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法总论
第一章税法总论
第一章税法总论
• 从2009年2月28日起,“偷税”将不再作 为一个刑法概念存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 (七)》,修订后的《刑法》对第二百零一 条关于不履行纳税义务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法 律规定中的相关表述方式进行了修改。用 “逃避缴纳税款”取代了“偷税”。但目前 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还没有做出相 应修改。
第一章税法总论
• 【例题·单选题】以下关于税法概念的相关理 解不正确的是( )。
• A.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 B.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 C.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决定税法属
权力性法规
• D.税法属于综合性法规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总论
• 三、税法的功能 • 1.税法你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 2.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 3.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 • 4.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 5.税法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
• A.税收法定原则 • B.税收公平原则 • C.税收效率原则 • D.实质课税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总论
基本 原则
解释及举例
实质 课税 原则
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 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 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 相关外观和形式 【举例】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 其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税务机关有 权重新核定计税依据,以防止纳税人 避税与偷税,这样处理体现了税法基 本原则中的实质课税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税法总论
• 一、税法的原则
• 税法的原则是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 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税法原则包括税 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第一章 税法总论
第一章 税法总论
(三)征税对象。它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税基是 对征税对象量的规定,包括价值形态和物理形态,对应的征税方法 是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 (四)税目。税目是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是对 征税对象质的界定。 (五)税率 1.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是指按照随着征税对象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即 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课税数额分别 使用不同的税率,课税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 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当税基超过某个级距时,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 都按提高后级距的相应税率征税。
第一章 税法总论
(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在我国法律形式中处于低于宪法、法 律和高于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的地位,在全国范围普遍 适用。如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 (4)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 2.税收立法、修订和废止程序 提议、审议、通过和公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 包括税收执法和守法。执法原则:一是层次高的优于层次低的法 律,二是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三是国际法优于 国内法,四是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第一章 税法总论
(二)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税收实体法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 范围、税目、税率等。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 (三)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 产行为税法、资源税法、特定目的税法。 (四)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分为国内税法、国际 税法和外国税法。 国内税法一般是按照属人或属地原则,规定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 度。国际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 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1第一章税法总论38页PPT
【例题·计算题】给定一个累
进税率表:
级 数
课税对象级距
税 率
1 1500元以下 3% (含)
2 1500-4500元 10% (含)
3 4500-9000元 20% (含)
超额累进税率表的形式:
级 课税对象 数 级距 1 1500元以
下(含)
2 1500-4500 元(含)
3 4500-9000 元(含)
5.税法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四、税法的地位及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税法的地位由税收的重要地位决定。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
一个重要的部门法。
4
第二节
税法的原则(熟悉)
2
税收法律关系(掌握)
税法的构成要素(掌握)
5
税法的基本原则
1.税收法定原则。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 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 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税 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 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6
税法的适用原则
1、法律优位。税法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行政法规优于税
收行政规章。
2、法律不溯及以往。指新法实施以前的行为不适用于新法。
3、新法优于旧法。新旧法对同一事物冲突用新法。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同一事项,两部法律规定有冲突时用。
2 5法、实律体优从位旧、程序从新。例如2003年4月审查A企业税收发现A企
丙应纳税=1500×3%+
丙应纳税
(4500-1500)×10%+
=5000×20%=1000(元) (5000-4500)×20%=445
税法_第一章 税法总论PPT演示文稿
(三)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
(四)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五)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 交往的可靠保证
3
三、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一)税法的地位
1.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部门 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 个人分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9
• 【例题·单选题】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其 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 计税依据,以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这样处 理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 D )。 A.税收法律主义原则 B.税收公平主义原则 C.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原则 D.实质课税原则
10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在此例中, (1)课征主体为上海国 税局 (2)纳税人为该国有企 业 (3)课税对象为企业的 所得额 (4)税率为25% (5)计税单位为货币单 位 (6)课税环节为企业所 得形成之时
22
第三节 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
一、税收立法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公平原则 3.民主决策的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 相结合的原则
纳税义务的时间。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 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 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 按次纳税;
(3)缴库期限:税法规定的纳税期满后 ,纳税人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的期限。 20
21
例:上海某国有企业 年度取得收入100万 ,可扣除的成本共 计30万,则企业应 对70万应纳税所得 缴纳企业所得税。 按照企业所得税 25%的税率,可知 应缴纳的企业所得 税为17.5万元。
第1章税法总论
17
1.3.2 税法构成要素
税法构成要素一般是指税收实体法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 总则、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税收优惠、征收方法、纳税地点、罚则等要素,其中纳税 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是最基本的要素。
1. 纳税人:法律上的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 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纳税人是按不同税种分 别确定的。
负税人:是税收负担的实际承担者,是经济上的纳税主体。 纳税人纳税后,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收负担转嫁 给他人时,纳税人则不是负税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 应纳税额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个人。
代收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借助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 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
1.3.1 税收法律关系 1. 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
配及其管理活动中,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经 济内容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3
2. 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 ⑴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必须始终是国家,另一方可以
是企业、单位或个人。 ⑵ 征纳双方的税收法律关系不以征纳双方的意志为转移。只
18
2.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西方国家称为税基,在法律 上称为纳税客体,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和义 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征税的标 的物,即对什么征税,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第一章税法总论
43
(七)按照税负能否转嫁的不同,可分为: ①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纳税
人与负税人合一。如:财产税、所得税。 ②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纳税
人与负税人两者分离。如:流转税
44
(八)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分为: ①价内税:是将应交纳——称征税客体,指税收制度中所规定的征 税的目的物或对象。税种区别的标志。
分类: 1. 流转额: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 2. 所得额:利润;利得 3. 财产:房屋;车辆;船舶;遗产 4. 资源: 5. 特定行为:交易;投资;使用
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款的标准或依据。
前言
学习《税法》的重要性
1、企业 2、个人
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税收
美国人有句名言:只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 避免的,道出了税收与人生的紧密联系。
1
学习《税法》注意的问题:
《税法》是一门很灵活的科目,并不需要死 记硬背 。
1、通读教材,通读是有选择性的,分为两 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掌握,第二个层次 是熟悉掌握;
26
2. 累进税率
(3) 超率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
率为累进依据,按递增的方式计税的税率。
例:土地增值税
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部分
3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100%部分 40%
27
3. 定额税率
——按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的税额。 种类:
(1)单一定额税率。例:消费税中 汽油 0.2元/升 (2)差别定额税率。例如:资源税中的海盐
32
(九)减税与免税
——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免 予征税的特殊规定。 补充税目,税率的固定性,体现灵活性。
第一章 税法总论
第一章总论1.1 税收制度概述1.1.1 税收制度的内在规定性1.1.1.1 税收的概念税收,又称租税、赋税、捐税等,简称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活动1.1.1.2 税收的特征同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其他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如下特征:(1)强制性。
税收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托,依法强制征收,不取决于纳税人的意愿,而只取决于征税主体的认识和意愿。
(2)无偿性。
税收的过程,就是将纳税人所有的部分财产转移给国家所有,这种转移是单向的,国家既不需事先支付对价,也不需事后直接偿还,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不存在等价有偿的交换关系。
(3)固定性。
在征税之前,国家通过法律把每个税种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及征收比例等规定下来,不仅纳税人要严格依法及时足额纳税,国家也只能严格依法征税,不能随意不征、少征或多征。
1.1.1.3 税收制度的概念及分类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税收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收制度指的是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的管理制度的总称。
狭义的税收制度则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等等。
1.1.2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法要素,又称课税要素,是构成税法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和地点、减免税、税务争议和税收法律责任等内容。
1.1.2.1 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称标的,它说明对什么征税的问题。
征税对象是各个税种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
根据征税范围不相交叉的原则设计出来的各个税种都有其各自的征税对象,并通过税法予以明确界定。
国家只能就各个税种在其各自特定的征税对象范围内征税。
因此,征税对象决定了各税种法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征税的多少又直接取决于征税对象数量的多少。
第1章 税法学总论 《税法》PPT课件
○ 1. 税收的财政职能 ○ 2. 税收的经济职能 ○ 3. 税收的管理职能
1.2 税法基础理论
1.2.2 税法的概念
1.2.2.1 税法的定义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征纳 活动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法是指国家立法 机关、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 规章和规定等;而狭义的税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 权制定的税收法律,即严格意义上的税法。本书中所说 的税法是指广义上的税法。
1.1 税法学绪论
1.1.2.3 税法学的基本特征
○ 1. 研究内容的规范性 ○ 2. 专业基础的广泛性 ○ 3. 理论知识的实践性
1.1 税法学绪论
1.1.2.4 税法学的学科体系
○ 1. 税法学总论 ○ 2. 税收实体法研究 ○ 3. 税收程序法研究
1.1 税法学绪论
1.1.3 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2 税法基础理论
1.2.5 税法的原则
1.2.5.1 税法原则的研究
○ 1. 西方国家对税法原则的研究。 ○ 2. 我国学者对税法原则的研究。
1.2.5.2 我国的税法原则
○ 1. 公平性与效率性原则。 ○ 2. 法定性与灵活性原则。 ○ 3. 稳定性与连续性原则。 ○ 4. 民主性与可行性原则。
1.1.3.1 税法学与经济法学的关系 1.1.3.2 税法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1.1.3.3 税法学与税收学的关系 1.1.3.4 税法学与会计学的关系
1.2 税法基础理论
1.2.1 税收的概念
1.2.1.1 税收的含义
○ 1.税收的依据 ○ 2.税收的特征 ○ 3.税收的范畴 ○ 4.税收的形态
第一章 税法总论
税法的概念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1、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三个特点。
2、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3、税收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税收制度,而税法则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二、税法的功能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三、税法的地位(由税收在国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决定)1、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间分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
2、税法在性质上属于公法四、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1、宪法,税法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的(中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2、民法:区别民法是平等,等价,有偿:税法是国家意志和强制命令与服从:联系两者基本相同援引民法,涉及税收征纳关系,以税法的规范为准则。
3、刑法:区别,调整的范围不同刑法用“逃避缴纳税款取代了偷税:联系:对违反税法都规定了处罚条款,但违反了税法不一定就是犯罪,区别在于情节是否严重。
4、行政法:区别:税法调整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无偿单方面转移:行政法是授权性,税法是义务性:联系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性。
税法的基本理论一、税法的原则(四基(根本原则)。
六适(解决合法性原则)1、基本原则①税收法定,税收要定法定原则,税务合法性原则。
②税收公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③税收效率: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④实质课税:根据客观事实确定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其税负。
2、适用原则①法律优位。
效率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
效力低的税法失效。
②法律不溯及既往,对新法实施之前(原来没有规定)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只能沿用旧法③新法优于旧法。
税法-第一章-税法总论-精选.doc
税法-第一章-税法总论税法第一章税法总论课程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如考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考核占30% 基础分项考勤 15分,缺勤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加分项课堂积极回答问题;丌定期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的完成分=2分*正确率减分项违法课堂纨律,将视情节轻重予以扣分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总分=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税法的概念税收: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叏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情形内容分配关系本质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国家税权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有别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税收目的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税法的概念: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不纳税人乊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情形内容义务性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法规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
税法属于义务性规范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综合性法规税法的综合性特点是由税收制度所调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税法的核心要义兼顾和平衡纳税人权利,在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也保证对纳税人权利的有效保护【例题单选题】下刊权力中,作为国家征税依据的是()。
A.财产权力 B.管理权力 C.政治权力 D.社会权力『正确答案』 C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讣和调整的国家不纳税人乊间、国家不国家乊间以及各级政府乊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不义务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客体、内容(事)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不消灭(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亊人。
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征纳双方,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二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戒组织。
注会税法第一章税法总论备考攻略
第一章税法总论
本章近三年考试平均分值3分左右,属于非重点章节,本章的考试题型均为选择题,难度不大。
本章学习目标:①熟悉税法的概念;②熟悉税收立法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③重点掌握税法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是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本章是税法学习的基础,包括税法的基本理论、税法的立法和实施的相关规范、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以及国际税收关系等基础知识。
其中许多内容直接影响学习者对随后章节的理解和掌握,但本章不是CPA考试的重点章。
本章内容繁杂,考点细碎,有些考点不明显,考生在复习时重在理解。
本章近三年考题情况。
第一章 税法总论(完整版)
第一章税法总论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是《税法》学习的基础,但不是CPA考试的重点章。
本章内容繁杂,考点细碎,有些考点不明显,考生在复习时重在理解。
本章的历年考题均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最近3年本章的平均分值为2分。
2014年教材的主要变化1.2014年,本章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
将上年教材 4节的内容拆分、增加为7节内容,分别为:税法的目标、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税收法定原则、税法要素、税收立法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税收执法、依法纳税与税法遵从;2.增加对政府征税依据的多种学说的简介;3.增加税收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作用;4.增加了税法的义务性强制性、税法本质等方面的表述;5.修改了税法功能的表述,将标题改为“税法的目标”;6.突出“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7.增加“依法纳税与纳税遵从”的内容。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第一节税法的目标第二节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第三节税收法定原则第四节税法要素第五节税收立法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第六节税收执法第七节依法纳税与税法遵从第一节税法的目标一、税收与现代国家治理(熟悉,能力等级1)区别税收——税法——税制: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形式。
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税收的内涵——从税收分配关系本质、国家税权和税收目标三方面把握: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这是我国税收理论界长期以来的主流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理论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用交换说更能说明政府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
(新增)税收相当于一种价格,公民和法人与政府应该具有某种等价交换的关系,国家行使请求权的同时,负有向纳税人提供高质有效的公共产品的义务;从纳税人这方面来讲,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同时,也依法负有纳税的义务。
在这种等价交换中,税收体系了一种平等性,即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对等和平等。
税法—第一章税法总论
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
国家税务主管机关的权利主要表现在 依法进行征税、进行税务检查以及对违 章者进行处罚;其义务主要是向纳税人 宣传、咨询、辅导税法、及时把征收的 税款解缴国库,依法受理纳税人对税收 争议的申诉等。
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税法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
税法与行政法 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无偿单方 面转移。这是一般行政法不具备的。
行政法大多为授权性法规,而税法则是一种义务性法规。
第二节 税法基本理论
一、税法的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税收要件法定原则 1、税收法定原则 2、税收公平原则 税务合法性原则 3、税收效率原则 4、实质课税原则
四、税法的地位及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要点
关系
税法与宪法 税法与民法
税法与刑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制定所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和章程 税法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要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其主要 特点是平等、等价和有偿。 税法明显带有国家意志和强制的特点,其调整方法要采取命令和服 从的方法。
第一章 税 法 总 论
本章重点及难点:
1、熟悉税法的概念; 2、重点掌握税法原则、税法构成要素; 3、熟悉我国税法制定与实施的有关容; 4、熟悉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一、税收的定义
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 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 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一种形式。
第01章税法总论
第一章税法总论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收概述税收是政府为了知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把握税法的概念必需在深切理解税收的基础上进行。
税收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税收制度,而税法则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一)税收的内涵理解税收的内涵需要从税收的分派关系本质、国家税权和税收目的三个方面来把握: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派关系。
国家要行使职能必需有必然的财政收入作为保障。
取得财政收入的手腕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其中税收是大部份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体都维持在90%以上。
在社会再生产进程中,分派上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必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派主如果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分割。
税收解决的是分派问题,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价值分派的法定形式,处于社会再生产的分派环节,因此它表现的是一种分派关系。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它有别于按要求进行的分配。
国家通过征税,将一部份社会产品由纳税人所有转变成国家所有,因此征税的进程实际上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派过程。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这种分派义系与社会再生产中的一般分派关系不同。
分派问题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分派的主体;二是分配的依据。
税收分派是以国家为主体所进行的分派,而一般分派则是以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主体所进行的分派;税收分派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进行的分派,而一般则是基于生产要素所进行的分派。
3.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知足社会公共需要。
国家在履行其公共职能的进程中必然要有必然的公共支出。
公共产品提供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共支出一般情况下不可能由公民个人、企业采取志愿出价的方式,而只能采用由国家(政府)强制征税的方式,由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来负担。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增进公平分派等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名称
敛谷曰税
税收名称
收的性质 (三)税收的职能
➢ 1、组织财政收入 ➢ 2、调节经济 ➢ 3、监督社会经济活动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二、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 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税法 狭义税法
指国家立法机关、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税收方 面的法律、规章、制度等。
想一想 什么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 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017注会教材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 定,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以取得财政收 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本书定义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性质
(一)税收的概念
“物”仅指与税收有关的 应税货物和依法缴纳的货物。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2.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 共同指向的对象。表现为税收的征纳活动,包括物、 货币和行为。
“货币”作为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普遍性, 既包括纳税人的货物计价和货币结算等,又包括 缴入国库的货币税款。
第一节 税法概述 第二节 税收立法 第三节 税法体系 第四节 税务登记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性质 二、税法的概念 三、税收法律关系 四、税法的构成要素 五、税法的原则与作用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性质 (一)税收的概念 (二)税收的产生 (三)税收的职能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性质
(一)税收的概念
形式上表现为利益分配关系; 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 1、主体 • 2、客体 • 3、内容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收法律关系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性质
(二)税收的产生
1、税收产生的条件
(1)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2)私有财产制的存在和发展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性质
(二)税收的产生
2、我国税收发展的历程
夏
商
“贡”
“助”
周
“彻”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性质
(二)税收的产生
2、我国税收发展的历程
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2.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 共同指向的对象。表现为税收的征纳活动,包括物、 货币和行为。
“行为”作为客体在税收法律关系中 更具广泛意义,如制定税法、编制计划、 税款征收以及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 申报、税款缴库等行为均属此类。
仅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 权制定的税收法律,这是严格 意义上的税法。
本书所 说的税 法是指 广义的 税法。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二、税法的概念
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1.内容不同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社会公共权力,依 照法律,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经济学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利用税收工具的“三性”特征 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主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 义务的当事人。
征税主体
主
体 纳税主体
请注意: 主体双方的法律地
位平等,但双方的权利 与义务不对等。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2.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 共同指向的对象。表现为税收的征纳活动,包括物、 货币和行为。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3.内容:是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 的义务,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规定,也是 税法的灵魂。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权利义务不对等
权 依法进行税务管理、征收税款、税务检查 利 及对违法者进行处罚。
征税主体
第一章 税法总论
本章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1.掌握税收的概念、产生及职能,税法的概念、 作用及其构成要素; 2.理解税收法律关系、税收立法原则、立法机关 及程序; 3.熟悉我国税法的建立、分类及现行的税法体系; 4.了解税务登记程序。
引言
人的一生离不开两件事:死亡和纳税 ——富兰克林
经济法
税法
本章基本内容
——法学的概念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二、税法的概念
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2.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 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二、税法的概念
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税收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为税收制度 税法则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三、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指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 间在税收分配及其管理活动中,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 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 化的开始,也是我国农业税制从雏形 阶段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并正式确 立起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意义上 的税收制度。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性质
(二)税收的产生
2、我国税收发展的历程
想一想 请试着列举与税相关或相近的字或词或历史上的税收 政策。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主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
义务的当事人。
指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
务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
征税主体 和财政机关。
主
体 纳税主体
双主体
指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 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 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 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 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
想一想 如何理解是税收这一概念?
①本质是一种分配 ②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利实现 ③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④具有“三性”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性质
(一)税收的概念
想一想 何为税收的“三性”?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性质
(二)税收的产生
1、税收产生的条件 2、我国税收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