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何强环境学导论大气污染气象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对流层
对流层(troposphere):
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在对流层中聚集,大气污染现 象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6℃/1km 集中了占大气质量80%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量 空气具有剧烈的对流运动 →云、雾、雨、雪等
第6页/共36页
第27页/共36页
4. 雾的影响
雾像一顶盖子,它会使空气污染状况加剧。
第28页/共36页
5. 空气污染“事故日”与污染指 数
“事故日”地多少可以表示大气污染的可能性。 经验证明,发生事故日的条件大致是:持续2天混 合高度小于1500m,风速小于4m/s和无大雨。 由事故日等值线图,可看出事故日最多的地区,只 应作农业区,而事故日少的地区可作工业区。
平流层(stratosphere):
污染物一旦进入平流层,滞留时间可长达数十年, 易造成 大范围以至全球性的影响
特点:
1. 高度大约至50-55km处;
2.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3. 15-35km处有一层臭氧层; 4. 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
平流层作用
(1)能大量吸收 波长小于 300nm的紫 外线;
污染指数:概括风、大气稳定性、降水及混合层高 度等 气象因素影响污染物扩散的共同作用。
Id表示d方向上的污染指数,值越大说明污染越重。 一般认为, Id ≤0.8时,为清洁型大气。
第29页/共36页
污染指数计算:
sp Id vh
Id——d方向上的污染指数
s——大气的稳定性
p——降水
v——风速
h——混合高度
第23页/共36页
何强《环境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第15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1.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图15-1 全球地表温度年平均值的变化近一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1)全球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大约上升0.6℃;(2)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而是呈现冷暖交替的波动。
2.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1)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少,使地球气温升高,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2)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二氮等。
(3)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与地球变暖趋势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气体的增多可能是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①二氧化碳(CO2)图15-2 CO2浓度的变化与预测②其他温室气体a.甲烷的温室效应比CO2大20倍,因此它的浓度持续增长也是不容忽视的;b.氟氯烃(氟里昂)是人类的工业产品,其中起温室作用的主要是CFC-11和CFC-12,其在大气中的寿命可达70~120a;c.另一种温室气体是N2O,由于施用化肥的影响,N2O在大气中的浓度也在缓慢增长,年增长率为0.2%~0.3%;d.臭氧是大气中浓度仅次于CO2的温室气体,在近几十年里,平流层的臭氧在减少,对流层的臭氧却有所增加。
3.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1)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变化①海水平面上升主要使沿海地区受到威胁,沿海低地有被淹没的危险,如“水城”威尼斯、“低地之国”荷兰等;②海拔稍高的沿海地区的海滩和海岸也会遭受侵蚀,需耗费巨资修建海岸维护工程;③会引起海水倒灌、洪水排泄不畅、土地盐渍化等后果,航运、水产养殖业也会受到影响。
(2)气候带移动气候带移动包括温度带的移动和降水带的移动。
①温度带移动会使大气运动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球降水也将随之改变,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增加,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量也会增多,而中纬度地区夏季降水将会减少;②气候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生长季节延长,有些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可能增多,CO2的增多能促进作物生长,但是,作物分布区向高纬度移动,有时可能移到现在土壤贫瘠的地区;③对于生产力水平低、粮食储备少的国家,其农业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敏感性大,如果气温升高而降水不增加或增加很少,则有可能使干旱加剧。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 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圣才出
第15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一、名词解释温室气体答:温室气体又称大气保温气体,是指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吸收极少),对长波辐射有强烈吸收作用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烃及臭氧等30余种气体。
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
二、简答题1.控制温室气体剧增的基本对策。
答:控制温室气体剧增有以下基本对策:(1)调整能源战略从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以及向清洁能源转化等方面着手。
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减少CO2排放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①采用高效能转化设备;②采用低耗能工艺;③改进运输,降低油耗;④推出新型高效家电;⑤改进建筑保温;⑥利用废热、余热集中供暖,可节能30%;⑦加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2)绿化对策目前热带雨林年损失1400万hm2,每年从空气中就少吸收4亿tCO2,为抑制CO2增长,应大面积植树造林。
林地可以净化大气,调节气候,吸收CO2,每公顷森林年净产氧量为:落叶林16t,针叶林30t,常绿阔叶林20~25t,而消耗CO2为上述值的1.375倍。
因此,造林10亿hm2,即每年世界净增林地5000万hm2,20年后新增林地将可以吸收CO2约200亿t,达到阻滞CO2增长的目的。
(3)控制人口,提高粮产,限制毁林不发达国家人口失控和发达国家无节制消费及短期行为是造成温室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要在全球推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和经济相适应。
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应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生态农业,走提高单产之路,摒弃毁林从耕的落后农业生产方式。
(4)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缺乏环境意识是环境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为此,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宣传工具,进行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温室灾害已经开始。
气候有可能日益变暖,人类应为自身和全球负责,建立长远规划,防止气候恶化。
2.简述臭氧层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50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气环境问题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环境科学导论大气环境和污染问题培训课件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 关系。
一个空气块由于某种原因受到外力的作用, 产生了上升或下降运动后,当外力去除后,可 能发生三种情况:(1) 气块减速并有返回原来 高度的趋势,称这种大气是稳定;(2)气块加 速上升或下降,称这种大气是不稳定;(3) 气 块被外力推到那里就停到那里或作等速运动, 称这种大气是中性。
4.4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同温度 层结和大 气稳定度 下的烟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烟形
性状
处,大请气状联况 系网站发或生情本况 人删除与。风、湍流关系
地面污染状况
力比波浪型弱。
γ>0,γ=γd,大气处 于中性稳定状态
出现于多云 或阴天的白 天,强风的 夜晚或冬季
夜间。
高空风较大,扩散主要靠 热力和动力作用。
扩散速度、落地浓 度较前者低,污染
物输送较远。
烟云在垂直方向扩散速度小, γ<0,γ<γd,,出现 平展形 厚度在纵向变化不大,在水 逆温层,大气处于
平方向上有缓慢扩散。
当r = rd
a = 0 大气是中性
一般来说,r越大,大气越不稳定,反之,
大气越稳定。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4.3 逆温层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气层,即r < 0 或r =0,称为逆温层。等温层可视为逆温层的 一个特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第五章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PPT课件
上述三种方式中,反射作用最主要,其次是 散射,而吸收作用最小,它们共使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减弱了约一半。
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包括两部分:直接辐射(S)和散射辐射(D), 两者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S+D)。
◆直接辐射:其强弱受太阳高度和大气透明度影响。 贝尔(Beer)削减定律
❖ 海平面
▪ 20世纪上升了10~20cm
§3 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2.全球气候变暖的特征: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上 升趋势,平均升温为0.6℃ 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 式,而是呈现冷暖交替的波 动
二、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 主要指: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碳等 对地球辐射热量的收支平衡起重要作用
温室效应机理
温室具有与大气类似的对入射太阳辐射和射出热辐射的作用
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中CO2、CH4、N2O和CFCs的浓度变化趋势。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人类活动 导致所有温室气体的浓度迅速增加。(资料来源:IPCC,1990)
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要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大气窗”——地面辐射绝大部分 ( 75 —95%)被大气吸收,只有波长8.4—12 ㎛ 的部 分,可穿过大气层逃逸到宇宙空间,所以称此 波段为“大气窗”。
2、大气辐射:
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大气按 其自身温度,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发射 长波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它的波长为 7 — 120㎛ ,最大辐射能量波长在15 ㎛ 。
应对措施与策略
➢ 1.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 改变能源结构 ❖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 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 ❖ 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
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与全球环境问题
二、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事件名称
马斯河谷 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 烟雾事件 多诺拉 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水俣(病)事件 四日事件 米糠油事件 富山事件
发生时间
1930.12 1943.5-10 1948.10 1952.12 1953-1961 1961 1968 1931-1975
2
发现“臭氧洞” PH值低于5.6的 大气降水,包括 雾、雨、雪 河流、湖泊干涸 或受到污染 目前物种消失的 速度快50-100倍 海域受石油污染 、发生鱼群死亡
3
酸雨
4 5 6 7
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 生物多样性丧失 海洋污染
区域性 森林面积缩小,对动 环境问题 物捕杀、杀虫剂、等
油船泄露、远洋倾废、 近海排污
5、全氟代烷和六氟化硫:这些化合物具有极强的红外线吸 收能力。全氟代烷是工业铝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SF6是大 型电器设备中的绝缘物质。
6、臭氧:对流层中的臭氧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对流层中臭 氧的增加将导致气温升高。 7、颗粒物(气溶胶):烟尘、火山爆发、土壤风蚀等。
三、气候变化的后果及其影响
1. 海平面会上升 基地冰川的融化、海水的膨胀可能导致海平面在未来的100 年内上升50cm。 全世界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km的范围内,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这些地区可能被淹没,或者更容易受道台风、 飓风、海啸、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些水国(荷兰)、水城(威尼斯)很受威胁。土地面积 将减少。 如果海平面上升45cm,将可能导致孟加拉国丧失10.9%的领 土,迫使5,500,000人流离失所。
2. 影响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 据IPCC估计,红树林、珊瑚礁、沼泽将会消 失。青藏高原、天山和祁连山高山地区的冰川在退 缩。 降水量将增加还是减少?不确定。 生产力增加还是减少?不确定。 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洪涝、旱灾灾害将频繁
《大气环境》课件
大气环境的组成
总结词
大气环境主要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组成。
详细描述
对流层是大气环境中最低的一层,包含了人类生活的主要活动区域,如云雨、风霜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中。平流层中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生命有保护作用。中间层和热层中存在着大量的电离层,对无 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遥感监测
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 感设备,对大范围的大气 环境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设备
气体分析仪
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如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颗粒物计数器
用于测量大气中的颗粒物数量,如 PM2.5、PM10等。
气象站
用于测量风速、风向、温度、湿度 等气象参数,为污染物扩散模拟提 供数据。
总结词
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挥发性有机 物等。
详细描述
颗粒物包括PM2.5和PM10等,硫氧 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包括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主 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的烃类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总结词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农业活动等。
0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准入, 淘汰落后产能。
02
01
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治
理和排放控制。
03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 济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04
05
建立工业园区集中治理设施 ,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理。
交通污染防治措施
交通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推广新能源汽车。
低碳发展
推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发展模式,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
04 第七章 全球大气环境变化58页PPT
其实是一个由狂热的反工业化环保分子创造出来的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全球
产业。这个有利可图的产业获得了那些用恐慌故事来争取研究基金的科学
家们的支持,又被政治家和媒体大肆渲染。影片采访的多位科学家包括9位
研究气象学、气候学、海洋学、生物地理学和古气候学的教授。影片的结
论是全球暖化其实是由太阳活动加强引起的。本片于2019年3月8日在英国
气候是指包括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在内的综合 信息。
地球气候系统是一个涉及阳光、大气、陆地和 海洋等内容十分丰富的系统。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地球大气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其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地面反射
大气吸收
二、地球大气温室效应的形成 及其作用
如果不存在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地球 处于辐射平衡后的等黑体温度为255K,即地表 温度为-18℃,而实际平均温度为15℃,增高的 33℃是大气温室效应的结果。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
原因一:燃烧矿物燃料产生大量的CO2
汽车尾气, 工业废气 的排放等 人类活动 导致全球 气温持续 上升。
图为城市 上空的滚 滚浓烟
原因二:燃烧的油田
原因三:热带雨林在呼救!!
亚马孙河流域的农民正在焚 烧热带雨林,以开垦更多耕 地。每分钟,全世界推土机 清除掉的热带森林的面积, 相当于200个足球场的大小 。依照现在的这种破坏速度 ,亚马孙雨林将在400年以 内完全消失。目前,全世界 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 约为230亿吨;因为热带雨 林的损失,每年从空气中少
净效应: 2O3
3O2
BrO 的键能比ClO小,所以溴对O3的破坏作用比 氯更强,如CF3Br对O3的破坏作用约为CFCl3的11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
2.620
0.940
0.600
150
1.200
表2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类别
空气污染指 数 API 0~50 51~100 101~150 空气质量 状况 优 良 轻微污染 对健康的影响 建议采取的措施
可正常活动
易感人群症状有轻 度加剧,健康人群 出现刺激症状 心脏病和肺病患者 症状显著加剧,运 动耐受力降低,健 康人群中普遍出现 症状 健康人运动耐受力 降低,有明显强烈 症状,提前出现某 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 户外活动 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 患者应在停留在室内, 并减少体力活动
Case 2:松花江硝基苯事件
80公里污染带,1000万元用于事故应急处理
事件前后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双苯厂爆炸导致松花江发生重 大环境污染事件; • 硝基苯主要有四个去向,一部分硝基苯与苯、苯胺一起挥发 到大气中;一部分沉积在松花江的底质中;一部分被水稀释 后随水流向下游扩散;一部分被光和生物降解; • 静态实验、动态实验、水质模型建立等方面对松花江底质对 硝基苯的吸附解析规律、结冰期硝基苯在冰水中的分配行为、 硝基苯的光降解规律、硝基苯的生物降解规律等进行了系统 研究 ; • 鱼类硝基苯富集和释放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江水中受硝基 苯污染的鱼类经过25~30天后,其体内污染物浓度已经降至 安全含量以下。 • 项目组对松花江沿岸两侧10公里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农灌区 及畜产品养殖基地进行了调查。
相关网站:
• 1、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 ()
• 2、中国环保网
() • 3、绿色中华环境保护网
()
四、考核标准:
• 平时成绩占到20%;课程考试占80% • 无迟到、无请假、无旷课 10% • 查资料、做演讲 10%
院落环境 村落环境 城市环境。
• 2)地理环境 • 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 土圈、大气圈与生物圈相互渗透、相互制 约、相互转化的交错地带。 • 能量特点 • 三大特点 基地特点 • 相关性
• 3)地质环境 • 地质环境指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 其他部分。 • 4)宇宙环境 • 宇宙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和存在于其中的 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组成
② 全市API的计算步骤
a 求某污染物每一测点的日均值
式中:Ci为测点逐时污染物浓度, n为测点的日测试次数 b 求某一污染物全市的日均值 式中:l为全市监测点数 c 将各污染物的市日均值分别代入API基本计算式所得值, 便是每项污染物的API分指数。 d 选取API分指数最大值为全市API。
③ 全市主要污染物的选取
南京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导论
第一章 绪论
环境与工程系
第一节
一、环境 (一)环境含义
环境及组成
1.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 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 环境呢?
延伸的环境定义
1)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 2)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
0.150 0.250 1.600
2.100 2.620
API
300 200 100 0 0 0.5 1 1.5 2 2.5 3 SO 2 浓度,mg/m 3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污染指数与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关系是分段线形函数, 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In,取各项污染物分 指数中最大者代表该区域或城市的污染指数。即:
API=max(I1,I2,… …Ii, … …In)
该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的首要污 染物。
当污染指数小于50时,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① 基本计算式:
设I为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为该污染物的浓度。 则: 式中:C大与C小:在API分级限值表(表1)中最贴近 C值的两个值,C大为大于C的限值,C小为小于C的限值。 I大与I小:在API分级限值表(表1)中最贴近I值的 两个值,I大为大于I的值,I小为小于I的值。
• 人工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 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 教信仰等。
环境要素
环境结构 单元 水体 大气层 生物群落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
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风 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第一章 绪论
2.环境与中心事物的关系:
对立 统一
环境
中心事物
(二)环境组成
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
151~200
201~250 251~300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 染
>300
重污染
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 室内,避免体力消耗, 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
表1 SO2空气污染指数API分级限值
API 50 100 200 300 400 500
SO2浓度, mg/m3
0.050
600 500 400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系
环境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Enviromental Science 张晋华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1.性质: 环境科学导论是为高等工科院校学生开 设的“导论性” 课程。
2.目的:
•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 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 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 系统内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通过内部作 用,排到系统外部,这个过程称为输出。
• 若输入等于输出,就出现平衡,称为环境 平衡或生态平衡。
• • • • • •
①整体性 ②有限性 ③不可逆性 ④隐显性 ⑤持续反应性 ⑥灾害放大性
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1.环境要素
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 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 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 阳光、岩石等。
Case 3:南京第四塑料厂爆炸事件
• 2010年7月28日,位于栖霞大道的南京第 四塑料厂拆迁工地丙烯泄漏,引发爆燃, 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
事件后的思考
• 环境管理问题; • 环境污染的连锁反应问题; • 环境污染的扩大效应; • 环境污染的危害; • 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思索和辨别能力。。。。
API = max(I1,I2…Ii…In)
• 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以后,取最
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 该项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 染物。
举例
• 假定某地区的PM10日均值为0.215毫克/立方米,SO2日均 值为0.105毫克/立方米,NO2日均值为0.080毫克/立方米, 则其污染指数的计算如下:按照表1,PM10实测浓度0.215 毫克/立方米介于0.150毫克/立方米和0.350毫克/立方米 之间,按照此浓度范围内污染指数与污染物的线性关系进 行计算,即此处浓度限值C2 =0.150毫克/立方米,C3 =0.350毫克/立方米,而相应的分指数值I2 =100,I3 =200,则PM10的污染分指数为: • I =((200-100)/(0.350-0.150))×(0.215 -0.150) +100=132 • 这样,PM10的分指数I =132;其它污染物的分指数分 别为I =76(SO2),I =50(NO2)。取污染指数最大者报 告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 • API =max(132,76,50)=132 •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3.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 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 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 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Case1:空气质量预报
城市
北京
污染指数
59
首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
பைடு நூலகம்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娱乐。。。。
二、课程内容
(1)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污染过程、危害及 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和意义。
三、参考教材
1. .《环境学导论》第三版 何强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环境保护》第二版 刘天齐主编,化工出版社出版,2000年4月 3.《环境保护基础》 程发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马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5.《环境导论》 王淑莹,高春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 6.《环境学》 陈英旭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
社会环境的分类:
居住环境
生产环境
社会环境
文化环境
交通环境
• 自然环境对人的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人类要改善环境,都必须以自然环境 为其大基础,谁超越它,势必一事无 成。
• 根据不同原则,人类环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面是按 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的分类:
• (1)聚落环境
•
为 • • •
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中心。它分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 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 为: • 二氧化硫(SO2) • 氮氧化物(NOx) • 可吸入颗粒物(PM10 、) •可能要考虑:
•O3
、火PM2.5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PI分级标准如表1: 表1 空气污染指数对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污染指数 API 50 100 200 300 400 污染物浓度(毫克/立方米) SO2 NO2 PM10 CO O3 (日均值 (日均值 (日均值 (小时均值 (小时均值 ) ) ) ) ) 0.050 0.150 0.800 1.600 2.100 0.080 0.120 0.280 0.565 0.750 0.050 0.150 0.350 0.420 0.500 5 10 60 90 120 0.120 0.200 0.400 0.800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