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形态部分总复习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形态部分总复习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形态部分总复习

红色字体表示重点中的重点

绿色表示名词解释

蓝色表示与后面分类部分有联系的

紫色表示有修改的部分(20100103)

带?表示我自己还不太清楚的地方

绪论

1、软鳍鱼类:比较低等的真骨鱼类,鳍通常无棘。

2、棘鳍鱼类:比较高等的真骨鱼类,鳍通常有棘。

第一篇鱼类的形态构造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

一、鱼类的外部分区

1、头部的各名称:

二、鱼类的体型

1、三轴:

主轴、失轴、侧轴。相互垂直,比值决定体型。

2、基本体形及环境适应性:

·纺锤形(鲻、梭、鲐、马鲛鱼):这样的体形可将水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

·侧扁形(乌鲳、团头鲂):在硬骨鱼类中较为普遍,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做长距离回游。

·平扁形(黄鮟鱇、鳐、魟):大部分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但鲼胸鳍发达,使得他们能活跃于水体的中上层。

·棒形(鳗鲡、黄鳝):适于穴居或环绕水底礁石岩缝间。行动不甚敏捷,腹鳍及胸鳍常退化或消失不见。·其他:海马的海马形,刺魨的球形等。

三、鱼的头部器官

1、头部主要器官有吻、口、须、眼、鼻、腮孔、喷水孔等。

2、须:颏须、颌须、鼻须、吻须。这是很重要的分类依据。

3、眼:

·脂眼睑:若干鲱形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被覆有透明的脂肪体,特称之为脂眼睑。

·瞬膜:有些鲨鱼眼特有的,可以自行移动眨眼。

3、鳍:

奇鳍:背鳍(D)、臀鳍(A)、尾鳍(C)

偶鳍:胸鳍(P)、腹鳍(V)

·角质鳍:不分枝、不分节,软骨鱼特有。

分枝鳍条

鳍软条(也叫鳍条):柔软、分节。不分枝鳍条鳞质鳍(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真棘:不分节

硬棘(也叫棘):不分枝、不分节假棘:水泡后分节

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也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等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

如鲈:D.XII,I-13 表示鲈的第一背鳍有12个棘组成;第二背鳍由一枚棘和13枚鳍条组成。

罗马数字:大写表示棘,小写表示小鳍

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

·腹鳍越靠近头部,进化越高等。

·脂鳍:在背鳍后方肉片状突起,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

第二章皮肤及衍生物

一、皮肤和腺体

1、皮肤基本结构:表皮:起源于外胚层,多层的上皮细胞,分为生发层和腺层两部分。表皮薄而柔软,角质

程度极低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来源于胚胎时期中胚层起源的间叶细胞,分为外膜层、疏松层和致密层。

2、衍生物:粘液腺、毒腺、鳞片、色素细胞

3、腺体:单细胞腺体、多细胞腺体(毒腺)

二、鳞片

1、盾鳞:软骨鱼类特有,由表皮和真皮联合行程,形态变化多,有新老交替。

2、硬鳞:少数硬骨鱼类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一般都具有硬鳞质。典型的代表为雀鳝、多鳍鱼,鲟、鳇真正的硬鳞仅分布于尾鳍上缘。

3、骨鳞:大多数真骨鱼类所具有,也是由真皮产生。扁薄、有弹性、覆瓦状排列。分为圆鳞(较原始,露出部边缘光滑整齐)和栉鳞(较高级,露出部的边缘密生细齿)

·骨鳞结构及生长上层(骨质层):薄而脆,坚固——绕鳞片中心一环环生长——扩大面积

下层(纤维层):柔软,有弹性——一片片生长——增加厚度

4、鳞片分区

·鳞嵴(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这就是鳞嵴。或称环片。它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鳞嵴的中心区域

5、年轮鉴定

另外,耳石、肩胛骨、鳍条都可鉴定年龄。

6、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鳞:一般真骨鱼类在体两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侧线所穿过的侧线鳞。侧线鳞数目常作为分类的重要

依据。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一定格式。

如:长蛇鲻的鳞式为:55 _____4______ 66,表示侧线鳞数为55~66,侧线上鳞数为4,侧线下鳞数为5~6,到

腹鳍6~7—V

7、其他概念:

·腋鳞:有些硬骨鱼类的胸鳍或腹鳍基部前缘外角处上,有一个膨大而特化的鳞称之为腋鳞,比较低等的鱼类

才有。

·臀鳞:在肛门和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列明显增大的鳞片叫做臀鳞。两侧臀鳞在腹鳍中线上形成一条裂谷,所以称之为裂腹鱼。

三、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1、色素细胞主要种类: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红彩色素细胞。

2、体色: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有保护色、拟色、警戒色、婚姻色、结群色等。

第三章骨骼系统

头骨脑颅(神经颅)

主轴骨骼咽颅(脏颅)

脊椎躯椎:由椎体、髓弓、椎管、髓棘及椎体横突组成。

·骨骼系统尾椎:由椎体、髓弓、椎管、髓棘及脉弓、脉棘组成。

肋骨肋间骨(鱼刺)

附肢骨骼偶鳍带骨和支鳍骨V、P

奇鳍支鳍骨A、D、C

·机能:运动(供肌肉附着)、支持(维持一定体形)、保护(保护体内器官)、代谢(协助维持体内钙磷代谢正常水平)

这里本来有张图,不是很好,我把它去了,大家还是看上面的总结吧

一、主轴骨骼

1、硬骨鱼类脑颅填图

鲈鱼背面观

鲈鱼腹面观

·蝶骨区为眼区2、硬骨鱼类的咽颅

·第一对为颌弓,第二对为舌弓、第三至第七对为腮弓。

3、硬骨根据发生过程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

·软骨化骨:这种骨骼的发生是完整地经过膜质期、软骨期、硬骨期这三个阶段的。

·膜骨:是由膜质期直接经硬骨细胞骨化而形成的硬骨,它不经过软骨期。

4、韦伯氏器:是指4对连接内耳和鳔的骨骼。这4对骨是硬骨鱼类鲤形目第一至第三椎体的两侧的4对小骨,

由前后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

二、附肢骨骼

1、肩带:支持胸鳍的骨骼为肩带

腰带:支持腹鳍的骨骼为腰带

2、尾鳍的三种类型:原型尾、歪型尾、正型尾

3、颌的悬系方式有:古接、自接、舌接

第四章肌肉系统上直肌、下直肌

一、肌肉的类别与结构第一肌节下斜肌、内直肌

中轴肌头部肌肉:主要为眼肌(动眼神经)

体节肌躯干肌肉第二肌节上斜肌(滑车神经)1、鱼类的横纹肌附肢肌奇鳍肌第三肌节外直肌(外展神经)

偶鳍肌

鳃节肌(颌弓、舌弓、鳃弓上的肌肉)

2、大侧肌:在体侧肌肉里,呈W排列,肌肉横切面呈同心圆状(因为所有各肌节彼此互相套合在一起),分为:·红肌:狭纤维组成,血液供应丰富,有氧代谢、收缩慢,持久性强,耐疲劳,善游类鱼内发达。

·白肌:纤维宽、无脂肪,缺氧代谢,反映迅速,持久力差。

二、发电器官:发电鱼类常在防御敌害、捕食或求偶时放电。

第五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分为:

消化管: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和泄殖腔

消化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脏。

一、消化管

1、齿式: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目、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重要分类依据,并有记录咽齿的一定格式。称为齿式。

如鲤:1、1、3/3、1、1,表示左右两侧各有三行齿,左侧第一、二行各为1枚齿,第三行为3枚齿,右侧咽骨上内行为3枚齿,外侧二行各为一枚齿。

草鱼:2.5/4.2,每侧各有两行咽齿,左侧第一行为2枚,第二行为5枚,右侧内侧一行为4枚,外行为2枚。

2、咽上器官:咽鳃骨和上鳃骨卷成蜗卷状,成为咽上器官。

鳃杷管:咽上器官处相邻两鳃弓间的鳃耙紧密毗连成螺状蜗管的特殊结构。

鳃耙数目有时在鱼类分类上亦作为分类标志之一。

3、胃的类型:I、U、V、Y、卜

3、螺旋瓣: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回肠管径较粗,肠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有突出于官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

状,特称为螺旋瓣。它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

幽门垂(即幽门盲囊):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有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其数目、大小及排列情况因种而异,也作为分类特征之一。

二、消化腺

第六章呼吸系统

·鱼类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鳃,辅助呼吸器官有皮肤、口咽腔粘膜及鳃上器官。

一、鳃的构造

·鳃位于鳃弓的外侧,新鲜时颜色为鲜红。

1、基本构造:鳃片、鳃丝、鳃小片、鳃间隔、半鳃、全鳃

·鳃间隔:每一鳃弓的两个鳃片中间有一个隔分开,即为鳃间隔。这在软骨鱼类中很明显,而硬骨鱼类的鳃间隔已经退化,仅残留基部。

·鳃片(或称鳃瓣):是鳃间隔前后两侧成丝状或板状的突起,它是鳃的主要组成部分,鳃片由无数鳃丝排列而成。鳃丝排列紧密,使鳃片外观成十分整齐的梳状。

·鳃小片:每一鳃丝的两侧生长出的许多突起。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每一小片内含血管,血液与水中间仅隔着血管与鳃小片两层细胞壁。

·半鳃:鱼类鳃弓上每一鳃片称为半鳃。

·全鳃:每一鳃弓前后的两个半鳃,合为一个全鳃。

·窦状腺:鳃弓下入鳃动脉向每一鳃丝的内侧发出一支入鳃丝动脉,它沿每一鳃小片基部水平地分出细支形成微血管网,此即窦状腺。

二、鱼的呼吸运动

1、呼吸瓣的类型及作用:

·口腔瓣:附着在上下颌的内缘,可以防止吸入口内的水逆行倒流出口外。

·鳃盖瓣:附着在鳃盖后缘的鳃盖膜,可防止水从鳃孔倒流入鳃腔(即鳃和鳃盖之间的空腔)。

2、鱼类呼吸运动示意图(重点)

三、辅助呼吸器官

1、皮肤呼吸:鳗鲡、鲇、弹涂鱼(还有口咽腔粘膜)、双肺鱼、黄鳝(还有口咽腔粘膜)。

2、肠呼吸:泥鳅。

3、口咽腔粘膜呼吸:黄鳝(还有皮肤)、弹涂鱼(还有皮肤)、电鳗。

4、鳃上器官:胡子鲇、乌鳢(片状)、攀鲈(花朵状或木耳状)

·迷路器官:攀鲈的鳃上器官由第一鳃弓咽鳃骨及上鳃骨特化而成,为3片或3片以上脆薄且略透明的骨质瓣,它的边缘显著波曲,作螺旋状排列,由于其排列曲折迷离,故常被成为迷路器官。【区别于听觉器官中的迷路器官】

四、鳔

1、位置: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腹腔上部、消化管与脊柱之间有一大而中空的囊状器官,此即鳔。

2、类型:喉鳔类(鲱形目、鲤形目等鱼类的鳔有鳔管与食道相通)、闭鳔类(鲈形目等鱼类的鳔管退化)等。·红腺:位于闭鳔类的鳔前腹面内壁,此处细胞由原来的扁平形变为长方形腺细胞,能分泌气体。

·卵圆窗:位于鳔的后背方,较薄,此处有环肌及辐射肌,窗内布满血管,当辐射肌收缩时,卵圆窗面积扩大,此时可将鳔内气体通过卵圆窗渗入临近的血管内,当环肌收缩时,卵圆窗变小,停止吸收气体,所以卵圆窗是气体吸收区。

3、作用:真骨鱼类的鳔是一种重要的比重调节器官,同时,在感压、发声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少数鱼类的鳔有肺的作用。

第七章循环系统

·组成:液体+管道。液体:血液+淋巴。管道:血管系统(心脏+血管)+淋巴系统

·特点:所有园口类及鱼类的血液循环都是封闭型的,液体在管道内循一定的方向流动,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一、血液

1、组成:

血球: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无粒细胞)、血栓细胞

血液血浆:纤维蛋白

血清:水分、固体物(血液蛋白质、类脂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物)

·几种血细胞:

红血球:除圆口类为圆形,多数鱼类呈扁圆形,内具有含铁质的血红蛋白,在气体交换中,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将氧通过血液循环带到身体各处。

白血球:数量较红血球较少。

血栓细胞:无色,大小相当于红血球核,其数量少于红血球但多于白血球。与血液的凝固作用有关。鱼类的血栓细胞和哺乳类的血小板不同的一点是它有细胞核,是真细胞。

3、造血器官:

脾脏(红髓、血髓)、淋巴髓质组织、赖迪氏器官、头骨

·赖迪氏器官:软骨鱼类食道粘膜层下方呈扁平状的器官,能生成白血球,当脾脏移去时,也能生成红血球。

二、心脏

1、组成:心脏有维心膜包在外面,除去该膜,从后向前依次为:静脉窦、心耳、心室(壁依次增厚)。除此之外,在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的部分鱼体心脏中还有动脉圆锥。

2、功能:是血液循环的中枢,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身体各处的血液也回收到心脏。

·静脉窦:位于心脏的后背侧,壁甚薄,接受身体前后各部分回心的静脉血,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维尔氏管:静脉窦后背方连接2条粗大的脉管。

·窦耳瓣:心耳与静脉窦之间有一窦耳孔相通,此处有2片小瓣膜,能阻止血液倒流,称为窦耳瓣。

·耳室瓣:心耳与心室之间的通孔为耳室孔,也有2片小瓣膜,称为耳室瓣。

·半月瓣:在动脉圆锥内,其数目个类别间有差异。

三、动脉和静脉

1、动脉弓类型及演变

(1)板鳃鱼类型:入鳃动脉1条,出鳃动脉2条。

(2)真骨鱼类型:入鳃动脉1条,出鳃动脉1条。

(3)低等硬骨鱼类:入鳃动脉2条,出鳃动脉1条。

2、鳃区动脉

腹侧主动脉——入鳃动脉——入鳃丝动脉——入鳃小片动脉——毛细血管——出鳃小片动脉——出鳃丝动脉——出鳃动脉——鳃上动脉——背主动脉——尾动脉

3、肾门静脉:真骨鱼类尾部的尾静脉进入体腔后分成左右两支进入肾脏。左侧一支称为肾门静脉,它在肾脏后

部拆散成毛细血管,然后又汇集到左后主静脉。

4、肝门静脉:由消化器官流来的血液为肝门静脉,它在回心之前必先在肝内拆成毛细血管网,肝内的血管再汇

集到一对很大的肝静脉内,左右肝静脉分别连到左右古维尔氏管的后方。

·头环:在硬骨鱼类中,左右背主动脉和颈动脉连合成环状结构,称为头环。

·淋巴心:在最后一脊椎骨的下面,呈圆形,是由尾静脉的一部分发育而来,它能不断地搏动,左右两淋巴心在两侧互相有管相通。

第八章尿殖系统

一、泌尿系统

1、渗透压调节

(1)淡水鱼类渗透压调节:

淡水鱼类体内的盐分浓度一般比外界水环境要高些。按渗透压原理,体外的水分将不断地通过半渗透性的鳃和口咽腔粘膜渗入体内,如果鱼体没有调节渗透压的机理,必然会因进水过多而胀死。淡水鱼类通过排水和保盐两方面进行调节。

一方面,是由肾脏将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所以带水鱼类肾小体发达,排尿量也比较多;

另一方面,是肾小管上有一种吸盐细胞,使通过肾小管的过滤液中的大部分盐分重新吸收回来,同时,淡水鱼类鳃上有特化的氯细胞(又称吸盐细胞)可以从水中吸收氯原子,还有从食物中也能补充一些盐分。

(2)海水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

海水硬骨鱼类体内的盐分浓度一般比外界水环境要低些。按渗透压原理,其体内的水分将不断的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如果鱼体没有调节渗透压的机理,必然会因大量失水而死亡。淡水鱼类通过保水和排盐两方面进行调节。

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来补充水在渗透过程中的损失,除了从食物中摄取水分外,尚须多吞海水,同时,排尿较少;

另一方面,鳃上有特殊的泌盐细胞,吞下的海水在肠壁渗入血液后,水分大多截留,而多余的盐分由泌盐细胞排出体外,使身体维持正常的低浓度

(3)海水软骨鱼类渗透压调节:

海水软骨鱼类体液中含有大量的尿素,其体液浓度稍高于海水,属微高渗性溶液。它的渗透压调节的特点是依靠尿素来保持水分的动态平衡。

当血液中尿素含量高时,从鳃进入的水分就会增多,水一多就冲淡了血液浓度,排尿量亦随之增多,因此造成尿素流失。

当血液尿素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进入的水分就减少,排尿量相应降低,因此尿素又逐渐升高。

(4)洄游鱼类渗透压调节:

如鳗鲡当它在淡水生活时,主要依靠肾脏调节水分;当它入海生殖时,则在鳃上产生特化的泌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而保留水分,同时肾脏过滤作用渐退化,排尿量大大减小,还要摄取一定量的海水。

赤鱂的氯细胞在海水中能排出盐分,而在淡水中则能吸收盐类。

2、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是中肾的主要组成部分

3、肾小体(又称马氏体):是指由肾小球囊和血管小球形成的完整结构。其中,中肾小管前段扩大呈球状,前壁向内凹入形成具有两层细胞的杯状深凹,成为肾小球囊。背主动脉有分支伸到每一肾小球囊内,形成球状的血管小球,并与肾小球囊的内壁相连接。

4、吴夫氏管:鱼类的成体,以中肾行使泌尿的机能,前肾衰退了,前肾管则纵裂为二。其中的一根,与中肾的肾小管相通,担负输尿管的任务,称为吴夫氏管(中肾管)。

5、米勒氏管:鱼类的成体,以中肾行使泌尿的机能,前肾衰退了,前肾管则纵裂为二。其中的一根,在若干时间内仍保持与前肾相通,但此后失掉此种联系,该管或退化,或在某些种类中担负起输送卵细胞到体外的任务,称为米勒氏管(输卵管)。

6、膀胱的两种类型:

(1)输尿管膀胱:输尿管后端扩大而成,大多数鱼类属于此型。

(2)泄殖腔膀胱:由对着中肾管开口的泄殖腔壁突出而成,与中肾管没有什么联系,内鼻孔亚纲属此型。

二、生殖系统

1、鱼类卵巢的两种类型:

·游离卵巢(裸卵巢):卵巢裸露在外,不为腹膜形成的卵巢膜所包围,如圆口类、板鳃类、全头类、肺鱼类。

·封闭卵巢(被卵巢):卵巢不裸露在外,为腹膜形成的卵巢膜所包围,如大部分真骨鱼类。

2、卵巢依其比重和有无粘性分为四种类型:

浮性卵、沉性卵、粘性卵、漂流性卵。

3、真骨鱼类精巢根据显微结构分为两种类型:

·壶腹型:鲤科鱼类所特有,鲱科、鲑科、狗鱼科、鳕科、鳉科也属此型。

·辐射型:鲈形目鱼类。

4、珠星:有些鱼类,在生殖季节,雄鱼身上的个别部位出现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这就是珠星。它是表皮细胞特别肥厚和角质化的结果。这在鲤科鱼类中较为常见。

5、性逆转:雌雄生殖腺转变的现象称为性逆转。如黄鳝、石斑鱼等。

6、鱼类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1)卵生:绝大多数鱼类属这一类型,且大多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也有一些鲨鱼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2)卵胎生:软骨鱼类许多种类。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胚体呼吸靠母体,胚体营养靠自身卵黄或主要依靠卵黄

营养。

(3)胎生:若干板鳃鱼类在母体的生殖道内受精发育。

第九章神经系统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神经元(神经纤维):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树突+轴突)·突出:树突与轴突相接触的地方。

·纹状体:大脑腹壁上有许多神经细胞集中而形成纹状体,是真正脑组织所在。一、脑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名称位置构造与特征

机能

端脑

脑最前端

嗅脑(依类群发生变化)大脑半球(左、右)

纹状体、公共脑室(硬骨鱼类)嗅觉中枢、高级运动中枢

其他:控制生殖行为、调节、辨色能力,学习中枢

间脑端脑后方腹面

丘脑、第三脑室、视交叉(腹面前方)、脑垂体

变色中枢(体色变化与视觉有关,但非视觉中枢)

光线强——体色变深光线弱——体色变浅中脑端脑后方背面视叶(觅食种类视觉发达)中脑腔:连通第三、四脑室

视觉中枢

与体位和移动的控制有关

小脑

中端后方

第四脑室(部分)

小脑瓣:硬骨鱼类特有,与侧线发达程度一致。

为“脑中之脑”,会影响其它脑区。呆滞则较小,活泼则发达。协调中枢:维持平衡,整合感觉与运动协调活动,节制肌肉张力,管理触觉、听觉、视觉。

延脑小脑后方

第四脑室(部分)为“活命中枢”本体为三角形

味觉中枢(面叶——皮肤,迷走叶——神经)

呼吸、听觉中枢

侧线感觉中枢、皮肤感觉中枢体色调节中枢二、脑神经代号脑神经性质起源到达I 嗅神经感觉嗅叶嗅粘膜II 视神经感觉间脑视网膜

III 动眼神经运动中脑腹面眼肌:上、内、下直肌,下斜肌IV 滑车神经运动中脑侧背面

眼肌:上斜肌

深眼支:鼻部粘膜、吻部皮肤浅眼支:头顶和吻端皮肤上颌支:上颌V

三叉神经

混合

延脑前侧面粗大,具半月神经节后分4支

下颌支:下颌

VI 外展神经运动延脑腹面外直肌

VII

面神经

混合

延脑侧面

线眼支:吻部;口部支:上颌;口盖支:口盖粘膜、上颌顶部;舌颌支:咽部

VIII听神经感觉延脑侧面内耳

IX舌咽神经混合延脑侧面基部神经节第一鳃弓前:口盖、头部侧线

第一鳃弓后:咽部

X迷走神经混合延脑侧面第一到第四鳃弓

心脏、消化器官、鳃以及体侧的侧线上

第十章感觉器官

·鱼类的感觉器官有皮肤感觉器官、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及味觉器官等。

一、皮肤感觉器官

包括:感觉芽、陷器、侧线器官(罗伦氏壶腹、沙维囊)

1、感觉芽:是最简单的皮肤感觉器官,仅分散在表皮细胞间的一些感觉细胞,主要功能为触觉、感觉水流。

2、陷器:属于比较复杂一些的丘状感觉器,它的感觉细胞低于四周的支持细胞,形成中凹的小丘状构造,主

要功能为感觉水流、水压及盐度变化,主要分布在头部、躯干部,底栖鱼类陷器最发达。

3、侧线器官:高度特化,是水生两栖动物及鱼类所特有的感觉器官。

4、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特有,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内有粘液,一端扩大为壶腹,另一端开口于皮外。

5、沙维囊:侧线管衍化而来,电鳐目特有。位于吻背部、腹面和发电器前外侧。

二、听觉器官

1、内耳的构造

·壶腹:每一半规管的一端有一个由管壁膨大而成的球状体。

·迷路器官:内耳的有一名称。因其复杂的构造而得名。

·听嵴:内耳各腔的内面,有感觉细胞,和第XIII对脑神经的末梢相联系,在壶腹内的感觉上皮形成听嵴。·听斑:内耳各腔的内面,有感觉细胞,和第XIII对脑神经的末梢相联系,在椭圆囊和球囊内的感觉上皮成为听斑。

三、视觉器官

·脉络膜:紧接在巩膜内面的一层膜。,富于血管和色素,由银膜、血管膜和色素膜三层组成。

第十一章内分泌器官

·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有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岛、后鳃腺、性腺及尾垂体。

一、脑垂体

1、构造:神经垂体(起源于脑部分)+腺垂体(起源于口腔部分)。其中腺垂体包括前腺、中腺和后腺。

2、机能:

(1)中腺垂体:产生激素种类较多,如生长激素(STH)、促性腺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皮质激素(ACTH)、催乳激素等。这些激素对促进鱼类生长、控制性腺发育、调节甲状腺和肾上腺的作用及调节色素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2)前腺垂体:产生黑色素集中激素,它使鱼在白色背景下能使黑色素集中。

(3)后腺垂体:产生中叶激素(MSH),能调节色素,并能刺激新黑色素细胞的组成。

(4)神经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和催产激素,在机能上可能是控制腺垂体的器官。

3、下丘脑和脑垂体的关系(下丘脑-垂体单位)

(1)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分泌神经内分泌液,可将传入的神经洗好转变为神经激素信号,并将它贮藏起来。下丘脑通过释放神经内分泌液与脑垂体发生联系,控制脑垂体的机能。

(2)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可直接支配垂体分泌细胞,亦可通过两者之间的血管网来完成。

二、肾上腺

·斯坦尼斯小体:硬骨鱼类肾间组织的后肾间组织,位于中肾后端背侧,有时藏在肾组织里,为实心,无管道,卵圆形或球形。

鱼类学第一章小结

1.鱼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低等脊椎动物。 2.软骨鱼纲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3.硬骨鱼纲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辐鳍亚纲包括硬骨鳞类、硬骨硬鳞类 (全骨类)和真骨鱼类。真骨鱼类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4.鱼的主要特征:大多数具有能咬合的上下颌,具鳃裂(或鳃孔),通常以鳃 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的鱼体身披鳞片;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富有黏液;具侧线;具脊索,背神经管背位;出现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和一心室(变温动物),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5.鱼类的经济价值:食用、饵料、工业用、药用、观赏和检测水体。 6.鱼类的基本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特殊体型:球型、箱 型、不对称侧扁型、海马型、箭型等。 7.鱼类的头部器官及其作用:吻、口、唇、须、鼻、眼、鳃裂、鳃孔。 a)吻:辅助摄食、攻击或自卫、挖掘泥中的食物等。 b)口:上位口、端位口(口前位)、下位口。索食、攻击、防御、也是鳃呼 吸时水流进入鳃腔的通道。 c)唇:帮助摄食、具有触觉和味觉 d)须:味觉、辅助觅食。(通常有须的鱼类是生活在水体底层的) e)鼻:嗅觉器官的通道,能感受外界的化学刺激。 f)眼:鱼眼既无泪腺,亦无真正的眼睑,眼完全裸露;脂眼睑:若干鲱形 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瞬膜: 眼脸为斜行皱褶;眼脸为横行皱褶成为瞬褶。 g)鳃:水体交换。 8.鱼体的躯干部:有些鱼的腹部至肛门的腹中线有一隆起的尖锐的棱,叫做腹 棱。腹棱分布于胸鳍基部至肛门之间的是不完全腹棱;腹棱分布于腹鳍至肛门之间的是完全腹棱。 9.鱼体的尾部:原尾型、正尾型、歪尾型、新月形、深叉形、内凹形、平直形、 圆形以及尖圆形等。 10.鳍是鱼类特有的器官,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11.鳍的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鳍 条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和骨质鳍条(鳞质鳍条)(硬骨鱼类)。 12.角质鳍条:不分支不分节,为软骨鱼类所特有,如“鱼翅”。 13.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故又称鳞质鳍条,为硬骨鱼类所特有。又分为 软条和鳍棘(真棘),软条肉圆、分节,由左右两根拼合而成。依其末端没有分支,又分不分枝鳍条和分枝鳍条两种。鳍棘坚硬、不分节、不分枝,仅有单根组成。在鲤形目中有坚硬的棘,但有分节特征,并有左右两根紧密拼合而成,是不分枝鳍条硬化而成,叫做假棘(硬棘)。 14.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 15.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主要根据。 16.脂鳍:在背鳍后方有由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形成的肉片状突起 17.低等真骨鱼类:背鳍完全由鳍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 18.高等真骨鱼类:背鳍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 19.软鳍鱼类一般只具有一个背鳍;棘鳍鱼类第一背鳍均由鳍棘组成,故又称为

2006鱼类学复习题

鱼类学习题 一、概念题 形态学部分: 脂眼睑瞬褶与瞬膜角质鳍条与鳞质鳍条分支鳍条与不分支鳍条假棘与真棘鳍式与鳞式鳃盖骨系鳃上器官罗伦氏器动脉圆锥与动脉球年轮棱鳞盾鳞板鳃栉鳃半月瓣纹状体胎生螺旋瓣卵胎生侧线鳞及鳞式韦伯氏器鳃盖骨系咽上器官鳃上器官喉鳔类与闭鳔类肾小体裸卵巢被卵巢卵生卵胎生胎生罗伦氏器 生态学部分: 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产卵场生殖周期洄游产卵洄游索饵洄游性成熟系数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越冬洄游 PNR 次要食物喜好食物雌雄同体临界期分批产卵生态金字塔洄游鱼类与定居鱼类年轮与副轮生殖轮幼轮稚鱼期性逆转雌雄同体饵料系数生殖群体(产卵群体)一次性产卵分批产卵肥满度及肥满度系数喜好食物与替代食物食物充塞度及食物充塞度指数摄食率摄食节律 二、选择题 上颌中间有显著缺刻() A鲱 B鲥 C鳓 D斑鰶 具皮肤血管系统() A金枪鱼亚目 B鲭亚目 C鲈亚目 D鳚亚目 有脂眼睑() A海鲢 B大海鰱 C遮目魚 D鲥 下咽齿2行、栉齿状()A青鱼 B草鱼 C鳡 D赤眼鳟 腹鳍内侧有鳍脚 ( ) A鰟鲏 B鲨鱼 C鲇 D黄颡

两眼在身体的右侧 ( ) A牙鲆 B木叶鲽 C舌鳎 D斑鲆 有喉板 ( ) A海鲢 B香鱼 C鲑鱼 D小沙丁鱼 头颅黏液腔发达 ( ) A石鲈科 B石首鱼科 C鲷科 D大眼鲷科 脂眼睑发达( ) A鮻B鲻C棱鮻D大棱鮻 具有咽上器官 ( ) A雅罗鱼亚科 B鲤亚科 C鲢亚科 D野鲮亚科 吻通常呈管状 ( ) A刺鱼目 B鲻形目 C银汉鱼目 D鳕形目 侧线上全部被棱鳞 ( ) A沟鲹 B大甲鲹 C竹甲鲹 D蓝圆鲹 食道有侧囊 ( ) A带鱼亚目 B鲭亚目 C鲳亚目 D刺鳅亚目。 背鳍前方1硬棘() A六鳃鲨目 B虎鲨目 C真鲨目 D须鲨目 颏下有4个明显的小孔 ( ) A黄姑鱼 B鮸鱼 C白姑鱼 D小黄鱼 产漂浮性卵()A真鲷 B太平洋鲱鱼 C海鲶 D鲢 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孵化()A罗非鱼 B刺鱼 C细条天竺鱼 D锦鳚 眼有瞬膜或瞬褶 ( ) A虎鲨目 B鲭鲨目 C须鲨目 D真鲨目 胸鳍上部有游离的丝状鳍条 ( ) A刀鲚 B黄鲫 C日本鳀 D鲥鱼 背鳍后方有脂鳍 ( ) A黄颡 B泥鳅 C鲇 D胡子鲇 鳞埋于皮下,呈席纹状排列 ( ) A星康吉鳗 B海鳗 C黄鳝 D鳗鲡 体不对称,两眼位于头的左侧或右侧 ( ) A鲽形目 B鮟鱇目 C鲀形目 D鲉形目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中间有明显缺刻 ( )

《鱼类学教程》教学大纲

《鱼类学教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鱼类是海、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又是人们生活中主要蛋白质来源。鱼类学是动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鱼类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鱼类形态、分类、生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鱼体各部分的一般结构、功能,掌握鱼类分类学的一般知识与技能,了解鱼类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鱼类生物学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包括鱼类形态学、鱼类的系统分类学、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以后学习鱼类增养殖学奠定基础。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绪论 (1)鱼类学的地位、性质、任务; (2)鱼类的定义。 要求:了解鱼类学的发展简史、鱼类学的基本内容,掌握鱼类的定义。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 (1)鱼体外部分区 了解鱼体的分区,头部分区。 (2)鱼类的体形 了解鱼类的基本体形,了解体形与生活方式的相互统一关系。 (3)鱼类的头部器官 了解头部器官的位置、机能及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4)鳍 掌握各种鳍的位置、机能。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和腺体 掌握鱼类皮肤和腺体的结构。 (2)鳞片 掌握软骨类、硬鳞类、真骨类鳞片的结构特点;重点掌握骨鱼鳞的结构特点,鳞式。 (3)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了解鱼类的三种色素细胞、发光器的一般结构。 第三章骨骼系统 (1)轴骨骼 了解鱼类头骨、脊柱、肋骨和肌间骨的构成,了解鱼类骨骼保护和支持作用。 (2)附肢骨骼 学习鱼类带骨和支鳍骨的构成。 第四章肌肉系统 (1)肌肉的类别

了解鱼类三种不同的肌肉组织,了解鱼类肌肉的命名。 (2)肉的结构 了解体节肌和鳃节肌的结构。 (3)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 了解鱼类发电器官的一般结构与机能。 (4)鱼类的运动方式 了解鱼类在水中的三种主要运动方式。 第五章消化系统 (1)消化管 掌握齿、舌、鳃耙、食道、胃、肠的结构与机能,掌握齿式、鳃耙式的写法。(2)消化腺 了解胃腺、肝脏、胰脏的位置、结构与机能。 第六章呼吸系统 (1)鳃的构造 了解鱼类鳃的一般构造,圆口的鳃囊、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鳃。 (2)鱼的呼吸运动 了解鱼类的呼吸运动方式。 (3)辅助呼吸器官 了解几种辅助呼吸器官,了解其代表种类。 (4)鳔 了解鳔的一般构造与机能。 第七章循环系统 (1)血液 了解鱼类血液的成分。 (2)心脏 了解鱼类心脏的构造与机能。 (3)动脉和静脉 了解鱼类动脉、静脉的分布,主要血管的名称。 (4)淋巴和淋巴管 了解鱼类淋巴、淋巴管的组成。 (5)造血器官 了解脾脏、淋巴髓质组织、头肾。 第八章尿殖系统 (1)泌尿系统 了解肾、输尿管、膀胱的结构与机能,各类鱼泌尿器官的特点。 (2)泌尿机能和渗透压的调节 肾和鳃的泌尿机能,各类鱼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方式。 (3)生殖器官 了解生殖腺、生殖管的结构与机能。 (4)雌雄区别及性逆转 掌握从外形区别鱼类雌雄的方法,了解某些鱼类性逆转现象及鱼类的生殖方式。

鱼类学(形态学)复习题

鱼类形态学(ZLN) 一、名词: 鱼的定义:指一群终生生活于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类体被鳞片,鳔大都存在。 侧线鳞(鳞式):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咽齿(齿式):着生在鳃弓上的,称为咽齿。P 76 鳍式:鱼类的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特别是背鳍和臀鳍,是鱼类分类学上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要记载其数目,即鳍式。P 21 膜骨:在膜质(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直接骨化而成,中间越过软骨阶段,所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软骨化骨:由软骨直接骨化而来,这位骨骼称为软骨化骨。 软条:鳞质鳍条可分成末端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分支鳍条,及末端不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不分支鳍条。这两种鳍条统称为软条。 真骨鱼类:硬骨鱼纲、辐鳍亚纲中除了软骨硬鳞下纲和全骨鱼下纲以外的的其他鱼类,它包括绝大多数现生鱼类。 性逆转:在同一个体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现不同的性别,通常首先出现雌性,即第一次性成熟时为全雌,以后全为雄性,如石斑鱼、黄鳝先雌后雄 韦伯氏器: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具有,位于椎骨两侧,由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和内耳的一组小骨片。 婚姻色:是一种副性征,鱼类在繁殖季节出现的色彩称为婚姻色,一般雄性个体较明显,如鳑鲏、马口鱼等。

珠星:局部地区的表皮细胞的变形物。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内耳:软骨鱼类脑颅后方两侧隆起为耳囊,内藏听觉平衡器官,内耳。 突触:轴突在本身末端分成细枝,与另一神经原的树突相接触处,称为突触。 头肾:在真骨鱼类成体中,一般残存于围心腹腔隔膜的前背方,称为头肾: 陷器:丘状感觉器又称为陷器。一种皮肤感觉器,其感觉细胞低于四周的支持细胞,形成中凹的小丘状构造。 幽门盲囊:许多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的许多盲囊状突起,称幽门盲囊。 反射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经原组成,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所具有,即罗伦瓮 二、概念比较: 栉鳞与圆鳞P 33 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 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结构。 躯椎与尾椎P51 躯椎: 椎体、髓弓、髓棘(棘突)、椎体横突和肋骨相关节 尾椎:由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所组成 红肌与白肌P67 红肌:位于躯干表面,水平肌隔上下方附近的肌肉,它的颜色暗红色,脂肪含量高,称作红肌。 白肌:构成大侧肌的最主要/体积最大的肌肉。由宽纤维组成,不含脂肪和肌红朊,所以颜色淡白。

鱼类学形态习题部分

鱼类学形态习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 01.侧线鳞 02.拟态 03.膜骨 04.软骨化骨 05.幼鱼 06.口腔瓣鳃盖瓣 07.红腺 08.头肾 09.陷器 10.颊部 11.喷水孔 12.鳍 13.鳍褶 14.软条 15.鳞棘基板 16.生骨区 17.咽颅 18.幽门盲囊 19.板鳃类与真骨鱼类 20.背中沟 21.漏半 22.吸盐细胞 23.脑垂体 24.鱼类形态学 25.奇鳍与偶鳍 26.咽上器官 27.循环系统 28.血清 29.性逆转 30.卵生 31.韦伯氏器 32.咽骨 33.鱼类学 34.尾柄 35.颐部 36.腹棱 37.硬刺 38.软鳍鱼类39.环片 40.角质鳍条 41.棱鳞 42.侧线鳞 43.栉鳞 44.珠星 45.鳞焦 46.外骨骼与内骨骼47.脊柱与脊椎 48.红肌与白肌 49.消化与吸收 50.口腔齿与咽喉齿51.呼吸瓣 52.鳃栅 53.喉鳔类与闭鳔类 54.鳃片与鳃小片55.鳃间隔 56.半鳃与全鳃 57.动脉球与动脉园锥 58.动脉与静脉 59.肾单位 60.裸卵巢与被卵巢 61.主性征与副性征 62.婚配色 63.背根与腹根 64.内分泌腺 二、填空题 01.软骨纲可分为____和____2个亚纲. 02.圆口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为_____. 03.鱼类的体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团头鲂属于_____. 04.鱼头部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 05.鳍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 06.鲤的鳍式为D.3-15-22即表示_________. 07.鱼类的表皮为多层的____可分为____和_____两部分. 08.鱼类的鳞片可划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其中_____和牙齿是同源结构. 09.鱼类的颜色主要来自____,包括____和_____三种. 10.鱼类的发光器由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 11.硬骨鱼类的脑颅按各部分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域. 12.鱼类的脊柱骨按着生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两类. 13.硬骨鱼类鲤形目第一至第三柱体的两侧有4对外骨,由前向后依次为____,____,_____,及____. 14.鱼类的肋骨是____,可分为____和____两类. 15.尾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16.肌肉的基本单位_____,一般都成长方形,又称为_____. 17.鱼类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组成. 18.咽齿是着生在____上的牙齿. 19.鲤科鱼类咽齿的_____,______,_____该鱼类的重要分类依据. 20.食道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 21.胃位于食道的____,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因种类及食性而异,一般肉食性鱼类肠管较____,植食性鱼类的肠较____,杂食性鱼类的肠则_. 23.一般鱼类都有____对全鳃.每一鳃弓的两个鳃片中间被一个____分开. 24.一般认为伪鳃与_____是同源的,其功能认为与_____的排泄有关. 25.鳔的后背方面军有一较薄的_____,它是_____区. 26.血球由_____,_____,_____组成. 27.板鳃鱼类的淋巴系统只有_____,没有_____和_____. 28.肾脏是鱼类主要的_____,它起源于中胚层的_____.

鱼类学重点

1、鱼类的体型有哪些? (鱼类的体型:五种基本类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棒形(鳗形)、不对称形。特殊的体型:带形、箱形、球形、海马形、翻车鲀形、箭形。) 2、鱼类的上口位、下口位、端口位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的关系 (a、凶猛肉食性鱼类:口裂较大,齿尖锐锋利。b、深海鱼类:口更大,齿尖锐。c、温和肉食性鱼类:一般口裂较小。d、有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口裂很大。e、烟管鱼等:口延长呈管状,口很小,开口于管状吻的前端。) 3.鳍条分类以及鳍式 4、真皮层可分为哪三层 (真皮:起源于中胚层。多数鱼类可细分为三层,即外膜层、疏松层和致密层。) 5.、粘液的作用 a. 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鱼的游泳速率。 b. 可以减少细菌或寄生虫类对鱼体的侵袭。 c. 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或被捕后易于挣脱滑逃。 d. 能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 e. 有些鱼的粘液还具有类似明矾的净水作用,可使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 6、鳞片的类型及分区、侧线鳞以及鳞式 三种基本类型:盾鳞、硬鳞和骨鳞。鳞片分区:基区、顶区、上下侧区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的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侧线鳞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一般包括三方面: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7、有那几种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 8、硬骨鱼类脑颅分成那四个区域 分为四个区域:鼻区、眼区、耳区及枕区 9、咽颅的组成、躯椎以及尾椎的组成 咽颅:颌弓、舌弓、鳃弓 躯椎:椎体、髓弓、髓棘、椎体横突 尾椎:椎体、髓弓和髓棘、脉弓和脉棘、无椎体横突 11、什么叫韦伯氏器,它的结构和功能 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具有,位于椎骨两侧,由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和内耳的一组小骨片。 12、什么是轴上肌、轴下肌、红肌、白肌 体侧中央有结缔组织的水平隔膜将大侧肌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背部的肌肉称为轴上肌,腹部的肌肉称为轴下肌。 轴上肌和轴下肌之间有呈暗红色的条状肌肉,叫做红肌。 除红肌外,鱼体大侧肌的其余部分的肌肉色较白,叫做白肌。 13、知道那几种鱼会发电 电鳗、鳐属、裸背鳗、电鳐、电瞻星鱼、电鲇 14、什么叫咽齿、咽上器官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或下咽骨,咽骨上长的齿,就是咽齿。鲢鱼和鳙鱼的咽鳃骨和上鳃骨卷成蜗卷状,称为咽上器官

水产鱼类学名词解释

形态部分 圆口类:骨骼完全为软骨,无上下颌的圆口纲动物,也称无颌类。 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无任何硬骨组织的软骨鱼纲动物。 硬骨类:骨骼全部骨化或部分骨化为硬骨的硬骨鱼纲动物。 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软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无棘,故也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有棘,故又称为棘鳍鱼类。 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颏部:紧接着下颌联合的后方为颏部,也称颐部。 喉部:两鳃盖间的分腹面的部分为喉部。 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为吻部。 峡部:由喉部向前延伸,即颏部后方的部位为峡部。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为鳃盖膜。 眼间隔:两眼之间的距离称为眼间隔。 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为眼后头部。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联合。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所特有,不分支不分节的鳍条,称为角质鳍条。 鳞质鳍条:硬骨鱼类所特有,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鳍条,称为鳞质鳍条。(也称为骨质鳍条)脂鳍:背鳍后方有1个富含脂肪的小型鳍,称为脂鳍。 鳍式: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鳞棘:盾鳞中,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向身体后方的部分为鳞棘。 基板:盾鳞中,埋没在皮肤内的部分称为基板。 侧线鳞:一般真骨鱼类在体两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的侧线所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上鳞:从背鳍为起点的鳞片,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片,称为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从腹鳍为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或臀鳍为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向斜上方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称为侧线下鳞。 纵列鳞:自鳃盖后方沿体侧中部直到尾鳍基中部的鳞片。 横列鳞:体最高处或背鳍起点斜数到腹部正中的鳞片。 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结构。 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 珠星(追星):有些鲤科、鳅科鱼类的雄鱼,在繁殖期间由于由于生殖腺的刺激,在头部和鳍部出现了许多粒状的由表皮角质化而形成的,生殖完毕即自行消退。 鳞焦: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鱼类学实验—鱼类外部形态

实验一:鱼类外部形态 一、实验目的: 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鲤、解剖盘、直尺、圆规、镊子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鲤鱼(或鲫鱼)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 2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峡部,喉部,眼间隔 3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 画出鲤鱼的外观图,记下测量所得的鲤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等,并在图形上表示出来。 附鱼类各部分名称 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 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考点总结 第1篇第1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 1.群体效应:鱼体群居有利于群体中每一尾鱼的生长,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许多鱼类的卵含有使比重降低的油球,如鲻、鲮;有的鱼卵卵径很大,卵粒小,但卵黄周隙很大。主要是海水鱼类。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一些产于石砾砂底的鱼卵即如此,如海鲇的卵为沉性,卵径11.7mm,重0.98g,油球很小。 漂流性卵: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这种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青鱼、草鱼、鲢、鳙、鲮、鳜鱼和短盖巨脂鲤等的卵属于这种类型。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粘附在水生植物或其它附着物上。鲤、鲫、鳊、鲂、鲴、泥鳅、胡子鲶、鲟、六线鱼、太平洋鲱、松江鲈、鰕鯱鱼等均产粘性卵。 4.滤食性: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代表种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食物类型水草和嫩陆草 杂食性:代表种类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等,食物类型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 5、性逆转:鱼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由雌到雄(或由雄到雌)发生性别转变的现象。 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7、索饵洄游:即鱼从产卵区或越冬区游向摄食区的活动。 8、越冬洄游::由摄食区到越冬区的行为。 二、知识点 1.鲢、鳙鱼的摄食器官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变化特点? 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摄食方式滤食,食物类型浮游动物。 2.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器官。 鲢鳙:滤食型,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 草鱼、团头鲂、长春鳊:草食性,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 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杂食性。 牙鲆、大菱鲆:营底栖生活,主要以伏击方式摄食虾和小鱼,随着生长,逐渐以摄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常栖息于银鱼、沙丁鱼较集中的海域;肉食性。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分类部分总复习

第二篇鱼类的系统分类 第十二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一、鱼类分类学的三大基本任务 1、识别、描记和命名物种 2、建立分类系统 3、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起源和演化 二、双名法 1、概念:林奈提出,每一个物种的学名都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2、规定: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亚属名用括号写在属名后面;种名一律小写,亚种名在种名后;学名 后面要写上定种名人的姓,若有错误修改后,修改后的命名人的姓氏要加括号。 如: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鲹:Caranx(Atule) djedaba (Forsskal) 3、字尾 未知种 SP 多种 spp 新种 n.sp 三、模式标本 1、正模标本(模式标本):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 2、副模标本:查看过比对过的标本。 3、统模标本:未选出正模标本的一批标本。 四、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形态部分中的蓝色字体)(答题时具体一点) 目前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还是以鱼的形态结构为主。 1、可数性状: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等数目 2、可量性状:体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等的长度 3、鱼类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口的位置和形状、须的有无、腹部棱突的有无、齿的形状……等等。 五、性状标图

六、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标本采集时,不同大小不同性别的个体,以25~50尾为宜。 2、挂上标签布或竹条。 3、记载每条鱼的产地、日期、渔具、渔法、生活习性以及体色、主要特征等,特别要对每条鱼新鲜时的 色彩做详细记载。 4、用清水将鱼洗干净,进行固定,要向鱼的腹腔内注射浓度稍高的福尔马林溶液以防内脏腐败。 七、三种检索表 对选并靠检索表、双歧括号检索表(比较常用)、退格检索表 八、拉斯分类系统(记住纲、亚纲、总目的名称和目的个数) 纲I:软骨鱼纲 亚纲I:板鳃亚纲 总目I:侧孔总目(鲨形总目)下有8个目 总目II:下孔总目(鳐形总目)下有5个目 亚纲II:全头亚纲下有1个目 纲II:硬骨鱼纲 亚纲I:肉鳍亚纲(内鼻孔亚纲) 总目I:总鳍总目下有1个目 总目II:肺鱼总目下有2个目 亚纲II:辐鳍亚纲 总目I:硬鳞总目下有4个目 总目II:鲱形总目下有6个目 总目III:骨舌总目下有2个目 总目IV:鳗鲡总目下有3个目 总目V:鲤形总目下有2个目 总目VI:银汉鱼总目下有3个目 总目VII:鲑鲈(副鲈形)总目下有2个目 总目VIII:鲈形总目下有10个目 总目IX:蟾鱼总目下有4个目 第十四章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掌握纲、亚纲、总目特征及目的个数) 基本特征: 1、内骨骼全为软骨 2、外骨骼表现为盾鳞或棘刺或退化消失(体表光滑) 3、每侧具有5~7个鳃裂,各自开口于体外;或具4个鳃裂,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具一总鳃孔。 4、雄性具有鳍脚 5、肠短,具螺旋瓣;无鳔 6、尾为歪型尾 7、卵大而数少 8、鼻孔腹位 一、板鳃亚纲(下有2个总目,13个目) 基本特征: (1)鳃裂5~7个,各别开口于体外

10《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资料

10《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习题集 鱼类形态学部分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鱼类学: 2.“鱼”(真鱼)的定义: 二、填空题 1.现生鱼类可以分为3个纲,即纲、纲和纲。 三、问答题 1.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说明鱼类学的研究范围。 3.说明鱼类学的研究任务。 4.泥盆纪的古代鱼类如何分类? 5.现生鱼类如何分类? 6.硬骨鱼纲如何分类?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1.尾柄: 2.吻部: 3.眼后头部: 4.眼间隔:

5.颊部: 6.鳃盖膜: 7.喉部: 8.下颌联合: 9.颏部(颐部): 10.峡部: 11.头尾轴(主轴): 12.背腹轴(矢轴): 13.左右轴(横轴): 14.上位口: 15.下位口: 16.端位口: 17.颐须: 18.颌须: 19.鼻须: 20.吻须: 21.脂眼睑: 22.小鳍(副鳍): 23.脂鳍: 24.软鳍鱼类: 25.棘鳍鱼类: 26.腹鳍腹位:

27.腹鳍胸位: 28.腹鳍喉位: 29.鳍式: 二、填空题 1.鱼类的体型有、、和等。 2.硬骨鱼类的口依据口的位置和上下颌的长短可以分成三类:口、口和口。 3软骨鱼类的鳍条为鳍条;硬骨鱼类的鳍条为鳍条,其又可以分为和。 4.鱼类的腹鳍的位置可以作为分类依据。低等原始的鱼类如鲤鱼、鲱鱼的腹鳍位;高等鱼类如鲈鱼、鳜鱼的腹鳍位,而鳚亚目鱼类的腹鳍 位。 三、问答题 1.鱼类有哪些体型并举出代表鱼类。 2.请说明鱼鳍的形态与功能的适应性。 3.简述鱼类各鳍的功能。 四、说明下列各式表示什么意义(说出下列各鱼鳍式的含义) 1.大黄鱼的鳍式为:D.Ⅶ~Ⅸ,Ⅰ—31~34;大黄鱼的鳍式为:D.Ⅷ—Ⅸ,Ⅰ—31~34 2.鲈鱼的鳍式为:D.Ⅻ,Ⅰ—13 3.鲤鱼的鳍式为:D.3,15~22 或D.3—15~22或Ⅲ-15-22 4.宽尾鳞鲀的鳍式为:D.Ⅱ,2十25

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已归纳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鳃耙:与鳃丝相对的鳃弓外侧的细长骨质突起 脂鳍:位于背鳍后方正中央的无鳍条的肉质突起 腹棱:位于腹部由肛门向前到腹鳍基部或胸鳍基部的刃状皮质棱起 齿式:鱼类的齿由颌生齿和咽喉齿两类,通常用下咽齿 的数目和排列方式表示齿式。如 2 ? 3? 5表示单侧下咽骨上咽喉齿的排列方式 倒刺:背鳍起点前方一根向前横卧的硬刺(如倒刺鲃属 鱼类) 体轴:鱼类的身体与其他动物一样,一般都是左右对称并且是三维的,鱼类有三个体轴:头尾轴(主轴) 、背腹轴(纵轴) 、左右轴(横轴) 棘:每枚鳍条都是完整的,非左右两半组成,鳍条本身不分节;棘有坚硬和柔软的两种 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而坚硬,末端不分支 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分支 不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不分支 鳍式: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 达式 二、简答 1. 列举鱼类可数性状和可量可比性状(每种至少五项) 答:(1) . 可数性状:背面胸鳍鳍条、腹面腹鳍鳍条、背鳍鳍条、臀鳍鳍条、脊椎骨数、侧线鳞数等 (2) . 可量可比性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宽、吻长、尾柄长等 2. 列举并简要说明鱼类的体轴。答:鱼类的身体和其他动物一样,一般都是左右对称且三维的,鱼类具有三个体轴:头尾轴(主轴) 、背腹轴 (纵轴)、左右轴(横轴) 3. 列举鱼类的体形,并简要说明每一类的特点。 答:鱼类的体形分为5种,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圆筒形和其他形 (1) . 纺锤形:尾柄粗壮,游泳迅速,洄游距离较远,体色始中,背部色深,腹部灰白,眼大,视野良好 (2) . 侧扁形:尾柄短、扁,移动速度慢,洄游距离短,体色浅,银白色,背腹色泽差异小 (3) . 平扁形:激流底栖生活,腹鳍平展,有吸盘,体色深,背腹色泽差异明显,除少数种类外(鲟、铜鱼)多为定居鱼类,眼小,辅助感觉器官发达 (4) . 圆筒形:生活环境复杂,鳞片无或细小,食性杂 (5) . 其他形:身体外部形态发生次生变化,部分器官退化或加强,种类较少 4. 列举并简要说明鱼类的鳍条。 答: (1) . 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而坚硬,末端不分支 (2) . 棘:每枚鳍条都是完整的,非左右两半组成,鳍条本身不分节;棘有坚硬和柔软的两种 (3) . 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分支 (4) . 不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不分支 5. 列举并简要说明鱼类的鳍。 答: (1) . 背鳍:维持身体直立 (2) . 臀鳍:运动和平衡 (3) . 尾鳍:推进和转向作用 (4) . 胸鳍:平衡作用 (5).腹鳍:平衡作用

鱼类学(形态学)复习题

鱼类形态学(ZLN) 一、名词: 鱼的定义:指一群终生生活于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类体被鳞片,鳔大都存在。侧线鳞(鳞式):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咽齿(齿式):着生在鳃弓上的,称为咽齿。P 76 鳍式:鱼类的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特别是背鳍和臀鳍,是鱼类分类学上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要记载其数目,即鳍式。P 21 膜骨:在膜质(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直接骨化而成,中间越过软骨阶段,所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软骨化骨:由软骨直接骨化而来,这位骨骼称为软骨化骨。 软条:鳞质鳍条可分成末端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分支鳍条,及末端不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不分支鳍条。这两种鳍条统称为软条。 真骨鱼类:硬骨鱼纲、辐鳍亚纲中除了软骨硬鳞下纲和全骨鱼下纲以外的的其他鱼类,它包括绝大多数现生鱼类。 性逆转:在同一个体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现不同的性别,通常首先出现雌性,即第一次性成熟时为全雌,以后全为雄性,如石斑鱼、黄鳝先雌后雄 韦伯氏器: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具有,位于椎骨两侧,由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和内耳的一组小骨片。 婚姻色:是一种副性征,鱼类在繁殖季节出现的色彩称为婚姻色,一般雄性个体较明显,如鳑鲏、马口鱼等。

珠星:局部地区的表皮细胞的变形物。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内耳:软骨鱼类脑颅后方两侧隆起为耳囊,内藏听觉平衡器官,内耳。 突触:轴突在本身末端分成细枝,与另一神经原的树突相接触处,称为突触。头肾:在真骨鱼类成体中,一般残存于围心腹腔隔膜的前背方,称为头肾: 陷器:丘状感觉器又称为陷器。一种皮肤感觉器,其感觉细胞低于四周的支持细胞,形成中凹的小丘状构造。 幽门盲囊:许多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的许多盲囊状突起,称幽门盲囊。 反射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经原组成,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所具有,即罗伦瓮 二、概念比较: 栉鳞与圆鳞P 33 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 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结构。 躯椎与尾椎P51 躯椎:椎体、髓弓、髓棘(棘突)、椎体横突和肋骨相关节 尾椎:由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所组成 红肌与白肌 P67 红肌:位于躯干表面,水平肌隔上下方附近的肌肉,它的颜色暗红色,脂肪含量高,称作红肌。 白肌:构成大侧肌的最主要/体积最大的肌肉。由宽纤维组成,不含脂肪和肌红朊,所以颜色淡白。

鱼类学形态习题部分教学文案

鱼类学形态习题部分

精品文档 鱼类学形态习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 01.侧线鳞 02.拟态 03.膜骨 04.软骨化骨 05.幼鱼06.口腔瓣鳃盖瓣 07.红腺 08.头肾 09.陷器10.颊部 11.喷水孔 12.鳍 13.鳍褶 14.软条15.鳞棘基板 16.生骨区 17.咽颅 18.幽门盲囊 19.板鳃类与真骨鱼类 20.背中沟 21.漏半 22.吸盐细胞23.脑垂体 24.鱼类形态学 25.奇鳍与偶鳍 26.咽上器官27.循环系统 28.血清 29.性逆转 30.卵生31.韦伯氏器 32.咽骨 33.鱼类学 34.尾柄35.颐部 36.腹棱 37.硬刺 38.软鳍鱼类 39.环片 40.角质鳍条 41.棱鳞 42.侧线鳞43.栉鳞 44.珠星 45.鳞焦 46.外骨骼与内骨骼 47.脊柱与脊椎 48.红肌与白肌 49.消化与吸收 50.口腔齿与咽喉齿 51.呼吸瓣 52.鳃栅 53.喉鳔类与闭鳔类 54.鳃片与鳃小片 55.鳃间隔 56.半鳃与全鳃 57.动脉球与动脉园锥 58.动脉与静脉 59.肾单位 60.裸卵巢与被卵巢 61.主性征与副性征 62.婚配色 63.背根与腹根 64.内分泌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二、填空题 01.软骨纲可分为____和____2个亚纲. 02.圆口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为_____. 03.鱼类的体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团头鲂属于_____. 04.鱼头部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 05.鳍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 06.鲤的鳍式为D.3-15-22即表示_________. 07.鱼类的表皮为多层的____可分为____和_____两部分. 08.鱼类的鳞片可划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其中_____和牙齿是同源结构. 09.鱼类的颜色主要来自____,包括____和_____三种. 10.鱼类的发光器由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 11.硬骨鱼类的脑颅按各部分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域. 12.鱼类的脊柱骨按着生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两类. 13.硬骨鱼类鲤形目第一至第三柱体的两侧有4对外骨,由前向后依次为 ____,____,_____,及____. 14.鱼类的肋骨是____,可分为____和____两类. 15.尾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16.肌肉的基本单位_____,一般都成长方形,又称为_____. 17.鱼类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组成. 18.咽齿是着生在____上的牙齿. 19.鲤科鱼类咽齿的_____,______,_____该鱼类的重要分类依据. 20.食道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 21.胃位于食道的____,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上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因种类及食性而异,一般肉食性鱼类肠管较____,植食性鱼类的肠较____,杂食性鱼类的肠则_. 23.一般鱼类都有____对全鳃.每一鳃弓的两个鳃片中间被一个____分开. 24.一般认为伪鳃与_____是同源的,其功能认为与_____的排泄有关. 25.鳔的后背方面军有一较薄的_____,它是_____区. 26.血球由_____,_____,_____组成. 27.板鳃鱼类的淋巴系统只有_____,没有_____和_____. 28.肾脏是鱼类主要的_____,它起源于中胚层的_____. 29._____和_____合称为肾小体. 30.鱼类的精子按其形态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31.鱼类的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延脑构成的,脑上腺位于_____上. 32.外展神经从_____,腹面伸出,分布在眼球的_____上,为_____性神经. 33.鱼类的感觉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味觉器官等. 34.侧线器官的主要作用是_____和_____.

鱼类学试题:2007鱼类学参考答案(B卷)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鱼类学学期学年:2008-2009-1 试卷类型:B考试时间:2009-01-09 一、名词解释 (5×3’) 1.鱼类早期生活史: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的合称,共同特点是高死亡率。 2.不可逆点:仔鱼饥饿到一定时间点后仍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但已不能恢复摄食能力从而导致死亡的时间点。 3.副模:如新种定名时所依据的标本不止一个,除了正模以外的其余标本均称副模。 4.肥满度:鱼类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能够反映鱼类生长状况。 5.食物选择指数:某种食物在环境中所占百分比与鱼类消化道中该食物所占百分比的比值,能够反映鱼类对该食物的选择和喜好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10×1’) 三、多项选择题(5×2’) 四、判断题(10×1’) 1.√ 2.√ 3.√ 4.× 5.√ 6.√ 7. √ 8. √ 9.√10.√ 五、简答题(6×5’) 2.答:①不能达到与白天一样的生长效果。因为氧气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但 不是唯一因素。(3’) ②不同鱼类摄食习性不同(昼夜摄食节律)、天然食物昼夜栖息水层不同(浮 游生物白天在池塘的中下层,夜间在表层)、夜间池塘底层水含氧量低。(3’) 3.答:①障碍:温度较高、溶解氧不足等。(3’) ②措施:降低温度(地下水、水库底层水、遮阳网等);充氧。(3’) 4.答:①特点:属于第Ⅱ产卵类型,补充群体多于剩余群体、年龄结构简单、性成熟

年龄小、繁殖率高。(3’) ②资源利用策略:种群遭到破坏,很容易恢复,不是重点保护对象。若需要利 用,应在繁殖季节后进行捕捞,保证种群延续。(3’) 5.答:分为性成熟前、性成熟后、衰老期。(3’) 应用:尽量让饵料充分用于躯体生长:性别控制与选择、减少繁殖或性腺发育、破坏产卵条件等。(3’) 六、论述题(1×15’) 1.答:主要论点:⑴外因:①温度(影响代谢速率、生长适温范围)(2’);②食物(数 量、质量、大小)(2’);③溶解氧(影响摄食、生长、生化反应速率)(2’);④光照(能量源、影响性腺发育和成熟周期)(2’);⑤pH、盐度(阻碍因子、生长过程中的额外负担)(2’);⑥集群(集群鱼类用于警戒、寻找食物和抵抗敌害的能量均少)(2’)。 ⑵内因:决定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特性、种质特性等(3’)。 七、检索题(1×10’) 1、鳊、团头鲂、黄颡鱼、大口鲇、黄鳝、鳗鲡 参考答案:(每个条目正确编排且分类形状运用合理得1分,逻辑推理1分) 1(6)体表具鳞片 2(3)背鳍、臀鳍、尾鳍相连…………………………………………………鳗鲡 3(2)背鳍、臀鳍、尾鳍不相连 4(5)腹棱完全…………………………………………………………………鳊 5(6)腹棱不完全………………………………………………………………团头鲂 6(1)体表无鳞片 7(8)无偶鳍………………………………………………………………..黄鳝 8(7)有偶鳍 9(10)臀鳍与尾鳍相接……………………………………………………..大口鲇 10(9)臀鳍与尾鳍完全分离………………………………………………..黄颡鱼 2、鲢、鳙、黄鳝、鳗鲡、黄颡鱼、大口鲇 参考答案: 1(6)体表具鳞片 2(3)背鳍、臀鳍、尾鳍相连…………………………………………………鳗鲡 3(2)背鳍、臀鳍、尾鳍不相连 4(5)腹棱完全…………………………………………………………………鲢 5(6)腹棱不完全………………………………………………………………鳙 6(1)体表无鳞片 7(8)无偶鳍………………………………………………………………..黄鳝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绪论 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 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 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第一章外部形态 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 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 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 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 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 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 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 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 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 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