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议论文中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运用论据证明论点

第一节如何运用论据

选择恰当的论据来证明论点,有两个难点需要突破:

1.难以选择真实的论据,影响证明的可信度。如有的同学一用论据,就自己编造,不是小明怎样,就是小刚如何,方便顺手,可是不难看出,小明小刚都是假造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也就靠不住了。要突破这个难点,可运用从课文采珠的办法,即在课本中寻求论据,包括语文、政治、历史等各种课本,甚至理科课本,其中的论据都是真实的,人们用来也都熟悉,可信度就会大大增强。

2.难以选用新鲜的论据,影响证明的说服力。如有的同学一用论据,不是张海迪就是雷锋,不是鲁迅就是华罗庚,他们的事迹虽然也都是真实的,也很典型,但他们的事迹距离今天至少有十多年了,你用他用我用,未免显得有些陈旧,更不能把他们当做万能论据。要突破这一难点,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用新近发生的人和事为例,这就要留心近期的报刊和影视,吸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为我所用;二是即使想用一些陈旧的人和事,也要更新角度,或选用那些名人鲜为人知的事迹来做证,同样可以产生避陈就新的效果,例如华罗庚习惯方面的事迹,鲁迅与人友谊方面的例子,就比较新颖了。

例子作文题目:成功来自勤奋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的确如此,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勤奋的结果。

(提示1:以名人名言点明宗旨,开门见山。)

李时珍是大家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欲摘取皇冠明珠的事迹,已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诱人成就不也是靠勤奋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奋的最有力的见证。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殊荣,来自她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莫泊桑从20岁就开始写作,直到30岁,习作草稿已堆得与书桌一样高时才发表了震动整个法国和西欧文坛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无数事实不容置疑地证明了成功来自勤奋。

(提示2:用李时珍、陈景润、居里夫人和莫泊桑的事迹论证中心。这四人中,有男有女,有自然科学家也有社会科学家,涵盖了古今中外。典型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可见作者选材的艺术匠心。)(提示3:反对观点设得好。天赋不佳的爱迪生的成功及其对成功经验的总结,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的不可辩驳。)

或许有人会说:“成功要靠天才,天生愚笨的人再勤奋也成不了大器。”其实不然。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并未因天赋不佳而自卑,通过顽强的勤奋学习,以1000多个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到底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是爱迪生用自己一生的经验给“天才”所做的正确解释。

相反,一个人若不勤奋学习,天资再好也无法取得成功。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便会作诗,聪明过人,号称“神童”。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奋上进,整天随父到处吃喝受礼,结果诗才枯竭,“泯然众人矣”。(提示4:对反对观点进一步反驳。方仲永与上段的爱迪生,一反一正,鲜明对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数事实证明了一个真理:成功来自勤奋。

(提示5:引诗作结,篇末点题。遒劲有力、干净利落。)

解题思路:

本文除开篇简洁、首尾呼应、层次清楚、结构严谨等优点外,在选材、组材方面也有独到之处。第一,选材典型。作者选用李时珍、陈景润、居里夫人和莫泊桑的事例是有其深意的。这四个人,性别涉及男和女,地域涉及中和外,时间涉及古和今,专业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事实,论证了中心论点的不可辩驳。第二,组材精当。本文选用的事例涉及到李时珍等六个人,但毫无堆砌之感,原因在于作者对这些材料作了精心处

理。不仅侧重他们勤奋的一面,使之与中心论点相吻合;不仅通过精心设计,使这些材料有的用于正面论述,有的用于反面批驳,取得正反事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效果;而且通过先立论后驳论的安排,使论述做到了逐层深入。文章强大的说服力,收益于选材的典型和组材的精当。

命题意图:

点拨运用论据的方法。

1 论据要真实

论据是证明论点所用的事实和道理,任何一篇议论文,只有用充分的论据去证明论点,才能使人信服。所以,论据一定要真实,虚假的论据是无法证明论点的。例如,有位同学在谈尊敬老师时,用了这么一段论据:“教师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像我们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老师,还有历史、地理老师,他们为了教好书,一年360天,从早到晚,一直坐在办公室里,不是备课就是改卷,……”这个论据就经不住推敲、分析,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实的。这样的论据不但不能证明论点,反而会损害论点。

论据虚假往往是由于同学们在引用时不辨事实真假,随便引用,或者任意夸大、缩小事实本身,或引用理论“断章取义”、张冠李戴而造成的。如同学们在“谈爱国”时,有位同学在文章中这样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爱国诗人屈原的誓言,屈原以他的爱国行动实践了他的誓言。”这里把顾炎武的名言说成是屈原的话。这样,论据就失去了真实性。另外,有些同学在证明论点时,引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来作为论据,这也是造成论据虚假的原因之一。

要做到论据真实,关键是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文章中运用的论据,必须是真实、准确的事实,对于没有把握的论据,要经过认真的考核以后再引用,切忌凭着主观想象,随意编造论据。

2 论据要典型

同样一个观点,如果用一个一般的和典型的论据分别去证明,那么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因为典型的论据最具有说服力,最能够证明论点。

什么是典型的论据,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最能证明某一观点的事例。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往往不典型、不充分,使文章出现论据无力的毛病。为什么会出现论据不典型呢?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选用的论据抽象空洞,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事实依据。这是初学议论文写作时经常出现的毛病。例如,在论证“坚持就是胜利”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说:“坚持就是胜利,比如有的科学家,为了研究某一课题,往往废寝忘食地钻研数年;有的工人,为了搞出一项新发明,苦苦摸索10多年,……”这样的论据就非常空洞,只是“有的”、“有的”,没有具体的例子,这样的论据当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其次,论据不中要害,不能充分证明论点。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往往喜欢堆砌论据,认为论据越多就越能证明论点,其实并非如此。有位同学在谈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时,列举了这样四条理由;“第一,要写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第二,我国有大量的古籍,要读懂它们,必须学好语文。第三,跟外宾交谈,用词造句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国家声誉。第四,我们平时免不了写信,没有一定的语文水平,就会文理不通。”这里虽然列举了一大堆,但都没有击中要害,似是而非,论据显得苍白无力。

第三,举出的论据只是个别或偶然之事,不具有典型性。同学们在证明论点时,运用的论据如果不是人所共知的,甚至只是“我”一个人所知的事实,这样,文章也会平淡无力。

要克服这些毛病,使论据具有典型性,就要多下工夫,平时注意搜集材料,读书看报时,看到有意义的事就把它记下来,分门别类地保存,这样日久天长,便会有充分的贮备,那么在写文章时就能“择优”而用了。另外,在证明论点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证明,但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