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
1.我国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就是——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张机)所著的
《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2.被后人尊为医中之圣的医家就是——张仲景
3.张仲景奋发学医——“乃勤求苦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
《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4.《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金匮》两部分,伤寒主论外感热病,兼论内伤杂
病;《金匮》主论内伤杂病,兼论外感热病
5.《伤寒论》全书十卷,共397条,22篇,113方(实际为112方,其中有一方只有方名,没
有药物)
6.《伤寒论》有两种版书,一就是宋版本,二就是成注本。宋版本原刻本已佚失,今有明
代赵开美的复刻本,又称赵刻本。成注本就是金代成无己注解的。原书杂病部分后经整理为《金匮要略》
7.《伤寒论》的价值——一就是创立了六经辨证的体系。二就是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
础。三就是立法严谨,处方精湛,具有典范作用。
8.《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就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如《内经》
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所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狭义的伤寒就是指外感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就是五种中的伤寒。如《伤寒论》所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9.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
10、既就是辨证的纲领,又就是论治的准则,就是指———《伤寒论》的六经。
11.六经病证的纲领———
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⑵阳明之为病,胃肠实就是也。
⑶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⑷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⑸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⑹阙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12.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
13.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六经辨证就是辨证论治的纲领,八纲辨证就是对
疾病的病位、性质总的概括,二者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太阳、阳明、少阳即三阳,三阳病属热证、实证;(柴葛解肌汤)。太阴、少阴、厥阴即三阴,三阴病属寒证、虚证。如《伤寒论》所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为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为阴也;
14.传变——传,就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就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
循一般规律而起着性质的传变
15.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有三:一就是正气的强弱;二就是感邪的轻重;三就是治疗
的当否
16.循经传——按照六经的次序相传(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17.越经传——不按六经的次序而就是隔经相传
18.直中——病邪不经三阳经而直接侵入三阴经
19.里证出表——就是指病邪从三阴经的病变转为三阳经的病变
20.合病——凡两经或三经的症证同时出现
21.并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病证又起,称并病
22.两感——互有表里的两经同时受邪,如少阴与太阳
23.坏病——误治以后病情恶化,即“坏病者,即变证也。”
24.太阳主升阳明主合,少阳主枢。(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
25.六经病症的治则——扶正祛邪。即扶正:扶阳气存阴液
26.五个一分——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有一分白苔便有一分表证;有一分阳气便
有一分生机;有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存的一分血,便保一分命
27.四个久——久病入络,久病入血,久病入肾,久病乃虚
28.七症一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小柴
胡汤)脉弦
29.试述六经病的治则——扶正祛邪,即扶阳气存阴液。三阳病以祛邪为主:太阳病汗法;
阳明病,清法、下法;少阳病,与法。三阴病以扶正为主:太阴病,温法;少阴病,寒化扶阳抑阴,热化育阴清热;厥阴病,寒温并用
30.表里同病的治则——一就是先表后里,为常法;二就是先里后表,就是变法,就是指里
证为急,应先治里后治表;三就是表里同病,治表里不去,治里表不解,应表里兼顾,敦轻敦重而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
1.阳病——属表证。其病理:风寒入侵,卫阳被遏,营阴凝滞,为伤寒表实证(感受寒邪);若荣卫不与,若卫强营弱,为中风表虚证(感受风邪)。其证型有:太阳表证、太阳里证两大类(太阳经证、太阳腑证)。表证(经证)为伤寒、中风、温病;里证(腑证)为蓄水证与蓄血证
2.太阳病本证分类——一就是太阳中风证,解肌祛风,调与营卫,方用桂枝汤。二就是太
阳伤寒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黄汤。三就是表郁轻证,辛温小发其汗,桂麻各半汤
(桂麻各半汤,风疹此方良)
3.表郁轻证——表证日久,不得汗解,以发热恶寒呈阵发性为表现特点的风寒表证
4.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5.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有余,主表证,亦主虚证
6.寸口定位——掌后高骨就是谓关,关前为阳(寸脉),关后为阴(尺脉),左手心肝肾,右手
肺脾命,上主上,中主中,下主下,浮取为阳,沉取为阴。
7.诊脉的要领——滑寿(滑伯仁)《诊家枢要》云:“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
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举即浮取;按即沉取;寻即中取。”
8.太阳病的分类——有三:一就是中风(第2条);二就是伤寒(第3条);三就是温病(第6
条)
9.太阳中风证主要脉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表虚证)
10.恶寒重,发热轻,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表热证;发热轻、恶风自汗,太阳中风证(表
虚证)。
11.缓脉——一息四至,来去怠缓,主湿又主脾胃虚弱。(缓者脾虚也,缓者湿盛也,缓者主
虚也。)
12.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
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13.紧脉——脉来绷急,状若牵绳转索、主寒、主痛、主宿食。
14.温病的主要特点——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15.——就是指阵发性四肢抽搐。
16.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17.辨传变与欲解——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