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程》郭振平主编第十一章-流体运动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流体运动基础
一、基本知识点
流体的可压缩性:流体的体积会随着压强的不同而改变的性质。
流体的黏性:内摩擦力作用导致相邻流体层速度不同的性质。
理想流体:绝对不可压缩且完全没有黏性的流体。
稳定流动:空间各点的流速不随时间变化的流体流动。
流线:在流体空间设想的一系列曲线,其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与流体通过该点时速度方向一致。
任何两条流线不能相交。
流管:在稳定流动的流体中的一个由流线围成的管状微元。
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一截面的流体质量都相等,即
S ρυ=恒量
也称为质量流量守恒定律。
理想流体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一截面的流体体积都相等,即
S υ=恒量
也称为体积流量守恒定律。
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单位体积的势能、动能及该点压强之和是一恒量,即
21
2
P gh ρρυ++=恒量
牛顿黏滞定律:黏性力f 的大小与两速度不同的流体层的接触面积S 及接触处的速度梯度
d dx
υ
成正比,即 d f S
dx
υη= 式中比例系数η称为流体的黏滞系数或黏度。
η值的大小取决于流体本身的性质,并和温度有关,单位是2
N s m -⋅⋅或Pa s ⋅。
表11-1 几种流体的黏度
流体 温度()C ︒
η()Pa s ⋅
流体 温度()C ︒
η()Pa s ⋅
水
0 20 37 100 31.7910-⨯ 31.00510-⨯ 30.69110-⨯ 30.28410-⨯ 空气
0 20 100
617.110-⨯ 618.110-⨯ 621.810-⨯
蓖麻油
7.5
20 50 60
112.2510-⨯ 19.8610-⨯ 1
1.2210-⨯ 10.8010-⨯ 氢气
-1 251
68.310-⨯ 61310-⨯
血液 37
3(2.5~3.5)10-⨯
二氧 化碳
0 300
61410-⨯ 62710-⨯
雷诺数: 判断黏性流体的流动状态的一个无量纲的数
e r
R ρυη
=
式中,υ为流速,ρ为流体密度,η为黏度,r 为流管半径。
层流:1000e R <
过渡流动:10001500e R << 湍流:1500e R > 黏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2
211122
21122
P gh P gh E ρρυρρυ++=+++∆ 黏性流体在均匀水平管中稳定流动方程:
12P P E =+∆
只有水平管两端存在压强差,黏性流体才能稳定流动。
黏性流体在开放的粗细均匀管道中稳定流动方程:
12gh gh E ρρ-=∆
只有存在高度差,流体才能在管道中稳定流动。
泊肃叶定律:流量Q 与管道两端的压强差成正比,与流阻f R 成反比。
即
12
f
P P Q R -=
48f R L R ηπ=
斯托克斯定律:球形物体在黏性流体中运动受到的黏滞阻力为
6f vR πη=
式中,η是流体的黏滞系数,v 是球体相对流体的速度,R 是球体半径。
内聚力:液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表面层:液体和气体的接触面。
附着层: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层内具有促使表面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作用在分界线L 上的表面张力F ,其大小与分界线长度L 成正比,即
F L α=
式中α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在数值上等
于单位长度线段两侧液面相互作用的表面张力,单位是1
N m -⋅。
表11-2 几种液体与空气接触时的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
温度
()C ︒
α()N m
液体
温度
()C ︒
α()N m
水 0 0.0756 甘油 20 0.0634 水 20 0.0728 氯仿 20 0.0271 水 60 0.0671 苯 20 0.0228 水 100 0.0589 甲醇 20 0.0226 血浆 20 0.060 丙酮 20 0.0237 尿液
20
0.066
酒精
20
0.022
肥皂液 20 0.025 牛奶 20 0.050 溴化钠
熔点
0.103
水银
20
0.470
液体的表面能:表面层下面的分子对液体内部分子的引力势能。
凸液面附加压强:液面下液体的附加压强与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成正比,与液面的曲率半径成反比。
即
02s P P P R
α
=-=
凹液面附加压强:
02s P P P R
α=-=-
润湿:水滴在玻璃板表面延展分布的现象称为润湿,或称浸润。
不润湿:水银滴在水平的玻璃板上会聚成一个球立在玻璃板上的现象。
接触角:在固、液、气三者共同相互接触点处分别作液体表面切线与固体表面的切线(该切线指向固-液接触面这一侧),两切线通过液体内部所成的夹角θ。
液体润湿固体:0<θ<π/2 完全润湿:θ=0 不润湿:π/2<θ<π 完全不润湿:θ=π 毛细管:内径很细的管。
毛细现象:将毛细管插入液体内,管内外的液面将出现高度差的现象。
气体栓塞:当毛细管中部有气泡时,液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发生阻塞的现象。
二、典型习题解题指导
11-1文特利管常用于测量液体的流量或流速。
如图11-1所示,在变截面管的下方,装有U 型管, 内装水银。
测量水平管道内的流速时,可将流量计 串联于管道内,根据水银表面的高度差,即可求出 流量或流速。
已知管道横截面为S 1和S 2 ,水银
与液体的密度各为g ρ和y ρ,水银面高度差为h ,
求液体流量。
设管道中理想流体做定常流动。
图11-1
解:设水平流线上两处流速分别为v 1和v 2,则根据连续性方程 1122v S v S =
再根据伯努力方程
12221111222211
22
P gh v P gh v ρρρρ++=++ 有
()12221221221111
22
v v P P g h h ρρρρ-=-+- 联立两个方程得
()22
2
22122212211211122
v S v P P g h h S ρρρρ-=-+-
考虑21h h =,21ρρ=,而用U 形管测量1、2两点压强差 ()
12g y P P gh ρρ-=- 求得流速
1v S =
2v S =
流量
11221Q v S v S S S ===
11-2 皮托管常用来测量气体的流速。
如图11-2所示,开口1与气体流动的方向 平行,开口2则垂直于气体流动的方向。
两开口分别通向U 型管压强计的两端,根 据液体的高度差便可求出气体的流速。
已 知气体密度为r ,液体密度为 r 1 ,管
内液面高度差为h ,求气体流速。
气体沿 水平方向,皮托管亦水平放置。
空气视为
理想流体,并相对于飞机做稳定流动。
图11-2
解:在一条水平流线上两点应用伯努力方程:
12
2212
1122P v P v ρρ+=+ 用U 形管测量1、2两点压强差
()12g y P P gh ρρ-=-
考虑10v =,得
2v = 11-3 水库放水,水塔经管道向城市输水以及挂瓶为病人输液等,其共同特点是液体自大容器经小孔出流。
由此得下面研究的理想模型:大容器下部有一小孔。
小孔的线度与容器内液体自由表面至小孔处的高度h 相比很小。
求在重力场中液体从小孔流出的速度。
液体视为理想流体。
解:设液面和小孔流速分别为v 1和v 2,液面面积和小孔截面积分别为S 1和S 2,则根据连续性方程
1122v S v S =
再设水深为h 1,小孔高度为h 2,根据伯努力方程 1222112211
22
P gh v P gh v ρρρρ++
=++ 考虑近似条件12S S >>,21v v >>,10v ≈ 联立上述各式解得小孔处的流速为
2v =
=
11-4 一个由旋转对称表面组成的水壶,其对称轴沿竖直方向,壶底开有一个半径为r 的小孔,为使液体从底部小孔流出的过程中壶内液面下降的速率保持不变,壶应做成什么形状?
解:取竖直方向为z 轴,水平方向为x 轴,小孔处为坐标原点。
水壶的开头由壶的水平截面半径与z 的关系决定。
设当液面与底部的距离为z 时,液面所呈现的圆的半径为x ,此
时液体从小孔中流出的速率为v ,液面以恒定速度u 下降。
由伯努力方程有
22
1122
v u gz ρρρ=+ 其中,ρ为液体密度。
由连续性方程可写出 2
2
u x v r ππ⋅=⋅ 其中,r 为小孔的半径。
联立上两式可解得
42
412x u gz r ⎛⎫
-= ⎪⎝⎭
上式可改写为
()2444
2u x r z gr
-=
由于r x <<(定常流动的条件),上式又可简化为
24
4
2u x z gr =
11-5 设人体主动脉的内半径为0.01m ,血液的流速、黏度、密度分别为1
0.25m s v -=⋅,
33.010Pa s η-=⨯⋅,3-31.0510kg m ρ=⨯⋅,求雷诺数并判断血液以何种状态流动。
解:雷诺数为
33
1.05100.250.01
8753.010e vr R ρη-⨯⨯⨯===⨯ 这一数值小于1000,所以血液在主动脉中为层流。
11-6 成人主动脉的半径约为2
1.310m -⨯,问在一段0.2m 距离内的流阻f R 和压强降落
P ∆是多少?设血流量为43-11.0010m s -⨯⋅,黏度为33.010Pa s η-=⨯⋅。
解: ()
3
442341035.5103.114.32.0100.388---⋅⋅⨯=⨯⨯⨯⨯⨯==m s Pa R L R f πη Pa Q R P f 35.510
0.11035.54
4
=⨯⨯⨯==∆-
11-7 如图11-3所示,一滴管滴下50滴液体的总质量为 1.65g ,滴管的管口内径为1.35mm ,试求此液体的表面张力。
解:滴管中的液体滴出时,在管口处先形成一球形的小
液滴。
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在管口上,其反作用力则用于支 撑液滴的重量。
当液滴增大至快要脱落时,其上端颈部的直 径等于滴官的口径d 。
设液滴的质量为m ,由静力平衡条件
可得 图11-3
d mg πγ=
()3
2
3
1.65109.8/507.63103.14 1.3510
mg d γπ---⨯⨯===⨯⨯⨯ N/m 11-8 用毛细管上升法测定某液体表面张力。
已知液体密度为790kg·m -3,在半径2.46×10-4m 的玻璃毛细管中上升高度2.50×10-2m ,假设该液体能很好地润湿玻璃。
求此液体的表面张力。
解: 2447909.8 2.510 2.4610 2.381022
ghR
ρσ---⨯⨯⨯⨯⨯=
==⨯ N/m
11-9 两块平行且竖直放置的玻璃板,部分地浸入水中,使两板间保持距离0.1mm d =。
试求每块玻璃板内外两侧所受压力的合力。
已知板宽15cm l =,水的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0.07 N/m ,接触角0θ=︒。
解:对高度为h 的液面,其压强P 满足
0P P gh ρ=-
在h 处,dF PdS =内,因此
()()2
000
12
H
H
F P gh dS P gh ldh PlH glH ρρρ=-=-=-⎰
⎰
内 由
0F P lH =外
2/2
gH d d
α
α
ρ=
=
得
()
222
22342215100.07151.0109.8 1.010l F F F gd αρ--⨯⨯⨯=-=-=-=⨯⨯⨯⨯外合内 N 11-10 如所示的U 形玻璃管,两臂的内直径分别为1.0 mm 和3.0 mm 。
若水与管壁完全润湿,求两臂的水面高度差。
解: 以P A 表示细管内凹状水面下的压强,以P B 表示 粗管内凹状水面下的压强。
压强P B 应等于细管中与B 同深度 的C 点的压强P C ,设液面上方的气压为P 0,应有
B C A P P P gh ρ==+ 即
0022B A
P P gh r r αα
ρ-=-+ 式中r A 和r B 分别为细管和粗管的内半径。
代入数值得 图11-4
32333211272.81011 2.0101.0109.80.510 1.510A B h g r r αρ----⎛⎫⨯⨯⎛⎫
=-=-=⨯ ⎪ ⎪⨯⨯⨯⨯⎝⎭
⎝⎭ m 11-11吹成一个直径为10cm 的肥皂泡,设皂液的表面张力系数为40×10-3N/m ,需要做多少功? 解:
11-12 已知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 a ,用此液体吹成半径为 R 的液泡,求液泡内压强。
(大气压为P 0
)
解: 设液泡外压强为P 0,液泡内压强为P 2
如图11-5所示,液泡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压强为 10S P P P =+=2S P P -
2
2223244108(510)2.5110A S R J
ααππ---∆=∆=⋅⋅=⨯⨯⨯⨯≈⨯A S
α∆=
∆
所以 210042S S P P P P P P R
α
=+=+=+
图11-5
11-13 如图11-6所示,玻璃毛细管直径为1mm, 水在毛细管里上升了30mm ,如果管子慢慢地竖直下降,直到管子顶端离烧杯里的水面20mm 时,求此时管中 液面的曲率半径。
解: 302cos h gr
αθ
ρ=
00202P P gh R
α
ρ=-
+ 302h r g α
ρ=⋅ 302020
20.75mm h
R r gh h αρ=
=⋅= 图11-6 11-14 将一个半径为 R 的球型液珠分散成8个半径相同的小液滴需做多少功?(设表面张力系数为α)
解: 由A S
α∆=
∆ 作功 ()()
222284448A S r R r R ααπππα∆=⋅∆=⋅⋅-=⋅-
由于
3344833
R r ππ=⋅ 有 1
2
r R =
因此 ()
222424A R R R παπα∆=⋅-=
11-15 试求当半径r=2×10-3
mm 的许多小水滴融合成一个半径R=2mm 的大水滴时,所减少的表面能。
解:设有n 个小水滴,则
334433
R n r ππ=⋅ ()
33
93
33210210R n r -===⨯ 表面能
(
)()22
2
2444E S n r R
nr
R ααπππα∆=⋅∆=⋅⋅-=⋅-
整理
. 代入数值得
()()22296334 3.147.31010210210 3.6710E J ----⎡⎤∆=⨯⨯⨯⋅⨯⨯-⨯≈⨯⎢⎥⎣⎦
11-16 一个肥皂泡的直径为圆形水珠的2倍,设肥皂泡的 a 是水的3倍,求水滴和肥皂泡的内外压强差之比。
解: 2/11124/2233
R R P P R R αααα∆==⋅=⋅⋅=∆水水水肥肥肥肥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