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理论综述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理论综述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理论综述

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甚至引发了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基于此,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寻求一种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中,工业生态园区(Eco-Industrial Park,简称EIP)的建设就是一项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EIP的基本

内涵是什么,运作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以及它的规划设计如何开展才能科

学合理,这些都是本文要涉及的问

题。

一、生态工业园区内涵的界定

“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简称EIP)首先出现在1992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会议(UNCED)的文件中,此后

这一概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Lowe、Moran和Holmes(1995)首次较

完整地对EIP进行了界定。他们认

为:“EIP是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组

成的社区(Community),成员企业通

过在环境管理和资源再用方面的有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理论综述

刘娟谢家平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生态工业园(EIP)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EIP

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工业生态、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三方面论述了其运作的基础理论;提出

应依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EIP的规划,即在项目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物质流系统进

行科学规划,然后分步开展共生网络的合理构建、环境友好的系统设计和生态文化的营造等,最终

将EIP建成功能完备、环境友好、景观优美、文化浓郁的工业生态社区。

【关键词】工业园区;工业生态;生态系统;共生网络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09)06-0021-05

基金项目:2007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工业区推进循环经济的合作模式与运作机制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企业群落推进循环经济的效果度量及模式研究”(编号:06JA630037)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与政策研究”(编号:06&ZD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三角三大城市化工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问题研究”(编号:06BJY034)

作者简介:刘娟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营管理、绿色供应链、循环经济

谢家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循环经济等

效合作,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提高。成员企业通过合作产生的总体效益,要远高于他们孤立运作时单个绩效的总和”[1]。另外一些学者把EIP看作一个系统,如Cote和Hall (1995)认为:“EIP是一个工业系统,该系统拥有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可以减少区内企业产品、物质和能量的损耗,减少区内企业环境责任风险、废弃排放处理费和债务的负担;并可以提高区内企业的运行效率,提升区内企业的产品质量、员工健康和企业形象;还可以促进区内工业废弃物的使用、交易,并创造效益”[2]。不管如何对EIP进行界定,其主要特征都是强调合作,即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其他组织、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合作及相互作用;强调废弃物交换网络的形成;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强调废弃物和排放的减少;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生态工业园区运作的理论

EIP的运作和发展主要建立在工业生态理论(Industrial Ecology,简称IE)、生态系统理论(Ecosystem)和景观生态理论(Landscape Ecology)三者的基础上。

1.工业生态理论

“工业生态理论”借鉴生态学中物质和能量在种群间、种群与周边环境间的流动规律和方式来对工业系统中企业间、企业与周边环境间的物质、能量、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流动进行研究,试图“将以可持续模式(如物质循环、能量梯级利用、太阳能的利用等)为基础的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用于改造以不可持续模式(如物质不循环、能源浪费、化石燃料的依赖等)为基础的传统工业系统”[3]109-253。EIP实际上就是根据本区域内企业/行业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和特点,以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增长为目标,对企业/行业进行整合、链接和补充,最终形成以副产品交换为基础,信息、人力资源共享的人类生态共生网,这必然需要在工业生态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2.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Ecosystem)这一概念是由Tensely(1935)首先提出,并由

Lyle(1999)应用到了工业领域。工业

生态系统的概念试图对工业系统和

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孤立”关系进

行修正,倡导利用自然生态规律,通

过技术创新和环境管理来对传统工

业进行改造,从而将工业研究中的产

品导向扩展到了系统导向。人类应该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效果,创造可持

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减少废弃

物的产生,强化副产品的资源化和产

品化,那么“企业集聚、相互作用和影

响,并利用彼此的副产品、进而实现

企业合作间的网络化”这点就变得十

分关键,而这恰恰是EIP的核心。

3.景观生态理论

工业生态系统意味着比照生态

原则,对传统工业系统进行再规划和

再设计。然而,仅仅模仿生态系统对

工业系统进行设计和改造是远远不

够的。在EIP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从

空间和地理的角度对工业生态系统

进行思考,比如EIP同周边自然环境

的关系、生态原则背后的物理结构、

工业生态系统的空间构造等。因此,

EIP运作的第三个基础理论是“景观

生态理论”(Landscape Ecology),从地

理空间的视角,以景观为尺度,对生

态流(Ecological Flow)、生态过程和

生态变化进行衡量,减少城市和工业

发展对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Yang

和Lay,2004)[4]1011-1023。

三、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EIP的规划

没有固定模式可循。有的学者认为

EIP应由企业自发形成,反对政府干

预,如Korhonen等(2001)[3]250-253。然

而在EIP中,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易仍

以经济利益为基础,难免会产生一些

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地

区差异造成的资源价格的不同;自发

工业系统对环境的威胁等。因此,政

府必须在区域乃至国家层面上对EIP

进行精心规划,并建立相应的保障体

系以克服市场失灵。

Roberts(2004)认为确保EIP成

功需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规划设计:

项目背景规划和细节规划[5]998-1000。首

先需要在一个城市/区域的层面进行

项目背景考察,对本区域的废水、废

物和能源的数量和流动规模按照产

生的来源进行“分块-总体”统计,对

副产品市场、运输成本、基础设施和

公众态度进行调查,对本区域内废弃

物循环利用的经济、环境和技术风险

进行评估,据此对EIP进行选址和特

色定位;其次才是项目的细节规划。

1.科学规划物质流系统

基于工业生态理论和生态系统

理论,Zhu和Cote(2004)建议为了达

到副产品最大限度的使用,且同时减

少废弃物的产生,应当将物质流的分

析和规划当作EIP规划的第一步,考

察的内容主要包括能源和原材料的

使用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次级能

源、副产品和固体废弃物等[6]。Roberts

(2004)也认为规划时首先要明确区

域内废水、物质和能源的投入-产出

数量和流动模式,对区域内实际和潜

在的可被商业化利用的废弃物的量

进行识别与利用[5]1005-1010。Murat

(2004)则认为应在物质流分析的基

础上建立物质流管理系统,该系统的

主要目标是:对区域内环境友好商业

行为的确认和各企业间协同共生可

行性的发现。具体来说,是对主要资

源在EIP内经济活动中流向的分析,

资源消耗和浪费主要方面的确定,以

及是否可采取节能降耗或循环利用

的手段的思考[7]973。但是,笔者认为物

质流系统的规划除了包括废弃物的

投入-产出分析外,还应包括EIP发

展目标体系的设定(整体的经济绩效

目标和环境、社会发展目标);财务和

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潜在副产品交

易的经济分析;园区运行监督控制体

系的设计等几方面。

2.共生网络的合理构建

工业共生网络则是企业共生链

的聚集和汇总,是一种组织间长期共

生关系的集合,随着各个企业共生合

作范围的扩大,各种资源产生的规模

效益和范围效益也在扩大,从而产生

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效

益。“这种关系既包括物质、能量的交

换和运输,也包括知识信息、人力资

源的交流和共享,目的是实现环境效

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Manahan,

1999)[8]。具体可如图1所示:

Deog(2005)认为对EIP进行规

资料来源:根据本文参考文献[7]967-983、[9]95-958整理得到

图1工业共生网示意

划就意味着“一套有效工业共生网络的建立,例如高效低能的原料采购、生产、分销和污染治理的网络。……有效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网络对一个EIP 十分必要,……工业共生网的构建是整个EIP项目成败的关键”[10]269-284!所以,工业共生网在EIP的发展计划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使各个孤立的企业单元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是企业与企业沟通的渠道;它使企业间的物质和能量得到共享,是实践“零污染和零排放生产系统”的主要手段;它使企业间的信息和技术得到共享,是促进技术扩散和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

3.环境友好的系统设计

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是根本性的。虽然工业共生网络的构建力图建立一个闭环的工业系统,以减少人类工业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但是,最终一些废弃物仍然会继续排放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可能对空气、水体或土壤产生污染。要达到环境友好的目的,人类工业系统不但要在工业系统内部形成循环,而且必须使该工业系统融入到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使工业发展和自然生态共同进化。因此,EIP的规划除了要重视共生网络的构建外,也应当关注EIP对它所处环境的影响。

Yang和Lay(2004)认为环境友好的园区布局可以有效保护原有的景观功能不受人类工业活动的干扰。在EIP的设计规划时,应制定相应的生态战略,在考虑物质、能量、水资源

等“生态流”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通

过设置人造廊道和斑块对景观进行

重新设计和组合,维持原有景观的生

态功能[4]1023。他们认为,这些人造景观

不仅可以作为工业系统和自然生态

系统衔接的缓冲地带,对相关的有毒

物质进行过滤和回收;而且有些还可

供人们休闲娱乐。Deog(2005)认为

EIP“环境友好的设计”主要包括外部

“绿色开放空间的设计”(Green Space

Design)和内部“健康节能建筑设计”

(Energy Efficient Health Building De-

sign),前者主要包括绿色空间网络的

建设、群落生境(Biotope)的营造、生

态公园的发展、生态滨水(Ecological

Waterfront)的设立,以及人工绿地的

铺设等,目的是使人类、植物和动物

可以共同生活在一个健康环保的共

生关系中;后者则主要指自然通风和

照明系统的采用,无毒性和再生材料

的使用等[10]273。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将EIP环境

友好的设计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原有

景观的保护,通过对景观间的横向

“生态流”(水体、物质流、能量流等)

进行管理,实现原有景观生态功能不

受人类工业活动影响;园区内健康节

能建筑的设计,包括在建筑中采用自

然通风照明系统、节水设备、无毒保

暖节能材料,副产品生产者和使用者

间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的优化等;人

造景观的培育,作为人类工业系统和

自然生态系统的缓冲,对相关污染物

进行净化和过滤(如树林或绿地对污

染空气的净化,人造池塘对污染水体

的沉淀和过滤等)。

4.园区生态文化的营造

生态文化注重环境因素、自然规

律、生态进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和价值,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

理论在精神文化层面的体现,是人类

在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生态问

题时,从价值层面创造的应对策略。

许多学者已经指出生态文化的营造

已经成为EIP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如

Deog(2005)认为,与传统“工业园”

的设计不同,EIP的规划越来越关注

于“区域文化”的培育方面,比如代表

EIP形象的主题公园或生态公园的规

划,区内休闲娱乐设施的提供,社区

中心、学校的建设,区内生产性或传

统服务业的出现与增多等[10]273。

Roberts(2004)也认为需要“设立供

学习和休闲使用的社区公共设施,

提供服务以满足工作人员的基本需

要”[5]1008。

生态文化是EIP发展的精神动

力和文化背景,但学者们的论述主要

集中于公共设施和相关基础性服务

的提供,并未对生态文化的营造进行

系统的阐述。而在现实中,生态文化

在EIP中的营造不仅包括相关公共

设施的提供和服务体系的完善;还包

括从价值观念上对园区工作人员进

行引导,使他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

树立生态环保的企业经营理念;积极

进行生态价值观的实践(例如:培育

生态化导向的产品制造文化,引导资

源循环利用的生态性消费文化,提倡

节能环保的生态性建筑文化等);以

及科学制定园区运行的协调运作机

制,如生态型园区规划方式、科学决

策能力、可积极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

企业合作方式等。

总之,EIP的规划和设计需要在

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首先要

对项目背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

便对EIP进行选址和特色定位;其次

对该区域物质流的投入和产出进行

分析,科学规划物质流系统;第三,从

共生网络的合理构建、环境友好的系

统设计和园区生态文化的营造三方

面进行细节规划;最终将EIP建成一

个功能完备、环境友好、景观优美、文

化浓郁的新型工业生态社区。如图2

所示。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

尽管许多学者认为EIP的建设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Heeres等(2004)认为“EIP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模式。一个精心规划、功能完备的EIP既可以做出经济贡献又可以减轻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9]95-958。但也有一些学者指出,EIP这种组织形式本身存在许多缺陷。如Thomas等(2004)认为许多EIP中都存在一些无可替代的企业,使运营的一些过程缺乏可选择性,这样当遇到内部变化(如某些关键企业退出系统或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或外部压力时,该EIP 的工业系统就变得十分脆弱甚至不堪一击[11]。因此,EIP还需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发展,从而真正成为一个结构基本完整、运行较为稳定的工业生态系统,如与相邻的企业或工业园进行合作,在区域副产品交换网和跨区域合作的背景下运行等。但是EIP 在区域副产品交换网中的嵌套方式、二者的互动模式,以及EIP跨区域合作的方式、途径等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此外,在EIP的规划设计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首先,在共生网络的构建方面,虽然很多学者都明确指出“工业共生网”的构建在EIP 建设中的意义重大,但是“工业共生网”究竟该如何构建,具体的目标、策略和支持机制等还未得到系统论述。而如果没有具体的计划方案,EIP在

“工业共生网”方面就不可能取得有

效进展。其次,在环境友好的系统设

计方面,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

基质”的空间镶嵌体模型对园区的地

理布局和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

是目前景观生态学在EIP的应用还

主要局限于人类如何减少对物种和

自然环境的扰动,还缺少从空间角度

对EIP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缺少

物质流与EIP结构互动关系的相关

探讨。最后,生态文化的营造是一个

长期的系统工程,生态文化的目标是

什么,步骤有哪些,以及对EIP运作

的影响等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和探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Lowe,E,Moran,S and

Holmes,D.A fieldbook for the devel-

opment of eco-industrial parks[R](

Report for the 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Oakland).Califor-

nia:Indigo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1997:24-26.

[2]Cote,RP,Hall,J.Industrial

parks as ecosystems[J].Journal of

Cleaner,1995,3(1,2):36-41.

[3]Korhonen,J.Four ecosystem

principles for an industrial ecosystem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1(9):109-253.

[4]Yang,P.P.and Lay,O.B.Ap-

plying ecosystem concepts to the plan-

ning of industrial areas:a case study of

Singapore’s Jruong Isla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4(12):1011-

1023.

[5]Roberts,B.H.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ecology principles and

planning guidelines for the evelopment

of eco-industrial parks:an Australian

case study[J].Journal of Cleaner Pro-

duction,2004,(12):997–1010.

[6]Zhu,Q,Cote,R.P.Integrat-

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o an embryonic eco-industrial de-

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he Guitang

Group[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

tion,2004(12):1025–1035.

[7]Murat,Mirata.Experiences

from early stages of a national industrial

symbiosis programme in the UK:de-

terminants and coordination challenge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4(12):967-983.

[8]Manahan,S.Industrial ecolo-

gy: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haz-

ardous waste[M].Washington(DC):

Lewis Publishers,1999:137.

[9]Heeres,RR,Vermeulen,

WJV,and de,Walle,FB.Eco-indus-

trial park initiatives in the USA and

the Netherlands:first less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4(12):95-

985.

[10]Deog-Seong,Oh,Kyung-

Bae,Kim,and Sook-Young,Jeong.

图2EIP的规划程序

Research on System Dynamics Prediction and Policy simulation

of China Coal Bed Methane Industry

ZHANG-Baosheng 1,PENG-Xianqiang 1,2

(1.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2.China National Logging Corporation,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China coal bed methane industry as a complex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could be analyzed with systematic method.First five sub-systems including society and economy system,market system,policy system,resource and environ -mental system and coal bed methane industry system were recognized.Based on above analysis established the system ’s dynamics model and analyzed its reasonability.Furthermore conducted modeling on the changes of some main aspects such as society and economy,CBM policy,investment way,energy market control and came up with some useful policy sugges -tions over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level,changing price rule,adjusting national price subsidy of CBM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odel was reasonable to model basic condition in the future ’s development,which was helpful to predict industry dynamics and to give policy suggestions.Key words :SD ;Coalbed methane ;Price subsidy CLC number:N949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0166(2009)06-0029-05

[5]高远文,姚艳斌.我国煤层气产业现状及开发模式探讨[J ].资源与产业,2008;10(2):90-92

[6]赵庆波,田文广,孙钦平.我国煤层气产业政策解读及建议[J ].天然气工业,2008;28(7):8-11.

[7]孙茂远.中国煤层气产业现

状与远景[J ].中国煤层气,2005;2(3).

[8]林建浩,傅小康.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及机遇[J ].城市燃气,

2005,(361).

[9]王红岩,张建博,刘洪林.中国煤层气可利用经济储量预测与发展前景[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1):

15-18

[10]吴佩芳.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城市燃气,

2002;(328).

[11]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A Study Review on the Designing of Eco-Industrial Parks

LIU Juan,XIE Jia-p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for Business School,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As a new model of industries organizing,the Eco-Industrial Park (EIP)has obt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bout dimensions of EIP,the main operation theories are put forward:the industrial ecology,the ecosystem theory,and the landscape ecology.Then,a method of the EIP designing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 -struction of the EIP should follow the master plan,then the detail plans.In other words,after the background analysis,a material flow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then the symbiotic industrial network,environment friendly design and the eco-cultural creation.The aim of these works is making the EIP an ecology community of industries,whose functions is multi -ple,environment is friendly,landscape is beautiful,and culture is rich.

Key words:Eco-Industrial Park (EIP);Industrial Ecology;Ecosystem;Symbiotic Network CLC number:F062.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0166(2009)06-0021-05

Eco -Industrial Park Design:a Daedeok Technovalley case study [J ].Habitat International,2005(29):269-

284.

[11]Thomas,Sterr,and Thomas,Ott.The industrial region as a promis -ing unit for eco -industrial develop -ment-reflections,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ve instru -ments to support industrial ecology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4(12):947-965.

(上接第33页)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景观生态学综述

课程论文 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特征及规划方法的应用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 姓名葛婧 学院草叶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320152120 一级学科生态学 学科方向生态科学 指导教师周建勤 论文评分

摘要:城市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城市的景观生忘过程与空间格局、城市生态环境及其与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内容。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动其应用与发展,促进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进步与完善。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规划方法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是以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言之,景观生态学就是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关分析。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系统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领域。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是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以人为中心)区域的结构、功能、动态过程和变化效应,以利于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现代化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它不仅研究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还要研究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涉及的部门和学科较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资源开发、园林和自然景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物保护和开发、交通道路等,而城市景观生态学是以上学科的集大成者,也可以说各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本学科力量不能解决问题,必然要走向城市景观生态学的一条必由之路[1]。 1 城市景观生态学 城市景观生态学隶属于城市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是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交叉。主要涉及景观建筑学、美学、园艺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目前研究的中心目的主要是协调“人一地”矛盾,试图将自然组分重新引入城市。对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与自然共存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在城市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前人主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对其结构模式、与外界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过探讨,而对其内部

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

1.概述 1.1项目特点 沙湾县为了带动经济增长、串联提升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优势、实现本地资源转换、带动城乡发展、促进人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设立沙湾县工业园区,结合沙湾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建设新的定位要求及园区发展需要,园区管委会于2007年编制了《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7-2020)》以导控园区的建设发展,2011年又对园区总规进行了修编,经过多年的开发,园区内部已入驻了多家企业,路网骨架逐渐展开,园区发展形势良好。 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收集的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园区未配置工业废物处置场所,企业在投产后所产生的工业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合理地处置,如若工业废物无序堆放,对园区的环境将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考虑到园区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需配套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对相关企业的工业固废进行科学的处置,否则会存在对环境的威胁。 目前各工厂所产生固体废弃物没有统一的管理,由各工厂公司自行各处堆放,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园区内固废种类比较单一,基本上为干燥性固体废物,含水量极少,不含有毒物质,亦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害气体,但在其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理,因此,沙湾工业园哈拉干德区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填埋场)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 本项目近期设计期限为2019-2028年,本项目服务期初处理固废量为600吨/年,至服务期末达到6.12万吨/年,本期渣场的总库容为12万m3,本期服务年限约为10年。远期预留场地约为15000 m2,总库容为24万m3。

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09-04-13 字体大小:小中大 一、建设进展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自2003年国家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会同省外经贸、科技等部门认真做好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一是鼓励发动有条件的开发区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二是结合我省实际,注重分类指导,2004年8月印发了《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审批、命名和管理办法(试行)》,启动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去年3月又参照国家做法,会同省外经贸厅和科技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制定了《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要求,规范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程序和方法。三是加强对开发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和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响应,努力实践,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技术核查和现场考核,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批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仅3家,无锡新区已于今年1月通过了国家三部门的考核验收,即将被命名;5家开发区被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我省命名和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于2007年9月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家开发区被批准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力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从根本上减轻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开发区是我省工业企业主要聚集地,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对提升全省环保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将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促使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开发区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实践低碳经济,积极构建生态产业链和废物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治理能力;制定扶持政策,推广关键适用技术,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一是鼓励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参与创建。我们将会同省外经贸厅和科技厅,支持和指导各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积极参与创建,同时,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丰富创建园区的类型,特别鼓励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参与创建。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关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8-05-08 苏环科〔2008〕11号 各省辖市环保局、外经贸局、科技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提高开发区生态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根据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和《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的精神,在已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开发区的实际,现就深入开展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环保厅、外经贸厅和科技厅成立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科技处,成员由省环保厅科技处、外经贸厅开发区处和科技厅高新处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协调工作,以及推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办公室负责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省环保厅、外经贸厅和科技厅鼓励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所有创建生态市(县)的地区,其辖区内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均应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其它地区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也应积极开展创建。今年,未开展创建工作的省辖市至少有一家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具体创建要求及程序,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按《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执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按《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三、各级环保、外经贸、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和协调。积极引导所在辖区内开发区走生态化改造之路,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强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日常监督和管理,高标准完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四、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应坚持“积极、规范、有序”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指导,建立企业间的共生组合和产业链,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市场机制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运作模式。 附件: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外经贸厅江苏省科技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作者: 指导老师: 专业: 年月日

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和传统生态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注重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最近几年,园林生态学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一项全新的生态学内容。它不但分析体系本身的发展和变化特征,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景观生态学为综合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因而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从景现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般原理、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景观结构、景观动态与景观功能。综述了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景观异质性、景观尺度与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最新应用领域,展望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Landscape ecology is a young discipline, its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ecology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ecology concern. It is a new ecology. It not onl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a new theory and meth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 research focus i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dynamics,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scal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new application field, the prospect of the landscape ecolog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规划

案例解析: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规划 生态工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而直到90年代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研究才逐渐发展起来。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利用现代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成为个工业地产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生态工业园(Eco-Iindusstrial Park)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日照生态工业园 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托,以生态工业为设计手段,构建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产业网络体系,完善产业链,建立园区内企业在能源、物质、基础设施和信息等方面的循环利用和共享机制,实现废物最小化排放,通过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实现开发区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园区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根据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目标及其经济和生态产业特点,产业园划分为生态旅游休闲景观功能区、生态工业功能区、绿色商业物流功能区、绿色管理与居住功能区4大功能区和13个亚区,各功能区之间分工明确,而内在又相互依赖、关联,形成统一的符合生态系统。 图1:日照生态工业园功能区划图 生态工业功能区由东部纵向生态工业带、中部纵向生态工业带、北部横向生态工业带和西南部生态工业片等亚区所组成,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也是支撑日照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 现代物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等行业,门类众多,由东部滨海港口枢纽区、刘家寨物流中心、奎南商业服务功能区、东北旧城商业服务功能区所构成,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生态工业园能否高效快速运行。 绿色管理与居住功能区包括中心管理功能区、核心绿色居住功能区、东部旧城居住功能区、刘家寨居住功能区,在开发区发展中具有行政管理信息传递、居住休闲等功能,在一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方法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摘要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 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它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 与时空的异质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的逐步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 突破了原先只是从类型或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将地理过程与生态过 程也列为研究重心并且从单纯的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到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 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 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学中也被广泛提出和应用为 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2 -3]。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 系这一特点也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研究景观的 结构(即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空间格 局分析方法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既包括 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专门用于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 法。笼统地讲这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前者 主要用于空间上非连续的类型变量数据(categorical data)而后者主要用于空间上 连续的数值数据(guantitative data)[4-5]。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大学校园景观中景观生态学应用

大学校园景观中景观生态学应用 摘要:校园规划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文中针对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景观生态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由于高等学校相对而言,功能性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因此本文的重点以介绍高等院校的景观设计为主,并以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为例系统的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当代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校园环境;景观生态学;校园景观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已经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面临的头号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恢复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思想贯穿于景观环境设计—建造—管理的始终。 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它的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一级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理论的直接来源是生态学与地理学,同时从现在科学的诸多相关理论中也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为开放系统的自然等级有序理论,以及综合性和组织性理论;它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系统之间生物控制共生理论是以控制论为基础的。因果反馈耦合关系建立不仅与系统论、控制论有关,还涉及到信息论的有关问题。景观生态学的自组织理论及稳定性概念又和耗散结构理论有关。 2 校园景观设计综述 校园景观设计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园景观,这三种景观都是属于校园景观范畴内,因此具有相同的特点。三者都强调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营造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符合师生学习工作的需要等特点。但是由于他们所服务的人群有很大差异,同时校园的功能性、综合性、复杂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三者还有很大差异。但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的景观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因此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考虑人的尺度和心理要求,将人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出发点。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从长远发展考虑。景观设计要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相结合,必须要有符合自身风格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和设计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3 生态性和因地制宜原则,对于学校来说,必须从大环境着眼,从小环境入手,尽可能利用那些天然的地形和植被,为生态环境的合理化创造条件,应避免为追求气派而过分强调草坪的作用,忽视乔、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体配置的重要性,设计手段应是“花最少的力气去适应生态环境”。 2.4 功能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大学校园必须是学习与生活同在、学科与学科交融、校园与社会对话、人文与生态共享的集合共存体,能同时满足教、学、研及生活的各种不同需求。 3 基于生态学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达州第二工业园区规划_工业园区规划方案参考范文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一) 摘要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工业园区位于漯河 一、【规划背景】 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工业园区建设方案

西部国际家居产业园项目建设初步设想与规划 成都娇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六月

一、项目产业概述 家具产业是一个低能耗、低污染、上下游配套产业丰富、集群发展规模强大的人文生态朝阳产业,它具有就业面广、产业拉动作用强、综合配套产业利税率高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国内家具市场格局大调整,特别是家具制造业向集群式、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发展,家具市场需求急剧上升,制造业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家具制造及其相关配套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 中国作为世界家具生产第一大国,拥有着近50000多家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在我国家具生产及其相关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四川和东北地区,统计到2007年,我国家具产业产值约5000亿元,出口创汇232亿美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家具出口业务虽然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引导下,2009年国内家具市场却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产品外销阻力加大,广东以外销为导向的家具企业开始着眼国内市场开拓,拓宽内销渠道,特别是广东实施产业布局和产业整合,在未来几年,一些低附加值的生产企业逐步外迁的政策,我国第一大家具生产大省的广东企业以开始从发达的沿海开发区转向内地转移。同时四川、浙江等地的家具企业,考虑到土地成本、物流成本的问题,也开始在国内具备地理优势的地区进行产业的布局。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其区域、交通等条件相对其他区域拥有着承接家具制造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从陕西的产业结构看,重工业、纺织工业、高科技产业、电子产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 编制说明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编制课题组 二零零七年九月

目录 1.概述 (1) 2.适用范围 (2) 3.指导原则 (2) 4.制订标准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2) 5.编制指南的基本方法 (3) 6.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4) 7.指南实施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分析 (7) 8.指南实施建议 (7)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编制说明 1.概述 生态工业思想的核心是将传统经济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使得整个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最终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生态工业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倡导人们建立一种“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新思维,发展生态工业代表了未来工业系统的发展方向。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的主要实践形式。90年代,随着生态工业园区概念影响范围的扩展,以及公众清洁生产、绿色工业等意识的提高,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与实践在北美迅速展开,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尤以美国的研究最为活跃和系统。同一时期,毗邻美国的加拿大,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加拿大正在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已逾40个。欧洲的形势同北美洲一样,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在奥地利、瑞典、爱尔兰、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亚洲也是对生态工业园关注较早的一个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国家均在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2000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及国际环保新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一个重要举措。2001年8月底,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工程——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由国家环保总局授牌建设,标志着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步入一个发展阶段。继广西贵港之后,新疆、内蒙古、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广东、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分别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试点,试点不仅覆盖了制糖、造纸、化工、水泥、冶金等传统行业,同时也有电子、环保、汽车、生物化工等高科技行业。生态工业试点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工业途径,在更大的范围内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积累了经验。到目前为止,国家环保总局已批复2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其中行业类园区9个,覆盖了制糖、电解铝、造纸、盐化工、矿山开发、磷煤化工、钢铁、氧化铝和煤化工等行业;综合类园区16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级保税区1个,以及省级开发区7个;静脉产业类园区1个。 随着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现,人们对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加之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要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

生态学专题文献综述

景观生态规划文献综述 一前言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思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然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未来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环境恶化的结果是导致景观结构的改变、生态功能的失调,而设计合理的景观结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景观生态规划是建立合理景观结构的基础,它在自然保护区设计、土地持续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景现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0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 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二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原理 2.1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利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问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喈相处m。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宅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现设计学(1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汁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没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一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不同学科和领域对生态规划有着不同理解.公认的生态规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我们这里谈到的是广义的生态规划.是作为一种方法论去指导其他一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划(景观建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园林规划等),使其成为贯穿生态学原理的规划。生态规划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地理学家G.P.马什(G.P.Marsh,1864)、地质学家J.W.鲍威尔(J.W.Powell,1879)、英国生物学家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1915)为代表的土地生态恢复、生态评价、生态勘测、综合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本31-109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三章用地规划布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章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五章地块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引导XX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落实、 深化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促进XX工业 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XX城乡规划法》(XX08年)特此编制《XX工业园 区总体规划(XX1XX-XXXX)》(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内容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 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 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XX城乡规划法》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