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学 让学生主动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评促学让学生主动发展

摘要:为了通过对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衡量而促进语文主体性的教学改革,作者以学生乐读、会读、善读为准则,遵循辨证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学习论、阅读学等理论并总结了阅读实践中学生自主性的具体的表现,参照初中语文新课标,探索并构建了由学生自主性心理评价体系和学生自主性行为评价体系组成的一个因

果总体系,并设计了两份测评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自主性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19-02

1 自主性评价体系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我们的广大语文教改者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确实为探索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尤其是对阅读教学中进行的主体性实践和研究)。但是,我个人认为至少还有一点是不尽人意的,那就是教改成果缺乏对主体性的检验,即缺乏对学生自主性的评价,这也是当前众多新课标实践者和学校管理者最为困惑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新课标提出了三个评价维度(即知识技能、情感价值、方法过程)和多元化评价的方法,但它毕竟是一个理论的指导纲要,当前还缺少一个具体的能在阅读教学中可操作的可行性方案。有很多教改者对主体教学提出了许多良方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如何评价却未曾涉及或只是在成果论文之后给读者一个悬而未结的思考;有的在

实践中单凭零散的感性进行评价,而都不曾深入而系统地探讨过。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欲借拙笔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评价体系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的同仁对此进行关注和研究。并借此初探为进一步推动自主性教改尽一份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普通工作者应尽的绵薄之力。

2 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则有待于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关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认识和论述,自古至今都有记载。早在孔子的《学记》中就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其意是说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诱导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宋代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这说明他是以注重学习中的提问和思考来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自觉地创造地学习。而现在的中外教育学家对此也提出了很多的至理名言。但是这些仅是感性的、零散的认识。现在我们有了如此丰富的感性积累就完全可以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因此,我们构建学生自主性评价体系是完全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辨证认识规律的。

2.2 心理学、学习论、阅读学为体系构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在马克思主义质量辨证认识规律的指导下,我们根据现代心理学、学习论、阅读学等有关理论构建了以学生自主性心理评价和学生自主性行为评价的两度指标体系。

首先,心理学为我们构建学生自主性心理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自主性心理评价可以作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自我评价。这个评价是隐性的、过程的评价,但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阅读自主性是指对阅读活动起启动、增强、维持和调节作用的主体动力系统;而维持和促动学生进行独立地、能动地、创造地、全面地参与阅读活动的内部动系统是由四个心理要素组成,即阅读的兴趣、阅读的目标、阅读的自信心和影响阅读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我们可以用这四个心理所显化出来的学生不同表现来评价阅读中学生自主性的心理素质。因此,这四个心理要素就可以构成一个评价体系。

其次,学习论和现代阅读理论也支持了我们的学生自主性行为评价体系。对阅读中学生自主性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阅读行为的综合评判,这是一个显性的结果评价,因而可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主要评价方法。而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表现在学生的预习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等方面。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行为时也有必要将中小学学习方法与现代阅读教学综合起来分析。现在教育理论中,一般将中小学的学习方法概括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练习、阅读教材和课外书、制订计划、小结等。现代的阅读教学模式一般为:导入→整体感知→重点研究→归结学法→能力迁移→作业。综合两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预习、质疑、讨论、研究、练习、归结、迁移这几个环节是最能体现学生阅读行为的主体性的。据此,我们就

可以建立体系的另一分支——学生阅读自主性行为评价体系。

在自主性行为评体系中,我们将阅读习惯作为基本内容,将自主性地知识构建行为作为主要内容,这是因为:

(1)阅读中所包括的基本构成是习惯。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赫尔认为,在他的体系中[ser=d×shr(d表示驱力;h表示习惯;s表示刺激;r表示反应)],驱力是非常具体的,事实上行为的所有具体必都归因习惯。当然他过于强调习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但是他那大量的客观试验和严密的数理逻辑却也证明了习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阅读也是学习的一种,因此习惯对阅读的作用也应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习惯是衡量阅读自主性的重要的杆杠,是阅读的基本构成。关于这一点,有很多著名的教育家也有类似的看法。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就说过:“习惯是教育的力量基础,是教育的活的杠杆。”我国的现代教育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2)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又论证了我们将阅读中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行为作为自主性行为评价系的重要内容的必要性。他认为阅读就是一个自主建构的信息过程。这一论述科学地揭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如何进行阅读的过程。自然这些行为表现也是阅读自主性的重要内容。因此将其纳入评价学生阅读自主性行为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3 自主性评价体系构建的设想

3.1 自主性评价体系的含义

“评价”是把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跟预定的目标(标准)进行的对照。本文所提及阅读中学生的自主性评价体系是指以评估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强弱为目的,旨在通过评价促进自主性阅读教学而构建的学生自主性心理评价体系和学生自主性行为评价体系两者有

机组合而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它是一个由过程与结果、教师与学生、隐性与显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体系。

3.2 学生自主性心理行为评价体系的总体构建设想

我们要尊重个性差异就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的个性心理。我们知道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阅读自主心理正是主体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个体所处的环境不同,阅读活动不同,就形成个体的心理差异。而这种心理反过来又对主体的阅读活动起指导和调节作用。阅读的自主性心理是自主性行为的隐性过程,因此,对学生自主性行为的评价就必须从本质上分析其心理上的主体性。学生自主性心理评价体系是评价学生阅读自主性行为的归因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单纯地评价心理或行为都有失科学性。因此,我们所构建的评价体系是由学生自主性心理评价体系和学生自主性行为评价体系有机结合成的一

个因果评价体系。

3.3 评价体系中具体指标设置的构想

(1)学生自主性心理评价具体指标设置。

学生自主性心理评价体系是一个以学生阅读中自主性的四个主

要心理因素为纲,以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性的不同心理表现为具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