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5f9aef5727a5e9856a61e1.png)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xx秋•岐山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错误;B.同一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伴随能量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根据热效应分为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D.根据盖斯定律解答.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化学变化不仅由新物质生成,同时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错误;B.同一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伴随能量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化学反应根据热效应分为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故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盖斯定律等,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2.(3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反应P(g)+3Q(g)⇌2R(g)+2S(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P)=0.15 mol/(L•min)B.v(Q)=0.6 mol/(L•min)C.v(R)=0.1 mol/(L•s)D.v(S)=0.4 mol/(L•min)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利用比值法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0.15;B、=0.2;C、=3;D、=0.2;C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比较,注意利用比值法可快速解答,选项D中的单位与其它选项不一致,应转化单位相同,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3.(3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值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值不同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表达的意义分析,是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中系数可以用分数表示;B、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C、同一反应的焓变和化学计量数,物质聚集状态有关;D、不论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热效应的数值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反应热的数值就越大,反之,越小.解答:解:A、热化学方程式表达的意义是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中系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不能表示微粒数,只表示物质的量;故A正确;B、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C(石墨,s)=C(金刚石,s)△H>0,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则金刚石比石墨活泼,故B错误;C、同一反应的焓变和化学计量数,物质聚集状态有关,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值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值不同,故C正确;D、不论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热效应的数值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反应热的数值就越大,反之,越小,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表达的意义,注意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4.(3分)(xx秋•江西期末)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NH3)=3v正(H2O)逆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达到化学平衡时4v(O2)=5v逆(NO)正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B、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C、增大体积压强减小,正逆速率都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D、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答:解:A、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3v逆(NH3)=2v正(H2O),则2v逆(NH3)=3v正(H2O)未到达平衡状态,故A错误;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反应向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4v正(O2)=5v逆(NO),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及影响平衡的因素等,题目难度中等,A选项中注意用不同物质的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表达方法,此为易错点.5.(3分)(xx秋•山东校级期中)已知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1,相同条件下将2mol N2和6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假定热量无损失)()A.等于184.0 kJ B.小于184.0 kJ•mol﹣1C.小于184.0 kJ D.大于184.0 kJ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 N2和3mol H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92kJ,由于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据此判断.解答:解: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 N2和3mol H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92kJ,由于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2mol N2和6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参加反应的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方程式的热量小于92kJ×=184.0 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计算、可逆反应特征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可逆反应的特征,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6.(3分)(xx秋•山东校级期中)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2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1.2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进行到2 min时,容器中n(SO3)可能为0.5 molB.当v(SO2):v(O2):v(SO3)=2:1:2时该反应达平衡状态C.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4 min内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考点: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1.2mol,反应了0.8molSO2,结合反应速率的变化判断;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D.根据v=计算.解答:解:A.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1.2mol,反应了0.8molSO2,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反应进行到2 min时,消耗SO2大于0.4mol,容器中n(SO3)可能为0.5 mol,故A正确;B.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D.4 min内S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则4 min内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平衡状态的判断,侧重于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综合理解和应用,题目难度中等.7.(3分)(xx秋•山东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H=2×(﹣57.3)kJ•mol﹣1B.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H3OH(g)+O2(g)=CO2(g)+2H2O (g)△H=﹣192.9 kJ•mol﹣1,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C.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l)=2H2(g)+O2(g);△H=+571.6 kJ•mol ﹣1D.葡萄糖燃烧热是2800kJ•mol﹣1,则C6H12O6(s)+3O2(g)=3CO2(g)+3H2O(l);△H=﹣2800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存在沉淀过程是放热过程;B、燃烧热是1mol纯净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燃烧热是1mol纯净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D、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判断;解答:解:A、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存在沉淀过程是放热过程,反应的反应热△H<2×(﹣57.3)kJ•mol﹣1 ;故A错误;B、反应方程式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B错误;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l)=2H2(g)+O2(g);△H=+571.6 kJ•mol﹣1;故C正确;D、燃烧热是1mol纯净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所以选项中热化学方程式不是1mol可燃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概念的分析判断,和应用条件,注意中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题目较简单.8.(3分)(xx•宁夏)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 ﹣1、1411.0kJ•mol﹣1和1366.8kJ•m 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 为()A.﹣44.2 kJ•mol﹣1B.+44.2 kJ•mol﹣1C.﹣330 kJ•mol﹣1D.+330 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由燃烧热的概念写出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计算.解答:解: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 和﹣1366.8kJ/mol,则有:①H2(g)+O2(g)=H2O(l)△H=﹣285.8kJ/mol;②C2H4(g)+3O2(g)=2H2O(l)+2CO2(g)△H=﹣1411.0kJ/mol;③C2H5OH(l)+3O2(g)=3H2O(l)+2CO2(g)△H=﹣1366.8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②﹣③可得:C2H4(g)+H2O(l)=C2H5OH(l)△H=﹣44.2kJ/mo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盖斯定律应用于反应热的计算.9.(3分)(xx秋•唐山期末)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通入稀有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平衡状态整你分压速率相同;C、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增加X的量会提高Y的转化率,本身转化率减小;解答:解:A、通入稀有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故A错误;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v(X)正:v(Y)正=m:n,平衡时,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故B正确;C、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错误;D、增加X的量会提高Y的转化率,Y的转化率降低,本身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注意加入惰气对平衡的影响,反应的特征是分析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0.(3分)(xx秋•乐陵市校级期中)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热△H=+(a﹣b)kJ•mol﹣1B.每生成2mol AB(g)吸收b kJ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 A﹣A和1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B、依据图象分析判断1molA2和1molB2反应生成2molAB;C、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解答:解:A、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所以反应热△H=+(a﹣b)kJ•mol ﹣1,故A正确;B、依据图象分析判断1molA2和1molB2反应生成2molAB,每生成2molAB吸收(a﹣b)kJ热量,故B错误;C、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C错误;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吸收a kJ能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图象分析判断,注意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题目较简单.11.(3分)(xx•宁波校级学业考试)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注意纯液体、固体不需要写出;B.根据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计算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D.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解答:解:A.可逆反应3A(g)+2B(g)⇌4C(s)+2D(g)的平衡常数k=,故A错误;B.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1.6mol×=0.8mol,故B的转化率为×100%=40%,故B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即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增加B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中纯液体、固体不需要写出.12.(3分)(xx秋•信丰县校级期末)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N2和H2O(g),已知:N2(g)+2O2(g)═N2O4(g),△H=+8.7kJ/mol;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2N2H4(g)+N2O4(g)═3N2(g)+4H2O(g);△H=﹣542.7 kJ/molB.2N2H4(g)+N2O4(g)═3N2(g)+4H2O(g);△H=﹣1059.3 kJ/molC.N2H4(g)+N2O4(g)═N2(g)+2H2O(g);△H=﹣1076.7 kJ/molD.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 kJ/mol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已知①N2(g)+2O2(g)═N2O4(g),△H=+8.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1﹣①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并以此计算反应热.解答:解:已知①N2(g)+2O2(g)═N2O4(g),△H=+8.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1﹣①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H=(﹣534.0kJ/mol)×2﹣(+8.7kJ/mol)=﹣1076.7 kJ/mol,或N2H4(g)+N2O4(g)═N2(g)+2H2O(g);△H=﹣﹣538.35kJ/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易错点为B,注意反应热的正负.13.(3分)(xx春•黑龙江期末)对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图示题.分析:A、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降低;C、增大氮气的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解答:解:A、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先到达平衡,故压强P2>P1,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进行,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A错误;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降低,图象中温度越高氮气的转化率越大,与实际不相符,故B错误;C、增大氮气的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象与实际相符合,故C正确;D、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图象中没有使用催化剂到达平衡的时间短,与实际不符,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分析判断,主要是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正确理解平衡移动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4.(3分)(xx秋•南昌校级期中)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从而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下列是哈伯法的流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考点: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H<0,为提高原料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可从压强、浓度、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角度判断.解答:解: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H<0,为提高原料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可知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不利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液化分离出氨气,可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则可使平衡向正向移动,氮气和氢气的再循环,可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向移动,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调控,侧重于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反应的特点为解答该题的关键.15.(3分)(xx秋•红花岗区校级期末)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O2(g)═2CO2(g)△H=﹣56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恢复至室温释放的热量为()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来解答.解答:解:由2CO(g)+O2(g)═2CO2(g)△H=﹣566kJ•mol﹣1可知,1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283kJ;由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可知,3molCH4(g)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890kJ=2670kJ;所以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670kJ+283kJ=2953kJ,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量与反应中的热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6.(3分)(xx•安图县校级模拟)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B.④C.③D.④⑤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①A是固体,其量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②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③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v(正)、v(逆)都增大;④增大B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⑤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解答:解:①A是固体,增大A的量对平衡无影响,故①错误;②升高温度,v(正)、v(逆)均应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②错误;③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v(正)、v(逆)都增大,故③错误;④增大B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故④正确;⑤使用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故⑤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比较基础,注意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本质是改变条件引起正、逆速率不相等.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52分)17.(8分)(xx秋•岐山县期中)用“>”、“<”或“=”填空:(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H1、△H2,△H1=△H2;(2)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H的大小:△H1<△H2.①4P(白磷,s)+5O2(g)=2P2O5(s)△H1,②4P(红磷,s)+5O2(g)=2P2O5(s)△H2;(4)已知: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1,则碳的燃烧热数值>110.5kJ•mol﹣1;(5)已知:稀溶液中,H+(aq)+OH (aq)=H2O(l)△H=﹣57.3kJ/mol,则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57.3kJ;(6)可逆反应:aA(气)+bB(气)⇌cC(气)+dD(气);△H=Q,根据图回答:①P1<P2;②(a+b)<(c+d);③t1℃>t2℃.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反应热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条件无关;(2)化学键断裂为吸热过程,;(3)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说明白磷能量高,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4)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分析;(5)浓硫酸溶于水放热;(6)①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时越少;②增大压强A%降低,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时越少.解答:解:(1)反应热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条件无关,则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相同,故答案为:=;(2)氢气分子生成氢原子要破坏化学键,需要吸热,则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故答案为:>;(3)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说明白磷能量高,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因△H<0,则放出的能量越多反应热越小,故答案为:<;(4)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比生成一氧化碳多,故答案为:>;(5)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放出的热量多余57.3kJ,故答案为:>;(6)①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时越少,故答案为:<;②增大压强A%降低,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则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故答案为:<;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时越少,故答案为:>.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比较反应热的角度.18.(10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 NH3(g),放出46.1KJ热量.N2(g)+3H2(g)=2NH3(g),△H=﹣92.2KJ/mol(2)1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C2H5OH (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3)2molC2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2598.8KJ热量.2C2H2(g)+5O2(g)=4CO2(g)+2H2O(l),△H=﹣2598.8KJ/mol(4)1molC(石墨)与适量的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KJ热量.C (石墨)+H2O(g)=CO(g)+H2(g)△H=131.3KJ/mol(5)2g H2和足量的O2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85.8KJ,则H2和O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l)△H=﹣285.8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 NH3(g),放出46.1KJ热量,生成2mol NH3(g),放热92.2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2)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3)2molC2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2598.8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4)1molC(石墨)与适量的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5)2g H2和足量的O2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85.8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 NH3(g),放出46.1KJ热量,生成2mol NH3(g),放热92.2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2KJ/mol;故答案为:N2(g)+3H2(g)=2NH3(g),△H=﹣92.2KJ/mol;(2)1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故答案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3)2molC2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2598.8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H=﹣2598.8KJ/mol;故答案为:2C2H2(g)+5O2(g)=4CO2(g)+2H2O(l),△H=﹣2598.8KJ/mol;(4)1molC(石墨)与适量的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C(石墨)+H2O(g)=CO(g)+H2(g)△H=131.3KJ/mol;故答案为:C(石墨)+H2O(g)=CO(g)+H2(g)△H=131.3KJ/mol;(5)2g H2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85.8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KJ/mol;故答案为:H2(g)+O2(g)=H2O(l)△H=﹣285.8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应用,注意书写方法,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19.(10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气体A和b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v A;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amol•L﹣1,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min内,v A=mol/(L•min),v B=mol/(L•mi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3B(g)⇌C(g)+6D(g);(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100%(用a、b表示);(4)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1.5amol,则该反应的△H<0;(填“>”“<”或“=”).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v 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p=2:1,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mol/L,则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molD生成,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y:q=::a=2:3:6,则x:y:p:q=2:3:1:6,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3B(g)⇌C(g)+6D(g),根据方程式计算相关物理量,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解答该题.解答:解: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v 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p=2:1,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mol/L,则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molD生成,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y:q=::a=2:3:6,则x:y:p:q=2:3:1:6,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3B(g)⇌C(g)+6D(g),。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8363be009581b6ad9ebc4.png)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化学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A.铝热反应B.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D.与固体混合A. AB. BC. CD. D2.合成氨用H2可以用CH4为原料制得:CH4(g) + H2O(g) ═ CO(g) + 3H2(g)。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H<0,△S<0B. △H>0,△S<0C. △H<0,△S>0D.△H>0,△S>03.用一定浓度的NaOH稀溶液与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时,中和热的实验数值稍小于57.3 KJ.mol-1,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A. 实验用NaOH稀溶液浓度稍大于稀盐酸浓度B. 实验时搅拌速度慢C. 分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D. 用量取完稀盐酸的量筒直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4.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减小,不变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 若减小体积,平衡会移动,当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A的平衡浓度增大5.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某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 在b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 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D. 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6.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图①装置实现铁上镀铜,a极为铜,电解质溶液可以是溶液B. 图②装置盐桥中KCl的Cl- 移向左烧杯C. 图③装置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获得保护D. 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相同7.对下列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图(a)所示的实验: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B. 图(b)所示的实验:根据小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C. 图(c)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用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D. 图(d)所示的实验:根据两烧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判断是放热反应8.如图所示装置中都盛有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A. B. C. D.9.下图表示反应,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第后,反应就终止了B. X的平衡转化率为C. 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D. 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10.可逆反应进行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安徽省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安徽省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69f9fc103d8ce2f006623df.png)
安徽省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高一下·葫芦岛开学考) “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 . ①②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③④2. (2分) (2018高二上·黄陵开学考)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B . 糖类是食物组成中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C . “低碳”生活倡导节能减排,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 . 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可燃冰试开采中产出连续稳定的天然气3. (2分)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下列哪一类反应的规律()A . 可逆反应B . 化合反应C . 离子反应D . 气体反应4. (2分)反应A+3B=2C+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其中最快的是()A . V(A)=0.15mol/(L•s)B . V(B)=0.6mol/(L•s)C . V(C)=0.5mol/(L•s)D . V(D)=0.45mol/(L•s)5. (2分)一定温度下,100 mL 6 mol·L-1 H2SO4与过量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 . 碳酸钠固体B . 硫酸钾溶液C . 氢氧化钾溶液D . 盐酸溶液6. (2分) (2018高二上·包头期中) 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H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B .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C .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 .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7. (2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B . 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X的转化率为70%C . 反应开始到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D . 为提高X的转化率,可适当增加Y的浓度8. (2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中)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 2C(气)。
2020-2021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b5a08e02768e9950e738b3.png)
2020-2021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 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C.硝基(-NO2)和二氧化氮(NO2) D.羟基(-OH)和氢氧根(OH-)参考答案:D略2.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是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是()第2页(共4页)A.氯化钠B.固体硝酸铵C.生石灰D.蔗糖参考答案:B略3.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a2CO3、NaHCO3两种盐的溶液中,离子种类是Na2CO3多于NaHCO3B.在CH3COONa溶液中c (CH3COO-) > c(Na+) > c(OH-) > c(H+)C.在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液的c(H+)/c(CH3COOH)增大D.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为10-5 mol/L,则此溶液可能是盐酸参考答案:C略4.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SO2和SiO2 B.CCl4和KCl C.NaCl和HCl D.CO2和H2O参考答案:D略5. 对于常温下pH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l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c(H+)的之比值为10-12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参考答案:AB略6. 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肯定互为同系物的一组是()A、C3H6与C5H10B、C4H6与C5H8C、C3H8与C5H12D、C2H2与C6H6参考答案:B略7. 下列通式只表示一类物质的是( )A、C n H2n+2B、C n H2nC、C n H2n-2D、C n H2n-6参考答案:A略8. 下列实验的操作和所用的试剂都正确的是A.蒸馏时,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B.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酸时,将浓硝酸沿壁缓缓倒入到浓硫酸中 C.除去溴乙烷中少量的溴,可以加水后分液D.制硝基苯时,将盛有混合液的试管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安徽省2020-2021版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2020-2021版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64a50b7240c844769eaee91.png)
安徽省2020-2021版高二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中) R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下列对R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 . R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B . R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 . R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14个电子D . R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位-22. (2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月考) 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52,中子数为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A . 1B . 3C . 4D . 63. (2分)下列各能层不包含d能级的是A . O能层B . P能层C . M能层D . K能层4. (2分) (2018高二下·郑州期末) 下列化学用语使用错误的是()A . 羟基的电子式:B .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 . 乙酸的实验式:CH2OD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5. (2分)某一能层上nd能级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为A . 6B . 10C . 14D . 156. (2分) (2017高二下·孝感期中)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原子的杂化理论判断NF3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A . 直线形 sp杂化B . 三角形 sp2杂化C . 三角锥形 sp2杂化D . 三角锥形 sp3杂化7.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CO2、SO3都是极性分子B . KF是离子化合物,HF为共价化合物C . 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D . PCl3和NF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8. (2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月考) 下列粒子属于等电子体的是()A . CH4和NH4+B . NO和O2C . NH2-和H3O+D . HCl和H2O9. (2分) (2018高二上·正安期中) 下列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A . Na:1s22s22p53s2B . S2-:1s22s22p63s23p6C . N:1s22s22p3D . Si:1s22s22p63s23p210. (2分)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价电子层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 . 六氟化氙(XeF6)B . 次氯酸(HClO)C . 二氯化硫(S2Cl2)D . 三氟化硼(BF3)11. (2分) (2016高二下·芒市期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①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而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②配位键在形成时,是由成键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③金属键的实质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④在冰晶体中,既有极性键、非极性键,又有氢键⑤化合物NH4Cl和CuSO4•5H2O都存在配位键⑥NaCl、HF、CH3CH2OH、SO2都易溶于水,但原因不完全相同.A . ①③B . ②④C . ②⑤12. (2分)(2019·嘉定模拟) 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一般属于()A . 原子晶体B . 离子晶体C . 金属晶体D . 分子晶体13. (2分)含有2~5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沸点和燃烧热的数据见下表:()*燃烧热: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 正庚烷在常温常压下肯定不是气体B . 直链烷烃燃烧热和其所含碳原子数呈线性关系C . 随碳原子数增加,直链烷烃沸点逐渐升高D . 随碳原子数增加,直链烷烃沸点和燃烧热都成比例增加14. (2分)下列两组命题中,B组中命题正确,且能用A组中的命题加以解释的是()A . Ⅰ①B . Ⅱ②D . Ⅳ④15. (2分) (2018高二下·六安开学考) 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 . 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B . 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C . 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25s2 ,它是第五周期IVB族元素D . 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1的原子和位于第四周期第ⅠA族的原子是同一种元素16. (2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CHCl3是正四面体形B . H2O分子中氧原子为sp2杂化,其分子几何构型为V形C . 二氧化碳中碳原子为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D . NH4+是三角锥形17. (2分)下列有关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PCl3和SO2都是极性分子B . 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C . BF3、N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 . 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形成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18. (2分)(2016·镇海模拟) 现有短周期元素X、Y、Z、M、X、Y位于同主族,Z、M位于同主族,Y、Z位于同周期,X与Z、M都不在同一周期,Z的核电荷数是M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Y>X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MC . 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M>YD . 等浓度的X2Z与Y2Z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X2Z>Y2Z19.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N2、O2和Cl2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B . PCl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方式C . 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D . CH4、C6H6都是只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20. (2分)下列有关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B .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C . CH2=CH2和CH≡CH分子中含有的π键个数相等D . CH4、CCl4、SiH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21. (2分) (2018高三上·汕头期末) 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r(Y)>r(X)>r(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
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312fb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72.png)
高二10月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45分)1.(1.5分)1.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下列关于能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氢气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资源丰富B.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用作燃料C.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向D.应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2.(1.5分)2.电石气是一种常见燃料,C2H2(g) + 5/2 O2(g) =2CO2(g) + H2O(l) ΔH 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O=O为500、C-H为410,则断裂1molC≡C 键所需的能量(kJ)是A.840B.1590C.900D.12503.(1.5分)3.我国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实现CO2和H2反应得到CH4,部分微粒转化过程如图(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②吸收热量B.过程③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结合过程③,过程④的方程式为*C+2*OH+6H→CH4+2H2OD.整个过程中制得1molCH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4.(1.5分)4.已知:①C(s)+O2(g)=CO2(g)ΔH=-393.5 kJ·mol-1②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现有0.2 mol木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7.93 kJ的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2C.2∶3D.3∶25.(1.5分)5.在298K、1.01×105Pa下,将0.5molCO2通入750mL1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
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1L2mol·L-1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kJ·mol-1B.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kJ·mol-1C.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kJ·mol-1D.2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kJ·mol-116.(1.5分)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含答案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eb7da931b765ce040814cf.png)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Mg:24 C:12 O:16 S:32 Cl:35.5 Br:80 Na:23 Al:27 K:39 Fe:56 Cu:64 Ag:108 Al:27 N:14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2.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5 mol/(L·s)B.υ(B)=0.3 mol/(L·s)C.υ(C)=0.8 mol/(L·s)D.υ(D)=1 mol/(L·s)3.可逆反应:2A(g)3B(?)+C(?)(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减小趋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和C可能都是固体B.B和C一定都是气体C.若C为固体,则B可能是气体D.B和C可能都是气体4.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O(g) == H2(g)+O2(g) △H=+242kJ•mol-1B. 2H2(g)+O2(g) == 2H2O(l) △H=-484kJ•mol-1C. H2(g)+ O2(g) == 2H2O(g) △H=+242kJ•mol-1D. 2H2(g)+O2(g) == 2H2O(g) △H=+484kJ•mol-15.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 2(g) + O 2(g) 2 SO 3(g)。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 化学试题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 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269d158bd63186bdebbcb1.png)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 化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B .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分子的个数C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无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均必须标明聚集状态D .所有的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3、N 2H 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0.25 mol N 2H 4(g )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 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1/2N 2H 4(g )+O 2(g )====1/2N 2(g )+1/2H 2O (g );ΔH =+267 kJ·mol -1B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mol -1C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mol -1D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l );ΔH =-133.5 kJ·mol -14、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C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D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5、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银层,以下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A .银用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银离子B .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银离子C .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 反应过程 . 反应过程充电放电D.银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银离子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7、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A.溶液的pH变大B.c(Na+)与c (SO42-)的比值变大C.溶液浓度变大,有晶体析出D.溶液浓度不变,有晶体析出8、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D.银片、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焓变大于0而熵变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10、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Ag2O+Zn+H2O,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2Ag+Zn(OH)2A.Ag B.Zn C.Ag2O D.Zn(OH)211、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12、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第Ⅱ卷(共52分)13(每空2分,共12分)化学反应可为人类提供能量(Ⅰ)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常温常压下,当5.8 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2.9×105kJ,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1mol 液态水气化时需要吸收44 kJ的热量,则反应:的ΔH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化学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化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e4b8f25901020207409cfd.png)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化学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机结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团)之间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以下事实中,不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 )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A.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B.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而乙醇不能C.乙酸能与NaHCO3D.苯硝化反应一般生成硝基苯,而甲苯硝化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2.有①甲烷、②乙烯、③苯、④聚乙烯、⑤丙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
其中既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A.②④⑤⑧B.②⑤⑧C.②④⑤⑦D.②④⑤⑦⑧3.已知氟利昂的化学式为CCl2F2,则沸点不同的氟利昂有 ()A.1种B.2种C.3种D.4种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二溴乙烷:B.3-乙基-1-丁烯:C.2-甲基-2,4-己二烯:D.2,2,3-三甲基戊烷: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氯甲苯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C.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联苯( )的二氯代物共有12种(提示:碳碳单键可自由旋转)6.下列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两种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合成而得到的是()8.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欲探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化学键在何处断裂的问题,近代科技常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法。
如有下列反应:可以推知,物质发生此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应是()A.①③B.①④C.②D.②③9.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A.2种B.3种C.4种D.5种10.如图所示的试管内,液体分层,已知一层是水,另一层是某未知有机物,下列操作一定..能确定哪一层是水层的为()①取上层液体放在另一试管Q中,向Q中加水,若不分层则上层是水②向试管中加溴水,振荡静置后仍为无色的是水层③直接向试管中加水,高度增加的液体层是水层④向试管中加酒精,高度增加的液体层是有机层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556681f01dc281e43af058.png)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分)(xx秋•浏阳市期末)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3 mol/(L•s)C.v(C)=0.8 mol/(L•s)D.v(D)=1 mol/(L•s)2.(4分)(xx春•南安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3.(4分)(xx秋•濠江区校级期末)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4.(4分)(xx秋•高台县校级期末)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5.(4分)(xx秋•张掖校级期末)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消耗n molAB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6.(4分)(xx•房山区一模)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A.B.C.D.7.(4分)(xx秋•双鸭山校级期中)对于mA(s)+nB(g)⇌pC(g)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C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n<p B.n>p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D.y点的状态是v正>v逆8.(4分)(xx秋•天河区期末)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9.(4分)(xx春•湖北校级期末)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10.(4分)(xx秋•抚州期末)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上实验:(N2O4⇌2NO2△H>0)(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b)在活塞上都加2kg的砝码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a)甲>乙,(b)甲>乙B.(a)甲>乙,(b)甲=乙C.(a)甲<乙,(b)甲>乙D.(a)甲>乙,(b)甲<乙11.(4分)(xx秋•安阳校级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应达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A.40% B.50% C.60% D.70%12.(4分)(xx秋•唐山期末)如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13.(4分)(xx秋•新疆校级期中)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1mol 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14.(4分)(xx•大连模拟)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15.(4分)(xx秋•莆田校级期末)对于可逆反应A(g)+2B(g)⇌4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16.(4分)(xx•唐山校级模拟)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17.(4分)(xx秋•北京校级月考)反应4A(g)+5B(g)⇌4C(g)+6D(g)△H<0,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v(C)正=3v(D)逆B.若升高温度最终能生成更多的C和DC.单位时间里有4n mol A消耗,同时有5n mol B生成D.容器里A、B、C、D的浓度比一定是4:5:4:618.(4分)(2011秋•许昌校级期末)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大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c+d19.(4分)(xx秋•南阳期末)把6molA和5molB两气体通入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反应:3A(g)+B(g)⇌2C(g)+xD(g);△H<0,5min达平衡,此时生成2molC,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降低平衡体系的温度,逆反应速率变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B.恒温下达到平衡的标志是C和D的生成速率相等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min)﹣1D.B的转化率为25%20.(4分)(xx秋•娄底期中)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正减少,υ逆增大B.平衡不发生移动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二、填空题:(共20分)21.(8分)(xx秋•北京校级月考)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22.(6分)(xx秋•信阳月考)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如果2min 内SO2的浓度由6mol/L下降为2mol/L,那么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如果开始时SO2浓度为4mol/L,O2浓度为2mol/L,2min后反应达平衡,若这段时间内v(O2)为0.5mol/(L•min),那么2min时SO2的浓度为,达平衡时与反应前压强之比为.23.(6分)(xx秋•朝阳区期中)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气体反应:2SO2+O2⇌2SO3△H<O 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处.xx学年北京市清大附中丰台学校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分)(xx秋•浏阳市期末)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3 mol/(L•s)C.v(C)=0.8 mol/(L•s)D.v(D)=1 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解答】解:都转化为D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A、υ(A)=0.5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2υ(A)=1mol/(L•s),B、υ(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4υ(B)=1.2mol/(L•s),C、υ(C)=0.8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υ(C)=×0.8mol/(L•s)=1.1mol/(L•s),D、υ(D)=1 mol/(L•s),故速率B>C>A=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比较常用方法有:1、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2.(4分)(xx春•南安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A.增大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B.增大压强,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C.升高温度,提供分子需要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D.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解答】解:A.增大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则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B.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故B错误;C.升高温度,提供分子需要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D.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侧重活化理论的理解及分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3.(4分)(xx秋•濠江区校级期末)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考点】焓变和熵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也无法判断反应过程的热效应.【解答】解: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也无法判断反应过程的热效应,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的自发性,需要注意的是自发反应不一定会发生.4.(4分)(xx秋•高台县校级期末)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利用△c=v△t计算△c(B),△n(B)=△c(B)•V,B的起始物质的量减△n(B)为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解答】解: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5v(A)=0.5×0.12mol/(L•s)=0.06mol/(L•s),所以△c(B)=0.06mol/(L•s)×10s=0.6mol/L,所以△n(B)=0.6mol/L×2L=1.2mol,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反应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5.(4分)(xx秋•张掖校级期末)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消耗n molAB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消耗n molAB,都体现正向反应,故A错误;B、可逆反应只要反应发生,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故B错误;C、速率之比不等于计量数之比,故C错误;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说明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6.(4分)(xx•房山区一模)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A.B.C.D.【考点】产物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减小,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A、图象中压强p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1>p2,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B、图象中压强p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1<p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减小,与实际相符,故B正确;C、图象中压强p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1>p2,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D、图象中压强p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1<p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增大,与实际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题,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图象中压强大小.7.(4分)(xx秋•双鸭山校级期中)对于mA(s)+nB(g)⇌pC(g)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C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n<p B.n>p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D.y点的状态是v正>v逆【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曲线上的点都是平衡点,由图可知,压强越大,C的百分含量越低,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x点C的百分含量高于相同压强平衡点的含量,说明x点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向逆反应移动,y点C的百分含量低于相同压强平衡点的含量,说明y点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移动,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曲线上的点都是平衡点,由图可知,压强越大,C的百分含量越低,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x点C的百分含量高于相同压强平衡点的含量,说明x点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向逆反应移动,y点C的百分含量低于相同压强平衡点的含量,说明y点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移动,A、压强越大,C的百分含量越高,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为固体,故n<p,不一定m+n<p,故A错误;B、压强越大,C的百分含量越高,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为固体,故n<p,故B错误;C、x点C的百分含量高于相同压强平衡点的含量,说明x点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向逆反应移动,故x点的状态是v正<v逆,故C错误;D、y点C的百分含量低于相同压强平衡点的含量,说明y点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移动,故y点的状态是v正>v逆,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难度中等,注意根据B的含量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8.(4分)(xx秋•天河区期末)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B、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C、增大体积压强减小,正逆速率都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D、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前面的系数之比.【解答】解:A、4v正(O2)=5v逆(NO),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3υ正(NH3)=2υ正(H2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及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等,题目难度中等,A选项中注意用不同物质的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表达方法,此为易错点.9.(4分)(xx春•湖北校级期末)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解答】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故B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气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度中等,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应用.10.(4分)(xx秋•抚州期末)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上实验:(N2O4⇌2NO2△H>0)(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b)在活塞上都加2kg的砝码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a)甲>乙,(b)甲>乙B.(a)甲>乙,(b)甲=乙C.(a)甲<乙,(b)甲>乙D.(a)甲>乙,(b)甲<乙【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先分析条件变化引起体积如何变化,再根据甲中存在平衡,乙不存在,分析平衡移动对体积的进一步影响,据此解答.【解答】解:(a)在沸水中,气体体积都受热膨胀,甲中存在平衡N2O4⇌2NO2 △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使体积进一步增大,所以体积:甲>乙;(b)都加2kg的砝码,压强增大,气体都缩小,甲中存在平衡N2O4⇌2NO2 △H>0,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体积减小得更多,所以体积:甲<乙;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注意甲中存在平衡,乙不存在,从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角度分析.11.(4分)(xx秋•安阳校级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应达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A.40% B.50% C.60% D.70%【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假定A和B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根据平衡时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反应方程式,利用三段式解题法,列方程,求出参加反应A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的定义计算其转化率.【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A(气)+2B(气)⇌2C(气)开始(mol) 1 1 0变化(mol)x 2x 2x平衡(mol)(1﹣x)(1﹣2x)2x所以,(1﹣x)mol+(1﹣2x)mol=2xmol;解得:x=0.4A的转化率为×100%=4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运用三段式法解答本题即可.12.(4分)(xx秋•唐山期末)如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图象可知,由曲线a到曲线b,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时x的转化率不变,说明条件改变不影响平衡状态的移动,据此结合选项判断.【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由曲线a到曲线b,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时x的转化率不变,说明条件改变不影响平衡状态的移动,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B、加大X的投入量,X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x的转化率降低,故B错误;C、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故C正确;D、增大体积,压强减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降低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与影响因素,难度中等,根据曲线变化分析条件改变对速率、X转化率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13.(4分)(xx秋•新疆校级期中)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1mol 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2H2+O22H2O,1molH2O含有2molH﹣O键,1molH2中1mol H﹣H键,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依此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根据方程式:2H2+O22H2O,则:4×121kJ=463kJ×4﹣(2x+496kJ),解得x=436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注意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4.(4分)(xx•大连模拟)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解答】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X2(气)+Y2(气)⇌2Z(气),开始(mol/L):0.1 0.3 0.2变化(mol/L):0.1 0.1 0.2平衡(mol/L):0 0.2 0.4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v X2(气)+Y2(气)⇌2Z(气),开始(mol/L):0.1 0.3 0.2变化(mol/L):0.1 0.1 0.2平衡(mol/L):0.2 0.4 0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2<c(Y2)<0.4,0<c(Z)<0.4,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建立,关键是利用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运用极限假设法解答,难度不大.15.(4分)(xx秋•莆田校级期末)对于可逆反应A(g)+2B(g)⇌4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分析】可逆反应A(g)+2B(g)⇌4C(g)(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结合图象来解答.【解答】解:A.增大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重新达到平衡后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应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C.温度高,反应速率大,先到达平衡,即500℃时先达到平衡状态,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温度高的先达到平衡,且温度高时向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则A的含量低,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图象,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图象中纵横坐标的含义、“定一议二”“先拐先平”即可解答,难度不大.16.(4分)(xx•唐山校级模拟)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五中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五中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db1824cd02768e9951e738d6.png)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A.铝热反应B.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D.与固体混合2.合成氨用H2可以用CH4为原料制得:CH4(g) + H2O(g) ═ CO(g) + 3H2(g)。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H<0,△S<0B. △H>0,△S<0C. △H<0,△S>0D. △H>0,△S>03.用一定浓度的NaOH稀溶液与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时,中和热的实验数值稍小于57.3 KJ.mol-1,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A. 实验用NaOH稀溶液浓度稍大于稀盐酸浓度B. 实验时搅拌速度慢C. 分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D. 用量取完稀盐酸的量筒直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4.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减小,不变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 若减小体积,平衡会移动,当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A的平衡浓度增大5.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某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 在b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 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D. 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6.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图①装置实现铁上镀铜,a极为铜,电解质溶液可以是溶液B. 图②装置盐桥中KCl的Cl- 移向左烧杯C. 图③装置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获得保护D. 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相同7.对下列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图(a)所示的实验: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B. 图(b)所示的实验:根据小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C. 图(c)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用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D. 图(d)所示的实验:根据两烧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判断是放热反应8.如图所示装置中都盛有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A. B. C. D.9.下图表示反应,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第后,反应就终止了B. X的平衡转化率为C. 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D. 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10.可逆反应进行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62a0d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0.png)
6.(2分)6.已建立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正的是()
①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逆反应速率一定降低⑥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A. 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④
5.(2分)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铁设施在河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海水中的快
B.H+(aq)+OH-(aq)=H2O(l)△H=-57.3kJ·mol-1,可知:含1mol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kJ
C.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相同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4.(2分)4.下列事实中,不能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的是()
①可用浓氨水和NaOH固体快速制氨气
②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N2O4(g) 2N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___。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O4的同时生成2nmolNO2
B.用NO2、N2O4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1的状态
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该反应的△H<0
B.平衡常数大小:K(500℃)>K(300℃)
安徽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安徽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799f256b9d528ea80c779a1.png)
安徽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铜呈紫红色.可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B . 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C . 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直接得到高纯度的硅D . 镁合金大量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2. (2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期中) 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物质是()A . 盐酸B . NH3C . HClOD . CaCO33. (2分)为了配制NH4+的浓度与Cl﹣的浓度之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A . 适量的HClB . 适量的NaClC . 适量的氨水D . 适量的NaOH4. (2分) (2017高二上·武邑期中)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PCl5(g)PCl3(g)Cl2(g)Ⅰ3200.400.100.10t1Ⅱ3200.80t2Ⅲ4100.400.150.15t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平衡常数K:容器Ⅱ>容器ⅢB . 反应到达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容器Ⅱ>容器ⅠC . 反应到达平衡时,容器I中的平均速率为v(PCl5)=0.1/t1 mol/(L•s)D . 起始时向容器Ⅲ中充入PCl5 0.30 mol、PCl30.45 mol和Cl20.10 mol,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5. (2分)常温下,取20mL某浓度的盐酸作为待测液,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假设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所用盐酸的浓度是0.09mol·L─1 , NaOH溶液浓度为0.03mol·L─1B . 在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Cl─)>c(Na+)>c(OH-)>c(H+)C . 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大小依次为:A>B>CD . 滴定前,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导致盐酸浓度偏低6. (2分) (2018高三下·城中开学考)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A . 图甲表示工业上用CO生产甲醇的反应CO(g)+2H2(g) CH3OH(g)。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0d0cae9fc4ffe473268abb7.png)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稀硫酸与0.1mol·L−1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ΔH=−57.3kJB.在101ΔH=−285.5 kJ·mol−12H2O(l)=2H2(g)+O2(g)ΔH=+285.5 kJ·mol−1C(s)=C(s)ΔH>02C(s)+ 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ΔH1>ΔH2( 2Cl−−2e−= Cl2↑O2+2H2O+4e−=4OH−Cu−2e−= Cu2+Fe−2e−=Fe2+()(Ni−Cd)Cd+2NiOOH+2H2O Cd(OH)2+2Ni(OH)2( )Ni(OH)2+OH−−e−=NiOOH+H2OOH−H+()a>b>c>da>c>d>bc>a>b>db>d>c>aFeO(s)+C(s)=CO(g)+Fe(s)ΔH>0(ΔHΔS)( )( )mX(g)⇌nY(g)+pZ(g) ΔH( )m<n+pΔH>0K B>K C v(A)<v(C)2NO(g)+2CO(g)N2(g)+2CO2(g)ΔH<0()N2CO22 L2 mol N210 mol H2N2+3H2⇌2NH32 minN21 molv(N2)=3 v(H2)v(H2)=0.75 mol·L−1·min−1v(NH3)=0.5mol·L−1·min−12 mol N2A(g)+ 2B(g)2C(g)ΔΗ<0()pH=2[OH−]()1.0×10−7mol·L−11.0×10−6mol·L−11.0×10−12mol·L−11.0×10−2mol·L−1( )c(Na+)+c(H+)=c(OH−)+c(HS−)+2c(S2−)c(Na+)=c(HS−)+c(S2−)+c(H2S)c(H+)+c(H2S)=c(OH−)+c(S2−)c(OH−)−c(HS−)=c(H+)+c(H2S)a>b>c( )c(H+)HA<HB<HC()t℃.t℃Ksp= 5×10−11t℃K sp=2.5×10−15t℃AgBr(s)+I−(aq)⇌AgI(s)+Br−(aq)K=20000(1)a(2)() (3)()((4)(CH3OH)()0.5LNO2N2O42NO2 (g)()⇌N2O4 (g)()(1)()N2O4 (2)0~3minNO2 (3)()b.NO2c.d.nmolN2O4ol NO2(4)反应达到平衡后,若降低温度,则v(正)______,v(逆)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最新】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不用开水,不用火电,自热米饭真方便!”这是某品牌“自热米饭”的广告词。
加热米饭的热量来自饭盒内贮存的某些特殊物质,当这些物质混合后就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而释放出大量热量,则这些特殊物质最可能是( )A .浓硫酸和水B .生石灰和水C .硝酸铵和水D .烧碱和水 2.已知化学反应A 2(g )+B 2(g )═2AB (g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每生成2分子AB 吸收b kJ 热量B .该反应热△H=+(a ﹣b )kJ•mol ﹣1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断裂1 mol A ﹣A 和1 mol B ﹣B 键,放出a kJ 能量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22O 2H O 4e 4OH --++=B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22e Cl Cl ---=↑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22e Cu Cu -+-=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 -=Fe 2+4.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B .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 .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D .改变了反应物浓度5.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 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 ,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 4Cl 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
[已知反应2NO 2(红棕色) ⇌N 2O 4(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NO 2⇌N 2O 4是放热反应B .NH 4Cl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C .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 .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6.下列关于焓变与反应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其反应的方向无关B .化学反应的焓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 .反应焓变为正值时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D .焓变为负值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7.已知;(NH 4)2CO 3(s)═NH 4HCO 3(s)+NH 3(g)△H=+74.9kJ·mol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 .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C .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D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8.1mol 白磷转化为红磷放热18.39kJ ,已知:P 4(白磷,s)+5O 2(g)=2P 2O 5(s) ΔH = -akJ·mol -1(a >0);4P(红磷,s)+5O 2(g)=2P 2O 5(s) ΔH =-bkJ·mol -1(b >0);则a 和b 的关系是( )A .a <bB .a >bC .a=bD .无法确定 9.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阴极和阳极上最先析出的物质分别是( )A .2H 和2ClB .Cu 和2ClC .2H 和2OD .Cu 和2O 10.示意图甲为锌铜原电池装置,乙为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金属钠的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装置中锌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铜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 .甲装置盐桥可以使反应过程中溶液保持电中性C .乙装置中铁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a -2e - = 2Na +D .乙装置中 B 是氯气出口,A 是钠出口11.对于反应X+Y(s)Z 的平衡体系,若增大压强,Y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X 和Z 可能的状态是A .X 为气态,Z 为固态B .X 为固态,Z 为气态C .X 为气态,Z 为气态D .X 为固态,Z 为固态 12.在冶金工业中,常用电解法得到钠、镁、铝等金属,其原因是( )A .都是轻金属B .都是活泼金属C .成本低廉D .这些金属的化合物熔点较低13.关于下列过程熵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0S ∆>B .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0CO g S ∆>C .H 2O(g)变成液态水,0S ∆>D .CaCO 3(s)加热分解为CaO 和CO 2(g),0S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次电池要回收利用防止污染B .铅蓄电池是一次电池C .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D .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活性物质由外界加入,可实现连续不间断供电15.下列关于充电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B .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C .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D .较长时间不使用电器时,最好从电器中取出电池,并妥善存放16.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g)+N(g)R(g)+2L(?),R 的体积分数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L 是气体B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L 是固体或液体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 是气体D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 是固体或液体二、填空题 17.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M 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 ,转化过程如下:ΔH =88.6kJ/mol则M 、N 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
(2)已知CH 3OH(l)的燃烧热为726.5kJ·mol -1,CH 3OH(l)+12O 2(g)===CO 2(g)+2H 2(g) ΔH =-akJ·mol -1,则a________726.5(填“>”“<”或“=”)。
(3)使Cl 2和H 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 和CO 2,当有1molCl 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甲、乙、丙三个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装置为________,乙装置为________,丙装置为________。
(填“原电池”“电镀池”或“精炼池”)(2)甲、乙两装置中电极反应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19.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227Cr O -与黄色的24CrO -有下列平衡关系:227Cr O -+H 2O24CrO -+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色的。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1)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________(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20.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m A(g)+n B(g)p C(g)+q D(g)。
(1)若开始时加入A物质m mol,欲使A与B的转化率相等,则加入B物质________mol。
(2)相同的压强下,充入一定量的A、B后,在不同温度下C的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则T1(填“>”、“<”或“=”)______T2,该反应正反应方向的ΔH(填“>”、“<”或“=”)______0。
(3)一定条件下,从正反应开始至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测得达到平衡时A、B、C、D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①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向该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B、C、D各1 mol,则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__________。
②若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B、C、D各1 mol,则体系中气体的密度(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__________。
21.(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2H2+O2===2H2O,设计成燃料电池根据选择电解质溶液的不同,填写下表:___________(2)若把H2改为CH4,KOH作电解质,则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1.B【分析】加热米饭的热量来自饭盒内贮存的某些特殊物质,这些特殊物质应具备成本低和安全性能好两大优点,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详解】A. 浓硫酸和水混合后放热,可加热米饭,但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易对人体造成伤害,错误;B. 生石灰和水混合后放热,可加热米饭,且二者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可以使用,正确;C. 硝酸铵和水混合后吸热,不能加热米饭,错误;D. 烧碱和水混合后放热,可以加热米饭,但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人体不利,错误。
故选B 。
2.B【详解】A .依据图象分析判断1molA 2和1molB 2反应生成2molAB ,每生成2molAB 吸收(a-b ) kJ 热量,故A 错误;B .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H=+(a ﹣b )kJ•mol ﹣1,故B 正确;C .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C 错误;D .断裂1 mol A-A 和1 mol B-B 键,吸收a kJ 能量,故D 错误;故选B 。
3.B【详解】A .在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H 2应作为负极,但没说明具体的电解质溶液,则无法书写电极方程式,故A 不选;B .电解饱和食盐水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则电极反应为222e Cl Cl ---=↑,故选B ;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粗铜,电极反应式为22e Cu Cu -+-=,故C 不选;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较普遍的是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O 2H O 4e 4OH --++=,故D 不选。
本题选B。
4.C【详解】A.使用催化剂时,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但化学平衡未发生移动,A与题意不符;B.对于aA(g)+bB(g)⇌cC(g),a+b=c时,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平衡未发生移动,B与题意不符;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不同,平衡一定发生移动,C符合题意;D.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体积改变时,浓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D与题意不符;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