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浸润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书香浸润心灵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八一小学赖秀雯
众所周知,随着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语文在高考中的比分越来越重,由原来的150分增加至180分,都说“得语文者得高考,而得阅读者得语文。”吕淑湘说过:“问语文学的好的人,都说是课外多看书。”可见阅读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光靠几堂语文课是不够的,厚积才能薄发;博览群书,方可出口成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到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其中“五六年级课外阅读的总量应达到1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但现在很多学生受电视剧、动画片的影响要比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没有给予必要的引导,读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择指导呢?我认为,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多管齐下,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平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
泽东、高尔基、鲁迅、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也可以在班中树立读书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
2、设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俗话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着来读。这样不仅提高了书籍的利用率,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还营造了一种浓浓的书香氛围。
3、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开家长会、以及平时和家长的交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相信有了家长的配合,孩子们定能把课外阅读长久的坚持下去。
4、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阅读。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丰厚起来,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老师一起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老师及时引导。
二、推荐读物,明确学生阅读的方向。
课外阅读活动益处多多,但未必都开卷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已有了较强的求知欲,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他们的阅读常常带着盲目性。很多学生沉迷于卡通书、鬼怪故事、漫画书等,读这类作品会让学生在一种只是寻求刺激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失去一颗静静读书的心,慢慢失去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他们阅读水平、对他们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课外读物。那么,哪些书籍适合小学生阅读呢?
首先,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新课标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书籍,如桂华老师向学生推荐的《伊索寓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城南旧事》、《西游记》等。这些书籍都是教育主管部门精心挑选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尤其是中外名著,对这些经过时间检验了的经典作品,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
其次、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籍,这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迁移。在教学中,试着减少一些低效的作业,把时间省下来,给学生增加阅读量。实行“课内读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阅读方法。如六年级学生学完课文《海伦凯勒》老师可适时推荐:到底是什么让海伦在黑暗无声的世界中感到幸福快乐呢?请你读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吧,相信你会有很多收获!如上《冬阳童年骆驼队》,老师可推荐学生去读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了解英子童年时的故事;上完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分析了人物特点,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巧妙,顺势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儒林外史》,相信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一定乐于去读,并且读有所获。
同时,教师还可对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如《少年文艺》、《我们爱科学》、《儿童故事画报》等,让他们多读时文,紧跟时代。
三、加强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一定要注意阅读方法,讲究阅读效率。
1、阅读一般分成精读、粗读和选读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经典古诗文等,要用精读的方法,抓重
点词句细细品味,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背诵。粗读法是指对所读的文章不必逐字逐句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浏览全文,了解内容大意。这种阅读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也是学生课外阅读中常用的方法,适合一些故事性强的书籍。选读法是指根据学习或写作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相关书籍。如五年级上完《人物描写一组》之后,让学生课后再阅读一些写人的文章,从中学习它们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桂华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和鲁迅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如摘抄型:通过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科学见闻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感想型:即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生活和个人写写认识及感受,以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提纲型: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教会学生制作剪贴本。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经常从报刊杂志上挑选一些贴近当代生活、文质并茂,对学习有用的文章、段落、资料,剪贴到自己的剪贴本上。伟大文学家鲁迅就十分重视运用“剪报”来积累材料。他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四、开展活动,分享学生阅读的收获。
学生开展了课外阅读,教师应用赞赏和期待的目光去评价,坚持“重激励、重过程”的原则,采用开展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交流经验心得,分享学生阅读的收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1、活动形式可以是朗诵比赛: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朗读给大家听,举行朗诵比赛。
2、可以是欣赏与表演:听配乐朗诵,排演话剧等,如《晏子使楚》、《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等这些课文学完后,让学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