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建学生群体发展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新建学生群体发展理论
摘要:高校新建学生群体是新建校区和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对所在学院、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根据小群体中的互动发展理论,将高校学生新建学生群体的发展划分为“摸索”、“彷徨压抑”、“把握协调”、“角色适应”、“群体行动”五个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心理特征及行为指向,探讨高校学生新建学生群体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新建学生群体;群体阶段;阶段特征;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32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及高校招生制度的深入改革,扩大校区数量和规模成为许多高校建设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采取设置新校区、在新旧校区之间重新规划等措施,将学校整体资源进行整合和再配置。然而这种建设必然会导致学校系统内部的变动。在这种情形下,新建学生群体作为一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队伍该怎样发展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一、高校新建学生群体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群体,就是彼此间有某种心理联系,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在行为上能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构成的人群结合体。
笔者认为,新建学生群体,就是随着新建校区或新建学院成立而产生的学生干部群体,或基于学校内部发展而对其原有学生组织进
行重新规划与建设后产生的新的学生集合体。它具有一般学生群体的共性,也具有新建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群体建立初期时的群体结构不稳定,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没有可以沿袭的传统,成员的共同目标不明确,对新入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等。这种特殊性要求该类学生群体具有更高的创造力和协调力,群体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和研究。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学生会就是这样一个新建学生群体。
2007年8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成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儋州校区即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总校区所在。合并后,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成为儋州校区的一个新建的独立学院,原其他学院于2012年初整体搬迁至海甸校区。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学生会于2010年11月建立学生会筹备工作小组,2011年4月8日举行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会议上选举产生和第一届学生会,至今成立两年。该学生会在学院党、团委的指导下,在团结同学、服务同学、活跃校园文化、协助学院相关工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校新建学生群体发展阶段特征分析
结合高校学生群体发展规律普遍性和新建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可以将高校新建学生群体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摸索阶段
群体初建,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还不足以完全信任,群体成员会
小心翼翼地发出某些消息,以试探他人目的、能力、知识水平和态度,成员经常感到不适,甚至失落。
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每年10月份学生会有新成员加入的阶段。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在这一阶段言谈举止比较拘谨,对周围的一切持默认态度。对舆论很少评论,均为认可。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与条约,甚至一些没有明文的规定,成员均能接受,自我约束力较强。即使对某些方面有不同想法,也不坦率直言。外向的新成员会主动提出共同但又无关紧要的话题,引起大家的兴趣并逐渐加入讨论,在交流中增进了解。之后,成员会将那些通过非正式渠道收集的信息加以汇总、比较,很容易在同年级新成员中形成压力。相对的,上级领导也会给个人带来压力。无论是口头相传的某某干部或主席的“传奇性”事件,或是职权赋予领导者的威信力,抑或是对新组织规范的陌生感,使新加入的干事在与部长交往的过程中谨言慎行,时刻保持谦卑与积极,小心翼翼地发出信息,以试探部长的目的、能力、态度及偏好。
(二)彷徨压抑阶段
由于不适应,成员在群体中感到协调困难,工作难有进展,因而沮丧压抑,但实际上彼此已开始了解,寻找原因,努力工作。
从人际交往上看,随着交往时间的增长、对环境与工作的适应以及对同事了解地加深,成员在心理上产生新的认识和行为反应,同事间由于性格、处事方法及工作默契等因素影响,出现“自然组合”现象,小群体中部分同事相对密切,部分相对生疏,改变了最初“彼
此彼此,一般一般”的状况。与此同时,新加入成员会从拘谨状态中解放出来,寻求机会展示自我,比较注重其他成员对自己的看法,力求得到认定和青睐。在这过程中也往往带来矛盾和冲突。
从工作本身上看,学生会举办的多是能让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然而考虑到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问题,学生会主办的全院性大型活动一学期有两个左右,主要集中在文体部,学习部次之,办公室、财务室、生活权益部等部门负责日常性工作。这样,横向来看,各部门职能方向各有不同,如果部长引导不当,很容易让干事产生差距感,出现“办公室是主席团的储备部门”、“文体部比生活部重要”等错误想法,从而打击干事的信心和积极性,沮丧压抑,消极怠工。纵向来看,学生会一项活动的组织体系一般是“主席团决定——部长级负责——干事级执行”,干事基本处于学习阶段,活动中以执行命令为主要工作内容,少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多是简单、重复的体力工作,干事群体中容易出现“大材小用”、“无聊无趣,浪费时间”的想法,加上工作与学习时间常有冲突,开始出现情绪波动、态度懒散等现象。
(三)把握协调阶段
群体成员意见逐渐协调,群体活动中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成员感到愉快。
这一阶段处于学生会的发展中期阶段,临近第一学期末。群体成员所做行为是基于学生会成员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组织规范和传统也有了较好地了解,学生干部责任意识增强,对自己的行
为能够认同并负责。对于自始至终都很积极或者思想没有很大波动的成员,会继续保持热情,并因为与同事的深度交流会形成非正式群体。对于选择退出的成员可能不会立即递交辞职报告,但因决定已做,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感到轻松,状态逐渐调整。这一阶段学生会组织表面会出现零散状况,但成员个人方向基本明确,情绪有所调整,个人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干部素养有极大提升。
(四)角色适应阶段
各位成员开始找到或分配到自己的角色位置,并对这一位置感到满意,对自己充当角色更有信心。群体中出现热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沉淀和一个假期的放松,学生会成员会以崭新的精神状态重新回到学生会组织,对于在上一阶段形成的想法开始落实。但是,也存在改变成员决定的影响因素,比如学习成绩。一些原本工作积极性高并在学习上取得满意成绩的成员,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生会的现存与发展问题;而在学习上没有取得满意的成员,会出现两种主要情况:一种是成员认为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不甚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会,因此对群体产生失望感并选择退出;另一种则将原因归结为成员自己对工作和学习二者协调的失误,会在新的一学期重视学习。对于原本工作不积极的成员,对上一学期的学习成绩满意者,一般会考虑继续留在群体中;不满意者,则会递交辞职信。在这一阶段,群体成员的行为决策愈发成熟,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
(五)群体行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