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上好课学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上好课学习笔记
导读:即: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1.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4.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5.对学生的学习能够给予适时适度的评价,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彼此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形成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便形成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师更多的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学习的伙伴,对学生的学
通常一节好课应该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的。
1. 应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现象,看讲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 要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3. 要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自学、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4. 要计算好、中、差学生的活动时间,看不同层次的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个别学生占用时间过多部分学生占用时间过少现象。
5. 要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事情。
三、教学过程与师生的活动
( 一)什么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与合作,产生交互作用,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一般会涉及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
(二)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学过程应具备的特点。
1.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3. 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学过程应具备的特点教学环节紧凑,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4. 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讲求实效。
5. 对学生的学习能够给予适时适度的评价,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6. 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和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
(三)师生活动。
1. 什么是新课程下的师生活动。
师生活动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产生的有关教学活动的新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目前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互教互学,彼此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以期改变师生对教学的传统理解,形成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要求新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便形成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在这样的交往与互动中,教师更多的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学习的伙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指导,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不断地通过独立探究或与他人合作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努力得出结论,在与教师、与其他学生的互相交流中不断进行检验、修正、总结。
2. 教师的引导。
随着由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其中最突出的提法就是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法下教师满堂灌,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填鸭式”的模式,而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乃至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真要实施起来却非易事。
第一,教师要正确理解“导”。
一提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或“不要教师当演员”,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教师要一下子从“演员”的身份摇身变为“导演”的身份,其职责也就从在讲台上解释书本内容而变成指挥学生自己去揣磨、领悟。诚然,指挥学生去研究这一点并不错,但是,与此同时教师更要研究怎样去指挥学生,这其中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说,教师的“导”绝不是简简单单地领着学生去逐一地生搬硬套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又能有所侧重
的去理解知识,进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程度。我们常说,讲课是一种艺术,其实,引导同样是一种艺术,或者说,是一种比讲课的艺术更为精深的艺术。简单说,在这种“导”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做“演员”的“导演”,更要做“演导演”的“演员”。
例如:在《设计封面》一课中,李老师在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让学生学会迁移知识,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自主探究插入图片,美化封面的方法,教师注意规范学生汇报语言,强调插入图片的方法。
师:文字,李老师们已经设计好了,如果再添加点??效果就会更好了呢?生:可以插入图片??
师:对了,李老师们还可以根据主题文字内容,配相应的图片,这样能更好的表现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
在这里,老师可以提示大家,插入图片的方法与插入艺术字的方法相似,请你借鉴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试着将自己选择的图片插入到你的作品中。
在学生尝试过程中,结合学生遇到的问题,如图片太大(小)了、图片将文字挤跑了、图片显示不完整、看不见文字了??,在学生自己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的基础上,教师给与适当的讲解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图文混排。从而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建构,通过学生实践探讨、分析讨论得出插入艺术字与图片的方法,在处理插入图片的时候,对出现的图文混排,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作品评价时,通过交流经验与心得,引导学生归纳本节所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同时对同伴作品能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做到取长补短。学生在向同伴展示自己设计的过程,能树立自信心,语言流畅,观点明确,在交流中能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度,从而改进设计,最终提高自身的能力。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导什么?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该放手时就要放手;但如果一味强调自主,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就反而会出现学生不知所从或胡乱探究、收效低微的情况。所以,在探究活动中必须处理好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把活动或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知
道“我们是在做什么”“应当怎么做”,以适应学生具体思维的特点。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路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可走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一般地说,教师在课堂的引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认知。
学习的主题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是较为浅显的道理。学习主题体现了课程目标和思维导向,联系着相关学习资源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包含有一些未知的、带有挑战性的、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学习主题设计得当,常能使学生较快进入到积极思考、积极探究的状态。引导认知还表现在学习基础的引导上。任何学习都须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调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一方面将基础知识适时地让学生掌握,另一方面又引导其探究新的知识。
(2)引导交流。
教学过程是交流互动的过程,没有交流互动,学生的意义建构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由于年龄和知识经验的束缚,虽然能各抒己见,但并不一定就能够很准确地判断谁对谁错,什么该保留,什么该放弃。这时候,就需要有教师的参与,帮助他们正确地取舍。教师应该在小组内不断地巡视、倾听,特别要善于倾听学困生的看法和意见,发现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必要时教师在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有选择地取舍。这样既能保证讨论结果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评价也是一种交流。例如:在《设计封面》一课中,李老师在展示学生作品时展示学生作品,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交流的:按照注意事项,说说同学的作品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看似是对作品的简单评价,其实是通过交流经验与心得,引导学生归纳本节所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同时对同伴作品能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做到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