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沉积学及应用+ppt
第六章地层学解释(与“地震”相关文档)共34张PPT
➢ 二、地震层序的划分
➢ 构造解释选择层位是着眼于反射的连续性,而地震地层学解 释的分层着眼点则是寻找不整合面。
➢ 1.层序的接触关系
➢ 层序之间的接触关系分两大类:
• 整合或整一关系(协调关系):上下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侵蚀作用 ,是连续沉积的;
• 不整合或不整一关系(不协调关系):上下地层之间存在明显沉积间 断,甚至有构造运动造成的侵蚀作用,且存在一定角度。
限制,在地震剖面上只能划分几十米以上的地震层序 。用钻井和测井可划分出较小的沉积层序。 ➢ 按层序规模可分三级:
➢ 超层序:从水域最高到最低的位置,包括几个层序,往往是 区域性的,横向可追踪数百公里;
➢ 层序:超层序的次一级单元,由水域相对扩大到缩小引起
的,可是局部或区域的;横向可追踪数十至数百公里; ➢ 亚层序:是层序最基本地层单元,常常是局部的;
有联系的地层所组成的,其顶底是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 整合面为界。
划分地震层序的关键:识别不整合和追踪与之相应的平行不整合 或整合。即在地震剖面中找出两个相邻的不整合面,分别追踪到 变成整合面的地方,则在这两个变成整合面之间的全部地层,就 是一个完整的地震层序。
第一节 地震层序分析
➢ 沉积层序的厚度一般几十米至几百米,由于地震分辨率的
在地震剖面上,主要依据反射中断特征来确定不整合面的位置,并进
一步追踪与之对应的整合面。
在不整一关系中,地层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又为分削 截和顶超两种;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又分为上超和下 超两种。
①.侵蚀削截(削蚀) 是侵蚀作用造成的地层侧向中断,代表由于构造运动(区域抬升 或褶皱运动)成侵蚀性间断(图18-56e、f)
第六章地层学解释
第五章 地震资料的地层学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 ppt课件
VSPlog与合成记录 对比
井旁道与VSPlog 对比
标定判别标准之一:
深
VSP
声波、VSP提供的时SP 深关系GAM一E 致AC
度
AC
标定判别标准之二: 单井时深关系与区带综合速度一致
综合速度
标定判别标准之三:
区域标准层、特殊地质体反射层一致
合成记录
S742
自然电位 742
咖马
声波
火 成 岩
存在问题和不足——技术
(1)构造解释的速度陷阱和时深转换精度问题。 如何建立准确的空间速度场实现变速时深转换
(2)岩性、地层、微构造等隐蔽性圈闭的识别率、描述精度仍然较低。
(3)断层封堵性研究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 (4)非均质性储层、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描述能力差。
(5)潜山风化壳和内幕储层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描述困难。
前言
勘探对象 地质需求
•复杂断块、潜山
构 造 •高陡构造 解 •逆掩推覆体 释
•低幅度构造
断裂 大小 形态 幅度
资料要求
高信噪比 高成像精度
岩性解释
分析地震剖面上的地层整合、不整合、削蚀、 顶超、底超等接触关系建立正确的地震相、地 震层序;
根据地震层序、地震相建立的沉积相(如冲积 扇、河道、三角洲、砂坝、浊积岩等)储集体 进行解释;
层位识别(标定)是地震解释的基础
标定方法
地震剖面解释----地震层位标定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VSP标定 邻区引层 时深转换尺
地震解释基本步骤
1、合成记录
Sp gamma v S(t)=w(t)*R(t)
nen yao
深 度
钻井岩 性剖面
Q3-g10 Q2-1 Q2-2 Q2-3 Q2-4 Q2-5 Q1-1 Q1-2 Q1-3 Q1-4
地震沉积学概念_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地震沉积学概念、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王正和1 蒋能春2 吕其彪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石化西南分公司研究院德阳分院,德阳618000)摘 要: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地震沉积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思想,但又有着更为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将此地震沉积学思想应用于某地区的勘探研究中效果良好。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80(2008)0320025203收稿日期:2008202218作者简介:王正和(19762),男,四川大竹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沉积与层序地层。
1998年,Zeng Hongliu 首次提出了地震沉积学(Seismic Sedimento log y )这个名词,并指出随着3-D 地震勘探以及解释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沉积学可以作为新的常规方法用于盆地分析[1]。
2000年Wolf gang Schlager 又指出,为了满足沉积学应用、地质情况预测及地震解释的需要,地震沉积学将作为沉积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而发展[2]。
2005年2月,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在美国休斯顿召开,这标志着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地震勘探作为一种油气勘探的技术手段一直与地质应用紧密结合。
地质记录是沉积环境的响应,而从地震资料所获得的信息又是地质记录的响应。
所以,从地震记录可以间接地反映和反演出地质记录的原始沉积环境。
随着现代地震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从地震记录中获得沉积单元的岩性、岩相、几何形态以及内部结构等沉积学及沉积岩石学方面的信息。
这是地震勘探技术用于沉积学研究并能与沉积学联姻而形成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基础与前提。
1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及内涵地震沉积学是依据现代沉积、地震数据和古老露头等资料综合研究,对沉积过程进行解释的方法[2]。
地震沉积学在BZ19-4油田中的应用
1 0 5 0 一 : =
,
=
j : =
1 1 5 O 一 一 :
_
= = |
NmO
:
三
~ \
5 G O A l P 5 I 0 度 , 岩 性 ‰ 长 期 中 期 域 组 嚣
1
一
2 层 序 划 分 及 小 层 对 比
明下 段 G R 值 的 变化 反 映 了 气 候 变化 的规 律 性 , G R值 响应 可 以作 为层 序划 分 的可靠依 据 n 。在前 人 研 究 的基础 上 [ 1 - 1 8 ] , 本 文 以湖 盆萎 缩期 气 候变 化 是层 序 发育 的主 控 因素为 理论基 础 ,结合研 究 区区域 沉积 背 景及标 准 井层序 格架 , 建 立 了研 究 区的 层序 地层 格架 。
高
位 N m I 域
1 2 5 0 一 :
_
1 3 5 0一 :
: = 竺
:
昌
_
高
位 Nm I 域
1 3 5 0-:
:
:
N ml I
_ l 3 5 0一 :
三
1 4 5 0一 :
; I _l
I -
个小层 。
3 相 位 调 整
常 规 地 震 资 料 处 理 的最 终 成 果 是 零 相 位 地 震 数 据, 这 种数 据具 有子 波对称 、 中心瓣 ( 最 大振 幅 ) 与反 射 界面 一致 和较 高分辨 率 的优点 ; 但是 , 只有 当地震 反 射
G 8 刚 0 A l 3 P 0 I 度 / 岩 性 0 . 2 ( 2 0 0 旋 回 系 域 组 2 2 0 0 长期 中期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
OUTPUT : SEISMIC FACIES VOLUME
突出不连续数据
*
1600ms相干体切片
1600ms相干体切片
*
相关时窗:1500ms—2800ms
*
小断层典型剖面
横364剖面
横396剖面
从地震剖面上,北部断层断距较小,与北界断层未搭接。
*
精细构造描述技术--相干技术应用实例
立体显示
层拉平技术
瞬时振幅剖面
波阻抗剖面
吸收系数
识别火成岩
火成岩油气藏评价
*
4、砂砾岩体油气藏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约束反演技术
立体显示技术
时频分析技术
砂砾岩体油气藏 评价
*
5、潜山油气藏
储集层特征 研究及有利 相带预测
风化壳储集层预测
潜山内幕储集层特征描述
地震反演技术
吸收系数技术
分形技术
多参数分析技术
*
6、落实圈闭
层 g1构造圈闭图
G1ab井过井地震剖面
G1a井过井地震剖面
T1
T1
T1
T1
T1
南
北
西
东
地震解释基本步骤
*
标定识别储层特征
X33
沙三中底
沙三上底界
夏33井单井相地震相分析
沙三下
沙三中
沙三上
双丰砂体
盘河砂体
Ⅴ
Ⅲ
Ⅳ
Ⅰ
Ⅱ
夏33井单井相分析
平原相
前缘相
前缘相
前缘相
岩性解释
*
沙
三
下
沙 三 下
井旁道与VSPlog 对比
地震沉积学
1.地震沉积学主要是研究哪种地质现象与沉积作用之间的关系?A.火山活动B.地壳运动C.地震活动(答案)D.气候变化2.在地震沉积学中,哪种类型的地震波通常用于探测地下沉积结构?A.纵波和横波(答案)B.电磁波C.声波D.引力波3.地震沉积学的研究对于哪种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A.煤炭B.石油和天然气(答案)C.金属矿产D.地下水4.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主要用于识别哪种地质结构?A.火山岩B.沉积盆地(答案)C.断层D.褶皱5.下列哪项不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内容?A.沉积物的分布和厚度B.沉积物的岩性和成分C.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答案)D.沉积环境与沉积过程的关系6.在地震沉积学中,哪种技术常用于将地震数据与沉积学解释相结合?A.地震属性分析(答案)B.地质雷达探测C.磁法勘探D.重力勘探7.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盆地分析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确定盆地的形成年代B.识别盆地的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答案)C.预测盆地的未来演化D.评估盆地的地震风险8.下列哪项是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实际应用?A.确定油气藏的类型B.识别油气藏的储集层和盖层(答案)C.评估油气藏的开发潜力D.预测油气藏的产量9.地震沉积学在研究沉积物运移和沉积过程时,主要依据的是什么?A.地震波的反射特征(答案)B.地震波的透射特征C.地震波的折射特征D.地震波的散射特征10.在地震沉积学的研究中,哪种数据对于理解沉积物的时空分布至关重要?A.地震剖面数据(答案)B.地质露头数据C.岩心分析数据D.地球化学数据。
地震沉积学课件7-解释陷阱及对解释人员的建议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断层印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采集印
9、综合所有资料
• 模式几何=河道(带状)、片状、指状、片状/随机等。 • 模式构造=平滑的、多变的、蠕虫状等。 • GR/SP测井模式=向上变细、向上变粗、块状、锯齿状、平直状等。 • 振幅(地震-岩性关系)=负值(厚层/块状砂岩)、正值(页岩/凝缩
课程安排
五、地震沉积学研究内容 1、地震岩性学 2、地震地貌学 1)地层切片的研究流程 2)典型切片及沉积解释 3)地层切片的优点
六、地震沉积学研究流程及规范 七、常用软件 八、解释陷阱及对解释人员的建议 九、国外研究实例 十、国内研究实例 十一、讨论和总结
1、等时地层格架的质量很关键 2、不要使用未经检验的地震解释层位 3、尽量检验层位等时性 4、检查地层切片质量 5、试验不同的地震属性 6、试验不同的颜色色标 7、做振幅-频率关系分析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9、综合所有的资料 10、团队协同工作
5、试验不同的地震属性
振幅
瞬时频率
6、试验不同的颜色色标
频道
岩性
沉积相
7、做振幅—频率关系分析
15Hz 主频
30Hz 主频
40Hz 主频
50Hz 主频
四个主频(15-40Hz)的地层切片(a-d). 曾洪流,2007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旁瓣效应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层间多次波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1、等时地层格架的质量很关键
原始数据 处理过的数据
2、不要使用未经检验的地震解释层位
3、尽量检验层位等时性
低频-岩性
高频-时间单元
50ms
500m
4、检查地层切片的质量
地震沉积学第三章
第三章 地震层序与地震相分析
3.地质分层、地震分层与层序地层学分层的区别 与联系
一 、 地 震 层 序 的 划 分
地质分层是根据钻井取心的岩性、古生物及其它特征作出的。而 更大量的分层则是依据测井曲线特征得出的。 地震分层是根据剖面中的连续强相位确定的。多年来每个探区都 已形成一套统一的波组划分方案,并指导着地震解释和油气勘探。不 过它们主要是用来进行构造解释。 层序地层的分层则是为了满足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根据地震反 射特征中提出的分层意见。这一工作近年来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 各大探区统一的分层方案。尽管上述3种分层方案应当是统一的,然而 由于客观地质现象的复杂性,由于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的限制,以及 其它技术上的原因,在目前状况下,要做到完全的统一还有困难。 从地质分层上看,尽管人们努力从古生物解释方面力求明确地层 的时代 (时间) 界面,但是由于资料获取方面的困难,实际上,除了代、 纪、世级的分层外,在更细的分层上,更多的还必须依靠测井资料确 定的岩石地层单元。在某些地区或某些地段,它们的穿时现象是十分 明显的。不克服这些弱点,将会给油气勘探带来重大影响。
第三章 地震层序与地震相分析
二 、 地 震 相 概 念 及 划 分 标 志
前积充填往往和扇或三角洲有密切关系。 研究盆地充填必须与研究盆地的性质紧密联系。就一个盆地或凹陷 的性质来说有侵蚀型的 (如侵蚀谷)、有拗陷型的、有地堑型的、有单侧 断陷 (箕状断陷) 型的,不同性质的盆地(或凹陷、谷地、断陷) 对其上覆 地层的充填类型有明显的影响。解释人员应当摆脱单纯的形态或地震相 分类,通过分析找出它们的成因特征。
一 、 地 震 层 序 的 划 分
第三章 地震层序与地震相分析
一 、 地 震 层 序 的 划 分
地震沉积学课件2-地震地层学
一、地震沉积学概述 1、概念及发展历史 2、学科地位 3、理论基础 4、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二、地质背景知识 1、地震地层学 1)地震反射界面对比 2)地震层序的识别 3)地震相解释 2、层序地层学(自己复习) 3、沉积相模式(自己复习)
一、地震反射界面对比 二、地震层序的识别 三、地震相解释
其特征为同相轴之间的间距朝着一方逐渐减小,其中一些同相 轴逐渐消失,从而使同相轴的个数也朝一方减少,与之对应的地层 单元的厚度也相应减薄。
它是在差异沉降的背景下,由于沉积速率的横向上递减,导致 岩层厚度向一方变薄而造成的。在箕状断陷中、陆坡上、盆地的构 造枢纽带上以及同生断层下降盘上都可以发育这种反射构型。
2、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
(1)波组:是相邻若干个有一定特征且横向稳定的同相 轴的组合。一般由一两个强振幅与若干弱振幅波组成。
(2)波系:是相邻若干个有一定特征且横向稳定的波组 的组合
3、根据包络面进行对比
由于角度不整合面上下相接触的地层层位横 向上变化很大,从而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甚至于 极性变化很大,这使得角度不整合面的反射波特 征很不稳定。当进行同相轴对比时,往往很困难。 这时应当根据地震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即 对比界面可以穿相位。
(c)波状反射结构前积反
其特征为各同相轴之间在总体趋势上是相互平行的,但细看都 有一定程度的波状起伏。它是不均匀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同一地 层单元内的岩性横向上变化较大,岩层厚度也不稳定,通常在冲积 平在冲积平原、滨浅海(湖)以及总的沉积速率相对比较缓慢的扇体 等相带中容易产生这种构型。
(d)发散反射结构
1、基本概念
(1)同相轴: 同相轴是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相同相位的连接线。因峰值点容 易确定,因此通常是对波峰或波谷进行同相轴对比。
地震ppt课件
地震应急救援
总结词
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组织力量进 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详细描述
地震应急救援包括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灾情,组织救 援队伍开展搜救工作,提供医疗救治、安置受灾群众 等,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05
地震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06
地震的未来展望
地震预测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直是科学界面临的难题,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预测地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地 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减轻地震灾害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方法与技术
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和培训,让公众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 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新方法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 地震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 以发现更多的地震前兆和规律,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新技术
研发新型的地震监测设备和预警 系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地震 监测和预警,为减轻地震灾害提 供更及时、有效的支持。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要点一
宣传教育
要点二
应急演练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社会公众普及地震知识和防震减 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地震可能造成供水、供电 、通讯等基础设施瘫痪, 影响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
工业生产中断
地震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线 停工,影响工业生产和经
地震可能造成山体滑坡、 地面塌陷等自然景观破坏 。
《地震学总结》课件
通过分析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模式,预测未来一 段时间内地震的可能性和规模。
短期预测方法
利用实时地震监测数据和现代技术,预测未来几 小时至几天内地震的可能位置和震级。
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实时监测
利用密集的地震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壳运动的变化。
数据分析和处理
系统自动分析监测数据,识别可能的地震活动。
03
地震波与地震观测
地震波的传播
01
02
03
地震波类型
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又 分为P波和S波,P波为初 波,最先到达震中,S波 为次波,振幅较大。
地震波传播方式
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 会因地壳结构、地表地质 等因素发生折射、反射和 绕射等现象。
地震波传播速度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 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 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 次之,气体最慢。
地震学的历史发展
总结词
地震学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近现代才开始有系统性的研究和理论。
详细描述
在古代,人们对地震现象有所记载和描述,但并没有形成科学理论。直到19世纪,随着地质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人们开始对地震现象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观测。现代地震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地震仪器的发明和 使用,人们可以更精确地观测和记录地震活动。
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06
未来地震学的发展趋势
高精度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
地震监测网络优化
通过提高地震台站密度和分布范围,提高对地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
数字化技术应用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地震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速度,提高观 测精度。
地震预警系统升级
利用高精度观测数据,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沉积学》ppt课件
碳酸盐堆积物中常见的内碎屑有的来自干涸的潮坪泥晶灰岩 碎片或石片。
根据直径的大小,把内碎屑划分为砾屑、砂屑、粉屑和泥 屑四个级别,砂屑和粉屑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Biao4-1
2.生物碎屑
生物碎屑:经过搬运和磨蚀或未经搬运和磨蚀的生物化石碎屑及 完好的生物化石个体。
洪水注入的海湾 淡水与海水混合带 洪水淹没的潮上盐坪 淡化或淡水注入的环境
溶液的 Mg/Ca比1∶1
淡水白云石
(六)调整白云化作用
调整白云化作用:指在大气水的影响下,原来的碳酸盐堆积物或 碳酸盐岩经过淋滤而发生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即在化学成分及 矿物成分上进展重新组合或调整而发生的白云化作用。
这种白云化需求的镁离子,来源于堆积层内碳酸盐堆积物中 的高镁方解石。
正常海水的Mg/Ca比率约为3∶1到4∶1, 干热地域潮上地带表层堆积的粒间水或表层积水,其Mg/Ca比率可达 20∶1 。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与文石颗粒相接触,使文石 交代,转变为白云石。 潮上带表层碳酸钙堆积物的粒间白云化作用(准同生交代作用)。 准同生:就是刚堆积不久尚未脱离堆积环境。
弗里德曼和桑德斯(1967)把这一作用叫做“毛细管浓缩作用〞, 许靖华和西根撒勒(1969、1971)把这一作用叫做“蒸发泵作用〞 。
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的三种成分混合的分类 Biao4-4
(二)石灰岩的构造-成因分类
1.福克的分类
根本上是一个三端元的分类。这 三个端元是:
(1)异化颗粒,即颗粒;
(2)微晶方解石泥或简称微晶,
(3)亮晶方解石胶结物简称亮晶。
福克以这三个主要构造组分当作 三角形图解的三个端点,把石灰岩划 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即:
地震沉积学及应用(part3)
马8井,深度1902.03-1902.33m,玄武岩 中发育大量裂缝,充填大量方解石脉。
2.8 地震反射异常体的三维表达
2.8 地震反射异常体的三维表达
2.8 地震反射异常体的三维表达
马19井,深度1545.5-1545.3m,角砾状灰绿色玄武岩, 微断层与长石斑晶溶解共生。
靠近裂缝的含油段 (长石斑晶溶解)
非含油段,长石 斑晶没被溶解
马19井,1548.20-1548.40m,灰绿色玄武岩,含油(长石斑 晶溶解)段靠近裂缝,不含油(长石斑晶溶解没被溶蚀)。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垂直断层走向反映 的相干信息最准确
斜交断层走向反映 的相干信息较准确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斜交断层走向反映 的相干信息较准确
顺着断层方向反映 的相干信息不准确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斜交断层走向反映 的相干信息较准确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正异常
同向相减,无明显的方向性,异向相减方向性明显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同向相减,无明显的方向性,异向相减缝带预测
同向相减,无明显的方向性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裂缝发育带
马17井,深度1532.0m,灰绿色玄 武岩中大量方解石脉充填。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顺着断层方向反映 的相干信息不准确
斜交断层走向反映的 相干信息比较准确
地震知识ppt课件
加强地震科普宣传
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 能力,加强地震预警信息的传 播和普及。
投资地震研究
加大对地震研究的投入,推动 地震监测、预测和减灾技术的
创新和发展。
04 地震案例分析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严重的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该地震发生在1976年,震级为7.8级,震中位于唐山市区附 近。
总结词
了解地震的分类和分布有助于更好地预 测和应对地震灾害。根据不同的分类标 准,地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浅源地 震、深源地震、构造地震等。同时,地 震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主要集中在 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等地区。
VS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地震可以分为多种 类型。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分为浅源 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中源地 震(震源深度在60-300公里之间)和深 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根据 成因,地震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等类型。此外,根据地震的分 布规律,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构 造活动较为活跃,容易发生地震灾害。
掌握应急避险技能
在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 速采取正确的避险姿势和避险措 施,如躲在桌子下、关闭火源等
。
学习自救互救知识
了解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掌握 心肺复苏等基本的急救技能,以
便在地震后及时进行救援。
及时报警求助
在地震后应尽快报警求助,并告 知地震的地点、震级等信息,以 便专业救援队伍及时赶到现场进
唐山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遭 到了严重破坏。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有限,救援工作面临很
大的困难。
(优)第三节地震相分析及沉积相解释PPT资料
3、地震相分析 的方法
• 根据一系列地震反射参数确定地震 相类型,并解释地震相所代表的沉 积相和沉积环境。
• 地震相分析的步骤:在确立地震层序 〔或亚层序〕的前提下,识别并确 定地震相单元;绘制地震相平面图;综 合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分析说明 产生地震相特征的沉积特征。
4、地震相分析的局限性
• 地震分辨率远远低于地质方法的分辨率,地 震剖面上不能反映较细微的岩性、岩相变化。
河道砂岩
纯一组沉积相平面图
1
41
81 121 161 201 241 281 321 361 385
0
1000
2000m
Gx73 G732 G3
G8 G16G6 Fx412
F411 F41 F413
F16 F115
F1F11619 F1
721
G55
G7
半
F11 F14
F9 F112
F13641
G44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中,广泛发 育的湖泊沉积体系。深湖区发育有浊 积扇和湖底〔水下〕扇体系;河岸及 其水下延伸部分,发育有扇三角洲体 系,三角洲体系;远离河口的岸外发 育砂坝体系;有湖泊萎缩期形成的河 流体系和季节性河流形成的冲积、洪 积体系;有水域范围最大时期形成的 深水沉积体系或蒸发量大于注入量的 半咸水条件下的碳酸岩盐〔滩礁〕体 系等。
响,在山前沟口往往形成洪积扇, 第三节 地震相分析
二 地震相分析的基础 河岸及其水下延伸部分,发育有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体系;
河流搬运的不规则碎屑物质向海 地震相分析的步骤:在确立地震层序〔或亚层序〕的前提下,识别并确定地震相单元;绘制地震相平面图;综合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分
析说明产生地Βιβλιοθήκη 相特征的沉积特征。 根据一系列地震反射参数确定地震相类型,并解释地震相所代表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李庆忠院士曾指出“交到地质人 员手中的地震资料应是作了反演的波阻抗剖面”、 “波阻抗反演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最终表达 形式”。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我们与其在地震资料上解释沉积体和砂体,不如在
反演后的波阻抗剖面上来解释砂体和沉积体。波阻 抗体的地质意义要比地震剖面意义明确。地质人员 应该把波阻抗体看作像是地震资料一样地去进行砂 体和沉积体的解释。——理念上的变化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岩性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的现实需求: 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应用客观定量地震属性计算替 换人为性较强的肉眼观察的地震相来进行沉积相划 分和储层分析。
理论上来看: 地震反演和属性技术与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结合来 研究等时地层格架内的沉积学问题——产生了地震 沉积学。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 Current activity is focussed on the Gulf of Mexico, the Atlantic margins, Central Asia/Egypt, Indo-China and Russia.
• We believe the key to success is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atigraphic fill, the petroleum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excellence.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层序地层学的理解:
层序地层学的主要贡献在于:等时地层格架理念。 层序地层学有两个假设:①恒定大物源供给;②构造活动影 响不大(构造活动控制了古地形和可容纳空间)。如果这两个 条件不能满足,则层序地层学的应用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层序 地层学的预测功能将失色。 目前层序地层学在我国陆相盆地的应用形式是:等时地层格 架内的沉积学研究,在钻井资料较少时,沉积相分析的形式是 肉眼观察的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的方式,而且基本限于三级或 “三级半”级别下的研究,在砂组这一层次上的研究基本还应 用的是沉积学理论或技术。
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学科”。
地震沉积学是在地震属性技术成功应用于等时地层 格架内地层沉积相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地震资料 应用于沉积相和储层分析的定量化需求的必然结果。因 此,地震沉积学的定义应该是“应用地震资料和技术来 研究等时沉积格架内沉积相的一门学科。”
1.2 地震沉积学概念、内涵及学科性质
1.2 地震沉积学概念、内涵及学科性质
2. 地震沉积学的内涵(1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不仅包括常规的地震等时地层 格架的解释和建立,也应该包括地震资料的信息处理和提取,如 地震属性提取和地震反演等方法和技术,目的就是应用定量地震 信息对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内的地层进行沉积信息的客观反映和 沉积相解释和分析。
2. 地震沉积学的内涵
(1)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沉积学和层序地层 学研究: 1.利用肉眼观察同 向轴、振幅、频率 以及这些参数的组 合的变化来反映沉 积相 2.缺点:人为性强, 不客观 3.解决的问题:大 的沉积体和层位。
地震信息
地震沉积学研究: 1.在定量计算的基 础上,依靠单个属 性或多属性的组合 反映沉积和储层特 征,目前有400多 种属性。 2.优点:客观性强 3.能客观反映任何 沉积层序内的沉积 和储层分布特征。
需要强调的是:地震沉积学中沉积学的研究同样需要钻井资 料和地质资料的支持。
1.2 地震沉积学概念、内涵及学科性质
地震沉积学及应用
——等时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体地震地质综合研究
汇报提纲
1.地震沉积学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1.2 地震沉积学概念、内涵及学科性质 2.地震沉积学应用 2.1 层序格架建立 2.2 古地貌与构造应力转换带控制的砂体分布 2.3 原型盆地恢复基础上的物源通道分析 2.4 基于波阻抗体的砂层组解释和内幕结构分析 2.5 重力流储层预测 2.6 河流沉积相地层中的应用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2.8 反射异常体的解释与三维表达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 BP is a world leader in the exploration of Tertiary Deepwater Basins.
• Our strategy is to be Number One or Number Two in the Basins we choose to explore by being in the “right places” in these Basins.
• We will not drill any dry holes.
强调了:地球物理技术的正确应用
引自BP公司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中石油公司的勘探技术思路与方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过程中建 立了一整套勘探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 集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岩性地层圈闭综合评价技术;特殊的钻井、测井压裂改造技术 等,其中,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岩性地层油气藏 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贾承造等, 2004)。 在地震技术应用于岩性油气藏的方面,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技术 方法是储层地震反演技术和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这两项技术 是目前应用于定量地震相分析、沉积相分析、储层预测等方面 最为有效的地震方法。(李明,2006)
Zeng等(1998)首次使用了“地震沉积学一词” , 认为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沉积岩及其 形成过程的一门学科。
2005年2月,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在美国休斯敦召开, 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 的关注。
1.2 地震沉积学概念、内涵及学科性质
1.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 目前地震沉积学被定义为“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