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

合集下载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公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所以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

呼吸作用的意义
第一,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 TP中。

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

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同时,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平衡。

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

在呼吸作用中,氧气进入生物体细胞内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通过呼吸作用,生物体能够获得所需的能量并排出代谢废物。

呼吸作用的分类呼吸作用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是指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参与,产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能量。

而无氧呼吸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不需要氧气参与,能量产生较少。

呼吸作用在不同生物体中的特点不同生物体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存在一些差异。

植物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自身所需的能量。

动物则通过肺部或者皮肤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进行有氧呼吸。

微生物通常通过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在生物体中的意义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呼吸作用,生物体可以获得有机物氧化的能量。

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也是生物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在呼吸作用中被排出体外,有助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呼吸作用的调控呼吸作用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温度、氧气浓度、代谢产物浓度等。

体内的呼吸作用通过负反馈机制进行调节,以维持体内氧气和能量平衡。

在不同情况下,生物体会调整呼吸作用的速率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结语呼吸作用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关键过程,在不同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呼吸作用,生物体能够获得所需的能量并排除代谢废物,维持身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对呼吸作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呼吸作用ppt课件

呼吸作用ppt课件
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三羧酸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底物浓度、产物抑制、酶活性调节等。
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
1 电子传递链的定义和重要性
电子传递链是生物体内氧化呼吸链的主要组成部分,通 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NADH和FADH2中的电子传递给 氧,同时产生大量ATP。
2 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电子传递链包括NADH脱氢酶、辅酶Q、细胞色素还原 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组成部分。
3 氧化磷酸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ATP生成的主要途径,通过电子 传递链将电子传递给氧的过程中,驱动ADP磷酸化生成 ATP。
4 氧化磷酸化的调控
氧化磷酸化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底物浓度、产物抑 制、酶活性调节等。
04
无氧呼吸过程简介
无氧呼吸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无氧呼吸是一种在缺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 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ppt课件
目录
• 呼吸作用概述 • 细胞呼吸的分子基础 • 有氧呼吸过程详解 • 无氧呼吸过程简介 •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 实验:测定细胞呼吸速率及影响因素
01
呼吸作用概述
化有机物,释放能 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意义
为生物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 动。
03
能量释放
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少,且以 热能形式散失;有氧呼吸释放的 能量较多,部分储存在ATP中。
04
无氧呼吸的生理意义
在缺氧条件下维持生命活动
当生物体处于缺氧环境时,无氧呼吸 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能量,维持生命 活动的进行。
酒精发酵
在酿酒过程中,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 吸作用,将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 碳,从而得到酒精饮料。

呼吸作用知识点

呼吸作用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呼吸作用知识点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通过呼吸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它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工作。

呼吸作用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

外呼吸是指从外界吸入氧气,并将氧气通过呼吸道输送到肺部,然后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形成氧合血,最终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氧气,促进细胞代谢。

内呼吸是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即细胞对氧气的利用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在细胞的线粒体中,氧气与葡萄糖分子反应,产生能量、水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呼吸,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能源来源。

呼吸作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供应氧气: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所有细胞都需要氧气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产生能量来维持各种生命活动。

2. 排出二氧化碳:细胞在进行细胞呼吸过程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如果二氧化碳在体内堆积,会引起血液酸碱平衡紊乱,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呼吸作用,我们能将二氧化碳从体内排出。

3. 保护呼吸道:呼吸作用还起到保护呼吸道的作用。

我们的呼吸道有鼻腔、喉头、气管等,它们能过滤空气中的粉尘、杂质和病毒,避免它们进入肺部造成感染和损害。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调节酸碱平衡:呼吸作用通过调节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对酸碱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导致血液变得酸性,通过呼吸作用,我们能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从而保持适宜的酸碱平衡。

呼吸作用的调节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化学感受器共同完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干和延髓,在感知机体需要氧气或排出二氧化碳时,会发出信号,促使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化学感受器则主要位于主动脉和脑血管中,能感知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并产生反馈信号。

这些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调节呼吸。

总的来说,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通过供应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为了维持体内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过程。

在呼吸作用中,生物体通过呼吸器官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并在细胞内与食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用以维持体内正常的代谢过程。

呼吸作用可以分为两个主要过程:呼吸进程和呼吸产能。

呼吸进程指通过呼吸器官(如鼻腔、气管、肺等)吸入空气中的氧气,然后将其输送到细胞中,与食物发生氧化反应。

这个过程主要通过肺部的呼吸肌肉运动来实现,我们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呼吸器官进行吸气和呼气。

呼吸产能是指细胞中进行氧化反应以产生能量的过程。

在细胞内,氧气与食物中的葡萄糖等有机物反应,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的细胞呼吸作用中,通过细胞内的代谢反应产生三磷酸腺苷(ATP)等能量物质。

呼吸作用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以满足生物体的需求。

当我们活动强度加大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支持肌肉的运动,这时呼吸作用会加快,以增加氧气的吸入量。

相反,当静息或睡眠时,呼吸作用会减缓,以节省能量和氧气消耗。

因此,呼吸作用对维持生物体内部稳定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呼吸是生物体获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基本生理过程,它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两个方面,为您详细阐述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一、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包括呼吸道通道和气体交换两个主要过程。

1. 呼吸道通道呼吸道通道包括鼻腔、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器官。

空气从鼻腔进入,经过喉和气管进入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

这些通道的主要作用是将空气从外界引导到肺部,并在进入肺部之前进行加热、湿化和净化,确保吸入的空气符合肺部的需求。

2.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呼吸作用的核心过程,它在肺部进行。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功能单元,它们与肺毛细血管紧密相连。

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壁上的薄膜,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排出到肺泡中,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供给氧气呼吸作用通过气体交换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进而向全身各个器官供给氧气。

氧气在细胞呼吸中起到氧化底物的作用,产生能量。

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的支持,呼吸作用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氧气。

2. 排出二氧化碳细胞代谢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它是一种废物,对人体有害。

呼吸作用通过气体交换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了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这样可以防止体内二氧化碳积聚,保持酸碱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3. 调节酸碱平衡呼吸作用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当身体处于代谢酸中毒状态时,人体通过调节呼吸来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恢复酸碱平衡。

4. 维持体温稳定呼吸作用通过空气的吸入和排出,有助于调节体温。

在寒冷环境中,呼吸会产生热量,增加体内热量的产生,有助于保持体温稳定。

5. 促进血液循环呼吸作用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得到补充,二氧化碳得到排出。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器官功能,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生命活动,它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二、呼吸作用的类型呼吸作用主要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1、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₆H₁₂O₆+ 6O₂+ 6H₂O → 6CO₂+ 12H₂O +能量有氧呼吸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因生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1)对于高等植物和酵母菌等生物,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₆H₁₂O₆ → 2C₂H₅OH(酒精)+ 2CO₂+少量能量(2)对于高等动物、乳酸菌等生物,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₆H₁₂O₆ → 2C₃H₆O₃(乳酸)+少量能量无氧呼吸的过程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不同的酶的作用下,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三、呼吸作用的意义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维持体温;另一部分则转移到 ATP 中,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直接的能源。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呼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可以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比如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呼吸作用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又称为呼吸过程,是生物体为了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生物体通过呼吸器官(如鳃、皮肤、肺等)与外界环境交换气体,达到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目的。

呼吸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吸气和呼气。

当我们吸气时,首先我们的呼吸系统发挥作用,为我们提供呼吸所需的机会。

吸气过程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发生在呼吸器官和外部环境之间。

在人类中,主要是通过肺来进行呼吸。

外部空气自然地进入我们的鼻孔或者嘴巴,然后经过喉咙、气管和细支气管进入肺部。

在这个过程中,鼻毛和粘液会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以防止进入肺部。

一旦空气进入我们的肺部,它会在肺尖产生最大的面积,通过肺泡布满的细小腔隙进入血液。

内呼吸发生在细胞水平,是身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在血液中,氧气结合在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上,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个细胞。

同时,碳酸将二氧化碳从细胞内带到肺部,然后通过呼出排出体外。

在呼气过程中,身体将吸入的氧气转化为能量,并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

呼气过程与吸气过程电反应。

肺部的肌肉会收缩,使肺内的空气被压缩,并通过鼻孔或嘴巴排出体外。

整个呼吸作用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每一次呼吸都会给身体提供新鲜的氧气,同时排出体内的废气。

这些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它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

呼吸作用的速度取决于身体的需要。

当我们运动、激动或处于应激状态时,我们会经历更快的呼吸速度,为身体提供更多的氧气。

除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外,呼吸作用还有其他的生物功能。

它帮助我们稳定体温、维持酸碱平衡,以及清除体内杂质。

总而言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为了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它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在吸气过程中,氧气从呼吸器官进入血液,然后运输到身体各个细胞。

在呼气过程中,废气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呼吸作用的过程为身体提供新鲜的氧气,同时排除废气,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呼吸作用知识点

呼吸作用知识点

呼吸作用知识点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过程,通过呼吸作用,生物体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本文将从呼吸作用的定义、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其调节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呼吸作用的定义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呼吸器官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将其输送到细胞内供氧合作用使用,同时将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呼吸器官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鼻腔是气体进入呼吸系统的第一站,通过鼻腔内的细毛和粘液能够过滤、加湿和加热空气,保护呼吸系统。

喉咙连接鼻腔和气管,是空气通过的通道。

气管是连接喉咙和支气管的管道,其内壁有纤毛和黏液,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杂质。

支气管分为左右两支,进一步分支形成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发生的地方。

三、呼吸过程呼吸过程主要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气体的交换发生在呼吸器官内部。

当我们吸气时,肺部扩张,气压降低,空气通过气道进入肺部。

而当我们呼气时,肺部收缩,气压升高,空气被排出体外。

内呼吸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细胞内进行的气体交换。

氧气通过血液被输送到细胞内,而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血液被带回肺部,最终排出体外。

四、呼吸的调节呼吸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的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呼吸中枢和周围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和腺体体的前庭核,通过神经冲动调节呼吸肌的收缩和松弛,从而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而周围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主动脉体和呼吸系统的感受器,能够感知血氧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pH 值的改变,并通过神经冲动传递给呼吸中枢,从而调节呼吸。

激素系统主要是通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来调节呼吸。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会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身体使用。

总结:呼吸作用是生物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通过呼吸器官,生物体吸入氧气,将其输送到细胞内进行氧合作用,同时将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作用》PPT课件

《呼吸作用》PPT课件

呼吸困难
常见于气道阻塞、肺部疾病、胸廓 疾病等。
呼吸节律异常
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使用等 有关。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 时间在密闭环境中。
避免吸烟和吸入二手烟,减 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 口罩等。
01
02
03
04
ATP合成途径及其在细胞呼吸中作用
ATP合成途径
01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中ATP合成过程
02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ATP在细胞呼吸中作用
03
作为能量通货,驱动各种细胞活动。
影响能量代谢和ATP合成因素
温度
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物质代谢和能量 代谢速率。
氧气浓度
影响细胞呼吸类型和ATP合成效率。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第二阶段在不同类型细胞中有所不同,如植物细胞产生酒精和二氧化 碳,动物细胞产生乳酸。
不同类型细胞呼吸特点比较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呼吸作用场所不同,原核细胞无线 粒体,呼吸作用在细胞质中进行;
需氧型与厌氧型生物呼吸方式不同,需氧型生物进行有 氧呼吸,厌氧型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05
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 用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措施探讨
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高产 品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基础。
合理密植
根据地力、施肥水平等因素,确定 适宜的种植密度,使作物群体与个
体协调发展。
科学施肥
按照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满足作 物生长所需养分。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1、概念: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

(1)呼吸作用是一种酶促氧化反应。

虽名为氧化反应,不论有无氧气参与,都可称作呼吸作用(这是因为在化学上,有电子转移的反应过程,皆可称为氧化)。

有氧气参与时的呼吸作用,称之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应,则称为无氧呼吸。

同样多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无氧呼吸时,其产生的能量,比进行有氧呼吸时要少。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是细胞内不同的反应,与生物体没直接关系。

即使是呼吸氧气的生物,其细胞内,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3)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

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重量的活细胞(组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氧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

呼吸速率的大小可反映某生物体代谢活动的强弱。

呼吸作用是由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所以温度对呼吸作用有很大影响。

还有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也是影响呼吸速率的条件。

有氧呼吸:1.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1)形状:粒状、棒状。

(2)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结构: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加了内膜表面积,嵴周围充满液态的基质,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有氧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O2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02和H2O,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3.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①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场所:细胞质基质C6H12O62CH3COCOOH(丙酮酸:C3H4O3)+4[H]+少量ATP②丙酮酸彻底分解:场所:线粒体基质2CH3COCOOH(丙酮酸)6CO2+20[H]+ 少量ATP场所:线粒体内膜24[H]+6O 212H 2O+大量ATP能量去向:少部分以活跃的化学能形式储存在ATP 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用来维持体温。

呼吸作用原理

呼吸作用原理

呼吸作用原理
呼吸是一种生物体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呼吸作用的原理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人体通过鼻腔吸入空气,经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进而与肺泡中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

在肺泡中,气体通过气体扩散的方式,从高浓度地区向低浓度地区扩散。

这样,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向肺泡排出。

这个过程是被动的,主要由于气体的浓度差引起的。

内呼吸是指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中,同时细胞排出二氧化碳到血液中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完成的。

在肺泡中,氧气通过气体扩散进入血液,然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血流运输到各个细胞,并释放出氧气供细胞使用。

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运输到肺泡,然后通过气体扩散的方式排出体外。

总结起来,呼吸作用的原理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当人体呼吸时,新鲜的空气进入肺部,与肺泡中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使血液富含氧气,同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是通过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完成的,通过呼吸系统中的器官协调工作实现气体交换,维持身体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呼吸作用的实质

呼吸作用的实质

呼吸作用的实质
呼吸作用指的是生物体利用氧气和食物产生能量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身体,进而进入细胞内,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反应,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作为代谢产物,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呼吸作用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其实质是氧气和食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当食物中的有机物(例如葡萄糖)与氧气相结合时,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C6H12O6(葡萄糖)+ 6O2(氧气)→ 6CO2(二氧化碳)+ 6H2O(水)+ 能量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

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产生大量能量,而无氧呼吸则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的,生成的能量相对较少。

呼吸作用对于生物体的生存至关重要。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需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来进行生命活动。

呼吸作用不仅在细胞内进行,还通过呼吸系统将氧气输送到细胞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总结起来,呼吸作用是一种将氧气和食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

它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各种生物来说都非常重要。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图示及解析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图示及解析

我将呼吸作用的要点整理如下,今天一起来学习下:一、名词解释1、 呼吸作用(不是呼吸): 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 无氧呼吸: 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3、 有氧呼吸: 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4、 发酵: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二、细胞呼吸的过程1、有氧呼吸①场所: 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呼吸作用过程图解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③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中标出氧元素的来源和去路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③实例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 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 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 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呼吸作用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为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是人类和动物进行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重要方式。

通过呼吸作用,我们可以获得所需的氧气,并将新陈代谢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作用的过程。

1. 氧气吸入呼吸作用的第一步是氧气的吸入。

我们通过鼻腔或口腔吸入空气,其中包含大约21%的氧气。

鼻腔内有细小的毛细血管和粘液层,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同时加热和湿润空气,为后续的气体交换做好准备。

2. 气道通道吸入的空气通过气道通道进入气管。

气管分为两支,即左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

气管内壁具有纤毛和黏液层,纤毛可以将黏液中的异物和灰尘排出体外,确保气道的畅通。

3. 支气管和支气管小叶主支气管逐渐分支形成支气管和支气管小叶。

支气管进一步分为细支气管,最终形成肺泡。

肺泡是呼吸作用的基本单位,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

4. 气体交换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中。

这个过程通过肺泡壁上的微小血管(肺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的薄膜(肺泡壁)进行。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是通过浓度梯度进行的,即氧气浓度高于肺泡中的血液,而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血液。

5. 血液循环经过肺泡的气体交换后,氧气被红细胞吸附,并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然后,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血管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为它们提供氧气。

6. 细胞呼吸氧气通过血液进入细胞,并与细胞中的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反应,产生能量和水。

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呼吸,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

7. 二氧化碳排出细胞在进行代谢产生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从细胞内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肺泡,在这里与空气中的氧气交换,然后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总结:呼吸作用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过程。

它包括氧气吸入、气道通道、支气管和支气管小叶、气体交换、血液循环、细胞呼吸和二氧化碳排出。

这个过程使我们能够获得氧气,并排出新陈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确保身体正常运作。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和有机物进行能量代谢的过程。

在人类和其他许多动物中,呼吸作用可以分为两个主要过程,即呼吸道传导和细胞呼吸。

1.呼吸道传导:呼吸道传导是指空气从外界进入到肺部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外界空气进入体内:当我们吸气时,气流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到喉咙中。

在此期间,鼻腔和口腔中的粘膜会加湿、加热和滤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过喉咙和气管:空气通过喉咙进入气管。

喉咙是气管和食道之间的通道,它包括会厌和声带。

-过气管分支:气管分为两个主要的支气管,每个支气管进一步分支成为支气管树。

这个分支过程称为分支状分支。

-过支气管和支气管末梢:支气管末梢细分成数百万个小气管,称为终末细支气管,这些气管直接通向肺的细胞单位,肺泡。

2.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氧气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以释放能量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外呼吸: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肺泡膜进入到肺泡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全身。

-内呼吸:红细胞将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该复合物在全身的毛细血管中释放出氧气,供给细胞进行能量代谢。

-胞内呼吸:氧气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的线粒体。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存在着呼吸链,它依次包括胞色素c氧化还原系统、Ⅱ、Ⅲ和Ⅳ复合物等,这些蛋白质通过氧化有机物和电子传递的链式反应释放能量,最终在Ⅳ复合物处与氧气结合并形成水。

这个过程产生了足够的能量,用于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产生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运送到肺泡,然后通过呼吸道传导过程排出体外。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
实验原理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分别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利用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酵母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氧气浓度的培养液中。
2. 收集二氧化碳并测量其浓度。
利用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
3.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 化碳。
氧气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必需物质,与细胞内 线粒体中的酶结合,参与呼吸链的氧化过程 。
维持内环境稳态
氧化过程产生能量
氧气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通过与血红蛋白 结合运输到各组织器官,保证细胞代谢的正 常进行。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参与糖类的氧化过 程,产生大量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呼吸作用的反应物
水在呼吸作用中作为反应物 参与呼吸链的氧化过程,生 成氢离子和电子传递给最终 电子受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呼吸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 主要途径之一,为生物体的生
命活动提供动力。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运动等
各种生命活动。
呼吸作用也是生物体代谢废物 排泄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生物 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提供保障

02
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
糖类
呼吸作用的底物
糖类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底物,通过 糖类的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 量和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能量转化
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被转化成热能和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 这些能量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
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01

生物学 什么是呼吸作用

生物学 什么是呼吸作用

生物学什么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水平上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它是一种氧化代谢过程,通过氧气的参与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呼吸作用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过程,包括细胞的生长、分裂、运动和维持体温等。

在细胞内,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一、呼吸作用的类型:呼吸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

它是最常见和高效的呼吸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的能量。

在有氧呼吸中,有机物质(如葡萄糖)被氧气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

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质膜上,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2.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

它通常发生在缺氧的环境中或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时。

在无氧呼吸中,有机物质(如葡萄糖)被部分氧化,产生乳酸或乙醇和少量的能量。

无氧呼吸的效率较低,产生的能量较少。

无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细菌、酵母等一些微生物中。

二、有氧呼吸的步骤:有氧呼吸是生物体最常见和高效的呼吸过程,它在线粒体中进行,并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1. 糖解:糖解是有氧呼吸的起始阶段,它将葡萄糖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

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包括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

在糖解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被释放,用于合成ATP。

2. 三羧酸循环:糖解产生的丙酮酸被进一步氧化,形成辅酶A(CoA)的酯化产物。

这个产物进入线粒体的内质膜,参与三羧酸循环。

在三羧酸循环中,辅酶A的酯化产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和高能电子。

3.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有氧呼吸的最后一个步骤,它在线粒体内质膜上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高能电子被传递给线粒体内质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引起质子的梯度形成。

这个质子梯度被利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被称为化学偶联。

通过这三个步骤,有氧呼吸将有机物质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生成大量的AT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实验6
与酶相关的实验探究(5年9考) [要点突破]
(2012福建、全国卷,2011全国卷、江苏卷„„) 1.验证酶的本质
(1)验证酶是蛋白质
①实验组:待测酶溶液+ 双缩脲试剂 反应; ②对照组:标准蛋白质溶液+ 双缩脲 试剂―→紫色反应。 ―→是否出现紫色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2)实验设计思路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3)实验设计程序
本实验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因为过氧化氢 酶催化的底物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6.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原理解读 过氧化氢酶 ①2H2O2―――――→2H2O+O2 ②pH 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 O2 的生成量,可用点燃但无 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生成量的多少。 (2)实验设计思路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
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
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 降低。 (2)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 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 pH 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 幽门盲囊蛋白酶 ________ 。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 ℃之间。学习小 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间。他们设置15 ℃、 16 ℃、 17 ℃、 18 ℃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 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可用________ 双缩脲 试剂鉴定。 ________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 pH应分别控制在 2和8 。 ________
(3)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不能共用一支滴管,因为酶
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少量酶带入FeCl3溶液中就会影响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使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5.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原理解读 ①
②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 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淀粉溶液 蔗糖溶液2 mL
37 ℃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 将c倒入a,将d倒入b 37 ℃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 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溶液2 mL 37 ℃恒温水浴2 min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A.加入的唾液淀粉酶的量属于无关变量
B.应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 C.②④⑥的温度设置有一处错误 D.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 解析 考查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所加底物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 淀粉、脂肪 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 ________的比例,
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解析 (1)分析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幽门盲囊蛋白酶活性 最高,故其催化效率最高。(2)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的作用底 物只能是蛋白质。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最适pH为2,幽门盲囊蛋 白酶最适pH为8。实验中为了控制温度常用水浴保持恒温。酶 催化效率的高低常用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 示。图2显示随着温度的提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酶活性峰值 并未出现 ,故学习小组作出的“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水浴 中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 ________ 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 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
高低。 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不能 。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 据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典例透析]
【典例】 (2012· 福建理综, 26)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 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 究。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1)查询资料得知,18 ℃
时,在不同 pH 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 1 。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思维拓展
请标明下列各物质中“A”代表的含义
腺苷
腺嘌呤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ATP与ADP间的相互转化
2.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
图为 ATP 的结构和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
考点1
图析ATP的结构与作用(5年4考)
(2012北京理综、全国卷,2011江苏、海南)
1.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1)写出ATP的结构简式和简式中A、P所代表的含义。 ①结构简式: A—P~P~P 。
②A: 腺苷 ;P: 磷酸基团 。 (2)图中①是 高能磷酸键 ,其中 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 成和断裂。 (3)图中②为 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 的过程,其作用 是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易形多维课堂·源自师生互动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3.验证酶的专一性
(1)方案一:用同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物质 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对照组: 另一反应物+ 等量相同酶溶液 ―→ 反应物不被分解 。 (2)方案二:用两种不同酶催化同一物质 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对照组: 相同反应物 + 等量另一种酶溶液 ―→ 反应物不被分解 。
(1)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ATP产生量 随O2供应量的增大而
增多 。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2)BC段:当O2供应量达到一定值时,ATP产生量 不再增加 ,
这是由于细胞中 ATP 的量很少,且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 因
酶、有机物、ADP、磷酸有限) (3)A点表示: 量ATP。 (4)若横坐标为呼吸强度,ATP产生量曲线应从 原点 开始。
(3)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
(广东卷,4A)( × )。
(4)ATP、ADP、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物质和结构中一定 含核糖,而酶中一定不含核糖 (5)根尖分生区产生ATP的细胞结构只有线粒体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 × )。 ( × )。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ATP相关知识的理解 1.(经典高考题)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③变量分析:自变量为 待测酶溶液和标准蛋白质溶液
量为 是否有紫色反应 。
;因变
④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照,实验组若出现紫色,证明待测酶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出现紫色,则该酶液的化学本质是 RNA。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2)验证酶是RNA
H2O2溶液+pH1酶液 H2O2溶液+pH2酶液 检测 ――→O2 的产生速率 ⋮ H2O2溶液+pHn酶液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实验注意事项
(1) 由于 H2O2 不稳定,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不选择 H2O2作反应物。同时也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因斐林试剂加 热显色时温度成为干扰条件。 (2)在验证酶活性受pH影响时不宜选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因 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2.ATP的形成途径
光合 呼吸 光能
有机物
热能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光合 主动
ADP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思维激活
判断正误
(1)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 ATP的 合成和分解 (2)线粒体内膜上不能合成ATP (2013·四川理综,1C)( × )。 (2012·北京卷,1A)( × )。
不同,酶量属于无关变量, A 项正确;不能将斐林试剂改为碘
液,因为其一碘液无法检测蔗糖,其二碘液只能证明淀粉的存 在,对淀粉没有被水解和淀粉未完全水解的检测结果不容易区 分,B项错误;⑥处的温度应为50~65 ℃,C项正确;第②步操 作省略不影响实验结果,D项正确。 答案 B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15~18 ℃间”的假设不成立。(3)大菱鲆消化道中淀粉酶和脂肪
酶含量少,活性低,故应减少饲料中淀粉和脂肪的比例。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对点强化]
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表示4 支试管,①~⑦表示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 误的是 a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b c 唾液淀粉酶 溶液2 mL ( d 唾液淀粉酶 溶液2 mL )。
A.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进行①过程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 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 高效性 D.夜间有O2存在时,图2中过程②主要发生在 线粒体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