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课堂
——《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读后感
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练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努力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一、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实现情感共振的绿洲。
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师首先应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全身心地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首先,应让课堂洋溢浓浓的爱意。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有了浓浓爱意,课堂显得宽松,教师方可游刃有余地教,学生也才能轻松自主地学。有了爱意,就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尊重。有了爱意,课堂就不仅仅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有了爱意,课堂上更多的是激励,是赏识。
其次,应在课堂呵护孩子的未泯童心。童年对孩子来说,是纯洁的,充满着天真与好奇,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好奇、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能得到珍惜、呵护,这些孩子的一生都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童年又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应呵护孩子们的这份天真,这种好奇。我校马老师在执教一篇课文时,为了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一个句子竟让孩子读了8遍,他不断鼓励、引导,直到孩子读正确为止。尽管花了不少时间,可这是对孩子多大的呵护啊!
第三,实现师生情感的和谐共振。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气”之所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技能,还
应通过一篇篇凝聚作家灵感、思想,代表人类美好愿望与情感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同生
小学阶段,是孩子打下终身学习基础和人格发展基础的阶段,要完成为学生人生奠基的任务,语文课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另一方面,语文课堂还应运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融入作者情感思想的文章,来感染、熏陶学生。
首先,语文课堂应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既不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机械训练,肢解了课文;也不因重人文熏陶而虚化了语言的学习,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应有机结合,二者并举。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时有训练。
其次“语言”与“精神”是合二为一,共生共构的。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过程,训练语言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孩子的精神境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孩子们打下精神的底子。“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文本、作者、老师、同学进行着平等的对话,在感情交流、思维碰撞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个性的张扬,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诗情与创意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语文就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那种叫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的情趣;是那种耐人寻味、思之无穷的情味;是那种含蓄微妙,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是那种让人用生命去憧憬、去赞诵、去痛苦、去追求的力量。它让人心灵不断净化,人格不断升华。让我们的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吧,让身心彻底放松,精神高度自由,思想任意驰骋,去感受李白的飘逸、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感受《三国演义》《水浒传》的雄壮、豪迈……总之,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自然的,它连着生活的源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梦幻的,它让人遐想联翩,诗意的课堂是神奇的,它提升着孩子的灵魂,诗意的课堂是智慧的,它给予孩子以力量。
除了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外,还应让课堂成为孩子创造的乐园。阅读是带有明显个性化色彩的行为,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港湾。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曾说:“健康的个性与创造性之间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作为重点,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另外,还需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鼓励自主创新。
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努力让语文课堂流淌着诗意,迸发出创新火花。在教完白居易《暮江吟》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你能用打比方的手法,尽可能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呢?学生稍作思考后,便纷纷举手作答:
生1:月亮是一个明晃晃的镜子。
生2:月亮好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浮在空中。
生:一弯新月,像一把银光闪闪的镰刀。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不同视点去想象,但我觉得学生的发言过于笼统,条理性不强。我于是启发点拨学生,让学生将刚才说的内容再分一分类别,先从月亮形状的角度来说,学生经一番讨论后,有了下面的答案:
月圆的角度:
1.月亮晶莹剔透,如同明亮的玻璃球。
2.月亮栖息树梢上,像黄澄澄的橘子,诱人直流口水。
3.是哪吒的风火轮吧,他要和谁争高低呢?
月缺的角度:
1.那新月仿佛小姑娘的眉毛,细细的,弯弯的。
2.那一钩新月,像把银光闪闪的镰刀,收割丰收的希望。
……
学生的发言越来越精彩,语言也显得更有个性色彩和诗的韵味,我又要求学生将月亮拟人化,赋予月亮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学生又有了下面的句子。1.清晨,月亮如同含羞的小姑娘,捂着秀丽的脸庞。
2.月亮如同慈祥的妈妈,哼着摇篮曲,哄着孩子安然入梦。
……
“月圆是诗,月缺是画”。课后,我反思着本节课的教学,开始我没有满足于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回答,而是进一步开掘引导,让学生将所说的再加以抽象概括,分类归类,从月亮形状角度,从把月亮拟人化的角度,从
月亮给人的感觉的角度发散开去,学生的语言个性化色彩浓,富有诗意和灵性,学生创新的泉水汩汩流淌。
四、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引导对话与学生自主探究相得益彰的课堂
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首先,教师应采撷佳景,引导对话内容。文本有短有长,并非处处皆经典,其中不乏有平淡之处。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暗示学生注意“文本风景”中最有意义、有价值的部分,引领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难点、亮点予以关注、欣赏、品味、思考。其次是要设置好对话话题。一是让话题具有科学性,所设置的话题与学生认识水平构成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时代性,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话题起到影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效用。三是开放性,让话题与生活链接,在生活的海洋中撷取智慧花朵。四是启发性,话题设置要能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联想。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话的方向和结果,既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又注意文本内容的价值取向,巧妙点拨,委婉纠正,做到去伪存真。
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决不忽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自主探究。智慧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问题探索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才能激发求知欲、好奇心,才能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中,当学生茫然时,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困惑时,给他们以引导,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给他们以帮助,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外,让教师的引导对话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