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病例模板

合集下载

针灸科住院病历范文

针灸科住院病历范文

针灸科住院病历范文【病历】。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科室,针灸科床号,301。

主诉,右腰痛半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右腰部疼痛半年余,间断发作,无明显诱因,疼痛性质为隐痛,伴有酸胀感,活动后加重。

近1周来疼痛加重,伴有右下肢放射痛,伴有麻木感,夜间睡眠受影响。

无发热、无恶心、无呕吐。

无大小便异常。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饮食起居无异常。

体格检查,患者面色苍白,自主呼吸,心率80次/分,血压120/80mmHg,体温36.5℃。

右腰部有明显压痛,右下肢肌力减弱,右下肢酸痛明显,右下肢腓肠肌反射减弱。

辅助检查,腰椎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

诊断,右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案,采用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

针灸治疗方案,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穴,如肾俞(BL23)、大肠俞(BL25)、承山(BL62)、委中(BL40)、阳陵泉(GB34)、阳关(SI3)等穴位,采用毫针,每次留针20分钟,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

中药熏洗方案,采用艾叶、红花、川芎、当归、白芷等药物,煎煮后用布包裹患处,每日熏洗30分钟,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疼痛程度、活动功能、睡眠情况等。

处理过程,患者配合治疗,每次针灸治疗后疼痛减轻,右下肢酸痛感明显减轻,夜间睡眠明显改善。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需继续配合针灸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久坐或久站,避免扭伤腰部,注意保持腰部温暖。

复诊时间,下周三复诊。

【签名】主治医师,李四时间,20XX年X月X日。

【总结】。

本例患者因右腰痛半年,加重1周入院,经详细检查诊断为右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采用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明显改善。

出院后继续配合治疗,预后良好。

30例中医针灸疗法病历

30例中医针灸疗法病历

30例中医针灸疗法病历
患者信息
1. 姓名:(请填写患者姓名)
2. 年龄:(请填写患者年龄)
3. 性别:(请填写患者性别)
4. 就诊日期:(请填写患者就诊日期)
主诉
(请填写患者的主诉,即患者来就诊时的症状描述)
现病史
(请填写患者目前的病情描述,包括病程、症状变化等)既往史
(请填写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手术史、药物过敏史、长期服药情况等)
体格检查
(请填写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包括生命体征、皮肤状况、舌苔情况等)
诊断
(请填写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包括病名、病因等)
针灸治疗方案
1. 针灸穴位:(请填写针灸穴位的具体名称)
2. 针灸方法:(请填写针灸方法的具体描述)
3. 治疗频次:(请填写针灸治疗的频次)
4. 治疗持续时间:(请填写针灸治疗的持续时间)
治疗效果
(请填写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包括症状改善情况、体验反馈等)
随访计划
(请填写针灸治疗后的随访计划,包括复诊时间、随访内容等)
以上为30例中医针灸疗法病历的模板,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患
者的具体信息和治疗方案。

在记录病历时,请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并遵守相关医疗保密法律法规。

漏肩风中医专长病案模板

漏肩风中医专长病案模板

漏肩风中医专长病案模板
病例报告:
姓名:小玲
性别:女
年龄:35岁
主诉:漏肩风痛,肩膀酸胀
病史:
小玲是一名工人,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

近期出现肩膀酸胀,特别是在工作时肩膀难受,休息后有所缓解。

病情加重后,到当地医
院进行检查,诊断为漏肩风,并给予了短期抗炎药治疗,但病情未见
明显好转。

现症:
肩部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时候会感到难受到无法工作。

肩膀酸胀,伴有肩胛骨周围疼痛。

肩部外观正常,但是肌肉紧张度明显增高。

轻度肩胛下软组织肿胀。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且有疼痛,抵抗外部压痛。

诊断:
依据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和病史,诊断为漏肩风。

治疗:
小玲使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以激活她的肌肉和神经系统。

这个疗法通过刺激病人的皮下神经和肌肉,来改善其神经系统的连接和传递,以及加强肌肉的调节和控制,从而减轻肩部疼痛和酸胀。

中医针灸治疗的具体步骤是:
1.辨证施治:根据小玲的病情进行辨证,通过判别病人的体质、病理和症状来进行治疗;
2.针灸:在正确的穴位上刺入针头,以达到需要的刺激效果;
3.配合按摩和热敷:针灸结束后,可以使用按摩和热敷来缓解病人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治疗后,小玲的肩部疼痛和酸胀得到了很好的减轻,她的舒适感明显提高。

她的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并且可工作的时间也有所延长。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小玲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和副作用。

结论:
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漏肩风疗法,可以帮助病人缓解肩部疼痛和酸胀,并且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最全最佳中医针灸治疗记录模板

最全最佳中医针灸治疗记录模板

最全最佳中医针灸治疗记录模板患者信息
- 姓名:[患者姓名]
- 性别:[患者性别]
- 年龄:[患者年龄]
- 联系方式:[患者联系方式]
病历信息
请在此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 主诉:[患者主要症状和不适]
- 现病史:[患者目前的病情发展情况]
- 既往史:[患者的过去病史,包括手术、慢性疾病等] - 个人史:[患者的个人生活惯和环境等]
- 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相关疾病史]
诊断信息
请在此记录医生的诊断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 中医病名:[医生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中医诊断]
- 中医证型:[医生对患者所表现出的中医证型的判定]
- 西医诊断:[医生对患者所患疾病的西医诊断]
治疗方案
请在此记录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 针灸治疗:[医生将针对患者的中医病名和中医证型制定的针灸治疗方案]
- 草药治疗:[医生将针对患者的中医病名和中医证型制定的草药治疗方案]
治疗记录
请在此记录每次治疗的具体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 日期:[治疗日期]
- 治疗方法:[本次治疗采用的具体针灸方法或草药配方]
- 治疗时间:[治疗持续时间]
- 治疗效果:[本次治疗的效果评估,包括症状改善程度等]
随访信息
请在此记录患者随访的具体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 随访日期:[随访日期]
- 随访内容:[随访时与患者的沟通和病情观察]
- 随访结果:[随访后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评估]
备注
请在此记录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信息,如患者的特殊情况或其他医生的意见等。

以上是最全最佳中医针灸治疗记录模板的内容,供医生或针灸师使用时参考。

祝您工作顺利!。

针灸推拿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针灸推拿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针灸推拿病历书写模板范文英文回答:Template for Acupuncture and Tui Na Medical Records. Patient Information.Name:Age:Gender:Date of Birth:Occupation:Address:Phone Number:Email:Chief Complaint.Describe the patient's primary reason for seeking treatment.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Describe the onset, duration,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the patient's symptoms.Include any relevant medical history, medications, or treatments.Past Medical History.List any previous medical conditions, surgeries, or hospitalizations.Include any current medications or supplements.Social History.Describe the patient's lifestyle, including exercise, diet, and sleep habits.Include any relevant occupational or environmental exposures.Family History.Describe any relevant family history of med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chronic diseases or genetic disorders.Physical Examination.Describe the patient's general appearance, vital signs, and musculoskeletal examination findings.Include any relevant acupuncture or Tui Na point examination findings.Acupuncture Diagnosis.Based on the patient's symptoms and examination findings, determine the acupuncture diagnosis.Include the correspo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atterns and meridians involved.Tui Na Diagnosis.Based on the patient's symptoms and examination findings, determine the Tui Na diagnosis.Include the corresponding TCM patterns and meridians involved.Treatment Plan.Describe the recommended acupuncture and Tui Na treatment plan, including:Acupuncture points to be used.Tui Na techniques to be applied.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treatments.Progress Notes.Document the patient's progress at each treatment session.Include any changes in symptoms,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or acupuncture/Tui Na diagnoses.Outcome.Describe the patient's outcome after completing the treatment plan.Include any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care orfollow-up.中文回答:针灸推拿病历书写模板范例。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病例格式: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30岁
主诉:XXX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
中药处方:
针灸治疗:
其他治疗措施:
随访记录:
病例内容:
姓名:张三性别:女年龄:30岁
主诉:手腕软肿痛,尤其在夜间加重已有10天。

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突然感到左手腕肿胀,伴随着发热,疼痛难忍。

在当地医院进行X光检查未见异常,于是到本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无。

个人史:患者平时身体状况良好,工作生活情况正常。

婚育史:已婚,未生育。

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左手腕屈曲受限,局部有肿胀和压痛,其他指节无异常。

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困络。

中医诊断:手腕关节炎。

中医治疗:疏通经络,温通寒湿,活血行气。

中药处方:当归15g,川芎12g,红花10g,桑枝10g,秦艽10g,干姜10g,白芍10g,甘草6g。

水煎服,一次一剂,每日两次。

针灸治疗:选取合适的经络穴位进行针刺,如曲池、内关等。

其他治疗措施:热敷治疗,每日两次。

随访记录:患者第一次随访时,手腕症状已明显改善,局部无明显红肿和压痛。

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建议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劳累。

第二次随访时,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手腕活动已基本恢复正常。

建议继续巩固治疗效果,加强锻炼,以防病情反复。

门诊针灸病历模板

门诊针灸病历模板
背阔肌 菱形肌 前锯肌 胸大肌 胸小肌 锁骨下肌 三角肌 喙肱肌 肱肌 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肱桡肌 膈肌 腹直肌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腹横肌 竖脊肌 腰方肌 髂腰肌 臀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阔筋膜张肌 股四头肌 股内收肌群 缝匠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腘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腓骨长肌 第三腓骨肌 胫骨前肌
头(左 右 额 顶 枕 颞 颊 颌)颈(喉 项 )背(上 下 左 右 中)
肩(左 右 上 前 后 外)肘(左 右 尺 桡 前 后)腕(左 右 尺 桡 掌 背)
胸(左 右 上 下 左 右 )肩胛(左 右 中 上 下 内 外)腰(左 中 右)盆(左 右 中)
腹(左 右 上 下 中)髋(左 右 前 外 后)臀(左 右 内 外 上 下)
2、针灸针刺部位是皮下浅筋膜层,不会损伤神经及主要血管;
3、针灸治疗时可能稍有刺痛,少有晕针,偶尔出血,有晕针、晕血病史患者请提前告知;
4、病情发展是缓慢过程,祛病非一朝一夕可完成,患者最好按疗程调理,具体情况需依据治疗期间病情改善状况而定,一般病程越久,疗程越多;
5、针灸治疗本双方自愿原则,极少数患者由于自身体质等原因,有可能无效或短时间内复发,患者需理解并自承风险。
检查:
治疗:
医生签字
三诊时间
月 日
病况
主诉:好转 同前 更差 改变了位置
检查:
治疗:
医生签字
四诊时间
月 日
病况
主诉:好转 同前 更差 改变了位置
检查:
治疗:
医生签字
五诊时间
月 日
病况
主诉:好转 同前 更差 改变了位置
检查:
治疗:
医生签字
六诊时间
月 日
病况
主诉:好转 同前 更差 改变了位置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一、中风【病因病机】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

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治疗】(1)基本治疗①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谓神导气。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②中脏腑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配穴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

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

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

针灸康复治疗单模板

针灸康复治疗单模板
疗效评价:
□无效 □好转 □痊愈
针灸康复治疗单模板
姓名性别年龄
首诊责任医师诊断:
治疗部位:
注意事项:
治疗项目
1红外线治疗 _பைடு நூலகம் 部位
2普通针刺治疗 __ 部位
3电针治疗 __ 部位
4埋针治疗 __ 穴位
5灸法(艾柱灸)
6灸法(天灸)
7隔物灸法
8运动疗法 __ 次
9作业疗法 __ 次
10关节松动训练
(大关节、小关节)
11康复评定
12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__ 部位
13电脑中频治疗 __ 部位
14低频脉冲治疗 __ 部位
15颈椎/腰椎牵引
16中药熏洗治疗
17拔罐疗法 __ 部位
18穴位贴敷治疗 __ 穴位
19游走罐 __ 次
20微波治疗 __ 部位
21言语能力评定
22吞咽功能障碍评定
23小针刀__ 部位
24其他
康复医师:
中医师:2020年月日
疗效评估
治疗疗程:次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病历 1患者姓名:___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教师主诉:腰疼痛2个月,伴有酸胀感。

现病史:患者自2个月前开始出现腰疼痛,疼痛多发生在下午和晚上,伴有酸胀感,活动后稍有缓解。

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体格检查:腰部有明显触痛,叩击痛明显,活动障碍。

辨证:腰痛属于寒湿痛,肾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案:针灸配合艾灸,选用主穴鲁大椎、肾俞、肾阳交,辅以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针灸治疗过程:每周2次,每次30分钟,共治疗4周。

治疗效果: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腰疼痛明显减轻,酸胀感减少,活动障碍明显恢复。

病历 2患者姓名:___性别:女年龄:32岁职业:办公室职员主诉:失眠,头痛。

现病史:患者自1个月前开始出现失眠症状,入睡困难,醒来时头痛。

就寝环境没有变化,没有心理压力。

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体格检查:精神状态一般,头部有压痛,颈部肌肉紧张。

辨证:失眠属于心火亢盛,气血不畅所致。

治疗方案:针灸配合艾灸,选用主穴内关、神阙、心俞,辅以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位。

针灸治疗过程:每周3次,每次40分钟,共治疗3周。

治疗效果:经过3周的治疗,患者失眠症状明显减轻,能够较快入睡,头痛症状缓解。

总结:以上是30例中医针灸病例的概述。

根据不同病状和辨证结果,采用针灸配合艾灸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中医腰疼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腰疼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腰疼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腰痛病历。

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联系方式:[电话号码]就诊日期:[年/月/日]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腰啊,疼得我都快直不起来了。

就感觉像是有个小恶魔在里面又扭又掐的,这疼得我干啥都不得劲儿,好几天了。

”三、现病史。

患者自述大概[X]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

刚开始的时候呢,只是隐隐作痛,就没太当回事儿,以为是累着了,休息休息就好了。

可是这疼痛啊,它越来越不像话,就像那调皮的孩子撒起野来收不住。

现在啊,疼得厉害的时候,弯腰、起身、转身这些简单的动作都变得像爬山一样艰难,甚至有时候咳嗽一下、打个喷嚏,那腰就像被电了一下似的,“嗖”地一阵剧痛。

这几天也没受过什么外伤,就是每天正常上下班,坐办公室的时间比较长,不过以前也这么坐,也没这样疼过啊。

在家自己贴了个止痛膏,根本不顶用,就像给老虎挠痒痒似的,这才着急忙慌地来咱这儿看病。

四、既往史。

患者既往身体还算可以,没什么大毛病。

就是偶尔有点小感冒,吃点药就好了。

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的病史。

不过呢,患者说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篮球,经常受伤,尤其是腰和膝盖,但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儿了,当时治好了之后就没怎么再犯过。

五、过敏史。

患者明确表示对青霉素过敏,一用就浑身起红疙瘩,还特别痒,像被一群小蚂蚁在身上爬一样难受。

其他药物和食物暂时未发现过敏情况。

六、体格检查。

1. 望诊。

患者走进诊室的时候,腰部略显僵硬,走路姿势不太自然,有点小心翼翼的,像个刚学走路的小企鹅。

腰部皮肤色泽正常,没有红肿、瘀斑之类的异常情况。

2. 触诊。

在腰部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周围按压时,患者反应强烈,“大夫,就是这儿,疼得厉害。

”这些部位压痛明显,肌肉紧张,感觉就像紧绷的琴弦一样。

轻轻叩击腰部,患者也感觉疼痛,不过没有按压时那么痛得钻心。

3. 腰部活动度检查。

前屈:患者只能弯腰到大概[X]度,正常情况下应该能弯得更低,而且在弯腰过程中,患者表情痛苦,嘴里还不停地“嘶嘶”吸气。

三级甲等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病历模板

三级甲等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病历模板

首次病程记录2012年10月09日09时40分患者罗红霞,女,40岁,因“颈部僵痛伴双上肢窜痛麻木一周,加重一天”入院。

患者于一周前清晨起床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僵痛伴上肢窜痛麻木,头有沉重感,恶寒畏风,无发热、恶心、呕吐,院外未做任何治疗,自行休息五日,无明显好转,于一天前加重,昼轻夜重,夜间疼痛明显,今日遂来我院门诊求诊,以“项痹病”收入住院。

入院症见:患者颈部僵痛,活动不利,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功能部分受限,引出颈部疼痛加重,上肢怕冷,无发热、恶心、呕吐。

舌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起病以来,神清,精神一般,纳差,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否认有手术、外伤、输血、传染病等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8℃ P:60次/分 R:20次/分 BP:110/75mmHg 神清,精神一般,急性面容,表情痛苦,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及紫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伸舌居中,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颈部压痛明显,活动度减小。

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腹平软,肝胆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

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

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红肿。

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望诊:神清,精神一般,表情痛苦,急性面容,舌质淡红,苔薄白。

闻诊:无特殊异味。

切诊:脉弦紧。

专科检查:颈部棘突旁压痛明显,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功能部分受限,活动度减少,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叩顶试验(-),余病理反射未引出。

门诊资料: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1.项痹病(风寒痹阻)西医诊断:1.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四诊合参,结合祖国传统中医学之理论,患者以"颈部僵痛伴双上肢窜痛麻木"为主症,故归属祖国传统医学“项痹”范畴。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材料相关】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材料相关】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材料相关】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4岁,因颈椎病症状来就诊。

患者自约一年前开始出现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尤以早晨起床后最为明显,患者每天要长时间久坐工作,且工作紧张,情绪较为焦虑。

经X光检查,病变位于C4-C5椎间盘处,程度轻度,颈椎生理弯曲消失。

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C4-C5椎间盘膨出压迫颈脊神经根。

病程稳定,目前未引起明显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异常。

【治疗过程】
患者经过肌松、理疗、按摩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考虑采用中医针灸治疗。

方案为取位于颈椎椎体左右侧及椎间隙两侧的穴位,包括风池、风市、肩井、天宗、大杼、太阳、承山等穴位。

针刺深度为0.5-1寸,用纯银针或钛针,每次留针20-30分种,每周进行2次治疗。

并采用中药外敷治疗,使用草药煮水烫湿毛巾外敷颈部,每日3次。

【治疗效果】
经过3次治疗后,患者颈部疼痛减轻明显,肢体运动和感觉恢复正常。

经过6次治疗后,颈椎生理弯曲恢复,病变椎间盘水分含量增加,膨出部位减少,颈脊神经根受压情况大幅度改善,头晕等症状显著减轻。

经过10次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治疗经验总结】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中医针灸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治疗中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技巧,同时结合中药外敷等辅助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为患者恢复健康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三级甲等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病例模板

三级甲等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病例模板

入院记录住院号:姓名:余文海性别:男年龄岁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仙桃职业:灵活就业人员婚况:已婚家庭(户口)住址及电话:仙桃市龙华山办事处蔡邦村三组.电话工作单位及电话:无病史陈述者及电话:患者本人电话:发病节气:雨水入院日期:年月日时分记录日期:年月日时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病人主诉:左侧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十三小时.现病史:患者于诊前一天搬椅子后出现腰痛,逐渐加重,呈“歪臀跛行”地特殊姿势,不能平卧,不能直立亦不能正坐.强迫于半蹲位,自服“消炎痛”“强痛定片”无效,遂由两人搀扶就诊,我院门诊以“胯骨错缝”收入住院.入院症见:左侧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明显,不能弯腰,患侧下肢站立负重,行走抬腿困难,疼痛加重时向臀部和腹股沟放射.舌质暗紫,苔薄白,脉弦紧.起病以来,神清,精神一般,纳差,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有手术、外伤、输血、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个人史:出生本地,未曾到自然疫源及流行病区,灵活就业,平素生活无规律,喜晚睡.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体健.家族史:父母体健,无传染及遗传疾病病史.以上病史记录已经陈述者认同,陈述者签名:时间:年月日时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体格检查生命体征:体温℃脉搏:次分呼吸次分血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容:急性表情:痛苦神志:清晰面色:无华形体:中等语声:清楚气息:均匀气味:无特殊异味体位:被动步态:扶入病房舌质:暗紫舌苔:薄白脉象:弦紧检查合作:合作皮肤、黏膜:全身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及紫斑.淋巴结:浅表淋巴结肿大: 无五官:眼:眼结膜:正常巩膜: 正常瞳孔: 等大等圆直径对光反射:双眼正常耳:外耳道分泌物: 无乳突压痛:无听力障碍:无鼻:鼻塞:无鼻翼扇动:无分泌物: 无副鼻窦压痛:无口腔:牙列:整齐龋齿:无咽部:未见红肿扁桃体:未见红肿颈部:颈项强直:无颈动脉:搏动正常浅静脉怒张:无气管:居中甲状腺:正常胸部:望诊:胸廓对称:是呼吸运动:正常乳房:正常触诊:语颤:正常叩诊: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正常罗音:未闻及心脏:望诊:心尖搏动在左侧第肋间锁骨中线内侧触诊:心尖搏动:正常叩诊:心界:正常心包摩擦音:无听诊:心率次分心律:整齐心脏杂音:无腹部:望诊:平坦腹壁静脉曲张:无手术疤痕:无触诊:压痛:无反跳痛:无腹部包块:无肝脏:上界:右锁骨中线第肋间,下界:未触及压痛:无质地:软胆囊:未触及脾脏:未触及肾脏:肾区压痛:无肾区叩击痛:无叩诊:移动性浊音:无听诊:肠鸣音:正常气过水声:无空腹血管杂音:无其他:无脊椎:正常四肢畸形:无压痛:无运动:左侧受限关节红肿:无水肿:无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左侧腰骶部疼痛,有明显压痛,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呈“歪臀跛行”地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骶髂关节周围肌肉痉挛,不能弯腰直立,行走困难,两侧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骨盆分离试验(),骨盆挤压试验(),“”字试验(),髋膝屈曲试验及下肢后伸试验(),单足站立试验(),余未见明显异常.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胯骨错缝(气滞血瘀)西医诊断:.骶髂关节综合征记录医师签名:审阅医师签名:。

针灸病历报告范文模板

针灸病历报告范文模板

针灸病历报告范文模板
基本信息
- 姓名:
- 年龄:
- 性别:
- 就诊时间:
- 主诉:
- 现病史:
- 既往史:
- 个人史:
- 家族史:
诊断信息
- 针灸诊断:
- 中医诊断:
- 西医诊断:
病症描述与分析
(简要描述患者病情,并结合体格检查、病史、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针灸治疗方案
(描述针灸治疗的穴位选择、针刺方法、操作步骤等)
针灸治疗过程
(详细记录患者每次就诊的针灸治疗过程,包括病人的反应、治疗后的疗效等)
治疗效果评估
(根据治疗过程和患者的自述,评估针灸治疗的效果和进展情况)处方药物
(如有,列出配合使用的中草药或西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等)
随访和建议
(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给出进一步的随访建议和生活注意事项等)
结论
(简要总结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后续计划,并对患者的预后作出评估)
参考文献
(列出引用的相关医学文献,格式可以按照学术规范进行罗列)
此篇针灸病历报告仅为模板范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请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和医学伦理要求,合理使用针灸治疗,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针灸科住院病历书写范文模板_范文模板以及概述

针灸科住院病历书写范文模板_范文模板以及概述

针灸科住院病历书写范文模板范文模板以及概述1. 引言概述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如下: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科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在针灸科的临床实践中,住院病历是记录病人诊断、治疗和监测过程的重要文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临床医生对住院病历书写存在一定困扰。

因此,编写一份规范、准确且完整的住院病历模板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针灸科住院病历书写范文模板,并对其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解析,以供临床医生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首先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接着给出一个完整普遍适用的针灸科住院病历书写范文模板,并对其各个部分进行解释和分析。

之后,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用范文模板填写展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观点或给出相关建议。

同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针灸科住院病历书写范文模板,促进临床医生在针灸科病历书写中更加标准化和高效化。

希望该模板能够被广泛使用,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2. 针灸科住院病历书写范文模板2.1 病历头部信息:- 患者姓名:[姓名]-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 住院号:[住院号]- 入院时间:[入院时间]2.2 主诉和现病史:主诉:[患者的主要症状或不适感受,例如头痛、背痛等]现病史:详细描述患者目前的疾病情况,包括起始时间、发展过程、疼痛特点、有无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2.3 既往史和家族史:既往史:记录患者曾经患过的其他疾病及治疗情况。

家族史:了解患者是否有与遗传相关的神经系统或其他类似问题的家族成员。

请注意,该范文模板只是作为参考,并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修改。

在具体撰写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和补充。

3. 范文模板示例:3.1 临床表现和体检结果:在本例中,患者为一名50岁男性。

针灸推拿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针灸推拿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针灸推拿病历书写模板范文英文回答:Acupuncture and Tui Na Medical Record Template.Patient Information.Name:Age:Gender:Occupation:Contact information:Chief Complaint.Describe the patient's primary reason for seekingtreatment.Include the duration, severity, and any associated symptoms.Medical History.List any relevant past medical conditions, surgeries, or injuries.Include current medications and supplements.Physical Examination.Perform a physical examination to assess the patient's overall health and identify any areas of concern.Note any relevant findings, such as tenderness, swelling, or range of motion limitations.Tongue and Pulse Diagnosis.Observe the patient's tongue and take their pulse.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ngue and pulse findings.Treatment Plan.Describe the acupuncture and tui na techniques used.Specify the location and number of acupuncture points used.Describe the type and duration of tui na techniques applied.Follow-up.Schedule follow-up appointments as necessary.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home care and self-management.Notes.Document any relevant observations or notes during the treatment session.Include any patient feedback or changes in their condition.Signature.The practitioner must sign and date the medical record.中文回答:针灸推拿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风【病因病机】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

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治疗】1.基本治疗(1)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谓神导气。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2)中脏腑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配穴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

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

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

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疏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

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2.其他治疗(1)头针法选顶颞前斜线、顶旁l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

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2)电针法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分钟。

二、眩晕【病因病机】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等有关。

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或急躁恼怒,肝阳暴亢,而致清窍被扰;恣食肥甘厚味,滞脾而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上蒙清窍;素体薄弱,或病后体虚,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过度劳伤,肾精亏耗,脑髓不充,均可导致眩晕。

总之,眩晕的发生不越清窍被扰、被蒙和失养三条。

【治疗】1.基本治疗(1)实证治法平肝化痰,定眩。

以足少阳、督脉和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配穴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里,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清泄肝胆,平抑肝阳。

内关宽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

百会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2)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定眩。

加足少阳、督脉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配穴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肝俞、肾俞、足三里用补法。

方义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本;足三里补益气血以治本。

风池用于补平泻法,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可升提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脑髓而缓急治标。

2.其他治疗(1)耳针法选肾上腺、皮质下、额。

肝阳上亢者,加肝、胆;痰湿中阻者,加脾;气血两虚者,加脾、胃;肾精亏虚者,加肾、脑。

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头针法选顶中线,沿头皮刺入,快速捻转,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针灸三、头痛(1)外感头痛治法祛风通络,止痛。

以督脉及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配穴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

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配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

操作毫针泻法。

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方义百会、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

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

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2)内伤头痛①实证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窍。

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

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

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

②虚证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

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

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余穴均用补法。

方义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

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

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

四、漏肩风【病因病机】多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

感受风寒,气血阻痹,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肩部经络气血不利。

不通则痛。

肩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内外因素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而致肩痹。

【辨证】主症肩部酸重、疼痛,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患者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和被动外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肩前部疼痛明显,为手阳明经证;肩后部疼痛明显,为手太阳经证;肩外侧疼痛明显,为手少阳经证。

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为外邪内侵;肩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疼痛拒按,夜间尤甚,为气滞血瘀;肩部酸痛,劳累加重,或伴头晕目眩。

四肢乏力,为气血虚弱。

【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通经活血,祛风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和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

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操作足三里、气海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

先刺远端穴位,做较长时间的手法,行针后令患者活动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

方义肩髃、肩贞、肩髎是手三阳经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而止痛。

五、腰痛【病因病机】多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

若感受风寒湿邪,邪客于经络,经络之气阻滞;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后未全恢复,经筋、络脉受损,瘀血阻络,均可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若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虚,或房劳过度,损伐肾气,腰部经络失于温煦、濡养,也可致腰痛。

腰部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肾经循行经过,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活血通经。

以局部阿是穴为主。

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配穴寒湿腰痛者,配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督脉病证者,加后溪;足太阳经证者,加申脉。

操作主穴均采用泻法。

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配穴用补法,肾阳虚加艾灸。

方义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穴,疏通腰背部足太阳经气,为治腰背疼痛之要穴。

六、痹证【病因病机】主要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人体正气不足有关。

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痹阻关节筋肉筋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而发本病。

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

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

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

【辨证】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痹(风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无红肿热胀,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寒痹);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为热痹。

【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通痹止痛。

取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操作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痛痹、着痹可加灸法。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方义疼痛局部循经取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

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

热痹取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辨证为行痹,应对证选用七、面瘫【病因病机】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

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则出现歪噼。

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放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因此,口歪主要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辨证】主症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兼见面部受凉史,舌淡苔薄白,为风寒证;继发于外感发热,舌红,苔黄腻,为风热证。

【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取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配穴风寒证者,加风池;风热证者,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鼻唇沟浅者,加迎香。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

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行平补平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