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
抗生素菌渣利用处置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7年9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18期收稿日期:2017-08-16作者简介:王丽君(1982—),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危险废物管理工作。
王丽君(宁夏回族自治区固体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局,宁夏银川750011)摘要:指出了抗生素菌渣作为危险废物,具有产生量大、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隐形危害大等特点,如何合理及安全处置抗生素菌渣已成为国内制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阐述了我国抗生素菌渣的利用处置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宁夏抗生素菌渣的产生、利用处置情况,对其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中图分类号:X 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8-0152-031 引言抗生素菌渣是制药行业中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的废弃物。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大国,每年产生大量抗生素菌渣,其成分复杂,含有菌丝体、未利用完培养基、发酵代谢产物、培养基降解物和少量抗生素等药物成分,直接排放将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致命破坏,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002年国家禁止将抗生素菌渣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使用,2008年将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作为危险废物管理,2016年名录修订,抗生素菌渣作为危险废物的属性再次得到确认,归属于HW 02医药废物类。
如何安全有效处置抗生素菌渣,已成为摆在抗生素生产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2 抗生素菌渣主要来源及特点2.1 主要来源抗生素菌渣是将抗生素产生菌如青霉菌、链霉菌等接种在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经多级纯种培养,再将抗生素提取后脱水处理得到的干燥物,主要来自于药物提取工序,包括发酵液提取和菌丝提取,两种方式均会产生大量的抗生素菌渣[1]。
2.2 主要特点抗生素底物成分主要为大豆、玉米、淀粉等原料,在发酵、生产和提取过程中,需添加培养基、提取药物、酸化剂、絮凝剂等各类药剂[2],这些药剂大量残留于抗生素菌渣中。
抗生素菌渣利用处置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
抗生素菌渣利用处置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王丽君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8期摘要:指出了抗生素菌渣作为危险废物,具有产生量大、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隐形危害大等特点,如何合理及安全处置抗生素菌渣已成为国内制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阐述了我国抗生素菌渣的利用处置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宁夏抗生素菌渣的产生、利用处置情况,对其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80152031引言抗生素菌渣是制药行业中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的废弃物。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大国,每年产生大量抗生素菌渣,其成分复杂,含有菌丝体、未利用完培养基、发酵代谢产物、培养基降解物和少量抗生素等药物成分,直接排放将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致命破坏,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002年国家禁止将抗生素菌渣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使用,2008年将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作为危险废物管理,2016年名录修订,抗生素菌渣作为危险废物的属性再次得到确认,归属于HW02医药废物类。
如何安全有效处置抗生素菌渣,已成为摆在抗生素生产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2抗生素菌渣主要来源及特点2.1主要来源抗生素菌渣是将抗生素产生菌如青霉菌、链霉菌等接种在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经多级纯种培养,再将抗生素提取后脱水处理得到的干燥物,主要来自于药物提取工序,包括发酵液提取和菌丝提取,两种方式均会产生大量的抗生素菌渣\[1\]。
2.2主要特点抗生素底物成分主要为大豆、玉米、淀粉等原料,在发酵、生产和提取过程中,需添加培养基、提取药物、酸化剂、絮凝剂等各类药剂\[2\],这些药剂大量残留于抗生素菌渣中。
不同抗生素品种,因工艺不同菌渣成分多种多样,即使是同种抗生素,工艺不同菌渣具体成分也各有不同。
因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工艺复杂,在分离和去除有害成分方面存在难度。
抗生素菌渣无害化资源化技术及应用进展
四、抗生素菌渣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在无害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化
无害化技术研究方面: 热水解、碱解、酶解、水热、热解、焚烧等
资源化技术研究方面: 肥料化、沼气能源利用、热解气化利用、作生物 质燃料、二次发酵生产工业氮源等
四、抗生素菌渣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肥料化 直接烘干作肥料存在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
河北美邦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菌渣生产工业发酵的替代氮 源
五、抗生素菌渣无害化资源化技术应用进展
华北制药集团的CSTR厌氧消化反应 器
六、结论及展望
安全、有效、经济、可行的抗生素菌渣无害化、 减量化、资源化技术开发进展缓慢,工程化应用 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
要解决问题,必须“堵”“疏”结合 在确保生态安全、实现无害化的基础上,工业氮
一、历史背景
主要抗生素菌渣成份分析表
项目
青霉素菌渣 链霉素菌渣 土霉素菌渣
粗蛋白
%
43.72
粗纤维
%
4.87
粗脂肪
%
1.90
磷
%
1.07
钙
%
1.28
灰分% 无氮 浸出物
%
7.36 35.36
干物质
%
93.50
效价 u/g
200
44.91 4.40 1.77 0.67 6.00 12.99 31.90 94.80 4700
堆肥发酵 无害化(一般采用热水解、酶解、水热后脱水 )后堆肥,也有无害化后不脱水,厌氧发酵后 产生沼渣作沼肥
四、抗生素菌渣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厌氧消化
81万吨
130万吨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陈代杰
沼气 2.6亿m3
14537601_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现状及建议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86·2017年第15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7)15-0086-02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现状及建议杨帆1,张莲2(1.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2.银川市实验中学,宁夏银川750001)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大国,产生的菌渣不仅量大、处理难,而且是危险废物,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成为了各制药企业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抗生素菌渣含有残留抗生素及代谢中间产物等,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简要总结了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现状,阐述了生产石膏缓凝剂、可降解生物薄膜、饲料、能源等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以提高抗生素危废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效率。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营养物质中图分类号:X787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7.15.0861国内抗生素菌渣的来源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约248000t,达70多种,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70%,生产1t抗生素会带来10t 左右的新鲜菌渣,每年的菌渣产生量约2.0×106t。
2国内抗生素菌渣处置与利用现状2.1焚烧与填埋由于菌渣含水率极高,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还会造成大量营养物质流失。
抗生素菌渣属于危险废物,需采用特殊的方式进行焚烧,每焚烧1t菌渣的成本大约为3000元,不仅处理费是一笔极重的负担,且对设备的要求高,排放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有害气体,易造成二次污染。
将抗生素菌渣采用填埋方式处置时,必须在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
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菌渣填埋后还会继续腐败、液化,形成大量的渗滤液,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污染地下水。
因此,极少有垃圾填埋场愿意接收这些废物,且后期处理工作繁重,维护成本较高。
2.2生产饲料添加剂或肥料由于菌渣中残留有重金属、多环芳烃及抗生素降解产物,生产饲料或肥料尚需更全面、可靠的安全性分析。
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
我国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对策环境工程闫浩20110502961、前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2、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环境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种属的生物群类以食物链的形式组成的生物系统。
大多抗生素都有很广的抗菌谱,会杀死环境中的某些种属和群类的微生物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破坏环境中固有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人类。
最新 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问题与建议-精品
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问题与建议随着对菌渣的研究不断深入,我国对菌渣的管理方式也随之改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微生物制药菌渣利用管理途径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与出口大国。
据统计,2009年中国抗生素产量已达14.7万t,其中出口2.47万t.全世界75%的青霉素工业盐、80%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90%的链霉素类抗生素都产于中国。
按照1t抗生素产生40t湿菌渣(含水70%左右)计算,仅2009年产生的湿菌渣就达600万t左右[1].因此,面对巨大的菌渣量,我国已在探索微生物制药菌渣(以下简称“菌渣”)的处理处置方式,然而菌渣的管理体系却鲜有研究。
作为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菌渣的相关管理体系的出台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利用管理途径的变化菌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因此将其用作生产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回收利用的有效方法。
20世纪50年代,世界许多国家利用菌渣作为高蛋白饲料;50年代后期,上海第三制药厂将四环素菌渣晒干用作饲料添加剂,并生产定型产品“畜用四环素”[2];50年代至80年代,制药企业普遍采用将菌渣简单晾晒后用作蛋白饲料或添加剂;进入90年代,制药企业纷纷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始对菌渣的高效利用进行研究,并注意到菌渣菌丝体内残留的抗生素可能导致生物耐药基因的产生,并随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所以普遍采用抗生素灭活和降解技术对菌渣进行预处理。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滤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3].自2002年8月23日起,将干菌渣作为饲料生产、销售便是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另外,利用堆肥方法处理抗生素菌渣,不仅可使菌渣稳定化、无害化,而且费用较低,堆肥成品还可以资源化用作有机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世界范围曾被广泛采纳。
但是,菌渣中抗生素残留是否会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产生抵制,堆肥是否能够达到国家无害化卫生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仍需研究。
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现状论文
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现状论文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现状论文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现状论文【1】摘要:随着我国微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我国对于微生物制药中产生的菌渣管理方式也不断的改进。
本文从这一个角度出发,分析现阶段我国在菌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体处对策。
关键词: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和出口大国,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统计,我们发现在2009年中国的抗生素的产量已经高达15万吨,出口占总体的三分之一。
而全世界使用的青霉素等抗生素中,将近90%都产自中国。
根据生产研究我们发现,生产1吨抗生素中会产生40吨的湿菌渣,在2009年我国生产出来的湿菌渣就将近600万吨。
所以,如何处理湿菌渣,就是我国现阶段所需要面对得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开始摸索如何处理菌渣,但是对于菌渣的管理系统却极少研究。
1 菌渣使用管理方式的改变菌渣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可以将其作为牲畜食用饲料或者饲料的添加剂来进行使用和处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回收利用方式。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许多国家使用菌渣作为主要的原料来生产出高蛋白的饲料,而在五十年代后期,上海的制药厂已经开始能够一些生物制药遗留下来的菌渣晒干之后作为主要的饲料添加剂,并且生产出了一种具有独立商标的饲料产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字词到八十年代,我国许多制药厂已经陆续开始将菌渣晒干后作为蛋白质添加剂或者私聊来进行销售。
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药厂已经开始与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开始利用高新技术来处理菌渣,不仅注意到菌渣自身所具有的各种优势和特点,同时还对于菌渣采取一些预先处理,减少菌渣中对人身体产生的损害。
此外,使用对非技术来处理菌渣,是一种新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十分稳定的进行菌渣的处理,还能确保菌渣的无害性,此外最关键一点在于成本投入使用低。
堆肥产品还能够降资源作为有机化肥使用,具有极好的经济型效益,曾经在整个世界内被广泛的接受和运行,但是在菌渣中残留的一些抗生素可能会对微生物产生抵制,从而堆肥所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国家所提出的标注,这些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和研究所进一步展开研究。
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
我国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对策环境工程闫浩20110502961、前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2、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环境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种属的生物群类以食物链的形式组成的生物系统。
大多抗生素都有很广的抗菌谱,会杀死环境中的某些种属和群类的微生物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破坏环境中固有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人类。
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现状
66中国环保产业2017年第8期聚焦固废处理与处置Focus on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s刘园园(北京观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摘 要:我国是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大国,文章总结了国内对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资源化;焚烧;肥料化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7)08-0066-03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现状前言我国是世界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供应基地。
2013年我国抗生素产量达到24.8万吨[1],占全球市场总量的70%以上。
按照生产1吨抗生素平均产生40吨湿菌渣估算,2013年我国抗生素菌渣的产生量约为1000万吨。
依据2016年新版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抗生素菌渣属于HW02中的271-002-02和276-002-02,为危险废物。
1 抗生素菌渣的特点及产量状况抗生素菌渣的主要成分为菌丝体、剩余培养基、代谢中间产物、有机溶媒及少量残留的抗生素[2]。
菌渣干基中的粗蛋白含量在30%以上,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含水率高达79%~93%[3]。
另一方面,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可能会使人体产生耐药基因,存在着安全隐患。
鉴于抗生素菌渣产量大,含水率高,极易引起二次发酵,会使菌渣颜色变深,同时产生恶臭气味,此外,菌渣在运输过程中也会造成空气污染,且恶臭气味去除难度大。
若不及时处理,大量的菌丝体堆积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置抗生素菌渣,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据2015年《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年度发展报告》统计,原料药企业由于升级改造、搬迁、停产、限产等因素,产量有所下降,以氯霉素最为明显。
2015年我国原料药总产量为110.7万吨,出口量与上年同期持平,主要出口目的国是印度、美国、德国等。
各省产量中,前两位分别为河北省、山东省,河北省产量占全国的30.1%,山东省占全国的39.7%。
抗生素生产企业的菌渣资源化利用处理
2013/7/31
9
菌渣厌氧资源化技术难点
(1)抗生素菌渣中残留的效价对微生物的影响; (2)菌渣厌氧发酵过程中效率和传质问题; (3)菌渣发酵后废液和废渣的处理和处置问题; (4)菌渣资源化面临的投资和效益难题。
2013/7/31
10
MS菌渣资源化技术路线
脱臭处理
菌渣
原料收集 池
MS酶促反 应器
2013/7/31
7
第176号文件执行情况
由于作为抗生素生产大国,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抗生素废渣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因 此目前所有抗生素企业只能违规延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将其作为动物饲料或肥料 使用,致使农业部2002年发布的176号文至今还是一纸空文,抗生素废渣作为饲 料使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令人担忧。
2013/7/31
6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的主要内容
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将各种抗生素滤渣列 入其中,其对抗生素废渣(滤渣)的描述为: “ 该类物质是抗生素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因含有微量抗生素成分, 在饲料和饲养过程中使用后对动物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对养殖业的危害很 大,一是容易引起耐药性,二是由于未做安全性试验,存在各种隐患。”
2013/7/31
12
13
规模为900吨/天的硫氰酸红霉素菌渣处理工程(建设中)
处理能力:900吨/天 菌渣含水率:93% 生物燃气产量:20,000立方米/天 生物燃气发电量:4.2万Kw.h/天 工程投资:4500万 工程回收期:5年
2013/7/31
13
Thanks!
2013/7/31
14
菌渣废水 固液分离固体残渣 处理后出水
2023年中国抗生素现状分析:抗生素菌渣处置难题待解报告模板
3.
TEAM
Thanks.
2023/10/9
Form:Alan
Logo/Company
抗生素产业现状分析
针对抗生素菌渣处置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中国抗生素市场稳步增长,南方需求量大,制药企业为主导
抗生素菌渣处置难题待解
抗生素菌渣处置难题亟待解决
抗生素菌渣处置难题:填埋、焚烧隐患重重
抗生素菌渣处置与监管:环保与公众认知的挑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生素产业面临的挑战
1.抗生素产业面临的挑战2.
2.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出高效、环保的抗生素菌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菌渣的资源化利用;
3.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菌渣危害的认识,共同参与解决抗生素菌渣处置问题。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抗生素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十亿人民币,其中以生产规模较大的大型制药企业为主,涵盖了诸多领域,如抗生素原料药、制剂、抗菌药等。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多等因素,抗生素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中国抗生素2023年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抗生素市场的快速发展,抗生素菌渣处置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抗生素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菌渣的处置问题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本文将对当前中国抗生素产业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抗生素菌渣处置难题的解决措施和前景
1. 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力度,严格限制抗生素生产和使用,从源头上减少菌渣的产生;
TEAM
2023/10/9
Al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ntibiotic industry
抗生素产业现状分析
目录
CONTENTS
抗生素菌渣处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抗生素菌渣处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抗生素菌渣处置是指对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适当处理的行为。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抗生素菌渣的处置问题日益突显。
抗生素菌渣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等领域,其中包括废弃药物、废弃包装、废水和废渣等。
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抗生素残留物和抗药性菌株,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抗生素菌渣的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以下问题:首先,抗生素残留物和抗药性菌株可能通过环境介质传播到水体、土壤和空气中,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其次,人类长期接触抗生素残留物会引发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使得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有效性降低。
此外,抗生素菌渣也可能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威胁,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妥善处理,可能会进入食品链,对人们的食品安全构成风险。
因此,抗生素菌渣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有效地处理抗生素菌渣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确保食品安全。
在处理过程中,需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正确分类、妥善包装和安全处置。
此外,应加强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抗生素菌渣处置的合规性和可行性。
总之,抗生素菌渣处置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对抗生素菌渣的处理与管理,我们能够有效应对抗生素残留物和抗药性菌株的威胁,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人类健康的安全性。
同时,这也需要广大公众的重视和行动,共同守护地球和人类的未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框架,对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南。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同时提供了一些背景信息和引入问题的开端。
它为读者提供了对抗生素菌渣处置问题的初步认识,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并引导读者进一步了解该话题。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主体,详细探讨了抗生素菌渣的定义、来源、危害和影响。
在2.1节中,我们将介绍抗生素菌渣的定义以及常见的来源,例如制药厂、医院和农业等。
抗生素菌渣的综合利用
30
山东畜牧兽医
子罐 三级发酵罐 酸化液 (pH < 5)
板柜过滤
溶媒萃取
膜过滤 滤液 或树脂提取 抗生素产品
鼓氏过滤 pod 机
烘干
滤饼 或自然干燥 干燥菌渣
各级菌种培养过程所用培养基营养丰富, 重金 属、砷盐等均在安全范围内。 发酵液在预处理过程 中大多数品种一方面加入絮凝剂、酸化剂, 沉淀细 小蛋白质, 调节 pH , 沉淀镁离子, 另一方面加入助 滤剂硅藻土、珍珠岩、沸石粉等。因此从上述工艺分 析所加入的物质均为无毒无害物质。从理论上讲不 会对动物造成危害, 适宜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一般 均适合动植物生长。
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大国, 上述 11 个品种年产 量达 3 万余 t, 其副产品菌渣达 13 万余 t, 其蛋白质 含量平均在 40% , 在配合饲料中可部分代替豆粕。 大豆产量按 150 kg 亩计, 出粕率 85% , 抗生素副产 品菌渣相当于 10 万亩良田的豆粕产量, 因此, 开发 利用其作为蛋白饲料原料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 益。
洁霉素
1 1. 26 1. 21 0. 36 0. 80 2. 32 0. 65 0. 22 0. 11 0. 67 0. 44 1. 17 0. 23 1. 43 2 1. 61 1. 47 0. 715 1. 22 2. 06 1. 47 0. 724 — 0. 927 0. 979 1. 34 — 7. 71
1~ 6 月 产量 (t)
6 343 5 040 1 600 550 329 484 152
5 100
预计年 产量 (t)
15 000 11 000 3 200 1 200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要点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要点第一篇: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要点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摘要: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通过对目前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技术及各国对此采取的方式的调查,做出了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的展望。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微生物技术;焚烧技术;堆肥技术;饲料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填埋技术1引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1.1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建议_朱培
. 647 .收稿日期:2012-11-10基金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 2012ZX09201101-008 )。
作者简介:朱培,男,生于1987年,硕士,研究方向为抗生素菌渣资源化处理,E-mail: peipeiecust@*通讯作者,E-mail: hccb001@文章编号:1001-8689(2013)09-0647-05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年9月第38卷第9期抗生素菌渣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建议朱培1 张建斌2 陈代杰3,*(1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7;2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40;3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 200040)摘要:我国是抗生素类药物生产大国,每年生产超过70种抗生素,占全球生产总量的20%~30%。
与此同时,每年产生近千万吨含有少量抗生素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固体废物。
因为存在于菌渣中的残留抗生素进入环境后可以促进耐药细菌的发生和传播,所以已被定义为“危险废物”。
但是,由于缺乏合理、有效、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条件,我国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发酵企业均在不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将其简单地作为饲料或肥料供农村使用。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当今抗生素废渣的现状和一些处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处置的建议。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菌;固体废物;厌氧消化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志码:ACurrent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for treatmentof antibiotic manufacturing biowasteZhu Pei 1, Zhang Jian-bin 2 and Chen Dai-jie 3(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reactor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w Drug & Pharmaceutical Process,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anghai 200040;3 China State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anghai 200040)Abstract During recent two decades, China has become a largest antibiotics manufacture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in 2010 produced about 70 categories and 200 thousand tons which comprised 20%~30% of the world yield. Simultaneously, about ten million tons of solid wastes are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which has been defined as “dangerous wastes” in some relative regulations declared in our country. The reason why define these wastes as “dangerous wastes” because minor antibiotics and related metabolites left over and it will be able to develop and spread the resistant bacteria if these untreated wastes are used as feeds or fertilizers. But so far, these “dangerous wastes” are mostly being used as fertilizers or feeds without any processing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lacking the reasonable, effective and mature technology. Up to now, though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treatment of antibiotic biowaste, such as anaerobic digestion or composting, lots of researches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effective of anaerobic digestion on antibiotic wastewater, which suggested that anaerobic digestion i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for recovery of biomass resource and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 in antibiotic biowaste. This paper brie fl y review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adv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se “dangerous wastes” and propose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Key words 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 Solid wastes; Anaerobic digestion. 648 .抗生素菌渣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建议朱培等抗生素产业是生物医药的重大产业,自1944年第一次生产出盘尼西林(青霉素)以来,经过近70年的发展,我国抗生素产量总体规模早已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课件资料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摘要: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通过对目前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技术及各国对此采取的方式的调查,做出了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的展望。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微生物技术;焚烧技术;堆肥技术;饲料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填埋技术1引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1.1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抗生素菌渣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建议
抗生素菌渣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建议
朱培;张建斌;陈代杰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2013(038)009
【摘要】我国是抗生素类药物生产大国,每年生产超过70种抗生素,占全球生产总量的20%~30%.与此同时,每年产生近千万吨含有少量抗生素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固体废物.因为存在于菌渣中的残留抗生素进入环境后可以促进耐药细菌的发生和传播,所以已被定义为“危险废物”.但是,由于缺乏合理、有效、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条件,我国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发酵企业均在不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将其简单地作为饲料或肥料供农村使用.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当今抗生素废渣的现状和一些处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处置的建议.
【总页数】6页(P647-651,673)
【作者】朱培;张建斌;陈代杰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20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
【相关文献】
1.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现状及建议 [J], 杨帆;张莲;;
2.抗生素菌渣处理工艺设计 [J], 成建华;张文莉
3.抗生素菌渣处理新技术进展 [J], 刘勇钢;韩继红;蒋翠岚
4.抗生素制药菌渣处理技术 [J], 何鲁波
5.微生物在涉重污泥和抗生素菌渣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J], 高镜清;王世龙;黄真真;李旋;李永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生素菌渣处置难题待解
R e d i a n t o u s h i
置有 两 个 明 显 的柱 子 ,符 合 工 商部 门消 费警 示 中对 电极
加热 棒 的描述 。
1 9 元 买 了一 款 暖 宵牌 电 暖宝 ,外 包 装 上标 示 了 “ 8 分 钟
快速升温” “ 防爆 安 全 保 护 ”等 字样 ,但记 者 找 遍 了 内 外 包 装 ,没 找 到生 产 厂家 厂 名厂 址 等信 息 。
止 生产 的 电极 式 加 热产 品 。( 刘铭)
抗 生 素 茵 渣 处 置 难 题 待 解
水 体 、土壤 检 出抗 生 素 残 留 已经不 是 新 鲜 事 ,这 一
环 境 问题 不 可 小 觑 。实 际 上 ,不 仅抗 生 素 本身 可能 引发 污 染 ,其 生 产 过 程 中 的残渣 带 来 的 环境 危 害 同样 值 得关 注 。近 日,在 由中 国环 境科 学 学 会组 织 的 一场 技 术交 流
成 都 市工 商 局 提醒 消 费者 ,选购 暖 手袋 时首 先要 正
确 选 择 种类 :可用 手 捏 的方 式来 区分 ,如果 里 面有 一 个
非 常 明显 的弧 形 线 圈装 置 ,那 就 是 电热 丝 式 加热 产 品 ; 如 捏 到 的是 两 个硬 邦 邦 的 圆柱 体 ,那 很 有可 能 是 国家 禁
“ 电 极式 加 热棒 容 易 生锈 ,当锈 末 进入 液 体 ,会 导 致 液 体 电 阻力 降低 ,进 而导 致 加 热功 率 提 升 ,如果 温度
控 制 器失 灵 ,袋 内液体 易 超过 1 0 0 ℃ ,最 后会 因气化 而 爆 炸 。 ”成 都 市工 商 局 在发 布 的 消费 警示 中对 电极 式 暖 手 袋 的 隐患 进行 了详 细分 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摘要: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通过对目前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技术及各国对此采取的方式的调查,做出了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的展望。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微生物技术;焚烧技术;堆肥技术;饲料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填埋技术1引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1.1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1.2抗生素菌渣的来源和组成抗生素是微生物次级代谢的产物,工业上通过对特定微生物进行调控发酵,使其在后期发酵过程中形成特定的抗生素等代谢物。
这些代谢物或是存在于发酵培养的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中,或是存在于微生物菌体中。
通过对发酵液进行离心或过滤等操作,使固液分离形成滤液和滤饼。
滤液中含有抗生素等代谢产物、盐等可溶性成分。
滤饼中包含菌体、未被微生物利用的培养基等成分;菌体中含有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对于产生胞外抗生素的菌体而言,其液固分离后滤饼即为抗生素废渣;而对于产生胞内抗生素的滤饼,经过溶媒浸泡提取后再液固分离的滤饼即为抗生素菌渣。
因此,分析抗生素菌渣的主要组成,其包括未被完全提取的微量抗生素及其他代谢产物;未被抗生素产生菌完全利用的各种不溶性成分,如淀粉和黄豆粉等复合碳氮源、不溶性盐等;以及抗生素产生菌菌体。
1.3抗生素菌渣特点抗生素菌渣的含水率在79% ~ 92%,抗生素菌渣干基中的粗蛋白含量为30% ~ 40%、粗脂肪含量为10% ~ 20% ,还有部分代谢中间产物、有机溶媒、钙、镁、微量元素和少量残留的抗生素,例如青霉素菌渣中含0. 2% ~ 0. 4% 的青霉素,土霉素菌渣中含0. 25% ~ 0. 60% 的土霉素; 四环素菌渣中含0. 3% ~0. 5% 的四环素; 洁霉素菌渣中含0. 3% ~ 0. 4% 的洁霉素。
2目前抗生素菌渣的利用现状从 50 年代以来,抗生素菌渣便被用来作为饲料添加剂制成高蛋白饲料,我国也从 1980 年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1]。
研究发现,将抗生素菌丝加入饲料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如此促进家禽牲畜生长,提高生产率,且由于其残留的药物成分能对某些疾病起预防作用,适量的添加,可降低饲料使用的成本以及畜禽的患病死亡率。
但另一方面,菌丝残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抗生素菌体的降解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人类食用后便最终会在人体内富集,从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发病期间,必须大剂量使用才能缓解病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同时,菌丝残渣的干燥大都是通过在太阳下暴晒,也严重污染周围环境。
因此,不少学者对用菌丝体作为饲料添加剂持有疑义。
2002 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将抗生素菌渣列入其中。
根据 2012 年 3 月环保部公布的《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大量菌丝废渣将被列为危险废物,必须焚烧或者安全填埋,但有企业表示,若达到这项要求,对于企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成本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在现有的条件下恐怕是处理成本要超过生产成本[2]。
目前,国内很多专家对菌丝残渣的资源化做了很多尝试,大部分都集中在如何从废菌丝中提取有用物质,如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3]教授将青霉素发酵菌丝体破碎、皂化、萃取,然后将萃取液浓缩、结晶得到麦角固醇的研究。
汪青[4]研究从头孢噻肟钠、头孢三嗪生产废渣中回收 2-硫醇基苯并噻唑合成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二硫化二苯并噻唑的收率达 23.8%,产品质量达到HGB 2-158-61 标准,但从菌丝残渣中提取部分有用物质后的废渣也同样面临处理难的困境。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成建华[5]研究抗生素菌渣的发酵降解工艺,经过微生物发酵降解,菌渣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均降解为小分子营养物,提高了肥料的生物利用度,使干菌渣成为高品质的生物有机肥。
不少制药厂采用焚烧法处理抗生素菌渣,这种方法能够大批量的处理菌渣,能将菌渣的体积降低 95%,且消除菌渣中的药物残留。
但这种方法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处理含水量如此大的菌渣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外加燃料,另外焚烧法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这是因为抗生素菌渣中含有蛋白质等物质,在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氯的烟气、SO2、甚至是二恶英(Dioxins),有刺鼻的异味。
我国的制药工业发展迅速,每年产生几百万吨的抗生素菌体废渣,而目前又没有一个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因此寻找一个高效、环保、处理量大的处理方法迫在眉睫。
2.1微生物技术法所谓微生物技术法,即是从特定环境中筛选出或是通过分子手段改造出能够降解特定抗生素的微生物的方法。
从细菌耐药性的机制中我们得知,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细菌产生了能够降解或修饰特定抗生素的酶,从而使得相应抗生素失活。
例如,水解β-内酰胺键的β-内酰胺酶,钝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酰基转移酶、腺苷转移酶和磷酸转移酶,水解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酯键的酯酶等。
马玉龙、张作义[6]等从长期堆放泰乐菌素药渣附近土壤中筛选到可降解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的菌株,经过16S rRNA鉴定为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amalonaticus)。
他们通过筛选得到的株组成具有良好降解效果的复合菌株,通过实验发现,在30~35℃,pH为7,转速为120r/m的条件下,发酵120h后微生物法未检出残留泰乐菌素的存在。
同时,马玉龙等利用经上述法处理后的泰乐菌素菌渣生产复合酶制剂。
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50%~60%、干物质中麸皮含量不低于40%的泰乐菌素菌渣培养基中,接入5%~10%黑曲霉,在温度30℃、湿度60%~65%、培养基厚度10~14cm条件下,好氧发酵60~72h,可得到富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和酸性蛋白酶的复合酶制剂。
通过对肉鸡饲喂实验表明,经过特定微生物降解法和黑曲霉好氧发酵法相结合处理泰乐菌素菌渣得到的复合酶制剂,饲喂肉鸡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复合酶制剂的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表现消化率显著提(P<0.05),粪中大肠杆菌数和空肠内容物黏度显著降低(P<0.05),同时,在肉鸡腹肌、肝脏、肾脏中均未检测出残留的泰乐菌素。
2.2焚烧技术焚烧技术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废物在800 ~1 200 ℃的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被氧化或热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或CO2,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处置技术[7]。
美国、欧盟等国家对于制药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多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置。
我国华药集团、石药集团等大型制药企业也建设了抗生素菌渣焚烧处理装置。
焚烧能在短时间大规模减少抗生素菌渣的总量,菌渣的体积可降至原来体积的5% 以下,同时消除其中许多有害物质,并回收热量。
该方法的缺点是抗生素菌渣的含水率高达70% ~ 80% ,热值较低,在焚烧过程中需要外加燃料,导致运行能耗和成本较高,如焚烧1 t 菌渣大约需2 000 元。
同时,抗生素菌渣焚烧处理必须严格执行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如果焚烧不当,易导致残留抗生素、二恶英等有毒物质的多介质传播,造成二次污染。
由于危险废物专用焚烧炉处理能力一般都较小,难以与抗生素菌渣的处理量相匹配。
加上该方法处理成本高、尾气治理难度大等原因,目前我国采用焚烧技术处置抗生素菌渣的实例还较少。
欧盟针对危险废物焚烧和高温窑炉共处置技术颁布了2000 /76 /EC《关于废物焚烧的指令》,美国2005 年9 月发布了工业锅炉、工业加热炉、盐酸生产炉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有害大气污染物的国家排放标准。
而目前我国关于危险废物共处置技术的管理体系尚属空白,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可见,抗生素菌渣焚烧和高温窑炉的共处置技术将会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2.3堆肥技术堆肥化(Composting)技术通常是指好氧堆肥化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高温(50~65 ℃)下发酵,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
通过对有机物的堆肥化处理,不仅可以将有机物转化成农作物生长必须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同时又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质——腐殖质,它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
堆肥化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阶段关于传统的有机质,如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堆肥化处理报道比较多。
但像抗生素菌渣这一类含有抗生素等危险物的有机质,采用堆肥化处理的研究很少。
张红娟[8]等尝试将林可霉素菌渣和牛粪联合堆肥研究。
结果表明,处理初始林可霉素含量分别为1.35、1.89、3.52mg/g的菌渣,经过41d的堆制,仅菌渣添加比例最大的一组检测到0.0097mg/g(干重)的林可霉素的残留。
同时,张红娟还通过种子发芽指数、芽长抑制率和根长抑制率等参数来评判经过堆肥处理的林可霉素菌渣用于肥料的可行性。
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在70%~90%,芽长抑制率在-40%~-20%,根长抑制率在10%~30%,表明堆肥已基本无植物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