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时偏移技术原理及发展应用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一、逆时偏移技术的优势 二、逆时偏移技术基本原理 三、逆时偏移技术算法描述
四、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五、结论与展望
结论和展望
原则上逆时偏移是实现全波场偏移成像的最佳方法,可以发展 为真振幅逆时偏移。随着向量并行计算机及高性能集群的快速发展 和进行高精度速度分析与建模思路的提出和初步实现,使得计算需 求和速度场对RTM的制约逐步减小,RTM再次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研究 意义与应用价值。 复杂条件下3D速度分块、相应速度分析与建模和RTM网格计算 方法研究、高精度3D有限差分抗频散波动方程 RTM算法研究及新的 3D保真成像条件的研究必将加速RTM的实用化,因此需要投入更多 的精力来发展和完善它。
( )
4 ⎛ ∂2u ∂2u ∂2u ⎞ 2 ∂4u ∂4u ⎞ 4⎛ ∂ u u(t − Δt ) = 2u(t ) − u(t + Δt ) + (vΔt ) ⎜ 2 + 2 + 2 ⎟ + (vΔt ) ⎜ 4 + 4 + 4 ⎟ ⎜ ∂x ∂y ∂z ⎟ ⎜ ∂x ∂y ∂z ⎟ 4! ⎝ ⎠ ⎝ ⎠ 4 4 ∂4u ⎞ ∂4u 4⎛ ∂ u + (vΔt ) ⎜ 2 2 + 2 2 + 2 2 ⎟ + O Δt4 ⎜ ∂x ∂y ∂y ∂z ∂z ∂x ⎟ 4! ⎝ ⎠ 2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RTM的研究方向: 3)研究新的3D保真成像条件。分析现有成像条件的优缺点 和复杂地质体地震保真偏移对成像条件的要求,研究并应用3D倾角 保真校正和能量照明补偿,来消除逆散射效应及反射倾角对偏移振 幅等动力学信息的影响;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RTM的研究方向: 4)弹性逆时深度偏移。到目前为止,人们在弹性波叠前逆 时深度偏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国内、外 在这一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它。 目前Huseyin Denli等提出的一种弹性成像的可选步骤是在波 场重构和成像时使用全矢量场。波场重构使用弹性波方程的数值解, 并且用多分量数据作为边界条件。ERTM是复杂区域真振幅偏移最有远 景的工具。
60炮偏移叠加成像结果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Marmousi模型 120炮偏移叠加成像剖面
单炮叠前偏移结果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做3D叠前RTM。 Lesage等 使用混合有限差分-混谱法算法的3D逆时偏移来解双程声波方 程。这一算法使得逆时偏移就可以处理 3D各向同性介质、3D VTI介质和3D TTI介质。 Robert Soubaras等还提出新的求解双程波动方程的算法: 两步法显式推进算法。Ben D. Wards等提出了基于傅里叶变换 的高保真时间推进方程,方法结合局部傅里叶变换(Gabor变 换)也适用于变速介质。Faqi Liu等在原标准波动方程的基础 上引入一个频散衰减项,以此来达到抗频散的效果。
主要内容:
一、逆时偏移技术的优势 二、逆时偏移技术基本原理 三、逆时偏移技术算法描述
四、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五、结论与展望
逆时偏移技术算法描述
(一)三维逆时深度偏移的定解问题可描述为:
∂ 2u ∂ 2u ∂ 2u 1 ∂ 2u + + 2 = 2 2 2 2 ∂x ∂y ∂z v ∂t
( )
利用差分法求解上面定义的定解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三维逆时深度 偏移问题。
逆时偏移技术算法描述
(二)边界条件 做正演和逆时偏移,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解决人工边 界的反射。若不能完全消除边界的反射,其剩余能量就会返回 到计算区域,经过多次数值积分,剩余能量不断积累增大,将 对记录造成一定影响。 有时使用最优系数吸收边界条件仍不能很好的解决人工边 界问题。采用多次透射边界和衰减边界相结合的办法,可以较 好地解决了边界反射问题。
谢谢各位专家!
弹性波 逆时偏 移 利用逆时偏 移为速度分 析和建模打 开新的领域
叠前逆 时偏移
角度域弹 性波逆时 偏移
抗频散 波动方 程逆时 偏移
相移时间 推进法逆 时偏移
垂直地震 剖面数据 的炮检距 逆时偏移
逆时偏移 的预处理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RTM的研究方向: 1)复杂条件下3D速度分块、相应速度分析与建模和RTM网格 计算方法研究。分析整个研究区域的速度分布特点,实现研究区域 沿深度方向的有效分块,基于每一分块的速度特点,有针对性地研 究相应的速度分析与建模方法,建立细化精确的速度场。研究RTM网 格的计算方法,推导相应的计算公式,获取相应区域的网格尺度, 为复杂条件下3D多步法分区RTM成像做准备;
逆时偏移技术基本原理
叠前逆时偏移:
叠前逆时偏移是对单炮记录数据进行逆时偏移,然后将各炮 成像结果叠加,得到最终的成像剖面。 对单炮记录,它将炮记录 的最后一个采样时刻的波场(x,z,T )作为起始平面,按时间反推, 并以地震剖面资料u( x, z=0,t)作为每一步进时间的边界条件,得 出时间t =0的(x, z),应用成像条件得到最终偏移结果 u(x, z, t=0)。
u( x, y, z, t ) t ≥T
u( x, y, z, t )
z=0
=0
max
= ψ (x, y, t)
v ( x , y , z ) 为纵横向可变的介质速度
ϕ ( x , y , t ) 为地表接收的三维地震纪录
逆时偏移技术算法描述
⎧ ∂ 2u a ∂ 2u ∂ 2u ∂ 2u + − bv 2 − bv 2 = 0 ⎪ 2 ∂y ∂z ⎪ ∂x∂t v ∂t ⎨ 2 2 2 2 ⎪ ∂ u − a ∂ u + bv ∂ u + bv ∂ u = 0 ⎪ ∂x∂t v ∂t 2 ∂y 2 ∂z 2 ⎩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偏移所用的速度模型。此速度模型分为三块,其中黄线定义了顶部 区域的底,绿线定义了中间区域的底。
图2:速度模型分区示意图
图3a: 用RTM成像结果
图3b: 混合成像结果
图3a所示为BP模型左边部分的RTM成像结果,图3b为混合成像结果 ,顶部和底部区域用单程波动方程偏移,中间区域用RTM进行成像。两种 偏移方法所用步长都是12.5m。可以看出两种成像之间没有大的差异。两种 成像结果中,盐丘体的陡倾侧翼界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成像,而且复杂丘体 下面的反射界面也都得到了成像。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图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模型(左)和两步法显式推进逆时偏移成像结果(右)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目前还发展了多步法逆时偏移,其思想是,根据速度将地 下构造沿着深度大体分成2-3块,然后从上到下对各小块区域 顺次应用RTM进行成像,这样就使得RTM经济有效,增加了其在 实际生产中的实用性。 而且,多步法逆时偏移过程中还可以将不同偏移方法结合 应用来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和成像效率。根据每一分块的速度 场的复杂情况,选择合适的偏移方法,只在必要时利用RTM算 法。这样,不但可以保持RTM的优势,而且充分利用其它各种 成像方法的优势,降低计算时间,得到高质量的成像。
主要内容:
一、逆时偏移技术的优势 二、逆时偏移技术基本原理 三、逆时偏移技术算法描述
四、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五、结论与展望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基于常规的有限差分叠前逆时偏移算法,使用求解程函方程得到的激发时间 成像条件,我们对凹陷模型和Marmousi模型做了相应的试算。
凹陷模型
u in, j,k = u(iΔx, jΔy, kΔz, nΔt )
,为导出高阶差分方程,需
把波场进行Taylor 展开。
逆时偏移技术算法描述
然后利用微分和差分关系,得到用于正演模拟和逆时深度偏移的高阶 差分方程的起始方程。另外,可以根据需要来组合不同阶次的差分格式。
4 ⎛ ∂2u ∂2u ∂2u ⎞ 2 ∂4u ∂4u ⎞ 4⎛ ∂ u u(t + Δt ) = 2u(t ) − u(t − Δt ) + (vΔt ) ⎜ 2 + 2 + 2 ⎟ + (vΔt ) ⎜ 4 + 4 + 4 ⎟ ⎜ ∂x ∂y ∂z ⎟ 4! ⎜ ∂x ∂y ∂z ⎟ ⎝ ⎠ ⎝ ⎠ 2 4 ∂4u ∂4u ⎞ 4 4⎛ ∂ u + (vΔt ) ⎜ 2 2 + 2 2 + 2 2 ⎟ + O Δt4 ⎜ ∂x ∂y ∂y ∂z ∂z ∂x ⎟ 4! ⎝ ⎠
图3c: 用RTM成像结果
图3d : 混合成像结果
图3c,d所示为对深源丘体区域所做的类似对比。两者大部分区域 成像效果一致,但图3d所示混合成像结果对陡倾同相轴有更好的成像效 果,如黄色箭头所示。和图3a所示RTM成像结果相比,图3d的陡倾同相 轴更连续,振幅更均衡。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逆时偏移技术原理及发展应用展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009年9月6号
主要内容:
一、逆时偏移技术的优势 二、逆时偏移技术基本原理 三、逆时偏移技术算法描述
四、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五、结论与展望
逆时偏移技术的优势
相对其他方法而言,逆时偏移(RTM)用全程波方程对波场延 拓,避免对波动方程的近似,因此没有倾角限制,原理上可以利用转 换波、棱镜波或多次反射波成像,并获得更精确的振幅等动力学信 息,实现保幅成像,还可以更好地对复杂速度场进行更细化更精确的 估计。成像方法不受介质速度变化的影响,能够对复杂区域进行较准 确的成像。另外,RTM也可以应用于工程地质勘探,为精确工程地质 勘探做出贡献。还可以为陡倾角反射层提供稳健的角度域共成像道集。
逆时偏移技术基本原理
叠前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 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激发时间成像条件。激发时间成像条件 是震源 到每个成像网格点的单程旅行时。 可以把地震记录看成地下不同点在不同时刻以不同强度激发的地震 波在地表的叠加结果,这就是激发时间成像条件的基本原理。激发时 间成像条件的求取是弹性波逆时偏移的难点之一,我们采用求解程函 方程的方法求取地下各点的成像条件。
⎧ ∂2 u a ∂2 u ∂2 u ∂2 u ⎪ ∂y∂t + v t 2 − bv 2 − bv 2 = 0 ∂ ∂x ∂z ⎪ ⎨ 2 2 2 2 ⎪ ∂ u − a ∂ u + bv ∂ u + bv ∂ u = 0 ⎪ ∂y∂t v ∂t 2 ∂x 2 ∂z 2 ⎩ ⎧ ∂2 u a ∂2 u ∂2 u ∂2 u ⎪ ∂z∂t + v 2 − bv 2 − bv 2 = 0 ∂t ∂x ∂y ⎪ ⎨ 2 2 2 2 ⎪ ∂ u − a ∂ u + bv ∂ u + bv ∂ u = 0 ⎪ ∂z∂t v ∂t 2 ∂x 2 ∂y 2 ⎩
x = X max x = X min
y = Ymax y = Ymin
z = Z max z = Z min
. 上面为3个方向两端的边界条件,其中 a = 10508576, b = 0.7514708875
逆时偏移技术算法描述
为导出该方程的离散差分格式,需把观测对应的地下 介质分布区域或要对其进行地震波模拟的模型区域离散 化,即把它们剖分成一个个的小方块。 令
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RTM的研究方向: 2)复杂地质条件下高精度3D有限差分抗频散波动方程 RTM 算法研究。基于每一分块的速度特点和对成像精度的要求,结合现 有方法对起伏地表、高陡构造和复杂储层区等复杂地质条件的适用 性和方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研究相应的高精度3D有限差分抗频散 波动方程RTM算法,有效减小有限差分RTM过程中的频散;
主要内容:
一、逆时偏移技术的优势 二、逆时偏移技术基本原理 三、逆时偏移技术算法描述
四、逆时偏移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五、结论与展望
逆时偏移技术基本原理
叠后逆时偏移: 叠后逆时偏移使用的是爆炸反射 面成像原理,处理的是水平叠加 剖面。叠后逆时计算是从时间剖 面的最后一个时间采样点起,逆 时外推直到零时间,此时空间所 有的振幅值就组成了最终的偏移 剖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