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蜡烛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探索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蜡烛样品若干。

2. 实验仪器和工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样品,让学生描述蜡烛的外观特点。

2. 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蜡烛有什么作用?二、探究蜡烛的性质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如石蜡、蜂蜡等。

2. 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蜡烛的燃烧速度、火焰形状等。

3.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燃烧?蜡烛的火焰有哪些特点?三、学习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如模具制作、手工制作等。

2. 演示蜡烛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看并学习。

3. 学生分组实践,尝试制作蜡烛。

4. 提问:你们制作蜡烛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四、探究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变化过程,如融化、凝固、燃烧等。

2. 实验: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的融化过程;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3. 提问:蜡烛的变化过程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减少这些影响?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等。

2. 提问:你们认为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合理使用蜡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当。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蜡烛的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蜡烛的变化》学设计3篇

《蜡烛的变化》学设计3篇

《蜡烛的变化》学设计3篇《蜡烛的变化》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第16课《蜡烛的变化》。

二、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一课。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形态。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变化,第二部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那一种变化。

第三部分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得出属于那一种类型的变化。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变化知识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物质的变化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停电时家家户户都点燃蜡烛照明,用面团做馒头,折纸,用木棍取暖、做饭,捏泥人等。

因此,学生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生活经验。

这是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现象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

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物质变化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4、认识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根据物质的变化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能力目标1、能对物质变化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并亲历探究加热、切割、燃烧蜡烛发生变化的实验过程。

2、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的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3、会查阅书刊和网络等其他信息源。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级反思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级反思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具准备:蜡块、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盖玻片、干抹布、生鸡蛋、碱块、白醋、可乐罐、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塑料管、白糖。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像今天今天的课堂,就和以往不同,那位细心的同学观察到了,有什么不同?(举起手中的粉笔,)像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

)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

)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一一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出示课题)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展示书30页的三个实验)②提出注意点,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实验④汇报交流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蜡烛的变化》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蜡烛作为火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烛光的特点,以及蜡烛的燃烧现象。

2.向学生提出问题,“蜡烛是通过哪个部位燃烧的?有没有想过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3.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实验所需的材料:蜡烛、点火器、透明玻璃杯和水。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实验所需的材料。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a.点燃蜡烛,观察燃烧产生的火焰。

b.将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观察玻璃杯内的变化。

c.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水中,观察火焰的变化。

4.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三)实验讨论与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向学生提出问题:a.玻璃杯在蜡烛上倒扣时,玻璃杯内会有什么变化?b.点燃的蜡烛从空气中消耗什么?蜡烛为什么熄灭?2.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总结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

(四)拓展实验(20分钟)1.教师介绍进一步的拓展实验:a.使用不同材料的蜡烛进行实验比较。

b.使用各种不同条件(如大风、吹气、放入空气密闭容器等)下的实验比较。

2.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观察。

3.学生通过实验记录和讨论,对比不同实验结果,总结蜡烛的变化原因。

(五)实验报告(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结构和要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2. 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火柴、盘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进而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

4. 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蜡烛制作工匠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蜡烛制作的历史和流程。

2. 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制作工厂,亲身体验蜡烛制作的过程。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蜡烛的变化》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蜡烛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3. 教具:蜡烛、火柴、盘子、计时器等。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蜡烛的变化》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蜡烛的变化》青岛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自主设计实验,能从蜡烛的切割、加热、燃烧中发现物质的两种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关注和发扬。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种是仅仅形态发生变化;另一种是产生了新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媒体:课件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魔术。

展示小魔术,神奇吗?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来研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吧!二、简单认识蜡烛。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蜡烛?与同学们分享你知道的知识。

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老师这里也有很多漂亮的蜡烛,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各种漂亮的蜡烛)漂亮的蜡烛装点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问:在哪些地方见过蜡烛?生:过年时、过生日时、祈福时等等师:这些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蜡烛它们的材质都是一样的,让我们了解一下蜡烛吧!蜡烛知识简介(找生读)三、如何让蜡烛“变”?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常见的蜡烛,请同学们观察1.研究特点(你所了解的特征)2.让蜡烛发生变化,有哪些方法?细心的同学发现老师刚才板书的时候,“变”字写的非常大,“变”既是我们物质世界的主题,也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

同学们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使你手里的蜡烛发生变化?看谁的办法最多四、设计实验方案请同学们打开实验盒,里面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实验器材。

(火柴、小刀、勺子、玻璃片)课件出示四种工具,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小组根据这些器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五、实验汇报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汇报实验方案,挖掘工具的不同用法。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注意实验安全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六、汇报实验结果总结两大变化:哪个小组给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切割、加热、折断、雕刻等方法只是让蜡烛形态发生了变化;而蜡烛燃烧会产生黑烟,还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仅形态变化,还有新物质生成。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2)设计实验,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3)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3)蜡烛燃烧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蜡烛燃烧原理的阐述;(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3)对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

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2. 教材:课本、PPT;3. 场地: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蜡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蜡烛;(2)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2)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蜡烛燃烧的特点;(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环保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习题;2. 调查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及环保意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拓展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3.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敌军周旋的。

2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时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3 通过朗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沉着、镇定,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并用课本剧形式表演出来。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镇定、沉着。

三教学准备:课件(重点段落、重点词句)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装着情报的、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利益)2 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我们不得不佩服伯诺德夫人聪明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3 然而,一天晚上,这半截蜡烛却成了所有人特别是伯诺德夫人一家关注的焦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读的时候思考,为什么在这天晚上这半截蜡烛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2 学生自由朗读。

3 交流:(晚上会用到蜡烛,蜡烛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

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姓名也会结束)4 蜡烛随时会熄灭,情报会暴露,伯诺德夫人一家在这关键的时刻就会想尽办法拯救这半截正在燃烧的蜡烛。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3~7自然段,看看这一家人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其中你最佩服谁?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1 学生浏览2 交流:⑴伯诺德夫人你最佩服她的什么?(沉着、镇定)你从文中哪里读到的能给大家读读吗?(她看着)读得好吗?谁再来试试?“急忙”是她慌张吗?(抓紧时间)为什么不迅速吹熄蜡烛呢?“轻轻地”体会到什么?(临危不乱)⑵杰克你最佩服他的哪里?(镇定、不露声色)齐读重点句子(在斗争的)为什么搬木柴?被夺回后还有意义吗?为什么还去搬回?(不露声色)放到句子里再读!的确,在蜡烛被夺回后,杰克搬回木柴已经失去了意义,他只能装作若无其事地坐待着他在等什么呢?谁能用“要是”的句式说说他当时心里想的话?而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这半截燃烧着的蜡烛也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⑶杰奎琳为什么佩服她?(解除了危机)如果危机不是她解除的,你还佩服她吗?为什么呢?佩服她什么呢?(道晚安)她在最关键的时刻,把装着情报的蜡烛捧到了敌人面前,向敌人说晚安,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她的确让人佩服!四表演:1 这一家人凭着沉着、镇定、勇气战胜了敌人,保住了情报,让人不得不由衷的佩服,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令人佩服的人物来演一演?2 学生准备、表演。

《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61
62
63
64
65
1014
1014
1013
1013
1013
课 题
1 蜡烛的变化
课 型
实验课
课 时
1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回顾




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
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一、研究蜡烛的变化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2、用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3、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5、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6、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紧紧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从颜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找到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汇报。
科学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物质的变化》这一课依据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从学生生活中的变化入手,从孩子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在四十分钟的活动中,教师着力引导儿童在做中学科学,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燃烧需要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学会合理应用物质的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3.教学内容:•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燃烧与环境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让学生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并画出化学反应式。

第二步:实验环节1.发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指导书。

2.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引出“燃烧与环境”的问题。

4.分析实验现象,引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概念。

第三步:知识延伸1.教师以PPT方式展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让学生口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并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非常喜欢实验环节。

经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知识。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验指导书过于简单,应该添加更多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难点: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验证。

三、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长短、粗细不同)、火柴、澄清石灰水、试管、烧杯等。

2. 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外观特征,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吗?它为什么会燃烧?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熄灭时的现象等。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二:验证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澄清石灰水滴在蜡烛火焰上方。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蜡烛燃烧的原理。

5. 拓展与应用:(1)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还有什么有趣的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蜡烛燃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掌握了蜡烛燃烧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蜡烛,尝试进行不同的实验,如:蜡烛浮水、蜡烛吹灭等,记录实验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蜡烛燃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2. 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积极性。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的变化。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变化原因。

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2. 火柴3. 剪刀4. 透明容器5. 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做的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探究蜡烛的燃烧(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如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观察蜡烛的融化(10分钟)1. 学生将蜡烛放在透明容器中,用火柴点燃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融化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和融化过程,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蜡烛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进一步观察蜡烛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蜡烛的变化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观察蜡烛的熄灭(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用火柴熄灭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

八、实验延伸(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如用嘴吹、用布盖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学会用语言归纳发现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3、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所属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蒸发皿、火柴,A4纸。

学生分组实验:蜡烛、火柴、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

(师生交流)这些事物的变化,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

引出蜡烛并揭示课题:这是一支蜡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蜡烛,探究它的秘密。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新授:1、观察蜡烛的特征。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蜡烛,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过渡)刚才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真棒!如果要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方法?(切割、加热、点燃……),引入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加热蜡烛。

(交待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蜡烛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自己和他人。

)步骤:(1)把蒸发皿安放在三脚架上;(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内,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蜡烛在加热后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原理。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火柴,碟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发学生对蜡烛变化的好奇心。

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 实验二:探究蜡烛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用针挑起蜡烛的火焰,观察蜡烛的变化。

d.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实验三: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快熄灭时,用手指捂住蜡烛,使其熄灭。

d.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实验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6. 实验五: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8.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9.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工厂,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5.蜡烛的变化教案

5.蜡烛的变化教案

课题:蜡烛的变化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制作人:王永刚一、教学目标●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二、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蜡烛小刀火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第一个实验——--——加热蜡烛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蜡烛、小刀、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第二个实验———---点燃蜡烛1、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1)指导学生观察14页燃烧蜡烛的两幅图的实验方法。

(2)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3.汇报交流实验现象.4.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小学科学5集体蜡烛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5集体蜡烛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5集体蜡烛的变化(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蜡和棉芯。

2. 能够观察和描述蜡烛的变化过程。

3. 了解蜡烛的作用和用途。

二、教学准备:1. 蜡烛2. 红蓝颜色的蜡笔3. 打火机或火柴4. 工作纸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放映一段蜡烛燃烧的视频,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蜡烛是怎么燃烧的?有没有发现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2. 实验观察(15分钟)老师将一根蜡烛点燃,并让学生观察蜡烛的变化过程。

同时,学生用红蓝颜色的蜡笔在工作纸上画出观察到的变化。

3. 分析总结(10分钟)请学生就实验观察到的变化进行描述,并找出规律。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为什么蜡烛可以燃烧?有什么用途?4. 知识点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蜡烛主要由蜡和棉芯构成。

棉芯起燃的时候,它的温度很高,触燃了蜡烛,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会把蜡烛上的蜡加热成液体,再蒸发成蜡烟,最后遇冷凝结成固体和液体,形成蜡烛的火焰和蜡烛油。

蜡烛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照明和取暖。

5. 总结概括(5分钟)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变化过程和用途。

6. 拓展延伸(10分钟)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了解更多知识,老师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请学生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蜡笔制作蜡烛,观察燃烧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或者进行一些与蜡烛相关的趣味实验。

7. 运用延伸(15分钟)请学生回到家中,寻找家中使用蜡烛的场景,用图画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四、课堂巩固: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1.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有哪些变化?3. 蜡烛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蜡烛的变化过程,明白蜡烛的主要成分是蜡和棉芯,以及蜡烛的作用和用途。

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蜡烛的变化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制作人:王永刚
一、教学目标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
蜡烛小刀火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个实验------加热蜡烛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蜡烛、小刀、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点燃蜡烛
1、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1)指导学生观察14页燃烧蜡烛的两幅图的实验方法。

(2)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3.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5.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15页都有哪些现象?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3、小组讨论并填写书73页表格,汇报。

4、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
........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四、板书设计:
5.蜡烛的变化
形态、状态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五、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2、像蜡烛、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________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___________。

3、蜡烛燃烧时会产生新的物质_____。

4、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改变____________或使其产生__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后面的括号里打对号或者错号)
1、在不同的条件下,蜡烛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
2、加热、切割都能改变蜡烛的形态。

()
三、选择题
在下列情形中,只是形态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不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 .氺结成冰B。

木柴燃烧C。

氺变成雪D。

柴草燃烧 E. 蜡烛燃烧 F.人们把积雪堆起来G. 面人H. 棉纺成线I. 铁丝弯成玩具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