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深度报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4:开掘深度
深度包括以下元素: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事实的 本质是什么以及专家的权威分析、评价。 例:
《焦点访谈》曾报道过“增高手术”。该篇报道从经历者 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发作切入,多方调查、探询,揭开各种增高 手术的本质,即在脚跟垫一块特殊材料,拨开真相后,再请医 生分析后遗症产生的原因,最后在邀医学专家、相关职能部门 点评此种行为。
发展过程类:
2004年8月2日《武汉晚报》刊登了深度报道《赌徒 顽凶留下警世真言》:一杀人嫌疑犯,因赌博一贫如洗, 最终泯灭人性,抢劫杀害一个拾荒者。该报道通过案件 的破获过程的描述来构建深度: 案发(拾荒者被害)——调查(是谁杀害了拾荒 者?)——追捕(凶手落网)——审讯(民警无私资助, 感化冥顽凶手)——凶手交代(为儿子留下醒世真言)。
90年代初,深度报道开始进入广播电视领域:1994年4月 1日,CCTV开办新闻记实性节目《焦点访谈》,其宗旨是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 题评说”,该栏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随后央视又适时创 办《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大做“深度”文章,满 足受众需求。 目睹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火爆”,报界再一次纷纷“创 新刊”、“加厚报纸”。报纸上的“大特写”、“大扫 描”、“大透视”等深度报道类栏目如同“雨后春笋”。 到现在,深度报道发展更趋繁荣和成熟,广泛渗入到报纸、 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这个从美国舶来的报道方式逐渐在 中国传媒土壤里扎稳脚跟。 这些年来,对深度报道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多起来。
必需指出的是:
目前一般认为,深度报道并非一种新闻体裁,而 只是一种报道的方式。 各种体裁均可作深度报道,多种体裁的融合则更 适于作深度报道。
二、深度报道的特点
深刻性:从表层拓展向深层,从事件拓展向认知,从事 件本身拓展向事件之间的联系,事件与人的联系。 过程性:对新闻事件过程中的曲折性、复杂性要有所反 映,上承以往报道的事实或观点,下继新闻事实的最新 发展趋势。 解释性和分析性:权威人士提供经典分析,启发受众智 慧,带动受众思考。 整合性:对新闻观念的整合、对新闻文体的整合、对媒 介的整合、对新闻角色定位的整合(整合新闻的策划、 采访、写作、编辑力量)。
思维1:开掘广度
开掘新闻事实包括涉及到哪些人、哪些部门、哪些方面、 哪些内容,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它联系。 例:
2004年5月9日《楚天都市报》对湖南嘉禾拆迁政策进行了 深度报道:嘉禾县城关人口仅有3万余人,2003年7月,该县启 动计划投资1.5亿元的珠泉商贸城项目,该项目涉及到拆迁居民 1100多户,为此县政府专门下文要求机关干部和教师停职专做 拆迁户亲属思想工作,完成不了任务的免职或外调,此稿从政 府下文“四包”、“两停”、政法委书记:最大的阻力是漫天 要价、政府口号:谁影响发展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等方 面着手,全面报道此事。
例:
1987年5月,大兴安岭特大火灾震惊了全国人民。100 多名记者冲破重重阻挠,奔赴火灾现场采访,一改过去简 单化地将“丧事”当“喜事”办,往往把灾情与错误变成 “歌颂”报道的做法,对火灾事件进行了全面的揭示。 《中国青年报》先后发表了《红色的警告》、《黑色 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三篇连续性的报道,从引起火 灾的表面原因(“厄尔尼诺”现象与“职工违反操作规 程”)到火灾背后的官僚主义弊端,进行了深层次的揭露。
三、深度报道的类型
形式上: 单一型、集合型(或单篇类、多篇类) 内容上: 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
1、单一型
即由一篇独立文体完成的深度报道。此类又可分为: 综合概括类:对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题之下的众多事实,加以归纳综合。 分析解释类:对某些较复杂的新闻事实,或新出现的、人们普遍关注而又迷惑 不解的事实进行分析、解释,揭示其实质、意义,预测其发展趋向等。 提出问题类:只提出问题,这种问题一般是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但又为大 众所忽略的问题。文中虽不对问题进行解答,但能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典型传播类:对工作中的典型经验或教训,进行详细叙述、深入分析。 热点透视类: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呈现和分析。 对比揭示类:通过两方面的性质不同的事实进行对比,揭示主题。
第一节
深度报道的含义和特点
深度报道的含义 深度报道的特点 深度报道的类型
一、深度报道的含义
深度报道: 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 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 报道新闻的方式。 它是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 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 层次的报道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重要时段
对于记者报道来说,“重要时段”的概念,其意义为: 在时间上对新闻“视点”的发现给予提醒; 对报道的切入时间予以认定; 缩小搜索最高价值新闻的范围。 根据不同性质的分类,可分为大时段(即促成深度报道事件发生 的各种因素)和小时段(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 重要时段应很好结合大小时段所表现的不同内容进行整合,如果 分离开来,“发现新闻”就不具有策划功能,深度报道也就不会 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思维3:开掘进度
开掘新闻事实的背景、发展过程、发展趋势。 事实背景:以受众需求为尺度,多用趣味性的知 识背景、具有强烈对比、冲突性的事实背景。 发展过程:新闻事实是怎样发生的,事实的变化 脉络。 例:
事实背景类:
2004年4月8日《武汉晚报》报道了日本福冈地方 法院宣判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违宪。此稿花大版面连接新 闻背景(不利于小泉的第一次宣判)、新闻资料(小泉 4次拜鬼)。
链接时段:外地、外国新闻与本地具有联动性质的新闻时段。(如国外“红牛” 导致瑞典人死亡事件,引出功能性饮料是否安全以及市场对此的反映等报道)、
活动性时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式新闻时段。(如申奥成功、房屋交易 会等) 热线时段:新闻热线等引出的新闻时段。(如热线中反映学校暑期违规补课现象 突出等) 显著性人物时段:知名人物动态或平常人物反常举动引发的新闻时段。(如刘晓 庆偷税案件、幼儿园里的男阿姨等)。
它与其他新闻、通讯体裁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其突出的个性。它 要求对新闻要素: 在“why”上,重在“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 日的意义来”。 在“when”上,既要说明现在,又要追溯过去,还要预测未来; 在“where”上,既要报道现场情况,又要兼顾其空间的延伸和波 及; 在“who”上,既要采访当事人、目击者,又要采访其他直接间接 的有关人员; 在“what”上,既要撷取典型的,关键性的材料,又要搜集丰富 的有关新闻事实的其他细节。
“大时段”例举:
季节性时段:因特定季节衍生新闻的时段。(如节日黄金周、高考、寒暑假等)
政策性时段:国家或本地新出台政策引发新闻的时段。(如政府官员引咎辞职规 定、高考取消对考生年龄和婚姻状况限制等)、
事件性时段:重大事件引发相关报道的时段。(如彩虹桥垮塌引出系列热点报道) 灾难性时段:天灾人祸引出的新闻时段。(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地震灾害等)
资料:
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在教程中谈到新闻报道 的层次时,曾提出“三层报道”概念: 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 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 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 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
深度报道指的就是第三层报道。
进一步说明:
2、集合型
即是由多篇报道组成的深度报道。又可分成以下几种: 连续报道: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持续的报道, 使受众对报道对象和内容有完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系列报道: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不同层次,运用多种报道体 裁和形式反映同一重大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它不是着眼于时间 性和连续性,而是重在深入解剖、深刻透视。 组合报道:围绕同一主题、同一主线、同一问题,将内容不同、 形式和体裁不同、来源不同的新闻稿件编排组合在一起(同一版 面上),从而形成强势,使报道深化、立体化。也有人称作“捆 绑式”或“混合式”报道。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推理。 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对运动员的夺金希望 进行预测。
第二节 深度报道的思维方法
• CCTV著名制片人孙玉胜:深度的实质是新闻事件 与社会、人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 “复合体”。深度的破解也就是将事实分解,分 析事实形成的大小环境、原因及其带来的深远影 响。 • 纵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时空连线》 等深度报道栏目,它们的思维路径为:广度+密 度+进度+深度
3、解释性报道
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 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它是一种用相关 事实来解释或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 以《焦点访谈》为代表。
4、调查性报道
它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 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 以《新闻调查》为代表。
5、预测性报道
二、全方位的透视,多角度的考察
深度报道是全面的、完整的、动态的、立体的反 映。写作时应忌片面、零碎、静止和平面化。 深度报道既表现大时间、大空间,又是宏观、微 观兼备,还注重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 和透视。.
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通常包括如下12项 具体指标的部分或全部: 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 意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 设性意见。
思维2:开掘密度
开掘事实之间的演变过程,事实的各个方面的联 系、事实的不同层面的关系,事实包含的精彩细 节故事。 要把握好“密度”,必须仔细人物的表情、精彩 动作,事情发生的环境,事情的细微变化。例:
雅典奥运会结束后,《东方之子》推出系列夺金人物, 这系列的节目典型的特点是,注重挖掘运动员拿金牌时的瞬 间心情和想法。
第三节 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
基本写作方法 基本操作模式
一、选择重大题材,确立重大主题
深度报道一般要选择重大的题材,即涉及国计民 生的重大问题、社会生活的迫切问题、人民群众 普遍关注而又迷惑不解的问题等等。 三点题材:社会中的热点、工作中的重点、受众 关注的焦点。 选题特点: 事实在多大程度上关系到多少读者的 利益、事实包含多少项新闻价值、事实内部是否 包含复杂的关系。
第八章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在我国,大致崛起于1987年 以后,1987年被称为“深度报道年”。 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了一场持续25天的森林大火, 中国青年报记者雷收麦等4人连续发表了《红色 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3 篇报道,不仅报道了灾情,报道了军民奋起灭火 的事迹,而且还报道了灾害发生的客观的和人为 的因素,以及人们在灾害面前的种种反思。
三、表达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多样
深度报道通常夹叙夹议、边述边评,可用思辨性的语言 揭示事物的本质,也可用抒情性的议论发表作者的见解。 但也不宜过分地表现主观意识,更不能用议论代替事实。 在语言上,深度报道既要求准确、朴实,又追求生动、 形象;既可写得庄重严肃,又可写得轻松活泼。语言风 格可以多样化。同时,应避免追求庄重严肃而成为“面 目可憎”,追求轻松活泼而变得“花里胡哨”。
“小时段”例举:
小时段是指新闻发生的具体阶段,相当于一个大 系列报道中的一个个部分或系列报道中的一个个 小高潮。 如张君案件发生的各个时期,包括发生时期、审 讯时期、审理时期、审判时期、执行死刑时期等。
例:
CCTV的《新闻调查》,每期节目都会分成 几个小板块,每个小板块都会布满各种矛盾,给 观众一种感觉:矛盾、问题后面还是矛盾、问题。 CCTV的《焦点访谈》,节目通过叙述问题, 让观众产生一种“气愤”的情绪,进而引发观众 的思考。
四、基本操作模式
深度报道就如同许许多多埋藏在地下的黄金,记 者如同掘金人,怎样才能把这些黄金挖掘出来? 基本的操作模式: 确定开采黄金的最佳路径(重要时段); 圈定埋藏黄金的最佳地域(题材范围); 通过最佳角度开采出含量最大的黄金(角度选 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