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期末复习(一)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章末复习(复习课件)32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章末复习(复习课件)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e460d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b.png)
θ
4、检查:防止错画力、多画力、漏画力。
A
FN
Ff
F1
θ F2
G
05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共同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
区 物体
作用 时间
力的
别 性质
作用 效果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 变化,同时消失
一定相同
不可抵消,不能求合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不一定同时产生,但 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用
产生原因: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力
力学中 常见的 三种力
①
重力
方向:__竖__直__向__下_ 大小:G= mg 重心:重心是重力的 等效
作用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
匀的物体的重心在 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
一0、2 知知识清识单清单
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处发生 弹性 形变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103N/m
C.当弹簧受F2=80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量x2=80cm
D.当弹簧伸长量x1=20cm时,拉力F1=200N
【参考答案】B
课堂练习
【练习4】(多选)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
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A、B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1和B、C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2有可能是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
【参考答案】CD
课堂练习
【练习5】如图所示,垂直墙角有一个截面为半圆的光滑柱体,用细线拉住的 小球静止靠在接近半圆底端的M点。通过细线将小球从M点缓慢向上拉至半 圆最高点的过程中,细线始终保持在小球处与半圆相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检查:防止错画力、多画力、漏画力。
A
FN
Ff
F1
θ F2
G
05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共同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
区 物体
作用 时间
力的
别 性质
作用 效果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 变化,同时消失
一定相同
不可抵消,不能求合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不一定同时产生,但 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用
产生原因: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力
力学中 常见的 三种力
①
重力
方向:__竖__直__向__下_ 大小:G= mg 重心:重心是重力的 等效
作用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
匀的物体的重心在 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
一0、2 知知识清识单清单
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处发生 弹性 形变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103N/m
C.当弹簧受F2=80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量x2=80cm
D.当弹簧伸长量x1=20cm时,拉力F1=200N
【参考答案】B
课堂练习
【练习4】(多选)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
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A、B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1和B、C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2有可能是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
【参考答案】CD
课堂练习
【练习5】如图所示,垂直墙角有一个截面为半圆的光滑柱体,用细线拉住的 小球静止靠在接近半圆底端的M点。通过细线将小球从M点缓慢向上拉至半 圆最高点的过程中,细线始终保持在小球处与半圆相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浙教版九年级上第三章圆复习(1)课件ppt
![浙教版九年级上第三章圆复习(1)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72dad9b9f3f90f76c61b7b.png)
.
C B O F A D E
D
O A C B E
8.已知:如图,AB,CD是⊙O直径,D是弧AE中点,AE与CD交于F, OF=3,则BE= .
9.如图,DE ⊙O的直径,弦AB⊥DE,垂足为C,若AB=6,CE=1,则 CD= ,OC= .
10.已知⊙O的半径为10cm,弦AB∥CD,AB=12cm,CD=16, 则弦AB与 CD的距离为 .
L2
L1
A
C
O E C B D
A O
F
E B
D
4.已知⊙O半径为2cm,弦CD长为 2 3 cm,则这条弦的中点到 这条弦所对的劣弧中点的距离为( ) A.1cm B.2cm C.
2 cm
D.
3 cm
.
6.在半径为2cm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 7.如图,⊙O直径AB和弦CD相交于点E,已知 AE=6cm,BE=2cm,∠CEA=30°,则CD长为
C
2, 3
O
A
F
B
7、如图, ⊙O中,直径为MN,正方形ABCD的 四个顶点分别在半径OM、OP以及⊙O上,并且 ∠POM=45° ,若AB=1,求该圆的半径。
P A M B D C O N
例2.已知:如图,AB是⊙O直径,AB=10,弦AC=8,D是弧AC 中点,求CD的长.
B
O
5
A
3 E 4 2
C
D2
5
1.已知:如图,⊙0直径是8cm,C是弧AB中点,弦AB,CD相交于 P,CD=
4 3 cm 求∠APC的度数
D O
E
A C P
F
B
2.已知:如图,⊙O半径OA=1,弦AB,AC的长分别是 求∠BAC的度数 D
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章末总结(课件PPT)
![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章末总结(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8fec7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2.png)
解得 x2=2c2-c2b2a2=3c2-c2a2a2.
又 x2∈[0,a2],∴2c2≤a2≤3c2,
∴e=ac∈
33,
2
2
.
第14页
新教材 •数学(RA)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专题四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 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在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中,利用判断法进行推断. [典例 4] 已知椭圆 C:ax22+by22=1(a>b>0)过点1, 22,且焦距为 2. (1)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2)设过点 P(-2,0)的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不同的两点,求直线 l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
第4页
新教材 •数学(RA)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2.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1)已知圆锥曲线的方程研究其几何性质,其中以求椭圆、双曲线的离心率为考查重点. (2)已知圆锥曲线的性质求其方程,基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其步骤可以概括为“先定 位、后定量”. 3.圆锥曲线的离心率 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最重要的几何性质之一,离心率的考查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下面就离心率的求法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定义法; (2)几何法; (3)寻求齐次方程求离心率; (4)借助不等式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斜
率
k
的取值范围为
- 22, 22.
第17页
新教材 •数学(RA)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练习 4](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已知椭圆 C:ax22+by22=1(a>b>0)过点 M(2,3),点 A 为其 左顶点,且 AM 的斜率为12.
(1)求 C 的方程; (2)点 N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求△AMN 的面积的最大值.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因式分解--小结与复习(一)PPT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因式分解--小结与复习(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31daba58fafab068dc0206.png)
1、下列代数式的变形当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 (1) 3a2+6a=3a(a+2) 是 (2) (2y+1)(2y-1)=4y2-1 否
(3) 18a3bc=3a2b·6ac 否 (4) x²+2x+1=x(x+2)+1 否
2、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1).2ab2+8ab3=2ab2 (1+4b) √ (2). 2x2-9= (2x+3)(2x-3) ×
4、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⑴ -a²-ab;
=-a(a+b)
⑵ m²-n²;
= (m+n)(m-n)
⑶ x²+2xy+y²
=(x+y)²
(5) 3x³+6x²y+3xy²
=3x(x+y)²
(4) 3am²-3an²;
=3a (m+n)(m-n)
(6) x²-4x(x-y)+ 4(x-y)²;
(2y-x)2
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符合公式 特征
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平方差公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法统称公式法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一提:先看多项式各项有无公因式,如有公因式则要 先提取公因式;
二套:再看有几项,如两项,则考虑用平方差公式; 如三项,则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
(6) 已知:2x-3=0,求代数式x(x2-x)+x2(5-x)-9的值
解下列方程:
(3x- 4) ²- (3x+ 4) ²=48
若AB=0则A=0或 B=0 方法:左边 为0,右边进行因 式分解。
第三章《三角形》期末复习课件
![第三章《三角形》期末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35e35b77232f60ddcca163.png)
D
三、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 3、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
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A 如左图,若有AD⊥BC, B 则线段AD是△ABC的一条高 D C
四、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 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 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 三边。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b
顶点: 三个顶点A、B、C
C
内角: 三个内角:∠A,∠B,∠C
二、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 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 一般等腰三 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 1、三角形的中线:
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A C B D
三、说理题
1、如图AB=AC,∠B=∠C,点D、E 在BC边上,且BD= CE,那么图中有哪些 三角形全等?请说明理由。
A
B
D
E
C
2、如图,AB=DC,AC=DB, 你能说明图中∠1=∠2的理由吗?
A D
1
2
B
C
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
A、B间有多远呢?
小明在上周末游览风景
区时,看到了一个美丽的
● ●
B
C E
●
长了。
理由如下: 在△ACB与△DCE中, AC=C D(已知)
D
∠BCA=∠ECD(对顶角相等) BC=CE(已知) ∴△ACB≌△DCE(SAS ) ∴AB=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三章复习课 (共2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三章复习课 (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4c53e2fad6195f302ba6bd.png)
解:设需要x米布做裤子,则需要(140-x)米布做上衣,
由题意,得 2x 3(140 x) ,
3
6
解得x=60,140-x=80.
答:需要60米布做裤子,需要80米布做上衣.
返回
20
18.甲、乙二人在一环形场地上从A点同时同向匀速跑 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2.5倍,4 min时两人首 次相遇,此时乙还需跑300 m才跑完一圈,求甲、 乙二人的速度及环形场地的周长.
B.方程3-x=2-5,去括号,得 3-x=2-5x-1
C.方程 D.方程
2 3
t
, 32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t=1
x 1 可x 化成3x=5
0.2 0.5
返回
8
7.下列方程中,解是2的方程是( A )
A.-
x+1
4
=120
B.3x+6=0
C. x=23 2 D.5-3x=1
返回
9
8.设a,b,c,d为有理数,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
21
解:设乙的速度是每分钟x m,则甲的速度为每分钟2.5x m, 由题意,得
4(2.5x-x)=4x+300, 解得x=150,2.5x=375, 环形场地的周长为:4x+300=900(m). 答: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375 m、150 m,环形
场地的周长为900 m.
返回
22
19.甲、乙两件服装的成本共500元,商店将甲服装按50%的 利润定价,乙服装按40%的利润定价.在实际出售时, 应顾客的要求,两件服装均按九折出售,这样商店共获 利157元,则甲、乙两件服装的成本各是多少元? 解:设甲服装的成本为x元,由题意,得 90%(1+50%)x+90%(500-x)(1+40%)=500+157, 解得x=300,500-x=200. 答:甲、乙两件服装的成本分别是300元、200元.
数学:3(PPT)5-4.9《第三章复习》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数学:3(PPT)5-4.9《第三章复习》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ddde1d0dcc22bcd126ff0cb3.png)
柴|摩拳~掌|手~破了皮。②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净:~汗|~桌子|~玻璃◇~亮眼睛。③涂抹:~油|~粉|~红水。④贴近;挨着:~黑儿|~ 肩而过|燕子~着水面飞。⑤把瓜果等放在礤床儿上来回摩擦,使成细丝儿:把萝卜~成丝儿。 【擦边球】名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 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按规矩办事,不打政策~。 【擦黑儿】〈方〉动天色开始黑下来:赶到家时,天已经~了。 【擦屁股】? 比喻替人做未了的事或处理遗留的问题(多指不好办的):你别净在前边捅娄子,要我们在后边~。 【擦拭】动擦?:~武器。 【擦洗】动擦拭,洗涤:~ 餐桌|这个手表该~~了。 【擦音】ī名口腔通路缩小,气流从中挤出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等。 【擦澡】∥动用湿毛巾等擦洗全身:擦把澡。 【嚓】拟声形容物体摩擦等的声音:摩托车~的一声停住了。 【?】见页[礓?儿] 【礤】〈书〉粗石。 【礤床儿】名把瓜、萝卜等擦成丝儿的器具,在木 板、竹板等中间钉一块金属片,片上凿开许多小窟窿,使翘起的鳞状部分成为薄刃片。 【偲】〈书〉多才。 【猜】①动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或凭想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内 d<r 点在圆上 d=r 点在此圆外 d>r
点C在圆内 点B在圆上 点A在圆外
A
d
r B
O d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圆》知识点
• 点的轨迹 • 三种位置关系 • 垂径定理 • 圆心角定理 • 圆周角定理 • 弦切角定理 • 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 •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切线长定理 相交弦定理 两圆公共弦定理 圆的公切线 圆内正多边形 弧长、扇形面积公式 侧面展开图
【部门】名组成某一整体的部分或单位:工业~|文教~|~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一本书要经过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等~,然后才 能跟读者见面。 【部首】名字典、词典等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山、口、火、石等。 【部属】名部下。 【部署】动安排;布置(人力、任 务):~工作|战略~|~了一个团的;空氣淨化機 空氣淨化機;兵力。 【部头】(~儿)名书的厚薄和大小(主要指篇幅多的书): 大~著作。 【部委】名我国国务院所属的部和委员会的合称。 【部位】名位置(多用于人的身体):发音~|消化道~。 【部下】名军队中被统率的人, 泛指下级。 【埠】①码头,多指有码头的城镇:船~|本~|外~。②商埠:开~。 【埠头】〈方〉名码头。 【瓿】〈书〉小瓮:酱~。 【蔀】①〈书〉 遮蔽。②古代历法称七十六年为一蔀。 【篰】〈方〉名竹子编的篓子。 【簿】①簿子:账~|练习~|收文~|记事~。②()名姓。 【簿册】名记事记 账的簿子。 【簿籍】名账簿、名册等。 【簿记】名①会计工作中有关记账的技术。②符合会计规程的账簿。 【簿子】?名记事或做练习等用的本子。 【拆】 〈方〉动排泄(大小便)。 【拆烂污】〈方〉比喻不负责任,把事情弄得难以收拾(烂污:稀屎):他做出这等~的事,气坏我了。 【擦】动①摩擦:~火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内 d<r 点在圆上 d=r 点在此圆外 d>r
点C在圆内 点B在圆上 点A在圆外
A
d
r B
O d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圆》知识点
• 点的轨迹 • 三种位置关系 • 垂径定理 • 圆心角定理 • 圆周角定理 • 弦切角定理 • 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 •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切线长定理 相交弦定理 两圆公共弦定理 圆的公切线 圆内正多边形 弧长、扇形面积公式 侧面展开图
【部门】名组成某一整体的部分或单位:工业~|文教~|~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一本书要经过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等~,然后才 能跟读者见面。 【部首】名字典、词典等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山、口、火、石等。 【部属】名部下。 【部署】动安排;布置(人力、任 务):~工作|战略~|~了一个团的;空氣淨化機 空氣淨化機;兵力。 【部头】(~儿)名书的厚薄和大小(主要指篇幅多的书): 大~著作。 【部委】名我国国务院所属的部和委员会的合称。 【部位】名位置(多用于人的身体):发音~|消化道~。 【部下】名军队中被统率的人, 泛指下级。 【埠】①码头,多指有码头的城镇:船~|本~|外~。②商埠:开~。 【埠头】〈方〉名码头。 【瓿】〈书〉小瓮:酱~。 【蔀】①〈书〉 遮蔽。②古代历法称七十六年为一蔀。 【篰】〈方〉名竹子编的篓子。 【簿】①簿子:账~|练习~|收文~|记事~。②()名姓。 【簿册】名记事记 账的簿子。 【簿籍】名账簿、名册等。 【簿记】名①会计工作中有关记账的技术。②符合会计规程的账簿。 【簿子】?名记事或做练习等用的本子。 【拆】 〈方〉动排泄(大小便)。 【拆烂污】〈方〉比喻不负责任,把事情弄得难以收拾(烂污:稀屎):他做出这等~的事,气坏我了。 【擦】动①摩擦:~火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复习课件 (共72张PPT)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复习课件 (共7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b3bebcb84ae45c3a358c72.png)
增大而增大,并且有
f=F
当物体 M 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叫
做最大静摩擦力(Fmax)。
0<fFmax
思考:拔河比赛取胜的诀窍是什么? 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拔河取胜之道:
(1)体重大 (2)鞋子底要粗糙些
……
现象思考:拔河比赛中为什么一旦 被拉动后便很难反败为胜?
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A A
悬挂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AB
A
水平面上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思考:试分析图中细杆或小球A所受的弹 力,并确定其方向。
A 半球形的碗
A
(3)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分别把A、 B两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画出物体 B所受到的弹力.
A
B
悬挂靠在一起的两小球
四、胡克定律:
1、胡克定律内容: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
④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1 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 根据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利用平行四边 形定则作出对角线,根据表示分力的标度去度量该 对角线,对角线的长度就代表了合力的大小,对角 线与某一分力的夹角就可以代表合力的方向。 如图所示,F1=45 N,F2=60 N,F合=75 N,
(2)产生条件:
接触力
① 物体间相互接触
② 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
(3)支持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
练习1 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
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f=F
当物体 M 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叫
做最大静摩擦力(Fmax)。
0<fFmax
思考:拔河比赛取胜的诀窍是什么? 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拔河取胜之道:
(1)体重大 (2)鞋子底要粗糙些
……
现象思考:拔河比赛中为什么一旦 被拉动后便很难反败为胜?
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A A
悬挂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AB
A
水平面上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思考:试分析图中细杆或小球A所受的弹 力,并确定其方向。
A 半球形的碗
A
(3)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分别把A、 B两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画出物体 B所受到的弹力.
A
B
悬挂靠在一起的两小球
四、胡克定律:
1、胡克定律内容: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
④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1 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 根据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利用平行四边 形定则作出对角线,根据表示分力的标度去度量该 对角线,对角线的长度就代表了合力的大小,对角 线与某一分力的夹角就可以代表合力的方向。 如图所示,F1=45 N,F2=60 N,F合=75 N,
(2)产生条件:
接触力
① 物体间相互接触
② 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
(3)支持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
练习1 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
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章末复习课件
![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章末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be479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0.png)
易知,通话2小时,两种方案的话费分别为116元,168元.
[例4]
某通讯公司为了配合客户的不同需要,现设计A,B两种优惠方
案,这两种方案的应付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实线部分).(注:图中MN∥CD)
(2)方案B从500分钟以后,每分钟收费多少元?
由图可知M(60,98),N(500,230),C(500,168),MN∥CD.
某种消费品专卖店以5.8万元的优惠价格转让给了尚有5万元无息贷款没有偿还
的小型残疾人企业乙,并约定该店经营的利润,第一保证企业乙的全体职工每
月最低生活开支3 600元后,逐步偿还转让费(不计息).在甲提供的资料中有:
①这种消费品的进价每件14元;②该店月销售量Q(百件)与销售价格P(元)的关
系如图所示;③每月需各种开支2000元.
1
,使用解方程组法.
4已知一个区间的解析式,求另一个区间的解析式,
可用奇偶性转移法.
跟踪训练
2.(1) 已知f(x)-3f(-x)=2x-1,则f(x)=________.
(2) 二次函数f(x)=ax2+bx+c(a,b∈R,a≠0)满足条件:
①当x∈R时,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
1−
A.
1
−∞,
3
B.
1
,1
3
C.
1 1
− ,
3 3
D.
1
−∞,
3
1
1− >0
✓ 由ቊ
得x<1且x≠
3
3 − 1 ≠ 0
∪
D )
1
,1
3
题型二 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2]
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课件(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28张ppt)
![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课件(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5d91fff90f76c661371a91.png)
数学·沪科版(HK)
第3章 |复习(二)
5x= 6y, 解:(1) x= 2y- 40.
(2)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法技巧 (1)在方程中 “元” 是指未知数,“二元”就是指方程中 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是 1”是指含有未 1 知数的项(单项式)的次数是 1, 如前面 xy= 中 xy 这一项的次 2 1 数是 2,所以 xy= 不是二元一次方程;(3) 二元一次方程的 2 左边和右边都必须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
数学·沪科版(HK)
第3章 |复习(二)
[解析] 方程组中 y 项的系数相等,可以采用减法消去 y. 方法技巧 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 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互为 相反数又不相等,那么就用适当的数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 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相等; (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 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4)将这个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 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并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符 号 “{”联立起来.
获 利 为 : 7500×10× 6 + 4500× 5× 16 = 810000(元 ).所以,应选方案三.
数学·沪科版(HK)
解:设每个笔记本 x 元,每支钢笔 y 元,依题意 得:
x+ 3y= 18, 2x+ 5y= 31, x= 3, 解得: y= 5.
答:设每个笔记本 3 元,每支钢笔 5 元.
数学·沪科版(HK)
第3章 |复习(二)
[ 解析 ] 首先用未知数设出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 本所需的费用,然后根据关键语“购买 1 个笔记本和 3 支钢笔,则需要 18 元;如果买 2 个笔记本和 5 支钢笔, 则需要 31 元”,列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即可得解.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复习总结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复习总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77cca827284b73f3425031.png)
分析:A成像性质可知:ƒA<u<2ƒA,可得:u/2<ƒA<u
B成像性质可知:u>2ƒB,
可得:ƒB<u/2
C成像性质可知:u<ƒC, 可得:ƒC>u
故可得:ƒC>ƒA>ƒB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例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
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
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
例1 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方法)
例2
在图中填写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例3、小丽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他的外公看报时却把
报纸放得很远,小丽和外公分别戴装什么样的眼镜
矫正视力( D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凹透镜和凸透镜
例4、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在 虚线处的透镜应是( C ) A、凸透镜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 C、凹透镜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可以
(6):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以在光屏 上呈现,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 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 放大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返回
1、照相机:
利用照相机能成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被照的物体位于镜头(凸透镜)的 二倍焦点以外(u>2f )
照相机内的胶卷,相当于光屏,用来承接实像 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 实像小于物体 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 像距小于物距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例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
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 其中蜡烛放在___a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 在____d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c____处 的成像规律是幻灯机的原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复习课件(共45张PPT)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复习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bb2c96581b6bd97f19eaf4.png)
子病)
甲亢
肾状腺 肾上腺素 1加快心跳的节奏
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违背体
2扩张通入肌肉的血管 育道德)
卵巢(女) 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睾丸(男) 雌性激素 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
发维持人的第二性症
3、激素的特点:由内分泌腺分泌,在血液中 含量极少,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生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神经元的功能,包括信息的接受和传导的方 向。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讨论】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
通过人体皮肤细胞中的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中的 神经元接受
神
信 息
经 元
的
接
受
、
传
导
和
处
理
3、信息的处理 生物在接受了环境变化的信息后,还需要能迅速
处理信息、作出决定,并根据决定快速行动。 1、人的神经系统
读图
1、脑的不同 部位功能相 同吗?
2、人的语言 和听觉的中 枢分别位于 什么部位?
运动 语言
嗅觉
皮肤感觉
听觉 视觉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 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小脑
脑干:位于大脑的下面
脑干
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 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扰 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5、由于光照使生长素分布 不均 ,背光面生长素 分布 较多,胚芽生长 快 ,故植物向 有光 的一 侧弯曲。
6、 脑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它能促使生长发育。 幼年时,若生长素分泌不足其病症是侏儒症 ;而 成年时,若其分泌过多将会出现 肢端肥大症 。
第三章+代数式+复习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代数式+复习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1d0e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b.png)
变式训练 如图,在一个底为a、高为h的 三角形铁皮上剪去一个半径 为r的半圆. (1)用含a、h、r的代数式表示剩下铁皮(阴影部分)的面积S. (2)请求出当a=8,h=6,r=3时,S的值.
解:(1)S阴影=S三角形-S半圆=12ah-12πr2. (2)当a=8,h=6,r=3时,S阴影=12ah-12πr2=12×8×6-12π×32=24-29π.
反比例关系 例4 下列两个量的关系一定不是反比例关系的是( D ) A.若r为圆柱底面的半径,h为圆柱的高,当圆柱的侧面积一定 时,h与r之间的关系 B.路程一定时,汽车的行驶速度v(km/h)与行驶时间t(h)之间 的关系
C.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则三角形的底边长a与对应的高h之间 的关系
D.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其面积S与长方形的一边长x之间的关 系
p为
.(用含w、h的式子表示p)
(2)李老师的身高是1.70 m,体重是60 kg,他的体重是否适中?
解:(1)根据题意得他的身体质量指数p为hw2. (2)李老师的身体质量指数为1.67002≈20.76, 因为18.5<20.76<24,所以他的体重适中.
代数式的意义
例3 代数式4(a-b)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C )
A.4乘a减b
B.a的4倍与b的差
C.a与b的差的4倍 D.4与a的差与b的积
变式训练
1.下列对代数式-x-1y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y的相反数与x的差 B.x与y的差的倒数 C.x的相反数与y的差的倒数 D.x的相反数与y的倒数的差
变式训练 1.已知|3x-6|+(y+3)2=0,则3x+2y的值是 0 .
2.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3,求(-cd)2024+m220a2+4b+m的值.
《第三章 实数复习》 课件 浙教版 (1)
![《第三章 实数复习》 课件 浙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5bc1621f6c175f0e7cd1375e.png)
3
a
0 没有
≠
a的取值 a ≥ 0
性 质 开 方 是本身
0,1 正数 0 负数
a ≥0
a≥ 0
0
a
a
a 是任何数
0 负数(一个)
正数(一个) 互为相反数(两个) 正数(一个)
没有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的运算叫开平方 的运算叫开立方 0 0,1,-1
1. 下列各数有没有平方根? 如果有,求出 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4 2) 1.21, -4, ( . 2. 已知某数的一个平方根为 13 ,求这个数 和它的另一个平方根. 3.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6 4 ( 8) , 81, 0.01, ( ) .
是 x=
3
(1)9的平方根是什么? (2)16的平方根是什么?
+3和-3 +4和-4
(3)2的平方根是什么? (4)7的平方根是什么?
2和 2
7和 7
平方根的性质:
①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 根互为相反数;
②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0本身;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
平方与开平方是互为逆运算。
3 ( 3 1) 1
若 A,B分别表示
6
和
6
-1 呢?
问题:
(1)请各小组研究如何在数轴上画出 表示2的点
B
A
-1
0
1 2
2
(2)为什么说: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3)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a
0 没有
≠
a的取值 a ≥ 0
性 质 开 方 是本身
0,1 正数 0 负数
a ≥0
a≥ 0
0
a
a
a 是任何数
0 负数(一个)
正数(一个) 互为相反数(两个) 正数(一个)
没有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的运算叫开平方 的运算叫开立方 0 0,1,-1
1. 下列各数有没有平方根? 如果有,求出 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4 2) 1.21, -4, ( . 2. 已知某数的一个平方根为 13 ,求这个数 和它的另一个平方根. 3.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6 4 ( 8) , 81, 0.01, ( ) .
是 x=
3
(1)9的平方根是什么? (2)16的平方根是什么?
+3和-3 +4和-4
(3)2的平方根是什么? (4)7的平方根是什么?
2和 2
7和 7
平方根的性质:
①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 根互为相反数;
②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0本身;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
平方与开平方是互为逆运算。
3 ( 3 1) 1
若 A,B分别表示
6
和
6
-1 呢?
问题:
(1)请各小组研究如何在数轴上画出 表示2的点
B
A
-1
0
1 2
2
(2)为什么说: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3)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一定温度下,用蒸馏水稀释0.1 mol/L 的氨 水,则在稀释过程中,下列各数值中保持增加
趋势的是( BD )
A.c(NH4+) B.c(H+) C.c(OH−) D.c(NH4+)与 c(NH3·H2O)之比
(2009年期末)
11.在0.1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泡消失 ⑤滴定后观察滴定管读数时,视线高于刻度线 A ②③ B. ①③ C.①④ D.④⑤
B.该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10mL 1mol/L该酸恰好跟10mL 1mol/L的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该酸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
导电性强
(2007年期末)
18.25℃时,,此时溶液的pH=4,写出氢硫酸在溶液中的电离
方程式
。
(2006年期末)
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BD )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
液 D.pH=4的盐酸和pH=l0的氨水
(2005年期中)
12.一种pH = 3的酸溶液和一种pH = 11的碱
(2)上述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电离程度会减小的
是__①__⑤__⑧__。
(3)同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⑤、⑥、⑦、⑧
四 顺种 序物 是质__⑧的__>水_⑥_溶_>_液⑦__中>_,_⑤_N_H。4+的浓度由大到小的
(2005年期中)
15.某一元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
电解质的是(A )
A.在1mol/L的该酸溶液中c(H+)约为1×10-2 mol/L
一样多 D.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2005年期中)
21.有:a. Ba(OH)2 b. NaOH c.NH3·H2O三 种溶液,当OH-浓度相等时,各100mL与 同浓度HCl中和,消耗HCl体积由多到少的
顺序为 c>a=b .
(2008年期末)
14.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
(2008年期末)
20N.a已HS知ON4 a=HNSaO+ +4在H水+ +中S的O电42—离。方某程温式度为下:,向 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 度不变,测得溶液pH为2,对于该溶液,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该温度高于25℃
B.水电离出来的c (H+)=1.0×10-10 mol/L
A. 1︰1
B. 1︰2
C. 1︰20
D. 1︰10
(2007年期末)
15.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 盐酸,在下列操作中,会使盐酸测定浓度偏大
的是( C )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②锥形瓶中盛有少量蒸馏水,再加待测液 ③酸式滴定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盐酸润洗 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
第三章 期末复习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009年期末)
21.现有下列8种物质,请用序号增空:
①CH3COOH ②CH3COONa ③NaHCO3 ④Na2CO3 ⑤NH3·H2O ⑥NH4Cl ⑦NH4HCO3 ⑧NH4HSO4
(1)上述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①__⑤_____。
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 H2SO4溶液bL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__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________
(2005、2009年期中)
14.将pH = 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
后溶液中c(SO42—)和 c(H+)的比值约为 D
(2009年期末)
23.在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mol/L, c(OHˉ)=10-bmol/L,已知a+b=12,则:
(1)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 =__1__0_-1_2___。
(2)t℃时,将100 mL 0.1mol/L H2SO4溶液与 100 mL 0.4mol/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__1__1__。 (3)NaOH浓度精确值为__1_0_-_b_-_1_0__-a__mol/L(
用含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2008年期末)
27.测得某溶液的pH = 6.5,且H+与OHˉ物质的 量相等,此溶液呈_____性。测定温度______ 室温(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期末)
3.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OH—)=10-12
mol/L,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 C
A.HCl B.NaOH C.NH4Cl D.H2SO4
(2005年期中)
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 浓度为1×10-11 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
是B
A.1 B.3 C.12 D. 无法确定
C.c (H+)= c (OH—)+ c (SO42—)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值为12的NaOH溶 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
(2005年期中)
6.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D
A.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 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形成的溶液
B.c(H+)=1×10-7mol/L 的溶液 C.pH =7的溶液 D.c(H+)= c(OH-)的溶液
A 溶液的PH减小 B 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降低 C 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 D 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2007年期末)
7.对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
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 B.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C.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其原因
可能是
B
A.浓强碱与稀强酸反应
B. 浓弱碱与稀强酸反应
C.是等浓度的强碱与弱酸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碱弱酸盐
(2008、2009年期末)
4.能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而且所得
溶液呈酸性的是(B )
A.将水加热到100℃时,水的pH=6 B. 向水中加入少量明矾晶体 C.向水中滴加少量NaHCO3 D.向水中滴加少量稀硫酸
趋势的是( BD )
A.c(NH4+) B.c(H+) C.c(OH−) D.c(NH4+)与 c(NH3·H2O)之比
(2009年期末)
11.在0.1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泡消失 ⑤滴定后观察滴定管读数时,视线高于刻度线 A ②③ B. ①③ C.①④ D.④⑤
B.该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10mL 1mol/L该酸恰好跟10mL 1mol/L的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该酸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
导电性强
(2007年期末)
18.25℃时,,此时溶液的pH=4,写出氢硫酸在溶液中的电离
方程式
。
(2006年期末)
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BD )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
液 D.pH=4的盐酸和pH=l0的氨水
(2005年期中)
12.一种pH = 3的酸溶液和一种pH = 11的碱
(2)上述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电离程度会减小的
是__①__⑤__⑧__。
(3)同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⑤、⑥、⑦、⑧
四 顺种 序物 是质__⑧的__>水_⑥_溶_>_液⑦__中>_,_⑤_N_H。4+的浓度由大到小的
(2005年期中)
15.某一元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
电解质的是(A )
A.在1mol/L的该酸溶液中c(H+)约为1×10-2 mol/L
一样多 D.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2005年期中)
21.有:a. Ba(OH)2 b. NaOH c.NH3·H2O三 种溶液,当OH-浓度相等时,各100mL与 同浓度HCl中和,消耗HCl体积由多到少的
顺序为 c>a=b .
(2008年期末)
14.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
(2008年期末)
20N.a已HS知ON4 a=HNSaO+ +4在H水+ +中S的O电42—离。方某程温式度为下:,向 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 度不变,测得溶液pH为2,对于该溶液,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该温度高于25℃
B.水电离出来的c (H+)=1.0×10-10 mol/L
A. 1︰1
B. 1︰2
C. 1︰20
D. 1︰10
(2007年期末)
15.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 盐酸,在下列操作中,会使盐酸测定浓度偏大
的是( C )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②锥形瓶中盛有少量蒸馏水,再加待测液 ③酸式滴定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盐酸润洗 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
第三章 期末复习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009年期末)
21.现有下列8种物质,请用序号增空:
①CH3COOH ②CH3COONa ③NaHCO3 ④Na2CO3 ⑤NH3·H2O ⑥NH4Cl ⑦NH4HCO3 ⑧NH4HSO4
(1)上述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①__⑤_____。
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 H2SO4溶液bL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__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________
(2005、2009年期中)
14.将pH = 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
后溶液中c(SO42—)和 c(H+)的比值约为 D
(2009年期末)
23.在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mol/L, c(OHˉ)=10-bmol/L,已知a+b=12,则:
(1)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 =__1__0_-1_2___。
(2)t℃时,将100 mL 0.1mol/L H2SO4溶液与 100 mL 0.4mol/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__1__1__。 (3)NaOH浓度精确值为__1_0_-_b_-_1_0__-a__mol/L(
用含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2008年期末)
27.测得某溶液的pH = 6.5,且H+与OHˉ物质的 量相等,此溶液呈_____性。测定温度______ 室温(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期末)
3.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OH—)=10-12
mol/L,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 C
A.HCl B.NaOH C.NH4Cl D.H2SO4
(2005年期中)
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 浓度为1×10-11 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
是B
A.1 B.3 C.12 D. 无法确定
C.c (H+)= c (OH—)+ c (SO42—)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值为12的NaOH溶 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
(2005年期中)
6.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D
A.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 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形成的溶液
B.c(H+)=1×10-7mol/L 的溶液 C.pH =7的溶液 D.c(H+)= c(OH-)的溶液
A 溶液的PH减小 B 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降低 C 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 D 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2007年期末)
7.对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
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 B.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C.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其原因
可能是
B
A.浓强碱与稀强酸反应
B. 浓弱碱与稀强酸反应
C.是等浓度的强碱与弱酸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碱弱酸盐
(2008、2009年期末)
4.能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而且所得
溶液呈酸性的是(B )
A.将水加热到100℃时,水的pH=6 B. 向水中加入少量明矾晶体 C.向水中滴加少量NaHCO3 D.向水中滴加少量稀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