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30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作为对照。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临床资料和文献资料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总结对应措施。结果:BMI指数≥30 kg/m2、产程延长、生殖道炎症等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且研究组与对照组BMI指数、血红蛋白含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平均肛查和阴道检查次数均多于对照组,术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医生的剖宫产技巧、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关键。
标签: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危险因素;对应措施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剖宫产也不例外,剖宫产切口感染可能会诱发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威胁产妇的生命。鉴于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约为50%,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正常水平线15%[1]。因此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防治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很多研究指出BMI指数≥30 kg/m2、双胎等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但是事实上根本无法避免BMI指数≥30 kg/m2、双胎等客观因素[2-3]。因此本文主要浅谈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可以避免的诱因及其可以进行的应对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30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年龄19~36岁,平均(28.37±2.43)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2±1.06)周;初产妇17例,经产妇1例。对照组产妇年龄19~37岁,平均(28.26±2.4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2±1.02)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6例。所有产妇符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的诊断标准[4]。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收集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体重指数(BMI)、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肛查、阴道检查次数、胎膜早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调查切口感染的原因,总结应对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BMI指数、血红蛋白含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研究组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平均肛查和阴道检查次数均多于对照组,而术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是产科的一种重要的非自然分娩方式,在挽救难产产妇生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剖宫产术作为顺产的一种补充方式,挽救了无数产妇的生命,但是剖宫产术对产妇也会造成一定的创伤,术后也存在着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切口感染的风险,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威胁产妇产后的身体恢复及手术切口的愈合程度,严重时还会诱发宫腔感染,威胁产妇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预防,积极进行防治。在多种剖宫产产后并发症中,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对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文献[4]资料报道,产妇在孕期合并并发症、羊水污染及自身状况较差均是导致产后感染的主要原因,而且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也会进一步增加产后感染的风险,产前多次进行肛检及阴道检查无疑会为细菌入侵机体创造更多的机会,从而增加产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以期在总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应对措施。研究数据显示,两组BMI指数、血红蛋白含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膜早破和生殖道炎症、平均肛查和阴道检查次数多于对照组,而术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指数、血红蛋白含量属于产妇自身身体因素,而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应当归纳为院方因素,但是BMI指数大,也就是肥胖也会影响医生的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难度。另一方面,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手术失血也会导致贫血,继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产妇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延迟。有报道指出贫血、营养不良诱发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0%~25%[5]。研究组产妇平均BMI指数大,皮下脂肪层厚影响医生的手术术野,延迟了手术时间,创面暴露时间延迟,增大了细菌感染的概率。其次,腹部皮肤皱褶多,手术消毒的难度大。还有,肥胖产妇的手术切口张力大、缝合过密容易造成脂肪液化合并感染。有研究发现手术时间延长是增加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因素,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BMI指数、血红蛋白含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这几项指标之间相互影响。胎膜早破后,生殖道原有的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自洁作用、宫颈黏液栓均被破坏[6]。产妇自身阴道和宫颈
处细菌侵袭宫腔,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概率。同理,肛查和阴道检查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阴道和宫颈处细菌侵袭宫腔的机会。研究已经证实切口感染和胎膜早破存在相关性。研究组1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中,有13例手术前未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有12例未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在产妇自身方面,孕妇平时应该注意均衡营养,充分休息,及时纠正贫血,增强免疫力。有阴道炎的产妇在孕晚期禁止性生活,及早治疗。医院方面,医生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肛查和阴道检,严格遵从无菌操作。切口感染的高发期一般在术后24 h内,一般建议在剖宫产手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对胎儿可能有影响,应综合多方面考虑是否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选择在子宫下段横切口,具有出血少、张力小、易缝合的优点,利于皮肤的对合。肥胖的产妇,脂肪组织的血液循环较差,减少电刀的使用以免留下空隙。缝合应从裂口处找到退缩的血管进行单独缝扎。缝合过密也会导致局部供血不良、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术后做好基础护理,保持敷料干燥,2~3 d后换敷料。加强病区、手术室的消毒工作,进行微生物监测,让病区环境微生物检测达到指标,强化手卫生制度。其实比较容易控制,也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医生的手术无菌操作,强化操作技能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强化医生的剖宫产技巧、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关键[7-8]。
综上所述,BMI指数≥30 kg/m2、产程延长、生殖道炎症、胎膜早破、妊娠期合并症等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感染因素分析结果,应当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感染风险,包括尽量缩短剖宫产手术时间、加强无菌操作、预防性的应用抗生素和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产妇产后恢复的同时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沈瑶,林建华,林其德,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凝血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研究》课题协作组.我国部分地区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和指征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3(1):183-187.
[2]索瑞君.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5(4):3672-3673,3676.
[3]吴富梅,万忠惠.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5,5(3):700-702.
[4]陈萍,陈伟.医院感染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32.
[5]张丽敦.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5,11(3):1547-1548.
[6]弯春红.胎膜早破剖宫产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C]//2012年河南省现代手术室护理安全暨管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