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82563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0.png)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熟悉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实验、教学资源等;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带有习题和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特征;3. 解释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法。
三、示范实验(20分钟)1. 教师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演示;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3. 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
四、练习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示范实验和讲解内容,完成相关习题;2.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澄清疑问。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写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验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教案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241c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d.png)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教案
目标:
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根据物质的氧化态变化判断其是否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3. 能够编写和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解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二、讲解
1. 讲解氧化和还原的定义和特征;
2. 介绍氧化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过程;
4. 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实验
1. 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物质;
3. 引导学生编写和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四、练习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 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
1. 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更多知识。
六、作业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写一份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报告;
2. 提醒学生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a0a48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f.png)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想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就必须准确把握两条知识脉络:其一,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整个中学化学中的知识脉络。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从初中阶段的简单了解,到本节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再到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实际应用,再到化学电源本质的理解,再到有机化学中物质类型的变化关系,层层推进,高潮迭起。
其二,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本节教材中的知识脉络。
本节课从复习回顾初中所学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入手,从“得氧失氧”的初步认识,到“化合价升降”的基本规律,再到“电子转移”的反应本质,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由表及里地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本节课充分运用“启发一探究”教学方法,恰当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二、课程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五对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871052cc175527072208ca.png)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内容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认识从反应中反应物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就是从本质上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是高中化学重点内容。
由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认识不深,要求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是教学的难点。
该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化学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通过无法对铁冶炼反应类型的判断,指出按反应体系物质属类和数目进行反应分类的不足,为建立新分类标准奠定基础;再通过一些典型反应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进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基于教材详尽描述了一些化合物形成过,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化合物形成过程电子转移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微观本质。
为深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等对比氧化还原反应,有利于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最后设置应用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去认识,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已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特殊例子,通过分初中概念的逐步分析,使学习能从初中的特殊例子转移到高中扩大的概念的实质了来。
若能从理论上、其它概念的发展的类比上进行分析,学习对其实质的理解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刻理解,一定会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定会理解许多反应的进行的实质,对电化学知识也一定会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94407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1.png)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实例和实验方法;3. 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特点;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法;2. 实验演示及小组讨论法;3. 问答互动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或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氧化还原反应,在引入中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概念和原理讲解教师通过板书或PPT向学生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注重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及反应方式的表示等。
三、实验演示及小组讨论老师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在实验中对反应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在小组内讨论反应机理和反应方式的特点。
四、问题解答及问答互动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进行问答互动,刺激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课堂练习老师可设计适合课堂练习的题目,帮助学生强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通过课后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主要采用了理论讲解结合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及问答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
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范例5篇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范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0aac6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1.png)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范例5篇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范例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备课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81ec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e.png)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备课教案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 掌握氧化和还原的定义;3. 能够正确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3.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解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剂瓶等;2. 教学资料:化学教材、化学实验手册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 提出问题: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在反应中如何体现?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2. 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3. 指导学生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进行实验观察氧化还原反应,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讨论和解析;3.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法。
四、巩固(10分钟)1. 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强化理解;2. 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完成相关习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了解,能够正确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及应用。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bef8c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7.png)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针对这个话题,我们需要必要的教学设计和教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知识点。
一、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识别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概念,并进一步了解这一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化学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提高化学基础知识。
2、课程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识别氧化还原反应,学会分析化学方程式。
难点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并且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课程内容本节课程将涵盖以下主要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特点- 氧化还原反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学习;- 课堂讲解、呈现化学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室操作;-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来深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结合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有趣的、生动的课程内容2、教学工具在本节课指导中,以下工具将被广泛使用:- 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化学实验室器材和实验室手册- 配合课件的动态演示- 互动式电子白板- 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三、教学过程1、启动在课堂开始前,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现实生活应用和与学生类似的案例分析等形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引起热情,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课程时间:1课时(45分钟)-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符号表示法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表现形式-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点和功能- 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物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3、课堂练习和评估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练习和评估,包括检查学生的反应和分析方程式的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实验和案例分析等,都会被纳入整个教学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daee2da76e58fafab00350.png)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重点之一,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同时也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学生只有掌握好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在后续的元素化合物学习中理解反应的实质。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部分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正确的、恰当的看待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
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
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演变过程,逐步了解概念;设计富有驱动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实验、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高中化学的氧化还原性教案
![高中化学的氧化还原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575c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6.png)
高中化学的氧化还原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3. 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3.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意义。
2. 教师讲解(15分钟)
a.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b.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c. 讲解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3. 学生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题目,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4. 拓展应用(10分钟)
让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防止金属生锈、电池反应等。
5. 知识检测(5分钟)
通过提问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
2. 教科书和教学PPT;
3. 学生练习题目。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2. 学生在实验或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章节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章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47c79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4.png)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章节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氧化
还原反应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能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子,引起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
2.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反应的一种,具有电子的失去和获得。
3.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通过实验验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交替作用。
4.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5.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体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氧化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fad0a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f.png)
高中化学氧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氧化反应
教学目标:
1.了解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氧化反应的常见类型和实验方法;
3.能够运用氧化反应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氧化反应的常见类型和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1.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区别;
2.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介绍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氧化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2:讲解
讲解氧化反应的常见类型和实验方法,重点介绍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区别以及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Step 3:示范实验
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Step 4: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氧化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Step 5:巩固
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氧化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Step 6: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氧化反应的特点和应用,并画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氧化反应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掌握氧化反应的常见类型和实验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2590701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9.png)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一)1、有关概念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的依据:化合价是否有变化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性质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性质被氧化: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被还原: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氧化产物: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反应生成的产物2、概念间的关系< height=42>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1、两条线桥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1、一条线桥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2、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3、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4、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 <> < colspan=2>(3)分解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就,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 < colspan=2>(4)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 <> <>5、常见的氧化剂<>6、常见的还原剂<>7、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氧化剂2>非金属元素 2> < width="72%" height=25>非金属活动顺序:f > o > cl > br > i > s < width="72%">同周期从左到右,氧化性增强:cl > s > p < width="13%" rowspan=2>(2)还原性< rowspan=2>金属元素 < rowspan=2> < height=23>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h)>cu>hg>ag>pt>au < width="72%">同主族从上往下,还原性增强:mg < ca < ba < colspan=4>(3)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colspan=4 height=26>氧化剂的氧化性 > 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colspan=4>还原剂的还原性 > 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colspan=4>(4)浓度、温度、酸碱性等:< colspan=4 height=21>如:浓hno3的氧化性> 稀hno3,加热时浓h2so4的氧化性增强,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增强等。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完美版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3613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e.png)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完美版学习目标:1.理解氧化和还原反应的概念;2.掌握确定氧化态的方法;3.学会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4.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前导知识: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的基本概念,特别是电荷、价电子和电负性。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往学过的知识,如何判断一个物质是氧化还是还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失去电子是氧化还是还原,得到电子是氧化还是还原。
第二步:概念讲解教师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氧化和还原的概念,以及氧化态的判断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来解释氧化和还原的过程。
第三步:确定氧化态的方法教师可以讲解确定氧化态的方法,包括使用普通化合物氧化态的已知值来推测其他元素的氧化态,以及根据总电荷平衡原则来确定氧化态。
第四步: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些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例子,并解释如何平衡这些反应。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电子的增加和减少。
第五步:应用案例讨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讨论并总结。
例如,电池的工作原理、金属的腐蚀、火焰的燃烧等。
第六步:实验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例如,用酸溶液和金属片进行实验,观察金属溶解的变化。
第七步:反思与总结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并进行报告。
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领域,如电池、金属提取等,并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评估方式:1.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2.学生完成的作业或实验报告;3.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总结;4.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运用能力。
高中化学氧化和还原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和还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03122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b.png)
高中化学氧化和还原教案主题:氧化和还原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和还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特征和类型;3. 能够运用氧化还原理论解析化学反应。
教学内容:1.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2. 氧化和还原的基本概念;3.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类型;4. 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1.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类型。
教学难点:1. 能够准确判断化学反应中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 能够正确识别氧化和还原物质。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结合实例讲解氧化和还原的基本概念;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氧化还原反应;3. 讨论教学法: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引出氧化和还原的定义;2. 讲解:讲解氧化和还原的基本概念,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类型;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 讨论: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化还原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如试管、试剂等;2. 图片资料: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3. 实验指导书:详细说明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作业安排:1. 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复习氧化还原的定义和概念;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类型。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理论解析化学反应,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过程。
同时,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5-2.1《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参考教学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5-2.1《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参考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e5000b3968011ca2009108.png)
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教案课标研读:1、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2、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考纲解读:1、了解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2、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有机化学反应的数目繁多,但其主要类型有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几种。
认识这些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将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有机化学反应。
本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化学2(必修)》和本模块教材第一章第3节以烃为载体的具体反应事实,以及本模块教材第一章第2节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讨论的基础上的。
本节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方法为后面三节有关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方法平台。
本节教材在全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谓本模块教材的学习枢纽。
教学重点、难点:对主要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的认识;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分析它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
学情分析:通过对《化学2(必修)》第三章及本模块第一章的学习,已经对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各种官能团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策略:1、结合已经学习过的有机反应,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初步形成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分析它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的思路,能够判断给定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的类型,也能书写给定反应物和反应类型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别从加(脱)氧、脱(加)氢和碳原子氧化数变化的角度来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能够根据氧化数(给定)预测有机化合物能否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3、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有机化学反应,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第二课时: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第三课时:典型题目训练,落实知识导学提纲:第二课时新课引入: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9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a7da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0.png)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9篇)《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篇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是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部分。
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更是元素化合物以及电化学学习的理论基础,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学化学教学重难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只是还不能将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统一起来。
在学生已有的初中基础上,可以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高、降低----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电子等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从表象到实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的带领学生理解领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价类二维图和已学习的化学反应,联想化学反应分类新视角,继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2.通过对化合价的分析,借助线桥表征,认识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并对常见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3.基于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相关性,从微观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对其进行分析;4.通过四大基本反应与化合价的变化,从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评价目标】1.通过借助价类二维图对不同含铜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归纳认识到化学反应分类新视角,继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发展学生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线桥表征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变化;3.通过宏观化合价的变化理解微观电子的转移,发展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2.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五、教学方法1.归纳法2.讲授法3.PPT演示法……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采用环环相扣,逐步驱动的方式串联起来。
环节一:展示4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反应,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
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CuO与C;Fe2O3与CO的反应。
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b84b2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8.png)
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涉及到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对学生的培养化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3.掌握氧化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实验方法和技术;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特征是氧化剂和还原剂参与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从而完成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荷的转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种反应也叫做电子转移反应。
通过教学,学生需要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和相关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氧化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氧化数是描述元素或化合物中元素化合态的一种特殊方法,也是评价元素在反应中的电荷状态的重要指标。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通过实例计算氧化数,了解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氧化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池、防腐剂等,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需要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答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问题。
四、教学过程安排1.知识导入通过引入一些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导入相关知识点。
2.基本概念和特征的讲解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电子转移的过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定义:
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的用于表示分子中某原子所处氧化状态的一种数值。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最高氧化数为+4,最低氧化数为-4.
⑵规定:
①氢原子的氧化数为+1,当碳、氧原子上连有一个氢原子的时候,碳、氧等原子的氧化数就为-1
②若碳原子分别与氧,氮、硫等电负性大的原子以单键、双键、叁键相结合,碳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1、+2、+3
⑤含醛基的有机化合物与新制Cu(OH)2悬浊液、银氨溶液的反应
⑶常见的氧化剂:氧气、臭氧、酸性高锰酸钾、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悬浊液等。
2.还原反应
⑴定义: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氢原子或减少氧原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⑵常见的还原反应:
烯、炔、苯及其同系物、醛、酮、酚、油脂等的催化加氢。
⑶常见的还原剂:氢气、氢化铝锂(LiAlH4)和硼氢化钠(NaBH4)等。
1.分析结构
2.预测反应类型
3.选择试剂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氧原子或减少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
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氢原子或减少氧原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数
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的用于表示分子中某原子所处氧化状态的一种数值。
加入氧原子或脱去氢原子,会使反应的碳原子的氧化数升高,因此可以把反应部位碳原子的氧化数升高的有机反应判断为氧化反应;反之,加入氢原子或脱去氧原子,会使反应部位的碳原子的氧化数降低,因此可以把反应部位碳原子的氧化数降低的反应判断为还原反应。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
让学生阅读课本P52页内容,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总结。
对于离子化合物来说,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使完全失去或完全得到的。但是,对于共价化合物来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偏移,但是没有完全的失去或得到。有机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反应中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形成与偏移,所以不能用得失电子和化合价的角度加以说明。那如何说明呢?
过渡:
为了便于讨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人们引入了氧化数这一概念。
③若碳原子与碳原子相连时,其氧化数均为零
例3.
答案:①+1②+2③0④-2⑤+4⑥+3⑦-4⑧-2⑨0⑩+2
⑶利用
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氧化数的升降来判断:反应后氧化数升高的有机物,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有机物,则发生了还原反应。氧化数处于最高价的原子只能被还原,处于最低价的原子只能被氧化,介于中间价态的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氧化数能否升高或降低是有机物能否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前提。
四.教学过程
复习上一节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认识(幻灯片)
过渡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我们初中学习了无机化学反应中的四种基本类型反应,而在高一时又接触了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有机化学也学习了三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既然无机化学中有氧化还原反应,那有机反应中有没有呢?如果有,如何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
三.教学思路分析
先由复习有机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入手,结合无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自然过渡到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然后逐步深入分析加(脱)氢、脱(加)氧的本质,结合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引出氧化数的概念,然后逐渐过渡到也可以从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氧化数来预测或判断该有机化合物是否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做,符合由表及里的认识顺序,更能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最后结合化学键的类型和氧化数来分析有机反应类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板书: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⑴定义: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氧原子或减少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⑵常见的氧化反应:
①醛的氧化,如:2CH3CHO + O2→2CH3COOH
②醇的氧化,如:2CH3CH2OH+O2→CH3CHO+2H2O
③有机物的燃烧。
④烯烃、炔烃、酚、醛等有机物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例2.判断下列反应的类型
答案:(1)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
(3)还原反应
过渡:
我们知道,在化学学习中要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客观规律。那么,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如何从结构上加以说明呢.
设疑:
为什么对有机物而言,脱氢、加氧为氧化反应,加氢、脱氧为还原反应呢?能否从得失电子和化合价的角度加以说明呢?
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太和中学化学组:段子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发生条件
2.从加(脱)氢、脱(加)氧和碳原子的氧化数变化两个角度认识还原(氧化)反应。
3.能够从试剂、条件、产物等不同角度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加(脱)氢、脱(加)氧和碳原子的氧化数变化两个角度认识还原(氧化)反应。
例1.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手性催化氢化”、“手性催化氧化”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发生“催化氢化的”的反应属于()
A.加成反应B.取代反应C.氧化反应D.还原反应
答案:A、D
解析:“催化氢化”反应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同时,依据还原反应的定义,加氢的有机反应又属于还原反应。所以本题选项A、D均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