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
1.1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教学设计(表格式) 清华大学版(2024年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1.1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教学设计(表格式) 清华大学版(2024年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42b267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0.png)
讲解计算机的定义,介绍其从算盘到现代计算机的五大发展阶段。
通过实例,如恩尼亚克、图灵等科学家的贡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3.计算机发展史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对社会的影响。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计算机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如ENIAC的诞生、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等。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讨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新型计算机的兴趣,鼓励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介绍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计算机是如何诞生的吗?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展示一些关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计算机的演变和进步。
简短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计算机发展史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和重要人物。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了解计算机发展史,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培养其获取、处理、传递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计算机的五大发展阶段,让学生理解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展示,讲解计算机发展史和五大发展阶段,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debef7cc17552706220816.png)
正安县坝民族中学信息技术教案2021 年9月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根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
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教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
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强调人人学会,人人动手。
狠抓学生根本功、根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同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到达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七年级1班,由我指导教学,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学生信息技术根底较差。
经过走访交谈,对学生有了一些了解: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2、学生的计算机根底知识掌握不够牢;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4、局部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对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保护公物的良好习惯;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3、规学生上机行为;4、对学生适时进展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四、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那么,系统阐述了信息技术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概念,以及各种软件应用的方法,同时渗透着积极向上的品德教育和安康活泼的人文精神。
教材语言流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将趣味性和教学性融为一体,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进展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
1.2 计算机硬件 课件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1.2 计算机硬件 课件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70d0d4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07.png)
01 准备过程
课堂检测
02 整体结构
03 重点说明
04 名词解释
小明要将手写的论文录入到电脑,进行网上投稿。
上述部件中,能够将论文录入到电脑中的有(
)
A.①②⑤ B. ①④⑤
C. ③④⑥
D.②④⑥
01 准备过程
小结回顾
02 整体结构
03 重点说明
04 名词解释
请同学按照下列提示进行总结回顾: 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技能? 提升了哪些方面的能力? 生成了怎样的观点?
01 准备过程
项目应用
02 整体结构
03 重点说明
04 名词解释
请各小组对项目探究的阶段成果进行整理 并提交,整理内容: 1.第3方检测软件、使用说明及其评价 2.检测数据记录与分析报告
第2课时 计算机硬件(二)
教学导入 新课导学 小结回顾 布置作业
01 准备过程
问题探讨
02 整体结构
03 重点说明
② CPU的
、
及 等都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
指标。
③在同等条件下,内核数量越 ,主频越 ,CPU的性能越好。
01 准备过程
学会分析
02 整体结构
03 重点说明
04 名词解释
为什么要为笔记本电脑与手机等可移动的计算机开发扩展坞,请分析原 因。
01 准备过程
学会讨论
02 整体结构
03 重点说明
04 名词解释
01 准备过程
问题探讨
02 整体结构
03 重点说明
04 名词解释
1.从概念入手,学习什么是计算机硬件? 2.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入手,学习计算 机硬件由哪些部件组成? 3.从计算机工作原理入手,学习这些部件是 如何协同工作的。
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9课教案
![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9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9b80a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9.png)
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9课教案第一篇: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9课教案第9课轻松变脸—表格、文本的相互转换教学目标1、2、掌握表格和文本的互相转换能合理选择分隔符教学重点:表格和文本的相互转换教学难点:分隔符的选择课前准备:把第9课素材分发给学生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小学阶段都学习过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WORD除了我们常用的一些功能外,它还有一些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用的功能。
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WORD 2010中的几个能够使我们的应用更便捷、更高效的功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轻松变脸-表格、文本的相互转换》,现在请大家打开WORD 2010(有的学生不会,请一位同学陈述打开步骤)。
二、进入新课1、表格转换成文本教师演示启动WORD2010,并通过文件-打开-朱自清.doc,大家请看这篇文档是老师下载下来的,但是出现一个问题,老师不想要这个表格,有没有同学知道如何去掉这个表格?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将表格转换成文本。
第1步:选择“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在“数据”组中,单击“转换成文本”命令,打开“表格转换成文本对话框”选择“段落标记”为文字分隔符,转换好了,那么我选别的分隔符可以吗?大家猜一下,现在我们撤销刚才所做的,谁能告诉我如何撤销,(复习旧知识)第2步:学生说步骤,教师操作,尝试别的分隔符。
学生操作(小组互助,帮助旁边的同学,不允许下座位)2、文本转换成表格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完了,我现在找一位同学再给我们演示一遍。
表格能转换成文本,那么文本可以转换成表格吗?第1步:选择所有文字,在WORD“插入”选项卡的“表格”组中,单击“表格”-“文本转换成表格”,打开“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
第2步:设置后,让学生分析应该选哪种分隔符,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表格。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三、创作天地做完的同学完成创作天地部分,看谁最先做出来。
四、评价表扬最先做快完成所有任务的同学。
粤教清华版信息技术七上 1.2《计算机的硬件》 教案
![粤教清华版信息技术七上 1.2《计算机的硬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fdc47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f.png)
具体导学过程意图交流二、新课导学1.探索《第2节计算机硬件》(1)教师布置本节课学习任务——收集与计算机硬件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工具,来为“硬件升级”作知识储备。
(2)教师介绍要按照“概念→结构→原理→......”认知规律去学习相关内容①什么是计算机硬件——概念②计算机硬件由哪些部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③这些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计算机工作原理……(3)教师引领学生探索“计硬件系统及其原理”①自主阅读:书本P11-12及查找网络知识,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
②知识梳理:A.硬件是计算机系统所有的实体设备总称B.各类计算机硬件系统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C.各部件之间的有机运作,是依托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来实现。
(4)教师引领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能力①学会分析:以程序自动播放视频为例,下图所示有哪些部件参与,它们如何配合工作?——提供支架:视频文件一般存放在外存储器,播放前在程序的控制下,先经过内存储器再传给中央处理器,经其加工处理后,再通过内存储器传给输出设备,最终以影像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②学会解释:猜想你的计算机“落伍”与哪些部件性能不佳有关?——提供支架:视频播放较“卡”,可能与有关;过多视频存不下,可能与有关。
……③学会求证:如何证明你的解释是正确的——用数据去支持你的观点!——通过实验来获取计算机硬件各个部件的性能参数。
A.附说明:无论是台式机、PAD或手机,获取方法大同小异(可通过网络收集),一般都是查看本机信息或借用第3方软件进行检测。
B.求证活动:统一验证“教师机比学生机配置高”的传闻学生利用“图拉丁”软件检测学生配置,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书本P1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求证结果,并得出结论。
(5)教师促进学生形成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念提问1:跟你以往使用过的软件比,“图拉丁”软件有哪些特点?提问2:今后在选择工具软件方面,会注意哪些?——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进行评价总结。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dff2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2.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设备。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2. 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采用示范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3. 采用实践法讲解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3. 示范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4. 学生实践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桌面、菜单、窗口、文件管理等。
3. 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2. 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选用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采用示范法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讲解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示范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4. 学生实践操作。
第三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学会使用Word进行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等操作。
3. 学会运用表格、图片等元素丰富文档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Word的启动与退出、界面布局、工具栏功能等。
3. 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等操作。
2024年8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清华版第一课教案
![2024年8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清华版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6d56b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8.png)
执教日期:
(鼓声、旗语、烽火、飞鸽、骑马送信、光的反射)
有些通信容量较小,有些通讯容量交到则是利用人力与畜力等传递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偏慢,但是由于是书信为载体,所以容量较大。
2. 近代的信息传递
进入工业革命后,通讯技术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们开始利用电流与无线电等信号传递文字,语音,图像与视频等信息。
你想到了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学生回答)
(电报,电话,传真,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网络等等。
)
以电报为例,摩尔斯密码
学生活动探索
小组合作完成,举手汇报,其他组补充
二、网状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946年首台通用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后,人们就有了能够自动处理信息的利器。
但如何让各种计算机之间能够连接并实现自由通信就成了一种新的挑战。
1. 网状通信的提出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与苏联很快进入了核威胁的冷战。
阶段,在互相对峙的过程中,双方都意识到建立先进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虽然当时的电子计算机已经逐渐成为处理军事信息的重要工具,但在指挥信息的传递方面仍然采用如图所示的传统通信线路。
2. 计算机网络的诞生
计算机专家就以上指挥系统提出了理想的网状结构通信线路,认为它应该像一张没有控制中心的渔网。
其他科学家就如何实现信息传递进行了补充,主要提出将信息分割成若干个小的信息框。
并附上目标节点的地址,然后让其通过不同的路径自行前往。
No如果有信息块儿在中途丢失,那么就复制一个直到到达目标节点地址。
重新完成组装完整为止。
3. 计算机网络的划分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设计(清华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设计(清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f3262a69eae009591bec68.png)
正安县谢坝民族中学信息技术教案2015 年9 月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 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
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
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强调人人学会,人人动手。
狠抓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同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七年级 1 班,由我指导教学,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较差。
经过走访交谈,对学生有了一些了解: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对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四、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系统阐述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各种软件应用的方法,同时渗透着积极向上的品德教育和健康活泼的人文精神。
教材语言流畅,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将趣味性和教学性融为一体,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进行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
1.3 计算机软件 教学设计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1.3 计算机软件 教学设计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add79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e.png)
具体导学过程意图交流载;二是通过第三方软件网站下载;三是通过手机或部分计算机自带的“应用商店”获取。
D.软件安装方法:a.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安装,一般只需找到并运行“setup.exe”或“install.exe”之类的文件,然后按照提示一步一步操作即可。
b.Mac O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大部分是通过运行“.dmg”文件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需要把快捷方式拖到应用程序文件夹中。
c.在Linux下安装应用软件通常有2种方式,以Ubuntu为例,一是使用UbuntuSoftware安装。
二是直接在终端通过apt命令完成。
(4)教师引领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能力——学会分析:学生机上通常会安装好教学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
请以你的计算机为例,查看并分析它们都属于哪类的应用软件。
——体验活动:安装Linux应用软件。
要求以Okular作为对象,体验在Ubuntu操作系统中安装应用软件的过程。
(5)教师促进学生形成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念提问:开源应用软件对“国家安全”与“自主可控”有何影响?三、习题测试1.下图是某网站上的一款安卓手机应用软件说明,关于该软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这是一款免费软件B.运行环境为iOSC.使用语言为简体中文D.存储容量为41.4MB2.下列属于国产软件的是( B )A.Microsoft ExcelB.WPSC.Adobe PhotoshopD.Microsoft Word四、小结回顾请同学按照下列提示进行总结回顾:1.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技能?2.提升了哪些方面的能力?3.生成了怎样的观点?五、布置作业请各小组对项目探究的阶段成果进行整理并提交,整理内容:1.软件安装报告2.计算机软件的升级方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10578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2)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输出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遵守信息技术的道德规范。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计算机的认识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功能与应用3. 认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第2课时:操作系统的使用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2. 桌面环境的基本操作3. 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第3课时:计算机的基本输入操作1. 键盘的基本操作2. 鼠标的基本操作3. 练习输入文字和字符第4课时:计算机的基本输出操作1. 显示器的基本操作2. 打印机的基本操作3. 练习输出文字和图片第5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维护与安全1. 计算机的清洁与保养2. 计算机的安全防护3. 练习使用杀毒软件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操作能力;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3.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完成指定的任务;2.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3.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与道德规范:观察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行为表现。
五、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提供足够的计算机设备,保证学生上课能进行实践操作;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文字和图片素材,供学生练习输出操作。
六、教学内容第6课时:网络的基本认识与应用1. 网络的概念与组成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3. 浏览器的基本使用第7课时:电子邮件的使用1. 电子邮件的概念与发送原理2. 的申请与使用3.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第8课时:信息检索与1. 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2. 文件的与3. 练习使用搜索引擎第9课时:信息技术与生活1.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 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3. 练习使用生活类信息技术软件1. 复习本册书的主要内容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七、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操作能力;2.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的基本操作;3.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91355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2.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功能:办公、学习、娱乐等。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教学活动:1. 观看计算机发展历程的视频。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4. 学生实践操作计算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
3. 掌握操作系统的常用设置。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启动、关闭计算机,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
2. 文件管理:创建、删除、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
3. 操作系统的常用设置:桌面、主题、声音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演示文件管理的操作。
3. 讲解操作系统的常用设置。
4. 学生实践操作操作系统。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学生能熟练进行文件管理操作。
3. 学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常用设置。
第三章:文字处理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
2.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字体、段落、表格等。
3.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排版。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创建、保存、打开文档。
2. 字体设置:字体、大小、颜色、效果等。
3. 段落设置:对齐、间距、项目符号等。
4. 表格制作:创建、编辑、格式化表格。
5. 文档排版:页眉、页脚、页码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演示字体、段落、表格等设置。
3. 讲解文档排版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版清华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版清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2409401ed9ad51f01df23c.png)
第1课轻松变脸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表格和文本互相转换的使用意义2、掌握“表格转换成文本”的操作。
3、掌握“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讲解和演示,学生小组合作。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根据任务选择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难点1、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使用场合,即合理使用技术。
2、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
3、选择恰当的分隔符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的简单,是在以前对word学习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课前准备时,我将重点放在了操作上,但对前面几个班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操作基础比较差,对文字分隔符理解不是很到位,所以在后面几个班的授课中,我着重讲解了文字分隔符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后学生操作就顺畅了很多。
第2课文明礼仪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标签类文档。
2、能制作“文明礼仪值日生”标签。
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标签类产品。
教学重难点1、标签文档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和方法。
2、设置标签。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关于标签类文档的学习和应用,以前学习没有接触过。
学习的内容是制作胸卡和入场券,比较实用,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大。
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时,很多学生在制作入场券时,没有切近生活,做的过小,在我强调后好了很多。
对于我们的学生,我发现他们积极思考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和培养。
第3课复习课课业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文本和表格之间的转换2、复习巩固标签类型文档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复习巩固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文字分隔符的应用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复习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两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同学想说一下?生: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表格、文本的相互转换和标签类文档的制作。
2.1 问题与算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2.1 问题与算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2bb984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8.png)
课本每生一本、纸笔、教学PPT等。
具体导学过程意图说明一、教学导入由“有没有想用计算机程序解决的问题”导入,要求学生浏览单元项目范例,并协同小清一起开发。
二、新课导学1.筹备单元项目(1)师生分析问题项目的基本功能需求,并按兴趣分组。
提问1:项目一般要具备哪些基本功能?提问2:你准备开发的项目还有哪些特点?——邀请学生先回答,再根据兴趣进行分组。
(2)师生共同分析相关知识的需求引出本单元教学主题“算法及其实现”,探讨知识学习的具体需求:①学习如何表示程序运行流程——方便同组进行程序设计实现的交流②学习程序算法实现的计算机语言——了解程序设计工具③学习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相关知识、规范——了解程序设计的语法④学习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编写的其余知识(3)教师分析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①程序设计语言和算法流程———第1节问题与算法②程序设计编写实现与语法———第2-7节(人机的互动、信息的处理、决策的实现、循环的艺术、指令的复用、算法的实践)③其它方面——————————书籍、技术网站等(4)教师预估项目时间需求:7-9课时2.探索《第1节问题与算法》(1)教师布置本节课学习任务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和算法表示,来为项目程序作知识储备。
(2)教师引领学生按照认知规律去学习相关内容①什么是算法——概念②算法有哪些基本特征——算法的特征③如何表示算法——算法的描述(流程图)④……(3)教师布置阅读“生活中的问题与算法”任务并要求进行梳理①自主阅读:书本P42-45。
②知识梳理:A.在生活中为指导他人解决问题或执行任务,设计者通常使用表格、文字及图示等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并且尽可能地将相关指令表达完整、清晰,避免出现误解。
B.算法是:。
(4)教师布置阅读“算法特征及设计描述”任务并要求进行梳理①自主阅读:书本P45-49。
②知识梳理: A.特征是辨识事物的重要依据,算法的特征有、、、、。
B.算法的描述常用的有、、等三种。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全册教案(清华版)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全册教案(清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a678ac7fd5360cba1adbe0.png)
第1课了解新学校课题分析:本课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中,有关信息需求的分析和信息收集的过程和方法等知识;本课是本单元制作介绍新学校电子报的第一课,从信息处理的过程看,这是第一、第二个过程课型分析:本课以讲述为主,辅以学生课后活动。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信息需求的意义和分析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确定信息来源的方法;了解信息采集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与态度:信息的评价方式与信息保存习惯的养成。
重、难点:收集新学校的信息并记录保存并进行筛选。
教法分析:本课以讲述为主,可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建议教师制作相应的辅助课件,讲述信息分析与信息采集的过程。
如果能组织拍摄自己学校或者本班级同学的活动过程,就更能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感染力。
总之,要避免干巴巴地、空洞地讲,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法分析:要认真做好课后收集信息,记录信息和评价信息的工作,教师要积极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将本课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际,使学生有实际的收获。
过程设计:(一)任务导航:同学们想了解新的学校、新班级、新同学,就要收集相关的信息,本节课我们就来收集这些信息。
(二)任务驱动:活动一:需要什么样的信息(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资料:分析信息需求是收集信息的第一步。
分析信息的需求是指从实际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任务或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人们进行需求分析时,通常是按照最终表达信息的目标形式(如论文、板报、多媒体演示文稿、语音等)的要求,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内,从所需信息涉及的内容和类型两方面展开分析。
为了做好信息需求分析工作,我们可以设计制作一个信息需求清单(分析表),细化信息的内容和类型。
信息需求分析表可以使我们对所需信息有一个更全面、更明确的认识,能提高采集信息的成功率。
(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eb83a6c77da26925c5b043.png)
备课本清华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第1课了解新学校课题分析:本课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中,有关信息需求的分析和信息收集的过程和方法等知识;本课是本单元制作介绍新学校电子报的第一课,从信息处理的过程看,这是第一、第二个过程课型分析:本课以讲述为主,辅以学生课后活动。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信息需求的意义和分析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确定信息来源的方法;了解信息采集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与态度:信息的评价方式与信息保存习惯的养成。
重、难点:收集新学校的信息并记录保存并进行筛选。
教法分析:本课以讲述为主,可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建议教师制作相应的辅助课件,讲述信息分析与信息采集的过程。
如果能组织拍摄自己学校或者本班级同学的活动过程,就更能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感染力。
总之,要避免干巴巴地、空洞地讲,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法分析:要认真做好课后收集信息,记录信息和评价信息的工作,教师要积极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将本课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际,使学生有实际的收获。
过程设计:(一)任务导航:同学们想了解新的学校、新班级、新同学,就要收集相关的信息,本节课我们就来收集这些信息。
(二)任务驱动:活动一:需要什么样的信息(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资料:分析信息需求是收集信息的第一步。
分析信息的需求是指从实际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任务或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人们进行需求分析时,通常是按照最终表达信息的目标形式(如论文、板报、多媒体演示文稿、语音等)的要求,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内,从所需信息涉及的内容和类型两方面展开分析。
为了做好信息需求分析工作,我们可以设计制作一个信息需求清单(分析表),细化信息的内容和类型。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瞬间博览--网上搜索》教学设计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瞬间博览--网上搜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5c1c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e.png)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搜索技巧,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搜索技能。
-实践应用: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搜索引擎,如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搜索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搜索竞赛:可以组织一些搜索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搜索速度和准确性。
例题5:
题目: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关于“信息安全意识”的相关信息。
答案: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信息安全意识”,点击搜索按钮,浏览搜索结果,找到与信息安全意识相关的信息。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信息获取的基本原则
-信息安全意识
2.重点词
-搜索引擎
-关键词搜索
-高级搜索
-信息获取的基本原则:学生需要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原则,如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确定关键词、分析搜索结果等,以便在信息海洋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安全意识:在搜索引擎的使用过程中,学生需要树立信息安全意识,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识别虚假信息等。
2.教学难点:
-高级搜索技巧的运用:高级搜索技巧包括使用引号、排除词、限定词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精确地获取所需信息。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网上搜索技巧相关的书籍,如《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网络信息检索》等,以深入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巧。
使用方法。
-教学视频:推荐一些网上搜索技巧的教学视频,如搜索技巧教程、搜索引擎使用方法等,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搜索技巧。
第7课沟通无限——网上翻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第7课沟通无限——网上翻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ce070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5.png)
第7课沟通无限——网上翻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的第7课“沟通无限——网上翻译”。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网络翻译的概念、掌握网络翻译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网络翻译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网络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操作。
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网络翻译的应用,如在线翻译软件、社交软件中的翻译功能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网络翻译的概念和应用,提高网络翻译的使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网络翻译工具的敏感度和使用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求和使用网络翻译工具解决问题。
2.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使学生掌握网络翻译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其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社会责任:使学生了解网络翻译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翻译工具,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网络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操作,如搜索信息、浏览网页等。
同时,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网络翻译的应用,如在线翻译软件、社交软件中的翻译功能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网络技术充满好奇,对于网络翻译这样的新兴应用有着较高的兴趣。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使用网络翻译工具时,可能会遇到不熟悉工具操作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另外,学生在使用网络翻译工具时,可能会遇到翻译不准确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指导。
同时,学生在使用网络翻译工具时,可能会遇到版权和知识产权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教育。
1.1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教学设计 清华大学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1.1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教学设计 清华大学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535422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0.png)
2. 通过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模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1. 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2. 通过讨论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4. 通过总结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深化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5. 接受课后作业,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
6. 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7. 通过总结提升,培养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
8.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
1. 总结回顾准确性
2. 问题回答深度
3. 小组讨论参与度
6. 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8. 通过总结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
1. 聆听教师总结,回顾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达学习收获和应用思考。
3. 参与小组讨论,展望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
4. 介绍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5. 展示计算机实物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提出驱动性问题:“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7.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机实物模型,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8.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初步认识。
题,表达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初步认识。
3. 观察计算机实物模型,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7. 通过小组合
1. 模型设计创新性
2. 模型展示清晰度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科技七上 第2单元 第3课《接入互联网--终端服务器、路由器移动互联》教案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科技七上 第2单元 第3课《接入互联网--终端服务器、路由器移动互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7b7f0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5.png)
式主要分为有线与无线两种。
有线连接则需要相应的有线接入设备,无线连接需要相应的无线接入设备。
用来支持网络连接的设备主要有光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与网卡等,它们都有无线与有线两类产品。
1.有线连接有线连接(图2.3.1)是指利用网线、光纤等介质连接网络,具有速度快、信号稳定等特点。
网线适用于各种不宜搬动的计算机与局域网之间的连接。
例如信息科技实验室里的台式计算机,大多通过网线和交换机接入互联网。
光纤则适用于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例如家庭网络,大多是通过路由器、光调制解调器和光纤接入互联网。
阅读网线(图2.3.2)是利用电流来传输数据。
网线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双绞线。
连接处为水晶头,内有8根用于传输数据的不同颜色的细电线与一根用于增加强度的尼龙绳或金属丝。
光纤(图2.3.3)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在光纤内部实现光信号传输。
它不能用力拉扯、弯折或者打结,一般盘成圈存放。
2.无线连接无线连接(图2.3.4)主要以电磁波作为介质连接网络,具有便捷、可移动等特点。
常见的有Wi-Fi、4G与5G 通信等形式,Wi-Fi 常用于室内:4G、5G 则适用于户外。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等可移动设备:大多采用无线连接方式。
探索讨论家庭网络中的有线与无线连接方式,说一说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1、有线连接方式优点:稳定性高:有线连接通常提供更稳定的网络连接,减少了信号干扰和丢包的可能性。
速度快: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适合大数据传输和高带宽需求的应用。
缺点:灵活性差:有线连接需要布线,限制了设备的移动性和灵活性。
安装复杂:布线和设置可能需要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大房子或多层建筑中。
2、无线连接方式优点:灵活性高:无线网络允许设备在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适合移动设备使用。
安装简便:无需布线,设置相对简单,适合家庭用户。
缺点:信号不稳定:无线信号受环境影响较大,可能出现干扰、信号衰减等问题。
速度较慢:无线网络的速度通常低于有线网络,尤其在多个设备同时连接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案!2014年九月教学计划新年过,新的学期又来临,为使今后工作做得更好些,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特对本期教育教学工作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总的奋斗目标: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新特”理论,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讲文明、守纪律的”四有新人”;同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为四化建设学好科技文化知识和各项本领,学习实用科学技术,为顺利进入20世纪取得通行证而努力学好电脑知识。
;二.具体措施:(1)狠抓学生的思想教育。
从思想教育入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树立浓厚的学风,为搞好教育工作铺平道路。
(2)认真坚持教学”六认真”。
从深钻教材入手,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从而使备课能指导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得心应手;同时,认真讲课,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还有要加强作业批和单元考查考核的力度。
做到作业全批全,每单元组织考试,并认真批改、评讲。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对好的、差的,分层对待,以适应普九教育的需要,使每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从而使总体水平和整体成绩。
(4)加强教师的自修,特别是教育教学方法艺术上的进修,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水平,啬教学中的趣味性乐趣性,寓教于乐,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让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练习,真正做到精讲多练。
和硕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周历计划进度表第1课轻松变脸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表格和文本互相转换的使用意义2、掌握“表格转换成文本”的操作。
3、掌握“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讲解和演示,学生小组合作。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根据任务选择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难点1、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使用场合,即合理使用技术。
2、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
3、选择恰当的分隔符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的简单,是在以前对word学习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课前准备时,我将重点放在了操作上,但对前面几个班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操作基础比较差,对文字分隔符理解不是很到位,所以在后面几个班的授课中,我着重讲解了文字分隔符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后学生操作就顺畅了很多。
第2课文明礼仪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标签类文档。
2、能制作“文明礼仪值日生”标签。
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标签类产品。
教学重难点1、标签文档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和方法。
2、设置标签。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关于标签类文档的学习和应用,以前学习没有接触过。
学习的内容是制作胸卡和入场券,比较实用,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大。
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时,很多学生在制作入场券时,没有切近生活,做的过小,在我强调后好了很多。
对于我们的学生,我发现他们积极思考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和培养。
)第3课复习课·课业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文本和表格之间的转换2、复习巩固标签类型文档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复习巩固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文字分隔符的应用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复习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两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同学想说一下生: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表格、文本的相互转换和标签类文档的制作。
师: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在表格、文本的转换中我们应注意根据文本或表格的内容对文字分隔符的进行设置。
在制作标签类文档时应注意标签大学和纸张之间的设置。
}二、操作复习练习1、利用文本转换表格的功能,快速制作4行5列的表格(4种以上的方法)2、试着将“朱自清”一文再次转换成表格,观察和原表格是否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转换后,全班进行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新建一个Excel表格,里面包含学生姓名信息,将Excel表格中的信息导入到“学生证”标签中。
4、教师巡视指导。
二、教师演示小结1、制作4行5列的表格我们可以用逗号、空格、制表符和自己设置的特殊符号进行制作。
2、略3、再倒入Excel表格时,我们可以利用邮件菜单中的导入已有Excel表格,然后设置合并域,最后完成合并,新形成的标签文档中就导入了Excel中的数据。
三、全课总结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复习课,主要是对前两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和练习,大部分学生完成的比较好,个别学生操作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这几课的学习,发现学生的基础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应在以后的教学中讲解更为细致,让学生多操作,指导更耐心。
第4课妙手编辑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样式和使用样式。
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辑习惯教学重难点1)样式的创建和应用。
?2)样式表的使用。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对样式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辑习惯。
课前我以为这节课由于操作量比较大,我以为学生完成的会比较慢,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学生操作完成的比较快,也比较好。
课下我反思后觉得,由于学生对知识点充分的理解了,所以在操作中也得心应手,完成的比较好,在以后在教学中应注重对难理解的知识点的讲解和应用。
'第5课神奇的宏¥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宏”并使用简单的宏。
2)完成“电视频道表”制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教学重难点1)了解“宏”。
2)录制和执行宏的过程。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在导入宏的概念时,我以演示开始,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时的热情也很高,讲解“宏”的概念时也很顺,学生理解比较到位。
但是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比较差,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加以锻炼。
&·第6课瓷苑奇葩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制作相册。
2)了解保存为视频文件的作用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制作相册。
2)根据需要,保存为不同格式。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从本节课开始,进入PPT的学习,在小学中同学们已经接触过PPT,所以并不陌生,课前导入,在视频中加入音乐的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起来也很快,效果很好。
@第7课民歌悠扬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插入音频(视频)2、能在PowerP0int 2010中制作音频(视频)制作播放器。
3、了解音频文件。
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综合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音频播放器的设计和制作。
2、插入、设置音频(视频)的操作方法。
3、媒体文件的嵌入与链接。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由于上节课学生完成的比较好,所以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理解的很快,完成的也不错。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应将把导入部分也作为重点,在导入中多增加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8课争分惜秒(一)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在PowerPoint 2010中设计动画的思路。
2)能模仿设计并所制作“倒计时”动画。
\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动画的设计和制作。
2)动画效果的设置。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PPT已经不再陌生,一些操作也较为熟练。
但是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上两节课难度有所增加,在动画中添加了触发器,加之书上的操作步骤和机子不兼容,我换了一种讲法,有些学生感到困难,在下节课的内容中应加以巩固。
,第9课争分惜秒(二)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在PowerPoint 2010中设计动画的思路。
2)能模仿设计并所制作“倒计时”动画。
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动画的设计和制作。
2)动画效果的设置。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可能是因为操作的步骤太多,所以我分成了两节课来完成,但还是有一些同学没有交上来作业。
对于个别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采用分层次专项辅导,以提高他们的基本操作水平。
&第10课靓画美图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制作SmartArt 图形。
2)学习将幻灯片保存为图片及其实际意义.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欣赏我国著名古建筑,赞叹先人的杰出创造才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教学重难点1)了解并学会制作SmartArt 图形。
2)学习将幻灯片保存为图片文件。
3)理解SmartArt 图形的类型及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习了四节课的幻灯片,学习对幻灯片也比较的熟悉了,所以这节课上的比较的顺利,学生掌握的也不错。
在导入时我采用了提问式,便于让学生了解学习此课的目的和意义,效果比较好。
第11课一目了然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学习制作SmartArt 图形。
2)学习将幻灯片保存为图片及其实际意义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欣赏我国著名古建筑,赞叹先人的杰出创造才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教学重难点1)了解并学会制作SmartArt 图形。
:2)学习将幻灯片保存为图片文件。
3)理解SmartArt 图形的类型及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SmartArt图形的变形,使的SmartArt图形的应用更加广泛和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