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82791ff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f.png)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聂廷生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要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除了讲清课文中的典型例句之外;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中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诗文名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词类活用..今将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作一归纳整理;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一、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按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表示处所或方位;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例如:草行露宿在野草里走路;在露天下睡觉..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风餐露宿穴居野处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旭日东升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2、表示工具或依据;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用”或“按”..例如:口诛笔伐管窥蠡测不可言宣指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只能意会..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神气..车载斗量头会箕赋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指赋税苛刻繁重..3、表示状态或方式;可译为“像……一样”..例如:蝇营狗苟蚕食鲸吞凫起雀跃狼奔豕突狼吞虎咽虎踞龙盘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兔起鹘落鼠窃狗盗抱头鼠窜不甘雌伏鬼哭狼嚎风流云散风驰电掣雷厉风行波诡云谲土崩瓦解鳞次栉比声誉鹊起川流不息烟消云散星罗棋布冰清玉洁珠圆玉润4、时间名词“日、月、年、岁”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仍;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例如: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日消月朘岁朘月耗江河日下蒸蒸日上日深月久日理万机二、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如可以带宾语;前面可以加能愿动词;或者受副词的修饰..翻译时要注意;活用后的意义总是和名词所指事物的动作、功能有密切联系;有时它的原意并不完全消失..例如:衣锦还乡穿沐猴而冠戴帽子衣绣夜行穿袖手旁观藏在袖里饭糗茹草吃礼贤下士以礼相待胶柱鼓瑟弹奏一鼓作气击鼓洞烛其奸照亮道路以目使眼色明珠弹雀击打华而不实结果实秀色可餐吃门可罗雀用网捕捉月晕而风刮风础润而雨下雨不翼而飞长翅膀不胫而走长腿户枢不蠹蛀蚀踟蹰不前向前进未雨绸缪下雨密云不雨下雨粉墨登场敷上粉;画好眉粉白黛黑敷上粉;画上眉黛衣冠禽兽穿着衣服;戴着帽子三、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按其谓语的词类;又可分为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不及物动词用于使动时;后面可以带宾语..例如:息事宁人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这个成语能悟出的道理;有的时候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和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会采取容忍的态度;平息事端..安身立命降龙伏虎兴灭继绝这具国家即使绝后;也要想办法使他继续存在;泛指使衰亡的事物重新兴起..黯àn然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沉鱼落雁生杀予夺不可理喻抽薪止沸触目惊心翻天覆地翻江倒海妙手回春飞针走线治国安民生死肉骨2、名词的使动用法..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兵不血刃灾梨祸枣生死肉骨汗牛充栋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如:丰衣足食深根固柢谨言慎行完璧归赵大快人心修旧利废正本清源强干弱枝坚壁清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四、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只限于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幕天席地蓬户瓮牖唇枪舌剑师心自用草菅人命先忧后乐不耻下问兵贵神速羞与为伍五、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后;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也就是把它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当作具有这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应将它译作与之相关联的名词..例如:抱残守缺哀感顽艳乘坚策肥披坚执锐摧枯拉朽以逸待劳防微杜渐班荆道故后起之秀。
[转载]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转载]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5a1d41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1.png)
[转载]成语中的词类活⽤现象原⽂地址:成语中的词类活⽤现象作者:蔡蔡在古代汉语中,常常会有⼀些词因为某些语⾔交流上的⽅便,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类活⽤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阅读古代⽂选的时候经常会出现。
⽽在现代汉语中,这种⽤法已经没有了,只有在某些成语中还有着这种⽤法。
下⾯就对成语中词类活⽤现象分类进⾏分析和论述。
⼀、名词活⽤为⼀般动词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较常见,应⽤于成语中主要有五种情况:1、两个名词连⽤,如果它们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同位关系和偏正关系,也不表⽰判断,则其中⼀个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敬贤礼⼠”中的“礼”和“⼠”都是名词,若都翻译成名词,则意思不通,所以此处的“礼”作动词使⽤,是“礼遇”的意思。
此类成语还有:报仇雪恨、披发⽂⾝、披发缨冠、汗颜⽆地、祸国殃民、⾯墙⽽⽴、⼼猿意马、如⽇中天其中,当两个相同的名词连⽤时,其中必有⼀个⽤作动词,⽐如说“春风风⼈”和“春⾬⾬⼈”中的“风”和“⾬”后⾯接有名词“⼈”,在此作为动词,译为“吹拂”和“下⾬”。
2、名词前有“能”、“可”等能愿动词,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不可名状”中的“名”,本是名词,但前⾯⼜能愿动词“可”字,故在此作动词,意为“说出”,此类成语还有:能⽂能武、⼈皆可夫、不可救药3、名词前有副词时,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不期⽽遇”中的“期”,本是名词“⽇期”的意思,在此因前⾯有⼀副词“不”,所以在此作为动词,译为“约定⽇期”。
此类成语还有:不谋⽽合、不速之客、不⽑之地、未⾬绸缪、横⾏不法、不名⼀钱、莫名其妙、不翼⽽飞、⾔必信⾏必果、密云不⾬4、名词⽤“⽽”连接,那么“⽽”字前⾯的或者后⾯的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画地⽽趋”中的“趋”字,“⽽”字之前是⼀个动宾词组,所以名词“趋”作动词,译为“疾⾛”。
此类成语还有:不胫⽽⾛5﹑名词的前⾯有“所”字,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所事事”中的“事”字,⽤在“所”之后,⽤作动词,译为“做事”。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115911f731b765ce050814d3.png)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上)一、名词用作动词(1)动用规律:①名词+名词(非主谓、偏正关系)②所+名词③副词+名词④名词+代词⑤能愿动词+名词⑥名词+介词结构]⑦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或名词+而+动词(动词短语)⑧处在谓语的位置上(2)例词分析1、百年树.人名词+名词(下同)培育2、春花.秋实.开花、结果实3、名缰.利锁.像缰绳、像枷锁4、声东..击西.在东面、在西面5、师心自用把……当成老师6、天罗地网.像罗、像网7、幕.天席.地把……当作幕,把……当作席8、宵衣.旰食.穿衣、吃饭9、腰.金衣.紫腰挂(金印)、佩系(紫绶带)10、草菅..人命草、菅:草。
把……当作草11、汗.牛充栋使出汗12、不胫.而走副词+名词(下同)长小腿13、不蔓.不枝.长蔓长枝14、不毛.之地长草木15、不期.而遇约定日期16、不情.之请合乎情理17、不衫.不履.穿衫履18、不翼.而飞长翅膀19、莫名.其妙说明白20、大书.特书.写21、涅.而不缁.用涅(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染、缁(黑色),变成黑色22、人心不古.像古人23、未风.先雨.刮风、下雨24、未雨.绸缪下雨25、华.而不实.名词+而+动词短语(下同)开花、结果实26、秀而不实.结果实27、础润而雨.下雨28、出将.入相.在谓语的位置上作将、作相29、飘飘欲仙.能愿动词+名词成仙二、名词作状语(1)规律: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而不是主谓关系(2)类型:①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②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③表示动作的工具④表示动作的方向⑤表示动作的态度、方式⑥表示动作的特征(表比喻)(3)例词分析:1、冰.消瓦.解表示特征(下同)像冰一样,像瓦片一样2、蚕.食鲸.吞像蚕一样、像鲸鱼一样3、鹅.行鸭.步像鸭、鹅一样4、抱头鼠.窜像老鼠一样5、风.驰电.掣像风、电一样迅速6、风.流云.散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7、蜂.目豺.声像蜂一样、像豺狼一样8、蜂.拥而上像蜂一样9、蜂.拥而至像蜂一样10、凫.趋雀.跃像鸭子一样、像麻雀一样11、瓜.分豆.剖像瓜、豆一样(分裂开)12、哭狼.嚎像鬼、狼一样13、龙.争虎.斗像龙虎一样14、虎.踞龙.盘像虎一样、像龙一样15、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16、欢呼雀.跃像麻雀一样17、涣然冰.释像冰块一样消融18、火.烧火.燎像火一样19、鸡.争鹅.斗像鸡、鹅20、狼.奔豕.突像狼、猪21、鳞.次栉.比像鱼鳞一样、像梳子齿一样22、龙.腾虎.跃像龙、虎一样23、龙.骧虎.步像龙、虎一样24、人声鼎.沸像锅里的开水25、三足鼎.立像鼎一样26、神.出鬼.没像神鬼一样27、声名鹊.起像喜鹊一样28、石.沉大海像石头一样29、鼠.窃狗.偷像老鼠、狗一样30、土.崩瓦.解像土块、瓦片一样31、瓦.合之卒像瓦片一样32、席.卷天下像席子一样33、星.罗棋.布像星星、棋子一样34、蝇.营狗.苟像苍蝇、狗一样35、鱼.贯而入像鱼一样36、夜.不闭户在夜间37、早.出晚.归在早晨、在晚上38、秉烛夜.游在夜间39、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天里40、道.听途.说在道路上41、管窥蠡.测从管中、用贝壳42、怒火中.烧在胸中43、旁.敲侧.击在一旁、在旁侧44、里.应外.合在里面、在外面45、穴.居野.处在穴中、在野地里46、阳.奉阴.违表面上、背地里47、阳.奉阴.违表面上、背地里48、海水不可斗.量用斗49、目.指气.使用眼睛、用神情50、言.传身.教用语言、亲自51、颐.指气.使用腮帮、用神情52、箪.食壶.浆用箪、用壶53、耳提面.命当面54、貌.合神.离表面上、实际上55、面.授机宜当面56、身.体力行亲自57、上.窜下.跳向上、向下58、上闻下...达向上、向下三、动词用作名词(1)规律: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2)例词:1、报喜.不报忧.高兴(忧愁的事)2、路不拾遗.丢失的东西3、救死.扶伤.死去的人、受伤的人4、量入.为出.收入的钱物、支出的钱物5、送往.迎来.走的人、来的人6、兴废.存亡.废弃的东西、灭亡的东西7、兴灭.继绝.灭亡的(断绝的)人或物成语中词类活用归类(下)四、动词作使动词(1)规律:不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2)例词:1、伤.风败.俗使损伤、使衰败2、不了了.之使结束3、败.国丧.家使失败、使丧失4、保国安.民使安定5、阪上走.丸使……快跑6、草草了.事使结束7、沉.鱼落.雁使……沉落8、楚楚动.人使……心动9、触目惊.心使震惊10、打草惊.蛇11、大显.身手使显现12、荡.气回.肠使振荡、使回环旋绕13、斗.鸡走.狗使争斗、使跑14、多难兴.邦使振兴15、颠倒..是非使颠倒16、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感动、使明白17、振.聋发.聩使…振奋、使…受到启发18、惊.心动.魄使惊骇、使震动19、惊.世骇.俗使震惊、使害怕20、灰.心丧.气使消沉、使丧失21、回.心转.意使回转22、回.天之力使回转23、祸.国殃.民使遭祸、使遭殃24、聚.精会.神使会聚25、开柙出.虎使出来26、落井下.石使下沉27、妙手回.春使回转28、破釜沉.舟使…下沉29、倾.国倾.城使…倾倒30、倾.家荡.产使…丧失殆尽31、丧.权辱.国使…丧失、使受辱32、伤.筋动.骨使…伤、使…动33、投膏止.火使…停止34、望而却.步使…倒退35、下阪走.丸使…跑36、显.亲扬.名使…显耀、使…传扬37、兴.家立.业使…振兴、使…建立38、羞.花闭.月使…害羞、使…躲藏五、形容词用作名词(1)规律:形容词处在主语或谓语的位置上。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f4d39c2e0722192e4536f6cb.png)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
汉语成语,源远流长。
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
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
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
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
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
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
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
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高中文言文成语类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成语类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826840ad02de80d4d840dd.png)
1 厚古薄今:厚,把……看得很重;薄, 把……看得很轻。 2甘之如饴:甘,认为……甜。 3兵贵神速:贵,以……为贵。 4乐此不疲:乐,把……当成快乐。
九、名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 1不耻下问: 3鱼肉百姓: 2草菅人命: 4幕天席地:
•二、名词用作状语
2 山盟海誓: 5星罗棋布: 3风餐露宿: 6 土崩瓦解:
• 1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 推辞。 • 2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 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 3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4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 话。 • 5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 6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 • 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 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
1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2草菅人命:草菅,把……当成野草。 3鱼肉百姓:鱼肉,把……当成鱼肉。 4幕天席地:幕,以……为幕;席,以……为席。
十、为动用法
【示例】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 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 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 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 再如:多情自古伤离别 舍生死义
三、动词活用为名词
【示例】 • 1见多识广: • 3送旧迎新:
•
2救死扶伤:
• 1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 2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 3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 事物)。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71ccb5ec3a87c24028c4a8.png)
成语中体会到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保留了很多,学生只要用心揣摩,就能在成语中体会到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示例】衣冠禽兽:衣冠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即穿着衣戴着帽。
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二、名词用作状语【示例】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话。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
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三、动词活用为名词【示例】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示例】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
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厌旧、拈轻怕重、弃暗投明、无恶不作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示例】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巩固)。
良药苦口:苦,使……感到苦。
治国安民:安,使……安定。
虚怀若谷:虚,使……谦虚。
涸泽而渔:涸:使……干涸。
此外,安居乐业、穷兵黩武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六、名词的使动用法【示例】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遭到祸害;殃,使……遭殃。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0cfd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b.png)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如:不胫而走(长腿),华而不实(结果实),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等。
④名词活用作状语。
日理万机(每天),朝闻夕改(在早晨,在晚上),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虎口余生(从虎口里)等。
2、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救死扶伤(死的人,伤的人),量入为出(收入的东西,支出的东西),道不拾遗(遗失的物品)等。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劳民伤财(使……劳,使……伤),沉鱼落雁(使……沉,使……落),众口铄金(使……熔化)等。
3、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就是形容词代替了具有自己特性的名词,如:抱残守缺(残缺的局势),避重就轻(重的方面,轻的方面),披坚执锐(坚固的盾,锐利的矛)等。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正本清源(使……正,使……清),光宗耀祖(使……光耀),独善其身(使……善)等。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不耻下问(以……为耻),厚古薄今(认为……对的,认为……不对),不远千里(以……为远)等。
④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集思广益(增广、扩大),敬而远之(远离),穷兵黩武(竭尽),恃才傲物(傲视)等。
4、数词的活用。
①数词作名词。
如:杀一儆百(一个人,许多人),举一反三(一点,很多),万无一失(很多,一点)等。
②数词作动词。
如:身价百倍(抬高百倍),万众一心(结成一心),一日千里(奔驰千里路)等。
③数词作副词。
如:一无长物、一无可取、一无是处、一无所有,“一”均作“全、都”解。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d178b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f.png)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成语中同样保留,如:能文能武、门可罗雀、人皆可夫2.名词用作状语这里所讨论的用作状语的名词,是指普通名词来说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对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1)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虎居龙潭、狼吞虎咽、烟消云散、风驰电掣、狼心狗肺、龙争虎斗、花容月貌、土崩瓦解等等此类成语中的名词可翻译为“像……一样”。
(2)表示处所或工具,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拳打脚踢3.名词的使动用法上面我们已经叙述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情况,名词偶然也用如使动,如:深根固蒂,“深”和“固”均用作使动。
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如: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
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很多,成语中也较多,如:飞沙走石、惊天动地、打草惊蛇、破釜沉舟、沉鱼落雁、兴风作浪(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使动,即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富国强兵、厚古薄今、精兵简政2.形容词用作意动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如:自高自大、重男轻女、不远万里、目空一切、兵贵神速、安贫乐道、重理轻文。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举隅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2f0f83ea700abb68a982fb21.png)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举隅1、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把……作为边邑。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方位名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解释为“向东面”封:第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以(郑)为疆界。
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第二个“封”,名词,边界。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邻邦的国力变得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变得相对削弱了。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
○晋军(“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秦军氾(fàn)南。
//晋军屯驻在函陵。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若亡(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郑而有益于君。
○夜(在夜里/连夜,名词用作状语)缒(zhuì)而出,见秦伯。
2、鸿门宴A、名词用作动词○籍(造户籍册或登记)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项王。
○刑(用刀割、刺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称王)关中。
B、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连夜)去。
○吾得兄(像对待兄长那样)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像鸟张开翅膀那样)蔽沛公。
○头发上(向上)指。
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使……活)之。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与……交好)留侯张良。
3、兰亭集序9.赤壁赋10.游褒禅山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数词活用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作相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副词活用作动词○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使……舞、泣,使动用法。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向西,向东,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占,名词活用作动词;东,向东进发,名词活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4d32332fe87101f69e3195a5.png)
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是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成语很多是古汉语演变而成的,这些成语中有许多词类活用的情况。
如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名词作状语等,如果我们还按它原来的词性理解它的意义,对成语的理解就产生岐义。
了解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且对帮助我们学习古汉语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介绍成语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一、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例:1、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意思是说,第一次击鼓士气旺盛。
“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2、绳之以法“绳”,原意指墨斗线。
这里作纠正讲。
用法令、法则纠正。
《书.同命》:“绳衍纠谬,格其非心。
”“绳”和“纠”,都是动词。
3、未雨绸缪还未下雨就先酝酿,做准备。
“雨”,名词用如动词。
4. 兵不血刃意思是说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形容战事顺利。
血,血染,名词用如动词。
《山海经.南山经》:“其名曰白皋,可以血玉。
”其注云:“血,谓可染玉作光彩。
”5、不衫不履意为不穿衣服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人。
衫:穿衣。
履:穿鞋。
6、原原本本前一个“原”作“追溯”讲,动词。
后一个“原”作“根原”讲,名词。
前一个“本”作“根据”讲,动词。
后一个“本”意为“本来”,名词。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追溯事情发展的由来。
如“本本主义”,意思是一切都要根据书本写的(或原来的)行事。
《伶官传序》:“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箪食壶浆此成语见《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箪盛(吃的),用壶装(喝的),迎接王师。
箪,一种盛食物的竹器。
箪,壶,名词用如动词。
8、有口皆碑意为人人称颂。
碑,名词用如动词。
9、相形见绌互相比较就显出彼此的不足。
形,形状。
在成语里作动词,比较的意思。
10 、不甘后人不甘落在别人后面。
后,方位词。
成语中用如动词,落在........后面。
《论语.先进》:“三子者出,曾晰后。
学成语,通文言:成语中的形容词词类活用
![学成语,通文言:成语中的形容词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f3973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f.png)
学成语,通文言:成语中的形容词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杀富济贫:富,富人。
贫,穷人。
除暴安良:暴,暴徒。
良,良民。
激浊扬清:浊,坏人坏事。
清,好人好事。
舍近求远:近,近处的事物。
远,远处的事物。
居安思危:安,安全的境地。
危,危险的地方。
党同伐异:同,同党。
异,异类。
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
锐,锐利的兵器。
弃暗投明:暗,黑暗的势力。
明,光明的势力。
去伪存真:伪,假的事物。
真,真的事物。
驾轻就熟:轻,轻松的方法。
熟,熟悉的方法。
见微知著:微,微小的事物。
著,显著的事物。
摧枯拉朽:枯,枯竭的势力。
朽,腐朽的势力。
振聋发聩:聋,聋子。
聩,昏聩的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小的方面。
大,大的方面。
弱肉强食:弱,懦弱的动物。
强,强大的动物。
藏污纳垢:污,污秽的人。
垢,污秽的人。
乘坚策肥:坚,坚固。
肥,肥马。
嫉贤妒能:贤,贤明。
能,能人。
说短论长:短,坏话。
长,好话。
举枉措直:枉,奸邪者。
直,正直者。
标新立异:新,新事物。
异,新事物。
慎终追远:终,父母丧事。
远,远代祖先。
喜新厌旧:新,新事物。
旧,旧事物。
吐故纳新:故,旧的东西。
新,新的东西。
彰善瘅(dàn)恶:善,好的事物。
恶,恶的事物。
百废俱兴:废,废弃的事物。
拾遗补阙:遗,遗漏的事物。
阙,缺失的事物。
夺人所好:好,喜好的事物。
抱残守缺:残,残破的东西。
缺,缺损的东西。
避重就轻:重,主要的方面。
轻,轻的方面。
蜚短流长:短,坏话。
长,好事。
扶危济困:危,危难的人。
困,困苦的人。
扶强抑弱:强,豪强的人。
弱,贫弱的人。
改邪归正:邪,坏事。
正,好事。
好高骛远:高,高远的目标。
远,远大的目标。
怙恶不悛:恶,恶事。
欺善怕恶:善,好人。
恶,恶人。
养生送死:生,活着的人。
死,死去的人。
救死扶伤:死,将要死亡的人。
伤,受伤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羽毛未丰:丰,长的丰满。
明火执仗:明火,拿着火把。
皓首穷经:穷,穷尽。
穷奢极欲:穷,穷尽。
极,用尽。
循循善诱:循循,有步骤的采取。
成语中的词性活用
![成语中的词性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2515ef9dd4d8d15abe234e31.png)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 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四种。
一、名词的活用
成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可 分为两大类: 一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个名词,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如果它出现在动词应当出现的位置上,在意 义上又不能用这个词本身所固有的意义把句 子解释通,而应当换成一个与这个名词直接 有关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意义来解时,就 可以说这个名词活用成动词了。共分三种情 况:①名词的使动用法;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
3、吾从而师之 4、孔子师郯子
3.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所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就是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没有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的现象。
(1)副词+名词 (2)名词+名词 (3)几种特例
⑴副词+名词
副词在句子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 容词的修饰语,名词放在副词(主要 是“不”)的后面,便具有了动词的 性质,活用为动词。
精兵简政 发扬光大 含糊其辞 高视阔步 光宗耀祖 涸泽而渔 独善其身 正本清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
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中例子有四: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不远千里 文人相轻
3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1、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都
可以作状语,但意义有所不同。古汉语 中,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动 作行为频繁不间断的意思。时间名词作 状语,主要有三种用法: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之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之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0b950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7.png)
【导语】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其固定的语法功能,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特殊的语⾔环境下,可以临时改变词性,具有新的语法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
⽤成语来归类学习词类活⽤,是很好的⽅法。
详细的内容就让⽆忧考来告诉⼤家,欢迎阅读! ⼀、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很少见。
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这样就使⽂字变得⾮常简洁。
主要有以下⼏种类型: 1.表⽰处所或⽅位 这样的活⽤词语,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
例如: 草⾏露宿:在草中穿⾏,注意“草”作“⾏”的状语,不作主语,不能翻译成“草在⾏⾛”哦。
当然,草不能⾏⾛,⼀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如果说成“蛇⾏”,那就有可能发⽣混淆,是“蛇在⾏⾛”作主语,还是“像蛇那样⾏⾛”作状语?这就要根据上下⽂判断了,这种情形请参见下⾯的第3种类型。
模仿上⾯的分析,说说下⾯的加粗字的⽤法。
风餐露宿⽳居野处 旭⽇东升管窥蠡测 2.表⽰⼯具或依据 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或“按”。
例如: 管窥蠡测:“管”作“窥”的状语,翻译成“⽤⼀根细管”来窥视天空,不是“细管窥视天空”哦,没有拟⼈⼿法的。
模仿上⾯的分析,说说下⾯的加粗字的⽤法。
⼝诛笔伐不可⾔宣 颐指⽓使车载⽃量 3.表⽰状态或⽅式 可译为“像……⼀样”。
这是最容易发⽣混淆的⼀种,因为前⾯的名词常常是动物类的,既可以作动词的主语,⼜可以作动词的状语,需要借助具体语境做判断。
例如: 蚕⾷鲸吞:“蚕⾷”,不是“蚕在吃桑叶”,⽽是“像蚕那样⼀点点吃掉桑叶”,“蚕”作状语⽽不作主语。
主语是谁?主语是被省略掉了的,爱谁谁! 呵呵,请找出下⾯成语中⽤作状语的字吧: 蝇营狗苟狼吞虎咽 虎踞龙盘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龙争虎⽃ 兔起鹘落⿏窃狗盗 抱头⿏窜不⽢雌伏 ⿁哭狼嚎风流云散 风驰电掣雷厉风⾏ 波诡云谲⼟崩⽡解 鳞次栉⽐声誉鹊起 川流不息烟消云散 星罗棋布冰清⽟洁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年、岁”⽤作状语,表⽰动作⾏为的频繁,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这种⽤法现代汉语中依旧存在。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e1f6d03c561252d380eb6e70.png)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8年第29期1.成语中的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比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后的意思);②不期而遇:期,“约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以上都是加了副词“不”而使原来的名词用作动词。
又如:①如履薄冰:履,“踩”;②衣锦还乡:衣,“穿”;③经天纬地:经、纬,“规划”。
以上都是带有宾语,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使动(意动)的。
用作使动的如:①汗马功劳:汗,“使……出汗”;②损人利己:利,“使……得利”。
用作意动的如:①自相鱼肉:鱼肉,“以……为鱼肉”;②幕天席地:幕、席,“以……为幕”“以……为席”。
2.成语中的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比如:①见贤思齐:齐,“与……相等”;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赤、黑,“变赤”“变黑”。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比如:假公济私:公、私,“公家的名义”“私人的利益”。
(3)形容词用作使动(意动)。
用作使动的如:①光宗耀祖:耀,“使……荣耀”;②自圆其说:圆,“使……圆满”;③怡情悦性:怡、悦,“使……怡”“使……悦”。
用作意动的如:人贵有恒:贵,“以……为贵”。
3.成语中的动词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
比如:①推陈出新:出,“使……出现”;②降龙伏虎:降、伏,“使……降”“使……伏”;③破釜沉舟:破、沉,“使……打破”“使……沉没”。
(2)动词活用为名词。
比如:患得患失:得、失,“得到的利益”“失去的利益”。
4.成语中的名词作状语(1)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的。
比如:狼吞虎咽:狼、虎,作“吞”“咽”的状语,“像狼一样地”“像虎一样地”。
(2)表示行为、动作的处所的。
比如:①道聽途说:道、途,作“听”“说”的状语,“在道上”“在途中”;②风餐露宿:风、露,作“餐”“宿”的状语,“在风里”“在露天下”。
(3)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的。
比如:①上蹿下跳:上、下,作“蹿”“跳”的状语,“向上”“向下”;②南征北战:南、北,作“征”“战”的状语,“向南方”“向北方”。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2579efd6d4d8d15abe234ed4.png)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上)一、名词用作动词(1)动用规律:①名词+名词(非主谓、偏正关系)②所+名词③副词+名词④名词+代词⑤能愿动词+名词⑥名词+介词结构]⑦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或名词+而+动词(动词短语)⑧处在谓语的位置上(2)例词分析1、百年树.人名词+名词(下同)培育2、春花.秋实.开花、结果实3、名缰.利锁.像缰绳、像枷锁4、声东..击西.在东面、在西面5、师心自用把……当成老师6、天罗地网.像罗、像网7、幕.天席.地把……当作幕,把……当作席8、宵衣.旰食.穿衣、吃饭9、腰.金衣.紫腰挂(金印)、佩系(紫绶带)10、草菅..人命草、菅:草。
把……当作草11、汗.牛充栋使出汗12、不胫.而走副词+名词(下同)长小腿13、不蔓.不枝.长蔓长枝14、不毛.之地长草木15、不期.而遇约定日期16、不情.之请合乎情理17、不衫.不履.穿衫履18、不翼.而飞长翅膀19、莫名.其妙说明白20、大书.特书.写21、涅.而不缁.用涅(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染、缁(黑色),变成黑色22、人心不古.像古人23、未风.先雨.刮风、下雨24、未雨.绸缪下雨25、华.而不实.名词+而+动词短语(下同)开花、结果实26、秀而不实.结果实27、础润而雨.下雨28、出将.入相.在谓语的位置上作将、作相29、飘飘欲仙.能愿动词+名词成仙二、名词作状语(1)规律: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而不是主谓关系(2)类型:①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②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③表示动作的工具④表示动作的方向⑤表示动作的态度、方式⑥表示动作的特征(表比喻)(3)例词分析:1、冰.消瓦.解表示特征(下同)像冰一样,像瓦片一样2、蚕.食鲸.吞像蚕一样、像鲸鱼一样3、鹅.行鸭.步像鸭、鹅一样4、抱头鼠.窜像老鼠一样5、风.驰电.掣像风、电一样迅速6、风.流云.散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7、蜂.目豺.声像蜂一样、像豺狼一样8、蜂.拥而上像蜂一样9、蜂.拥而至像蜂一样10、凫.趋雀.跃像鸭子一样、像麻雀一样11、瓜.分豆.剖像瓜、豆一样(分裂开)12、哭狼.嚎像鬼、狼一样13、龙.争虎.斗像龙虎一样14、虎.踞龙.盘像虎一样、像龙一样15、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16、欢呼雀.跃像麻雀一样17、涣然冰.释像冰块一样消融18、火.烧火.燎像火一样19、鸡.争鹅.斗像鸡、鹅20、狼.奔豕.突像狼、猪21、鳞.次栉.比像鱼鳞一样、像梳子齿一样22、龙.腾虎.跃像龙、虎一样23、龙.骧虎.步像龙、虎一样24、人声鼎.沸像锅里的开水25、三足鼎.立像鼎一样26、神.出鬼.没像神鬼一样27、声名鹊.起像喜鹊一样28、石.沉大海像石头一样29、鼠.窃狗.偷像老鼠、狗一样30、土.崩瓦.解像土块、瓦片一样31、瓦.合之卒像瓦片一样32、席.卷天下像席子一样33、星.罗棋.布像星星、棋子一样34、蝇.营狗.苟像苍蝇、狗一样35、鱼.贯而入像鱼一样36、夜.不闭户在夜间37、早.出晚.归在早晨、在晚上38、秉烛夜.游在夜间39、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天里40、道.听途.说在道路上41、管窥蠡.测从管中、用贝壳42、怒火中.烧在胸中43、旁.敲侧.击在一旁、在旁侧44、里.应外.合在里面、在外面45、穴.居野.处在穴中、在野地里46、阳.奉阴.违表面上、背地里47、阳.奉阴.违表面上、背地里48、海水不可斗.量用斗49、目.指气.使用眼睛、用神情50、言.传身.教用语言、亲自51、颐.指气.使用腮帮、用神情52、箪.食壶.浆用箪、用壶53、耳提面.命当面54、貌.合神.离表面上、实际上55、面.授机宜当面56、身.体力行亲自57、上.窜下.跳向上、向下58、上闻下...达向上、向下三、动词用作名词(1)规律: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2)例词:1、报喜.不报忧.高兴(忧愁的事)2、路不拾遗.丢失的东西3、救死.扶伤.死去的人、受伤的人4、量入.为出.收入的钱物、支出的钱物5、送往.迎来.走的人、来的人6、兴废.存亡.废弃的东西、灭亡的东西7、兴灭.继绝.灭亡的(断绝的)人或物成语中词类活用归类(下)四、动词作使动词(1)规律:不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2)例词:1、伤.风败.俗使损伤、使衰败2、不了了.之使结束3、败.国丧.家使失败、使丧失4、保国安.民使安定5、阪上走.丸使……快跑6、草草了.事使结束7、沉.鱼落.雁使……沉落8、楚楚动.人使……心动9、触目惊.心使震惊10、打草惊.蛇11、大显.身手使显现12、荡.气回.肠使振荡、使回环旋绕13、斗.鸡走.狗使争斗、使跑14、多难兴.邦使振兴15、颠倒..是非使颠倒16、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感动、使明白17、振.聋发.聩使…振奋、使…受到启发18、惊.心动.魄使惊骇、使震动19、惊.世骇.俗使震惊、使害怕20、灰.心丧.气使消沉、使丧失21、回.心转.意使回转22、回.天之力使回转23、祸.国殃.民使遭祸、使遭殃24、聚.精会.神使会聚25、开柙出.虎使出来26、落井下.石使下沉27、妙手回.春使回转28、破釜沉.舟使…下沉29、倾.国倾.城使…倾倒30、倾.家荡.产使…丧失殆尽31、丧.权辱.国使…丧失、使受辱32、伤.筋动.骨使…伤、使…动33、投膏止.火使…停止34、望而却.步使…倒退35、下阪走.丸使…跑36、显.亲扬.名使…显耀、使…传扬37、兴.家立.业使…振兴、使…建立38、羞.花闭.月使…害羞、使…躲藏五、形容词用作名词(1)规律:形容词处在主语或谓语的位置上。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6fdf05227916888486d7d6.png)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保留了很多,学生只要用心揣摩,就能在成语中体会到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示例】衣冠禽兽:衣冠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即穿着衣戴着帽。
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二、名词用作状语【示例】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话。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
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三、动词活用为名词【示例】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示例】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
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厌旧、拈轻怕重、弃暗投明、无恶不作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示例】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巩固)。
良药苦口:苦,使……感到苦。
治国安民:安,使……安定。
虚怀若谷:虚,使……谦虚。
涸泽而渔:涸:使……干涸。
此外,安居乐业、穷兵黩武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六、名词的使动用法【示例】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遭到祸害;殃,使……遭殃。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参考资料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e6f91396c85ec3a87c2c597.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词类活用(成语)
![词类活用(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ca1ea68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b.png)
词类活用(成语)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1)名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可以断定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主谓成语卷:车水马龙(如流水一样流动,如游龙一样游动)、心猿意马(如猿猴跳跃,如快马奔腾)(2)名词+代词(宾语)动宾成语卷:无。
例如: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3)副词+名词副词(状语)+谓语动词成语卷:不毛之地(长草木)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4)能愿动词+名词:可,能,欲,足,应,当,宜成语卷:能文能武。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5)名词+补语谓语+补语成语卷:无。
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上于盆养之(《促织》)(6)所+名词成语卷:无。
例如:所友者以百数。
(《廉颇蔺相如列传》)(7)“而”前后的名词:保持词性一致。
成语卷: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华而不实(同“花”,开花,结果实)(8)方位名词作动词成语卷:无。
例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垓下之围》)**其中,(5)—(8)不作考试要求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某事物(宾语)具备那个名词的某种性状。
成语卷:汗牛充栋(使……流汗)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
译为“以……为”成语卷:鱼肉百姓(以……为鱼肉),草菅人命(以……为野草),幕天席地(以……为幕,以……为席)(二)名词活用为状语状语+谓语(动词)1、表比喻:像……一样成语卷:烟消云散(像烟一样,像云一样),土崩瓦解(像土一样,像瓦一样),蚕食鲸吞(像蚕吃桑叶一样,像鲸吞吃小鱼一样)2、表状态:成语卷:无。
例如:道芷阳间行(《鸿门宴》)3、表态度:像对待……一样成语卷:无。
例如:吾得兄事之(《鸿门宴》)4、表处所:在……成语卷:道听途说(在路途上),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天),金榜题名(在金榜上)5、表时间:在……,每……成语卷: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如:车载斗量、马革裹尸、口诛笔伐等。
C、表示动作行为的渐进方式。
如:人才辈出、条分缕析。
D、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有比喻之意。
如:抱头鼠窜、川流不息、狼吞虎咽、鬼哭狼嚎、土崩瓦解、蜂拥而来、蜗行牛步、焕然冰释、星罗棋布、狼奔豕突、鼠窃狗偷、雷厉风行、鱼贯而行、鳞次栉比、冰消瓦解、瓜剖豆分、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等。
二、成语中动词的活用。
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主要有两种情况:1、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救死扶伤、量入为出、无依无靠、报降纳叛、道不拾遗等。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劳民伤财(使……劳,使……伤)、沉鱼落雁(使……沉,使……落)、闭月羞花(使……闭,形容词“羞”也具有使动功能)、息事宁人(使……息,“宁”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众口铄金(使……熔化)、降龙伏虎、惊天动地等。
三、成语中形容词的活用。
第一类,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就是形容词代替了具有自己特性的名词,如:抱残守缺、避重就轻、补偏救弊、飞短流长、扶强抑弱、扶危济困、改邪归正、好高鹜远、怙恶不悛、激浊扬清、驾轻就熟、见异思迁、欺软怕硬、弄虚作假、取长补短、披坚执锐、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推陈出新、挑肥拣瘦、舍近求远、温故知新、推燥居湿、万紫千红、彰善瘅恶、党同伐异、扶老携幼、求同存异、贪小失大、居安思危、拈轻怕重、习非成是、推贤让能、软硬兼施、雅俗共赏、青黄不接、远交近攻、优胜劣败。
第二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可分为三种情况: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正本清源(使……正、使……清)、高视阔步(使……向上;使……阔大)、光宗耀祖(使……光耀)、独善其身(使……善)。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以……为耻)、是古非今(认为……对的;认为……不对)、不远千里(以……为远)。
3、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集思广益(增广、扩大)、敬而远之(远离)、穷兵黩武(竭尽)、恃才傲物(傲视)等。
四、成语中数词的活用。
1、数词作名词,如:背城借一(一次战斗)、杀一儆百(一个人,许多人)、闻一知十(一点,很多)、万无一失(很多,一点)。
2、数词作动词,如:身价百倍(抬高百倍)、万众一心(结成一心)、一日千里(奔驰千里路)、版版六十四(铸六十四文钱)。
3、数词作副词,如:一无长物、一无可取、一无是处、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一”均作“全、都”解。
以上列举了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复习、巩固文言词类活用知识很有帮助;同时运用文言词类活用知识,也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避免成语的误解或误用。
关于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成语中同样保留,如:能文能武门可罗雀人皆可夫2.名词用作状语这里所讨论的用作状语的名词,是指普通名词来说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对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1)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虎居龙潭狼吞虎咽烟消云散风驰电掣狼心狗肺龙争虎斗花容月貌土崩瓦解等等此类成语中的名词可翻译为“像……一样”。
(2)表示处所或工具,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拳打脚踢3.名词的使动用法上面我们已经叙述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情况,名词偶然也用如使动,如:深根固蒂,“深”和“固”均用作使动。
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如: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
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很多,成语中也较多,如:飞沙走石惊天动地打草惊蛇破釜沉舟沉鱼落雁兴风作浪(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使动,即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富国强兵厚古薄今精兵简政2.形容词用作意动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如:自高自大重男轻女不远万里目空一切兵贵神速安贫乐道重理轻文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
汉语成语,源远流长。
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
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
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
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
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
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
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
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五、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在汉语成语中,有的形容词已不仅仅表示某一性质状态,也表示使人或事物有这一性质状态的动作行为,或者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羽毛未丰”中的“丰”,已不仅是表示“丰满”,而是表示“长得丰满”。
又如“追本穷源”、“明火执仗”、“爱毛反裘”、“循循善诱”、“安贫乐道”等成语中的加点形容词,也都是用如动词。
六、形容词用如名词在一些成语中,有的形容词用如名词,不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
如“从善如流”中的“善”就是表示“好的,正确的意见”。
另外,象“投机取巧”、“除恶务尽”、“去伪存真”、“驾轻就熟”、“弃暗投明”等成语中的加点的形容词,也都是用如名词,表示有此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
七、数词用作名词在汉语成语中,有些数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功能,不仅是表示数目,而且表示有此数目的人或事物,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
如“三缄其口”中的“三”字,已不只是表示数目,而表示有此数目的事物,“三道封条”。
另外,像“从一而终”、“举一反三”、“丢三落四”、“一呼百应”等成语中加点的数词,都是用如名词。
八、数词用如动词在某些汉语成语中,数词也象名词一样,在其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失去了它们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万不耐一”中的“一”字,用在能愿动词“耐”(同“能”)的后面,用作动词,有“找到一个”之意。
又像成语“一轨同风”和“人一已百”中的“一”和“百”,也都用作动词。
这种数词用如动词的语法现象,在成语里不多见。
九、意动用法在古汉语中,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在成语里面,主要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不远千里”中的“远”就是这种用法,“远千里”就是“认为千里远”。
另外,像“尊师重教”、“厚此薄彼”、“贵耳贱目”、“轻财重义”、“大公无私”等成语中的加点形容词,也都是这种意动用法。
十、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在成语里面,具体表现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如“积羽沉舟”中的“沉”就是使动用法,“沉舟”即是“使舟沉”。
又如“众煦漂山”、“飞沙走石”、“赏心悦目”、“安邦定国”、“汗牛充栋”、“祸国殃民”等成语中的加点的形容词,也都是这种意动用法。
总的说来,汉语成语主要表现为以上十种“活用现象”。
熟悉了汉语成语的词类活用,对于我们了解和学习古代汉语的这种特殊语法现象,以及理解和掌握汉语成语的确切意义,都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