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0篇 曹刿论战(统编教材九下第20课)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_精品课件_统编版2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_精品课件_统编版2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 论战》 课件( 共44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 论战》 课件( 共44张P PT)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凭借
以 必以情 必以分人
按照 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 论战》 课件( 共44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 论战》 课件( 共44张P PT)
一词多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所以
课 堂
故 既克,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


民弗从也 听从

战则请从 跟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 论战》 课件( 共44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 论战》 课件( 共44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 论战》 课件( 共44张P PT)
古今异义
小大之狱( 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
课 堂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小测ຫໍສະໝຸດ 古义:可以凭借;可以一战( 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 论战》 课件( 共44张P PT)
一词多义

既克,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

小 其 吾视其辙乱
他们的,指齐军的

其乡人曰
他的,指曹刿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 论战》 课件( 共44张P PT)
课 文 分 析
左 传

第20课《曹刿论战》复习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复习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以能够战胜他们。 9.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 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重点句子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
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 下埋伏。 1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复习课)
文学常识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 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 国人,历史学家。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 时鲁国都君庄)人。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 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
《左传》又名《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 作品。相传为左丘明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或两 汉之间。作品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 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 了许多。
5.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吾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当堂练习
探究性习题
1.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2.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
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
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h.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 们。
全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 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 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 )

必以信( 名词,实情 )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重点句子。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
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 理。
f.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 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
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
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未可
可矣 遂逐齐师 谋略过人
军事才能
明确: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 “侵犯”。
曹刿的身份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 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 什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1张ppt)

积累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 故逐之
2.从: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3.之:肉食者谋 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积累一词多义
4.以:何以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5.请: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6.信:小信未孚 必以信
7.安:衣食所安
积累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 2.一鼓作气
• 1、曹刿请战的原因是什么? • 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代词,指应 战这件事。
其 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同乡的人。
吃肉的人。 指当政的人。
参与。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鄙陋,目光 短浅。
拜见。
译文
他的同乡说:“都是当政的人谋划的事 情,(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那些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
2、鲁庄公认为战前能作那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 如何评价的?
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 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3、为什么说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能够一战 的主要条件?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曹刿论战
文体简介《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 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 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 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 史官左丘明所写。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前468年)。《左传》是重要的历史 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 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积累古今异义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
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曹刿论战》
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


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 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
未遍,民弗从也。
巨鹿之战
译: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
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曹刿论战》
文章欣赏
原文: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的。
九年级下册
文章赏析
3.第三段主要写什么?
巨鹿之战
答:主要写曹刿谈这次战胜齐军的原因何在。
第六单元——《曹刿论战》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曹刿论战》
文章赏析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巨鹿之战
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乡人的态度:不关心战事,消极对待。曹刿的态度:积极参与,挺身 而出,献计献策。
九年级下册
原文: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巨鹿之战
译: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
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 “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 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2精品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2精品PPT教学课件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 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 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 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 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 的保证。
2020/11/21
15
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
(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译: 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
仗。
2020/11/21
13
四、理解课文内容
1. 曹刿认为鲁庄公做的哪一件事能
取信于民?(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彼竭我赢
2020/11/21
14
五、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020/11/21
16
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 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 详写了曹刿在战前准备、战 胜的原因,作者这样安排, 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2020/11/21
17
总结曹刿的形象特征:
曹刿:一位爱国的, 政治上深谋远虑,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紧扣住“远谋”。
2、肉食者谋之 (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这里指目光短浅

2020/11/21
8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为人所信服。 )
6.遂逐齐师。
( 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 )
7.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 )
2020/11/21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板块二 基础落实
破题:1、曹刿是什么人物? 2、他“论”的是什么战”?
明确:
1、曹刿(guì),一作曹沫(有争议)。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 鲁国(今山东菏泽)人,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之后,著名的 军事理论家。 2、“论” 的是春秋时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 齐鲁长勺 之战。
朗读指导
凡读书,须要读得 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 字,不可倒一字,多诵 数遍,自然上口,久远 不忘。 ——朱 熹
鲁庄公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这个地方作战。庄公打 算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后。曹 刿说:“可以了。”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 追赶)。曹刿说:“不行。”(说完)就下车去查看齐军车轮轧 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了 。”于是乘胜追击齐军。
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 曹刿和庄公?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塑 造人物形象。
曹刿:
对比、 衬托; 语言、动作描写
以国事为重,爱国; 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能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有胆有识,有勇有谋。
庄公: 平庸的国君: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
不是昏君:从谏如流,任人唯贤,不耻下问。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如 《史记》
春秋三传
春秋 三传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谷梁传》 作者谷梁赤
《左传》 作者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
左 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
传 部史书。
》 简 介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 年体史书,许多篇目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52张PPT)(共5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52张PPT)(共52张PPT)

文学常识
关于历史散文的体例
历史散文有三种体例。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叙写史实。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 所独创,如《史记》。
文学常识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 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 ,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 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 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 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 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与 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所著的《 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合作探究
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分 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抓住有力 的进攻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后发 制人;抓住适宜的追击时机 ——“辙乱旗 靡”之时。
合作探究
结合文本分析曹刿的形象。
战前,曹刿“请见”“请从”,可见其爱国勇敢; 战前,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说明曹刿 睿智(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有深刻的洞察力); 战前,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认为取信于民是作 战的先决条件,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战中,沉着冷静,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时机,有卓 越的军事才能。
回答 虚夸,夸大 实情
使信服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
赐福,保佑
诉讼事件
明察 诚心
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凭借

对曰:“忠之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他也有值得称赞的一面:①.广开言路、礼贤下士:接见并非“肉食者” 的曹刿,耐心回答他的“三问”;②.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任人唯贤:在 作战中他能够听取曹刿的意见,按指挥行事。③.虚怀若谷、谦虚好学:战
后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
结合内容谈谈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够“以弱胜强”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 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战机:曹刿在战场上 重视蓄养士气,把握住“彼竭我盈”的进攻时机,步步谨 慎,把握住“辙乱旗靡”的追击时机。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 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 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 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 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 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后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为本文题目,编者以“曹刿论战”为题,你认为哪个题目 更好?为什么?
我认为“曹刿论战”更好。 ①从内容来看,本文记叙的重心在“论”字上,战前曹刿主动请见,与鲁庄公论作战 的先决条件,战后又论战争取胜的原因,而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很简单。以“曹刿论战” 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从主题来看,本文旨在呈现曹刿的战争理论,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蓄养士气,把 握有利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而不是展现长勺之战的过程。以“曹刿论战”为题,更 能突显文章的主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之:指曹刿。鼓:击鼓进军。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下:向下。遂:于是。逐:追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2张PPT)

课后作业
1、练习册P35页 2、背诵全文
同学们,下课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2023/4/10
注:本课件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2
课堂小结
十、课堂小结
一、注意对文章的一些名句(含哲理)或重点句子(主旨句、含
成语的句子)熟记。
(注意易错字、通假字写法,书写要工整,笔画要清晰) 二、掌握词语的方法有:熟记、勾联、猜读。 (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三、句子翻译的方法是尽量直译,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注意关键 词的落实。直译不通再意译,注意语句通顺,语意明了。
曹刿论战
《左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制作人:赵小民
2023/4/10
1
情境导入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 一部编年体史书。
本文记叙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 题》一文中说过:“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 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 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A.辙乱旗靡/所向披靡 倒下
B.公问其故/无缘无故 原因、缘故
C. 齐师伐我/师出无名
军队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身 / 安稳
九、拓展延伸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 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 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 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 明。”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8张PPT)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8张PPT)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4.难写易错字默写
(1)牺牲玉 ,弗敢加也,必以信。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故逐之。
板书设计
战前
准备
(第一段)详写
战争 过程
(第二段)略写
突出主题,突出性格
战后 总结
(第三段)详写
疏通文意
第一段
军队
当政权贵
十年春,齐 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参与
目光短浅
谋之,又何 焉?”刿曰:“肉食者 ,未能远谋。”乃入见。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即将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人说:“那些当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 ,你又为何参与进去呢?”曹刿说:“他们的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就入朝觐见了。
疏通文意以何,凭借什么
安身
独自享用

问:“ 战?”公曰:“衣食所 ,弗敢 也,必 分人。”
遍及
对曰:“小惠未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
实情
使信服
也,必以 。”对曰:“小信未 ,神弗福也。”
译文: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来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
西,我从不敢独自享受,必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小恩惠 不能遍及,人民不会跟从你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从不敢虚 报,必定向神说实情。”曹刿回答:“小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神灵不会 赐福给你的。”
深入探究
第三段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战后 总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0《曹刿论战》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0《曹刿论战》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人。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 役之一。
《 左 传 》 简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 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 内容。是一部文学名著、史学名著。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 见……
作业:
• 1、掌握本节课学习的要点
(长勺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曹刿
庄公形象分析),背诵一、二 段。 • 2、自读预习第三段。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第20课 曹刿论战 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 曹刿论战 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他人
乡人: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鲁庄公: 两次回答都 被曹刿否定 鼓之 、 驰之 公问其故
军事家
任务三:思考探究
问题2. 曹刿评价“ 肉食者鄙”, 的确,庄公表 现得无知无谋, 草率冒进,但是有人评价庄公, 绝对不是个昏君, 你同意吗?
方法指导: 换个角度看问题, 评价人物也要全面。
组织语言要素: 表明态度, 分析原因。
看重民心 有远见卓识
肯定
任务二:阅读第二、第三段,完成结构图。
将鼓之 将驰之
未可, 夫战,勇气也 可矣,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 未可, 齐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视,望,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战,勇气也
蓄养士气 谨慎冷静
可矣,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 把握战机
未可, 齐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视,望,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以弱胜强的原因:
关于战争方面
鲁庄公在处理大小案件 的时候, 是根据诚心处理的, 重视老百姓的利益, 因此做到了以民为 本, 老百姓固然也会为了国家支持迎战。
这场战役, 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开始作战, 齐国士气高涨, 面对这样的情况, 曹刿的选择按兵不动, 等对方士气耗尽了, 鲁国士兵士气正旺, 通过士气的“彼竭我盈 ” , 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 结果大败齐军 。 取胜之后, 曹刿深 知兵不厌诈的道理,担 心 中了敌人的埋伏, 并不追击 。确认敌人没有 埋伏后乘胜追击。
任务三:思考探究
问题1.《左传》描写人物生动形象, 本文是怎 样突出曹刿这个形象的
2.性格特征
:1.描写手法 2.表现手法 :1.描写手法 、 表现手法 3.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 既要分析本人, 还要从“和他人的关系” 的角度分析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作品原文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 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 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 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 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春秋左氏传》 原名《左
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 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 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 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 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 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 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 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 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 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 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 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课文朗读
➢ ①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指导”和注解①念一遍。
➢ ②教师范读课文。
➢ ③正音。
刿(guì) 间(jiàn) 弗(fú) 徧(biàn) 帛(bó) 孚(fú) 辙(zhé) 轼(shì) 竭(jié) 靡(mǐ)
曹刿 论战
《左传》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左传》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刿论战》。这 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 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这段文章很值得我们一学。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 记事)。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 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这部书特 别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 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这次战 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 其原因是什么,其奥妙何在,本篇作 了简洁而生动的记述,学完后大家 会对之有个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一鼓作.气
鼓起
作:__________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译句:______________
29.再:____________
穷尽
30.竭:__________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1.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估计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
一、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论战
请见 ⇨
释疑
⇨ 参战 ⇨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答案】 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 民心向背为基础的。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 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 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追击,深知兵不 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 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军队
1.师:__________
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2.肉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
3.间:__________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4.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靠
5.何以.战 以:____________
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赐福,保佑
13.福:________________
指诉讼事件
14.狱:________________
明察
15.察:__________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16.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击鼓进军
21.鼓之:______________
大败
22.败绩:__________
驱车追赶
23.驰:______________
24.下视其辙
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夸,夸大
10.加:________________
实情
11.信:__________
12.小信未孚.
使信服
孚:____________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可以一战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随
19.从:__________
20.公与之.乘
指曹刿
之:____________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四、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 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答案】 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 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 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 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 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 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32.测:________________
埋伏
33.伏:__________
倒下
34.靡:__________
一、(2015·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 题。(共 10 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指安身
安:____________
独自享有
专:______________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 享受。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答案】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一段中与庄公论“何以 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三段论述取胜 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 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 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 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7.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及、普遍
8.遍:________________
9.牺.牲.玉.帛.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牺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登轼而望之
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
26.既.克 既:__________
战胜齐军后。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
27.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