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破伤风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87a2d04afe04a1b171de0d.png)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
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
一、破伤风免疫制剂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为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
TTCV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TT)、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以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等。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含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
其中F(ab')2 是在原有使用马血清生产TAT工艺的基础上,经加用柱色谱法纯化工序降低IgG等大分子蛋白的含量、提高有效成分抗体片段F(ab')2 的相对含量,使之安全性较TAT得到较大提高。
在HTIG难以获得时,应当优先选择F(ab')2,其次选择TAT。
二、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外伤后进行伤口处置和合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外伤后伤口处置按照外科诊疗常规要求,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基本流程如下:(一)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分类在接诊外伤患者时,应当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环境和受伤的过程,对伤口进行分类。
具体分类如下:1. 清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伤口;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
2. 不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的伤口;超过6小时未处理的简单伤口。
3. 污染伤口:被污物、有机泥土(如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如动物或人咬伤)污染的伤口;已经感染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发生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二)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仔细询问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给予患者适宜的预防方法,后文详述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推荐。
破伤风知识点总结
![破伤风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e1524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f.png)
破伤风知识点总结破伤风的病因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也可能存在于动物粪便、灰尘、食物和污染的水中。
当人体皮肤受到伤害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清洁和处理,这些细菌就有可能进入人体。
此外,即使是轻微的伤口,也可能导致细菌侵入体内。
因此,注意伤口的清洁和处理对于防止破伤风的发生至关重要。
破伤风的症状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3-21天,一旦发病,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初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2. 早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咬肌痉挛、颈部强直、吞咽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伤口愈合后1-7天出现。
3. 中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四肢肌肉僵硬、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伤口愈合后7-14天出现。
4. 晚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肌痉挛、血压升高、意识丧失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伤口愈合后14天以后出现。
破伤风的诊断破伤风的诊断通常是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伤口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然后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认。
实验室检查包括培养和鉴定破伤风梭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等。
此外,脑脊液检查可用于确定炎症情况和细菌是否侵入神经系统。
破伤风的治疗破伤风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伤口处理:对于伤口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已经感染的伤口,需要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也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2. 抗生素治疗:对于破伤风感染,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通常使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甲苯磺酸盐、利福平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抗毒素治疗,用于清除体内的破伤风毒素。
3. 对症治疗:对于症状的缓解,可以使用镇痛剂、神经肌肉阻断剂等药物。
此外,对于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可能需要进行辅助呼吸治疗、人工喂食等措施。
破伤风的预防破伤风是可以通过预防接种来有效预防的疾病。
目前广泛使用的破伤风疫苗包括二联疫苗和三联疫苗,均可以提供对破伤风的有效保护。
疫苗通常在婴儿时期接种,并需要进行多次加强接种,以保持对破伤风的免疫力。
外科护理-7.5感染-破伤风
![外科护理-7.5感染-破伤风](https://img.taocdn.com/s3/m/60678b88aef8941ea76e05d7.png)
护理系临床护理教研室:李光兰
第五节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破伤风概念、病因、预防措施 、 治疗原则 和护理措施 2、熟悉破伤风临床表现
3、了解破伤风的病理生理
病例导入:介绍2013年.12月西京医院 闫小义……
• 定义: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
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大量 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 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 急性特异性感染。
• 3 控制和解除痉挛:镇静药 • 4 防治并发症:呼吸道、水电失衡、骨折等
治疗原则
• 1 消除毒素来源:
–彻底清创,有死腔应敞开,过氧化氢冲洗
–脐部每日用过氧化氢清洗后,涂以碘伏溶液, 至伤口愈合
治疗原则
• 2 中和游离毒素: – 破伤风抗毒素(TAT)或者应用破伤风免疫球蛋 白(TIG)
TAT用前做药物过敏试验,如阳性,脱敏疗法 或者应用TIG
习题
• 破伤风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注射 之获得自动免疫。
• 使之获得被动免疫的途径是注
射
。
•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之前应作
,使 实验
习题
• 破伤风病人的病室环境有何要求? • 如何保持破伤风患者呼吸道通畅? • 请你出一期关于预防破伤风的黑板报
习题
患者,35岁,足底被铁钉戳破。5天后,伤口 局部感染化脓伴全身乏力、低热、张口困 难,有痰液,不易咳出。第7天出现颈项强 直,发作时腿部肌肉痉挛。
• 病因
破伤风梭菌 伤口深、口小、厌氧环境 机体抵抗力
•
•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一般在为4-60天,一般7~8天发病,也有 伤后24小时或数周后才发病的。发病时间短, 症状越严重,病人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破伤风
![破伤风](https://img.taocdn.com/s3/m/f282375255270722192ef7c8.png)
五、免疫预防
免疫接种:定期接种破伤风类毒素1ml/头, 皮下注射,免疫期为一年,第二年再接一次 ,免疫期可达四年。
UK Department of Health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wounds to prevent tetanus
一、流行病学及流行史
(一)流行状况
全世界都有发生,各年龄均易感,但在气候温暖潮湿、土壤富有有机 物质的人口稠密的地区最常发生。
全世界每年发病数约100万。 2003年我国因NNT死亡398例,是继狂犬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后
死亡数居第4位的传染病。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cidence was 36–48 cases per year. This rate has
强 心 ( 强 尔 心 ) , 解 酸 ( NaHCO3 ) , 利 尿 (乌洛托品),防并发症(PG、SM),补液 (葡萄糖、VitC、VitB1)等。
Flow diagram showing the management of tetanus. 1—limited evidence; 2—some evidence; 3—good evidence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
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 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
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 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破伤风毒素原理
![破伤风毒素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8be20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6.png)
破伤风毒素原理
破伤风毒素原理是指,破伤风病原菌在感染人体时会释放出毒素,这种毒素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导致肌肉痉挛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破伤风毒素原理。
第一步,破伤风病原菌感染人体后,会产生破伤风毒素。
破伤风病原菌存在于环境中,如土壤、粪便、尘土等,一般通过伤口或者皮肤损伤进入人体。
第二步,破伤风毒素会进入人体神经系统并作用于神经元。
破伤风毒素会结合神经元膜表面的特定受体,在神经元膜内侧活化一种叫做G蛋白的信号转导分子。
这种活化作用会促进细胞内的cAMP和cGMP 水平的上升,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
第三步,破伤风毒素的作用会导致肌肉痉挛和疼痛等症状。
由于破伤风毒素的作用,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导致痉挛和疼痛等不适。
第四步,严重的破伤风毒素中毒可能会危及生命。
由于痉挛和疼痛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呼吸等人体机能,进而导致生命危险。
综上所述,破伤风毒素原理是破伤风病原菌通过产生毒素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的症状和生命威胁。
因此,预防破伤风的最好方法就是注射破伤风疫苗以产生免疫力,避免破伤风感染。
同时,人体要保持皮肤完整,不被破伤风病原菌侵入,做好个人卫生保健,有助于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破伤风(古今养生中药)
![破伤风(古今养生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e7f3a42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b.png)
破伤风(古今养生中药)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
新生儿破伤风由脐带感染引起,病死率很高。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行了全球免疫计划,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仍有近百万破伤风病例,数十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症状体征绝大多数破伤风患者均有外伤史,伤口多先有或合并化脓性感染。
一般伤口较深,常有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留。
部分患者伤口较小而隐蔽,常被患者忽视而致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因病情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
潜伏期为1~2周,最长可达数月。
潜伏期愈短常病情愈重,短于1周的病例,多为重型破伤风。
曾用破伤风类毒素自动免疫或受伤后进行预防性破伤风抗毒素注射者,潜伏期一般较长。
早期症状为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嚼肌痉挛所致的张口困难是最早的典型症状。
其他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全身肌张力增高和继后出现的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
患者神志清楚,当病情进展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时,患者十分痛苦,常由很轻微的刺激,即引起一次痛苦的痉挛。
从出现肌张力增高到首次出现强直性肌痉挛的时间称为初痉期。
初痉期短于48h者,提示病情较重。
病情的进展表现在痉挛的间歇期缩短而持续时间延长。
如喉部肌肉及呼吸肌出现持续性痉挛而未能缓解时,患者可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强直引起破伤风患者特征性的痉笑面容、吞咽困难、颈强直、角弓反张、腹肌强直及四肢僵硬等临床表现。
较重的病例常同时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如高热、多汗、心动过速等。
高热是破伤风患者预后差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脐带受染引起的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通常7天,故亦称“七天风”。
早期症状是吮奶困难,以后出现与成人相似的症状,如角弓反张、面肌张力增高等,但不如成人明显。
患儿可表现一种皱额、闭眼、口半张开、嘴唇收缩的特殊外貌。
亦可因喉肌痉挛而窒息死亡。
新生儿破伤风出现高热,除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外,继发支气管肺炎亦为常见原因。
破伤风测试题
![破伤风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df285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f.png)
破伤风测试题1. 破伤风是由哪种细菌引起的?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大肠杆菌C. 破伤风杆菌D. 肺炎链球菌2.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主要毒素是什么?A. 内毒素B. 外毒素C. 神经毒素D. 溶血素3. 破伤风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持续高热B. 肌肉僵硬和痉挛C. 皮肤出现红疹D. 呼吸困难4. 以下哪项不是破伤风的预防措施?A. 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B.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C. 避免接触生锈的金属D. 经常暴露在潮湿环境中5. 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多久?A. 1-2天B. 1-2周C. 1-2个月D. 1-2年6. 破伤风杆菌通常存在于哪些环境中?A. 清洁的自来水B. 土壤和动物粪便C. 食品加工车间D. 海洋环境7. 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A. 实验室细菌培养B. 血液检测C. 症状和病史D. 影像学检查8. 破伤风的治疗包括以下哪项?A. 使用抗生素B. 肌肉注射破伤风疫苗C. 应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D. 以上都是9. 如果伤口较深且可能接触了破伤风杆菌,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立即就医B. 清洗伤口C. 用泥土敷伤口D. 接种破伤风疫苗10. 破伤风疫苗接种后,通常能提供多久的保护?A. 1-2年B. 5-10年C. 终身免疫D. 需要定期加强答案:1. C2. C3. B4. D5. C6. B7. C8. D9. C10. B。
破伤风的发病原因
![破伤风的发病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c7e7a96f524ccbff1218493.png)
破伤风的发病原因文章目录*一、破伤风的发病原因*二、破伤风的治疗方法*三、破伤风的护理要点破伤风的发病原因1、破伤风的发病原因1.1、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1.2、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本病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的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
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
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1.3、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受到污染,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更易受到破伤风梭菌的污染。
小儿患者以手脚刺伤多见。
若以泥土、香灰、柴灰等土法敷伤口,更易致病。
2、破伤风的症状表现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
潜伏期短者,预后越差。
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前躯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
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后为膈肌。
3、破伤风不宜吃什么3.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咖喱、芥末等可刺激神经兴奋,易诱发肌肉痉挛、强直,故应忌食。
3.2、忌食辛热食物:如辣酱、羊肉、狗肉等,易助火生风,可使病情加重,故应忌食。
3.3、忌酗酒、饮咖啡及浓茶:这些食物可刺激神经兴奋,诱发肌肉痉挛,不利于病人康复。
3.4、忌食油腻食物:油腻食品如动物脂肪、肥肉等,不利于消化,致恶心、呕吐而加重病情。
3.5、忌食坚硬、油炸食品:如油炸猪排、牛排等,可使吞咽更加困难。
2020医疗招聘考试临床学资料: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2020医疗招聘考试临床学资料:破伤风的临床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17a21b30722192e4436f607.png)
2020医疗招聘考试临床学资料: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要掌握它的治疗首先一定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
一、定义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二、临床表现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
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约90%的病人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前驱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
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痊孪,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相应出现的征象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膈肌受影响后,发作时面唇青紫,通气困难,可出现呼吸暂停。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剌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
间隙期长短不一,发作频繁者,常示病情严重。
发作时神志清楚,表情痛苦,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
膀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
持续的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可造成呼吸骤停。
病人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病程一般为3~4周,如积极治疗、不发生特殊并发症,发作的程度可逐步减轻,缓解期平均约1周。
但肌紧张与反射亢进可继续一段时间;恢复期间还可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等,但多能自行恢复。
少数病人仅表现为受伤部位肌持续性强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预后较好。
新生儿患此病时,因肌肉纤弱而症状不典型,表现为不能啼哭和吸乳,少活动,呼吸弱或困难。
了解了以上这些知识点,咱们来做道题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2024版年度有伤口要当心破伤风的正确预防方式请收藏
![2024版年度有伤口要当心破伤风的正确预防方式请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aabab3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6.png)
2024/2/3
6
预防措施重要性
01
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是早期彻底清创和改善局部循环。
2024/2/3
02
人工免疫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方法,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通过注 射破伤风类毒素作为抗原,使人体产生抗体以达到免疫目的。被动免疫是注射破伤 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以获得免疫效果。
0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了解预防措施和早期识别症 状的重要性。
2024/2/3
16
推广普及工作展望
1 2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疫苗的认识和接种意愿。
扩大接种范围 将破伤风疫苗接种范围扩大到更多人群,特别是 高风险人群,提高整体免疫保护水平。
加强监测和评估
3
建立健全的疫苗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疫苗 接种情况和免疫保护效果,为制定和调整疫苗接 种策略提供依据。
2024/2/3
15
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处理
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应了解疫苗的种类、作用、禁忌症等,并告知医生个人的过敏史和健康状况。接种疫苗后, 应留观30分钟,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不良反应处理
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 缓解。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4/2/3
新型疫苗研发
关注新型破伤风疫苗的研发进展,了解其在预防破伤风方面的优 势和特点。
免疫疗法应用
探讨免疫疗法在破伤风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了解其对提高 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生物技术发展
关注生物技术在破伤风预防领域的应用,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 程等。
破伤风毒素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反应的影响研究
![破伤风毒素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反应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66e53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1.png)
破伤风毒素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反应的影响研究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n)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分泌出来的神经毒素,能够引起严重的疾病和伤亡。
破伤风毒素的分子结构复杂,由多种组分组成,包括一条链和两条链,其中一条链为活性酶链,另一条链为中和剂链。
这两条链通过硫键与其他组分相互连接,形成了破伤风毒素的结构,从而影响其对生物的反应。
破伤风毒素的活性酶链主要通过与细胞表面上的一种叫做受体的蛋白质发生作用,进入细胞内部后,活性酶链会剪开一种叫做髓鞘素的蛋白质,使得神经冲动不能被顺利传递,从而导致肌肉强直和痉挛等症状。
除此之外,破伤风毒素的分子结构还会影响其对免疫系统的反应。
破伤风毒素的中和剂链能够结合人体免疫系统的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
这个过程可以激活免疫系统的各种分子,从而引起组织炎症和免疫反应。
此外,破伤风毒素还能够引起一些细胞死亡和损伤等生物反应,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破伤风毒素的分子结构和对生物反应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生物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科学家们通过生化、结构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手段,对破伤风毒素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开发新的抗破伤风毒素药物,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破伤风毒素的活性酶链的结构和功能非常稳定,并且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因此可以被开发为疫苗的一部分,用于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破伤风毒素的各种组分可以通过合成和改造等方法进行调控,从而影响其对生物的反应和作用机制。
总的来说,破伤风毒素的分子结构和对生物反应的影响研究是一个复杂而且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等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还可以为人类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破伤风健康宣教PPT
![破伤风健康宣教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07365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5.png)
破伤风的治疗方法
破伤风的治疗方法 抗毒素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用于中和体内的毒素。
通常在医院进行注射。
破伤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症状。
医生会根据病例选择合适的药物。
破伤风的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在重症监护病房监测和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呼吸支持和静脉营养等。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破伤风?
如何预防破伤风? 疫苗接种
接种破伤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儿童应按计划接种,成年人需定期加强。
如何预防破伤风? 伤口护理
及时清洗和处理任何伤口,及时就医。
使用消毒剂清洁伤口,防止感染。
如何预防破伤风?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 和预防方法。
通过学校、社区活动进行健康宣教。
如果受到刺伤或严重伤口,需在48小时内寻求医 疗帮助。
医生会评估伤口并决定是否需要破伤风免疫球蛋 白。
何时应寻求医疗帮助? 出现症状
如出现肌肉僵硬、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越早治疗,恢复的机会越大。
何时应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疫苗接种状态,尤其是成年人每10年需 接种加强针。
确保自身免疫力保持在最佳状态。
尤其是农民、工人和儿童,他们更容易受到 伤害。
谁容易感染破伤风? 伤口类型
深层伤口、刺伤或被污染的伤口更容易引发 破伤风。
如铁钉刺伤等常见情况。
谁容易感染破伤风? 老年人
因为免疫系统的衰退,老年人群体感染风险 更高。
他们的疫苗接种记录可能不完整。
何时应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应寻求医疗帮助?
受伤后
破伤风的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抽搐和痉挛。
破伤风完整版ppt课件(2024)
![破伤风完整版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a0b69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3.png)
细菌培养
将伤口渗出液或脓液接种于血平板 上,37℃培养24-48小时,可观察 到破伤风梭菌的典型菌落。
动物接种试验
将伤口渗出液或脓液接种于小鼠腹 腔内,观察小鼠是否出现破伤风症 状,以判断是否存在破伤风梭菌。
15
免疫学检查方法
破伤风抗毒素(TAT)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的滴度,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破伤风梭菌。一般情况下,患者感染后破伤风抗毒 素滴度会升高。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表明患者具有 免疫力。
2024/1/28
16
影像学检查在破伤风中的应用
X线检查
对于怀疑有骨折或关节 脱位的破伤风患者,X线 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024/1/28
CT检查
对于怀疑有颅内病变的 破伤风患者,CT检查可 显示脑组织病变情况。
鉴别诊断
需与狂犬病、化脓性脑膜炎、脑血管 意外等疾病相鉴别。鉴别要点包括病 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
13
03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方法
2024/1/28
14
细菌学检查方法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取伤口渗出液或脓液,直接涂片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发
现大量破伤风梭菌繁殖体。
2024/1/28
破伤风完整版ppt课件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破伤风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方法 •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破伤风教案
![破伤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4b1a8ce53a580216fcfe61.png)
前驱症状:乏力、头晕、头痛、
局部伤口疼痛、咬肌紧张、酸胀、咀 嚼无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常持 续12—24小时
典型症状
肌 肉 强 直 性 痉 挛
咬肌 面肌 颈项肌 背腹肌 四肢肌 膈肌 肋间肌
肌肉强直性痉挛 肌肉阵发性抽搐
咀嚼不便、张口困难、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 颈项强直、头向后仰、不能 作点头动作 角弓反张、腹肌紧张(板状腹) 屈膝、弯肘、半握拳
中和游离的毒素 控制和解除痉挛
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使用 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地 西泮或冬眠合剂Ⅰ号等
环境要求 减少外界刺激
一般护理
严格隔离消毒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加强营养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常规吸氧使血氧饱和度在95%左右,严格记 录24小时出入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常鼓励病人咳嗽 或采用吸痰;如痉挛发作频繁,持 续时间长,抽搐时有紫绀现象且分 泌物不易咳出者,及早做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的护理
破伤风(nus)
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内,生长繁 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的特点:
革兰染色阳性 厌氧性芽孢菌
广泛存在于泥土 和人畜粪便中 不能侵入正常 的皮肤和粘膜
生存条件—缺氧
破伤风 杆菌
破伤风杆菌的侵入
发病原因
伤口的缺氧 痉挛毒素 溶血毒素 全身横纹肌强直性痉 挛和阵发性抽搐 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 损害
清除毒素来源
治疗原则
中和游离的毒素 控制和解除痉挛
防治并发症
注意:如原发伤口在发病时已愈 合,则一般不需进行清创 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清除坏死 组织和异物,敞开伤口以利引 流,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经常湿敷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可中和游离 毒素,但不可中和结合毒素
破伤风
![破伤风](https://img.taocdn.com/s3/m/42344ff52cc58bd63186bd8b.png)
破伤风文章目录*一、破伤风的概述*二、破伤风的典型症状*三、破伤风的病因病机*四、破伤风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破伤风的并发症*六、破伤风的防治方案破伤风的概述1、定义破伤风(tetanus)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本病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的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
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
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或污泥污染,但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病。
在户外活动多的温暖季节,受伤患病者更为常见。
患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
2、别称无。
3、发病部位全身。
4、传染性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无人群限制。
6、科室普外科、内科。
破伤风的典型症状1、破伤风的典型症状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
这些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2~24小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最初是咬肌,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有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群呈阵发性痉挛,使病人具有独特的“苦笑”表情。
颈项肌痉挛时,出现颈项强直,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
背腹肌同时收缩,但背肌力量较强,以致腰部前凸,头及足后屈,形成背弓,称为“角弓反张”状。
四肢肌收缩时,因屈肌经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
破伤风预防及处置规范
![破伤风预防及处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5215ff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b.png)
合处摄取,而快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
破伤风的致病机理
毒素通过干扰各种神经递质释放,包括抑制性介质释放 缺乏神经兴奋的抑制性介质及抑制神经元协调作用,导致伸肌及屈肌同时
每周都接诊外院转来的儿童外伤患者要求使用 “不过敏”的破伤风针(破伤风被动免疫 – 抗体)
真的需要吗?
每年都有无外伤史的破伤风病人来医院就诊
为 什 么 会 患 病?
尴尬的事实
我国每年使用“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 是发达 国家上万倍
我国每年的破伤风发病率也是发达国家万倍以上
一 破伤风概述
破伤风预防与处置规范
XXX 急诊科
汇报提纲
一、破伤风的若干思考 二、破伤风概述 三、国内外现状 四、破伤风免疫预防 五、外伤后破伤风预防规范
一 破伤风的若干思考
每天有大量外伤病人使用 “破伤风针”(破伤 风被动免疫 – 抗毒素 / 抗体) —— 患者强烈要求 —— 急诊外科医生建议
标准是什么?
强烈收缩,肌肉强直,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状
三 国内外现状
国外现状
各地区年发病率存在差异,从0到0.65/10万不 等,绝大部分病例(99.2%)发生在发展中国家[4]
美国报道破伤风发病率为0.16/100万人,60岁以上 老年人0.35/100万人
新西兰0.7/10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3.0/100万人 澳大利亚截止2002年数据报道发病率0.35/100万人,
2.典型症状:肌肉强直及阵发性痉挛 局 部 抽 搐 , 牙 关 紧 闭 , 张 口 困 难 面 部 肌 肉 强 直 表 现 苦 笑 脸 背 部 及 腹 部 肌 肉 触 之 坚 硬 , 呈 角 弓 反 张 咽 肌 痉 挛 , 吞 咽 困 难 ; 喉 肌 、 隔 肌 和 肋 间 肌 痉 挛 、 呼 吸 困 难 ,
2024破伤风ppt课件课件完整版
![2024破伤风ppt课件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393e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3.png)
孕妇应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以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注意产褥期护理
产褥期妇女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避免感染破伤风梭菌。
儿童青少年防治策略
普及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应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接种百白破疫苗,提高免疫水平。
加强学校卫生管理
学校应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减少破伤风 梭菌的滋生。
实验室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01
02
03
04
早期诊断
通过实验室检测,可在早期发 现破伤风感染,为后续治疗争
取时间。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体内TAT或TIG水平 变化,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
治疗效果。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通过检测接种破伤风疫苗后体 内抗体水平,可评价疫苗接种
效果及免疫持久性。
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测可用于破伤风疫情 的监测和预警,为防控策略制
2024破伤风ppt课件 课件完整版
目 录
• 破伤风概述 • 破伤风预防措施 • 破伤风治疗方法与策略 • 特殊人群破伤风防治策略 • 破伤风实验室检测与评估方法 • 总结与展望
01
破伤风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感 染性、中毒性疾病。
发病机制
破伤风梭菌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 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繁殖并产生毒素 ,引起肌痉挛。毒素也可通过淋巴或 血液途径播散,引起全身性症状。
一旦出现皮肤破损,应立即清洗伤口 并消毒,避免感染破伤风梭菌。
宣传教育普及
公众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 宣传破伤风预防知识,提高公众 对破伤风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学校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
来源:医学之声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在我国并没有破伤风防治相关指南,下面医学之声小编结合相关文献,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疾病的预防。
破伤风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灰尘、土壤、铁锈、人或动物的粪便中均可发现它的存在,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最常见是外伤、烧烫伤,此外不洁接生的新生儿、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目前相对较少。
对于损伤重、伤口小而深的创口极易形成厌氧环境,有利于芽孢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伴需氧菌感染的情况下容易生长繁殖(需氧菌消耗氧气后厌氧菌容易繁殖)。
两种不同的免疫保护方式
被动免疫
我们常说的注射破伤风针。
通过注射抗破伤风球蛋白获得保护抗体的方式被动免疫,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TAT通常为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马血浆,经酶消化和盐析等工艺制成,因而过敏性反应为其通常的不良反应,据国内有关文献报道,TAT脱敏注射过程中约14.1%的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很少应用。
但因其价格便宜在发展中国家仍广泛应用。
虽TIG制备复杂、价格相对较高,但是TIG具有使用安全、临床易操作性、过敏反应发生率低(文献报道约为0.2%)、中和毒素作用强等优点,保护预防作用持续时间比TAT长,因此TIG 在单独发挥被动免疫、被动—主动保护作用优于TAT,值得推荐使用,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TIG代替TAT的原因。
作为一种被动免疫其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TAT约为2-4天,TIG约2-3周。
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
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
主动免疫
是通过主动免疫获得保护,它是指通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诱导机体自身产生抗体获得保护的方式。
医学上的破伤风疫苗是指破伤风类毒素制剂,是类毒素而不是抗毒素。
大家常说的小儿百白破疫苗里的“破”即指破伤风类毒素。
他是用破伤风杆菌经减毒加工处理后制成的,注射到人体10天后产生抗体,2~3月内抗体逐渐增加,并维持滴度较高水平,这样人体才会产生常达10年左右的自动免疫力,但不能产生终身免疫,且需定期强化免疫。
若在注射TT后人体尚未产生抗体或其他导致循环抗体水平不足0.01IU/ml时,伤者存在感染破伤
风威胁,此时还需注射TIG或TAT,促使伤者的被动免疫与主动免疫衔接,以获得紧急免疫预防保护。
另外,破伤风类毒素强化免疫不易过于频繁注射,以免增加不良作用。
儿童出生后百白破疫苗必须连续注射3针。
18个月龄加强注射百白破疫苗。
6岁的儿童改注射白破二联制剂疫苗,至此抗体可以维持10年。
如果每5~10年或者伤后皮下注射0.5ml 类毒素,即可快速产生抗体,一般无需被动免疫。
两个误区
破伤风针应当在受伤后越早注射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超过后仍有注射价值(因为虽然破伤风24小时内即可发病,但潜伏期可为一周或更久)。
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为6~12d,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即使发病,症状也应该较轻。
因此我们不能把24小时作为一个教条的界限,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2周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
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
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破伤风正确预防建议
因为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临床上较深的污染的伤口特别是泥土污染的伤口或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应考虑打破伤风针。
一般来说,只是划伤表皮,或者伤口不深,较干净,只要做好清创,一般可以不打破伤风针。
对接受或完成全程免疫接种或加强免疫的患者:
(1) 、若全程免疫或加强免疫未超过10年,此时体内具有较高抗体水平。
当伤口较小、表浅、清洁、无异物或坏死组织时,原则上可以不再给予免疫预防用药;当伤口较大、深、污染不洁、有大量异物或坏死组织或未彻底清创伤口时,可以予以加强注射1针破伤风类毒素以提高体内抗体水平;如清创满意也可不予加强。
(2)、若全程免疫或加强免疫超过10年,此时部分患者体内抗体水平下降至保护水平以下。
所有伤口均建议加强注射1针破伤风类毒素促使身体快速恢复抗体水平,以达到长期保护。
(注:如果时间过长、体内抗体水平比较低,感染破伤风可能性大这时候我们也可以考虑使用TAT或TIG)
无免疫、免疫不全或免疫史不清,认为无抗体保护患者:
(1)、当伤口较小、表浅、清洁:认为感染破伤风可能性不大,有时间让自身产生保护性抗体时,应1个月注射1针破伤风类毒素,共3针,促使身体产生主动抗体达到长期保护;
(2)、当伤口较大、深、污染不洁、有大量异物或坏死组织或未彻底清创伤口时,认为破伤
风感染可能性比较大、不适于自身产生保护性抗体,此时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TIG)予以短时、快速保护,同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3针促使身体产生主动抗体达到长期保护。
关于孕妇用药
针对孕妇,TAT或TIG毒理作用不明,需慎重。
但破伤风类毒素是安全的,一般来说,使用方法同常人。
而对于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如果孕妇过去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只要在妊娠早期,最迟在分娩前3周,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即可,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也获得这种保护性抗体,如果孕妇过去没有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则应在首次注射后4周,再注射一针,以作加强。
TAT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抗毒素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
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
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1)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
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
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
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
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抢救。
无过敏史者或过敏反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
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2)脱敏注射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
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释的抗毒素0.2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无反应则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未稀释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
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参考文献:
1.杨贵博,王传林.破伤风预防现状及常见误区[J].创伤外科杂志,2014(1):94-96.
2.破伤风抗毒素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