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防洪调度中的问题探讨
峡口水电枢纽“2008.07”洪水调度有关问题探讨
![峡口水电枢纽“2008.07”洪水调度有关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bbab4fe4693daef5ef73d18.png)
腊量 、 当量脆点、 溶解度、 闪点等 内容 , 检测必须满足 按规范和设计要求 。 粗骨料为每 1 0 0 0 ~ 1 5 0 0 m3 为一个取样单位 ,不足 1 0 0 0 m3 按一 个取样单 位抽 样检测 。检测 内容包括密度、 吸水 率、 针 片状颗粒含量 、 压碎性、 黏附 性、 含泥 量、 超、 逊径等项 目。 检测 结果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 细骨料为 细骨 料取样数 量与粗骨料同, 检测 内容有密度 、 吸水率 、 坚固性、 黏土 、 尘 土、 炭块 、 水 稳定等 级、 超 径、 石粉含量 、 含泥量 、 轻物质含量等项 目。矿粉 为按 5 0 ~ 1 0 0 t 取样一次, 不足 5 0 t 按一个取样单位抽 样检测。检测密度 、 含水量、 亲水系数、 级配等项 目。 沥青混 合料制备质量控制应包括原材料控制 、 工艺控制、 温度控制 、 施工配合比控制等方面。在沥青加热罐取 样检验 , 主要检验针入度 、 软化 点、 延度 、 温度 等项 目, 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粗 、 细骨料在 热料仓 取样检 验, 检验级配、 温度项 目, 测定 实际数值 , 计算施工配料单 。 沥青混合料在拌和机出料 口或铺筑现场取样检 验,正常生产情况下 , 每 天 至 少 抽检 一 次 检 验 沥 青 含 量 , 允 许 偏 差 不超 过: t O . 3 %; 矿料级配检验 , 粗 骨 料 配 合 比 允许 偏 差不 超 过 ± 5 %: 细 骨 料 配 合 比允 许 偏 差 不 超 过 ± 3 %; 矿粉配合 比允许偏差不超 过±1 %。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检验 , 在正常生 产情 况下, 每天至少抽检一次 。温度 、 外观检 查, 随时进行观察和随时监 测。观察色泽是否均匀、 稀稠一致 、 无花 白料 、 无黄烟及其他异常现象。 在沥青混合料 制备过程 中, 应 专 门监测沥 青、 矿料和 沥青混 合料 的 温度 , 并注 意观察沥青混合料 的外观质量 。当沥 青混合料质量 出现沥青 混合料配料 单算错 、 用错 或输入配料指 令错误 、 配料 时任 意一种 材料 的 计量失控或超出控制标准 、 外观检查不符合 要求 、 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 , 温度 低于 1 4 0 ℃或储存 时问超过 4 8 h等情况时 , 应按废料处理。 沥青混合 料检测在现场取样时 ,应在沥青混合料摊铺 完成但 未碾压之前取样 , 检 验其配合 比和技术性质。在正常生产情况下, 沿摊铺 方向每 隔 5 m取 2 k g 试样 , 从 5个不 同部位取 样 , 并均匀混 合成 一个样 品, 对其 进行 沥青用 量、 矿料级配、 孔隙率、 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检验 。
浅谈水利工程中的水库安全调度及对策
![浅谈水利工程中的水库安全调度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3feb98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f.png)
浅谈水利工程中的水库安全调度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农村和山区需要依靠水库工程来解决水资源的供应和防汛排涝问题。
但是,水库工程不仅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利用,还需要考虑如何保障水库的安全。
因此,水库安全调度和对策成为了水利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一、水库安全调度水库安全调度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水文预报和对水库运行的监控,及时调整水位和放水量,以确保水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具体来说,水库安全调度应包括以下方面:1.水文预报和数据记录:对于水库水文,应根据历史水位、水文观测数据等因素进行科学和合理的预测和分析,制定水库调度计划。
同时,要对水库内、外涝情况等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以为调度决策提供支持。
2.水位调整:水库的水位是决定水库安全的重要因素,水库安全调度要合理调整水位。
部分地区在汛期经常会出现大雨连绵不断的情况,水库水面迅速上涨时,应根据水位预报适当加大放水量,减轻水压。
在不同水位下,应及时评估水库出现的水位对下游的影响,根据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3.出流调整:水库的溢洪道和闸门是调节出水量的主要手段。
溢洪道是高水位时的主要出水口,闸门主要用于控制水位。
通过出水口调整供水量、保证调度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水库运行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如天气、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等。
针对这些突发事件,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应急情况,保障水库的安全。
二、水库安全对策除了水库安全调度外,水库的安全还需要通过下面的对策来保障。
1.加强水库堤防和闸门维修和管理:水库堤防和闸门属于重要部件,必须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如水库堤防、堤坝的加固,泄洪闸的改建等。
2.建立健全水库安全监管机制:对水库工作人员实行健康体检、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水库管理制度,完善值班管理和值班制度,确保人员的安全。
3.建立水库安全稽查制度:对于水库安全的稽查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稽查制度,采取巡查、抽样检测等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保障水库运行安全。
后三峡时代长江防洪形势与对策思考
![后三峡时代长江防洪形势与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ad7659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2.png)
后三峡时代长江防洪形势与对策思考作者:金兴平丁胜祥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3年第05期摘要:三峡等一批具有防洪功能的大型水库建成投运,标志着长江流域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配套的综合防洪体系基本建成,流域防洪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体防洪形势显著改善,长江防洪进入后三峡时代。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安澜长江的要求,分析了后三峡时代的长江防洪形势和任务,针对后三峡时代防洪方面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支撑更加科学地实现建设安澜长江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防洪;长江流域;蓄滞洪区;后三峡时代;安澜长江中图分类号:TV882.2;TV87 文献标志码:A经过70多年建设,长江流域基本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配套的综合防洪体系,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防洪能力显著提升,保障了长江安澜,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和保障[1]。
其中三峡等一批具有防洪功能水库建成投运极大地改变了长江的防洪格局,长江整体防洪形势显著改善,是长江综合防洪体系建成的重要标志,长江防洪进入后三峡时代。
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通过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大幅度提高重点地区、主要河段、重点城市的防洪标准;二是从之前的以防洪抢险被动式防洪为主转变为以洪水调度为主的主动式洪水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安澜,多次亲临长江视察,强调要建设安澜长江。
对照建设安澜长江的要求,长江防洪仍存在许多短板和薄弱环节,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后三峡时代的长江防洪形势和任务,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后三峡时代长江防洪形势1.1 长江防洪工程体系长江防洪工程体系主要由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组成。
长江中下游3 900余km干流堤防已基本達标,长江上游干流重要城镇河段堤防部分达标。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15b94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9.png)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是长江综合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17年的建设,三峡工程已经全面建成;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迎来了建成以来首次较大洪水的考验,通过精细调度、科学调控,三峡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汛后,三峡水库首次实现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的目标,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作用;一、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1. 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100mm,但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5—10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90%;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出现时间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果气象异常,上下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就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暴雨量大、历时长,则导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防洪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长江干堤进行全面加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长江的洪水来量远远超过中下游各河段的安全泄量;自1153年以来,宜昌流量超过80000m3/s的有8次,城陵矶以上干流和洞庭湖的汇合洪峰流量在1931年、1935年和1954年均超过100000m3/s,而目前上荆江的安全泄量为60000—68000m3/s、城陵矶附近约60000m3/s、汉口约70000m3/s、湖口约80000m3/s,洪水来量大与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2三峡工程兴建前,荆江河段如果遇1860年或1870年型洪水,运用现有荆江分洪工程分洪后,尚有30000—35000m3/s 的超额洪峰流量无法安全下泄,不论荆江南溃还是北溃,均将淹没大片农田和村镇,造成大量人口伤亡,特别是北溃还将严重威胁武汉市的安全;3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内人口多,安全建设滞后,实施计划分洪十分困难,一旦分洪损失大;湖区及支流堤防工程仍存在薄弱环节和隐患,堤防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测和抢险设备,技术手段落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2.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以下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亿m3,工程建成后通过水库调蓄运用,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的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荆江地区若遇百年一遇及以下洪水,通过水库拦蓄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不需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80000m3/s,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从而保证荆江河段与江汉平原的防洪安全;此外,由于水库拦蓄、清水下泄,使分流入洞庭湖的水沙减少,可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延长洞庭湖的调蓄寿命;2城陵矶附近地区通过三峡水库调蓄上游洪水,一般年份基本上不分洪各支流尾闾除外,若遇1931年、1935年、1954年和1998年型大洪水,可减少本地区的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没;3武汉地区由于长江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避免荆江大堤溃决后洪水取捷径直趋武汉的威胁;此外,武汉以上控制洪水的能力除了原有的蓄滞洪区容量外,增加了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亿m3,大大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二、2010年长江洪水特性及调度实践1. 汛情特点1暴雨过程多、强度大;入汛后长江流域暴雨持续不断,主汛期发生了4次相对集中的强降雨阶段,且持续时间长,强雨带南北拉锯、上下游移动;各阶段降水强度多以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为主;6月16—24日强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两湖水系,最大降雨中心位于信江和抚河一带;7月8—15日主雨区略有北抬,强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干流至两湖水系偏北地区一带,最大降雨中心位于长江下游干流区间;7月15—25日强雨区西进北抬,强降雨主要发生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最大降雨中心位于渠江;8月12—25日多雨区再次出现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一带;各阶段最大暴雨中心日雨量均超过250mm,如鄱阳湖进贤站6月19日雨量达329mm,7月8日安庆站雨量达291mm、鄂东北英山站雨量达287mm,嘉陵江通江站7月16日雨量达277mm, 8月18日岷江杨柳坪站雨量达254mm;2汛情来势猛、范围广;主汛期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或多次发生大范围暴雨,仅统计上述4次集中性强降雨阶段,累计雨量大于1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约为万、万、万和万km2;大于3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约为万、万、万和万km2;与历史同期降雨量相比,6—8月长江流域偏多1成,长江上游基本正常,中下游偏多2成;其中,6月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偏多3成多,7月长江下游干流偏多约倍、长江中游干流和汉江分别偏多6—7成、嘉陵江偏多3成,8月岷沱江、汉江和长江下游干流分别偏多约2—3成;受强降雨过程影响,长江流域相应出现了明显的涨水过程;3洪水涨幅大、超警多;受强降雨影响,长江干流大部江段和抚河、信江、嘉陵江、汉江等多条重要支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区均发生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且水位涨势迅猛;鄱阳湖水系昌江渡峰坑站最大日涨幅,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干流寸滩站7月19日24小时水位涨幅近5m,从接近警戒水位到超过保证水位;三峡水库库水位最大日涨幅,最大日拦蓄洪水量亿m3;嘉陵江支流渠江罗渡溪站水位最大日涨幅,洪峰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流量超过历史最大流量;汉江干流白河站水位最大日涨幅,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流量从4610m3/s猛增到21400m3/s;4洪灾类型多、损失重;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多种类型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止8月底,长江流域共有9个省直辖市1046个县市、区受灾,山洪灾害数百起,大量县市城受淹,洪灾损失惨重;2. 调度实践1优化调度方案;三峡工程初期运行以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及中下游用水等各方面都对三峡水库调度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10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方案在防洪调度方面,考虑到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主要采用对荆江河段防洪补偿调度的方式,重点是防御荆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利用效率明显不够高,难以适应中下游地区的现实要求,因此通过拟订荆江与城陵矶不同补偿方式以及分析其对水库泥沙淤积、水库淹没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在保证枢纽大坝安全和不降低荆江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兼顾对城陵矶防洪补偿的调度方式;方案提出的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方式,将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亿m3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库容约亿m3,用于城陵矶地区防洪,相应库水位为;第二部分库容亿m3,用于荆江地区防洪补偿,相应库水位为;第三部分库容约亿m3,用于防御荆江特大洪水;在遇到三峡上游来水不很大而城陵矶附近主要是洞庭湖来水较大,迫切需要三峡水库拦洪以减轻防洪压力的情况下,三峡水库运用预留的亿m3防洪库容库水位145—155m,按控制城陵矶莲花塘水位保证水位进行防洪补偿调度;在运用上,首先用第一部分防洪库容调蓄洪水,按控制城陵矶水位不超过进行调度;蓄水155m后,即不再考虑城陵矶防洪补偿的要求,改按只考虑荆江地区的防洪补偿要求调度;蓄水后,则按遭遇特大洪水时荆江河段在分蓄洪措施配合下安全行洪进行调度;2实际调度运行;2010年汛期,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小洪水的调度实践,即“当长江上游发生中小洪水,根据实时雨水情和预测预报,在三峡水库尚不需实施对荆江或城陵矶河段进行补偿调度,且有充分把握保障防洪安全时,三峡水库可以相机进行调洪运用;”为应对主汛期长江洪水,三峡水库实施了5次拦洪调度,累计拦洪230多亿m3;其中,7月20—22日,入库洪峰流量达70000m3/s,通过控制下泄流量,为下游防洪削峰约30000m3/s,库水位迅速上涨,22日19时上升至158m,拦蓄洪水约73亿m3;三峡工程2010年175m试验性蓄水从9月10日0时开始,起蓄水位承接前期防洪调度的实际库水位;9月30日8时蓄水位为,10月10日8时蓄至,10月16日6时库水位达到了前两年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10月26日9时首次蓄水至175m;本次175m蓄水在总结2008年和2009年试验性蓄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原则,做好充分准备,蓄水过程兼顾了上下游用水需求,较好处理了防洪、发电、航运和补水之间的关系;3调度效果与效益分析;2010年汛期,长江防总通过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及时拦洪、适时泄洪,有效削峰错峰,不仅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而且也取得了显著的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在防洪方面,有效避免了长江上游洪水与中下游洪水叠加给沿岸人民造成的安全威胁,缓解了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比如,7月20日8时,三峡迎来建库以来最大的入库流量70000m3/s,长江防总通过滚动会商、精细调度,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控制在40000 m3/s,削减洪峰流量30000m3/s,削峰40%以上,从而降低长江中游干流沿线水位—,使中下游河段特别是沙市和武汉河段未超警戒水位,中下游干流堤防无一处险情发生,长江中下游的防汛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如果没有三峡水库拦洪蓄峰,这次洪水过程将使沙市和城陵矶的洪水位接近保证水位,沿线需要调配大量人员巡堤查险,防洪的压力、消耗与风险将明显增大;在发电方面,三峡水库拦蓄洪水期间一直维持在高水位运行,最高达到,增加了发电量;据初步统计,与同期相比,6—8月三峡水库增加发电量30多亿kwh;在航运方面,及时调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至25000 /s,分两次疏散了积压在三峡至葛洲坝之间的中小船舶,仅7月31日8时—8月1日20时,就疏散了滞留在三峡河段的船只500条艘,有效地保障了交通安全,稳定了船员情绪;在水库提前蓄水和对中下游补水方面, 2010年9月10日提前蓄水,保障了10月底成功蓄水至175m目标的实现,水库具备了枯期为中下游补水亿m3的能力;10月26日蓄水至175m后,自12月下旬开始加大出流,对长江中下游实施补水,截至2011年2月底,共向下游补水约70亿m3;由于三峡水库实施补水调度,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6成,对保证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用水需求、葛洲坝下游三江航道畅通、抵制咸潮入侵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长江防总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洪水的科学精细调度,较大地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疑是巨大的;2010年三峡防洪调度合理兼顾了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这一有益尝试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方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5m,表明三峡工程将会按照规划发挥其综合效益;三、三峡水库调度相关问题探讨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化调度;进一步加强三峡水库调度的深化、优化、精细化研究至关重要;1. 入库洪水与动库容调洪三峡水库动、静库容调洪均可满足水库调度的要求,但水库建成后,楔形库容是客观的,在今后的水库调度中应积极完善三峡入库洪水动库容调洪计算模型;入库洪水过程线由回水末端的入库洪水与区间洪水两部分组成,应进一步增加对区间洪水的观测,以获得准确的水库洪水资料;水库调洪计算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坝址洪水静库容法和入库洪水动库容法;三峡水库入库洪水与坝址洪水相比,具有洪峰峰值增大、出现时间提前、洪量集中等特点;动库容能较好地反映洪水进入水库后蓄水量的实际情况,但动库容除与库区河道地形有关外,还与入库洪水类型及组成、调度方式、坝前水位、水库特性等因素有关,影响因素复杂;以往对动、静库容调洪的研究说明,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洪水时虽然三峡水库的动库容拦洪量小于静库容拦洪量,但枝城的最大流量百年一遇洪水时均为56700m3/s,千年一遇洪水时均小于80000 m3/s,且三峡最高水位控制在175m;亦即三峡水库亿m3防洪库容是偏安全的,即使采用动库容调洪,也能够达到规划制定的防洪要求,从而满足长江中下游整体防洪体系的需要;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已建立三峡水库MIKE11水动力学预报调度模型,模型采用水动力学方法,模拟库区水面线的变化来实现动库容的调洪计算;在2010年三峡水库运用的实践中,对动、静库容调洪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成果与实测吻合较好;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动、静库容调洪具有较好的精度,均可满足水库调度的要求;如要进一步分析水库调度后库区水面线的实际情况,则需要采取动库容调洪方法;因此今后还需在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动库容调洪模型,并考虑适当增加入库控制站,以获取相对准确的入库洪水资料;2. 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泥沙冲淤及回水的影响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逐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的减少对减轻库尾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段的泥沙淤积有较大作用;但水库蓄水也会相对增加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特别是对于大水大沙年或小水中沙年的水库蓄水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持续加强观测;天然情况下,重庆主城区河段年内演变规律一般表现为“洪淤枯冲”;在三峡水库围堰发电期和初期运行期,重庆主城区河段尚未受三峡水库壅水影响,属自然条件下的演变;试验性蓄水期重庆主城区河段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较小;2008年9月—2010年6月,全河段淤积泥沙295万m3,淤积主要集中在长江朝天门以下河段;2010年6月11日—9月5日,全河段淤积泥沙万m3,从冲淤分布来看,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上、以下河段分别淤积泥沙万m3、万m3,嘉陵江段则冲刷泥沙万m3;据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的观测资料分析,当三峡坝前水位低于160m时,寸滩以上库段基本不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9月中旬—10月中旬重庆主城区河段仍然保持较强的走沙能力,泥沙主要淤积在清溪场以下库段;汛后当三峡坝前水位超过160m时,壅水逐渐影响到主城区河段,特别是当坝前水位超过162m时,朝天门以上河段受壅水影响明显;随着坝前水位的逐渐抬高,重庆主城区河段天然情况下汛后河床冲刷较为集中的规律则因水库充蓄、水位壅高、流速减缓而改变,河床也由天然情况下的冲刷转为以淤积为主,汛后的河道冲刷期相应后移至汛前库水位的消落期;由于目前泥沙观测时间尚短,对于库尾局部淤积碍航规律还需进一步观测验证;从数学模型分析结果看,对于大水大沙年或小水中沙年还应注意水库蓄水方式,尽可能增加汛后走沙的时间;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逐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将减少更多,库尾段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段的泥沙淤积情况将随之得到很大改善,变动回水区洪水位也将明显降低;3.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为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是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且随着上游水库的建设,对城陵矶补偿预留的防洪库容还有条件进一步增加;2010年汛期,根据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现实需求,三峡水库5次拦蓄洪水,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虽然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尚未按控制城陵矶莲花塘站水位进行防洪补偿调度,但从控制调度过程和效果看,兼顾对城陵矶的防洪补偿调度方式是现实可行的;三峡水库兼顾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只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对不同地区补偿的库容,拟定合理的调度方案,在现阶段长江水文预报技术水平基础上,可以做到既不影响荆江地区设定的防洪标准,又可进一步降低城陵矶的洪水位;实施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汛期三峡水库蓄水几率将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库区泥沙淤积;自有实测资料以来,城陵矶水位超过的年份较多地出现在20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分别为1954、1996、1998、1999、2002年,经对20世纪以来的洪水年份进行还原后推算,按城陵矶莲花塘水位为控制补偿调度,三峡水库平均约10年运用1次;分析表明,三峡水库采用对荆江或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方式对库区泥沙的淤积差别很小;鉴于上游已建和在建水库拦沙和水土保持减沙的作用使得三峡入库泥沙减少,以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中下游分洪损失越来越大等情况,在既保证荆江河段防洪目标的实现,又不增加库区淹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峡水库的防洪潜力,在长江中下游遇到大洪水,中下游防洪形势较为严峻时,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进行补偿调节,减少中下游的分洪量,减轻中下游防汛压力,是十分必要的;汛期洪水调度过程中,根据水情预报推算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2—3天的水位误差基本上在厘米级,并可通过滚动预报和分析不断进行校验修正,为三峡水库高效发挥控泄作用、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洪效果提供了保障,使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达到了比较精细的程度;从现阶段各控制站水文预报的技术水平保障看,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也是可行的;今后,应结合上游水库的不断建成,深入研究对城陵矶补偿的控制运用条件,以及进一步扩大第一部分防洪库容的可能性,充分发挥三峡水库对一般洪水的防洪作用,同时深入研究对一般洪水调度水库蓄水几率增加后的水库泥沙淤积及下游的冲刷问题;4. 上游水库对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随着上游水库的兴建,水库群防洪库容不断增加,水库蓄水与防洪以及水库群之间的蓄水矛盾会加大,为此,需要进一步从技术及行政两方面协调水库防洪与蓄水、三峡水库蓄水与上游水库蓄水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水库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获得更大的综合利用效益;与三峡水库同步蓄水的上游水库主要为有防洪任务水库,同步蓄水库容目前为亿m3,2013年溪洛渡、向家坝投运后将达亿m3;遇上游发生枯水水情,估算上游其他水库还将增加与三峡同步蓄水库容亿m3;按不利的来水情况考虑,2013年上游与三峡同步蓄水库容分别为亿m3、亿m3;在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对上游水库防御本支流洪水和配合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防洪预留的防洪库容做了整体安排,总规模300多亿m3;为协调水库群汛后蓄水与防洪调度,防洪规划提出上游水库以拦蓄洪水基流的方式配合三峡拦洪,也就是防洪库容分期预留,水库在7—8月可开始逐步蓄水;在金沙江下游4梯级及上游其他支流水库的调度运行设计时,各水库按9月底以前完成蓄水任务来设计水库运行方式;随着上游水库的兴建,当水库群具有一定规模后,水库兴利蓄水与防洪、下游用水需求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大,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在抓紧进行三峡及上游水库群联合蓄水调度方式的研究;受来水、工程建成下闸蓄水等多方面影响,每年的汛末蓄水量都在变化,为协调上、下游水库蓄水关系,需要尽快建立信息通报渠道,为三峡水库做好蓄水调度方案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为有效利用好长江水资源,需尽快建立以三峡为核心的长江控制性枢纽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5. 三峡蓄水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三峡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与拦沙后清水下泄,对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水情会带来影响,清水下泄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中下游蓄泄关系、江湖关系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观测与研究,当前应关注水库蓄水对中下游特别是两湖的影响;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年入海总水量没有改变,由于水库调蓄作用,中下游9—11月份多年平均流量较建库前减小,12月至次年5月下泄流量有所增加,尤以最枯季节增幅较大;受此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增长,年最低水位平均值略有抬高;因水库蓄水及荆江河道冲刷影响,致荆南三口洪道断流时间提前,断流天数增加;蓄水期间,洞庭湖、鄱阳湖区及汉江等支流下游水位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流水位降低的影响;由于三峡水库蓄水集中在9月和10月,拦蓄水量相对较大,中下游干流10月平均水位较天然情况降低;如遇来水偏少年份,与三峡蓄水影响相叠加,中下游水文情势改变将更加突出,同时,干流水位降低导致两湖出流加快,相应湖区水位下降,使得两湖枯水期有所提前,枯水时段延长;随着三峡水库入库泥沙大幅减少,加上三峡水库运用后,水库拦截大部分泥沙,三峡水库出库泥沙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清水下泄导致坝下游河道发生长时期、长河段的冲刷,冲刷强度从上段向下段逐步发展;由于中下游河道各河段在各个时期冲淤程度不同,各河段泄流能力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必将相应引起水位的变化;四、建议1. 加强三峡工程投运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鉴于上游来水来沙、坝下游河道冲淤、江湖关系变化等的不确定性以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加之三峡工程对防洪、河道、供水、灌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还需不断地深入认知,因此,需加强对长江中下游的专门监测和分析工作,不断深化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河势变化、江湖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 加强三峡水库综合利用及优化调度研究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遇特殊干旱年份对中下游用水和长江口段压咸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往研究不够,今后随着长江流域内用水量以及跨流域调水量的增加,防洪、发电、供水、航运和生态等各方面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应加强研究,及时调整和优化调度运用方式,并研究缓解此类问题的对策措施,提高三峡水库综合利用效益;3. 加强三峡与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统一调度研究。
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研究
![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d6af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2.png)
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研究长江三峡水库的建设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随着其建设的逐渐完善,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的研究因此而展开,这是全球水力发电领域的一大研究难题。
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旨在通过最优控制来获得最佳水资源利用效果,如实现旱涝季节国家用水需求的合理分配、确保生态环境水质的稳定保持、增强控制水位进行洪水预警和防范等。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调度优化,即根据长江三峡水库枢纽水能存储特性进行水位控制策略的优化。
目前,调度优化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适应变化的环境、满足广泛需求的水资源供应与各类工程的需求;二是对水库枢纽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与调整,以求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调度优化问题包括调度算法、调度规律、调度时间等的综合考虑。
从调度的理念出发,水库枢纽及其管理机构应继续推进以水量为中心的操作模式,并逐渐将其扩展至以生态、航运、渔业、灾害监测、水质监测等为中心的多方面操作,以实现长江三峡水库枢纽的综合治理。
为了实现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必须依据长江三峡水库特点开展相应的研究。
目前,调度规律、调度时间、配合水库运行等都已经成为长期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中,采用了优化模型、计算机仿真、概率分析、生态学、经济学和生产力手段等方法,以及长江三峡水库运行实例的观测以及相关数据分析,以求得最佳的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方案。
长江三峡水库枢纽在挖掘水能、调度用水、防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生态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长江三峡水库枢纽的调度优化研究将成为探讨长江水域及其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模式的重要基础。
在未来,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的研究将面临更高的挑战,同时也将为其管理部门提供更加有效、稳定、可持续的水资源调度策略,从而使得长江三峡水库枢纽真正成为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活”库、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三峡水库实施中小洪水调度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
![三峡水库实施中小洪水调度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91e20d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8.png)
三峡水库实施中小洪水调度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郑守仁【摘要】为科学调度运用防洪库容,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在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 m试验性蓄水期间,实施了中小洪水滞洪调度和提前至汛末蓄水方案。
分析了方案存在的防洪风险、泥沙淤积风险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采取设定中小洪水滞洪调度启用条件,使防洪风险可控,相机适时控泄流量检验下游堤防抗洪能力以防止河道萎缩等对策,降低了防洪风险。
在实施汛期沙峰(排沙)调度和汛前库尾减淤调度时,试验得到了“蓄清排浑”运行新模式,减小了水库泥沙淤积风险。
提出应加强试验研究和跟踪监测,探索减小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为全面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降低各种风险提供了技术支撑。
%In order to dispatch and utilize the flood storage scientifically and utilize the flood resources reasonably, during the trial impoundment operation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at 175 m water level, the scheme of dispatching the middle-small flood and advancing the impoundment to the end of flood season was implemented. The risks of flood control and sedimentation, and the ad-verse effe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standard for middle-small flood dispatch was set to control the flood risk, and the release discharge was controlled at right time to test the flood control capacity of downstream levee, so as to prevent the channel shrinkage and reduce the flood risk. Through carrying out sediment discharge dispatch in the flood season and the sedimentation reduction dispatch in the reservoir tail, a new dispatch mode of storing clear and releasing muddy is proposed. The measures ofstrengthening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to mitigate the adverse affe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put forward. It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and the risk control.【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提前蓄水方案;防洪风险;泥沙淤积;三峡工程;中小洪水调度【作者】郑守仁【作者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7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和利用及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及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防洪调度方案优化策略研究方案提出思路与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防洪调度方案优化策略研究方案提出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d9450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8.png)
水利水电工程防洪调度方案优化策略研究方案提出思路与方法一、引言水利水电工程是保障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而洪水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各地的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洪水调度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的研究方案十分必要。
二、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目前的防洪调度方案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调度方法往往依赖于经验和常规操作,并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优化。
此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通常面临着多变的气候条件和区域特点,因此需要制定适应性强的调度方案。
三、提出优化策略的思路为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防洪调度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 数据分析与建模:首先,需要收集并分析历史洪水数据、水位数据、降雨量数据等,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洪水过程。
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洪水情况,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
2. 优化算法研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我们可以借助优化算法的方法来求解最优的调度方案。
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通过不断迭代求解,找到最优的结果。
3. 多目标协调决策: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多个目标的权衡和协调,例如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益、减轻下游洪水的威胁等。
通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可以得到一系列满足各种目标的最优调度方案。
4. 灵活调度策略:考虑到洪水情况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灵活的调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引入实时监测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洪水情况和预警信息,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调度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四、研究方法为了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学者在水利水电工程防洪调度方案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经验。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的几个问题思考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的几个问题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ee5a93bbcd126fff7050b86.png)
Engineering 2 (2016) xxx–xxx三峡工程运行以来的几个问题思考郑守仁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Wuhan 430010, China1. 概述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将三峡水库蓄水分为:围堰挡水发电期、初期运行期和正常运行期。
2003年水库蓄水至135 m水位,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7年蓄水至156 m 水位,进入初期运行期;2009年枢纽工程完建,具备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 m的条件,仍按初期蓄水位运行。
初期运行的历时,主要根据库区移民安置情况、库尾泥沙淤积实测观测成果以及重庆港泥沙淤积影响等情况,确定需用时6年,即2013年水库蓄水至设计水位175 m,进入正常运行期。
三峡工程于1993年施工准备,1994年12月开工,1997年11月6日大江截流,1998年开始施工左岸大坝和电站厂房。
2002年10月大坝泄洪坝段导流底孔过流,11月6日导流明渠截流,左岸泄洪坝段、左厂房坝段、非溢流坝段及升船机上闸首建成,开始挡水。
2003年6月,蓄水至135 m水位,7月左岸电站首批机组发电,双线五级连续船闸通航,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
2004年右岸大坝及电站厂房开始施工,2005年左岸电站14台机组全部投产。
2006年6月右岸大坝混凝土施工至坝顶高程185 m,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爆破拆除,拦河大坝全线挡水,10月蓄水至156 m水位,提前一年进入初期运行期。
2007年右岸电站7台机组投产。
2008年8月,大坝及电站厂房和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全部完建,具备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 m的条件;移民工程县城和集镇迁建完成,移民安置、库区清理、地质灾害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专项,经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可满足水库蓄水至175 m水位的要求。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三峡工程2008年汛末实施175 m试验性蓄水,标志着三峡工程由蓄水位156 m运行转入175 m试验性运行。
水利工程防汛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水利工程防汛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c56c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3.png)
水利工程防汛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水利工程防汛是指通过建设水利工程,以及灰土堰坝、水库、水闸等设施,对水流的调控与控制,以避免或减轻水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下面对水利工程防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问题一:缺乏综合考虑水资源管理问题。
在水利工程防汛中,常常只关注洪水的调控与控制,而忽视了对水资源的整体管理。
这导致在非洪水季节,水库水位常过高,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同时也增加了下游的洪水风险。
对策一:建立综合水资源管理体系。
应该将防洪工作与水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建立起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对水库的调度、水位的控制进行全面考虑,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问题二:缺乏适应性措施。
由于气候变异和城市化进程,水患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水利工程防汛措施逐渐失效,不再适应当前的水患形势。
对策二:采取灵活多样的防汛措施。
应该加强对新兴水患形势的研究,探索适应性措施的创新与应用,包括建立高效排水系统、发展移动式防汛设备、加强城市规划控制等,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水患威胁。
问题三: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往往是短期行为,导致工程的功能失效,存在维护不及时或不完善的问题。
对策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应该建立起长效的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实现工程的持续运行和有效管理,确保工程的防洪功能得以长期发挥。
问题四: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大量土方运输和土地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对策四:加强生态恢复与治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防治,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等手段,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降低次生灾害的风险。
问题五: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在一些特大洪水发生时,缺乏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和机制,导致对洪水的应对不及时、不充分。
对策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
应加强应急管理的培训与演练,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水库防洪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水库防洪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354fc3804a1b0717ed5dd7a.png)
(一)通讯不畅,测报手段落后。当下我国还有很多水库存在通讯质量不佳的问题,水库和调度指挥部门和下游保护部门仅仅通过有线电话和短波电台完成通讯,通常为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线路,保证率较低,同外部联系十分困难。及时天气明朗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接通,同洪水时效性强的特点完全不符。因为通讯质量得不到保障,如果发生洪水,信息传递对水库调度指挥造成严重影响。因为区域雨情、水情测报手段落后,导致报讯滞时较长,对洪水预报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一、水库防洪调度概述
在进行水库防洪调度的过程中,因为其工作内容的差异性,可将其划分为下述几大类型:第一,水库调度,通常情况下也被称为固定性蓄洪调度,全面了解河流的具体情况,将分析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对河流的流量进行合理调节;第二,预报性防洪调度。有效整合水文和气象信息,全面掌握径流的具体情况;第三,补偿性防洪调度,通过使用相关方法,有效管控泄洪量,确保下游水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四,防汛兴利调度,在进行该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防汛工作,还应该分析水库具体可应用于径流的库容,有效结合二者,提高防洪工作水平;第五,水库群联合防汛调度,也就是相同河流中水库的调度,能够为过往船只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1]。
水库防洪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要:水库防洪是一种非工程性防洪方法,基于原有功能的正常发挥,通过对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的利用,达到储存水的目标。合理利用水库也是科学防洪、治洪的有效方法。本文分析了目前水库防洪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水库;防洪调度;问题;改进措施
水库防洪调度指的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以及上级批复所实施的一种水库防洪方案,根据编制操作规程合理调度水库的进水量和出水量,进而为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水库防护调度工作的优劣决定堤坝的安全性以及下游防洪的安全性,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以重视,认真分析水库防洪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
峡江水利枢纽洪水调度运行方式探讨
![峡江水利枢纽洪水调度运行方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7d98548a8956bec0975e32e.png)
中 图法 分 类 号 : V 9 . 1 T 67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1 工 程 概 况
峡 江水利 枢纽 工 程位 于赣 江 中游 , 址 坐 落 在 峡 坝 江 老县城 巴邱 镇上 游 6k m处 , 一座具 有 防洪 、 电 、 是 发 航运 、 溉 等 综 合 利 用 功 能 的 大 ( ) 水 利 枢 纽 工 灌 二 型 程 。水库 正常 蓄水 位 4 . 0 m, 6 0 死水 位 4 . 0 m, 洪 4 0 防 高水 位 、 计洪 水位 和校 核 洪水 位 均 为 4 . 0m; 洪 设 9 0 防
峡江 坝址 上游 6 . m 处 有 吉 安 水文 站 , 站 集 04k 该 水 面积 占水库 集水 面积 的 8 . % , 坝址 断 面 流量 关 97 与
系 较密切 , 安站 的洪 水至峡 江 坝址需 要 1 吉 O~1 , 4h 因
此 , 以利 用吉 安站 流量 对峡 江水库 进行 洪水 调度 。 可
詹 寿根, 志 贤 汤
( 西省水利规划设计 院 规划设计分院 , 西 南 昌 302 江 江 3 0 9)
摘 要 : 究 了峡 江 水 利 枢 纽 工程 依 据 坝 前 水 位 进 行 调 度 和 依 据 坝 前 水 位 结 合 上 游 来 水 流 量 指 示 调 度 的 两 种 研 洪水 调 度 运 行 方 式 。 经 分析 比较 , 用后 者作 为本 工程 的 洪 水调 度 运 行 方 式 。峡 江 水 库 采 用 的调 度 运 行 原 则 选 为 : 水 下 闸蓄 水 兴 利 调 节 径 流 , 小 中水 分级 降低 水 位 运 行 减 少 库 区淹 没 , 大水 控 制 泄 量 为 下 游 防 洪 , 大洪 水 特
三峡水库汛期调度不确定性分析
![三峡水库汛期调度不确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d014f14693daef5ef73d79.png)
#*"! z m N J - q -‘mxAF(?GsnT=W-R(?G
,!
!!!!!!!!
! ! ! ! ! ! ! ! ! ! !!##-#!)!!$
s&-G( ? G s&q r ( ? G s K 4 Y ( ? G s
4%2RstVW-RK-G(?Gs%
"! c q k d l m * l p l m x y
-,-‘Y#B#jcWmxFstep;? <9G0m978%VWL-‘mxvru&F( ts#5N > a V 4 - R F G#= W ! D m x | ’ !N)n 0 - , 9 G ( B U . /*- , !Y # B # j$+(/6-#cdaim x$ G*!##$ @" &$) !qV4(zT$kc H - R !-6*# C$r#y z 3 |mx|’%s f - R X H B q _ ‘ "$6*# C#; af‘"$-*(C&"$6*-C X Y * G %%q n 0 B
!-$
’A))W48@.66###!"$W="> L T F m x j!!>$*# -,p‘Ai W48@5<66###C$"3F.M*! Wm
xUFrGM%
#"Y # c W ~ T #
{ < =" > 5 v $ J L T #- ‘ c W ~ T # W )
I!"$0 )a!p!"$_"##Q
Z @ p g - b D < < ’ B # - b !’"*# C$%
论长江中游防洪的几个问题
![论长江中游防洪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b6afd55a8102d277a22fb3.png)
论长江中游防洪的几个问题摘要:江湖关系变化是长江中游新的洪水形势出现的基础,对长江中游(荆江及城陵矶至武汉河段)除径流引起洪水外,江湖关系变化,特别是江湖流量分配的改变,使某些河段和地区的洪水形势发生很大、而且系统的变化。
论证期间采用的三峡入库泥沙数据已明显偏大,溪洛渡等水库建成后能缓解三峡水库淤积,来沙量减少能使三峡水库尽快正常运用。
三峡水库的另一防洪效益与城陵矶补偿,在论证和初设阶段,三峡水库调洪只研究了枝城补偿,即主要是针对荆江的防洪,兼顾城陵矶补偿未作深入研究。
三峡水库适当兼顾城陵矶补偿是需要的,偶尔短时间的蓄水对三峡水库淤积影响不大,从长江中游防洪看,松滋口和藕池口两口建闸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江湖关系;长江中游;防洪;淤积;泥沙1 江湖关系变化是长江中游新的洪水形势出现的基础1.1 长江中游新的洪水形势对长江中游(荆江及城陵矶至武汉河段)除径流引起洪水外,江湖关系变化,特别是江湖流量分配的改变,使某些河段和地区的洪水形势发生很大、而且系统的变化,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导致洪水位抬高1~2m。
这一点充分表现在1998年最高洪水位上。
尽管当年洪水并不大于1954年,宜昌、汉口流量均较1954年为小,但是,除汉口外各站最高洪水位较1954年普遍抬高。
其中,沙市水位抬高0.55m,石首抬高1.05,调关抬高1.60m监利抬高1.74m,莲花塘抬高1.85m,螺山抬高1.78m。
这些变化基本上都是对江湖关系变化引起的。
1.2 江湖关系包括5个方面,其变化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1)江湖流量分配的变化。
自1860年藕池口1870年松滋口溃口冲成藕池河、松滋河后,奠定了4口分流荆江的格局。
最初一段时间,4口(松滋河与藕池河)径流量是逐步扩大的(以下称这个阶段为状态“A”)至径流量最大后,经过一段相对平衡,然后径流量开始减少。
据已有的实测资料估计,至1937年4口径流量已开始减少,但最大洪峰流量仍达到35 170m3/s,占枝城的52.7%。
防洪水利枢纽调度管理规程优化编制方案研究与实践
![防洪水利枢纽调度管理规程优化编制方案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77a43f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b.png)
防洪水利枢纽调度管理规程优化编制方案研究与实践在实施防洪工程的过程中,水利枢纽的调度管理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它既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多功能利用。
然而,当前的调度管理规程在一些地方存在不合理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因此,本文将研究与实践防洪水利枢纽调度管理规程优化编制方案。
1. 问题分析防洪水利枢纽调度管理规程的优化编制方案,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主要问题主要包括:(1)监测与预测不准确:目前的监测与预测手段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极端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这给调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缺乏综合考虑:当前的调度管理规程在考虑防洪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3)缺乏科学化决策:当前的决策多依赖于经验和人工判断,缺乏科学化和智能化的决策方法。
2. 优化编制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优化编制方案:(1)提升监测与预测水平: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模型,提升监测与预测的准确性。
同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利用气象数据进行科学化预测。
(2)推行综合调度管理:在制定调度管理规程时,要充分考虑多功能利用,确保在防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3)引入科学化决策方法: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科学化的决策模型,实现智能化调度决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实践与效果评估为了验证优化编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我们在某水利枢纽进行了实践研究。
采用新的监测设备和模型,并引入科学化决策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调度管理实验。
结果显示,优化编制方案在改善调度管理规程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监测与预测准确性提升:新的监测设备和模型提高了监测与预测的准确性,为调度管理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2)综合调度管理实施效果显著:综合考虑防洪、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调度管理规程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平衡了各项指标的需求。
(3)科学化决策提升效率:引入科学化决策方法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节省了调度管理的人力成本。
5.三峡工程优化调度与洪水资源利用问题
![5.三峡工程优化调度与洪水资源利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59604f852458fb770b568a.png)
坝址以上洪水来量占荆江河段的95%以上, 坝址以上洪水来量占荆江河段的95%以上,占城陵 95 矶河段的61%~80%,占武汉以上的55%~76%。 61%~80%,占武汉以上的55%~76 矶河段的61%~80%,占武汉以上的55%~76%。
荆江河段
沙 市
对荆江补偿——初步设计调度方式 对荆江补偿
坝址水文资料采用坝址下游40km宜昌站实测资料 坝址水文资料采用坝址下游40km宜昌站实测资料 40km 及频率计算成果。 及频率计算成果。 据1877年至2006年130年实测资料统计: 1877年至2006年130年实测资料统计: 年至2006 年实测资料统计 小于40000m /s出现16年 出现16 小于40000m3/s出现16年 40000~ /s出现47年 出现47 40000~50000m3/s出现47年 50000~ /s出现49年 出现49 50000~60000m3/s出现49年 60000~70000m3/s出现16年 60000~ /s出现16年 出现16 大于70000m /s出现 出现2 1896年 1981年 大于70000m3/s出现2年(1896年、1981年)
防洪调度原则: 防洪调度原则:
汛期6月中旬~ 月底坝前水位145.0 m运行 运行, 汛期6月中旬~9月底坝前水位145.0 m运行,防洪 库容221.5 221.5亿 库容221.5亿m3,水库防洪库容运用及蓄泄方式根 据荆江河段防洪要求确定,发电、 据荆江河段防洪要求确定,发电、航运调度要服从 防洪调度。 防洪调度。
当发生洪水时, 当发生洪水时,水库拦 蓄洪水, 蓄洪水,库水位超过 145.0m;洪峰过后, 145.0m;洪峰过后,水 位降至145.0m以迎接下 位降至145.0m以迎接下 145.0m 次洪水。 次洪水。
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51c3e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2.png)
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大坝抵抗暴雨的计算中,发现缺水或运行管理问题影响了大坝规划,从而限制了大坝的抵抗能力。
介绍了大中型大坝抗风浪能力计算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综合分析了大坝各种问题抗风浪能力的制约因素,对抗风浪能力的结果进行了调整,如允许迁移线高度和安全损失。
实践证明,分析和考虑设计约束对大坝降雨控制能力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大坝决策,确保大坝安全。
关键词:水库防洪调度问题引言水库防洪调度是防汛决策的重要部分,水库实际防洪调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需要实时预报,滚动修正调度。
一场洪水调度过程中水库最高水位、下游最大泄量、调度期末水库水位等需要综合考虑。
为此,某省系统分析大中型水库抗暴雨能力,完成设计工况及不同饱和状态不同起调水位不同降雨级别水库洪水预报调度成果查算表,力求提高防汛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为各水库防汛决策提供参。
然而,因流域或区域防洪体系、库区及下游经济社会状况、水库运行情况、实际工况等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测算成果与水库实际抗暴雨能力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1复核发现的主要问题1.1水库管理不到位、杂物杂草清理不及时如水库输水洞、溢洪道存在落石、堆土、杂草或拦鱼网等,水库对外开放,群众随意进出。
1.2调度信息记录不规范、不完整如果通过查询水监测系统或搜索流域管理协议,发现一些大坝尽管发生洪水却没有被发现;或者,系统不会记录淹没区阶段的规划信息,也不会执行完整的流程日志。
或者说,大坝泄洪日志没有开门时间、开门次数、开门高度、进出流量、大坝垫层、计划命令内容等。
或者在不同的时间,系统会显示一个日志错误,记录泄洪命令的编号、泄洪时间、泄洪对象、打开的门的数量等。
还有一个水位机组没有做专门的布置方案,只是用启动自影响或运行记录代替洪水规划记录。
中型集结地的规划更为频繁,规划信息在雨水情况、预警情况、洪峰起始时间、开闸、调洪持续时间数据等记录中没有追溯细分。
2工作建议及对策2.1完善了水资源调度管理体制机制1.配套措施日趋完善,为明确诸河流域、重大调水工程目录及批准文件要求,有序推进诸河流域及重大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调度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浅谈水库防洪调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水库防洪调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1b23802bb4cf7ec4bfed04d.png)
浅谈水库防洪调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水库防洪调度问题一直是水库运行过程中的重点,关系到大坝安全和水库下游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在具体管控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水情、雨情等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洪调度方法。
从我公司实际防洪调度工作中来看,现阶段可能影响防洪调度的主要问题有: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水情测报系统老化、结合实际情况不够充分及水库自身存在缺陷情况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库防洪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水库管理工作的基本工作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水库;防洪调度;现存问题;应对措施水库是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旨在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并且尽可能避免减轻洪水灾害造成不良影响,而这就涉及到防洪调度的工作。
我公司的水库设计是以发电为主,防洪任务仅为保证大坝自身安全,但现阶段,由于地方政府对水库调度的要求日益提升,部分水库被政府指定汛限水位,因此如何提高防洪调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成为了目前水库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水库防洪调度工作的基本内容及注重事项想要科学开展水库防洪调度工作,首先就需要全面的了解防洪工作的基本内容,明确工作的流程,并掌握相关注意事项。
1、基本内容在新时期的水库防洪建设工作中,不同地区在实际开展防洪调度工作时的侧重点也有一定的区别。
目前,比较常见的水库防洪调度方式主要为:固定泄洪调度、防洪补偿调度和防洪预报调度。
同时,从性质上来看,一些不承担防洪任务的水库,为保证工程本身的防洪安全而采取的调度运用措施,通常也被称为水库防洪调度工作。
2、应用优势水库防洪调度的主要功能就是科学泄洪、滞洪、蓄洪,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避免及减少洪水造成财产损失问题,推动水库调度工作的稳步发展。
同时,科学的水库防洪调度工作能够更加有利于推进水力发电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农田灌溉工作等等,并能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因此,水库防洪调度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表现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库防洪调度若干问题探讨
![水库防洪调度若干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804ff869b6648d7c0c746b2.png)
水库防洪调度若干问题探讨本文阐述了水库防洪调度的现状、水库防洪调度的特点以及目前常用的水库防洪调度方式。
鉴于目前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对水情、雨情、工情掌控较好的工程,进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是今后防洪水库的重要课题。
标签:防洪调度;汛限水位;水库防洪一、水库防洪调度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的水库在防洪调度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难以平衡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难以适应实时防洪形势的变化。
在传统的水库防洪调度中,调度方法是一种半理论与半经验的方法,辅助以必要的防洪调度图与能力图等经验性图表实行调度,技术应用的主体以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等为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的学者逐步在水库防洪调度的理论研究中引入了模糊集理论,探讨了洪水预报与运行决策问题,促进了水库职能的更好发挥,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与经济的综合效益。
二、水库防洪调度的特点水库防洪调度有两个鲜明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水库防洪调度的影响因素众多,降雨、入库径流、泄洪能力、工情、库容等都会影响着水库的防洪调度,在防洪形势异常严峻的时候,水库决策者对风险的抗压能力与自身的心理素质都制约着水库防洪调度的决策;第二个特点是水库防洪调度是一个多目标、多阶段的决策过程,考虑水库防洪调度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三、水库防洪调度方式设有闸门控制泄洪的水库,才能进行防洪调度,否则只能起滞洪作用。
为了满足下游防洪要求的防洪调度,一般根据下游防洪要求,控制下泄流量,利用汛限水位至防洪高水位之间的防洪库容削减洪水。
水库通常有以下几种防洪调度方式。
①固定泄量调度设置汛期最大下泄流量,当入库洪水大于该流量时,水库按照最大下泄流量下泄,多余水量存蓄在库中。
该方法多用于防洪保护目标距离水库较近,区间流域面积较小,水库对防洪保护对象起主要防洪作用的工程。
②防洪补偿调度水库防洪補偿调度需要控制水库的泄量,使下游防洪控制断面的流量不超过安全泄量,或水位不超过安全水位。
水库防洪调度措施的思考与探索
![水库防洪调度措施的思考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90ca744f524ccbff12184f2.png)
水库防洪调度措施的思考与探索水库的防洪控制是水站水利系统的运行操控重点,通过对水库防洪调度的合理控制能够有效地实现水利建设的显著成效和作用。
目前,很多水库设施防洪系统的调度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和状况,人们需要根据其问题起因和水利系统中的工作盲点进行相应结合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预案和举措。
标签:水库;防洪调动;措施;思考与探索1、水库防洪调度的特点本文接下来主要围绕水库防洪调度中的两个鲜明特点来进行探究分析,第一个特点是水库防洪调度的影响因素众多,第二个特点是水库防洪调度是一个多目标、多阶段的决策过程。
就前者来说,客观上:降雨情况、水文状况、泄洪能力、工情、库容等都会影响着水库的防洪调度;主观上:在防洪形势异常严峻的时候,水库决策者对风险的抗压能力与自身的心理素质都制约着水库防洪调度的决策。
就后者来说,水库防洪调度的决策过程是异常繁琐复杂的,不仅要组建投射洪水过程各个环节决策者偏好的模型系统,还要建立健全辅助决策功能集。
2、水库防洪调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2.1设计与实际运用不相适应的矛盾设计与实际运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水库防洪调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基础问题,假如在对洪水进行调节计算的时候依据的是初始设计,使得原设计的最高洪水位远远低于最高库水位,这就正好反映了原设计的标准规范相对比较的低。
一般情况下,水库在运行阶段是建立于庞大水文资料不断积累的基础之上,而且还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与各种各样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就会导致洪水统计的数据参数与水库流域的水文规律跌宕起伏,缺乏稳定性与有效性,必须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化解此矛盾,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2防洪与兴利的矛盾防洪与兴利的矛盾主要指的就是对水文规律是否有精确的预测与了解,可是,我国水库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对防洪调度的水文预报不精确的现象,远远难以达到可以利用的程度,这就致使该矛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贯穿于整个防洪调度的过程。
况且,水库的防洪调度在水利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确保大坝与防护区的安全,减轻水库上下游的防洪压力,进而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兴利效益,而其中防洪与兴利的矛盾是其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又一大难题,还望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这一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防洪调度中的问题探讨摘要:三峡工程首要任务是防洪,其次是发电、航运、供水、生态等。
通过对宜昌站实测130 年水文资料分析,并考虑近十多年来坝址上游干支流已建及在建一批大中型水库,上游水沙情况发生变化和各方面对三峡工程调度运行的要求,探讨了防洪调度中汛期水位控制、水库蓄水时机、消落水位时机、调度方式有利于改善生态与环境等问题,提出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的防洪调度方案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调整,并按程序报批,使三峡工程更全面地发挥综合效益。
关键词:防洪调度;方案优化;探讨;三峡工程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1概述三峡工程是综合治理长江和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生态等综合效益。
三峡水库可有效调节长江上游洪水,减免中下游遭受洪灾;三峡电站初步设计装机容量1820 万kW ,年发电量847亿kW?h,最终装机容量2240万kW,年发电量近900 亿kW?h ,可向华东、华中、华南供电,促进全国跨区大电网形成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可渠化重庆以下的川江航道,淹没滩险,改善川江航道和荆江河段航道,提高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为万吨船队直达重庆创造了条件;水电是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发电,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为沿江城镇和农村提供水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峡工程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精心组织广大建设者奋勇拼搏,共同努力攻克了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创造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奇迹。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3 年实现了蓄水135m 水位,左岸电站首批机组发电、双线五级船闸通航的建设目标;2005 年9 月,左岸电站14 台机组全部投产;2006 年5 月大坝全线浇筑至设计高程185m, 10月蓄水至初期运行水位156m,由围堰挡水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2007年5月,双线五级船闸一、二闸首完建工程提前竣工,汛期防洪限制水位由135m 抬升至144m,2007年右岸电站7台机组投产;2008 年右岸电站12台机组将全部投产,大坝、船闸及电站厂房三大建筑物提前一年完建,为蓄水位抬高至正常运行水位175m创造了条件。
三峡工程建成投运后,须根据工程运行情况,进一步研究优化调度方案,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有利于改善坝上下游的生态与环境,全面地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加强各建筑物的安全监测,认真分析监测资料,以检验各建筑物设计,为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对各建筑物应加强检查维修保护工作,防止混凝土面风化和碳化,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使三峡工程长期使用。
三峡工程投运后,对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清水下泄致使下游河道;中刷及河势演变引起对防洪及航运影响等问题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治理措施以防患于未然,把三峡工程建成千秋万代造福人民的工程。
2三峡工程防洪任务及调度方式2.1防洪任务根据长江中下游防洪总体规划要求,三峡工程的防洪任务:(1)调节上游型大洪水,减轻荆江河段和洞庭湖的防洪负担,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减少使用荆江分洪区的机会;(2)当上游发生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 年特大洪水时,要求通过三峡水库调节,配合荆江分洪区或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3)对全流域型和中游型大洪水进行补偿调节,减少中游平原湖区的分蓄洪量。
2.2 防洪调度方式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以解决荆江地区的防洪问题为主,也兼顾其他地区的防洪需要。
初步设计防洪调度采取按洪水大小分级控制沙市水位和枝城泄量进行补偿调度方案。
研究比较了两种分级补偿调度方式:调度方式1,遇100 年以下洪水,沙市水位都按44.5m 控制,遇超过100 年至1000 年一遇洪水沙市水位按45.0m控制;调度方式□,遇20年一遇以下洪水沙市水位按44.0m 控制,超过20 年一遇至1000 年一遇洪水沙市水位均按45.0m 控制。
这两种调度方式,遇100年一遇以下洪水泄量都不超过60600m3/ s,遇100年一遇以上至1000年一遇特大洪水,枝城泄量都不超过80000m3 /s。
这两种调度方式都是可行的,但互有利弊。
调度方式I,遇20 年一遇至100 年一遇洪水,沙市控制水位较低,堤防更安全;遇1000 年一遇或1870 年特大洪水枝城控制下泄量较小,采取分洪措施更有把握;但因20 年一遇以下一般洪水也控制按枝城较大的流量下泄,因此三峡水库对几个实际洪水年的拦洪作用相对较小,水库库容利用得不够充分。
调度方式□的情况则正相反。
初步设计阶段采用调度方式I作为三峡水库对荆江河段进行补偿调度的设计调度方式,以策安全并留有余地。
初步设计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方式进行了研究,考虑到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方式,虽能获得较大的多年平均防洪效益,但也有不足之处,为稳妥可靠起见,初步设计阶段仍主要采用对荆江河段的补偿调度方式作为三峡水库的设计防洪调度方式。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的补偿调度方式尚须进一步研究。
3三峡工程防洪调度探讨的问题3.1防洪限制水位控制问题防洪限制水位选择主要与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以及泥沙淤积、水库淹没等因素有关。
初步设计阶段,对防洪限制水位150m、145m、140m 三个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
从防洪方面看,防洪限制水位越低,防洪库容越大,对防洪越有利,防洪限制水位150m每降低5m,约可增加25亿m3防洪库容;从发电方面看,三峡工程为季调节水库,汛期来水充沛,三峡电站汛期发电量占全年的比重较大,防洪限制水位每抬高5m,平均每年可多发电30 - 38亿kW?h,每年可节约火电燃煤160 - 200万t;在水库泥沙淤积方面,防洪限制水位尽可能低一些,使嘉陵江口、铜锣峡一带在汛期处于天然水流状态,以减少重庆港区淤积;从水库淹没方面看,常年回水区淹没主要取决于正常蓄水位,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主要对长寿县以上的一段回水区域有影响,防洪限制水位每抬高5m,长寿县以上的20年一遇回水水面线约抬高0.2 -0.4m ,淹没耕地约增加0.052万hm2,迁移人口约增加1.7万人。
综合分析比较,三峡水库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0m,要求汛期6月-9月控制坝前水位145.0m 运行。
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正常蓄水位175.0m,相应库容393亿m3,校核洪水位180.4m ,总库容450亿m3。
汛期(6月—9 月)防洪限制水位145.0m,防洪库容221.5亿m3,以满足长江中下游防洪的要求。
三峡工程坝址控制上游流域面积达100万km2,汛期遭遇的洪水主要是暴雨形成,坝址出现较大洪水均是上游大范围暴雨过程所致。
据对宜昌站1931 年以来31 次洪水相应的100余次暴雨过程分析,宜昌以上出现较大洪水的暴雨均是大范围暴雨过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暴雨首先出现在川西和川东,接着向东或东南方向移动;二是暴雨在川西或川东持续2—3 天后,快速向东移动,三是屏山以下干流区间或长江上游南岸的东西向带状暴雨,可持续2—3天。
第三类暴雨主要出现在6—7月间,使宜昌水位逐渐上涨;第一、二类暴雨出现在7—9月,是三峡洪水的致峰暴雨。
三峡大洪水往往是由几次不同类型暴雨交替出现造成的。
当暴雨在川西出现并持续 2 天后,接着就出现自川西向川东南方向移动暴雨,会使长江上游干流洪水相互遭遇,形成宜昌单峰或双峰型大洪水,如1870 年、1931 年、1949 年、1981 年、1982年洪水。
当长江上游南北两岸相继出现多次暴雨时,宜昌就会出现多峰型大洪水,如1954 年洪水。
1981 年7 月9 日—14 日,四川省境内发生近40 年罕见的大暴雨,嘉陵江、沱江均出现1949 年以来的最大洪水,长江干流寸滩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达85700m3 / s,为1870 年以来最大洪水。
6 天降雨量大于100mm 的雨区面积达17 万km2,6天暴雨分7月9日-11日及12 日-14日两次过程,后一次降雨强度和范围比前一次大,3 天雨量100mm 以上面积约10.3 万km2。
三峡区间的暴雨大多只持续1 天,约有1/5 的暴雨可持续2 天,形成三峡区间的暴雨天气系统主要是西南低涡。
三峡库区实测大暴雨以1982年为最大暴雨。
1982年7月15 日-29日,三峡库区共发生3次大暴雨过程,导致三峡库区出现建国以来的最大洪水。
长江上游金沙江洪水比较稳定,上游地区暴雨主要发生在川西和川东,因此,岷江和嘉陵江洪水是宜昌洪水的主要来源。
三峡坝址上游干支流洪水大多发生在7 月至9 月上旬,且汛期大小流量相间,当上游干支流域出现几次不同类型暴雨,并持续数天后即发生大洪水。
据三峡坝址下游宜昌站1877年以来130年实测水文资料,汛期流量Q > 25000m3/ s超过60天的年份共50年,洪水流量Q>35000m3/s超过30天的年份共26年,洪水流量Q >45000m3/s超过15天的年份共11年,洪水流量Q> 55000m3/s超过5天的年份共11年,洪水流量Q>56700m3 / s的年份共40年。
资料表明,三峡坝址常年汛期遭遇的洪水流量50000-60000m3/s;汛期洪水流量Q>25000m3/s,多年平均出现58.7天;洪水流量Q> 35000m3/s多年平均出现20.6天,洪水流量Q> 45000m3/s多年平均出现5.9天;洪水流量Q> 55000m3/s, 多年平均出现1.4 天。
汛期洪水流量逐日涨幅大多为8000 - 10000m3 / s,有25年出现日涨幅大于10000m3/s,最大日涨幅高达17900m3 /s。
汛期流量从Q3/s上涨至Q > 35000m3/ s为1-3天,上涨至Q>45000m3/s 为2-4 天,上涨至Q> 55000m3/s 为3- 5 天。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国家批准的防洪限制水位145.0m 不宜抬高。
鉴于三峡大坝泄洪建筑物的泄流能力较大,且目前气象及水文预报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按中长期滚动预报,坝址洪水流量预报可达2- 3 天的精度, 采取预泄的措施,在汛期可按坝址流量大小,控制坝前水位在防洪限制水位145.0m 上下变动,坝址流量较小时,适当提高坝前水位运行,预报上游出现洪水后,立即通过预泄降低坝前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145.0m。
坝址流量Q3/s,坝前水位抬高至150.0m运行;流量Q=25000 - 35000m3/s,坝前水位抬高至149.0 - 147.0m运行;流量Q=35000 - 45000m3 /s,坝前水位抬高至147.0- 145.0m运行;流量Q=45000 - 550003/s,坝前水位按145.0- 143.0m 运行;流量Q>55000 m3/s,坝前水位降至143.0m以下,停止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