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璞《训诂学初稿》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 20130589

《训诂学初稿》读书笔记

摘要:

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的学问,属于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零散的、感性的训诂现象作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解释规律,阐述义例,在此基础上探求研究规律,总结方法手段,用以指导训诂实践。

周大璞先生的《训诂学初稿》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温故知新,开拓创新,融会贯通,在传统文化研究中,是一部富含基础性、理论性和启发性的著作。全书共七章,全面介绍了训诂学研究目的与方法、训诂体式、训诂条例、训诂的运用、读注和作注、训诂源流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字:训诂训诂学注释

一作者简介

周大璞精于古汉语,并把音韵、文字、训诂等方面的学问,用到笺释、校勘、辨伪、辑佚、考古等方面,在学术界名望颇高。他一生贯注全部精力从事教学和研究所工作,以古汉语为主,成果出得早、出得多,价值亦高。建国前,著有《荀子札记》、《法言校释》、《传注通论》、《论语撰人考》等。建国后,撰写过《语言学概论》、《现化汉语》、《汉语语法史纲要》等教材。在报刊上发表过《释侬》、《释底》等论文三十多篇。1980年他的专著《训诂学要略》一书正式出版,在国内外颇获好评。接着,他又受教育部委托,编撰一本高等学校文科通用的训诂教材,即后来的《训诂学初稿》。该书自1987年出版以来,已先后重印20余次,已发行近二十万册。

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训诂与训诂学

(一)训诂

训诂就是解释,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训诂这个词很早就有,最初本是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前人把它们分别加以解释,各家说法略有不同,可以有如下概括:

1.“训”和“诂”散言时,都是“解释”的意思,析言时才有区别。“诂”是释故言,“训”是道物之貌。

2.由于散言无别,所以对语言的解释可以单言“诂”,或单言“训”,也可以连言为“训诂”或“诂训”。“训诂”也叫做“故训”,诂、故,古字通用。

3.“诂”和“训”兼具动词、名词两种用法,“训”“诂”连称也兼具动词、名

词两种用法。《尔雅》的“释诂”、“释训”篇,“诂”“训”是名词,《毛诗诂训传》中,“诂”“训”是动词。

(二)训诂学

训诂学就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实践。

第二节训诂的任务及其目的

(一)指导训诂实践,培养继承文化遗产的人才。

(二)指导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

(三)辨析词义,增强人们运用词语的准确性。

(四)沟通方言,促进汉民族语的统一。

(五)研究汉语词义系统和词义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的训诂学。

第三节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

传统训诂学是一门以研究语言意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具有实用意义的学问。训诂学是传统语言文字学中成果最为丰富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除语音、语法外,还与文字学、词典学、修辞学、语源学、方言学等有关。

(二)训诂学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与语义学的关系

训诂学与语义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训诂学属于语义学的范畴,它研究的重点是语义。语法、语音等专门知识的运用,服从于解释语义这一基本目的。训诂还要阐明名物制度、史实等,这些解释仍应看做释义的范畴。

训诂学与语义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训诂学经常要涉及语法结构、篇章大意和修辞手段等,而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语言的涵义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2.与语源学的关系

语源的研究离不开训诂学。

同源词的研究更是与训诂学密不可分:其一,研究语源的实质就是研究语义变化发展的一部分,本身就是新训诂学的一项任务。其二,研究语源必须掌握大量的训诂资料,熟悉音变音转的各种知识。

3.与语音学的关系

训诂学与语音学也是紧密结合的,不懂语音学就无法进行训诂。因为语言的音和义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相互依存、不能分离的。词语的孳乳演变,有着明显的语音线索,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往往是从同一个词分化出来的。这为

因声求义提供了可能性。

音韵学的发展能使训诂方法更臻完善,而音韵学本身也须借助训诂学研究成果来逐步建立系统。在训诂释义及训诂专著中大量的训诂资料,特别是声讯资料,都为归纳语音系统及其变化提供了依据。

4.与语法学的关系

训诂离不开语法分析,词的具体意义是由语言环境和语法决定的。语法分析越周密,对句义的解释就越准确。

5.与修辞学的关系

训诂要讲明文意,就要涉及各种修辞手段。用典和引用古训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指出典故出处及其含义,是训诂的任务之一。

6.与文字学的关系

训诂的目的是弄清古语含义,而古语又是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宋代王圣美所谓“右文说”,清代段玉裁提出的“谐声巵之偏旁多与字义相通”的论断,都主张根据声符寻求字义。

7.与词典学的关系

词典学的发展离不开训诂学,又为训诂学增添了新内容,促进了训诂学的发展。

8.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训诂学与文、史、哲、法学、经济学、校勘学、版本学也有密切联系。

第四节信息时代训诂学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第五节研究训诂学的方法

(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二)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理解语言

(三)要把语言的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结合起来

(四)摆脱经学附庸地位,古为今用

第二章训诂体式(上)

训诂体式,即训诂的体制和形式。包括“驸经”,文献正文里的训诂,通释语义的专著和考订书中的训诂。四者之中,以注疏和专著为主。

第一节文献正文里的训诂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从内容上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是训诂学最核心、最常见的内容。

传曰:谓吾舅者,吾谓之甥。(《仪礼.丧服》)

(二)串讲句意

鄙谚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韩非子.五蠹篇》)(三)说明章旨(较少见)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乎?”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乎?”(《孟子.公孙丑上》)第二节随文释义的注疏(驸经)

(一)注疏的名称

1.传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之分。

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书杂引古书古语,证以诗词,与经义不相比附,故曰外传。”

②内传就是与经义相比附的注解。

③所谓“大传”,就是大义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