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几个特点和预防对策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几个特点和预防对策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几个特点和预防对策第一篇: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几个特点和预防对策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几个特点和预防对策近年来,湖滨区检察院在查处职务犯罪中发现,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以及非法使用公共财产的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具有四个特点:一是高发性;二是便利性;三是作案手段隐蔽性;四是串连性。

因此,遏制财务人员职务犯罪十分必要,笔者建议:一、以身作则,树立管理者的榜样作用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单位一把手不廉洁必然会对被管理者的会计、出纳人员产生心理反差,一旦心律失衡,便会出现你贪我也贪,不贪白不贪的心理,遇有机会小试成功后,会由最初的心悸,变为心安理得。

再则,管理者如有腐败行为,一般都会被会计、出纳人员所掌握,于是领导在会计、出纳人员面前就会腰杆不硬,说不出“硬话”,对会计、出纳人员的错误行为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以求得相安无事。

因此管理者必须先管好自己,廉洁自律,发挥榜样作用,以榜样作用去影响人、管好人。

二、预防关口前移,严把财务人员“入口”会计、出纳人员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选用得当,对一个单位的经营管理起促进作用。

反之,会给一个单位带来严重损害甚至使其破产倒闭。

因此,一要严格标准,选用财务人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任职资格。

二是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条件选拔任用财务人员,防患于未然。

三是改革财务人员管理体制。

变传统的选拔任用制,为会计委派制;不仅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而且出纳人员也要实行委派制。

三、管理规范化,打造“贪”不到的铜墙铁壁严格科学的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标志和客观需要。

财务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其自身有科学内涵。

一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

二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实施细则,以使本单位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无漏洞可钻。

四、依法行政,强化内部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浅谈如何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财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负责财务核算、管理、预算编制、财务报告、资金管理等多项重要工作。

但是,由于其职务特性,某些不良分子会利用职务之便,从而实施财务犯罪行为,导致企业损失惨重。

为了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和员工利益,必须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一、确保业务规范和规程的制定作为一个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各项规定,了解自己的职权和职责,不能随意操作公司财务,不能随意改动财务账目,不能将企业财务用于个人或他人的非法利益。

为了确保公司业务规范,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强制执行。

二、做好信息安全财务信息安全是保证财务人员勤勉勤奋工作和企业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财务人员使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时,应该注意自己账号与密码的保管,防止外泄以及别人利用,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起内部的保密管理制度,尤其管理财务信息,对未经许可使用企业财务系统的行为请严加控制。

三、严格控制资金规范操作企业的资金涉及到企业的经营,一旦失控,就会导致企业损失,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

因此,在财务管理上要特别注重对资金入库管理和资金支出管理的规划和控制,确保每笔资金的出入都有有效的证据和记录,及时查找和解决所有异常情况。

四、建立健全的管理结构对于企业来说,管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良好的管理结构,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围绕财务管理领域,企业应该设定相对应的财务管理流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同时应该划定重要的财务操作由哪些人员进行,由谁进行审批。

五、严格考核与监督制度监督与考核制度是管理体系中最直接的监控行为,对管理者的严格考核和监督,能够促进企业的执行效率和财务人员的遵守法规,从而减少企业资金管理犯罪发生率。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审和年审制度,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密监控,以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总之,财务人员作为企业中的重要一员,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其遵循的准则和业务规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风险和收益水平。

浅谈如何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公司的重要指标之一,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一位稳定、勤奋、谨慎的财务人员。

但是,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频繁发生,如何预防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保证企业财务安全成为广大企业主关注的问题。

一、加强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必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对财务部门的重点监管,避免出现通过侵吞、挪用、虚报以及诈骗等不合理手段对企业造成损失。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构建财务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制度、管理规定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二、完善岗位责任制企业应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重视财务人员职责明确、权责对等、责任到人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对行政人员和财务人员职责的制度约束和激励措施,明确责任范围和岗位职责,并对工作任务进行细致化和精细化管理。

这将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及其对组织的价值贡献,并确保员工在职责上的适度承载,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遵守制度和规范,从而减少漏洞和违规。

三、强化监督检查企业应当自行组织定期并不定期监督检查,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抽查,加强对财务资金的管理和监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报告。

同时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监督,防止出现财务人员以偷抢信息和资金的方式,侵占企业的财产。

定期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协助财务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机制,预防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增强风险意识企业应当对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其在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增强企业中财务人员对潜在风险的敏感性和意识。

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控制制度不断地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和风险环境的变化,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防范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导致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风险。

五、书面承诺企业应当要求新员工签订集团规定的诚信承诺书,对工作中涉及公司利益的岗位人员应更加严格要求。

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

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

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手段及预防对策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单位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在经济活动及相关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2003年至2005年,攀枝花市两级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查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16件22人,占两级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10.60%和13.41%。

其中2003年查处6件8人,2004年查处5件5人,2005年查处5件9人。

这些财会人员的职务犯罪,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影响了我市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1、智能性。

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在我市两级检察机关查处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中,作案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凭,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相对来说都很精通,有的人还对法律知识有较深刻的了解,在作案时即已经想好怎么规避法律和逃避检察机关的侦查,由于绝大多数侦查员对会计领域的不甚了解,因而侦查财会人员的职务犯罪相对更为复杂。

2、工作便利性。

绝大多数的财会犯罪人员都是利用自己经手财务的工作便利,在没有较好的监督体制下作案,如市院反贪局2005年侦办的建设银行二滩支行储蓄员周成富挪用公款一案,作案人即是利用网络系统的不健全,对存入本行的活期帐户且无密码、长期不存取的客户资金,采取冒用储户姓名、私自填写取款单的手段,挪用客户资金19.2万用于赌博。

3、以贪污、挪用为主。

2003年至2005年期间,攀枝花市两极检察机关共查处16件22人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其中贪污、挪用案件共计12件18人,占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总数的75.00%和81.82%。

另外,处于领导职位的财会管理人员一般都犯的是受贿罪,因为此种财会领导人员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一般在资金划拨等方面给予他人方便,从而收取他人的“感谢费”,如市检察院侦办的川投电冶原总经济师兼计划部经理蔡伟受贿一案即是如此。

浅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浅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当前,会计职务犯罪不断发生,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以会计职务犯罪为研究对象,从会计职务犯罪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对策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会计职务犯罪;表现形式;成因;预防对策会计职务犯罪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责时严重违反会计职务标准,利用职务便利,直接或间接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并造成严重后果,应该受到刑事处分的行为。

当前经济形势下,会计职务犯罪表现相当突出,并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平均每年因会计职务犯罪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到达GDP的13.2%~16.8%,危害严重。

因而,分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有效的预防对策至关重要。

一、会计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1.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指在提供的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对重要事项的记载与客观实际不相符。

如采取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为前提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或隐瞒重要事实,对应予公告或记载的信息成心不予公告或记载,隐瞒的事实足以使股东或社会公众决定或改变投资决策。

2.成心隐匿、销毁会计资料。

“隐匿〞是指个人或者单位在有关机关监督检查其会计工作,调查了解有关犯罪证据,要求其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时,有意转移、隐藏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成心销毁〞是指明知是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财务报告仍然予以非法销毁的行为,如撕毁、用碎纸机销毁、化学处理等。

两者都是掩盖犯罪事实,以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3.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或出具重大失实的证明文件。

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提供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证明文件,这些文件可能夸大或缩小了实际情况,也可能是虚构了某种事实或掩盖了真实情况。

“出具重大失实的证明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严重不负责任,出具了在内容上有重大的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缺乏客观科学依据的证明文件。

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和防范分析论文

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和防范分析论文

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和防范分析论文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和防范分析论文一、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普通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会计犯罪也不例外,其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会计犯罪的主要动机与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内部制衡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使会计人员有机可乘会计犯罪的手段往往是粉饰各类凭证和会计报表,会计人员在逐渐发现企业的监管漏洞后,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利用职务之便对财务资料进行舞弊,蓄意通过此种手段谋取不合法利益。

内部制衡、监督与外部审计的缺位及不合法使会计人员有机会并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

1.2 各种压力的推动作用在现阶段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会计人员可能存在经济压力、竞争压力、生活压力等各方面的挑战,促使会计人员产生就近会计犯罪的动机,通过会计犯罪获取的利益来平衡自身压力。

社会压力无疑是推动会计犯罪的又一罪魁祸首。

1.3 会计犯罪成本低与获取利益大的矛盾我国《刑法》中没有针对会计犯罪做出具体规定,只在第一百六十一条、第一百六十二条对有关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妨害清算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做了笼统性规定。

会计人员的一些犯罪的确适用于《刑法》规定的一些罪名,诸如挪用公款罪、渎职罪等,然而会计犯罪不同于一般的犯罪,其往往具有涉案金额大、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刑法的相关罚则与其获取的利益不对称,犯罪的成本远远低于其获取的利益,导致会计人员为了利益而肆无忌惮。

另外,我国法理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我国对会计犯罪的相关刑事立法存在严重不足,导致会计人员有空可钻。

1.4 外围人员的影响与诱导会计人员周围的人的影响与诱导是其犯罪的又一重要原因。

首先,会计人员的上级领导会影响其对会计资料进行相应的粉饰,为了企业对外呈现的财务报表更加好看,企业领导人员会命令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犯罪。

其次,会计人员会受到其他竞争企业的利诱,诱使其实施对本企业不利的会计行为,以此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利益。

会计犯罪风险预防与应对

会计犯罪风险预防与应对

会计犯罪风险预防与应对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计犯罪问题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

会计犯罪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和信誉度。

因此,预防和应对会计犯罪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员工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会计犯罪风险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一、内部控制优秀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预防会计犯罪的基石。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严格执行。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制定合理的审批制度:企业应确保所有重要的财务决策都经过足够的审批,避免单一人员独立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动和财务信息。

2. 设立审计制度: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或委员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进行定期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强化记账核算: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实施合理的记账核算制度。

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造假行为的发生。

4. 分离业务岗位和财务岗位:将企业的业务岗位和财务岗位分离,避免同一人员掌握过多的权力,减少内部串通作案的机会。

二、审计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确保对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的全面了解,发现会计犯罪的苗头,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 内部审计:企业可以聘请具备专业背景的内部审计师,通过全面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外部审计:委托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进行审核,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和真实。

外部审计师的介入可以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减少会计犯罪的发生。

三、员工教育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防范会计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因此,进行定期的员工教育至关重要。

1. 知识普及:企业应定期组织会计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员工对会计制度和规范的认识,增强他们的会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2. 建立奖惩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激励和惩处机制,鼓励员工诚实守信,同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

3. 加强监督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主动向公司汇报违规行为,开展内部调查,及时采取纠正和追责措施。

浅谈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

浅谈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
助学款 , 不入财务账 , 而后结伙私分或单独侵吞 , 他们共计贪污 6 余万元 。 0 计人员的从业环境 。 基本上消 除了领导 对会计 工作 的干预 , 避免 了对会 计 3 虚增或者隐瞒收入。虚列 收入会 导致 收入 的账 面金 额大于 实 际金 人员打击报复现象的发生 , . 从而使 会计 人员真 正成 为会计 法规 、 计制 度 会
◆ ◆ ◆
Hale Waihona Puke 浅 谈 预 防 会 计 人 员 职 务 犯 罪 的对 策
◆ 任文君
( 沈阳大学 , 辽宁 沈阳)
【 摘要J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 会计人 员的职务犯罪频发 , 有主观方面的 因素 , 更有复杂的客观 因素。预 防会计人 员职务犯 罪是 一项专 门
性、 长期性 、 复杂性的 系统工程 , 需要 构建预 防工作 的 目标体 系, 并完善相应 的预 防措施 。 【 关键词】职务犯 罪 对策 会计人 员
2 收入 不入帐 , . 私设小金库。如上海市某 高校原校长 、 原副校长 、 原总 会计人员的制度 , 被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 、 整、 调 任免和管理 由委派机 关负
务主任、 出纳 员等 5 , 人 利用职务 便利 私 自截 留学 生家长 交纳 的部 分捐 资 责 , 使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 , 不受企 业负责人 的制约 , 改善 了会
而且要在工作 中严格执行党和 国家的有关 方针、 政策 、 律、 法 法规 , 现阶段 , 我国会计人 员各 种职务 犯罪 趋势 日趋 突 出, 会计 人员经 不住 岗敬业 , 种种诱惑 , 采取 非法手段 , 侵害 国家 、 集体 和人民 的利益 。其 突 出表现 为贪 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 , 核算有据 , 坚持原则。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与分析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与分析
(三)私设“小金库”,公款失去监管 (四)思想工作薄弱,法制观念淡薄 (五)消极因素影响,追求物质享受
预防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政治学习,筑牢思想防线。 (二)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艰苦奋斗作风。 (三)健全规章制度,堵塞犯罪漏洞 (四)把好进人关口,合理设置岗位。 (五)禁设“小金库”,铲除犯罪温床 (六)加大打击力度,增强法制意识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2010级会计9班 赵 20101007
发案单位多为企事业单位 涉及罪名主要是贪污和挪用公款罪
犯罪主体多为女性 作案周期较长涉案金额大 犯罪手段多样化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一)财务制度不落实,内部监管缺失
(二)工作责任心不强,财务管理混乱
总之,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产生有其主、客观
原因,这就要求我们,预防财务人员职务犯罪
必须多管齐下,打防并举,方能形成稳定有效 的预防体系,只有单位领导良好效果

浅谈如何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摘要】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预防工作尤为关键。

本文从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建立举报机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通过内部审计控制的加强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财务流程,降低犯罪风险;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为员工提供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积极举报违规行为;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预防财务人员职务犯罪工作至关重要,未来需持续加强工作力度,确保企业财务安全。

【关键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内部审计控制、财务管理制度、员工教育、举报机制、风险评估、预防工作、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财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资金管理、会计报表编制、成本控制等。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财务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财务损失和声誉风险。

背景介绍部分,就是要引起广大财务人员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视,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形式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偷税漏税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企业利益,还会给经济社会秩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强预防工作,建立起完善的防范机制。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人员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财务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等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1.2 重要性分析财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管理和监督财务事务,处理资金和资产,确保企业财务运作的正常和稳定。

由于财务工作涉及大量资金流动和金融活动,往往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其中就包括职务犯罪的可能性。

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风险及防范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风险及防范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风险及防范对策一、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成因1.权力过于集中:事业单位中会计岗位常常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动和重要决策,会计人员往往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等问题。

2.信息对称不对等:会计人员往往掌握着大量的财务信息和公司内部的核心数据,如果信息对称不平衡,容易造成不正当的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等情况。

3.职业道德教育不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对职业道德风险的敏感性和预防意识。

1.挪用公款:由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责涉及到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着挪用公款的风险,如将公款用于个人消费或与他人合谋骗取公款。

2.虚报收入: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和业绩,会计人员有时会虚构收入账目,以迎合上级的要求或获取不正当的奖励。

3.财务造假:为了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会计人员可能会通过虚增资产、虚构支出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违法违规地获得暂时的利益。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风险意识。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会计人员的权力行使和工作流程,加强对重要决策的审核和监督,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和不当操作的发生。

3.加强审计监督:事业单位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发现和纠正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把关力度。

4.提高透明度和公开度: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让更多的人监督和参与,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5.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事业单位应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会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发生,提升会计职业的社会形象和责任意识,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会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会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会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下面将从职业道德、洗钱风险、财务舞弊以及税务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会计人员需要遵守职业道德,确保工作过程的诚信和透明。

会计人员有责任保证合规性,并且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例如,不得操纵财务报告、利用职务便利进行非法获利等。

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特别注重保护财务隐私,防止泄露客户信息和公司敏感信息。

其次,会计人员需要关注洗钱风险。

洗钱是将犯罪所得合法化的过程,会计人员应该警惕公司和客户进行洗钱活动。

为了防范洗钱风险,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同时要做好客户尽职调查,确保公司与客户的业务交易合法合规。

第三,会计人员需要注意财务舞弊的风险。

财务舞弊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行为,例如伪造财务数据和隐瞒重要信息。

会计人员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确认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他们应该完整记录公司的财务交易,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最后,税务风险也是会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税务法规日新月异,会计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更新税务法规变化。

他们应该合理利用税收规划,确保公司合法地最大程度地减少税务风险。

此外,会计人员还应遵守纳税申报和报税义务,避免因税务违规而受到处罚。

针对以上的法律风险,会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的防范对策:1.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及时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和异常。

3.加强培训,提高对洗钱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业务背景和风险特征,以便进行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

4.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及时了解和遵守税务法规的变化。

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处理和解决纳税事项。

会计师的财务犯罪预防与查处

会计师的财务犯罪预防与查处

会计师的财务犯罪预防与查处在当今社会中,会计师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角色,承担着财务信息的记录、处理和监管等重要职责。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会计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对财务信息的控制权,进行各种类型的财务犯罪活动。

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公平公正,预防和查处会计师的财务犯罪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预防和查处两个方面,探讨会计师的财务犯罪及其对策。

一、财务犯罪类型及其危害会计师的财务犯罪主要包括虚假记账、财务信息窃取、内外勾结等多种形式。

虚假记账是指会计师在进行财务信息记录时,故意篡改账目、虚构交易,以达到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目的。

财务信息窃取是指会计师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企业财务信息后进行非法牟利。

内外勾结是指会计师与内部员工或外部合作伙伴合谋,通过共同利用职权,从中牟取巨额利益。

财务犯罪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财务犯罪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破坏市场的公平公正。

其次,财务犯罪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信誉,使企业在市场上失去了公信力。

最后,财务犯罪还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二、预防会计师财务犯罪的对策针对会计师财务犯罪的防范,以下几个对策值得关注。

1.加强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的培养。

会计师是职业道德高度要求的职业,培养会计师身上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是预防财务犯罪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的职业伦理规范,引导会计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保持高尚操守,确保职业道德的坚守。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预防财务犯罪的重要手段。

会计师应确保财务信息记录真实可信,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会计核算操作,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财务犯罪的发生。

3.加强外部监管和审计。

除了内部控制,外部监管和审计也是预防财务犯罪的关键。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加大对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其合规运行。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柳治中(甘肃省平凉公路总段,甘肃平凉744000)[摘要]近年来,会计人员各种职务犯罪时有发生。

会计犯罪具有主观性、复杂性、智能性、危害性、隐蔽性等特征。

会计职务犯罪的原因是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督乏力,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预防和减少会计职务犯罪,应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其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独立高效的会计外部监督体系,加大会计职务犯罪的成本,减少会计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内部控制;监督体制[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10-22一、会计职务犯罪理论综述(一)会计职务犯罪的涵义会计职务犯罪就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在经济活动及相关活动中,直接或者间接实施侵害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会计职务犯罪主要有三种:一是犯罪人主观意愿犯罪,如贪污挪用公款等;二是客观意愿犯罪,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泄露单位经济信息等;三是被动犯罪,如会计人员受单位负责人强令、指使进行篡改、伪造或者编造会计资料,做虚报财务会计报告等。

(二)会计职务犯罪的特征会计犯罪有如下特征:一是主观性,即往往出于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在主观上的故意;二是复杂性,通过巧妙的账务处理来实施的犯罪,不易被及时发觉或揭露;三是智能性,使用智能手段、技术实施的犯罪,故又称为“智能犯罪”或“职业犯罪”;四是危害性,既造成国家、集体、个人的直接经济损失,也造成了一种隐性的无形损失,动摇了会计人员及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可信度,其性质等同于司法犯罪;五是隐蔽性,不易留下明显的犯罪痕迹,难以被人们发现。

(三)会计职务犯罪的危害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职务犯罪的实质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破坏,虚假的会计信息对税收征管、金融监管、股市操作等市场经济管理的范畴产生误导,危害宏观经济秩序。

会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日常处理

会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日常处理

会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日常处理一、概述会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职责包括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编制财务报表、监督资金流动以及参与企业决策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压力大、职业道德缺失、利益诱惑等,会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触犯法律红线。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会计人员违法犯罪的原因、日常处理方式以及预防措施。

二、会计人员违法犯罪的原因1. 工作压力过大:会计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压力,如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报表、资金结算等。

如果再加上企业内部严格的考核制度、领导的压力或同事的竞争等因素,会使得一些会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而违反法律法规。

2. 职业道德缺失:一些会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为了个人私利或企业非法利益,会利用职权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3. 利益诱惑:一些会计人员面对巨额的金钱诱惑,会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会计人员违法犯罪的日常处理方式1. 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同时,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应注重应聘者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降低会计人员违法犯罪的风险。

同时,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财务报表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律监管力度,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4. 提高会计人员待遇:企业应合理提高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减少他们因经济压力而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同时,应关注会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困难。

5. 建立举报机制:企业应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积极举报发现的会计人员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举报者,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保护措施。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1. 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指的是在从事工作或担任职务期间,员工利用其职务的职权或资源进行非法行为,以获取个人利益或给他人带来损失的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可能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国有财产等。

2.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 利益驱动职务犯罪往往源自个人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许多职务犯罪行为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比如通过滥用职权获得财务利益、接受贿赂等。

由于部分员工在工资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的不满,他们容易受到潜在收益的诱惑而从事职务犯罪。

2.2 职权不规范职务犯罪也与职权不规范有关。

一些组织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不足,职权划分不明确、职责交叉等问题,给员工提供了从事职务犯罪的机会。

缺乏对职权行使的监督和管理,有助于职务犯罪的发生。

2.3 监管不足监管不足也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因素之一。

监管机构在执法力度和监管效果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导致职务犯罪者逃脱惩罚。

一些员工对于监管机构的能力和决心存在误判,从而敢于冒险从事职务犯罪。

2.4 道德缺失道德缺失是职务犯罪产生的潜在原因之一。

一些员工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缺乏正确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容易被个人私利所驱使而从事职务犯罪行为。

缺乏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会增加职务犯罪的发生风险。

3.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为了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对策:3.1 健全内部控制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权和责任,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对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审核,确保职权行使的规范和合法性。

3.2 强化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督能力和执行力度,提高对职务犯罪行为的查处率,对职务犯罪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监管机构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组织的合作,形成联合执法和监管的合力,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3 提高职业道德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会计人员责任及规避不当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责任及规避不当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责任及规避不当刑事责任引言概述: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合法合规。

然而,由于财务领域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会计人员面临着承担不当刑事责任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会计人员的责任和规避不当刑事责任的方法。

一、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1.1 准确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应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他们应当正确记录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等信息,并及时报告给相关方,如股东、管理层和监管机构。

1.2 审核和监督企业财务活动会计人员应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他们应当密切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并报告任何违规行为或者异常情况。

1.3 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保持诚信和独立性。

他们应当保守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得泄露客户的财务信息,同时避免与客户或者他人发生利益冲突。

二、规避不当刑事责任的方法2.1 持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会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他们可以参加会计培训班、研讨会或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以保持对财务领域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2.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等。

会计人员应积极参预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3 密切合作与监管机构会计人员应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和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的法规和政策。

他们可以参加行业协会或者加入专业组织,以获取更多的行业信息和资源。

三、遵循合规的报告要求3.1 准确报告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应准确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他们应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报告要求,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者中国会计准则(CAS)等。

3.2 完善内部审计程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程序,包括对财务信息的审核和验证。

会计经验:如何防范财务人员职务犯罪

会计经验:如何防范财务人员职务犯罪

如何防范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工作在单位管理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亦呈多发态势,严重损害了所在单位的经济利益,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财务人员犯罪的主要特点 法制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

涉案人员作案之初认为自己只是暂时挪用一下单位公款,等过段时间再悄悄地还回去,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但随着作案次数的增加,没有被发现,结果越陷越深。

 女性财务人员多因情感犯罪。

多数女性财务人员的犯罪动机往往带有很强的情感因素,她们在亲情、友情面前丧失了理智,为了亲朋好友不惜铤而走险。

 财务管理不严,单位监督不力。

涉案单位内部管理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制定得较为完善,但平时因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未被落实、执行,也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督,为犯罪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财务人员陶某某从2010年开始至案发的四年间,先后挪用公款300万元,单位却一直未察觉。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 不少人是因虚荣心和攀比思想引发。

一些财务人员每天都在与钱打交道,由于受社会上腐朽思想、拜金主义的影响,心理上不平衡,盲目攀比,思想观念出现偏差。

在没有钱,但又要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情况下,于是就将手伸向其经管的公款。

 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管不严。

从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情况来看,很多发案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

有的发案单位尽管制定了详细的财务制度,但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未严格进行财务检查、稽核,使财务人员犯罪如探囊取物,即使出现了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也不能及时发现。

此外,还有些单位领导对下属财务人员失去监管,很多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起初并不知情,有的还颇感意外,致使这些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愈演愈烈。

 管理松懈,制度失控。

办案中发现,有的单位领导作风不实,工作要求不严,甚至严重失职,对财务人员疏于教育、管理和监督,致使财务管理混乱,对暴露出的问题不认真处理,有的甚至共同犯罪,侵吞公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文章针对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现状及社会危害,将成本收益理论与现代博弈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会计职务犯罪人与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得到了会计人员选择犯罪行为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监管部门遏制犯罪发生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以及犯罪概率的临界值,并提出了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措施。

【关键词】博弈论视角;会计人员;职务犯罪;防范措施
一、引言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属于经济领域犯罪,是指其利用职务之便,在具体从事或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故意不履行工作职责,违反会计人员基本工作规范,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应该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其犯罪主体是会计人员,客体是侵害了会计法律规定。

博弈论作为研究在外部经济条件下个人选择问题的新兴的经济理论分支,它与会计职务犯罪的内在特点相吻合,研究会计人员在外部经济收益、经济成本的作用下,在参考他人职务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选择是否实施职务犯罪行为。

尽管目前应用博弈论模型研究会计职务犯罪行为的文章数量比较少,但是它已经引起了会计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会计职务犯罪行为的博弈研究。

本文将现代博弈理论与成本收益理论相结合,通过对会计职务犯罪博弈模型的假设和分析,提出预防会计职务犯罪的相应解决方案,这将对防范和抑制会计职务犯罪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现状及社会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介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职务犯罪的行为也屡见不鲜。

如被称为“益阳第一贪”的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地税局计划财务科原经费会计刘迪涉嫌贪污、挪用公款1 800多万元;原甘肃省农垦社保办副主任刘保禄在任职期间,一人身兼“会计、出纳”等数职,4年间利用单位财务管理漏洞累计侵吞公款2 800万元;北京市昌平区财政局国库科财政专户会计杨立强,贪污、挪用农村养老保险等财政专项资金5 100余万元;中电投贵溪发电有限公司原出纳段燕伙同其丈夫吴悠,在半年时间内贪污、挪用公款合计7 000多万元。

近年来在全国检察机关查办的3 000余起典型职务犯罪案例中,涉及会计、财务人员犯罪的有230起,查处276人,涉案总金额高达11.48亿元。

据统计,我国因会计职务犯罪而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要占到GDP的13.2%到16.8%。

因会计职务犯罪而造成的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实在叫人触目惊心,且近几年来会计涉嫌经济犯罪的大案、要案有上升的趋势;其犯罪领域已经由一般企业扩展到各个领域,如金融、医药、教育、公共基础建设等部门,甚至有的犯
罪同时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其犯罪后果严重影响了整个单位的运作,破坏了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对税收征管、金融监管、股市监管产生误导,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挥霍、吞蚀了国家和单位的钱财,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和单位的经营发展,腐蚀了会计人员队伍。

从会计职务犯罪的现状来看,形势严峻,不论采取何种手段,都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息息相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博弈分析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博弈双方即会计职务犯罪人与监察部门二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双方的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博弈。

会计职务犯罪者实施会计职务犯罪行为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公民举报或者是监察部门在监察工作过程中的发现,会计职务犯罪者主动向监察部门自首坦白的情况很少。

因此,在对会计职务犯罪者犯罪信息的掌控方面,监察部门明显处于被动的地位。

会计职务犯罪人将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作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自利动机驱使下,以追求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将违法犯罪成本与违法犯罪收益对比,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犯罪人作出一种合乎理性但违法的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使会计职务犯罪人逃避监察部门的打击成为可能。

(一)博弈模型的假设
1.在这个博弈模型中,参与博弈的只有两方,即监管部门和会计职务犯罪者,两者都是“经济人”,即从事任何活动的动机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

2.假设会计职务犯罪者在博弈中有犯罪和不犯罪两种战略选择,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也有监管和不监管两种,两者都是风险中立者。

3.会计人员进行犯罪,并且未被监管部门发现,则得到收益为B。

4.监管部门实施监管,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为G。

5.会计人员进行犯罪,并被监管部门发现后所受到的处罚为L,其中a为因违法所受到的法律惩处,d为因犯罪行为败露给其名誉造成的损失,e为未来的收入机会减少所带来的收益损失。

6.会计人员选择犯罪时需要支付的一定成本为H。

H是指会计人员为顺利实施犯罪达到犯罪目的所支付的财力和物力。

7.博弈双方的行动顺序:第一阶段是会计人员选择犯罪或不犯罪;第二阶段是监管部门选择进行监管或不进行监管;第三阶段是在会计人员选择犯罪的情况下选择决定监管机关是否发现犯罪行为。

(二)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
当会计人员选择不犯罪,这时他不需要支付犯罪成本,也不能获得犯罪收益,其期望收益为零;当会计人员选择犯罪,这时他需要支付的犯罪成本为H,他的总收益有两种可能:一是会计职务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被监管部门发现,他受到处罚为L,其付出的总代价为-H-L;二是会计职务犯罪者的犯罪行为未被监管部门发现,他可以获得的收益为B,他的总收益为B-H。

若监管部门选择监管,则博弈进入第二阶段,即会计人员的犯罪行为是否被发现。

总之,最后的结果只有五种,如表1所示。

这个博弈模型没有可以被双方共同接受的纳什均衡。

一方的最优策略选择以另一方的选择为前提。

如果会计人员选择犯罪,则监管部门的最佳策略选择是监管有力;但如果监管部门选择的是监管有力,则会计人员的最佳策略选择是守法;如果会计人员选择守法,监管部门最佳策略选择是不实施监管(即监管缺失);当监管部门选择不实施监管,会计人员的最佳策略选择是犯罪。

如此循环往复,无休无止,这就是博弈分析中的混合策略组合。

(三)会计人员和监管部门的博弈分析
由于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机关采取混合策略。

设监管部门选择监管的概率为p(i),在监管的条件下会计人员犯罪被发现的概率为p(j/i),会计人员选择“犯罪”的概率为r,则“监管缺失”的概率为1-p(i);在监管的条件下会计人员犯罪不被发现的概率为1-p(j/i),会计人员“守法”的概率为1-r,则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设会计人员实施犯罪放弃的合法可得收益为Y,则会计人员选择犯罪行为的前提条件为:
从公式(9)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在B和L一定的条件下,会计人员实施犯罪所支付的成本H越高,临界值Pm就越小;
2.在B和H一定的条件下,对会计职务犯罪行为人惩罚L越重,临界值Pm 就越小;
3.只要监管部门能够使得会计人员意识到实施犯罪受到惩罚的概率p(j/i)远大于临界值Pm,则会计人员将选择最优策略——不犯罪。

如果会计人员选择犯罪的概率rPm,则会计人员此时选择犯罪是最优策略,此时监管部门就应该考虑加大监督力度,防止会计人员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措施
依据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博弈分析,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措施有: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从主观方面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减少会计职务犯罪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日常会计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既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的标准。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可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进行教育。

通过真实的会计职务犯罪案例,从反面进行警示教育,不仅可以让会计人员清醒地认识到违反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的后果,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让会计人员内心产生一种自我约束的力量;通过聘请优秀的会计人员进行经验介绍或专题讲座,从正面进行引导,发挥榜样的力量,提高会计人员的价值观、知识结构、胜任能力,提高会计职务犯罪被发现的概率,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从而预防会计职务犯罪。

(二)完善法律责任体系,从客观方面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减少会计职务犯罪
目前的会计法律只强调追究违法会计人员的行政责任,忽视追究违法会计人员的民事责任。

会计法律制度不健全及打击力度不足,纵容了会计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

因此,必须完善会计法律责任体系,加大打击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律震慑会计人员职务犯罪。

在单位内部通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各项会计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内部管理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保证会计机构内各业务岗位合理设置,合理划分各个岗位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堵塞舞弊漏洞,从客观方面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遏制会计人员职务犯罪行为。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收入,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减少会计职务犯罪
通过推行年薪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加大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奖励的力度等物质激励机制,引导合理分配,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收入,最终达到对会计人员“高薪养廉”,减少会计人员职务犯罪。

【参考文献】
[1] 孙芳.会计职务犯罪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3).
[2] 孙丽雅,辛宝英.会计职业犯罪的心理学分析[J].财会通讯,2006(1).
[3] 强群莉.会计监管博弈模型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1(1).
[4] 章新蓉,顾飞.开放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2012(12)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