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方法1

抽样方法1
抽样方法1

抽样方法

产品质量检验通常可分成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方法。

全数检验是对一批产品中的每一件产品逐一进行检验,挑出不合格品后,认为其余全都是合格品。这种质量检验方法虽然适用于生产批量很少的大型机电设备产品,但大多数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产品就很不适用。产品产量大,检验项目多或检验较复杂时,进行全数检验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仍难免出现错检和漏检现象。而当质量捡验具有破坏性时,例如电视机的寿命试验、材料产品的强度试验等,全数检验更是不可能的。

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交验的产品(总体)中,随机抽取适量的产品样本进行质量检验,然后把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或需再进行抽检后裁决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

过去,一般采用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我国也一直沿用原苏联40年代采用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认为样本与总体一直是成比例的,因此,把抽查样本数与检查批总体数保持一个固定的比值如5%,0.5%等。可是,实际上却存在着大批严、小批宽的不合理性,也就是说,即使质量相同的产品,因检查批数量多少不同却受到不同的处理,而且随着检查批总体数量的增多,即使按一定的百分比抽样,样本数也是相当大的,不能体现抽样检验在经济性方面的优点。因此,这种抽样检验方法已被逐步淘汰。

人们经过对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的研究,获知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按数理统计科学方法去设计抽样方案。因此,逐步研究和设计了一系列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科学基础上的各种统计抽样检验或统计抽样检查方案,并制订成标准抽样检查方案。1949年,美国科学家道奇和罗米格首先发表了《一次抽样与二次抽样检查表》;1950年美国军用标准MIL-STD—105D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计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日本先后制定了JIS Z9002,JIS Z9015等一系列抽样检查方法标准;英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制订了抽检方法标准;ISO和IEC又分别制订了抽样检查方法国际标准,如ISO2859、IEC410等。实践证明,上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应用于产品质量检验时,虽然也存在着误判的可能,即通常所说的存在着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但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抽样检查方案,把这种误判的风险控制在人们要求的范围之内,符合社会生产使用的客观实际需要,因此,很快地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推行,取代了原先的不合理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

我国至今已制定的抽样方法标准有:

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13393抽样检查导则

GB6378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对应于ISO3951)

GB8051计数型序贯抽样检验方案(适用于检验费用昂贵的生产上连续批产品抽样检查)

GB8052单水平和多水平计数连续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输送带上移动产品的检查)

GB8053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GB8054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GB13262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极查程序及抽样表

GB13263跳批计数抽样检查及程序

GB13264不合格品率的小批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GB13546挑选型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GB14162产品质量监督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14437产品质量计数一次监督抽样检验程序

GB14900产品质量平均值的计量一次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等标准。

这些抽样方法标准分别对企业的抽样检验与国家行业与地方的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

本节将以计数和计量抽样检查方法国家标准为主,介绍在质量检验中常用的几种抽样检查方法标准。

一、抽样检查方法的分类

目前,已经形成了很多具有不同特性的抽样检查方案和体系,大致可按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按产品质量指标特性分类

衡量产品质量的特征量称为产品的质量指标。质量指标可以按其测量特性分为计量指标和计数指标两类。计量指标是指如材料的纯度、加工件的尺寸、钢的化学成分、产品的寿命等定量数据指标。计数指标又可分为计件指标和计点指标两种,前者以不合格品的件数来衡量,后者则指产品中的缺陷数,如一平方米布料上的外观疵点个数,一个铸件上的气泡和砂眼个数等等。

按质量指标分类,产品质量检验的抽样检查方法也分成计数抽检和计量抽检方法两类。

(1)计数抽检方法是从批量产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样本),检验该样本中每个样品的质量,确定

其合格或不合格,然后统计合格品数,与规定的“合格判定数”比较,决定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方法。

(2)计量抽检方法是从批量产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数(样本),检验该样本中每个样品的质量,然后与规定的标准值或技术要求进行比较,以决定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方法。

有时,也可混合运用计数抽样检查方法和计量抽样检查方法。如选择产品某一个质量参数或较少的质量参数进行计量抽检,其余多数质量参数则实施计数抽检方法,以减少计算工作量,又能获取所需质量信息。

2.按抽样检查的次数分类

按抽样检查次数可分为一次、二次、多次和序贯抽样检查方法。

(1)一次抽检方法该方法最简单,它只需要抽检一个样本就可以作出一批产品是否合格的判断。

(2)二次抽检方法先抽第一个样本进行检验,若能据此作出该批产品合格与否的判断、检验则终止。如不能作出判断,就再抽取第二个样本,然后再次检验后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3)多次抽检方法其原理与二次抽检方法一样,每次抽样的样本大小相同,即n1=n2=n3…=n7,但抽检次数多,合格判定数和不合格判定数亦多。ISO2859标准提供了7次抽检方案。而我国GB2828、GB2829都实施5次抽检方案。

(4)序贯抽检方法相当于多次抽检方法的极限,每次仅随机抽取一个单位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后即按判定规则作出合格、不合格或再抽下个单位产品的判断,一旦能作出该批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时,就终止检验。

3.按抽检方法型式分类

抽检方法首先可以分为调整型与非调整型两大类。

调整型是由几个不同的抽检方案与转移规则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抽检体系,然后根据各批产品质量变化情况,按转移规则更换抽检方案即正常、加严或放宽抽检方案的转换,ISO2859、ISO3951和GB2828标准都属于这种类型,调整型抽检方法适用于各批质量有联系的连续批产品的质量检验。

非调整型的单个抽样检查方案不考虑产品批的质量历史,使用中也没有转移规则,因此它比较容易为质检人员所掌握,但只对孤立批的质量检验较为适宜。

无论哪种抽样方法,它们都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的特点:

(1)产品必须以“检查批”(简称“批”)形式出现,检查批分连续批和孤立批,连续批是指批与批之间产品质量关系密切或连续生产并连续提交验收的批。如:

①产品设计、结构、工艺、材料无变化;

②制造场所无变化;

③中间停产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单个提交检查批或待捡批不能利用最近已检批提供的质量信息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称为孤立批。

(2)批合格不等于批中每个产品都合格,批不合格也不等于批中每个产品都不合格。抽样检查只是保证产品整体的质量,而不是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也就是说在抽样检查中,可能出现两种“错误”或“风险。

一种是把合格批误判为不合格批的错误,又称为“生产方风险”,常记作α,一般α值控制在1%、5%或10%。

另一种是把不合格批误判为合格批的错误,又称为“使用方风险”,常记作β,一般β控制在5%、10%。

(3)样本的不合格品率不等于提交批的不合格率。

样本是从提交检查批中随机抽取的。所谓随机抽取是指每次抽取时,批中所有单位产品被抽取可能性都均等,不受任何人的意志支配。样本抽取时间可以在批的形成过程中,也可以在批形成之后,随机抽样数可以按随机数表查取,也可以按GB10lll等标准确定。

二、抽样检查中的基本术语

1.单位产品

为实施抽样检查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位产品。例如一个齿轮,一台电视机,一双鞋,一个发电机组等。它与采购、销售、生产和装运所规定的单位产品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2.样本和样本单位

从检查批中抽取用于检查的单位产品称为样本单位。而样本单位的全体则称为样本。而样本大小则是指样本中所包含的样本单位数量。

3.合格质量水平(AQL)和不合格质量水平(RQL)

在抽样检查中,认为可以接受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过程平均上限值,称为合格质量水平。而过程平均是指一系列初次提交检查批的平均质量,它用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具体数值由产需双方协商确定,一般由AQL符号表示。

在抽样检查中,认为不可接受的批质量下限值,称为不合格质量水平,用RQL符号表示。

4.检查和检查水平(IL)

用测量、试验或其它方法,把单位产品与技术要求对比的过程称为检查。检查有正常检查、加严检查和放宽检查等。

当过程平均接近合格质量水平时所进行的检查,称为正常检查。

当过程平均显著劣于合格质量水平时所进行的检查,称为加严检查。

当过程平均显著优于合格质量水平时所进行的检查,称为放宽检查。

由放宽检查判为不合格的批,重新进行判断时所进行的检查称为特宽检查。

5.抽样检查方案

样本大小或样本大小系列和判定数组结合在一起,称为抽样方案。而判定数组是指由合格判定数系列和不合格判定数或合格判定数系列和不合格判定数系列结合在一起。

抽样方案有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样方案。人次抽样方案是指由样本大小n和判定数组(Ac、Re)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抽样方案。

Ac为合格判定数。判定批合格时,样本中所含不合格品(d)的最大数称为合格判定数,又称接收数(d≤Ac)。

Re为不合格判定数,是判定批不合格时,样本中所含不合格品的最小数,又称拒收数(d≥Re)。

二次抽样方案是指由第一样本大小n1,第二样本大小n2,…和判定数组(Ac1;Ac2,Re1;Re2)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抽样方案。

五次抽样方案则是指由第一样本大小n1,第二样本大小n2,…第五样本大小n5和判定数组(A1,A2,A3,A4,A5,R1,R2,R3,R4,R5)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抽样方案。

三、计数抽样方法

1.计数抽样方法概述

按抽样次数,分为一次、二次和多次计数抽样检查方法。

(1)计数一次抽样检查方法这是一种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抽样检查方法,它对总体N中抽取n个样品进行检验,根据n中的不合格品数d和预先规定的允许不合格品数C对比,从而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下图表示了其基本内容。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39.gif" \* MERGEFORMA TINET

(2)计数二次抽样检查方法这种抽检方法是在一次抽检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交验批抽取两个样本n1,n2(GB2828中规定n1=n2)对应也有二个合格判定数c1和c2,不合格判定数为γ1,γ2,两次样本中的不合格数分别为d1和d2,其抽检和判断过程如下:

①先抽取第一个样本n1,检验后如不合格品数是d1≤c1,判为合格,如d1≥γ1,判为不合格,当c1≤d1≤γ1,则需由第二个样本来判定。

②n2中的不合格品数d2,由d2和d1加在一起与c2的γ2进行比较,如d1+d2≤c2,判为合格,当d1+d2≥γ2判为不合格。如下图所示: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40.gif" \* MERGEFORMA TINET

(3)计数多次抽样检查

计数多次抽样检查的程序与计数二次抽检相似,但抽检次数多,合格判定数和不合格判定数亦多,因每次抽取样本大小相同,因此抽检次数多的样本小。我国GB 2828 和GB 2829 规定是五次抽检方案,而MIL-STD-105D和ISO2859标准原规定的却是七次。但到1987年9月通过了中国提案后,也改为五次。

2.计数抽样检查的程序

产品批不同,抽检方案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其抽检程序也是不同的。根据我国标准GB 2828 、GB 2829和GB 13264的规定,它们的计数抽检程序分别如表所示:

3.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及其应用

GB 2828属于调整型计数抽样方法、标准,它可以在连续批产品质量检验中,随着产品质量水平的状况,随时调整抽检方案的严格程度,见下图: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41.gif" \* MERGEFORMA TINET

GB2828标准中抽样方案的五个要素:

应用GB2828确定适当的抽样方案,必须事先确定好五个要素,即批量(N)合格质量水平(AQL)、检查水平(IL)、检查次数和严格度。

(1)批量(N)

GB2828根据实践经验和经济因素,规定批量分为15档。如1~8为第一档,9~15为第二档,16~25为第三档……一直到≥500 001为第15档为止。

(2)合格质量水平(AQL)

GB2828中把AQL从0.010至1000按R5优先数系分为26 级,其公比大约为1.5(见GB2828中抽样方案表)。

AQL的确定,原则上应由产需双方商定,也可以在相应的标准或技术条件中规定,具体地说可以有定性确定与定量确定。

从定性确定上说:

单位产品失效后会给整机带来严重危害的,AQL值选用较小数,反之,可选用较大的;

A类不合格原则上不用抽样检查,B类不合格的AQL值小,C类不合格的AQL值大;

产品检查项目少时,值选用较小的AQL,检查项目多宜选用较大的AQL;

产品价格较高时,用较小的AQL,反之,可用较大的AQL;

电气性能宜用小的AQL,机械性能居中,外观质量可用较大的AQL;

同一产品中,B类不合格用较小的AQL,C类不合格用较大的AQL,重要检验项目的AQL较小。次要项目的AQL较大等。

定量确定AQL值的方法也有几种:

第一种是计算法。它根据损益平衡点P=Pb时,盈亏平衡公式: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42.gif" \* MERGEFORMA TINET

式中:A——接收不合格品单位产品的损失;

R——拒收单位产品的费用;

Pb——不合格品率;

I——检查一个单位产品的费用;

c——将一件不合格品代之以一件合格品的费用;

还可得出: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43.gif" \* MERGEFORMA TINET

再根据计算出来的Pb求出相应的质量平衡点KPb,找出对应的AQL。即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44.gif" \* MERGEFORMA TINET

第二种是统计平均法。它通过统计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P,了解本单位的生产能力。如某单位某年的各月样本不合格品率统计如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Pi(%) 0.79 0.83 0.85 0.85 0.92 0.93 0.81 0.82 0.78 0.90 0.97 0.94

上表中11月的P值最大为0.97,则可取AQL=1.0也就是说当AQL=1时,绝大多数产品可以高概率地通过。

第三种是因素图解法。先将合格质量水平AQL值的确定因素分解成4个指标,每个指标又分成三种程度不同的情况加以区分。

①如何发现可能忽略的缺陷

a.简单、容易地发现;

b.经过一般检查才能发现;

c.经拆卸等较复杂的手段才能发现。

②排除这些缺陷所需的成本或消耗

a.不花或极少花费成本与时间消耗;

b.中等的成本和时间消耗;

c.长时间、高成本、损失较大。

③缺陷一旦产生后在本企业带来的后果

a.可以容忍;

b.需返修,某些情况下需拆卸产品本身;

c.要换件(即需报损某些零部件),影响交货期。

④有缺陷的产品一旦销售出去以后带来的后果

a.用户不满;

b.用户要求索赔;

c.制造厂信誉损失。

当确定了上述四种指标中的某一情况以后,在下图中,按小图所示次序依次查找,即可查得合格质量水平AQL值。

还有一种经验确定数据方法,如按产品的使用要求,可参照下表中AQL值。

如按产品性能,可参照下表确定AQL值。

如按检验项目多少确定AQL可参照下表。

(3)检查水平(IL)

所谓检查水平就是按抽样方案的判断能力而拟定的不同样本大小。显然样本大小n大些,其判断能力就大些。因此如检验费用较低,就可把n选大些。

GB2828对检查水平分为两类:

一类是一般检查水平,用于没有特别要求的场合它又分为Ⅰ、Ⅱ、Ⅲ三级,一般如无特殊说明,则先选取第Ⅱ级检查水平。

另一类是特殊检查水平,用于希望样本大小n较少的场合。GB2828规定有S—1、S—2、S—3和S—4共四级。一般用于检查费用极高场合。如破坏性检查,寿命试验,产品的单价又较昂贵。其中S—l、S—2又适用于加工条件较好,交验批内质量较均匀的状况,而S—3、S—4则适用于交验批内质量均匀性稍差的场合。

选择检查水平一般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a.当没有特殊规定时,首先选用一般检查水平Ⅱ;

b.为了保证AQL,使劣于AQL的产品批尽可能少地漏过去,宜用高的检查水平,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c.检验费用较低时,宜用高水平,使抽检样本多些,误判就少些;

d.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有较大波动时,宜用高的检查水平;

e.检查是破坏性的或严重降低产品性能的,可采用低检查水平;

f.产品质量较稳定时可用低水平。

总之,检查水平的选定涉及到技术、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综合研究,才能合理选定。

(4)选定抽检样本次数

GB2828规定抽取样本的次数为三种,即一次、二次和五次。

一次抽检方案最简单,也很易掌握,但它的样本n较大,所以其总的抽检量反而大一些。

二次和五次抽捡方案较复杂些,需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很好实施,每次抽取的样本大小n较小,但每次抽取样本大小都相同,并且在产品质量很好或很差时,用不着抽满规定次数即可判定合格与否,所以,总的抽捡量反而会小些。

当检查水平相同时,一次,二次与五次抽检方案的判断结果基本相同。

三种抽检方案的抽取样本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之间一般存在着下列关系:

n1:n2:n5=1:0.63:0.25

即:2n2=1.26n1

5n3=1.25n1

(5)抽检方案的严格度

抽检方案的严格度是指采用抽检方案的宽严程度。GB2828 规定了三种宽严程度,即正常检查、加严捡查和放宽检查。

正常检查适用于当过程平均质量状况接近AQL时;

加严检查适用于当过程平均质量状况明显地比AQL劣时;

放宽检查是适用于在过程平均质量状况明显地比AQL优时。

此外还有一种特宽检查,只用于当采用放宽检查发现不合格批时,重新进行判断所采用的一种抽样方案。它仅适用于放宽检查时发现的不合格批本身,而不能用于其它批的检查。

如无特殊规定,一般均先用正常检查。

①从正常检查转到加产检查

当进行正常检查时,如在五批或不足五批中就出现二批经初次检查不合格,则从下一批检查转到加严检查。

②从加严检查到正常检查

当进行加严检查后,如质量好转,连续五批均合格,则从下一批转到正常检查。

③从正常检查到放宽检查

从正常检查转为放宽检查,要全部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a.连续十批,经正常检查合格;

b.在连续十批或按GB2828中表1界限数(L R)所述更多批所抽取的样本中,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总数小于等于表1中规定的界限数;

c.生产正常;

d.主管质量部门同意转到放宽检查。

④从放宽检查到正常检查

在进行放宽检查时,如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则从下批起又转为正常检查。

a.有一批放宽检查不合格;

b.生产不正常;

c.主管质量部门认为有必要回到正常检查。

综上所述,GB2828规定的转移规则可用下图表示。

应用实例

已知提交检查的产品,每批批量N =1000,采用检查水平Ⅱ和一次正常检查方案,检查主要性能指标a、b、c三个项目,现确定a参数AQL=1.0,b参数的AQL=0.1,c参数的AQL=0.01,试用GB 2828抽样检查。

解:由N =1000,检查水平Ⅱ,查样本大小字码表为J。

根据J,查GB 2828中一次正常抽样方案表,查知样本大小n=80。因a参数AQL=1.0,判定数组为[2,3]。因b参数的AQL=0.1,判定数组为[0,1],但因查时为箭头向下(↓)才找到的[0,1],因此n=125。c参数的AQL=0.01,同理判定数组为[0,1],n=1250。

这样a、b、c三个参数所查n不等,要分别进行判断:

①当AQL=0.01,n c=1250∴n c>N 则说明对c参数要全数检查,判定数组仍用[0,1],说明只要有一个不合格品则拒收。

若AQL=0.01检查c参数合格后,再从N 中随机抽取n b=125个样品进行b参数检查,判定数组也仍用[0,1]。如AQL=0.1时,检查b参数仍为合格批,再从125个产品中随机抽取n a=80进行a参数检查,判定数组为[2,3],如只有2个不合格品就接收,如出现3个不合格品就拒收。

②如标准规定a、b、c三个参数检查顺序不能变更,也可先抽n a=80检查,a参数合格后再补抽n2=n b-n c=45,检查b参数也合格,则全数检查c参数。

上述两种检查方法中,只要a、b、c三个参数中有一个参数的检查未通过,都应停止检查,可以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4.GB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2829规定了以不合格质量水平(用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为质量指标的一次、二次、五次抽样方案及抽样程序。它适用于产品定型检查时对过程稳定性,产品定型后验证生产线,生产工艺是否继续保证技术条件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

除了用于定型时的试验和型式(例型)试验外,凡提交周期检查的产品,必须先经过逐批检查合格或全检的批产品,经周期检查合格后,上述检查合格批,方能作为产品合格批。因此,该标准又适用于产品质量考核和评比。

确立周期检查抽样方案的四个要素:

GB2829规定了周期检查抽样方案,为了在GB2829中确定具体的抽样方案,必须事先规定四个要素,即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判定数组,判定水平和抽样次数。现按GB2829逐一作些说明。

(1)不合格质量水平(RQL)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是生产过程不稳定时,允许的最低的不合格品率。也就是说,不合格品率P达到甚至超过RQL时,就说明生产正处于不稳定状态。

R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GB2829已把RQL按优先数系划为31级,小于100的不合格质量水平可以是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也可以是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大于或等于100 的不合格质量水平,则仅仅是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产品标准或合同中必须采用GB2829中的RQL值.否则GB2829中规定的抽样方案也无法使用。

原则上按每个试验组分别叙定不合格质量水平,另外可以考虑在同一试验组中,针对不同类不合格再规定不合格质量水平,还可考虑在不同试验组之间或不同试验组相同不合格类之间再规定不合格质量水平。

通常对A类规定的不合格质量水平要小于对B类规定的不合格质量水平,对C类规定的不合格质量水平要大于对B类规定的不合格质量水平。

不合格质量水平的数据应当来自生产过程不稳定时的状态,有以下三个定量确定方法。

①计算法

从过去定型试验中不合格时样本大小和不合格品数,可用下列公式:

式中:P min——不合格品率的下限值;

n——样本大小但n≥25;

d——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

求出P min后,应调整或稍小的优先数才可作为RQL值。

②统计数据法

先求出历次定型试验不合格的P min,然后再从中的最小值去取RQL值。这样较为准确些。

如定型的有五次不合格,其P min值如下表。

试验次数 1 2 3 4 5

P min11.5 13.6 14.7 12.8 10.9 表中P min的最小植为10.9,从而取RQL=10。

③经验确定法

根据不同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实践经验,选取不同的RQL值(如下表)

使用要求

特高

RQL

≤8

10--15

20--30

≥40

示例

卫星、导弹、飞船

飞机、舰艇、重要军品

一般军品

工业品

日用品

(2)判定数组

周期检查抽样方案,对于同一个RQL值有多种判定数组方案,因此要先给定判定数组。

考虑判定数组时,应考虑样本大小、试验费用等问题。一般情况下优先使用的判定数组是[0,1],[1,2]及对应的二次、五次判定数组。

因为在RQL相同情况下,判定数组[0,1]所需样本最小。

当然在技术条件与经济上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其它判定数组,以减少判定风险。

也可以首先计算单位产品的批质量估计值,然后根据选择的判别水平查GB2829中有关表而得。

例:已知RQL=30,n=10,d=0判别水平为Ⅱ,求判定数组。

解:求值

先计算F分布中γ=2(d+1)=2

γ=2(n-d)=20

查GB 4086.4《统计分布数值表F 分布》中分位数值表查出F0.5(γ1,γ2)=0.7177

计算:

再查GB 2829中表(运用于判别水平Ⅱ),由RQL=30所在行水平方向向右找到满足P ≤0.95最大的值,=6.697%>P0.95=6.2%,则P0.95=6.2%向上找到判定数组[2,3]。

(3)判别水平

判别水平就是判断能力的高低。当产品的不合格品率恰好等于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即P=RQL时,其误判为合格的概率β=L(RQL)越小,表示其判断能力越高。反之,β越大,则判断能力就越低。

GB2829规定了三种判别水平如下:

判别水平Ⅰ,误判概率L(RQL)约40%(36.08%~45.79%)

判别水平Ⅱ,误判概率L(RQL)约20%(17.62%~26.49%)

判别水平Ⅲ,误判概率L(RQL)约10%(9.10%~13.6%)

当没有特别要求时,一般应采用判别水平Ⅲ。当愿承担较大风险时,希望减少样品数和降低试验费用可选取判别水平Ⅱ,产品制造工艺复杂或批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判别水平Ⅱ。只有在产品造价昂贵或试验费用高或测试困难等情况时,使用方愿承担更大风险而要达到减少样品数的目的时才使用判别水平Ⅰ。

(4)抽样次数

抽样次数与GB2828类似,也是分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样。

一次抽样较简单易掌握,但其平均样本大小较大,所以总的抽检量较大。

二次抽样和五次抽样较复杂,但在质量较好或太差时,能较快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不用抽满次数,所以其平均抽检量反而会小些。

使用GB2829应遵循下列程序:

①规定检查周期

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稳定的大约持续时间,产品作一次试验所需时间及试验费用,适当地规定周期检查的周期,一般为三个月、半年、一年等,最长可到三年,最短不能小于一个月。

②确定产品质量标准

确定产品质量标准目的是要把合格与不合格的划分标准写清楚,以作出对每个样品合格与否判断的依据。

标准规定不要过严也不能太松,要恰如其分,若过严会使多数试验批通不过,过松又会放过劣质产品,一般要略比逐批检查松一些。

③规定判别水平

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造价高低、试验费用和试验时间等因素决定判别水平,一般情况都取判别水平Ⅲ。

④?G?G?G?G?G?G?G G G G G?G?G?H?H H H H?H H H H H H H?H H H H ?H?H?H?H?H焀H甀H瘀H需H鬀H鰀H?H?H?H H?H?H?H?H?H?H?H?H?H?H?H?H?H?H?H?H H H H H

H H H H H H H豈H切H I I I I I?I?I?I?I?I?I匀I夀I帀I开I愀I戀I挀I栀I瘀I缀I 褀I謀I?I?J?J?J J J?J?J?J嘀J堀J愀J搀J攀J琀J眀J鈀J K?K?K?K?K?K?K?K?K?K娀K嬀K搀K攀K欀K氀K瀀K琀K錀K需K?K?L?L?L?L匀L吀L唀L嘀L圀L堀L夀L娀L嬀L 崀L帀L开L怀L愀L戀L挀L搀L昀L最L氀L洀L渀L漀L瀀L爀L琀L砀L?L?L M?M M M ?M?M夀M昀M紀M萀M蘀M贀M?M?M?M?M M M N N N N?N?N N N?N?N怀N戀N攀N昀N欀N氀N茀N萀N蜀N蠀N言N贀N?N?N?N?N N N N N N N N?N O?O O?O?O倀O吀O夀O娀O愀O戀O搀O攀O簀O紀O蘀O蜀O言O贀O?O?O?O?O?O?O?O?O O O O一???????????????????????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50.gif" \* MERGEFORMA TINET ,水平方向向左找到样本大小为n1=n2=32若n1中发生的不合格品d1=1,2,则动用第二样本n2进行检查。如(d1+d2)≤3判合格,(d1+d2)≥4则判不合格。

如n1中发生的不合格品d1=0,则判周期检查合格,不必再对第二样本n2进行检查。

如n1中发生的不合格数d1=3判本次周期检查不合格,也不必动用第二样本n2。

⑩周期检查后的处理

周期检查判为合格,表示该产品在本周期内的生产过程稳定性符合质量要求,因此,本周期内原经逐批检查合格的批,均应允许出厂或入库。如经周期检查不合格,生产企业就应认真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提出下列具体处理意见:a.若是试验设备出故障或操作上的漏误造成不合格的,可允许重新进行周期检查;

b.若造成周期检查不合格的原因能马上纠正,则允许纠正后生产的产品进行周期检查;

c.若造成周期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能通过筛选的方法剔除或可以修复,则允许用经过筛选或修复后的产品进行周期检查;

d.如周期检查不合格不属上述情况,那么它所代表的产品应暂时停止生产和逐批检查,并停止交货,只有当采取纠正措施后,又经周期检查合格后,才能恢复正常批量生产和逐批检查。

经周期检查的作品不能再作正品,一般不应出厂。如还有剩余使用价值,应标明是经验品降价出售。

四、计量抽样方法

计量抽样检查适用于有较高要求的质量特征值,而它可用连续尺度度量,并服从于正态分布,或经数据处理后服从正态分布。产品质量也有用不合格品率表述的,如电器元件的温升。绝缘层的漏电,发动机的节油性能,钢材中某一元素的含量等等。

1.计量抽样检查中的基本术语

(1)规格限

规定的用以判产单位产品某计量质量特征是否合格的界限值。

规定的合格计量质量特征最大值为上规格限(U);规定的合格计量质量特征最小值是下规格限(L)。

仅对上或下规格限规定了可接受质量水平的规格限称为单侧规格限;同时对上或下规格限规定了可接受质量水平的规格限是双侧规格限。

对上、下规格限分别规定了可接受质量水平的双例规格限是分立双侧规格限。对上、下规格限规定了一个总的可接收质量水平,又对其中一侧规格限单独规定了一个可接受质量水平的双侧规格限为复合双侧规格限。

(2)S法和σ法

利用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来判断批接收与否的方法叫S法。

利用样本平均值和过程标准差来判断批接收与否的方法称σ法。

(3)上、下质量统计量

上规格限、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或过程标准差)的函数是上质量统计量。符号为Q u。

式中:X——样本均值;

S——样本标准差;

σ——过程标准差。

下规格限,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或过程标准差)的函数是下质量统计量。符号为Q L

(4)可接收质量水平(AQL)

为了进行抽样检查,而对一系列连续提交批规定的,认为可接收的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的上限值。符号为AQL。

(5)接收常数(k)

由可接收质量水平和样本大小所确定的用于判断批接受与否的常数。它给出了可接收批的上质量统计量和(或)下质量统计量的最小值。符号分别为k、k△、和K c。

(6)最大样本标准差(MSSD)和最大过程标准差(MPSBD)

在给定条件下,可接收批的样本标准差的最大值为最大样本标准差。符号为MSSD。

在给定条件下,可接收批的过程标准差的最大值是最大过程标准差。符号为MPSD。

2.计量抽样检查的程序

我国已制订了一系列计量抽样检查方法标准,其中常用的二个标准规定的抽样检查程序如下表所示。

计量抽样程序表

9 判断

批接

收与

10

处理检查批

3.GB6378《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及应用

它适用于连续批检查。在检查实施前,应做好检查方式的选择、检查水平和可接收质量水平的规定。

(1)选择检查方式

选择检查方式需选取规格限和取定S法和α法。S法和α法都有五种检查方式。即;

①上规格限;

②下规格限;

③分立双恻规格限;

④综合次例规格限。

⑤复合双侧规格限。

单侧或双侧规格限的选取,取决于技术标准,订货合同及有关文件中对计量质量特征规格限的规定。

当需要分别控制超出上规格限和低于下规格限的不合格品率时。采用分立双侧规格限;当只需控制总的不合格品率时,采用综合双侧规格限;如果不仅要控制总的不合格品率,而且还要控制其中一侧规格限的不合格品率时,采用复合双侧规格限。

一般应从S法开始,应用σ法时,事先要确定过程标准关。

(2)规定检查水平

GB6378规定了三个一般检查水平Ⅰ,Ⅱ,Ⅲ,和二个特殊检查水平S—3和S—4。

通常使用检查水平Ⅱ,当允许降低抽样方案对批质量的判别力时,采用检查水平Ⅰ,当需要提高抽样方案对批质量的判别力时,采用检查水平Ⅲ。

特殊检查水平S—3和S—4,主要用于要求尽量减少样本大小的场合,但将增加误判的风险。

(3)提高可接收质量水平

对单侧规格限,只对需要控制的规格限规定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值;

对分立双侧规格限,应分别对上、下规格限规定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值,这两个可接收质量水平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综合双侧规格限,只对上、下规格限规定一个总的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值;

对复合双侧规格限,除必须对上、下规格限规定一个总的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值外,还要对需控制的某一侧规格限再规定一个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值。

(4)规定抽样方案的严格度及转移规则

如无特殊规定,开始应使用正常检查抽样方案。

在特殊情况下,经负责部门指定,开始也可使用加严检查或放宽检查抽样方案。

在抽检中,根据产品质量变化情况,按下述转移规则进行:

①从正常检查到加严检查

当进行正常检查时,若在不多于5批的连续批中有2批经初步检查拒收,则从下批起执行加严检查。

②从加严检查到正常检查

当进行加严检查时,若连续5批经初步检查接收,则从下一批起执行正常检查。

③从正常检查到放宽检查

当执行正常检查时,如能满足下列条件,则可从下一批起执行放宽检查。

a.初次检查中连续10批均接收;

b.经可接收质量水平,加严一级判断后,这些批仍被接收;

c.生产正常;

d.负责部门同意转到放宽检查。

④从放宽检查到正常检查

在进行放宽检查时,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从下一批起执行正常检查。

a.一批经初检查拒收;

b.生产不正常;

c.负责部门认为有必要回到正常检查。

⑤从加严检查到暂停检查

加严检查开始后,如拒收的批数累计到5批时,暂时停止检查。由供货方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改善产品质量后,方可恢复抽样检查、原则上应从加严检查开始,不许从放宽检查开始。

(5)检索抽样方案

S法的数值法程序仅用于单侧规格限和分立双侧规格限情况。

首先根据批量和检查水平,从GB6378中8.1表查出样本大小字码;然后根据样本大小字码和可接收质量水平,从GB6378中8.3表查出正常检查抽样方案(n,k)或(n L,K L)与(n u,k u)。

如是加严检查和放宽检查,则分别从8.4表,8.5表中查出抽样方案。

对分立双侧规格限的两侧,检索出两个抽样方案的样本大小不同,则取其中大者作为通用的样本大小,而接收常数不变。如AQL L=0.15%AQL U=0.25%,字码为E,从表3查出正常检查抽样方案为(10,2.24)和(7,2.00),那就实际使用(l0,2.24)和(10,2.00)这两个抽样方案。

综合双侧规格限和复合双侧规格限的抽样方案检索分别按GB6378中6,l,2,3条和6,1,2,4条规定.

σ法的数值法程序也仅适用于单侧规格限及分立双侧规格限情况(详见GB6378中6.2.l条)。

(6)判断批接收与否

抽取大小为n的样本,测量其中每个单位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X,然后计算样本均值X和样本标准差S。

对于单侧上规格限,计量上质量统计量。

若QU≥k,则接收该批;

若QU<k,则拒收该批。

对于单侧下规格限,计算下质量统计量。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54.gif" \* MERGEFORMA TINET

若QL≥k,则接收该批;

若QL<k,则拒收该批。

对于分立双侧规格限,同时计算上、下质量规格限。

若QL≥kL,且QU≥k U,则接收该批;

若QL<kL或QU<kU,则拒收该批。

(7)应用示例

某高速钢刀具再热处理后硬度值HRC规定为58--62,已知N =80,L=58,U =62,AQLL=0.25%,AQLU=1.0%,检查水平Ⅱ,假设是加严检查,试根据抽样测试结果判断该批是否接收?附抽样结果(HRC)为:58.5,58.0,60.0,60.5,59.5,60.5,58.0,61.5,60.0。

解:由N =80,检查水平Ⅱ查GB 6378中8.1表获字码E,由S 法加严检查,字码E,AQLL=0.25%,AQLU=1.0%查标准中8.4表得:

AQLL=0.25%的抽样方案(nL,kL)为(10,2.24)

AQLU=1.0%的抽样方案(nU,kU)为(7,1.75)。但按标准规定应改为(10,1.75)。所以从批中随机抽取10个单位产品是正确。根据检验结果,分别计算: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55.gif" \* MERGEFORMA TINET

由于QL=1.42<kL=2.24,所以拒绝接收。

判断批接收与否还可用图解法,如对单侧规格线,在使用S 法检索出抽样方案(n,k)后,可以在以横轴表示样本标准差S ,纵轴表示样本均值,在坐标纸上画出如下接收曲线(见下图)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56.gif" \* MERGEFORMA TINET

对于上规格限X=Xu-ks或对于下规格限X=Xu-kL+ks

在抽取大小为n的样本,测量其中每个单位产品的计量质量特征值X,然后计算样本均值X和样本标准差S,把点(S,X)描在上述图上,若该点落在接收域内,则接收该批,否则就拒收该批。

分立双侧规格限的图解法原理一样,其接收域为两条直线所夹的阴影区间,如下图所示。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57.gif" \* MERGEFORMA TINET

综合双侧规格限和复合双侧规格限的S 法,图解法见GB6378中6,l,2,3条和6,1,2,4条。σ法图解法见6.2.2 条。

值得注意是在检查样本中,要按规定的测量、试验方法,检查结果要完整、准确地记录在专用记录图表中,以免失真,引起判断失误。对于异常数据,应首先查找产生原因,以便纠正,如无法查找,要按GB4883《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执行。剔除异常数据后,一般应再补抽样本到规定样本大小。

4.GB8053《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及应用

该标准适用于非连续批的单位产品质量由计量值进行度量时的抽样检查,并且α=0.05,β=0.10,在实际生产中,非连续批是常有的,这时不能应用GB6378,而GB8053适用于以批不合格品率为质量指标的非连续批计量抽样检查。现简要叙述一下其抽样方法。

(1)选择抽样检查类型

产品质量稳定,并有近期质量管理或抽样检查的历史数据能预先确定批标准差时,可选用σ法,如无历史数据或即使有历史数据,但质量不稳定时,应选用S法。

当供需双方有较长供货期时,无论采用S法或σ法,都要以控制图方式记录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如在应用S法过程中,控制图显示样本标准差已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允许由S法转入σ法。在应用σ法过程中,控制图显示样本标准差已失去控制,应由σ法转回S法。

如果控制图虽未显示失去统计控制状态,但表明批标准差变小或变大时,要随时更新所采用的批标准差值。

上述控制图的使用应按GB4091.1《常规控制图总则》和GB4091.2《平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S图》执行。

(2)确定抽样检查方式

GB8053规定了上规格限,下规格限及双侧规格限三种抽样方式可供选用。

采用双侧规格限时,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使用GB8053中图表。

①当0.1%≤P0<1%时

c=(L-U)/2σ<-3.7

当P0≥1%时

c=(L-U)/2σ<-3.1

式中:P0——批不合格品率的合格质量水平;

L——下规格限;

U——上规格限;

σ——批标准差。

在未知σ的S法,可由产需双方根据以往经验商定双方可接受的估计值。

②抽样检查为σ法时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58.gif" \* MERGEFORMA TINET

抽样检查为S 法时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59.gif" \* MERGEFORMA TINET

式中,P1为批不合格品率的极限质量水平。

(3)规定合格质量水平与极限质量水平

抽样检查中,对应于一个确定的比较高的接收概率的可以被认为满意的质量水平称为合格质量水平。而对于一个确定的比较低的接收概率的可以被认为不容许更劣的质量水平称极限质量水平。

这二个质量水平,应根据产品标准对质量的要求规定。一般标准中只规定一个,另一个质量水平则为产需双方协商确定。

有必要时,也允许产需双方协商规定与产品标准不一致的质量水平,明确规定于订货合同或有关文件之中。

(4)检索抽样方案

σ法的检索抽样方案步骤见下表。

σ法检索抽样方案

工作步骤

工作内容

检查方式

上规格线

下规格线

双侧规格线

规定质量要求

U P0 P1

L P0 P1

UL P0 P1

检索n、KP值(保证批不合格品率σ法的接收系数)

由标准中表1查出n、KP值

确定σ值

由生产企业近期的10--20组x-S(或R)控制图或数据10--20批抽样检查数据,按GB 8054中附录C的方法进行估计

计算合格判定值

xUP=xU-KPσ

xLP=xL-KPσ

xUP=xU-KPσ

xLP=xL-KPσ

S 法检索抽样方案步骤就较简单,只要规定质量要求,就可以从标准中查出n和tp值,即保证批不合格品率S法的接收系数。

(5)构成批和样本的抽取

构成批的产品必须是同一规格型号,同一质量等级以及由同一原料成分在同一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单位产品构成。

不允许对已抽样检查后被判为不合格的批。不加任何处理重新构成批或部分地与其它新的单位产品构成批。

批量大小按销售情况和实际生产条件由产需双方商定,并明确在订货合同中规定。所需样本应从整批中随机抽取。

(6)检查样本与计算结果

抽取的样本按标准或合同上有关规定逐一检验,检验结果应完整准确地记录,并计算出样本的均值与标准差。

如有明显偏离所属样本其它检查结果的个别异常数据时,首先要设法找出产生异常数据的技术原因或物理原因。无法查找时按GB4883标准规定剔除,但应重新从批中随机抽取单位产品补充至原有样本大小。如无法补足样本大小,应在保持原有方案的质量水平条件下由产需双方协商调整合格判定值。

(7)批质量的判定和处理

批质量的判定有σ法判断规则和S法判断规则。具体内容见下表。

已知条件

σ法

S 法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给定上规格限

x≤xUP

x>xUP

x+tPS≤U

x+tPS>U

给定下规格限

x≥xLP

x<xLP

x-tPS≥L

x-tPS<L

双侧规格限

xLP≤x≤xUP

xLP>x>xUP

L≤x-tPS<L

x-tPS<L

x+tPS≤U

x+tPS>U

凡判为合格的批,应整批接收,判为不合格的批,不得未经任何处理再次提高检查。

(8)应用实例

例1:已知产品特征值得标准差σ=1,产品标准规定单位产品特征值不低于500时为合格品,又确定P0=0.01,P1=0.10 求抽样方案。

解:已知L=500,P0=0.01,P1=0.10

由标准中查得P0=0.01的横向行与P1=0.10的竖向列相交位置的数为n=8,Kp=1.74

因为下规格限的合格判定值为:

XLP=L+KPσ=500+1.74×1=501.74

因此,所求抽样方案为(8,501.74),即从批中抽取8个单位产品,逐一检验后得样本平均值X,判定规则为:

当X≥501.74时,批为合格,接收;

当X<501.74时,批为不合格拒收。

例2:设某一产品,其质量特征值要求双侧规格限,分别为L=58,U=67,又要求超出双侧规格限的不合格品P0=0.05,P1=0.16,产品标准差σ=1,试求抽样方案。

解:已知L=58,U=67,P0=5%,P1=16%,σ=1

c=(L-U)/2σ=(58-67)/2×1=-4.5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60.gif" \* MERGEFORMA TINET

∵P0=0.05>0.01 c=-4.5<-3.1 而且17.6>0.45

说明符合双侧规格限两个条件,可采用GB 8053中图表检索抽样方案。

由已知条件,从标准中查得P0=0.05的横向行与P1=0.16竖向列相交位置的数为:n=20 Kp=1.28 这样可求得其合格判定值为:

XUP=U-KPσ=67-1.28×1=65.72

XLP=L+KPσ=58+1.28×1=59.28

求得抽样方案为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61.gif" \* MERGEFORMA TINET

就可从批中抽取20个单位产品,检验后可得X,如:

59.28<X≤65.72时判为合格接收,

59.28>X>65.72时判为不合格拒收。

5.GB8054《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及应用

GB8054规定了以批平均值为质量指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与实施方法。它适用于产品质量特征值以计量数据表示,且服从正态分布的α=0.05,β=0.10时的批检查,有些特征值不是正态分布,但如进行变量变换后能使其转变为正态分布,也可采用GB8054,现简叙一下这种抽样检查方法。

(1)选择抽样检查类型

产品质量稳定,并有近期质量管理或抽样检查历史数据能预先确定批标准差时,选用σ法,否则,应选用S法。

产品质量是否稳定,由该产品近期质量管理或抽样检查的历史数据的批内方差是否稳定而定。对最近10~20组数据,分别计算出各组的无偏方差S2,并计算出批的无偏方差均值S2。当批内各组样本大小相等时,根据n从F分布表中求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62.gif" \* MERGEFORMA TINET 值,再计算S2·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62.gif" \* MERGEFORMA TINET 值,以此值对照批内各组的S2值,没有发现超过者,则可认为产品质量稳定。

如某建筑材料的吸水率有16组数据,每组的样本大小为14个产品单位,每组的S2为:

0.003 68 0.006 50 0.004 42 0.002 13

0.001 87 0.002 88 0.008 93 0.006 05

0.002 12 0.007 23 0.006 75 0.003 35

0.008 55 0.001 78 0.006 33 0.004 37

检验其质量是否稳定?

解:S=ΣS2/16=0.004 91

查表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62.gif" \* MERGEFORMA TINET (0.01),即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63.gif" \* MERGEFORMATINET (0.01)表内缺,查到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64.gif" \* MERGEFORMA TINET =2.18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65.gif" \* MERGEFORMA TINET =2.04

∵F值与(n-1),值的例数成正比例

∴以内插法求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质量管理.files\\zlgl11-66.gif" \* MERGEFORMA TINET

对照16组S2值,均未超过0.010 44,故可认为该产品质量稳定。

(2)确定抽样检查方式

GB8054也规定了上规格限,下规格限及双侧规格限三种抽样检查方式。产需双方可根据产品标准对质量要求不同的规格限而选用。

但采用双侧规格限时,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使用GB8054中表。

①μIU-μOU=μOL-μIL

②(μOU-μOL)/(μOL-μIL)>0.89 (σ法)

(μOU-μOL)/(μOL-μIL)>0.33 (S法)

式中:μIU——极限质量的上规格限;

μOU——合格质量的上规格限;

μIL——极限质量的下规格限;

μOL——合格质量的下规格限。

(3)规定合格质量水平和极限质量水平

合格质量水平和极限质量水平应根据产品标准中对质量的要求确定,一般产品标准只规定其中之一的质量水平,而另一质量水平由产需双方协商确定。

同样,产需双方认为需要时可规定与标准不一致的质量水平确定于订货合同中。

(4)检索抽样方案

σ法的抽样方案检索步骤如表。

工作步骤

工作内容

检查方法

上规格限

下规格限

双侧规格限

1

规定质量要求

μOU μIU

μOL μIL

μOU μIUμOL μIL

2

确定σ

由生产企业近期的10--20组X-S(或R)控制图数据,或近期10--20批的抽样检查数据,按GB 8054附录C的方法进行估计

3

计量质量统计表

(μIU-μOU)/σ

(μOL-μIL)/σ

(μIU-μOU)/σ或

(μOL-μI L)/σ

S法的抽样方案检索步骤如表。

(5)批的构成与样本的抽取

批的构成与样本的抽取均同GB8053。

在S法中采取预抽n1样本估计σ时,则按下列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当n>n1时,再从批中随机抽取其差额数补全;

当n=n1时,不需再抽样本;

当n<n1时,则从大小为的预抽样本中随机抽取个样品。

(6)样本的检验、计算与批质量的判定、处理

样本的检验与计算均同GB8053规定。批质量的判定详见下表。

凡判为合格的批接收;判为不合格的批,不得未经任何处理地再次提交检查。

(7)应用实例

例1:要求固体苛性钠中的氧化铁Fe2O3含量要低批平均值在0.004%以下为合格质量,0.005%以上为不合格质量。已知标准差为0.000 6%市确定抽样方案?

解:已知μOU=0.004% μIU=0.005% σ=0.000 6%

计算(μIU-μOU)/σ=[(0.005-0.004)×10-2/(0.000 6×10-2)]=1.667

从GB 8054中找出1.667所在位置(1.463--1.689)而得到n=4 k U=0.822

上规格线的合格判定值

X OU=μOU+Kμσ=0.004×10-2+0.822×0.000 6×10-2=0.004 5%

因此抽样方案为[4,0.004 5%],从产品批中抽取4各单位产品,检查后得X

如:X≤0.004 5%,判为合格,

X>0.004 5%,判为不合格。

例2:规定某种原材料的化学成分SO3低于1.5%者为合格质量水平,超过2.5%者不合格,由于不知其标准差,产需双方商定σ=0.85%,试用S法求抽样方案?

解:μOU=1.5% μIU=2.5% σ=0.85%

则:(μIU-μOU)/σ=[(2.5-1.5)×10-2/(0.85×10-2)]=1.176

从GB 8054中找出1.176所在位置(1.135--1.230)而查得n=8 t U=0.67,按(8,0.67)方案,从批中抽取8各单位产品化验,可算出X及标准差S后,

如:X+0.67S≤1.5%时,批为合格。

X+0.67S>1.5%时,批为不合格。

此外,统计抽样方法也还应用在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以及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检验、厂际质量保证体系的考核及可靠性试验中。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质量管理中统计抽样方法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成为统计数学运用于社会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成果。

其他抽样方法

其他抽样方法 一、二重抽样 二重抽样是指在抽样时分两步抽取样本,每一步抽取一个样本。一般情况下,先从总体N 中抽取一个较大的样本n ',称为第一重样本,对之进行调查以获得总体的某些辅助信息,为下一步的抽样估计提供条件。然后进行第二重抽样,第二重抽样所抽的样本n 相对较小,但是第二重抽样调查才是主调查。一般地,第二重样本是从第一重样本中抽取的,即第一重样本的子样本,但是有时也可以从总体中独立抽取。 二重抽样与两阶段抽样在概念上很容易引起混淆。虽然二者都可以被视为分阶段抽样方法,但是二重抽样与两阶段抽样的差异还是很显著的。首先,两阶段抽样是先从总体N 个单元(初级单元)中抽出n 个样本单元,却并不对这n 个样本单元中的所有小单元(二级单元)都进行调查,而是在其中再抽出若干个二级单元进行调查;二重抽样则不同,要对第一重样本进行调查以获取总体的某些辅助信息,并且要利用这些辅助信息进行排序、分层、抽样或估计。其次,两阶段抽样的第一阶段抽样单位和第二阶段抽样单位往往是不同的,比如第一阶段抽样单位是居委会,第二阶段抽样单位是住户;而二重抽样的第二重样本则往往是第一重样本的子样本,两次抽样的单位是相同的。 二、分层的二重抽样 进行分层抽样有一个前提,即需要将总体N 个单元划分为L 个互不重叠的层,而且需要知道各层的权重N N W h h =。如果事先无法知道总体的权层,则可采用二重分层抽样方法。 1、符号说明 用下标h 表示层数,L h ,,2,1 = h N :总体第h 层的单元数;总体单元数∑==L h h N N 1 h n ':第一重样本第h 层的单元数;第一重样本单元数∑='='L h h n n 1 h n :第二重样本第h 层的单元数;第二重样本单元数∑==L h h n n 1 N N W h h = :总体单元第h 层的权重;n n w h h ' ' =':第一重样本第h 层的权重 h h hD n n f '= :第二重样本第h 层的抽样比,10≤

抽样方法教案

新课程创新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一 教材:苏教版必修3 模块:统计 内容:简单随机抽样 设计时段:一课时 学校: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设计者:陈亮

设计思想: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统计的思想。 通过“游戏”引入抽签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理解抽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随机性和等可能性,由实际操作的步骤总结出抽签法的方法步骤,再继续设疑引出随机数表法,让学生感知学习随机数表法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知随机数表法与抽签法的不同之处与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统计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在初中统计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本节内容介绍了统计的第一种方法,教材的重点应是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理解,难点是统计的思想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特点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从而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具体实例的过程,掌握用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统称“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样本的方法。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掌握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的步骤,了解随机数表法的制作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抽样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统计思想与确定性思想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现实生活和其他科学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会用数学的眼睛看问题。 教学重点: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2、常用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教学难点:随机数表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与自学相结合。 课前准备:号签若干个,纸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一)提出问题 1、为了知道汤的味道如何,你会怎么做?

常用抽样方法

1.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又称非随机抽样,指根据一定主观标准抽取样本,令总体中每个个体的被抽取不是依据其本身的机会,而是完全决定于调研者的意愿。 其特点为不具有从样本推断总体的功能,但能反映某类群体的特征,是一种快速、简易且节省的数据收集方法。当研究者对总体具有较好的了解时可以采用此方法,或是总体过于庞大、复杂,采用概率方法有困难时,可以采用非概率抽样来避免概率抽样中容易抽到实际无法实施或"差"的样本,从而避免影响对总体的代表度。 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有以下四类: 方便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 指根据调查者的方便选取的样本,以无目标、随意的方式进行。例如:街头拦截访问(看到谁就访问谁);个别入户项目谁开门就访问谁。 优点: 适用于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是"同质"的,最方便、最省钱;可以在探索性研究中使用,另外还可用于小组座谈会、预测问卷等方面的样本选取工作。 缺点: 抽样偏差较大,不适用于要做总体推断的任何民意项目,对描述性或因果性研究最好不要采用方便抽样。 判断抽样(Judgment sampling) 指由专家判断而有目的地抽取他认为"有代表性的样本"。例如:社会学家研究某国家的一般家庭情况时,常以专家判断方法挑选"中型城镇"进行;也有家庭研究专家选取某类家庭进行研究,如选三口之家(子女正在上学的);在探索性研究中,如抽取深度访问的样本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优点: 适用于总体的构成单位极不相同而样本数很小,同时设计调查者对总体的有关特征具有相当的了解(明白研究的具体指向)的情况下,适合特殊类型的研究(如产品口味测试等);操作成本低,方便快捷,在商业性调研中较多用。 缺点: 该类抽样结果受研究人员的倾向性影响大,一旦主观判断偏差,则根易引起抽样偏差;不能直接对研究总体进行推断。 配额抽样(Quota sampling) 指先将总体元素按某些控制的指标或特性分类,然后按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选取样本元素。 相当于包括两个阶段的加限制的判断抽样。在第一阶段需要确定总体中的特性分布(控制特征),通常,样本中具备这些控制特征的元素的比例与总体中有这些特征的元素的比例是相同的,通过第一步的配额,保证了在这些特征上样本的组成与总体的组成是一致的。在第二阶段,按照配额来控制样本的抽取工作,要求所选出的元素要适合所控制的特性。例如:定点街访中的配额抽样。 优点: 适用于设计调查者对总体的有关特征具有一定的了解而样本数较多的情况下,实际上,配额抽样属于先"分层"(事先确定每层的样本量)再"判断"(在每层中以判断抽样的方法选取抽样个体);费用不高,易于实施,能满足总体比例的要求。 缺点:

抽样方法(1)

抽样方法 产品质量检验通常可分成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方法。 全数检验是对一批产品中的每一件产品逐一进行检验,挑出不合格品后,认为其余全都是合格品。这种质量检验方法虽然适用于生产批量很少的大型机电设备产品,但大多数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产品就很不适用。产品产量大,检验项目多或检验较复杂时,进行全数检验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仍难免出现错检和漏检现象。而当质量捡验具有破坏性时,例如电视机的寿命试验、材料产品的强度试验等,全数检验更是不可能的。 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交验的产品(总体)中,随机抽取适量的产品样本进行质量检验,然后把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或需再进行抽检后裁决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 过去,一般采用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我国也一直沿用原苏联40年代采用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认为样本与总体一直是成比例的,因此,把抽查样本数与检查批总体数保持一个固定的比值如5%,0.5%等。可是,实际上却存在着大批严、小批宽的不合理性,也就是说,即使质量相同的产品,因检查批数量多少不同却受到不同的处理,而且随着检查批总体数量的增多,即使按一定的百分比抽样,样本数也是相当大的,不能体现抽样检验在经济性方面的优点。因此,这种抽样检验方法已被逐步淘汰。 人们经过对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的研究,获知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按数理统计科学方法去设计抽样方案。因此,逐步研究和设计了一系列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科学基础上的各种统计抽样检验或统计抽样检查方案,并制订成标准抽样检查方案。1949年,美国科学家道奇和罗米格首先发表了《一次抽样与二次抽样检查表》;1950年美国军用标准MIL-STD—105D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计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日本先后制定了JIS Z9002,JIS Z9015等一系列抽样检查方法标准;英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制订了抽检方法标准;ISO和IEC又分别制订了抽样检查方法国际标准,如ISO2859、IEC410等。实践证明,上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应用于产品质量检验时,虽然也存在着误判的可能,即通常所说的存在着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但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抽样检查方案,把这种误判的风险控制在人们要求的范围之内,符合社会生产使用的客观实际需要,因此,很快地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推行,取代了原先的不合理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 我国至今已制定的抽样方法标准有: GB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13393 抽样检查导则 GB6378 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对应于ISO3951) GB8051 计数型序贯抽样检验方案(适用于检验费用昂贵的生产上连续批产品抽样检查) GB8052 单水平和多水平计数连续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输送带上移动产品的检查) GB8053 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GB8054 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GB13262 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极查程序及抽样表 GB13263 跳批计数抽样检查及程序 GB13264 不合格品率的小批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GB13546 挑选型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GB14162 产品质量监督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14437 产品质量计数一次监督抽样检验程序

典型的抽样方法(案例)

导语: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抽样调查是建立在随机原则基础上,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概率估计原理,应用所的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例如,从某地区全部职工当中随机抽取部分职工,以家庭为单位按月调查取得有关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资料,并依据这些资料推断出全区职工的收支情况,这就是一种抽样调查。从调查方法上来看,它是属于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又与一般调查不同,它不只停留于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而且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据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从而提高统计的认识能力。因此,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在统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抽样方法: 一. 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作法有:直接抽选法,抽签法,随机数法。 直接抽选法例如某项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市职工收入状况进行研究,该市有职工56,000名,抽取5,000名职工进行调查,他们的年平均收入为10,000元,据此推断全市职工年收入为8,000--12,000元之间。 抽签法又称“抓阄法”。它是先将调查总体的每个单位编号,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任意抽取号码,直到抽足样本。在这里选取一个案例说明,如要在10个人中选取3个人作为代表,先把总体中的10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3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这就是抽签法,与直接抽样法类似。 另一个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

1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

统计 1.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2)系统抽样也叫等距离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只取一个;(3)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点:每个个体被抽到 的概率都相等n N ,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 性。 如(1)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户,中等收入家庭280户,低收入家庭95。为了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户的样本,把这种抽样记为A;某中学高中一年级有12名女排运动员,要从中选取3人调查学习负担的情况,把这种抽样记为B,那么完成上述两项调查应分别采用的抽样方法:A为_______,B为_____。(答: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3)某中学有高一学生400人,高二学生300人,高三学生300人,现通过分层抽样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已知每个学生被抽到的概率为0.2,则n= _______(答:200); (4)容量为100的样本拆分成10组,前7组的频率之和为0.79,而剩下的三组的频数组成等比数列,且其公比不为1,则剩下的三组中频数最大的一组的频率是______(答:0.16); (5)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含有10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则某一个体a“第一次被抽到的概率”,“第一次未被抽到,第二次被抽到的概率”,“在整个抽样过程中被抽到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答:111 ,, 10105 ); 2.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即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即总体期望值――描述一个总体的平均水平);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方差和标准差是描述一个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表示这个样本或总体的波动越小,即越稳定)。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总体估计要掌握:(1)“表”(频率分布表);(2)“图”(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 (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 (2)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 频率直方图的作法: (1)算数据极差(); min max x x-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直方图。 提醒:直方图的纵轴(小矩形的高)一般是频率除以组距的商(而不是频率),横轴一般是数据的大小,小矩形的面积表示频率。组数的决定方法是:设数据总数目为n,50 ≤ n时,分为8 ~ 5组; 100 50≤

(抽样检验)抽样方法教案最全版

(抽样检验)抽样方法教案

新课程创新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壹 教材:苏教版必修3 模块:统计 内容:简单随机抽样 设计时段:壹课时 学校: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设计者:陈亮 设计思想: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统计的思想。 通过“游戏”引入抽签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理解抽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随机性和等可能性,由实际操作的步骤总结出抽签法的方法步骤,再继续设疑引出随机数表法,让学生感知学习随机数表法的必要性,且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知随机数表法和抽签法的不同之处和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统计的第壹节课,是学生在初中统计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本节内容介绍了统计的第壹种方法,教材的重点应是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理解,难点是统计的思想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特点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从而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解决具体实例的过程,掌握用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统称“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样本的方法。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掌握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的步骤,了解随机数表法的制作和思想; 2、过程和方法:初步感受抽样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统计思想和确定性思想的差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从现实生活和其他科学中提出具有壹定价值的统计问题,会用数学的眼睛见问题。 教学重点: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2、常用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教学难点:随机数表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和自学相结合。 课前准备:号签若干个,纸盒壹个。 教学过程: 壹、情境引入 (壹)提出问题

谈谈几种典型的抽样方法(案例)

谈谈几种典型的抽样方法(案例) 学院:经济学院 班级: 08经41 学号: 08084004 姓名:毛雪晨 日期: 2011年10月20日

摘要:本文以抽样方法为中心,主要阐述几种常见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以及配额抽样,探讨了各种抽样方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等。 关键词:抽样调查,应用,缺点。

导语: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抽样调查是建立在随机原则基础上,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概率估计原理,应用所的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例如,从某地区全部职工当中随机抽取部分职工,以家庭为单位按月调查取得有关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资料,并依据这些资料推断出全区职工的收支情况,这就是一种抽样调查。从调查方法上来看,它是属于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又与一般调查不同,它不只停留于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而且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据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从而提高统计的认识能力。因此,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在统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抽样方法: 一. 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作法有:直接抽选法,抽签法,随机数法。 直接抽选法例如某项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市职工收入状况进行研究,该市有职工56,000名,抽取5,000名职工进行调查,他们的年平均收入为10,000元,据此推断全市职工年收入为8,000--12,000元之间。 抽签法又称“抓阄法”。它是先将调查总体的每个单位编号,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任意抽取号码,直到抽足样本。在这里选取一个案例说明,如要在10个人中选取3个人作为代表,先把总体中的10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3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这就是抽签法,与直接抽样法类似。 另一个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

第八讲 几抽样方法

第八讲几种抽样方法 (1)随机抽样 新知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做简单随机样本。 【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 (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 (2)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 (3)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 新知2: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抽签法的定义: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说明】抽签法的一般步骤: (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2)连续抽签获取样本号码。 随机数法的定义: 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叫随机数表法,这里仅介绍随机数表法。 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800袋牛奶编号,可以编为000,001, (799)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例如选出第8行第7列的数7(随机数表详见教材附表1的第6行至第10行)。 第三步,从选定的数7开始向右读(读数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个三位数785,由于785<799,说明号码78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916,由于916>799,将它去掉,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6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 【说明】随机数表法的步骤: (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2)在随机数表中选择开始数字。 (3)读数获取样本号码。 ※ 典型例题 例1 人们打桥牌时,将洗好的扑克牌随机确定一张为起始牌,这时按次序搬牌时,对任何一家来说,都是从52张牌中抽取13张牌,问这种抽样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 例2 某车间工人加工一种轴100件,为了了解这种轴的直径,要从中抽取10件轴在 同一条件下测量,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 动手试试 练1. 现有30个零件、需从中抽取10个进行检查,如何利用抽鉴法得到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 练2.要从高一年级全体学生450人随机抽取50人参加一项活动,请用随机数法抽取人选,写出过程。

几种抽样调查方法比较

抽样调查技术课程论文 ---抽样调查方法比较分析 专业:林学 班级:林学四班 指导教师:朱光玉 作者:姚帅 20130221 日期: 2016年1月3日

抽样调查方法比较分析 一.调查目的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几种抽样调查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二阶抽样等。各个方法在应用时有其特点和优缺点。本文通过计算对这些调查方法做出简单的总结和计算,以求在实际生活的数理统计中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二.抽样方法介绍 1.简单随机抽样 设一个总体的个体数为N.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 对于简单随机抽样需要注意:①它是不放回抽样;②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③它是一种个体机会均等的抽样;④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不多的情况.生活中有许多用抽签法或类似抽签法的案例,如彩票摇奖、电视节目中电话号码抽奖、纳税凭证抽奖等.抽样时也要防止出现貌似合理的抽样方法,如到某星级宾馆问卷调查客人的收入情况来推断该地区的人均收入,或每隔一周到某一路口调查当地车流量等等。 2.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从每个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的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系统抽样。 对于系统抽样需要注意:①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的情况,它与简单随机抽样的联系在于:将总体均分后的每一部分进行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②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系统抽样是等可能抽样,它是客观的、公平的;③总体中的个体数恰好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可用它们的比值作为系统抽样的间隔;当总体中的个体数不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可用简单随机抽样先从总体

抽样方法案例

附件二: 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样本地区和样本个体的抽取方法 一、概述 1.1 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抽查的原则是既要兼顾调查设计的科学性即样本地区和样本个体 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有足够的代表性,又不致于过多增加样本量而加大调查的工作量,即经济有效的原则。 1. 2 抽样的方法是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第一阶段分层是以县(市或市区)为样本 地区;第二阶段分层是以乡镇(街道)为样本地区;第三阶段分层以村为样本地区;最后是住户为样本个体。 二、第一阶段分层整群抽样 2. 1 第一阶段抽样着重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由于全国各县、市差异极大,如何确定第 一阶段分层的基准;二是抽样比例,多大的县、市样本量能经济有效地代表全国和不同类型的地区。 2 . 2 第一阶段分层基准的确定 第一阶段分层的指标是通过专家咨询法和逐步回归法筛选的10个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结构和健康指标。10个指标的主成份分析结果如表1。 表1.主要社会经济和人口动力学指标的主成份因子模型 从主成份分析中可以看出主成份1与绝大多数变量有十分显著的关联,意义十分明确,而且代表10个变量整体信息的51.22 %。其值的大小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及其健康的发展。因此,确定主成份1为分层的基准称它为分层因子。 2 . 3 第一阶段的聚类分层 在计算各县、市分层因子的得分后,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总体分为组间具有异质 性和组内具有同质性的五类地区即五层。聚类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有201个县(市或市区), 占整个县(市或市区)的8.2 %;第二层有650个县(市或市区),占26.5 %;第三层有698个县(市或市区),占28.5 %;第四层有691个县(市或市区),占28.2 %;第五层有212,占8.6 %。 表2?显示了各层因子得分和选择的社会经济等变量的均值,可见各层呈明显的梯度。可以认为,第一层所在的市县,是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以及人群健康状况好的地区, 第二层是比较好的地区,第三层是一般性地区,第四层是比较差,第五层是差的地区。

谈谈几种典型的抽样方法

谈谈几种典型的抽样方法(案例) 摘要:本文以抽样方法为中心,主要阐述几种常见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以及配额抽样,探讨了各种抽样方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以 及各自的优缺点等。 关键词:抽样调查,应用,缺点。 导语: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

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抽样调查是建立在随机原则基础上,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概率估计原理,应用所的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例如,从某地区全部职工当中随机抽取部分职工,以家庭为单位按月调查取得有关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资料,并依据这些资料推断出全区职工的收支情况,这就是一种抽样调查。从调查方法上来看,它是属于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又与一般调查不同,它不只停留于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而且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据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从而提高统计的认识能力。因此,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在统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抽样方法: 一. 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作法有:直接抽选法,抽签法,随机数法。 直接抽选法例如某项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市职工收入状况进行研究,该市有职工56,000名,抽取5,000名职工进行调查,他们的年平均收入为10,000元,据此推断全市职工年收入为8,000--12,000元之间。 抽签法又称“抓阄法”。它是先将调查总体的每个单位编号,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任意抽取号码,直到抽足样本。在这里选取一个案例说明,如要在10个人中选取3个人作为代表,先把总体中的10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3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这就是抽签法,与直接抽样法类似。 另一个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 当然,随机抽样也有不足之处,它只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有限的情况,否则

常用的抽样方法总结

常用的抽样方法总结 1.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又称非随机抽样,指根据一定主观标准抽取样本,令总体中每个个体的被抽取不是依据其本身的机会,而是完全决定于调研者的意愿。 其特点为不具有从样本推断总体的功能,但能反映某类群体的特征,是一种快速、简易且节省的数据收集方法。当研究者对总体具有较好的了解时可以采用此方法,或是总体过于庞大、复杂,采用概率方法有困难时,可以采用非概率抽样来避免概率抽样中容易抽到实际无法实施或“差”的样本,从而避免影响对总体的代表度。 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有以下四类: 方便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 指根据调查者的方便选取的样本,以无目标、随意的方式进行。例如:街头拦截访问(看到谁就访问谁);个别入户项目谁开门就访问谁。 优点: 适用于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是“同质”的,最方便、最省钱;可以在探索性研究中使用,另外还可用于小组座谈会、预测问卷等方面的样本选取工作。 缺点: 抽样偏差较大,不适用于要做总体推断的任何民意项目,对描述性或因果性研究最好不要采用方便抽样。 判断抽样(Judgment sampling) 指由专家判断而有目的地抽取他认为“有代表性的样本”。例如:社会学家研究某国家的一般家庭情况时,常以专家判断方法挑选“中型城镇”进行;也有家庭研究专家选取某类家庭进行研究,如选三口之家(子女正在上学的);在探索性研究中,如抽取深度访问的样本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优点: 适用于总体的构成单位极不相同而样本数很小,同时设计调查者对总体的有关特征具有相当的了解(明白研究的具体指向)的情况下,适合特殊类型的研究(如产品口味测试等);操作成本低,方便快捷,在商业性调研中较多用。 缺点: 该类抽样结果受研究人员的倾向性影响大,一旦主观判断偏差,则根易引起抽样偏差;不能直接对研究总体进行推断。 配额抽样(Quota sampling) 指先将总体元素按某些控制的指标或特性分类,然后按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选取样本元素。 相当于包括两个阶段的加限制的判断抽样。在第一阶段需要确定总体中的特性分布(控制特征),通常,样本中具备这些控制特征的元素的比例与总体中有这些特征的元素的比例是相同的,通过第一步的配额,保证了在这些特征上样本的组成与总体的组成是一致的。在第二阶段,按照配额来控制样本的抽取工作,要求所选出的元素要适合所控制的特性。例如:定点街访中的配额抽样。 优点: 适用于设计调查者对总体的有关特征具有一定的了解而样本数较多的情况下,实际上,配额抽样属于先“分层”(事先确定每层的样本量)再“判断”(在每层中以判断抽样的方法选取抽样个体);费用不高,易于实施,能满足总体比例的要求。 缺点: 容易掩盖不可忽略的偏差。 滚雪球抽样(Snowball sampling)

抽样方法的几种分析

抽样方法的几种分析 1.抽样的基本方法 抽样方法基本上可分为随机抽样法和预定抽样法。 2.随机抽样法 这种抽样方法是以概率理论的原理为基础的,即基本整体中的每一个具体单元都有相同被抽中的机会(例如:掷骰子)。 ⑴简单随机抽样法 它直接从基本整体中抽出子样,前提条件是该整体至少能以标记形式来表示(例如:卡片),并可以混合至保证使每个单元都能有相同的被抽样的机会。简单随机抽样法简单易行,至于整体的某些特征及其分布情况不需要知道。但如果整体情况比较分散,彼此的差距比较大,则误差就可能较大。 所有的随机抽样方法都是以票箱模型为基础的(如抽彩票),即所有的票单(组成样本的单元)都标上号,装入票箱,封闭,然后抽票。一张票单在认定结果后再放回票箱,即整体数量保持不变。用这种方法来确定调查对象,就像用掷骰子来确定对象一样(整体数量不大时可以使用)。如果将抽样的票单放在一边可以避免出现重复。当

整体数量很大时,常采用下列方法代替票箱模式,因为在实际运用中它们的速度更快,也更完善。 ①乱数表抽样。例如用两只骰子掷数,可得下表所列数字:13、 45、65、36、22、24、31、43、61、52、55、16、23、14、25。每隔两位取一个数字,即可得到:65、24、61、16、25。从整体中抽出的这些数字就是所取得的子样。 ②尾数抽样(根据最后一个数字抽样)。将整体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按顺序编上号,然后将例如 7、17、27、37等号抽出作为子样。 ③字母抽样。例如将整体中所有以“P”为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的人抽出来作为样本,但条件是必须在整体中所有姓的第一个字母均匀分布情况下得到“P”。 ⑵分层随机抽样法 分层随机抽样法是将混合着多种主要调查特征的综合性整体,分成不同类型的小组(层次),要求小组成员具有尽可能一致的特征,然后再从这些特征比较一致的小组(层次)中用相应的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出所需的样本。例如:以一个国家为基本整体,各省份为小组。这种抽样方法特别适用于基本整体的特征表现为非均匀性(如:各省购买力不同),它能减少因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而产生的偏差。分层方法有:①按比例的分层抽样。每一层中样本的比例同在基本整

抽样方法比较

抽样方法比较 吴春抽样的类型: I、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的原则:(随机性原则) 总体中的每一个样本被选中的概率相等。概率抽样之所以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其原理就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按总体内在结构中所蕴含的各种随机事件的概率来构成样本,使样本成为总体的缩影。 简单随机抽样: 按照等概率的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的样本(N>n)。随机数表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举例)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

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⑴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⑵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 变量。 ⑶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分层的比例问题: ⑴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 样本的方法。 ⑵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 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整群抽样: 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对小群体的抽取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 优点:简便易行、节省费用,特别是在总体抽样框难以确定的情况下非常适合。 缺点:样本分布比较集中、代表性相对较差。 一般来说,类别相对较多、每一类中个体相对较少的做法效果较好。 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 分层抽样要求各子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而子群体内部差异较小;整群抽样要求各子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小,而子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很大。换句话说,分层抽样是用代表不同子群体的子样本来代表总体中的群体分布;整群抽样是用子群体代表总体,再通过子群体内部样

几种抽样调查方法比较

几种抽样调查方法比较 数理统计是用概率论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总的研究对象,我们称为总体,其分布一般是未知的,所以,首先要对总体进行抽样,以获取总体的有关信息——样本,再利用这些信息对总体进行分析.对于如何选取样本这个问题,经过人们不断的尝试、试验,渐渐地就有了“抽样论”,“试验设计”的发展.1895年,Kiaer在国际统计学(ISI)最早提出了“代表性抽样”的概念,后来经过Neyman、Hansen和Mahalanobis等人的杰出贡献,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在过去的一百年间,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从概率抽样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到收集信息与控制误差方面日益复杂的方法的应用,抽样调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在实践中实施的大型调查所涌现出的关于抽样设计和数据分析的难题,更是推动了理论研究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将会用到数理统计的知识,它会有效地帮助我们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为了更加有效地应用这些知识,就需要在总体中选取一个最合适的样本来为我们服务.从这个方面来说,样本的选取方法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只有找一个最简洁又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才能获得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 本文主要介绍抽样调查理论,以及抽样调查的几种方法,并通过举例子介绍对比这几种方法.最后,本文又对抽样调查的这几种方法做了简单的总结和比较,显示了抽样调查理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强大生命力. 一、基本概念 1.抽样调查.它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2.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我们所研究(调查)的对象的全体.例如在全国儿童情况调查中,全国所有0—14岁的儿童就构成调查的总体.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有关这个总体的某些数据.例如全国儿童总数、每个年龄男女儿童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等.这些有关总体的指标就是调查的目标量.如果进行一次对全国儿童的普查,对每个儿童都进行有关指标的调查,就可以获得这些总体目标量的数据,当然这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为此我们按某种方法只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这一部分儿童就构成样本.根据这些样本数据就可以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 3.概率抽样.抽取样本是抽样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最常用且最科学的方法是进行概率抽样,也称随机抽样.其优点是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避免人为的误差,而且它可以对抽样误差进行估计,从而可以获得估计的精度.为了抽样便利,使概率抽样能够实施,通常将总体划分成互不重叠且又穷尽的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抽样单元. 4.误差与精度.抽样调查中有两类误差,一类是由于调查中获得的原始数据不正确,抽样框有缺陷,或在调查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按方案的全部样本数据等等,这类误差统称为非抽样误差;另一类误差是由于抽样引起的,即用样本估计总体所产生的误差,称为抽样误差.抽样误差通常用估计量的均方误差、标准差(或方差)等来表示.抽样误差越小,调查的精度就越高,精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给出总体目标量的置信区间,即以一定的置信度(也用概率表示,例如95%)表示总体目标量落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相同的置信度下,置信区间长度愈短,精度就愈高.

BS EN 932-1-1997 (抽样方法).

BS EN 932-1:1997 EN932-1:1996 集料的一般性质试验——第一部分抽样方法 欧洲标准EN 932-1:1996 的原形态是英国标准 ICS 91.100.20

BS EN 932-1: 1997 本标准委员会责任 本标准是由以下集料技术委员会B/502制定: 咨询工程组织 轻集料制造厂组织 英国集料建筑材料协会 英国水泥协会 英国钢铁生产组织 英国预制件混凝土联合公司 英国预拌混凝土组织 环境局 环境局(建筑物研究所) 交通局(高速路机构) 电协会 混凝土技术协会 民用工程协会 结构工程协会 砂石协会 化学工业组织 以下组织也为本标准的草案做过准备,通过附设委员会或调查小组: 英国民用工程测试设备制造组织 国家勘测人员组织 贸易与工业局(国家计量认可服务处)

BS EN 932-1:1997 目录 委员会责任封面背面 国家标准前言 (ii) 前言 (2) EN 932-1 正文 (3)

BS EN 932-1: 1997 国家标准前言 本标准由技术委员会B/502.制定,英文版本EN932-1:1996 集料的一般性质试验——第一部分抽样方法是由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出版。 本标准是由一系列处理集料测试方法的欧洲标准组织组成,这些经由CEN/TC 154核定校正的测试方法给出了各种集料最终用途的欧洲产品标准。 本标准的目的是包含一系列由CEN/TC 154公告的欧洲标准,且当有关的集料的欧洲测试方法被接受时,本欧洲标准取代BS 812: Part 102:1989 集料测试Part 102. 取样方法。 符合英国标准本身并不授予豁免权的法律义务。 综述页 这份文件包括封面,封面内页,第i页和第ii页,欧洲标准标题页,第2至18页,一个封底内页和封底。

谈谈几种典型的抽样方法

GDP,也就是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正确理解GDP的定义,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方面的概念和内容: (1)GDP核算遵循“在地原则” (2)GDP的生产者是“常住单位” (3)GDP以价值量形势表示 (4)GDP核算的是“最终的”产品和服务。 2、GDP核算方法及积极作用 3、GDP指标的局限性: (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 变化。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营活动(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谈谈几种典型的抽样方法(案例)

学院:经济学院 班级: 08经41 学号: 08084004 姓名:毛雪晨 日期: 2011年10月20日

摘要:本文以抽样方法为中心,主要阐述几种常见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以及配额抽样,探讨了各种抽样方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等。 关键词:抽样调查,应用,缺点。

导语: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抽样调查是建立在随机原则基础上,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概率估计原理,应用所的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例如,从某地区全部职工当中随机抽取部分职工,以家庭为单位按月调查取得有关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资料,并依据这些资料推断出全区职工的收支情况,这就是一种抽样调查。从调查方法上来看,它是属于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又与一般调查不同,它不只停留于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而且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据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从而提高统计的认识能力。因此,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在统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抽样方法: 一. 简单随机抽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