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重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转化处理过程中,可能感染杂菌,导致假阳性转化 子的出现,因此须设以下几种对照处理:
① DNA对照处理。转化处理液中用0.2ml无菌水代替0.2m1 感受态细胞,检验DNA溶液是否染菌。 ② 感受态细胞对照处理。转化处理液中用0.1ml NTE缓冲液 (500mM NaCl, 10mM Tris-HCl, 1mM EDTA, pH8.0)代替 0.1m1DNA溶液,检验感受态细胞是否染菌。 ③ 感受态细胞有效性对照处理。在0.2ml感受态细胞中加入 0.1ml已知容易转化这种感受态细胞的质粒DNA。
完全适用于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具有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的 优点。每微克质粒DNA产生将近107个转化菌落,该效率可满足常
规克隆的需要。该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可贮存于-70 ℃备用。
• 该法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成批制备 感受态细胞。对这种感受态细胞进行转化,每μg 质粒DNA可以获得5×106~2×l07个转化茵落,完 全可以满足质粒的常规克隆的需要。
重组体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 将外源重组体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包括转化、转染、 转导、显微注射、电穿孔等多种方式。这些途径将随载 体种类和受体系统的不同而异。转化和转导主要适应于 细菌一类的原核细胞和酵母这样的低等真核细胞,而显 微注射和电穿孔主要应用于高等动植物的真核细胞。
把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引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称为转化 (transformation)。
⑨
关于细菌的感受态本质与存在
• 局部原生质体化假说——细菌表面的细胞壁结构发生变化, 即局部失去细胞壁或局部溶解细胞壁,使DNA分子能通过 质膜进入细胞。
• 酶受体假说——感受态细胞表面形成一种能接受DNA的酶 切位点,使DNA分子能进入细胞。 通常制备高效转化的感受态细胞的方法是:在冰浴中,用 一定浓度的CaCl2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细菌。 CaCl2处理后的细菌一般4℃可保存48h,用于转化,大多数 能在1-2天内具有吸收外源DNA的能力。
转化的办法:
用氯化钙制备新鲜的感受态细胞转化法
用复合剂制备感受态细胞
高压电穿孔转化法
三亲本杂交接合转化大肠杆菌
•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自然条件下很难 进行转化,其主要原因是转化因子的吸收较为困 难。在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中,转化受体菌细胞 的是根据人们需要构建的外源重组质粒DNA分子, 而非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转化因子)。 • 因此在大肠杆菌的转化实验中,很少采取自然转 化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首先采用人工的方法制 备感受态细胞,然后进行转化处理,其中代表性 的方法之一是Ca2+诱导的大肠杆菌转化法。
Ca2+诱导的大肠杆菌转化法
• Ca2+诱导DNA对大肠杆菌细胞的转化的可能原因:
①在0° C的CaCl2低渗溶液中,细菌细胞发生膨胀,同时 CaCl2使细胞膜磷脂层形成液晶结构,促使细胞外膜与内 膜间隙中的部分核酸酶解离开来,诱导大肠杆菌形成感 受态。 ②Ca2+能与加入的DNA分子结合,形成抗DNA酶(DNase) 的羟基-磷酸钙复合物,并黏附在细菌细胞膜的外表面上。 当42℃热刺激短暂处理细菌细胞时,细胞膜的液晶结构 发生剧烈扰动,并随之出现许多间隙,为DNA分子提供 了进入细胞的通道。
用复合剂制备感受态细胞
菌株暴露于组合的二价阳离子(MnCl2和CaCl2)
中更长时间,并且用氯化六氨合高钴、DMSO、DTT
(二硫苏糖醇)等复合试剂处理细菌以提高转化效
率。高于5×108个转化菌落。
• Mg2+对DNA分子有很大的稳定性作用,因此利用 MgCl2与CaCl2共同处理大肠杆菌细胞,可以提高 DNA的转化效率。如利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 二硫苏糖醇(DDT)等进一步处理细胞,能诱导高 频感受态细胞的形成,转化效率可提高100~1000 倍,且对大小质粒分子均可进行有效的转化。 • 但该法要求条件高,对外界污染物极为敏感,通 常很少采用。
五、动物受体细胞
– 优点:
1. 能识别和除去外源真核基因中的内含子,剪切和加工成 熟的mRNA。 2. 真核基因的表达蛋白在翻译后能被正确加工或修饰,产 物具有较好的蛋白质免疫原性,约为酵母细胞的16~20 倍。 3. 易被重组DNA质粒转染,具有遗传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4. 经转化的动物细胞可将表达产物分泌到培养基中,便于 提纯和加工,成本低。
转化:重组质粒DNA分子通过与膜蛋白结合进入受体细 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称之为转化。转 化现象最早是由Griffith于1928年在肺炎双球菌中发现的。
• 细菌转化的本质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 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即转化因子,并在 细胞中通过遗传交换将之组合到自身的基 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的相应遗传性状 的过程。
– 基因组为原核型,除了裸露的染色体DNA外,不含叶绿体DNA 和线粒体DNA,遗传背景简单,便于基因操作和外源DNA的检 测。 – 细胞壁属G-,主要由肽聚糖组成,便于外源DNA的转化。 – 营光合自养生长,培养条件简单,只需光、CO2、无机盐、水和 适宜的温度就能满足生长需要。 – 多种蓝藻含内源质粒,为构建蓝藻质粒载体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 蓝藻富含蛋白质,并且多数蓝藻无毒,早已用作食物或保健品, 在此基础上采用转基因技术,把一些重要药物的基因转入无毒 蓝藻,就可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第五章 重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一节 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receptor cell)
又称为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host cell)等,从实 验技术上讲是能摄取外源DNA并使其稳定维持 的细胞;从实验目的上讲是有应用价值和理论 研究价值的细胞。
作为基因工程的宿主细胞必须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下特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便于重组DNA分子的导入; 能使重组DNA分子稳定存在于细胞中; 便于重组体的筛选; 遗传性稳定高,易于扩大培养或发酵生长; 安全性高,无致病性,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生物 污染; 有利于外源基因蛋白表达产物在细胞内的积累, 或促进外源基因的高效分泌表达。 在遗传密码的应用上无明显偏倚性; 具有较好的翻译后加工机制,便于真核目的基因 的高效表达; 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至今被用作受体菌的原核生物有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蓝细菌等。
(一) 大肠杆菌受体细胞
• 大肠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它是目前为止研究得最为 详尽、应用最为广泛的原核生物种类之一,也是基因 工程研究和应用中发展最为完善和成熟的载体受体系 统。 • 优点:繁殖迅速、培养简便,代谢易于控制。 • 缺点:大肠杆菌细胞间隙中含有大量的内毒素,可导 致人体热原反应。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类型:
• 原核生物细胞 • 真核生物细胞
– 真菌细胞 – 植物细胞 – 动物细胞
一、原核生物细胞
优点:
1. 大部分原核生物细胞无纤维素组成的坚硬细胞壁,便 于外源DNA的进入。 2. 没有核膜,染色体DNA没有固定结合的蛋白质,为外 源DNA与裸露的染色体DNA重组减少了麻烦。 3. 原核生物多为单细胞生物,容易获得一致性的实验材 料,并且培养简单,繁殖迅速,实验周期短,重复实 验快。 4. 基因组小,遗传背景简单,并且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 基因组,便于对引入的外源基因进行遗传分析。
•
(三) 蓝细菌(蓝藻)
• 蓝藻——又称蓝绿藻或蓝细菌,它含有叶绿素a(缺乏叶 绿素b)和藻胆素,具有光合系统Ⅰ (PS Ⅰ) 和光合系统Ⅱ (PS Ⅱ)、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又具有细菌的特征,无 细胞核及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染色体裸露,是一种典 型的原核生物。 • 蓝藻作为表达外源基因的受体菌兼具微生物和植物的优 点,具体表现在:
– 缺点:组织培养技术要求高,难度较大。
– 目前用作基因转移的受体动物主要有猪,羊、牛、鱼等经济 动物和鼠、猴等实验动物,主要用途在于大规模表达生产天 然状态的复杂蛋白质或动物疫苗、动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及人 类疾病的基因治疗等。
第二节 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
一、重组基因导入原核受体细胞
(一)转化
二、丝状真菌受体细胞
霉菌的基因结构、表达调控机理,以及蛋白质 加工与分泌都具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利用其表达 高等动植物基因具有原核生物细胞无法比拟的优 点。 霉菌培养条件简单,可以大规模培养; 霉菌可以分泌表达目的基因产物,大大简化目 标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三、酵母菌细胞
• 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外源真核基因理想的表达 系统。 • 优点: 1. 酵母菌是结构最为简单的真核生物之一,其基 因表达调控机理比较清楚,遗传操作相对比较 简单。 2. 具有真核生物蛋白翻译后修饰加工系统。 3. 不含有特异性病毒,不产生毒素。 4. 培养简单,利于大规模发酵生产,成本低廉。 5. 能使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分泌至培养基中,便于 产物的提取和加工。
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受体细胞的机制
• 一般认为只有双链闭环或开环的质粒DNA分子才能 转化,而线形DNA分子不能获得转化子。因此,环 状DNA分子中混杂线形DNA分子,会影响环状DNA 分子的转化效率。 • 也有人认为吸附在受体细胞表面上的是双链DNA, 但却以单链DNA进入细胞,这与革兰氏阳性菌的转 化过程相似。
缺点:
1. 原核生物细胞不具备真核生物的蛋白质折叠复性系统, 即使真核生物基因能得到表达,得到的多是无特异性空 间结构的多肽链。 2. 原核生物细胞缺乏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加工系统,而许多 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正是依赖于其侧链的糖基化 或磷酸化等修饰作用。 3. 原核细胞内源性蛋白酶易降解异源蛋白,造成表达产物 不稳定。
(二)枯草杆菌受体细胞
• • 枯草杆菌又称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 优点: 1. 枯草杆菌具有胞外酶分泌-调节基因,能将具有表 达的产物高效分泌到培养基中,大大简化了蛋白表 达产物的提取和加工处理等,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 真核生物的异源重组蛋白经枯草杆菌分泌后便具有 天然的构象和生物活性。 2. 枯草杆菌不产生内毒素,无致病性,是一种安全的 基因工程菌。 3. 枯草杆菌具有芽孢形成的能力,易于保存和培养。 4. 枯草杆菌也具有大肠杆菌生长迅速、代谢易于调控、 分子遗传学背景清楚等优点。 应用:已成功的用于表达人的β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和动物口蹄疫病毒VPI抗原等。
用氯化钙制备新鲜的感受态细胞转化法
细菌在低温下经CaCl2溶液处理,细菌细胞膨胀成球形,提高了 膜的通透性,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se的羧基-钙磷酸 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上,经42℃短时间热冲击处理,会使受
体细菌中诱导产生出一种短暂的感受态。在此期间它们能够摄取
各种不同来源的DNA,如λ噬菌体DNA或质粒DNA等。
四、植物受体细胞
– 优点:全能性,即一个分离的活细胞在合适的培 养条件下,较容易再分化成植株,这意味着一个 获得外源基因的体细胞可以培养出能稳定遗传的 植株或品系。 – 缺点:植物细胞有纤维素参与组成的坚硬细胞壁, 不利于摄取重组DNA分子。 – 现在用作转基因受体的植物有水稻、棉花、玉米、 马铃薯、烟草等经济作物和拟南芥等模式植物。
将重组噬菌体DNA直接引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称为转染 (transfection)。 若重组噬菌体DNA被包装到噬菌体头部成为有感染力的噬菌体颗 粒,再以此噬菌体为运载体,将头部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中, 这一过程称为转导(transduction)。
转化反应
DNA分子转化的过程如下: 1.吸附——完整的双链DNA分子吸附在受体菌的表面; 2.转化——双链DNA分子解链,单链DNA进入受体菌,另一链降解; 3.自稳——外源质粒DNA分子在细胞内又复制成双链环状DNA; 4.表达——供体基因随同复制子同时复制,并被转录、翻译。 有的实验结果表明,进行转化的是双链DNA,有的则证明吸附在 细胞表面的是双链DNA,但是以单链DNA进入细胞。 至于质粒DNA转化质粒构型的关系,认为只有闭环DNA与开环DNA 的转化,才能获得转化子,而线性质粒DNA进行转化不能得到转 化子,因为用超螺旋闭合环状和开环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不会受 到菌体酶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