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同学相伴 教学设计
扬州某校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
![扬州某校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2a51b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f.png)
扬州某校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同学相伴》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支持和帮助,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对朋友之间的相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自私、任性、不愿意分享等。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相互关爱、支持和帮助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形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相互关爱、支持和帮助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教师需要提前搜集一些关于同学之间相互关爱、支持和帮助的案例。
2.准备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相处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同学是如何相互关爱、支持和帮助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每组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同学之间相处之道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案例中的做法,我们还可以怎样去关爱、支持和帮助同学?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同学之间相互关爱、支持和帮助的重要性。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同学相伴》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同学相伴》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43da7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5.png)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同学相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概述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长大》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集体生活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中,《同学相伴》一课是该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聚焦于同学间的友情、相互陪伴和共同成长,是小学生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同学间的友情和陪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的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成长的快乐。
(二)、教材内容分析《同学相伴》一课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展现了同学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同学间的温暖和友情。
教材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友情的价值:通过讲述或展示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感人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友情的可贵和力量。
2、相处之道:引导学生探讨并总结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倾听、如何分享、如何合作等。
3、矛盾与解决:直面同学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
4、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同学相伴的意义。
(三)、教学建议1、情境创设: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感,加深对同学相伴意义的理解。
4、实践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同学间的友情和合作的重要性。
5、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通过情感交流进一步升华对同学相伴意义的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同学相伴 》第2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同学相伴 》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fdd64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d.png)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同学相伴》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关爱。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同学们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二课时,主要围绕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大意。
同时,他们也开始懂得友谊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活中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但在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的可贵。
2.培养学生学会关爱朋友,珍惜友谊。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的可贵。
2.难点:学会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友谊的美好。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同学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的朋友,激发学生对友谊的向往。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可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会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课文内容以及如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分享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美好时光,感受友谊的魅力。
4 同学相伴 第一、二课时(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4 同学相伴 第一、二课时(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8d8538b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7.png)
教案:4 同学相伴年级:三年级下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明白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同学相伴的理解。
2.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或情景剧,引导学生思考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二、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
2. 每组学生讨论同学相伴的意义,并记录下来。
三、分享与交流(15分钟)1.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四、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盲人方阵”游戏,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在游戏中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通过提问或情景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
二、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
2. 每组学生讨论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并记录下来。
三、分享与交流(15分钟)1.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信任背摔”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在游戏中相互信任,共同完成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同学相伴的理解和认识。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及反思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4dfd7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a.png)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1.游戏目标: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学会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意识。
2.游戏准备:在教室或者操场上,准备一些纸杯、橡皮球、绳子等道具。
3.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6人。
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队长”,其他成员为“队员”。
游戏开始时,每个小组的队员需要手拉手,组成一条长链。
每个小组的“队长”需要走在最前面,其他队员需要跟随“队长”的步伐,一起前进。
目标是尽快完成一段预先规定好的路程,例如绕过一个标志物,然后返回原点。
4.游戏过程: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每个小组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地面上有绊脚石、有人摔倒、队员之间的配合不够等。
这时候就需要队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5.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游戏的过程和感受,让学生分享彼此之间的合作经验和体会。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反思:1.游戏设计:在游戏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让学生在困难中学会协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比如增加更多的障碍、加大路程长度等。
2.游戏教学目标:游戏的教学目标需要更加清晰明确,让学生知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学到哪些东西,激发学生的兴趣。
3.游戏反思:老师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和学生一起详细总结游戏的过程,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团队活动中多多练习,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同学相伴》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在玩中学,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希望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团结合作。
统编版(202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202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https://img.taocdn.com/s3/m/8f03783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2.png)
统编版(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同学相伴》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认识到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同学之间的合作、快乐和共同成长,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2.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3.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在集体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维护良好的班级氛围。
4.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和意义。
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成长。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行为。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活动课。
2.主要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故事讲述法、小组讨论法、情境体验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播放一首关于友谊的儿歌。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听了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学相伴》这一课。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儿歌后回答。
“儿歌很欢快,让我想起了我的同学们。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友谊有初步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体验(10分钟)教学环节:组织“三人四足”游戏。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三人四足’。
大家分成小组,每组三个人,把脚绑在一起,一起走到终点。
在游戏过程中,大家要互相配合哦。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努力配合前进。
“加油!我们一起走。
”教师活动:“游戏结束了,大家觉得这个游戏难吗?为什么能完成或者为什么没有完成呢?”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有点难,但是我们互相配合就完成了。
”“我们没有配合好,所以走得很慢。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ecbc5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d.png)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朋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懂得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经验,他们对于朋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的重要性,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朋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朋友,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朋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朋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朋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典型案例和各种情境。
2.道具:准备一些道具,用于创设情境。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关于朋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朋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互关爱、相互帮助?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朋友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朋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场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朋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如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朋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同学相伴》教案
![《同学相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c1b79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8.png)
《同学相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陪伴,共同成长。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二、教学内容1. 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
2. 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3. 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同学之间如何互相帮助和支持,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2. 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展示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3. 分享经验:邀请一些学生在全班分享他们在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方面的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视频,引出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同学之间如何互相帮助和支持,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3. 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展示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4. 分享经验:邀请一些学生在全班分享他们在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方面的经验。
5. 总结:教师总结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性,团队合作和沟通的必要性,以及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五、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的故事或经验分享。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团队活动,展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情景剧的表演质量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故事或视频素材:用于导入,引出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性。
2. 情景剧剧本:提供给学生分组表演的情景剧剧本。
3. 分享经验的时间和空间: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方面的经验。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或视频素材,并在课堂上播放。
2. 准备情景剧剧本,并将学生分组。
3. 安排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小组讨论时,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尊重他人的意见。
2. 在情景剧表演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创造力。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0fd38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7.png)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领会同学相互照应、相互帮助是帮助自己同时也帮助别人,是班集体生活的重要方面。
2.能够体验互帮互助的快乐,在生活中发现别人的困难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3.能够了解班级的共同生活规章制度,并能够遵守它们,为班级更好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同学相互照应、相互帮助是帮助自己同时也帮助别人,是班集体生活的重要方面,并能够在生活中体验互帮互助的快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同理心出发去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愿意去帮助别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为学生讲解生活中需要相互帮助的场景:比如走路时需要相互注意、上台阶时帮助别人、班级里要相互整理桌子、相互关心班级里的一些特殊的学生等等。
2.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和同学相伴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经历,并引导学生说出在帮助别人以及被别人帮助的感受如何。
2. 学习过程(30分钟)1.引导学生听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小小水手困难多的情景。
2.同时,教师通过课本中的图片让学生看到小小水手的故事,理解知识点:同学相互照应、相互帮助是帮助自己同时也帮助别人,是班集体生活的重要方面。
3.分组讨论:报告每组根据故事中出现的情景,设计同学相互帮助和照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相互帮助要尽力(如帮助同学,分享知识),也要尊重个人隐私如看到同学不开心或陷入困境时,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不要口头上表扬同学,实际上不去关注、帮助或拒绝帮助同学。
共同维护和谐的班级氛围。
4.提问:如何帮助他人?如何让自己像一道阳光般普照着身边的每一个人?3. 总结(15分钟)由学生自己填写作业的模板,重点答对关于班级集体生活维护的问题。
4. 扩展(10分钟)通过互动游戏等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理解,让孩子们突破性别、年龄等的阻挡,融入参与感,让孩子们明白这个世界和班级不是一个人的嘘了存的,而是大家心心相惜后共同创造出来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b53f7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e.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陪伴、相互帮助中共同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但部分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善于沟通、自私、任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学会换位思考,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学会合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珍惜友谊,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学会合作。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与同学相处中,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需求,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学会换位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引导。
2.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游戏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幅同学们在一起快乐学习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与同学相伴呢?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同学间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与同学相处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学会合作。
4.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更好地相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fc0a369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3.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懂得尊重他人,善于沟通,懂得分享,能够理解和接纳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但是对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懂得分享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理解和接纳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品质。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接纳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案例和讨论题目。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安排教学场地和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呈现一些同学之间的美好瞬间,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案例,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案例中的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4.巩固(10分钟)针对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与人相处的经历,让大家相互借鉴,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江苏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
![江苏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31b93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d.png)
江苏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朋友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对同学关系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但部分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扰,如胆小、自卑、自私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些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剧等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2.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实践能力。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刻理解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情景剧表演。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发学生对同学友谊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校里的同学关系,以及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687eb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8.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体验友谊的美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但对于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还需进一步引导。
他们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沟通不畅、合作不愉快等。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3.引导学生体验友谊的美好,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理解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与同学相处的经历,培养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3.情景剧:学生表演情景剧,模拟同学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友谊的美好。
4.总结反思: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题目。
2.情景剧剧本:准备情景剧剧本,提前让学生熟悉。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友谊的文章、故事等,用于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友谊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关于同学友谊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与同学相处的经历,培养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4.巩固(5分钟)利用情景剧让学生模拟同学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友谊的美好。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5eedb71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00.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与同伴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经验,他们对与同伴相处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等。
因此,本课的学习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升他们的社交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与同伴相处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与同伴相处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与同伴相处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实践操作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包括图片、文字等。
2.活动材料: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卡片、贴纸等。
3.教学视频: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小故事或游戏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与同伴相伴?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 》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c0956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a.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理解和包容,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对友谊有一定的理解,但可能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沟通技巧、解决冲突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理解和包容。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通过故事、游戏、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3.准备一些游戏,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友谊。
故事讲述了一个同学在遇到困难时,他的朋友们给予了他帮助和支持,让他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
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友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维护友谊的。
案例可以包括: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理解和包容,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等。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维护友谊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些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60ea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a.png)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 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友谊、互助、尊重、宽容等价值观,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对友谊有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相处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私、任性、沟通能力不足等。
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友谊的认识,提高与同学相处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的好处。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宽容、互助等价值观,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学会尊重、宽容、互助等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小组竞赛:设计相关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化重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同学相伴》的相关内容,熟悉教材结构。
2.课件:制作课件,包含案例、图片、动画等元素,提高课堂趣味性。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计时器等教学工具。
4.情景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玩具、卡片等,用于情景模拟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关于同学间友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为什么我们要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
案例可以是一些同学之间的互动,展示友谊带来的正面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同学相伴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同学相伴](https://img.taocdn.com/s3/m/a01e6244360cba1aa911da05.png)
《同学相伴》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
2.明白同学相伴的重要性,乐于在生活中与同学合作和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明白同学相伴的重要性,乐于在生活中与同学合作和分享三、教材分析:《同学相伴》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一个人落下。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话题是“同学相伴的快乐”,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在这一板块内又分三个层次:在共同游戏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在回忆往事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通过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会怎样,体会同伴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共两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相伴玩游戏——开心你我他导语:瞧,咱们303班同学可开心啦!还记得这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会吗?(课件:集体生日会邀请函和集体表演的节目《说唱脸谱》小视频。
)出示任务:咱们今天就来找搭档开心做游戏,和同学相伴蒙眼画脸谱吧。
(播放歌曲《说唱脸谱》)游戏方法:1.在黑板上画三个圆圈,作为脸的轮廓。
2.选出三组同学,每组五人,分别承担画眼睛、鼻子、耳朵、眉毛和嘴巴的任务。
3.另外选出三名同学作为监督员,监督大家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4.每组同学排好队分别站在三个圆圈的前面,用布蒙住自己的眼睛,并让监督员检查。
5.老师宣布开始后,学生依次走近黑板开始画五官,画完的同学就可以摘下蒙眼布。
6.游戏过程中,老师和监督员要提醒同学注意安全。
7.班上其余同学作为大众评审,决定哪组画的五官位置最准确、最好看。
8.为获胜的小组每人颁发一枚“同伴合作奖章”。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1.和同学相伴蒙眼画脸谱的游戏好玩吗?想象一下,假如只有你一个人,这个游戏还能玩得起来吗?2.这么多人一起玩游戏好玩吗?你还与同学们玩过哪些多人游戏呢?(课件:踢足球、跳长绳、24点游戏……)3.同桌同学相伴合作游戏:同学相伴吃香蕉。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4 同学相伴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4 同学相伴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8ce1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3.png)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4 同学相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同学相伴的意义和重要性。
2.掌握团结合作的基本方式。
3.培养学生分享、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同学相伴的概念。
2.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的基本方式。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已经准备好的教师提纲、课件、黑板、板书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以讲解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们进入课堂的主题:“同学相伴”。
2.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你们学校里都有哪些同学相伴的故事,你们又有哪些同学相伴的经历?”二、学习(25分钟)1、课文讲解1.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同学相伴的具体概念、作用以及特点。
2.导入课文,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
3.阅读课文,学生们按照课文内容完成课堂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帮助进行点评。
2、合作学习1.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彼此分享有关自己与同学相伴的故事,分享自己对于同学相伴的认识与看法。
2.教师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同学们分成小组,让每个组员站出来分享自己和同学相伴的经验,让大家交流学习体会,并总结出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三、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一系列团结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参与,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四、作业(5分钟)1.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完成一份体现同学相伴的作业。
2.学生们准备下课后要与同学相伴的行动计划。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从多个角度出发,加深了学生对于同学相伴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确定团结合作的基本方式,进而完成作业,全面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水平和协作能力。
但是,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后续的课堂中进一步引导他们的积极参与,確保每个学生都受益深刻。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1.4 同学相伴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1.4 同学相伴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9185bcad02de80d5d840c2.png)
《同学相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组——儿童自我与同伴交往教学主题:我和我的同伴课时:两课时(本设计是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张倩/ 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能力与方法目标: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与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3)知识目标:认识真正的班级是不能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的,并学会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2.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轴”“四面”组成基本框架。
《同学相伴》属于三条轴线中“儿童与社会”的范畴,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学会与人相处,和而不同,悦纳自己,接纳他人。
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如何能在集体中生活,正确认识与他人的关系,并学会相处,初步建立团体意识,是本节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会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儿童生活的主调。
所以本课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学会爱,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为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平等地合作与交流,理解他人的需要与心情,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平等地合作与交流。
能理解他人的需要与心情,学会关爱他人。
3.学情分析(1)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有是非观念,个人习惯养成已稳定;弱势在于集体意识不明晰,与他人相处经验不足。
(2)基于能力与方法: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弱势在于不善于体会他人的心情与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感受同学情带来的快乐。
2、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到同学和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3、知识目标:感受同学相伴的快乐,懂得同学、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感受同学相伴的快乐。
教学难点
懂得同学、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2)你想对“1”说些什么心里话呢?
(3)你觉得你可以离开集体而生活、学习吗?为什么?
4、古今智慧: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5、听音乐《好朋友》
游戏、思考、感悟。
分享。
讨论。
思考。
通过玩游戏和对单人游戏和多人游戏的思考,认识到同学相伴能够带来更多的快乐。
感受、理解同学的作用。
感受集体的重要性,感受集体的力量。
3、知识目标:认识到真正的班级是不能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的,并学会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
学会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教学难点
学会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我是你的腿》
2、说一说:
(1)看完视频,你有着怎样的感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别人同学聚会的照片。
2、小小分享会:
(1)你见过图片中的场景吗?你知道什么叫“同学聚会”吗?你的爸爸妈妈参加过“同学聚会”吗?
(2)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参加“同学聚会”呢?
(3)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以后,你愿意参加我们这个班级的同学聚会吗?
思考。
9、试一试:假如班上的同学有以下情况,我们要怎么做?
(1)班里的小晖生病住院了,老师说,他可能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来不了学校学习了。你会……
(2)班里的小马、小明和小力三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很差,老是拖班里后腿,他们觉得难过极了。你会……
(3)每次上体育课时,花花因为身体比较弱,总是气喘吁吁地跑在最后。你会……
课堂小结
集体不仅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欢乐,还给我们带来成长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集体,集体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总结提升
板书
同学2、集体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集体,愿意努力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同学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学会互帮互助。
分享导入。
讲授新课
同学相伴的快乐
1、小游戏:蒙眼画脸谱。
2、小采访:你觉得这个多人游戏好玩吗?
3、开动脑筋:
(1)想象一下,假如没有这么多的同学,这个游戏还能玩得起来吗?
(2)你还与同学们玩过哪些多人游戏呢?
4、多人游戏与单人游戏:你觉得哪种更好玩?
5、总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分享一下,我们彼此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份快乐,我有一份快乐,彼此分享一下,我们就获得了两份快乐……
(2)假如没有同学的陪伴,你的生活会怎样呢?
(3)想一想,一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以上呢?
10、总结:同学相伴的快乐。
集体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1、想一想,辨一辨: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可有的“小朋友”却认为,可以不和同伴在一起……
2、阅读角:七彩音符。
3、想一想,演一演:
(1)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呢?请根据你的想象演一演。
(2)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同学,你愿意当他的“腿”吗?
3、导入语: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不让一个人落下。
思考。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
1、游戏时间:海岛逃生。
2、胜利的采访:让我们一起来采访一下获胜的小组,不让任何成员“落水”的秘诀是什么呢?
3、过渡:在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可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课堂小结
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不让一个同学落下吧!
总结提升
板书
同学相伴第二课时
1、有人被落下啦
2、温情的大雁
3、班级互助小组
4、打造最美班级
3、情景探究:课本第26页。
5、提问与选择:你喜欢这样的班集体和同学关系吗?
6、美文欣赏:《温情的大雁》
(1)当一只大雁生病或受伤时,为什么会有其他的大雁留下来陪伴它呢?
(2)从大雁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
7、教师寄语:一个真正团结、有凝聚力的集体,是不会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的。
8、互助小组: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不让我们班的任何一位同学落下,可以设立一些怎样的互助小组,帮助大家共同进步,一起提高?
10、描绘最美班级:请你想一想,你最希望同学之间的相处是怎样的?你希望拥有怎样的同学关系,怎样的班级氛围呢?
11、总结:手牵手,一起走。
游戏与思考。
思考与选择。
阅读与感悟。
讨论。
学以致用。
通过情景探究,认识到班集体里出现的不够团结的现象,并阅读《温情的大雁》进行反思,懂得要建立互帮互助的同学关系,要构建良好的班集体。并通过互助小组,懂得怎样做,才能不让任何一个同学落下。
6、想一想:我们班有多少份快乐呢?
7、展示班级合照:我们班有xx份快乐。
8、小小分享会: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往事吧。
(1)课间时,我们一起玩耍。
(2)春游时,我们一起游戏,分享食物。
(3)运动会上,我们团结合作。
(4)学习上,我们一起解决难题。
9、小小讨论会:
(1)与同学在一起的感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