨头坏死影像学分期可根据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进行。
一般可分为四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每个影像学分期都有其特有的表现和变化。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股骨头坏死的X射线片、CT扫描结果、MRI片以及核素骨显像图像等。
5.法律名词及注释:●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指股骨头血供不足,导致骨组织死亡的疾病。
●影像学(Imaging):通过各种影像检查方法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的图像。
●X射线(X.ray):一种通过在人体组织上产生短暂的电离辐射,从而产生影像的检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
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
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 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 I表现异常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
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
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重度(髋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
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股骨头性坏死的X片征象:
(1)、水滴征指股骨头内有多个象水滴于桌面,水滴被蒸发后的水滴痕迹样改变,也称股骨头面包圈样改变(股骨头坏死初期)。
(2)、低密度征指股骨头内有大面积水滴征改变,水滴征改变区内的骨小梁消失(股骨头坏死初期)。
(3)、新月征指股骨头顶部呈半月状软骨下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新月状断裂透亮区征象。
在蛙式位骨盆片X片,股骨头外上侧显示的最清楚(股骨头坏死I期)。
(4)、断裂征股骨头软骨下断裂,一处或多处裂缝样透亮带状改变,这是股骨头早期塌陷的征象(股骨头坏死I期)。
(5)、硬化征在股骨头内任何部位,呈一处或多处,片状或带状硬化性高密度骨质改变。
(在股骨头坏死的I、II、Ⅲ期中都可以见到)。
(6)、变形征股骨头内出现死亡骨细胞的吸收,股骨头外型被破坏,股骨头塌陷、扁平肥大征象(股骨头坏死的II或Ⅲ期)。
(7)、修复征股骨头内硬化性死骨吸收缩小,周围显示疏松带(吸收带),硬化性被吸收的外围,低密度透光区缩小,股骨头骨密度均匀,这种变化既是形成新骨的修复征象。
股骨头坏死CT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CT检查,是从横断分层观察死骨块的大小,而且可以明确显示囊状改变的大小,股骨头软骨下断裂骨折,股骨头塌陷的部位和塌陷的程度。
(1)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阶段CT检查,X射线片检查还不能确诊时,CT检查就可以看出病理变化。
这一时期,股骨头内可以看到多处片状低密度影像,在片状低密度影像中,骨小梁缺少或部分骨小梁被吸收而消失,关节间隙无改变。
(2)股骨头坏死的中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
同时可见股骨头内,有高密度硬化性死骨。
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关节间隙宽窄等。
(3)股骨头坏死的晚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面积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不清,股骨头内大面积高密度硬化性死骨。
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或软骨消失,股骨头塌陷变形,髋臼外缘增生,髋臼骨质硬化或囊状改变,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股骨头坏死MR I表现:
“核磁共振”简称MR I,是由于原子核中特定磁场吸收或释放磁电辐射成象。
磁共振具有清晰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反映病变区域组织学的变化有独特的优越性。
具有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等平面扫描,目前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核磁共振诊断,主要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它能在X射线片检查、CT检查都无法确诊的阶段,做出正确诊断。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表现,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的最早期,即可观察到股骨头脂肪组织的高信号中,出现不同形态的低信号环形或带状,均匀或不均匀弥漫性区域改变,软骨下有壳状骨折带。
(1)股骨头坏死的X 线表现
初期: 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以关节中下为主,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早期股骨头在外移2mm以内,晚期可达5mm,一般认为是关节旁及关节内软组织充血所致,可以逆转。
中期: 股骨头皮质可以断裂形(台阶状)成角,基底处出现平行的双皮质征(双边征),其中台阶征及双边征是X线判断股骨头塌陷的早期征象,随后股骨头广泛脱位和碎解,其内可见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
股骨颈下方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线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晚期: 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
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使下肢变短。
(2)股骨头坏死CT的表现
Ⅰ期骨质无明显异常,但可有滑膜增厚,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相对增宽。
Ⅱ期股骨头形态正常无塌陷,正常时股骨头中心因持重应力的作用骨小梁生理性密度增高呈“星芒征”,当发现骨缺血性坏死时,星芒状骨纹间骨小梁吸收呈不均匀大眼状,由于反映性增生,使星芒状骨纹增粗、扭曲、浓密。
Ⅲ期此期称为塌陷前期,股骨头变平,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见窄细状透亮带,即“半月征”。
Ⅳ期股骨头塌陷变形,股骨头内是不同程度囊变,周围有硬化或不规则,因塌陷所致的浓度区,可见碎骨片和关节游离体。
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增生骨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
(3)股骨头坏死的MR I 表现
MR I 敏感性优于骨核素扫描和CT及X 线检查。
这是因为股骨头发生坏死后,修复组织不断伸入坏死区上方骨髓的变化早于骨质变化,MR I可以在骨质塌陷及修复以前反映出骨髓细胞的变化。
所以,MR I 应作为早期检查诊断骨坏死的主要手段。
0期一般患者无症状,病理表现为造血骨髓的丢失,胞浆滞留并有窦状小管,间质内积液和骨髓脂肪细胞的坏死。
MR I可表现正常,在骨扫描时局部呈现一示踪剂缺血性冷点。
只在MR I 动态扫描时上述冷点可表现为增强减弱。
Ⅰ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X 线平片、CT多不能显示明显的骨质病变,称X线前期。
T1加权股骨头负重区(根据关节软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将股骨头软骨面分为三个部份,外上方与髋臼软骨面相差的压力负重区、压力负重区内侧的非压力负重区和外侧周围的非压力负重区)显示线样低信号。
T 2 加权呈高信号病理特征,是骨和骨髓的坏死无修复,以骨髓水肿、骨细胞坏死、骨陷窝空虚为主要改变。
Ⅱ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
T 1加权为新月形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信号,T 2加权显中等稍高信号,周围不均匀稍低信号环绕,呈典型的双线征,位置基本与CT的条状骨硬化一致。
病理上为病灶中心大量不规则的细胞碎片坏死,周边纤维化,新骨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Ⅲ期股骨头变形,软骨下骨折、塌陷、新月体形成。
T1加权呈带状低信号,T2加权示中等或高信号,为关节积液进入软骨下骨折线的裂隙。
新月形坏死骨发生应力性软骨下骨折、塌陷并与关节软骨分离。
由于纤维组织长入形成致密的无血管墙,使修复被阻挡,进入坏死骨的修复受限。
Ⅳ期关节软骨被完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显著塌陷变形,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非特异性继发性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