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艺术风格]苏轼经典作品及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3f94d7d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9.png)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后人称道。
苏轼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同时又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以下将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来探讨他的创作特点。
苏轼的词作以情感流露为特点。
他以自己真实的感受为出发点,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融入到词中。
他的词作多以爱情、离别、怀念等情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表达,打动了读者的心。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苏轼的词作富有音乐性。
他注重词的韵律和节奏,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词作具有优美的音韵效果。
他的词作常常能够唱起来,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使词作更加动听。
苏轼的词作注重意境的营造。
他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通过独特的描绘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他的词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通过对雪景和船影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冷艳而悲凉的意境。
苏轼的词作也有强烈的现实关注。
他关心社会民生,对时事政治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词作中常常能够看到对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等社会问题的批判。
例如《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同时也隐含对时局不满的情绪。
苏轼的词作以情感流露、音乐性、意境营造和社会关怀为特点。
他的词作既抒发了个人情感,又关注了社会现实,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至今仍然被后人所推崇。
苏轼的创作风格和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f58f5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1.png)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巨匠,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自由开放和意境深远。
苏轼词的豪放洒脱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他的词作中常常表达出豪情万丈、慷慨激昂的情感。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体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风格,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长久和美好的愿望。
苏轼的词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以自然为依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一种豪情壮志的气息。
苏轼词的婉约细腻是他的另一大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温婉细腻的情感。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的“钟声何处听,荷花何处看”,这句词表达了苏轼对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情体验。
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运用婉约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柔而深沉的美。
第三,苏轼词的自由开放是他的又一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气息。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己卯年,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句词表达了苏轼豁达开朗的心态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世俗约束的不屑和对自由的追求,他用自由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自由奔放的世界。
苏轼词的意境深远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通过意象的构建和意境的营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句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和感慨。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自由开放和意境深远为特点。
他的词作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苏轼的词作至今仍然被人们推崇和传颂,其艺术风格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ee10925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b.png)
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一、苏轼词艺术风格之豪放洒脱苏轼的词那可真是有一股独特的魅力呢。
他的豪放词就像是一阵狂风,吹进人的心里。
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开篇就气势磅礴得很。
他站在赤壁古战场,看着那滔滔江水,就想到了那些曾经在历史舞台上闪耀的英雄人物。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站在一个特别宏伟的地方,然后思绪一下子就飘到了很远很远的过去,对那些英雄豪杰充满了崇敬。
他的豪放风格可不是装出来的,是真的骨子里就带着一种豁达。
在他的词里,没有那种小里小气的哀怨,就算是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他也能写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样洒脱的句子。
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他不是在那哭哭啼啼的,而是潇洒地甩甩头,继续大步向前走。
他用他的词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啥难事,心态都要放好。
二、苏轼词艺术风格之婉约细腻你可别以为苏轼只会写豪放的词,他的婉约词也是相当厉害的。
他能把那种细腻的情感写得入木三分。
像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把杨花写得像一个娇柔的女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这杨花在空中飘啊飘的,好像没有什么人在意它的坠落。
这里面其实也蕴含了很多复杂的情感,就像是一个女子的命运,有些无奈,有些哀怨。
他在婉约词里的用词也是很讲究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挑选的。
他能捕捉到那些很细微的情绪变化,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突然感觉到的那一丝惆怅,他都能准确地用词句表达出来。
三、苏轼词艺术风格之旷达超逸苏轼的旷达在他的词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他一生起起落落,但是他总是能在困境中找到一种超脱的感觉。
他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里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句话真的是绝了。
不管身处何地,只要自己的心是安定的,那就是自己的家乡。
这种旷达的思想,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我们有时候迷茫的内心。
他的词里有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就好像他已经跳出了世俗的烦恼,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31794969dc5022abea00c1.png)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分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
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表达。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这类词还如《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握诠》(落日绣帘卷)等。
(二)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
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抒写了作者出猎的豪兴和报国的热情,充满豪迈发奋之气,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慨。
上片开篇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非凡,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场面,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苏轼的艺术特色
![苏轼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f9ac82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7.png)
苏轼的艺术特色一、苏轼其人苏轼那可是中国文学史上超级厉害的人物啊。
他生活在宋朝,一生那叫一个丰富多彩,有起有落。
他在官场历经坎坷,被贬到好多地方,但这也让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见识了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
二、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1. 诗词风格多样豪放大气的一面。
就像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哇塞,一读就感觉那种雄浑壮阔扑面而来。
他站在赤壁古战场,遥想当年周瑜的英雄气概,把自己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慨都融入其中。
这豪放风格里还带着他的豁达,哪怕自己被贬官,也能在词里找到那种超脱的感觉。
婉约细腻之处。
像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把杨花写得就像一个娇弱的女子,充满了那种轻柔、哀怨的情感。
他可不是只会写豪放的,婉约起来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2. 散文成就苏轼的散文内容丰富极了。
他有很多政论文,比如教战守策,论述得那叫一个条理清晰。
他从当时的社会情况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国家的安危出谋划策。
而且他的散文语言优美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
他还很擅长用一些故事或者比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读者很容易就理解他想说的意思。
他的散文里还充满了哲理。
像赤壁赋,和朋友在赤壁之下泛舟,一会儿谈天说地,一会儿又感慨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穷。
他在文中表达的那种豁达的人生观,对后来的人影响很大呢。
三、绘画与书法艺术特色1. 绘画方面苏轼虽然不是专门的画家,但他的画很有自己的特色。
他擅长画枯木怪石之类的,这些画看起来很简单,却有一种古朴、苍劲的美感。
他的画就像他的诗词一样,充满了他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不是单纯地画物体的外形,而是通过这些物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有一种文人画的独特韵味。
2. 书法上他的书法那也是一绝。
他的字体肥厚饱满,笔画舒展自如。
像他的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这帖里的字,有的笔画粗重,有的笔画纤细,错落有致。
每一个字都像是有自己的生命一样,充满了动态感。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f7e6d8c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c.png)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描写:苏轼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进行描写,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通过描绘山水和季节变化,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抒发情感:苏轼的诗歌情感丰富,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包括欢乐、忧愁、忧郁和思乡之情等。
他深刻地表达了人类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3. 借古讽今:苏轼的诗歌常常利用古代的典故和历史事件,以讽刺和批评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幽默的语言,揭示了社会问题,并对时政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4. 诗词颠覆:苏轼在诗词写作中除了遵循传统的格律和韵律,还大胆地进行了一些突破和创新。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总而言之,苏轼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承袭了古代文人的传统,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他深情的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类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使其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古代诗人苏轼的文学成就与艺术风格
![古代诗人苏轼的文学成就与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47ecb6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d.png)
古代诗人苏轼的文学成就与艺术风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还表现在他的散文和词作中。
他的艺术风格则以豪放洒脱、自由奔放为主,兼具婉约之美。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苏轼的文学成就与艺术风格。
苏轼的诗歌作品堪称千古绝艳之作。
他的诗歌以自然、真实、生动为特点,常常描绘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赤壁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追求真理的思考。
他的诗作中也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他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叹之情。
苏轼的散文作品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散文以豪放洒脱、真实感人为主,常常描绘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例如《东坡乐府》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追求真理的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他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叹之情。
苏轼的词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他的词作以婉约之美为主,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表达了苏轼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他的词作中也常常描绘出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苏轼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多样。
他的作品既有豪放洒脱的风格,又有婉约之美的气质。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为主题,表现出豪放洒脱的一面。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他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叹之情。
苏轼的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分析
![苏轼的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fda0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b.png)
苏轼的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分析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评论家。
他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1. 抒情主义的写作风格苏轼的诗歌创作以抒情为主导,通过真实直观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
他经常借助自然景色、季节变迁和个人生活经历等元素来传达感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首中,“落霞与孤鹜齐飞”,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美好赞颂,并将人与自然融合起来。
2. 清新自然的意境描绘苏轼善于运用意象描绘,以简洁而具体的语言塑造出清新自然、生动细腻的意境。
他注重捕捉瞬间之美,通过描写微妙之处来唤起读者的感受。
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首中,作者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来表达他自己在困境中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 异曲同工的独特技巧苏轼经常通过运用反衬、拟人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一种富有张力和对比的意味。
他也擅长写景描写,通过独特的形象化表达方式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例如,《赤壁赋》中,他将纷乱战事与恢宏壮阔的自然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磅礴壮丽、让人心潮澎湃的氛围。
4. 诗歌背后浓厚的思想内涵苏轼的诗歌不仅仅只是情感抒发和艺术表现,更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对人生、社会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通过诗歌进行了精细而有力的表达。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在描绘江山变迁的同时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思念和对人生流转的深刻感悟。
5. 对后世文学影响的意义苏轼诗歌创作风格独特而多样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其独立、卓越、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才华,成为宋代及之后文坛上最具有号召力和指导意义的文学宗师之一。
他被尊称为“诗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上对苏轼的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诗歌艺术。
简述苏轼书法艺术特色
![简述苏轼书法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af30ae1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e.png)
简述苏轼书法艺术特色苏轼的书法特点之一就是结字扁平、横轻竖重。
他的作品呈现出扁平的结字形态,与颜体的书法特点相呼应。
这种书法风格在《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1、书法风格:苏轼的书法风格主要以楷书为主,但其行、草、隶也有不俗表现。
其中,楷书独具一格,字形秀丽,笔画工整,章法精致,构图整体感强,是中国书法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苏轼的书法有很高的艺术境界,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他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浓郁的艺术气息。
2、书法特点:苏轼的书法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墨韵浑厚,遒劲有力;二是结构严谨,章法协调;三是笔画灵动,自由流畅。
苏轼在书法创作中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自由和舒展。
从笔画到整体的布局,都散发着自由的气息。
他的书法像是抽象的诗歌,很少有丝毫的拘束性,能够让观者感受到流畅和自由。
3、诗书合一:苏轼的书法艺术更是与其文学创作相辅相成。
书法与诗歌甚至可以说是互通的。
苏轼在其书法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将诗意嵌入到字里行间。
既表达了文章的意境,又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句不断地启迪着他的书法,而书法也不断地为他的诗歌注入新的灵性和美感。
4、意境深刻:苏轼在书法创作中所要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笔墨的技巧方法,更主要的是营造一种意境和氛围。
《行草中秋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字体豪迈而威严,墨水湿润而浓重,犹如行云流水一般,释放出丰富的诗意,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总的来说,苏轼的书法艺术充分展示了他浓厚的人文情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意蕴,深受中华民族书法学者的推崇。
其卓越的书法成就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更为我们展示了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良好范例。
苏轼文章、诗歌与词作的主体艺术风格是什么?
![苏轼文章、诗歌与词作的主体艺术风格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17e2de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9.png)
苏轼文章、诗歌与词作的主体艺术风格是什么?苏轼(1037年-1101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的文章、诗歌和词作都具有独特的主体艺术风格。
以下是对苏轼不同文体的主体艺术风格的概括:1.文章:苏轼的文章以豪放洒脱、真实率直和情感丰富而著称。
他善于通过自我表达、借物抒情、议论社会和书写史事等手法,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和展示自己的独特观点。
他的文章语言通俗生动,富有感染力,充满了他个人独立思考的热情和自由精神。
2.诗歌:苏轼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才情出众和艺术表现力强为主要特点。
他善于以鲜明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题材广泛,涉及田园山水、人情世事、政治抒怀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同时也充满了比兴和寓意手法,展现了他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3.词作:苏轼的词作在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词风独特、情感真挚而深沉,以自然的写景、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思考而著称。
他的词作情感表达直接而真实,尤其擅长写离别、怀旧、爱情和社会隐忧等主题。
他的词作语言简练、形象鲜明,节奏流畅,富有音乐感。
他通过对细腻而具体的描写,以及对人生、社会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文学魅力。
综上所述,苏轼的文章、诗歌和词作都体现了他的独特艺术风格。
而文章以豪放、真实和情感丰富为主,诗歌具备豪放、才情出众和艺术表现力强的特点,而词作则以独特的情感表达、深远的思考和优美的语言和音乐感为主要特征。
这些风格特点使得苏轼的文学作品在北宋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力
![宋代诗人苏轼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力](https://img.taocdn.com/s3/m/112563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2.png)
宋代诗人苏轼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力
一、引言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被誉为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是宋代重要的文
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艺术风格,并分析他对后世文学影响力。
二、苏轼的艺术风格
1.描述性写实:苏轼善于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2.抒发真情:苏轼倾注了自己对生活和人情世态的真挚感受,他通过自我陈
述和情感流露,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3.反思人生:苏轼常常通过作品思考人生和命运等哲学问题,他关注社会风
云、政治事件,并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展现出对时代变迁和个体命运抱有深
刻思考。
三、苏轼作品对后世文学影响
1.影响同代文人:苏轼的诗歌作品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艺术
风格和创作思想激励着许多后来的文人。
2.培养新的文学观念:苏轼提出“诗从声律,画从形势”等观点,这些观点
在宋代乃至后世都影响深远,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3.传承经典传统:苏轼不仅广泛涉猎古代经典名著,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
行重新解读和赋予新的内涵,使得古典文学继承与发展。
四、结论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打动了无数读者。
苏轼的作品不仅对同代诗人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后世文学也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欣赏苏轼的诗歌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对中国文化历史所做出贡献,并从中汲取灵感与启示。
苏轼作品风格简介及代表作赏析
![苏轼作品风格简介及代表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c26b2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a.png)
苏轼作品风格简介及代表作赏析苏轼词风可分三类:一、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生而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二、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三、书法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四、绘画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
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
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
如重视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f66ca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5.png)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化名人,其诗歌作品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情感真实:苏轼的诗歌表达了他真实的情感,笔触细腻,感情深沉。
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抒发都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2. 自然写景:苏轼擅长写作山水诗,他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准确的表达传递出自然的美和情感。
3. 细腻的艺术表达:苏轼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华丽。
4. 借古讽今:苏轼常常以古人的形象和故事来抨击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
他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既展示了自己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又不失古典文化的底蕴。
5. 抒发个人思想:苏轼的诗歌常常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展现了他独立思考和个性张扬的一面。
总之,苏轼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感人的情感表达,细腻的艺术表达,还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怀,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独立的思想精神。
苏轼作品风格
![苏轼作品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a11f98f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8.png)
苏轼作品风格苏轼,北宋文坛的巨擘,他的作品无论是在文学、诗歌还是散文方面都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其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那么,苏轼的作品风格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豪放不羁的情感表达。
苏轼的作品中表露出来的情感总是直接而豪放,充满了才子的激情和豪气。
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散文,都在情感的线索中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独特视角。
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浓厚的人情味,以及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例如,他的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并松叶如初翠,才人倚阑嗟。
”诗中以松叶的变色表达了个人内心的悲伤与不安,以及对景色的凄美描写,更凸显了他的情感表达的独到之处。
二、情意交织的意境描写。
苏轼的作品往往以别样的情感和意境为读者独特的感官体验。
他的作品在情感的表达中融入了艺术家的独立思考和深沉体验,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和社会环境进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意境描写。
例如,他的诗《临江仙·满地都是牡丹花》中将牡丹花与女子的美貌进行了奇妙的结合,以独特的联想与比喻,给人以震撼和感动之感。
这种情意交织的意境描写让苏轼的作品显得更加卓越和独特。
三、洒脱纵游的艺术追求。
苏轼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他倡导“庐山谣罢月初弹,院中琴瑟琵琶弦”。
他以洒脱纵游的艺术追求,塑造了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思考和咀嚼,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例如,他的散文《幼学箴言》中谈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表达了他对知识和学习的追求与推崇,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洒脱与纵游。
苏轼的洒脱纵游的艺术追求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力量。
四、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怀与思考。
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家和知识分子,始终关注社会和民生问题。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篇章表达了对世事的关怀和思考,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
他的散文《致酬乐天先生书》中,他对迁徙流离的百姓表示了抱歉和同情,对社会的不公与黑暗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这种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怀与思考使苏轼的作品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深度。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284a63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9.png)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先生,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较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作品在诗坛上独树一帜。
本文将以1000字左右的篇幅,从表现主题、形式风格、语言特点和意境美感等四个方面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表现主题苏轼的诗歌主题广泛,包罗万象。
他的诗作涉及自然景观、人情世故、政治抱负、生活哲理等方面。
其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是他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意象,以感性的笔触呈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细腻之美。
同时,苏轼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也是他诗歌的特色之一。
他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冷眼观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情冷暖的深深忧虑,展现出对自由和人性的追求。
二、形式风格1. 创新思想苏轼的诗歌创作体现了艺术创新的精神。
他打破了传统的格律要求,摒弃了严格的章法,创造了许多新的韵律形式,如豪放派的乐府诗、格律的断章体、古文的诗化等。
他以自由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创意,在艺术形式上推陈出新,给后世诗人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2. 情感真挚苏轼的诗歌情感真挚,质朴自然。
他以真实的心情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
他善于捕捉细微的情感变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和爱情的体验和领悟。
他的诗作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和人性的柔情,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三、语言特点1. 语言优美苏轼的诗歌语言优美,句句精练,文字流畅。
他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诗歌的语言更加鲜活生动,意境更具张力。
他善于抓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通过精心地控制词语的节奏与呼吸,使诗歌更具韵律美和音乐感。
2. 语言深邃苏轼的诗歌语言深邃,意境深远。
他以独特的哲理思考和感悟,通过简明扼要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深度。
他常常运用比喻和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舒展的意境,使诗歌富有想象力和文化内涵。
四、意境美感苏轼的诗歌意境美感丰富多样。
苏轼主要作品集
![苏轼主要作品集](https://img.taocdn.com/s3/m/59e045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b.png)
苏轼主要作品集
摘要:
一、苏轼简介
二、苏轼的主要作品集
1.诗歌作品
2.散文作品
3.词作品
4.其他作品
三、苏轼作品的艺术特点
1.诗歌
2.散文
3.词
四、苏轼作品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正文:
苏轼(1037 年-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四大家”。
他的作品广泛涵盖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一、苏轼的主要作品集
1.诗歌作品
苏轼的诗歌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等,其中以《东坡七集》最
为著名。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高远著称,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
2.散文作品
苏轼的散文作品有《东坡志林》、《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其中以《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最为脍炙人口。
他的散文以议论性散文为主,文笔优美,气势磅礴,充满哲理。
3.词作品
苏轼的词作品有《东坡乐府》、《水调歌头》等,其中以《水调歌头》最为著名。
他的词作品以豪放、奔放、清新见长,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d3e361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c.png)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巨擘,他的词作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充满了豪放、豪迈、豪情和豪放的气质,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导。
他的词作常常以豪放的笔调和豪情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比如他的《水调歌头》一词,开头就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豪放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在他的词中,常常能感受到他那种不拘一格、不受世俗束缚的豪放气质。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抒发情感为主线。
他的词作常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目的。
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友情的珍惜,苏轼都能用深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出来。
例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惜和思念之情。
苏轼的词作总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引发读者的共鸣。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还以婉约为特色。
虽然他的词作中有豪放的气质,但也不乏婉约的情感。
他的词中常常运用婉约的笔法和细腻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柔情和细腻的情感。
例如他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通过对庭院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
苏轼的词作中婉约的情感常常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他那种温柔细腻的情感。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还以意境丰富为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无论是描绘自然景物,还是表达内心情感,苏轼都能运用丰富的意象来展现出来。
例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通过对赤壁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苏轼的词作中的意境常常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满足。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以豪放、抒发情感、婉约和意境丰富为主要特点。
他的词作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思考和抒发。
苏轼的词作永远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56a33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4c.png)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苏轼的词创作是从他中年出任杭州通判时开始的,他最早的作品《浪淘沙咋日出东城》和《南歌子海上乘槎侣》,前者写春天之景,语言平易流畅,意境虽无过人之处,倒也清新可爱;后者写钱塘江潮,苏轼词的豪迈气概和诙谐风格微有端倪。
统观全局,苏轼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情爱、农村三类作品。
苏轼是满怀热情投入到政治生活中的,但是不幸的家庭经历、多蹇的仕途命运、严酷的权力争斗使他蒙受了一次次打击。
在作品中,有对理想的热情,有落魄的郁愤,有逆境中的不甘沉沦,真实细致地反映了苏轼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轼还是性情中人,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大都写得真切感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彭乘:《墨客挥犀》。
②见原词序。
③陆游:《老学庵笔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 年)密州任上,距苏轼元配夫人王弗去世正好十年。
词的起片开门见山,直抒感慨,丝毫不用铺垫和渲染,将思念和盘托出,有不吐不快之势。
生死殊途,南北相隔;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苦闷,满腑凄凉无处倾诉。
接下来退一步讲纵使相逢应不识,因为自己早已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
下片写梦中相见,结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将无法排解的思念之情溶入连绵不尽的未来,更衬出未亡人的情真意挚。
以词来写悼亡之情,苏轼是第一位也是写得最好的一位。
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春旱后得雨,因此,苏轼前往城东二十里可以致雷雨的石潭谢神,这首词是此次出行所写五首词中的第二首。
词的上片写村里的姑娘们闻听太守将到,于是匆匆忙忙梳妆一番,三五成群地扎堆在篱笆门前迎候。
为了能清楚地看一眼究竟,有的姑娘甚至挤破了红色的衣裙。
苏轼的作品赏析
![苏轼的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a215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2.png)
苏轼的作品赏析一、苏轼诗词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这首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
苏轼当时与弟弟苏辙分别已久,词中既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体现出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在宇宙的宏大背景下审视人生的悲欢离合,既有对现实不能与亲人团聚的遗憾,又有一种豁达超脱的情怀。
- 艺术特色- 从结构上看,词的上阕望月问天,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从明月起笔,对月的追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想象奇特。
下阕则怀人抒情,由对明月的赞美转到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最后以美好的祝愿作结。
在语言上,词的语言优美流畅,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用词精准地描绘出月光的流转,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状态。
- 主题思想-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游览赤壁矶,触景生情,缅怀古代英雄周瑜的同时,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词中通过对赤壁古战场壮丽景色的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力量。
而对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刻画,一方面表达了对周瑜年少有为、建立赫赫战功的钦佩,另一方面与自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怅惘。
- 艺术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开头的景物描写气势磅礴,为英雄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在人物描写上,抓住周瑜的神态和军事才能进行描写,简洁而生动。
从风格上看,这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英雄的敬仰,又有对自身命运的叹惋。
- 主题思想- 此词通过描写途中遇雨这一生活小事,表现出苏轼旷达超脱的胸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传达出一种不为外界环境所干扰的心境。
词中反映出苏轼对人生风雨的坦然面对,他在仕途不顺、历经磨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他对荣辱得失的淡然。
苏东坡十大经典作品
![苏东坡十大经典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84dd5de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7.png)
苏东坡十大经典作品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书法等,其中十大经典作品如下:1.《赤壁赋》:这部文学巨著是苏东坡的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散文之一。
在描绘赤壁战役和三国历史的同时,苏东坡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
2.《水调歌头》:这是苏东坡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婉转动听的语言表达了对亲友离去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词的音乐化和音韵美。
3.《东篱乐府》:这是苏东坡的一首长篇乐府,描写了东篱之战的历史故事和人性深处的矛盾。
它以抒情的情感和形神兼备的语言表现了作者的思考和人生观。
4.《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作是苏东坡的自然之声词,自由自在地描绘了壮观的赤壁之战。
它以其深情、韵味和抒情之力,成为苏东坡饱含人生哲理的经典作品之一。
5.《题西林壁》:这是苏东坡的一篇书法墨迹作品。
这幅作品以望断秋水的笔墨描绘了西林书院的景色,表达了对学府文化的推崇和崇尚。
6.《滕王阁序》:这部著名的文学作品是苏东坡在滕王阁上所作。
它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以赞美文化为主要表达内容,表现了苏东坡高洁的品格和艺术境界。
7.《和晏殊晴山集》:这部诗集是苏东坡和晏殊写的,以游走于晴山所作的诗为主。
这部诗集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诗歌才华和艺术追求,独具特色,引领了当时诗歌的潮流。
8.《寒食帖》:这是苏东坡的一幅书法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它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色和人物形象,灵动流畅,字迹工整,堪称是苏东坡的代表作。
9.《临安牧童词》:这部词作以流连于山水田园之中的牧童为主题,体现出苏东坡贪爱自然、生活多彩的一面。
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精致的词调,表现出作者对天地万物的深情留恋。
10.《答谢池上王十八员外》:这是苏东坡的一篇书信作品,是他在官场上的一种真实写照。
通过回信感谢一位友人的关心和赞扬,苏东坡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政治态度,充分体现出他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艺术风格]苏轼经典作品及艺术风格
苏轼的词创作是从他中年出任杭州通判时开始的,他最早的作品《浪淘沙咋日出东城》和《南歌子海上乘槎侣》,前者写春天之景,语言平易流畅,意境虽无过人之处,倒也清新可爱;后者写钱塘江潮,苏轼词的豪迈气概和诙谐风格微有端倪。
统观全局,苏轼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情爱、农村三类作品。
苏轼是满怀热情投入到政治生活中的,但是不幸的家庭经历、多蹇的仕途命运、严酷的权力争斗使他蒙受了一次次打击。
在作品中,有对理想的热情,有落魄的郁愤,有逆境中的不甘沉沦,真实细致地反映了苏轼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轼还是性情中人,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大都写得真切感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①彭乘:《墨客挥犀》。
②见原词序。
③陆游:《老学庵笔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密州任上,距苏轼元配夫人王弗去世正好十年。
词的起片开门见山,直抒感慨,丝毫不用铺垫和渲染,将思念和盘托出,有不吐不快之势。
生死殊途,南北相隔;仕途的失意,
人生的苦闷,满腑凄凉无处倾诉。
接下来退一步讲纵使相逢应不识,因为自己早已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
下片写梦中相见,结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将无法排解的思念之情溶入连绵不尽的未来,更衬出未亡人的情真意挚。
以词来写悼亡之情,苏轼是第一位也是写得最好的一位。
苏轼与下层劳动人民接触的深入与广泛,超出了同时代的任何一位作家,因此,他对劳动人民的疾苦十分敏感。
当看到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时,他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进而痛感平生五千卷,一字不疗饥。
①苏轼词作品,对劳动人民的疾苦远不如诗描写得那样深刻。
在全部30余首农村词中,最为成功的当属描写乡村风俗和勾画作者与乡野父老亲切融洽关系的作品。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春旱后得雨,因此,苏轼前往城东二十里可以致雷雨的石潭谢神,这首词是此次出行所写五首词中的第二首。
词的上片写村里的姑娘们闻听太守将到,于是匆匆忙忙梳妆一番,三五成群地扎堆在篱笆门前迎候。
为了能清楚地看一眼究竟,有的姑娘甚至挤破了红色的衣裙。
词的下片写村社,首句写村社的隆重,次句写供品的丰盛,末句写村民的欢愉。
全词犹若一幅淳厚质朴而又兴致盎然的农村风俗画。
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历代评论家仁智互见,总括起来,不外四点,即豪放、韶秀、清迥和真率。
苏轼词的豪放已为人所共赏。
俞文豹《吹剑续录》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推为豪放词的名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的最后,人间如梦句,给全篇豪放阔大的基调涂上了一笔抑郁的宿命论的色彩,令人扼腕。
《江城子密州出猎》早《念奴娇赤壁怀古》7年,是密州任上所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关于此词的写作,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有所叙及: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词的
①苏轼:《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诗。
上片首写声势浩大的出猎活动以及作者由此而激发生成的豪情,下片语意与上片一脉相承,紧扣豪情作文章,由出猎之豪情升发到报效国家之豪情。
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苏轼的心情并不愉快,自称老夫正是这种灰暗心情的反映,但苏轼并不悲观,而是对未来充满了信
心。
冯唐故典,寓含天生我才明主不弃的希冀。
词的结句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一旦为朝廷重用,当不负圣望,有所作为的雄心。
苏轼词中的韶秀清迥之作当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前人评价这些作品格奇而语隽,①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孰能至此!②苏轼词的真率与其为人的真率一脉相承,这一特点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都有体现。
苏轼词除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④、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
⑤、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
⑥这些豪迈刚健乐观爽朗的作品外,尚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消极之作,如,《醉落魄述怀》:醉醒醒醉,凭君会取这滋味。
浓斟琥珀香蚁,一到愁肠,更有阳春意。
须将墓席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
从他落魄陶陶里,犹胜醒醒,惹得闲憔悴。
这些作品是苏轼复杂思想的反映,有人生失意后的故作激愤之言,也有随缘委命的真情流露。
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而须加以甄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