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潜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智库时代·98·智库社团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潜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黄云霞 梁瀚元(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 524000)摘要:本文将从互联网与潜在思政教育的概念与内涵属性出发,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殊性,通过论述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潜在思政教育的优势,剖析现有教育模式中的现状及其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23-0098-002当代,网络传播的媒介特性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崭新要求,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中开展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美国社会学家杰克逊(1968)率先提出了“隐性课程”概念[1],引发了潜在课程理论研究的热潮。
其主要着眼于社会关系、生存经验和内化教育的范畴,这些为潜在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
在我国,刘梅(2000)在国内最早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并进行系统阐述[2];王艳秋(2008)[3]与白显良(2013)[4]则分别从教学实践层面与理论构建层面对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剖析。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我国现阶段的相关研究多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为主,虽然整合了研究资源,但缺乏有效的话语转换,基于互联网环境的系统性常态化潜在思政教育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一、概念概述在网络舆情控制实践过程中,仅仅依赖在网络流量入口进行舆论管控,如在百度、微博、各大门户网站上进行关键词屏蔽,杜绝目标负面信息的传播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自媒体产业的发展已经实现咨询传播渠道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加快弱化了传统流量入口管控力度,当前互联网环境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信息传播呈现高度互动性,网络用户参与资讯产品创作,已经是互联网商业模式黄金法则;二是信息传播呈现高度发散性,当今供以孕育自媒体生存的平台琳琅满目,定制化信息更受到用户的欢迎;三是信息传播渠道与个体需求的契合性,传播辐射的资讯,必定与介质直接存在某种共鸣,才能借助用户的需求动力进行二次传播。
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是犯罪 。 教 育每位学生 , 网上冲浪时 , 要 在 不 要 忘 记 自己 的 责 任 , 严 格 要 求 自己 自 要 觉 塑 造 网络 健 康 人 格 。 立 良好 的 网 络 人 树 格 形 象 , 动 整 个 校 园 网 络 文 化 的 繁 荣 发 带
展 。
4. 建 立一 支 能够 参 与 网络 文化 建设 的 教 3 师 队 伍 如 何 防 止 学 生 受 到 网络 垃 圾 的 污 染 ,
提 高 学 生 分 辨 是 非 的 能 力 , 想 政 治 工 作 思 者 首 先 要 提 高 运 用 网 络 技 术 的 能 力 , 会 学 通 过 网 络 及时 快 速 地 获 取 信 息 、 传递 信 息 、 反 馈 信 息 , 导 学 生 查 找 和 利 用正 确 有 益 引 的 网上 信 息 , 动 参 与 网络 文化 的建 设 , 主 只 有 这样 , 能 走 进 学 生 的 世 界 , 才 才能 发 现 并 帮 助他 们 解 决 遇 到 的 思 想 问题 , 才能 更 好 、 更 快地 适应 网络 时 代 对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的 要 求 。 此 , 校 应 该对 教 师 进 行 网络 知识 和 为 学 技 能 的 培 训 , 他 们 提 供 熟 悉 和 使 用 网络 为 的 条 件 , 断 提 高 他 们 领 先 使 用 现 代 化 教 不 育 手 段 开展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的 能 力 。
谬 误 的 能 力 , 能 为 青 年 学 生 更 全 面 、 完 就 更 整 地 认 识 了 解 马 克 思 主 义 、 泽 东 思 想 和 毛 邓 小 平 理 论 , 而 坚 定 自 己 的 社 会 主 义理 从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思考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难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着重讨论网络给教育工作带来的新难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期望对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点有效建议。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一)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使其更有针对性的展开。
利用网络可以使教育方式呈现多样性,优化了传统的晦涩的教育形式,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利用网路科技设计趣味课堂,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集中于课堂,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不仅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达目的,也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学生和教育者之间的积极沟通。
(二)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网络几乎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虽然这样的属性利弊一直存在争议,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看法,互相交流。
正确的看法大家共勉,错误的认为也能及时改正,从而使信息更加透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弥补了自身认知的不足。
(三)网络拓宽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渠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无非书籍、板报、杂志、专刊等形式,这些形式枯燥无味且充满了局限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讲座、论坛、电子邮箱等方式和外界就思想政治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使大学生群体对这方面知识的汲取更广泛、更深入,不再像以往纯线下教育那样局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也不再囿于表面。
二、网络给高校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难题(一)网络时代下,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势在必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开展线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或者辅导员在班会时进行思想教育。
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教育效果较差。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挑战。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获取面广,学生们容易受到各种网络信息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
学生们对传统教育形式逐渐失去兴趣,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网上言论自由的扩大,导致一些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下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抗情绪增加。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高校可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引导与过滤。
学校可以通过筛选合理的网络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正面、积极的信息内容,帮助其筛选和消化信息。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防止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高校可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讨论和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还可以通过增加思政课程的实践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校可以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讲座和讨论班等活动,提供与学术权威和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疑惑。
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
高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学校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高校采取多种对策,包括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引导与过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以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只有通过持续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课改探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崔鹏伟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以及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存在的困境,以期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言献策。
关键词: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决定行动,在教育体系和范畴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当代大学生能否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否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手牵手,能否牢固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一)理论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思想作为人的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甚至是决定作用。
笔者认为,理论思想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正确的方向,在理论思想教育中,首要的是引导受教育对象明确方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这是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找准位置、找对方向的体现;二是坚持科学的方法,受教育对象要科学地认识世界,用科学的认知方法论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政治素养教育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第二内涵是政治素养教育,与理论思想教育不同的是,政治素养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在党性和政治觉悟层面的教育引导。
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有政治上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在行动上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知识分子作为未来民族的脊梁,更应注重自身的政治素养建设。
政治素养教育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政治共识;对各族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以及正确履行公民义务等教育,最终达到促进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之完成。
(三)道德修养教育道德修养教育,指的是通过实施道德规范的教育,帮助人树立高尚的品德,形成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和道德认知,明确道德与否的判断标准,使人能够树善意、发善心、做善事、求善果。
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分析
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分析1.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教育通过建立高校思政学习平台,在线开设思政课程、线上辅导、在线学习资源等,借助互联网技术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
2.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辅导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国家政策、社会热点问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组织研讨会,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和交流,提高辅导员专业能力。
3.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帮助他们与社会接触,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责任,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的信息,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想,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网络特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和资源,组织线上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
5.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辅导员可以设置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互动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政策、重要活动和学术信息,与学生互动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
辅导员还可以定期组织线上座谈会、讨论会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
6.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辅导员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如网络讲座、比赛、旅行等,吸引学生参与。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辅导员可以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本文将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论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
理论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国家、社会、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网络空间的法治原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网络伦理教育网络伦理教育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网络空间中,学生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伦理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
通过培养良好的网络伦理意识,学生可以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低俗内容和不良信息,积极传播正能量,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和谐。
网络安全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学生应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风险和防范措施。
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学生可以提高对网络隐私、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学会识别和应对网络钓鱼、网络欺诈等网络攻击行为。
此外,网络安全教育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言论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观念。
数字素养培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是指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取、评估、使用和创建信息的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评估的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通过数字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实践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实践能力。
为此,实践教育被纳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各 自具有不同的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 信息纷繁复杂, 良芳不齐, 既有 了大量健康有益的信息, 又充斥着大量黄色、 反动、 迷信、 暴力 等内容。 网络是一把“ 双刃剑” 网络中的健康有益的信息可以 。 拓展大学生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能力。而网 络中的一些消极颓废的信息可能会使大学生失去理性思考, 迷失前进 向。大学生社会阅历不深, 对良芳不齐的信息, 缺 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他们的
网络 环 境 下 高校 学 生 的思想 政 治教 育研 究
周 帼
(三江学院 法律系, 江苏 南京 210012)
摘 要 : 网络信息对高校 学生的价值取向、 道德标准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高
好奇心强, 制力较弱, 自 加上网络管理的相对滞后 , 所以网络 上的不良信息会在他们中间迅速传播, 对他们的健康、 学业和
难度
(一)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才 网络时代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提出了挑战。培 养一支高素质、 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是高校做好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缺乏这样的人才, 就使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成了“ 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所以, 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的 要求, 要抓紧时间培养一批能熟练应用网络技术、 有思想政治 工作经验和深厚政治理论水平、 品德高尚的工作队伍, 以使网
了一定的难度 。
西方网络思想文化的侵蚀, 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伦理道 德、 价值追求、 行为模式等产生一定的干扰。部分西方发达国 家凭借对网络高新技术的垄断优势,向其他国家输人西方思 想文化。1998年5月,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 讲时宣称:“ 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 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 。据有关机构统计, 网络上的英 语内容约占 90%,70%的网址都出自 美国,而且绝大多数是英 文网址。我国目 前大学生上网人数激增, 但他们的世界观、 人 生观、 价值观尚未定型, 可塑性很强 , 容易受到外部思想文化 的冲击。这也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摘要】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新兴网络平台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
接着分析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和困境,同时提出了高校如何利用网络时代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文章阐述了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未来,高校应当加强与网络平台合作,借助新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以适应时代变革和需求变化。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新兴网络平台、挑战、困境、优势、创新、发展、展望1. 引言1.1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
如何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网络空间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探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新兴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和困境、高校如何利用网络时代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更加广阔的空间拓展,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 正文2.1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源头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其中既包含正面积极的信息,也包含负面有害的信息。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在内容表达和传播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重点研究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群体特点。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需要改革和优化的方面;二是研究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揭示新技术和新媒体对教学方式和内容的重要性;三是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和措施,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四是给出实施“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帮助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更好地应对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五是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有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1.3 意义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这一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新趋势,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根据“互联网+”的背景进行相应的开展方式和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背景分析1.1 “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获取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并且可以进行跨地域、跨国界的交流和互动。
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能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高校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创新开展方式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宣讲等方式为主,但是这些方式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也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的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创新,探索更符合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的开展方式和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2.1 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可以借助各种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建立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开设思想政治课程、举办思想政治主题讨论等活动。
通过网络直播、录制教学视频等形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2.2 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注重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可以从历史、社会现实、国际形势等方面,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进行探讨和教学。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 引入新媒体元素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传播的主要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元素,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信息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信息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已经深刻影响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一方面,网络游戏、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些信息多是琐碎、短暂、肤浅,容易导致学生疏离、内向、消极,形成“信息过剩、知识萎缩”的问题;另一方面,尽管互联网技术为思政课程提供了新的载体,但居民的科技素养落后,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也容易受到恶意信息和网络诈骗等问题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时代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亟需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基于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确定应对措施。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剖析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信息化技术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的滞后等问题,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探寻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发挥的作用。
4.提出针对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推广网络课程、建设新型智慧课堂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相关学术论文、期刊杂志和书籍,从中总结分析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发展趋势;实地调研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高校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存在问题和现状,收集相关数据,进而得出结论和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有望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分析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2.揭示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3.探求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特点。
4.提出针对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情况分析——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蓝倩瑶周云欧晓君
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情况分析——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蓝倩瑶周云欧晓君发布时间:2021-10-19T09:27:27.915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蓝倩瑶周云欧晓君[导读]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蓝倩瑶周云欧晓君 5115001.问题的提出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大学作为一个小社会,网络虽然已经成为当下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了解与掌握知识的新途径,但是网络里也掺杂着谣言诈骗和对现实不满的宣泄,如果利用不好,将会遗憾终生。
大学生通过网络被骗入传销组织的新闻屡见不鲜,这给我们带来恐惧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反思。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使网络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及扩大思想教育影响力,我们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相关情况,找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教师如何借助互联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调查方法我们采取了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2份,回收率92.1%。
3.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一至大三的3000名学生。
4.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形式,对3000人发放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62份。
在此次所使用问卷中,共有34道题目,所有题目可以被划分为两类,分别是基础题目,如学生年级、专业、男女比例等等;以及思考性目,如网络对大学生学习造成了哪些影响、如何看待网络中的争议性话题等等,以期帮助大学教师可以的使用网络,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5.调查结果与分析5.1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在本次调查中,笔者所选择男女比例非常接近(男生占46.61%,女生占53.29%)、专业分布比较合理(主要为理工类和文科类),这提高了调研结果权威性与科学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评估 结果。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 改进和完善教育方案。
05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问题
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相对单一,缺 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 与度。
教育内容陈旧
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和 针对性,未能紧密结合 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 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 期望。
社会实践
高校可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多元化教育模式
未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朝着多元化教育模式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信息化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将更加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学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了心理 学中的潜意识理论,通过暗示 、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让 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教育
。
教育学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借鉴了教育学 中的情境教育和体验教育理论,通 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社会学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借鉴了社会学 中的社会互动理论,通过学生之间 的相互影响和互动,让学生在人际 交往中接受教育。
创新课程形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 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0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本文将从方式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开展方式1. 优化教育资源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思政教育资源库,整合在线课程、在线阅读、网络讲座、数字图书馆等各种优质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通过互联网平台,高校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将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覆盖到更多的师生群体中。
2. 创新教学方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集中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助。
利用网络直播、微课、在线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提高教学的活跃性和趣味性,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拓展宣传渠道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政教育的宣传渠道。
通过新媒体平台,高校可以及时发布最新的思政教育政策、活动信息,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内容,增加思政教育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提高师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4. 建设在线学习社区高校可以建立思政教育在线学习社区,通过社区平台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桥梁,开展网络讨论、主题沙龙等活动,鼓励师生在网络社区上就思政教育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增进学生对思政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其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1. 强化网络教学高校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学科的师资力量,开发线上思政教育课程,建设思政教育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教学缩小课程资源不均衡,提高教学的覆盖面和灵活性。
高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工具开展线上作业、考试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
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注重创新教学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政策、社会现实,提高他们的思政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
些大学生遇到 问题难 以解决 时就会逃避 ,网络的虚
拟性使逃避成为现实 ,一些大学生把 网络 当成逃避现实的
避风港 , 反倒把网络当成理想生括 , 他们活在虚幻 的世界里
和提高网络技术 , 迅速地获取新知识 , 从而有利于科研和学
习。 ( ) 三 网络 环 境 拓 展 了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空间
浅谈 网络环境下 的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
鲁志美 ,张宇佳
( 东北林业 大学 ,黑龙江
摘
哈 尔滨 1 0 4 ) 5 0 0
要: 网络 已成为 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 它对 当代 大学生 的学习、 生活和价值观都有着深捌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 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提 出一 些 自己的观点和看 法。
有的无识别的不面对面 的交流方式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现
自我 , 出个 性 , 行人 际关 系交流 , 突 进 例如在网上求 职和找 兼职工作 , 助于大学 生的社会化进程。 有
二 、 络 对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 教 育的 消 极影 响 网
教育出现 了新 的问题并 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它为大学生学 习和生活提供 了方便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带来机 遇。 一方面也给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 另 人生
观 、 界观和价 值观带来 了一些负 面影响, 世 使高校思想政治
翔 ,学生们可 以更及 时地掌 握各 种信 息和注意到各种社会 现象, 文化思潮和思想观点。大学生借助 网络进人 了一个更 广阔的环境中 , 大拓宽 了他们 的社会接触面; 大 并且 网络特
们可以整理 、 总结 和分析这些信息, 中推断出大学生思想 从
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在当今社会,网络的应用一方面给我国的经济带来高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社会显示出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的显性思想教育的可行性日益受到挑战。
因而,从现状出发,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一些新特征以及其在不断的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规律,从而找出解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勃兴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现代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由此不难得出的是,传统显性和隐性的思政教育的结合必然是未来思政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显性教育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代,显性教育受到了一些挑战,那么未来的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样?本文就是要介绍它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1、隐性教育的内涵隐性课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8年。
显而易见,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是相对而言的两个概念。
如果教育者既实施了其教育目的,又让他的受教育者是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知识,那么这种教育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了[1]。
由于这种教育是在被教育者毫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被教育者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传递他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因而,相对于显性而言,这种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会更长,在纪念馆,书本里我们所受到的艺术熏陶就属于此类。
以下列举隐性思想教育方面的几点特征:1.1不易察觉性。
虽然在隐性教育中教育者也是带有强烈的教育目的的,但是,其教育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不会有受教育者在显性教育当中出现的抵触情绪,没有书面化的教学内容,它也没有明确的考量标准和严格的预期目标。
在现代高校,出现的更多的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2平等性。
在隐性教育当中,我们的教育者剥离了传统显性教育当中的权威性,被教育者也一改其被动接受状态,变成主动去学习,辨别,在经过自己的融汇贯通,从而变为自己思想道德体系当中的一部分。
1.3覆盖全面,影响深远。
隐性教育当中的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当中受到感染,熏陶。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错误信息和负面影响,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1. 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在互联网上,信息呈现出泛滥的状态,大量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涌入人们的视野。
其中很大一部分信息是虚假的,或者是带有偏见的。
这样的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误导,甚至是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2. 沉迷网络,忽略现实网络时代的学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交往。
他们过度依赖虚拟世界,而忽视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体验,这样就容易导致他们的思想变得空洞和枯燥。
3. 传统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在网络时代,学生们更习惯于自主学习和自主获取信息。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应对措施:1.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导学生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辨别真假信息,使他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2. 创新教学模式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的网络课程,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和教育。
3. 强化学生教师沟通高校还应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倾听学生的声音,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建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4. 建立网络舆论监控机制高校可以建立网络舆论监控机制,及时发现网络上的错误言论和虚假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纠正。
也可以加强网络舆情引导,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
5. 加强学校政治教育高校应当从政治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自身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
( 一 )高校 隐性 思 政 教 育 的 特 点
首先 ,该项教育具有 自愿性特点 。一般在高校 中 ,大 学 生几乎 属 于强迫式进 行思 想政 治学习 ,学 生在相关 环境下 , 对 思想政治 的学习完全处在 被动的状态 ,从而导致学生对 思 政课 产生抵触 的心理 ,这样完全无法达到理想 中的教学效果 。 其 次 ,高校在相关 方面 的教学完 全可以离开教室 ,开展相关 方面 的节 目活动 ,或者将其融入 到校园文化艺术界 当中 ,让 学生主动 去参 加 ,自愿去学 习 ,在不知不觉 中,学生就会 自 然而然 的接受 思政教育 ,并 接收其熏陶 ,在无形之 中 ,高校 的隐性思政教育就达到了最初需要 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 目标。 ( 二 )高校 隐性 思政教育的优势 1 、将学生 的 自我教 育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都提高 课程 上的安排 、课程 的场地以及课程 的时 间都对 高校 素 质教 育产生一定 的影响 ,仅仅在课 堂中是完成不 了的 ,隐性 教 育完全打破 上述 中的 问题 ,该 教学 方法完全不受时 间和空 间的限制 ,并且 广泛灵活 ,并且 ,该 教学方式在校 园中每一 处 环节都可 以存 在 ,从不 同的角度 和层面都对学生进行 了思 政的教育 ,完 全提高了学生 呢个综合 性的素质能力 。除此之 外 ,该教学方式将 学科方面教育 的道德培养 以及非智力方 面 的因素缺失进行 了克服 ,让学生 在参 加相关方面活动 的过程 中 ,完善 自身 的道 德信念 ,逐渐养成 习惯 ,将学生整体 的能 力 都 向着积极化 的方 向进行 提升。 2 、完全跟 随学生 以及社会 环境在思想政治上 的变化 网络化的时代 已经将社会 管理 中的 “ 刚 ”变成 了 “ 柔” , 所 有 的一切都 在向着 民主化 的方 向发展 ,因此 ,思政方面 的 教育也在 随之 变化 。高等 院校 中,学 生的整体素质 以及文化 修养会相对 比较 高 ,但 是价值观 以及人格 都没有定型 ,他们 的思想十分乐 观且 开放 ,容易接受许 多新 的事物和思想 ,同 时也 会受到不 良的思想 潮流影响 ,还会有 不少 的学生只追求 学业 ,完全 的忽视 了道 德方面的教育 ,甚 至有 很多学生以不 挂科 为学习 的 目标 。因此 ,思政教育课程要对 学生的相关思 想进行 劝导 ,让学生在 自由的情况下对思政 内容进 行 自我的 学 习 ,调 动学生在相关方面 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与意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与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于它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个性化、自主性和互动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时效性和全球性,可以及时地传递信息和知识,跨越地域和国界,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思想交流。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同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总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需要高校各级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
大学生是我国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思维跳跃、情感丰富,容易接受新事物。
根据2009年___的调查报告,我国网民已经达到了将近2亿人,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以青年为主要上网人群,而学生又是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多数是高校在校学生。
虽然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数量巨大,利用方便,为大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据统计,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上网却是以游戏和在线娱乐为主,其中以游戏、聊天、在线影视等为主要目的的就占到了80%以上,利用网络来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反而成了应付考试和任务的手段。
___教授的课题“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对北京市的多所高校学生上网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47%的被调查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40%的大学生在别人的鼓动下,上网聊过男女两性话题。
面对这样一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网络媒体信息环境,“信息污染综合症”患者不断增多,而这其中尤以青少年为重,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蔡宏鹏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8期
【摘要】在当今社会,网络的应用一方面给我国的经济带来高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社会显示出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的显性思想教育的可行性日益受到挑战。
因而,从现状出发,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一些新特征以及其在不断的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规律,从而找出解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勃兴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现代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由此不难得出的是,传统显性和隐性的思政教育的结合必然是未来思政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显性教育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显性教育受到了一些挑战,那么未来的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样?本文就是要介绍它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1、隐性教育的内涵
隐性课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8年。
显而易见,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是相对而言的两个概念。
如果教育者既实施了其教育目的,又让他的受教育者是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知识,那么这种教育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了[1]。
由于这种教育是在被教育者毫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被教育者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传递他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因而,相对于显性而言,这种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会更长,在纪念馆,书本里我们所受到的艺术熏陶就属于此类。
以下列举隐性思想教育方面的几点特征:
1.1不易察觉性。
虽然在隐性教育中教育者也是带有强烈的教育目的的,但是,其教育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不会有受教育者在显性教育当中出现的抵触情绪,没有书面化的教学内容,它也没有明确的考量标准和严格的预期目标。
在现代高校,出现的更多的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2平等性。
在隐性教育当中,我们的教育者剥离了传统显性教育当中的权威性,被教育者也一改其被动接受状态,变成主动去学习,辨别,在经过自己的融汇贯通,从而变为自己思想道德体系当中的一部分。
1.3覆盖全面,影响深远。
隐性教育当中的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当中受到感染,熏陶。
这种形式里,受教育者会更容易把教学内容变成其自身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稳定的思想品质[2]。
在学时,课程设置上的弹性,因而这种教育所能够覆盖的范围更广,影响也会更加深远,更加持久。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2.1哲学方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显性教育显然已经是显示出其疲软的一面。
隐性教育的几种特性和符合了经济基础的要求。
但要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新的社会环境的要求,扩大其覆盖面,就只有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这二者结合起来。
2.2心理学方面。
心理学方面的观点是:有意识的活动和无意识的活动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
而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是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信息,而且这个时候所接触到的信息在人的记忆里能够持续更久。
隐性教育就能够做到被教育者在无意识状态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2.3现实方面。
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主要以抽象的理论为主,和现代社会是有一定的距离感的,此外还有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等等现实存在的因素,造成了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显性教育不能够取得其预期的效果。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
3.1与社会环境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变化一致。
一方面,在网络时代,社会更多地需要的是民主,一味地采取强制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不可取了。
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采用一些无形的,隐性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虽然在知识文化方面,高校学生是素质较高的,但是,在思想方面,他们还是没有定型的,这就导致他们一方面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也会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
隐性教育弥补了显性教育的不足,能够很好地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3]。
3.2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的提高。
隐性教育一改显性教育课程设置,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固定性的特点,能够灵活,广泛地开展教育工作,使得接受隐性教育的受教育者在不自觉当中就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4.在网络时代,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创新
4.1网络时代隐性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创新。
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了解社会,网上学习,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
但是,就现行推广的隐性教育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更新隐性教育的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其一,建设新型校园网[4]。
校园网是高校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政策,查询资料等的重要工具,因而,校园网也成为隐性教育的一个良好渠道。
因此,校园网应该在轻松活泼,满足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将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到自己的网页当中。
其二,积极引导一些社交平台。
bbs和qq群、人人网等式网络时代深受高校学生欢迎的交流平台。
因此,教师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还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4.2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首先,相互补充。
显性教育的系统性有利于受教育者了解系统的知识,而隐性教育的自觉性能够让学生自觉学习到教育的内容。
如果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做到有效地补充。
其次,相互促进。
显性教育能够有利于学生意识,观念的形成,而隐性教育则能够使形成的这种意识观念持久。
第三,相互包容。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界限不是非常明显,只有在二者有机结合时,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4.3将隐性教育和学科教育结合起来。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隐性教育和学科教育相结合,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引学科的发展,同时,不同的学科也有利于学生不同的思想品质的培养。
4.4学习外国的有效经验。
不能否认的是,国外的隐性教育开展时间早,发展较为完善,是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的。
结语
显性教育并没有走到穷途迷路的地步,将其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很可能是未来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选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许小虎.论加强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吕宏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大势及其哲学思维需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