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
初一衔接班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
一、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示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
因此,它具有说服性。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即所谓议论文的三要素。
3、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议论文的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试题以主观试题为主,也有开放性试题。
二、议论文的考点分析:
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就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
准确地分析、归纳论点,首先要辨清两个问题: A、论点与论题。
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
要记住: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或补充作用。
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此考点的考查形式是找出或概括文段的中心论点。
(1)论点的提出方式:①最常见的是放在开头,有的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有的是引用提出;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名言提出。
要注意文章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
②放在结尾的,往往是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中心论点。
要注意总结归纳性的语言。
③放在文章中间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述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经常采取此种方法。
要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
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要读者去归纳。
这种文章阅读难度比较大,要很好的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关系,才能归纳出来(不过在中考中,很少选这样的难题)。
④很多的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2)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带有作者明显的倾向性),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除了在位置上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①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②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出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③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特别注意,有的题目不是论点,
而是论题。
④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
⑤分析分论点,找到中心论点。
(3)概括方法考题形式:概括文章的论点答题要点: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语言的表述上一定要用明确的判断或陈述,要有明显地倾向性。
在归纳论点的时候,①要抓住中心词;②要用陈述句式;③要有明显的倾向性,旗帜鲜明;④语言要简洁,文意通顺,要立足得分,不要华而不实。
如果一篇文章开篇部分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篇为论点。
有些文段全篇无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渗透于论证之中,这就需要领悟并归纳了。
2、确定论据,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据的作用,或用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用来批驳错误的观点,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要注意的是:有些通过分列几个小分论点来阐述中心论点的文章,那些分论点、小论点同时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有时,文中的引用部分不一定都是论据,要看它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看它是否证明了论点。
(此考点可以和其他考点综合考查或者补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考试形式:指出某论据的作用或某论据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要点是:(1)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有说服力,从……角度来证明论点的;(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的证明了……;或深入浅出的证明了……等。
(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从两个方面做对比,使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3、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4、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议论文的语言虽以议论为主,但也要运用其他表达方式,也有一些非议论成分。
特别是杂文一类,如某些例证要用到描写,讲清事实要用到记叙,讲明写作缘由和一些事物的特点要用到说明,而爱憎喜恶等感情的抒发,则要用到抒情。
注意阅读这些成分,可帮助你更确切、更具体地了解所论证问题的实质。
考题形式:这些非议论性成分的作用或与议论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议论文中的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
不同的表达方式,作用不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决定。
5、发展、开放性试题议论文中的发展性考题,往往是让答题者回答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
这样的题型,一般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回答,要观点分明,依据充分,语言简炼,可以概括引用。
其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
此考点为目前热门考点,形式灵活多变。
答题要点:考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可以引用名言或名人事例,但语言要简洁。
三、注意的问题:
考试的题型多变,命题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一种类型题可以有很多命题角度,只要掌握了题型的审题方法和基本答题思路,加以灵活处理,得高分甚至满分是不难的。
另外答题语言的准确,也是得分的关键。
四:议论文阅读训练:
(一)心系一处,难能可贵①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心系一处”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系一处”的人并不多。
“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②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 40 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我从来不参与。
”事实的确如此,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精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
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③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宁静。
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人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
作家苏童一直以来潜心创作,心无旁骛。
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他名声大噪,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以前很安静,现在更安静。
”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
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功后依然做到了“心系一处”。
④“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
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能让你学会坚持,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一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以丁肇中先生为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3、第③段中加点的“门外的繁华”和“我的繁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门外的繁华:我的繁华: 4、为什么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答案: 1、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2、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
3、“门外的繁华”:世俗的功名利禄(尘世的浮华或表面的繁荣)
“我的繁华”:内心(精神)世界的丰富 4、做到“心系一处”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心无杂念,达到超凡的境界,而这些都是智慧的体现,所以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意思相近即可)
(二)将兴趣进行到底 20XX 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
7 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
12 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
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
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
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
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
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
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
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
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二是“杀趣”。
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
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
”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兴趣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
”句中加点的“入场券”、“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入场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4、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50 字左右)
答案: 1、“将兴趣进行到到底”或“兴趣是成功的的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成功的关键!”或“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 2、(1)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2)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3、通过引用刘谦的事例引出论点 4、例:我们要不断进步,就必须有持久的学习兴趣。
过去。
我对语文学习忽冷忽热,影响效果。
要取得进步,就应当调动学习积极性,长期快乐。
(三)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
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
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
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
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
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
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
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
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
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
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
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
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
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
1. 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 2. 第 1 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 第 2 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 4. 文章第 6 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答案: 1、答: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答: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3、答:深感各种压力,经常问问,可以相互获得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4、答:“人生的意义”中应包含有“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四)小议读书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
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②一是为什么读书。
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
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
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
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
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
③二是读什么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
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
”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
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
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 5 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 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 100 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
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
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
④三是如何读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
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
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
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
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
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
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
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
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1、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答案: 1、其理由是: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个短语;其次,它仅仅是一论题,规定了作者的写作范围,没有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主张。
2、读书要读经典读书要边读边思边疑,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
(五)①从小,我们就拒绝骄傲,自己不能骄傲,也不能接受别人骄傲。
②但实际情况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截了当。
拉长耳朵听听,睁开眼睛看看,骄傲了还在进步,谦虚了原地踏步,也少不了。
其实,骄傲的含义广得多,影响进步与落后的要素也多得多,谦虚教育过于单一了。
③骄傲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
可以是傲慢和狂放,也可以是自信和喜悦;可以在一时一事,也可以沉浸其间;可以成为一个终点,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骄傲也是千姿百态的。
显而易见,把骄傲等同于自满、昏头、止步不前,是有失偏颇的。
④所以,中国人骄傲地说 60 年中国进步了,世界都鼓掌。
这个骄傲是事实,也是自豪。
舍我其谁,骄傲还可以成为鼓励剂、推动力。
⑤谦虚也同样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
虚怀若谷,博采众长,谦虚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的因素并非只是一种态度,谦虚代替不了知识代替不了技术代替不了规则。
谦虚可以成为谦谦君子,但成为英豪的还是狂放的曹操。
⑥过度的谦虚教育,之于个人,可以有二害。
一害,丧失自我,有他无我,只有我之短而无我之长,久而久之,畏缩不前,无进取之心。
二害,拒绝他人张扬,只取其态度,而不看人张扬的依据骄傲的理由,自我封闭,最终还是落后于人。
以谦虚之态度论成败定功过,虚假之风伪饰之风必起。
⑦接受骄傲并不容易。
之于己,既要对自己有信心,骄傲的资本经得起实际和历史的检验,又不怕人说三道四,神经要有刚性韧性,又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陶醉不止步;之于人,要容得了人,容得了人张扬,看得到他人之长而取人之长。
⑧允许骄傲,接受骄傲,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骄傲。
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
别老低着头过日子。
1.下列对文章各段落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树靶子,准备批驳旧观点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单一。
B.②~④段,全面阐述“骄傲”的含义,突出其积极意义。
C.⑤~⑥段,就“谦虚”展开论述。
阐明谦虚并不永远是美德,谦虚可以造就谦谦君子,但却难以造就绝代英豪,意在突出过分谦虚的消极影响。
D.⑦~⑧段,明确写作目的,强调清醒头脑,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
作者把“骄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但并没有犯概念不清的错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议论文,行文简洁,视野开阔,逻辑严密。
B.文章第②段列举了人们的一些思维盲点,为下文说理拓展了空间。
C.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选例典型,描述准确,第④、⑥段就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D.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引导读者看到“骄傲”的积极意义,主张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
答案: 1.D(“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错,7~8 段紧扣“骄傲”总结全文,明确主旨。
“‘骄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错,相关辨析是前文的内容) 2.C(“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错,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都可以找到。
“描述准确”错)
(六)科学不怕挑战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
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
”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
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
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
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
”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
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
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
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