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探究汪曾祺小说特点
闲适与幽默——读汪曾祺小说《职业》
![闲适与幽默——读汪曾祺小说《职业》](https://img.taocdn.com/s3/m/c0902128d0d233d4b14e69a0.png)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闲适与幽默——读汪曾祺小说《职业》⊙胡月[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0034]摘 要:《职业》是汪曾祺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先后经过四次改稿,体现了汪曾祺三十年间悲悯与幽默的心路历程,他写生活,不写命运;写童趣,不写世态;写风俗,不写悲欢。
这篇小说不仅仅是对风俗的描绘,更是对人如何面对生活、人的精神状态的写照。
汪曾祺闲适幽默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情趣也由此体现。
关键词:《职业》 汪曾祺 闲适 幽默汪曾祺的小说《职业》是汪曾祺于昆明创作的一篇小说,先后经过四次改稿,历时三十多年才发表,其语言风格、风俗韵味、美学品味、主题思想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已被收录到人教版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中国民俗文化》中,《职业》虽然不是汪曾祺最有影响的作品,却是汪曾祺最满意的作品。
1986年,汪曾祺在《汪曾祺自选集》自序中提出:“作家是感情的生产者。
他称自己的作品包含三种感情: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忧伤,比如《职业》《幽冥钟》;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比如《受戒》《大淖记事》;还有一部分作品则由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为一种常有的苦味和嘲谑,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
此外,在有些作品里这三者是混合在一起的,比较复杂。
”a但是《职业》不仅仅蕴含了作者忧伤的感情,更多的则是作者那种闲适与幽默的生活态度。
一、闲适的生活情趣汪曾祺的小说一贯是平淡含蓄的,他的小说中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没有对苦难的直接描述,也没有直逼人类灵魂的拷问,只是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平凡无奇的世界,他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捕捉人生乐趣,他的人生是审美的人生,因此《职业》中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孩子也成了他笔下独特的风景。
在《职业》中,先是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引发了汪曾祺的兴趣,虽然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小教堂的牧师以及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耳熟了,但是汪曾祺却能从其中体会到独特的乐趣。
他一辈子都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有旧衣烂衫找来卖!”b这个中年女人的吆喝声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从化风丹的吆喝声中汪曾祺又知道了一个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那头发梳得光光的吆喝“卖杨梅——”“玉麦粑粑——”的苗族少女则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教案-职业(汪曾祺)3-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教案-职业(汪曾祺)3-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f085a0f242336c1fb95ea9.png)
《职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品味小说中的风俗人情。
2.分析人物形象,体味小说深意。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及风俗人情。
教学难点作者借小说要表达的深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阅读讨论法,提示引导法。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名言启示录: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汪曾祺》)1.导入新课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汪曾祺就是个特别有趣的人,他会唱戏,会吹笛子,会画画,会写字,爱美食,同时也善烹调。
他说,“生活,是很好玩儿的”。
文如其人,他的文字也同样有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是汪曾祺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
齐读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说一说这篇小说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好玩有趣?学生回答,明确:生动的语言、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鲜活的人物形象……(根据学生回答调整)整篇小说,最有趣的是那一部分呢?是结尾写卖糕饼的孩子高喊一声街上孩子模仿他的叫卖声。
这一部分,“捏着鼻子吹洋号”的叫卖声有趣,孩子的行为也有趣。
3.再读课文,讨论析疑。
初读汪曾祺,他的文字的确好玩儿,但好玩儿不等于浅薄,好玩儿的背后有作者独具的匠心。
这篇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是卖糕饼的孩子。
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明确:孩子的形象特点:①家境贫寒。
父亲早亡,为生活所迫,早早承担了养家糊口的责任。
②尽职尽责。
像个小大人。
没有童年。
③仍有童心童趣。
看马,结尾模仿别的孩子。
这个孩子和别的叫卖的人不一样,他虽然肩着生活的担子,但还保有童真,对生活充满热爱。
作为劳动者,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多一种光彩,他一方面尊重职业的神圣,一方面没有被生活的束缚异化,保留着健康的童心。
在孩子的形象塑造中,最出彩的是哪一部分?是结尾两段。
请大家齐读结尾两段。
在预习时,大家都提出了对这篇小说的疑惑之处,其中有一个普遍提出的问题:结尾为什么要写他学别的孩子模仿他的吆喝声?现在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体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小男孩的鲜活、可贵之处正在于此。
汪曾祺职业教案
![汪曾祺职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933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4.png)
汪曾祺职业教案教案标题:汪曾祺职业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汪曾祺的生平和职业成就。
2. 分析汪曾祺的作品特点和文学风格。
3. 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汪曾祺的照片和作品,引发学生对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汪曾祺的了解和印象。
知识讲解:1. 介绍汪曾祺的生平和职业经历,包括他的学习背景、工作经历和文学成就。
2. 分析汪曾祺作品的特点,如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幽默的笔调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3. 解释汪曾祺的文学风格,如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语言表达和对细节的关注。
活动实践:1. 阅读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或散文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或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汪曾祺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汪曾祺的作品,了解他的文学创作思路和风格变化。
2. 引导学生尝试模仿汪曾祺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实践。
3.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分享会,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评估反馈:1. 设计简单的选择题或问答题,检查学生对汪曾祺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作品创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汪曾祺的生平和职业成就,分析他的作品特点和文学风格。
同时,通过阅读和创作实践,学生将培养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并提高自己的写作和创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三单元《职业(汪曾祺)》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三单元《职业(汪曾祺)》课件(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df540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0.png)
职业
职 业
汪 曾
祺
合作探究
你们小组认为汪曾祺 的 《职业》这篇小说最 大的特色是什么?
平静的叙述 充满生活气
关注小人物 悲悯的情怀
品美食
悟风俗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 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 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 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 个士大夫。”
在《五味》中,描写了酸甜苦辣咸臭,最后发出感慨 “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请同学们展示你们 收集的文学作品中描绘 风俗的片段
作业:写一段热爱家乡的文字
要求:1、融入家乡的风俗特色 2、含蓄地叙述中蕴含着浓浓的情感
食
欲
之 与
思 你 共 享
汪曾祺在一篇回忆童年的 文章中说,放学回家总要经过 一个大街和一条弯曲的巷子。 这种气息就是生活的气息,让 汪曾祺感动了一生。
汪曾祺采用了隐身文本背后的叙述策略。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孩子由于生活所迫,从 小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过早地承担了养家 糊口的职业。小学生的书包与卖椒盐饼子西 洋糕的孩子的木桶形成了对比。在对孩子形 象的叙述中,看得出叙述者对卖椒盐饼子西 洋糕的孩子的同情和欣赏之情。
汪老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 集中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风俗反 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 着所感到的欢悦。”
他在《口味》中写到“傣族人爱吃苦肠,即牛肠里没
有完全消化的粪汁,蘸肉吃。广东人还吃一种叫炒肉芽的 食物,肉芽就是腐肉所生之蛆。”
《豆汁儿》“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 过去卖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 同。”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 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 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
闲笔兴味长———读汪曾祺小说
![闲笔兴味长———读汪曾祺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6c946c8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7.png)
6作文通讯阅读分享共享读书会闲笔兴味长程蕊《汪曾祺小说全编》收录了汪曾祺的小说代表作。
汪老以纡徐的笔调,书写笔下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生沉浮。
走街串巷求营生的贩夫走卒、知书能画的文人雅士,尘封记忆深处的故交旧友、各色人皆入文。
或表现悠游、自然的精神风貌,或撩开现实社会一角。
情感节制,思想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汪曾祺的文风,从容隽逸。
多是闲来之笔,但闲笔有情致。
淹留在他的文字里,一花一草一吃食,处处皆风景。
细品“闲笔”,兴味长。
闲笔设伏线。
读汪曾祺的小说,常常有疑思:写这有何用?《八千岁》中,细细交代八千岁家的草炉烧饼,用意明显:袋中有钱、衣食却省俭的八千岁,生活节俭悭吝。
小说中又交代八千岁家左边是一家包办豪奢酒席的赵厨房,细写赵厨房的酒席规格、所用的细瓷器皿,这有何用?八千岁的儿子养了鸽子,小说中详细地写各种鸽子的颜色、鸽子叫的热闹场景、一只宝石眼的鸽子眼神流转……笔触散漫开来,铺排一页纸,这有何用?小说结尾处,横行霸道的八舅太爷,敲了八千岁一大笔竹杠,用八千岁的钱请“八千岁从不踏足的赵厨房”办满汉全席。
赵厨房说,没有鸽子蛋。
八千岁满是辛酸隐忍地说:“你要鸽子蛋,我哪里有!”至此,读者方才明白,前处闲笔皆伏笔,伏笔聚合显主题。
小说主人公的可悲可悯可唏嘘,皆在字里行间。
汪曾祺小说家的功力,蕴藏在看似无用的闲笔里。
闲笔描人物。
汪老笔下,闲逸处,常是点染人物性情的有用处。
《职业》中,一个叫卖糕饼的孩童,奔波辛劳“早当家”,只在无人的街巷里,他才能大声喊着别的孩子模仿他而形成的吆喝声———“捏着鼻子吹洋号”———畅快地成为孩子。
在这个故事里,写了这样一处细节,孩子爱看坡前的马,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这个看似游离主体情节的场景,是从孩子的视角铺陈开来的,马的形态、走路姿态和声音,都带着孩子天真的想象。
一个有童心童趣的孩子,在有关马的闲笔细描里,带出来了。
“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一个懂事有责任心的孩子,带出来了。
职业(汪曾祺) (6)
![职业(汪曾祺) (6)](https://img.taocdn.com/s3/m/c48da5a20c22590102029deb.png)
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就是让人觉得:活着真 好啊!
——汪曾祺《旅食与文化》
谢谢!
抗战时期的昆明,物价飞涨,中米每石1937 年 值 国 币 年 均 8.8 元 , 1941 年 涨 为 134.3 元 , 1944年上涨到6466.3元,1945年1至8月狂涨到 月均31350元。市场混乱,人民生活困苦。
——《昆明百年》 昆明市社会科学院 编
1999年9月出版
小说中那个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孩子是一个真人。 我在昆明的文林街每天可以看到他。我最初只是对他有 点怜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学龄儿童”,却过早 地从事职业,为了养家。他的童年是没有童年的童年, 他在暂时摆脱他的职业时高喊了一声街上的孩子摹仿他 的叫卖声,是一种自我调侃,一种浸透苦趣的自我调侃。 同时,这也是对于被限制的生活的抗议。
在情节的设置上,为什么要出现放学的孩子 所改了字的吆喝声?
“椒盐饼子西洋糕”是生存,是职业的劳动, 是“小大人”的任务。
“捏着鼻子吹洋号”是游戏,是玩耍,是通 信渴望的自由。
这是三十多年前在昆明写过的一篇旧作,原 稿已失去。前年和去年都改写过,这一次是第 三次重写了。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九日记
——作者原注
有不少人问我:“你自己最满意的小说是哪 几篇?”这倒很难回答。我只能老实说:大部 分都比较满意。“哪一篇最满意?”一般都以 为《受戒》、《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 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 《职业》。
——汪曾祺《〈职业〉自赏》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小说,同学们能否讲述 其情节并将情节划分?
年龄身份职业教育水平性格年龄十一二岁身份孤儿小大人职业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教育水平没上过学性格尽职尽责善良温柔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职业汪曾祺教案
![职业汪曾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0013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4.png)
职业汪曾祺教案教案标题:职业汪曾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职业汪曾祺的背景和成就。
2. 探索职业汪曾祺的职业道路和成功经验。
3.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职业汪曾祺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兴趣。
主体: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职业领域,研究该领域中的成功人士,并与职业汪曾祺进行比较。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呈现他们所选择的成功人士和职业汪曾祺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该领域的职业发展趋势。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职业汪曾祺的职业道路和成功经验,以及他的职业规划思路。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并接受其他组员的建议和意见。
5. 职业规划活动:要求学生以职业汪曾祺为榜样,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学生可以考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个人能力和目标,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6. 学生展示: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职业规划,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总结: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发展的探索和规划。
拓展活动:8.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成功人士的职业道路,并与职业汪曾祺进行比较和分析。
评估方式:- 小组展示和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 学生制定的职业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拜访相关企业或机构,了解职业汪曾祺所从事的行业。
- 邀请职业汪曾祺或其他成功人士来校分享职业经验和职业规划建议。
教案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搜索和整理,引导他们辨别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
- 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在评估学生的职业规划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潜力,避免对学生进行过度限制和评判。
小题材与大题目:读汪曾祺小说《职业》
![小题材与大题目:读汪曾祺小说《职业》](https://img.taocdn.com/s3/m/c087fe8b02d276a200292ebb.png)
景就 形成 了 。正如汪 曾祺所 说 : “ 样 , 涵 就 更 丰 富 , 题 也 深 这 内 主
化 了 , ‘ 去 童 年 的 童 年 ’ 伸 从 失 延 为‘ 人世 多 辛 苦 ’ 。”
家 里 的小 孩 能 过 得 更 好 吗 ?卖 壁 虱 药 的 老 者有 一 个 孙 子 吗 ?他 的 吆 喝声 是 多 么 低沉 苍 老 啊 !他 还 有 人 生 的 希 望吗 ?卖 杨 梅 、 粑 的 粑 苗 族 女 孩 该 有 弟 弟 吧 ,他 能 在 家
学 教 育
喝 叫 卖” : 动 的 辛 酸 和 美 。 声 劳
详写呢?
“ 职 业 》 个 很 大 的题 目。职 《 是
业 是对人的限制 , 人的框定 , 对 意 味 着 人 的 选 择 自由 的失 去 ,无 限
壁 虱 药 的 老 者 吗 ? 当然 读 者 可 以
有 更 多 的 合 理 的想 象 。
二 . 中有 异 、 姿 多彩 的 “ 同 多 吆
异 乡 妇 女 , 什 么不 回家 ?是 为 了 为
《 职业 》 中本有 五 个 故 事 。即 : 中 年 妇 女 专 收 旧 衣 烂 衫 维 持 生 计 ; 乡妇女常年在外卖化风丹 , 异 生 意 不 太 好 做 ;一 位 老 者 在 暮 色 中 凄 凉 地 卖 壁 虱药 ;秀 气 的 苗 族
关键 词 : 曾祺 汪 职业 叫卖 声 重复
“ 有 的 小 说 重 写 了三 四次 。 我 为 什 么 要 重 写 ? 因 为 我 还 没 有 挖 掘 到 这 个 生 活 片段 的 更 深 、更 广
可 能 的失 去 。 ” 若 真 将 每 个 故 事 独 立 成 篇 ,则 难 以 达 到 大 题 目的 要 求 。 将 五 个故 事 并 列 叙 述 , 若 虽 能 合 乎 要求 , 未免 太 繁 琐 。
小题材与大题目读汪曾祺小说《职业》
![小题材与大题目读汪曾祺小说《职业》](https://img.taocdn.com/s3/m/051069f6dd3383c4bb4cd2ce.png)
小题材与大题目:读汪曾祺小说《职业》作者:祝一勇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3期内容摘要:《职业》讲了劳动的辛酸和美,由五个小题材故事分两部分构成,分别体现了劳动的广度和深度。
“吆喝叫卖声”贯穿着五个故事中的五种职业,共出现十三次,每次写法均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显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关键词:汪曾祺职业叫卖声重复“我有的小说重写了三四次。
为什么要重写?因为我还没有挖掘到这个生活片段的更深、更广的意义。
”[1]汪曾祺对仅两千多字的小说《职业》就先后改写过三次。
它讲了劳动的辛酸和美,由五个故事分两部分构成,分别体现出劳动的广度和深度。
“吆喝叫卖声”贯穿着五个故事中的五种职业,共出现十三次,每次写法均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显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以致刘心武拿到稿子看过后说:“是该用这么大的题目”[2]。
一.五个故事的设置:小人物与大题目。
《职业》中本有五个故事。
即:中年妇女专收旧衣烂衫维持生计;异乡妇女常年在外卖化风丹,生意不太好做;一位老者在暮色中凄凉地卖壁虱药;秀气的苗族女孩卖杨梅、粑粑;不能上学的小男孩卖椒盐饼子西洋糕贴补家用。
这五个故事中分别出现男、女、老、少,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基本上概括了下层劳动者。
他们的行为表现了共同的主旨:牺牲自己部分的权利和自由,不得不为生活而奔波。
“《职业》是个很大的题目。
职业是对人的限制,对人的框定,意味着人的选择自由的失去,无限可能的失去。
”[3]若真将每个故事独立成篇,则难以达到大题目的要求。
若将五个故事并列叙述,虽能合乎要求,未免太繁琐。
而小说的妙处在于:将前四个故事用并列结构合成一体构成前半部分作为背景略写,将最后一个故事作为重点详写以深化主题。
它的好处有三:一是在内容上扩宽了反映现实的广度。
前四个故事的主人翁作者已做好了选择,有老者、中年人、少女。
既有本地的,也有异乡人。
再加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也进入劳动大军,一幅完整的职业图景就形成了。
职业汪曾祺 4
![职业汪曾祺 4](https://img.taocdn.com/s3/m/9f66386d67ec102de2bd8997.png)
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职业》
山西的评论家兼小说家李国涛,说我最好的小 说是《职业》。有一位在新疆教古典文学的教 授说他每读《职业》的结尾都要流泪。这使我
觉得很欣慰。
小结语 《职业》这篇文章写生活,不写命运,写
童趣,不写世态,写风俗,不写悲欢。 尽管汪曾祺说过:“我的一部分作品的感
情是忧伤,比如 《职业》、《幽冥钟》。但 我们的阅读体验完全是另一种指向,《职业》 中充其量也只有一闪即逝的忧伤,这里的忧 伤不过是一种浓烈感情的起点,它的终点是 温馨与和谐、理解与释然。
作业
用散文化的语言写一写你身边的吆喝叫卖声, 要求体现淮安本地的民俗特色。
职业
汪曾祺
忆作者
江苏高邮人,京派小说传人,1939年考入西南 联合大学。刚开始写作受沈从文的影响,后来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作品有《受戒》、
《大淖记事》。
【活动一】识声音
文章选取了哪几种吆喝叫卖声?各有什么 特点?
【活动二】观风俗
统观全文,作者笔下的风俗如何?
【活动三】析人物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活动四】品语言
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语言很有 特色,结合全文,分析汪曾祺 的语言特色。
朴实不重修饰却 又充满散文化的语言
《职业》自赏
《职业》是一篇旧作,近半个世纪中,我曾经 把它改写过三次,直至80年代,又写了一次, 才算定稿。
有不少人问我:“你自己最满意的小说是哪几 篇?”这倒很难回答。我只能老实说:大部分 都比较满意。“哪一篇最满意?”一般都以为 《受戒》、《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 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 《职业》。
职业探究汪曾祺小说特点
![职业探究汪曾祺小说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cb74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b.png)
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补充。 • 一方面是因为汪曾祺学养丰富,知识渊博。另
一方面因为他生性淡泊,崇尚自然,讲究情趣。
• 2、汪曾祺的小说散文化也主要体现在小说 结构上。
• 情节因素弱。较少逻辑的、因果的关系,也较少 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他更多关注的是生活, 他在结构小说时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建 构”。
四、人道关怀
• 汪曾祺自称他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 主义者。
• 他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 传统道德规范影响的知识分子,在艺术气 质上是一个有着浪漫气质和赤子之心的人, 是一个主张发扬我们民族性中的同情、仁 爱、互相帮助、相濡以沫这些朴素的人道 主义思想的人。
五、汪曾祺小说的语气语调与语言特点
• 4.主旨:善于表现人性之美,这篇文章作 者在展现他们生活劳碌辛苦的同时,也展 现了劳动美。
• 5.语言:语言质朴,洁净,不刻意追求, 用诗化的语言写小说,体现了小说文体的 散文化,体现了风俗民情的审美意蕴的同 时(对劳动的赞美,对人在人生困境中的 乐观的推崇),又包含了对下层百姓生存 状况的关切。
读汪曾祺小说有感
正如那一篇最有名的《受戒》。明海与英子, 那纯净的男孩女孩之间的感情,就着那闲闲散 散的背景叙述,从芦花荡中撑着的小船中,给 我一种萦绕徘徊在心间的韵味之美。这样的小 说似乎没有什么结构可言,通篇都好似在聊天 似的,自然而然构筑了那个情境。但也可见, 汪曾祺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工夫,平实、简洁, 极形象、极韵味。英子撑船接明海回家时两人 的对话,那简单而又可爱的示爱,带有乡村纯 朴干净的气息,全由汪曾祺那寥寥几笔的语言 描写生动刻画出来,堪称文学创作中的典范。
职业汪曾祺
![职业汪曾祺](https://img.taocdn.com/s3/m/eb92e52ffe4733687e21aae8.png)
《职业》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小说情节内容,概括卖糕饼小孩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从情节和人物设计分析作者的构思特点。
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小说的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爱底层劳动人民,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对职业对生活的热情。
学习重点:1.把握卖糕饼小孩的人物形象的刻画,理解“职业”的苦与乐。
2.领会作者的巧妙构思。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
汪曾祺日)5日-1997年5月161920(年3月江苏高邮人。
中国当代作家。
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
被视为京派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职业》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散文集《蒲桥集》仁爱、互主张发扬我们民族性中的同情、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相帮助、相濡以沫这些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人。
学习过程:(播放秦安街头的各种叫卖声)同学们,听到这些吆喝声,你能说说他们的职一、导入回答业吗?二、自主预习1、整体感知,复述课文情节。
,初步感受小说“散文化”的特点2、理清文章思路写)段第一至第(重点写)段第()段至第(写最后两段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卖糕饼小孩的形象特点。
(画出重要的描写语句)3. 身份:)(1 如)2(如)3(.三: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理解作者的构思特点):1.在写主人公叫卖声之前,作者先写了其他几种叫卖声,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
(各组分别请一位同学模仿吆喝)考查环境描写和次要人物的作用2、小说以“职业”为题是不是太大了,改为“卖糕饼的孩子”好不好?为什么?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4.探究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延伸巩固,提升素养。
汪曾祺曾说过:“我以为一个作家的作品是引起读者对生活的关心、对人的关心,对生活、对人持欣赏的态度,这样读者的心胸就会比较宽厚,比较多情,从而使自己变得较有文化修养,远离鄙俗,变得高尚一点、雅一点,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人品。
汪曾祺短篇小说《职业》汪老自赏
![汪曾祺短篇小说《职业》汪老自赏](https://img.taocdn.com/s3/m/6cd4d5d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9.png)
汪曾祺短篇小说《职业》汪老自赏编者按:《职业》这则短篇只有两千字,刘心武曾说:这样短的小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题目?他读过之后感叹“是该用这么大的题目啊。
”今天推荐汪老的这篇四易其稿的短篇小说《职业》,把四十年代的初稿和八十年代的修改稿同时呈给大家。
职业(初稿)作者:汪曾祺(1945年作)巷子里常有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走过。
所卖皆平常食物,除了油条大饼豆菜包子之外便是那种椒盐饼子西洋糕。
椒盐饼子是马蹄形面饼,弓处微厚,平处削薄,烘得软软的,因有椒盐,颜色淡黄如秋天的银杏叶子。
西洋糕是一种菱形发面方糕,松松的,厚可寸许,当中夹两层薄薄的红糖浆。
穿了洁白大布衣裳,抽了几袋糯米香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到日影很明显的偏了西,有点微饿了,沏新茶一碗,买那么两块来慢慢的嚼,大概可以尝出其中的香美;否则味道是很平淡的,老太太常买了来哄好哭作闹的孩子,因为还大,而且在她们以为比吃糖豆杂食要“养人”些。
车夫苦力们吃它则不过为了充饥罢了。
糕饼和那种叫卖声都是昆明僻静里巷间所特有。
虽然不知道为甚么叫作“西洋糕”,或者正因为叫“西洋糕”吧,总使人觉得其“古”,跟这个已经在它上面建立出许多新事物来的老城极相谐合。
早晨或黄昏,你听他们叫:“椒盐饼——子西洋糕——”若是谱出来,其音调是:So so la —— la so mi ra这跟那种“有旧衣烂衫抓来卖”同为古城悲哀的歌唱之最具表情者。
收旧衣烂衫的是女人多,嗓音多尖脆高拔。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常为老人及小孩。
老人声音苍沉,孩子稚嫩游转(因为巷子深,人少,回声大,不必因拼命狂叫,以致嘶嗄),在广大的觉寂与远细的市声之上升起,搅带出许多东西,闪一闪,又淀落下来。
偶然也有年青青的小伙子挎一个竹篮叫卖,令人觉得可惜,谁都不会以为这是一个理想的职业的。
他们多把“椒”念成“皆”,而“洋”字因为昆明话缺少真正的鼻音,听起来成了“牙”。
“盐”读为“一”,“子”字常常吃了,只舌头微顶一顶,意思到了,“西洋”两字自然切成了一个音。
职业(汪曾祺) (2)
![职业(汪曾祺) (2)](https://img.taocdn.com/s3/m/25fca4e86529647d2628525c.png)
节哪些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 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同样的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却不尽相同, 我们的营口有哪些风俗呢?
几年前韩国端午节申遗事件闹 得沸沸扬!
扩展延伸,深刻反思:
除了端午节外,我们营口生 活中还有哪些风俗?请与同学
讨论交流
比如:婚丧嫁娶,节日民俗,少数民 族的风俗
(大家分组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2、文章中重点写了“卖椒盐 饼子西洋糕”的孩子这一人 物形象。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其形象特征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 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 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 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 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 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 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 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 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 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 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 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 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 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 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三单元《职业(汪曾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三单元《职业(汪曾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970818e87101f69e3195f7.png)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三单元《职业(汪曾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从情节设计方面理解小说的构思特点。
•2.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从叙写人物角度探究小说的主旨。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教材的学习,对小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再加上这种教材通俗易生,学生读后大多都能明白,为此在设计中除了按高考考纲学习外,还可以更大程度不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重点难点
探究小说的主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一、情境激趣:
秦戈尔的散文诗《我愿意》导入:
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
每天我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道:“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
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道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规定的时间一定要回家。
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叫着:“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
下午四点钟,我从学校里回家。
从一家门口,我看见一个园丁在那里掘地。
他用他的锄子,要怎么掘,便怎么掘,他被尘土污了衣裳。
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身上被打湿了,都没有人骂他。
我愿意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止我。
天色刚黑,妈妈就送我上床。
从开着的窗口,我看见更夫走来走去。
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汪曾祺《职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职业》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7dc4d7941ea76e58fa04b6.png)
职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
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
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
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
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
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
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
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
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
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
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
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
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将军的马。
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
黑马、青马、枣红马。
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
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
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
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
从《职业》谈汪曾祺艺术陌生化的探索
![从《职业》谈汪曾祺艺术陌生化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502bcc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4.png)
从《职业》谈汪曾祺艺术陌生化的探索
田园
【期刊名称】《河池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7)003
【摘要】汪曾祺以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情趣,平实的语言文字,形成了他特有的艺术风格.以他的《职业》一文为例,从文章的氛围、结构、语言、思想等方面管窥了他的小说创作.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田园
【作者单位】孝感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抒情的人道主义"与"和谐"的艺术样态——谈汪曾祺的创作 [J], 王敏
2.谈汪曾祺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J], 蒋瑞
3.八次叫卖显性情——汪曾祺小说《职业》的叙事艺术 [J], 姚国军
4.汪曾祺《职业》的艺术风格 [J], 刘美
5.探索语言的陌生化——王安忆《长恨歌》语言艺术谈片 [J], 白朝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汪曾祺小说有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 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 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 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 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 趣。汪曾祺的文章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 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12、在写主人公叫卖声之前,作者先写了 其他几种叫卖声,请分 析这样设计的作用。
读汪曾祺小说有感
正如那一篇最有名的《受戒》。明海与英子, 那纯净的男孩女孩之间的感情,就着那闲闲散 散的背景叙述,从芦花荡中撑着的小船中,给 我一种萦绕徘徊在心间的韵味之美。这样的小 说似乎没有什么结构可言,通篇都好似在聊天 似的,自然而然构筑了那个情境。但也可见, 汪曾祺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工夫,平实、简洁, 极形象、极韵味。英子撑船接明海回家时两人 的对话,那简单而又可爱的示爱,带有乡村纯 朴干净的气息,全由汪曾祺那寥寥几笔的语言 描写生动刻画出来,堪称文学创作中的典范。
• 4.主旨:善于表现人性之美,这篇文章作 者在展现他们生活劳碌辛苦的同时,也展 现了劳动美。 • 5.语言:语言质朴,洁净,不刻意追求, 用诗化的语言写小说,体现了小说文体的 散文化,体现了风俗民情的审美意蕴的同 时(对劳动的赞美,对人在人生困境中的 乐观的推崇),又包含了对下层百姓生存 状况的关切。
•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是由他独特的 语气、语调和语感共同形成的。 • 总的特点是简洁干净、不重修饰、文
白相间,节制而富有弹性。
汪曾祺自述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 都需要的。 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 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 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 者”,大致差不离。 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 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 容。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13、小说结尾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1.是游戏,孩子由职业叫卖声转变为游戏之声, 也是对自己的揶揄调侃,表现了卖糕饼孩子的童 心童趣。 2.是幽默,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与其他孩童 一样拥有童年的欢乐,包含辛酸,是含泪的笑。 3.他在此处的吆喝声,本是其他孩子学他的,他 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自己也吆喝上了,出乎意料, 戛然而止,引人回味。 4.再次重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有 节奏感,音韵美。
考查环境描写和次要人物的作用 1.各种吆喝声形成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各种 忙碌的叫卖声也为小说定调,表现了动荡年代生活的奔波劳 碌,提供了社会背景。 2.描写了卖糕饼的孩子的同行们,为卖糕饼的孩子的出场做 铺垫。 3.各种职业,各种风格,与卖糕饼的孩子的动听的叫卖声互 相衬托,突出卖糕饼的孩子的特点:为了生活不得不牺牲童 年的欢乐。 4.前四种职业,男女老幼,本地外地,再加上孩子,基本概 括了下层劳动者,表现了主旨:牺牲部分权利和自由,不得 不为了生活辛苦奔波,表现了劳动的辛酸和劳动美。 5.详略安排上,详写孩子的家庭情况,略写这几种职业的详 细状况,引发读者对当时底层百姓生活的思考。
阅读系列
汪曾祺的小说
江苏省清江中学 纪安辉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以短篇小说 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早年毕业于西 南联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 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职业》,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 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 《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 士大夫。”
读汪曾祺小说有感 这些“散文化”的短篇,很多取自他的生 活、他童年的记忆、他的故乡印象、他对传统的 迷恋。他的小说总是:那些沉静美丽的乡村背景, 那些从未听闻的民俗民风,那生活在传统中的各 式各样的人们„„作者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那 些如流水般行进的情节之后,那些韵味余长的语 言之后,那些精练短小的对话之后。他从不刻意 地显现自己,让主人公们顶着圣人的帽子用哲理 说教;他把文字交付给营造的一种意境,用艺术 的手法去浸染它们。读他的小说,便总能感受到 一种悠然、散漫、自由的味道,那种意味与风格, 是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
三、和谐、乐观的色调 小说营造了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纯 然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童年记忆般和 谐温馨的所在。作者把笔触投向“故乡” 高邮的村镇,这里没有宗法的约束,没有 现代文明的挤压与喧扰,有的是一派自然 与随和,有的是任性率真的人情与人性。 《受戒》里荸荠bíqí 庵和尚们打牌、杀猪、 吃肉、谈恋爱、找媳妇,虽然有违宗法制 度和佛教清规,却是真真正正的人性的舒 展和生命的欢娱。
14.小说以“职业”为题是不是太大了,改为 “卖糕饼的孩子”好不好?为什么?
• 1.从文章内容上看,小说写了各种职业的吆喝, 表达了当时人们劳动的辛酸与劳动美。 • 2.从情节上看:以职业为题,详略得当,详写孩 子的职业,略写其他职业,以点带面,以小见大, 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广度,引人同情与反思。 • 3.主旨:孩子与前四种职业,基本概括了底层劳 动者,共同表达了文章主旨:职业就是牺牲自己 部分权利和自由,不得不为生活而心酸奔波。 • 而以卖糕饼孩子为题,主旨仅局限于对孩子的思 考,不能代表当时所有的下层劳动者生活的心酸, 不能反映社会的广度。
一、汪曾祺的小说观念:小说是回忆
• 突出的“回忆性特点”。 • 汪曾祺写得最好的作品,大都是故乡高邮的 风土人情、市井生活,那里有他童年生活的 记忆和梦想,如《受戒》。
• 其次描写昆明时期的生活,如《职业》。 • 再其次才是北京期间的生活,如《讲用》。
二、小说的散文化
• 1、大量的风俗描写是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一 个主要特征。 • 汪曾祺小说中的写景,主要就是对风俗的描写。
• 这些风俗是人物生活的环境与背景,是主要人 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补充。 • 一方面是因为汪曾祺学养丰富,知识渊博。另 一方面因为他生性淡泊,崇尚自然,讲究情趣。
• 2、汪曾祺的小说散文化也主要体现在小说
结构上。
• 情节因素弱。较少逻辑的、因果的关系,也较少 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他更多关注的是生活, 他在结构小说时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建 构”。 • 插入成分多。能够有机地完成了叙事功能,从而 赋予作品一种自然恬淡的境界,营造了一个洋溢 着浓郁地域风情的艺术世界。 • 潜藏着一种内在的秩序:要传达的就是对于生活 的执著,一种生活情趣,一种生命境界,一段感 情状态。
四、人道关怀
• 汪曾祺自称他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 主义者。 • 他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 传统道德规范影响的知识分子,在艺术气 质上是一个有着浪漫气质和赤子之心的人, 是一个主张发扬我们民族性中的同情、仁 爱、互相帮助、相濡以沫这些朴素的人道 主义思想的人。
五、汪曾祺小说的语气语调与语言特点
15、作者最《<职业>自赏》里写道:“一般以为《受戒》 《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 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职业》试探究作者认可这篇小 说的原因。
1.人物:选取平凡人的平凡生活片段,表现当时 昆明人们生活的更深更广的意义。 2.情节:故事性不强,,没有人物之间的矛盾冲 突,心理的复杂,不讽刺,不批判,在看似轻松 的语言中表达了对人生况味的思考。 3.环境:选取就明显的民间地域性特点,特定时 期的昆明,展现了一幅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