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人员-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
我国高频射电天文和南极天文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巡礼
![我国高频射电天文和南极天文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巡礼](https://img.taocdn.com/s3/m/6114d2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b.png)
我国高频射电天文和南极天文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巡礼
李婧;陈学鹏
【期刊名称】《大学科普》
【年(卷),期】2024(18)1
【摘要】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目前由1个实验室(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1个野外观测站(青海观测站),1个研究中心(南极天文中心)和5个研究团组(分子云与恒星形成、银河系气体分布与性质、星系宇宙学和暗能量、大视场巡天科学和高能时域天文)组成,同时深度参与南极冰穹A昆仑站天文台、青海冷湖观测基地和雪山牧场观测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李婧;陈学鹏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5
【相关文献】
1.普及天文科学激发探索精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苏州观测站、苏州青少年天文观测站侧记
2.我国将建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部无线电管理局就射电天文业务频率进行协调
3.紫金山天文台13:7米射电望远镜天线表面精度的首次射电全息测量
4.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巡礼——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
普部5.天文科考支撑平台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打破我国南极天文科考受制于人尴尬局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事记-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
![大事记-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1e5f1fa8680203d8ce2f24dc.png)
大事记(1982-1992)1982年5月 29 日中国天文学会四届常务理事会二次会议同意中国天文学会下设“天文图书情报小组”,后改为“天文图书情报出版工作委员会”。
1982年6 月我国第一座太阳塔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建成并通过国家鉴定。
后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7月中国科学院批准在青海德令哈建立亳米波天文观测站(属紫金山天文台),决定与美国ESSCO公司合作研制口径13.7米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1982年8月17日-26 日中国天文学会派出5人代表团参加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8届大会。
会上正式宣布恢复中国天文学会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的地位。
1982年8月28日苏州青少年天文观测站建立。
1982年11月17日陕西天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临潼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89人,交流学术论文19篇。
1983年4月1日北京古观象台经修复,重新对外开放。
1983年6月中国科学院日全食观测队赴巴布亚新几内亚观测 6月 11 日的日全食。
1983年6月27日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张钰哲任主任。
1983年下半年中国天文学会同意,并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批准由上海天文台主办的《天文学进展》于1983年下半年开始公开发行。
1983年9月-l984年10月我国有13架经典仪器,2架多普勒接收机和1架人卫激光测距仪参加了全球性合作项目——国际地球自转联测(MERIT)。
1983年10月27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秘书长R.WEST应中国天文学会邀请访华。
1983年11月21日-26日国际太阳物理会议在昆明召开,国内代表60余人,外国专家40余人参加了会议。
1984年5月21日-26日中日天文会议“恒星活动和观测技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
1984年l0月1日-5日中国天文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三次亚太地区天文会议。
1984 年10月18日-20日北京天文台密云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通过院级鉴定。
1992年1月-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
![1992年1月-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067cc4c7a58da0116c174975.png)
大事记(1992-2002)1992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紫金山天文台,并题词:“发展天文事业,攀登科学高峰”。
1992年10月“八·五”国家攀登计划“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项目正式立项。
首席科学家:李启斌、曲钦岳。
1992年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天文学会第七次(累计第十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代表155人,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
曲钦岳任理事长。
1992年10月26日-29日“亚太地区天文教育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1993年5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所正式为中国天文学会团体会员。
1993年5月26日福建省天文学会成为中国天文学会地方学会。
1993年5月24日-29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145次讨论会“超新星和超新星遗迹”在西安召开。
与会代表147人。
1993年6月30日-7月5日第七次郭守敬天体物理暑期讲习班(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在江苏无锡市召开。
1993年8月16日-20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了在印度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天文会议”。
1993年10月国家天文台艾国祥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6月20日-24日“第四次多台址联合观测计划(MUSICOS)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1994年7月1日-7日“中日1994夏季流星讲习会”在苏州举行。
1994年7月17日-22日紫金山天文台成功预报和观测了重大天象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
1994年8月15日-27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了在荷兰海牙举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二十二届大会。
会上艾国祥当选为第十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1994年9月10日-15日第八次郭守敬天体物理暑期讲习班(致密天体的理论与观测)在河北邢台召开。
1994年9月20日紫金山天文台举行建台60周年庆祝活动暨南京天文历史博物馆落成仪式。
1994年10月12日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甚长基线站举行落成揭幕仪式。
我心中最美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导师 - 紫金山天文台
![我心中最美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导师 - 紫金山天文台](https://img.taocdn.com/s3/m/b9d62b4e7e21af45b307a8b2.png)
我心中最美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导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的最好的诠释了!老师像园丁一样辛勤,教书育人,为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然,有些老师,不仅仅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他们还要进行科学研究,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培养科技人才,同时他们自己也在科学的海洋中探索着。
他们是老师,也是“科学家”!他们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说到科学家,我们很快就能想起很多的人名,如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袁隆平,……,这些名字都是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甚至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从课本中知道了很多关于他们的传说,了解到他们的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事迹。
很小的我们就被他们的“奇思妙想”深深的吸引,对他们充满了敬意,也对那样一种存在充满了好奇。
我们甚至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用我们的奇思妙想去打动他人,用我们的创造力去造福社会。
虽然我们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得将小时候的梦想深埋心底,或者我们找到了新的目标而放弃了小时候的梦想。
但是,如今的我,很有幸成为了一名天文学的博士研究生,我的导师就是一名科学家,一名天文学家。
我的导师,是紫金山天文台的高煜老师。
高老师在198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物理学士,随后继续在中科大天体物理中心攻读硕士、博士。
1989年留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1996年获天文学博士。
高老师有着丰富的海外工作经历:曾先后任美依利诺大学天文博士后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天文博士后;加州理工学院红外中心博士后;加州理工学院红外中心科学家;美麻省大学天文系高级研究员。
2002年为国家基金委海外特邀评委。
在2004年作为“海外杰出人才”聘为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创新首席科学家。
2006年获“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高老师主要研究观测星系物理学,利用一流望远镜进行多波段观测分析,探讨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科学问题。
高老师已经在各种前沿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论文引用近千次。
中国重大UFO事件回眸(2)
![中国重大UFO事件回眸(2)](https://img.taocdn.com/s3/m/434c7f4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3.png)
中国重大UFO事件回眸(2)
刘炎
【期刊名称】《飞碟探索》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只要对中国UFO研究稍微了解的人.想必都知道刘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著名的UFO研究专家。
从对1981年“7·24”螺旋状UFO的研究开始.刘炎先生对发生在中国的众多UFO事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飞碟探索》、《天文爱好者》、《科学实验》、《科技日报》等报刊都留下了他的研究心得。
另外.每当中国出现群体UFO目击事件后,紫金山天文台给目击者的回函也大多出自其手,
【总页数】4页(P4-7)
【作者】刘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11
【相关文献】
1.中国重大UFO事件回眸(1)——申城V型尾迹UFO [J], 晓云
2.2005年中国重大税收政策调整回眸 [J],
3.和谐中国30年绿色奏鸣曲——中国改革开放30年重大绿色事件回眸(续) [J], 耿国彪
4.集成电路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四年回眸中国“芯”是怎样跳动起来的 [J],
5.中国重大UFO事件回眸(3)——UFO夜访南岳衡山 [J], 谢湘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进:“要对得起国家的这份信任”
![常进:“要对得起国家的这份信任”](https://img.taocdn.com/s3/m/9803ec4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e.png)
常进:“要对得起国家的这份信任”
无
【期刊名称】《大学科普》
【年(卷),期】2024(18)1
【摘要】500公里外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来自中国的“悟空”正在太空中遨游。
每天,它都在用“火眼金睛”探测宇宙高能粒子,努力为人类拨开暗物质的“乌云”。
一、走近科学家“‘悟空’的成功,证明了高能量分辨的薄探测器是可行的,为人类打开了观测宇宙的‘新窗口’。
”春节假期,常进仍旧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在办公室奋战。
作为“悟空”的“师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研究员用二十多年时间上下求索,找到一把探测暗物质的“钥匙”。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4
【相关文献】
1.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2.“要对得起这份荣誉”
3.“我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4.扛得起责任,对得起信任
——记天津市宝坻区朝霞街三岔口中学教师刘兵5.胸藏万卷志兴邦心怀赤诚拓天疆——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蔚小理发展史
![蔚小理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ffac0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c.png)
蔚小理发展史蔚小理(Wu Xiaoli)是一位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以在天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蔚小理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坎坷和辉煌,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蔚小理于1963年出生在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农村家庭中。
从小,他就对星空中神秘的夜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当时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他无法接受到专业的天文学教育。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和机会,自学天文知识。
1980年,蔚小理顺利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
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并与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进行交流。
他在学术界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发表一些重要的研究论文。
1984年,蔚小理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
在这里,他深入研究了宇宙学和恒星演化等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能天体物理学方面,他的论文被公认为在该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92年,蔚小理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在哈佛大学期间,他与许多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家合作,并参与了多个重要的天文项目。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1996年,蔚小理回到中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
他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员,并创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蔚小理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到了更多的天文学分支,如星系演化、宇宙学和宇宙射线等。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除了科研工作,蔚小理还致力于天文学的普及和教育。
他经常参加公众讲座和科普活动,向大众普及天文学知识,激发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
他还担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指导了许多优秀的研究生。
蔚小理的辛勤工作和卓越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荣获了多项科学奖项和荣誉称号,成为中国天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他的发展史不仅是一段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天文学发展的缩影。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中微子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中微子](https://img.taocdn.com/s3/m/16f17e26312b3169a451a4a4.png)
中微子十分神秘,不可捉摸。
所以科学家花费了许多心血制造了多种重要的中微子探测器,来捕捉各种各样的中微子。
目前已取得累累硕果。
神冈探测器:发现超新星中微子神冈探测器(Kamiokande)的全称是“神冈核衰变实验”,位于日本神冈町的茂住矿山地下914米的深处。
神冈探测器由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负责,于1982年开始建设,1983年4月建成。
整个探测器是一个高为16米、宽约15.6米的大水箱,里面有3000吨水。
水箱内壁安装有大约1000个光电倍增管。
探测器根据粒子的切伦科夫辐射探测中微子。
1987年,神冈探测器探测到银河系外的一颗编号为SN1987A的超新星发射出的中微子而扬名世界。
2002年,探测到太阳中微子的戴维斯和神冈探测器的负责人之一的小柴昌俊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超级神冈探测器:发现大气中微子振荡1991年,神冈探测器开始升级,并于1996年完成升级。
升级后的神冈探测器被称为“超级神冈”(Super-Kamiokande,缩写为Super K)。
“超级神冈”探测器里蓄有5万吨纯水,箱子内壁安装着大约1.3万个光电倍增管。
1998年,梶田隆章负责的小组利用超级神冈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证明了大气中微子出现振荡。
一部分谬中微子转化为陶中微子(当时还没有探测到陶中微子),这说明中微子的静止质量并不为零。
此前的模型都假设中微子和光子一样,静止质量为零。
这个发现意味着此前的模型都需要修改。
2015年,梶田隆章与麦克唐纳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在,“超级神冈”又在升级,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升级,成为“顶级神冈”(Hyper-Kamiokande,缩写为Hyper K),里面的纯净水的质量将增加到100万吨。
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发现太阳中微子振荡1968年,戴维斯的实验发现被探测到的太阳中微子数目明显低于理论计算值。
此后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这是因为电中微子的一部分在前往地球的途中转化为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而后者不能被当时的探测器探测到。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https://img.taocdn.com/s3/m/0c8641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0.png)
组织刊物
组织刊物
学会编辑出版的《空间科学学报》是国内空间科学及其应用领域中极有影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 已列入"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已入网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网站"中国期刊网",并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全文收录期刊。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学会大力普及空间科学知识、出版系列科普书籍,如组织编写《走向空间》、《神秘的太空城》、《恐龙灭 绝之迷》、《遥感的魔力》以及《神秘的太空》科普系列丛书等科普读物;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举办多种 形式的夏令营、参观、讲座、录相、展览、知识有奖问答、采访活动等;与中国科技馆联合举办"飞向太空"全国 巡回展览;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国际空间年空间科技讲座"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1999年被科学技术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四位空间科学学者获2015年“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吴晶晶)2015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14日在京揭晓。4名空间科学领 域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分别获得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空间探测四类奖项。
据介绍,2015年度赵九章科学奖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19个单 位的28名中青年科学家提出申请。经过严格评审,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段安民、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志、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颍、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王宇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四个奖项。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为 提升中国空间科学创新能力、对地观测和综合信息应用能力、海洋探测和应用研究能力、战略性资源深部勘察与 开发能力做出了突的结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陈伟南星”闪耀星空
![“陈伟南星”闪耀星空](https://img.taocdn.com/s3/m/4e3b6ab9daef5ef7ba0d3cf7.png)
“陈伟南星”闪耀星空作者:来源:《杰出人物》2009年第02期【本刊讯】2008年11月10日晚,潮州市党政机关会堂内座无虚席,“陈伟南星”、“潮州星”命名仪式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出席会议的主要嘉宾有: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全国侨联副主席陈有庆、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以及来自港澳和国内各地的嘉宾。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原台长、现任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在介绍“潮州星”和“陈伟南星”时说:“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5217)和(8126)号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已正式命名为‘潮州星’和‘陈伟南星’。
从此,潮州和陈伟南的名字进入了宇宙星空,镶上了天空星辰,将永载天文史册!”以人名命名小行星,旨在表彰被命名人士在科学、教育、文化、慈善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但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名字,必须得到由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批准,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并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所以说小行星命名具有国际性和历史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
陈伟南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爱国实业家和慈善家,长期以来他满怀爱国热忱,倾自己之全力贡献于祖国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慈善事业。
尤其是他倡导“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为造福桑梓、培育人才、弘扬潮州文化而带头捐款,把爱献给了祖国和潮乡的广大民众。
陈伟南先生是众多爱国爱乡潮人中的杰出代表,今天他荣获小行星国际命名,这不仅是陈伟南先生的荣誉,也是海内外潮人的光荣,潮州人民的光荣,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中共潮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在致词时说:“潮州市荣誉市民、旅港同胞陈伟南先生是德高望重的著名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和爱国实业家。
他生长于故乡、奋斗于香江、报效于祖国。
在九十多年的人生征程中,先生不仅事业有成、享誉商界,更以炽热的赤子心、浓厚的桑梓情,无怨无悔地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慷慨解囊、穿针引线,殚思竭虑,呕心沥血,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崇高信念。
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https://img.taocdn.com/s3/m/e5df3e300066f5335a812122.png)
紫金山天文台地理位置:国立紫金山天文台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钟山(紫金山)。
紫金山天文台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唯一的天文台,初期配备有口径20厘米的折反射望远镜和口径60厘米的反光望远镜,1937年后遭日本侵略军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修复。
藏有我国古代一部分珍贵天文仪器,拥有我国自制的60厘米折反射望远镜等。
开展了对太阳、恒星、行星、人造地球卫星等的观测、研究工作,发现了一批新天体。
建筑特点:天文台本部(总办公室包括大赤道仪室,紫台人称之为:大台)系二层,取长方形,后连大赤道仪圆顶。
上层为办公室、研究室图书会客室等,下层为储藏室、庶务室、工役室等。
圆顶下层为照相暗室。
整个建筑极具特色,它的大门被筑成牌坊式,上面覆盖有琉璃瓦,平台栏杆采用天坛式人造石栏都镂刻有蟠龙;大赤道仪室圆顶是由基泰工程师依据瑞士工厂活窗、活顶图样设计的,直径为8米,可谓中西合璧。
内安设600mm反光望远镜,这是1934年向德国蔡司公司订购的,望远镜反光镜焦距为3米,加上卡塞格林副镜,焦距可达10米,附有一个石英制双层棱镜分光摄影器和观测升降机,价值12.2万国币,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望远镜。
该建筑奠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22日冬至。
原碑文由汪精卫题写,后被毁。
现为张钰哲1984年按原碑文重书。
子午仪室是紫金山天文台最早落成的建筑,为安设子午仪而建。
下层有一地下室,安设电气主钟二具,这是因为天文钟和子午仪关系最密切,放在一起最是相宜。
地下室用木屑填实四周,温度终年不变。
子午仪室活顶、活窗由上海远大铁工厂根据瑞士制子午仪工厂附来的图纸制造。
奠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21日夏至。
碑文由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题写。
小赤道仪室(包括太阳分光仪室)小赤道仪室圆顶直径5.5米,由上海礼和洋行在德国制造,制成后运来由中国工人自己安装。
安设200mm折光赤道仪一座。
有研究室、太阳分光仪室、照相暗室等。
奠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23日秋分。
中国最大的天文台
![中国最大的天文台](https://img.taocdn.com/s3/m/ffbb69b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3.png)
中国最大的天文台俗话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意思便是形容人知识渊博。
但想要上知天文得要有天文台呀。
那么这里店铺的小编便带你了解一下中国最大的天文台,让你也能上知天文!中国最大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上,毗邻钟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建成;1950年5月,成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
据2015年12月天文台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有在职职工310人,在学研究生157人(其中硕士生77名、博士生80名)、在站博士后12名。
2017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
[4] 2017年3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新发现一颗彗星命名“紫金山”。
人员编制截至2012年底,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在职职工310人,其中科技人员255人、科技支撑人员14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专职)、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47人;共有中组部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__”)入选者1人、中组部青年“___”入选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陈彪、熊大闰、陆埮中组部青年“__”入选者(2人):刘四明、陈学鹏科研部门据2015年12月天文台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设有4个研究部、5个实验室;此外,该台还建设和运行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3个。
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
![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https://img.taocdn.com/s3/m/bc05cbe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8.png)
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
甘为群;诸成;陈斌;黄宇
【期刊名称】《天文学报》
【年(卷),期】2022(63)6
【摘要】作为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扼要介绍ASO-S卫星提出的背景、卫星的研制历程、科学目标、载荷构成、任务总体以及卫星研制的组织架构,并对卫星的运行和
科学产出略作展望.
【总页数】3页(P1-3)
【作者】甘为群;诸成;陈斌;黄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11
【相关文献】
1.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中国首颗天文卫星-“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
卫星升空2.玻利维亚欢庆首颗卫星上天第二颗卫星发射首选中国3.中国首颗月球
探测卫星研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4.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5.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德民:闪耀星空的“史上最帅”院士
![王德民:闪耀星空的“史上最帅”院士](https://img.taocdn.com/s3/m/f50a679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6.png)
王德民:闪耀星空的“史上最帅”院士作者:***来源:《时代邮刊·下半月》2021年第05期扎根大庆油田50余载,他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次,带领团队不断将中国石油开采技术推上世界一流的阶梯,他就是首位石油工程院士王德民。
2016年4月12日,茫茫太空又多了一颗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王德民星。
当王德民学生时代的照片意外走红网络,人们这才发现,这位“史上最帅院士”的科研成果,远比其颜值更加闪耀。
1937年2月,王德民出生于河北唐山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医生,父亲王世贵在留美学医期间认识了瑞士姑娘文安清,婚后一起回到了中国。
在如今看来秒杀电影明星的混血长相,却对当时的王德民造成了不小困扰。
因为常被大家误认为是外国人,所以没有人愿意跟他玩,这也使得他把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上,初中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北京第二十六中学。
王德民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喜欢参加体育运动,是学校的篮球健将和短跑运动员。
1955年夏天,王德民以数学100分、物理98分、化学96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石油学院录取。
在大学校园里,王德民的成绩依然耀眼,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那时实行5分制,他门门功课都是5分。
学习之余,他还经常帮助和辅导其他同学。
毕业之后,校方希望他留校工作,并开出了优渥的条件,但他想都不想就一口拒绝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石油资源匮乏,外国专家更是断定“中国是陆相沉积的地质构造,不会有大油田”。
1959年9月,从东北大地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大庆发现了油田!1960年,大庆油田正式投入开发。
但由于此前我国没有发现过大型油田,在石油开采方面极度落后,且缺乏大量专业人才,开发初期一度陷入困境。
到大庆去,到祖国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是王德民在毕业前夕就暗自下定的决心。
1960年9月,大学毕业的王德民踏上了从北京开往黑龙江的列车。
到大庆油田报到之后,和王德民一起来的同学大多被分配到了科研单位,他却因为身份问题被分配到基层的试井队,干起了劳动强度最大的挖油工作。
紫金山天文台实习报告
![紫金山天文台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8d901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7.png)
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台内的一些日常工作,了解了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也认识了许多天文领域的专业人士。
这次实习让我对天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天文研究的魅力。
二、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观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操作紫金山天文台的大型望远镜,并了解了其基本的工作原理。
同时,我也参与了望远镜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清洁、润滑等。
2. 观测数据的处理:我参与了一项关于恒星观测的研究项目,学习了如何处理观测数据,包括去噪声、标定坐标等。
通过这个过程,我了解到了数据处理在天文研究中的重要性。
3. 参加学术会议: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紫金山天文台举办的一次学术会议,听取了许多专家的讲座,了解了当前天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
4. 参观其他天文设施:在实习期间,我还参观了紫金山天文台的其他设施,如天文科普馆、历史博物馆等,深入了解了紫金山天文台的历史和文化。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了解到了天文学的基本观测方法和原理,学会了如何操作大型望远镜,并参与了一项实际的天文观测项目。
其次,我通过处理观测数据,深入了解了数据处理在天文研究中的重要性。
此外,参加学术会议和参观其他天文设施,让我对天文学的研究领域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天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天文研究的魅力。
我感谢紫金山天文台的导师和同事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使我能够在实习期间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我将继续努力,为将来从事天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体物理学家陈彪院士
![天体物理学家陈彪院士](https://img.taocdn.com/s3/m/2339c79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9.png)
天体物理学家陈彪院士文革结束后,我从四川回北京探望母亲。
母亲告诉我,有一个南京的姨夫来北京开会看望过她。
这个姨夫就是南京郝文英姨的爱人陈彪。
在这之前我父母从来没有给我讲起过郝文英的家事。
只是依稀记得我父亲说过,我母亲的七叔曾经于上世纪30年代给我父亲介绍过工作。
这个七叔就是文英姨的父亲郝钦铭。
郝钦铭曾经是南京金陵大学的教授,是我国早期的农业专家(字协唐1896---1941)。
今年9月份我到南京看望了文英姨,她给我讲了一些山西武乡马牧村郝家的故事。
她也说到我侄女徐双燕曾经到南京住在他们家,并且帮助我姨夫抄写手稿,我姨说双燕很招人喜欢。
这个姨夫就是天体物理学家陈彪院士。
有关陈彪院士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马伟宏先生写的文章…天体物理学家--陈彪院士作者:马伟宏2009年04月29日11:30陈彪(1923年--),福建省福州市人,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陈彪(1923年--),福建省福州市人,天体物理学家。
1946年毕业于(成都)金陵大学。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早期在辐射和天体物质的交互作用、致密物质、天体物理中的流体力学、宇宙学和哲学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中取得一些高水平成果。
50年代以来,在探索"在天文环境中有实际意义的可解释的天文现象的观测和信息处理"方面,在太阳物理领域的仪器设计制作、太阳观测站的大气环境、太阳活动周期、太阳对流层结构等探索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数十年来在组织推进中国太阳物理观测研究、筹划其布局和发展、负责组织协调多次太阳活动周期的全国观测研究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显著成效的工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古埃及人这样描述太阳;太阳神(拉神)是万种之父,是统治大地的神。
他率领诸神来到茫茫世界。
他是万能的,永恒的,是宇宙万物的源泉。
他将光明和生命踢给人类,同时也用灾难和死亡来惩罚人类。
--这一神话,在表达了人类祖先对太阳的膜拜和敬畏的同时,也不经意地泄露了这么一个秘密:在人类的下意识里,太阳是宇宙中最强烈最易于亲近的符号,是最初最直接打开人类生存奥秘之门的钥匙。
个人主要先进事迹
![个人主要先进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5142ba4ca6c30c2259019eaf.png)
个人主要先进事迹丁瑞军同志主要先进事迹丁瑞军,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材料器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长期从事红外焦平面技术研究。
负责完成多项国家型号任务中的核心探测器件研制工作,解决了红外探测器阵列研制、深低温CMOS读出电路设计及红外焦平面可靠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推动实现了红外焦平面技术从应用研究向工程化应用的转化。
目前,丁瑞军同志带领团队承担着国家重大专项等十几项研究任务。
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制定了GB/T17444国家标准“红外焦平面阵列特性参数测试方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09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刘羽寅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刘羽寅,女,1950年出生,中共党员,大本学历,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从事钛合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研究30多年,是我国钛合金领域的知名专家,为我国航空、船舶等领域的多个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第二发明人,她参与研制成功的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高温钛合金被某先进发动机选用,使我国高温钛合金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她主持研制的某舰船发动机用钛合金,达到国际水平,已经批量应用于我国船舶某高新工程;主持建立的钛合金棒线丝生产基地,推动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化升级。
承担完成了钛合金材料国家重点配套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
获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和荣誉称号。
闫保平同志主要先进事迹闫保平,女,1950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
任院信息办主任期间主持我院历史上首个信息化规划——“十五”信息化规划,并圆满组织实施。
她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e-Science理念和“数字化科学院”,并主持我院“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研究工作。
此后一直致力于e-Science的应用实践。
乐贵明
![乐贵明](https://img.taocdn.com/s3/m/df6807aadd3383c4bb4cd20a.png)
乐贵明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究员
乐贵明,委员,男,1964年出生。
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学博士后;现为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究员,首席预报员,空间天气室副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会员;中国天文学会会员;中国空间探测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国际合作组成员;中国气象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太阳高能粒子在日冕的加速和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日冕物质抛射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磁暴研究与预报;曾从事过磁层高能粒子动力学与分布模式,银河宇宙线受太阳活动影响,太空核试验对空间天气影响等研究。
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论文20多篇,做为合作者之一在《Physics Review Letters》、《Science》上各发表一篇论文。
乐贵明博士,中国空间地磁研究领域的权威,首席专家,中荣的老朋友,长期顾问。
目前,国内很多的公棚都找他咨询相关的天文讯息,而难能可贵得是,相关的信息援助,乐博士都是在免费提供。
在此中荣谨代表所有兄弟公棚、及所有在公棚比赛的赛鸽兄弟,向乐博士及其全家表示由衷感谢及致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议书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甲方)特聘(教授、研究员、博士(以下简称乙方)为本台客座研究员(或兼职聘用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客座助研/客座研实员/研究助理)。
现签订协议如下:
一、协议期限
甲方聘用乙方月,若无特殊原因,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聘用岗位
客座研究员(或兼职聘用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客座助研/客座研实员/研究助理)
三、乙方在聘期内应尽义务
1、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研究所有关条例规定,注重科学
研究职业道德品行;
2、在甲方的安排下,参与学科建设、完成指定的科研任务。
具体职责如下:
a、
b、
四、工作条件
甲方为乙方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科研设施、设备
五、聘用期内生活待遇及其他
1、甲方支付乙方月薪元整(包括劳务费及应缴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经费由课题《》支付;除此外,全额享受紫金山天文台规定的有关科研绩效奖励;
2、甲方不提供乙方住房;
3、乙方实行弹性工作制,甲方不要求乙方坐班;
4、乙方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均与甲方无关;
5、协议期,甲方须为乙方购买意外伤害险。
6、聘期结束后,乙方不享受退休金;
六、知识产权
聘任期间乙方在甲方研究工作(第三项内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产权属甲方所有,出版论文、学术报告署名单位应为甲方。
七、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签章)
法人代表、负责人
或委托代理人(签名)年月日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