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非选择题综合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拒绝了。在1942年7月英美暂时搁置登陆西欧的“痛击”计划时,斯大林迫于苏德战场的紧急形势和对盟军军备物资的需求,只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在1943年5月“三叉戟”会议上和8月魁北克会议上,英美决定进攻西西里,斯大林为第二战场的再次延迟而愤怒了。本来就不太好的英美与苏联的关系现在变得更加恶化,于是,斯大林把驻华盛顿大使李维诺夫和驻伦敦大使麦斯基分别召回了苏联国内。这时候,盟国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恐慌的局面。英美与苏联之间是一种非零和的共生互利关系,美英武装部队最终于1944年6月6日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三大国的结盟也维持到击败法西斯德国和日本。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英美在1941—1943年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在1944年急于在诺曼底登陆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的认识。

【答案】(1)态度及其原因:苏联急于要求英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主要原因是让英美盟军牵制德军的力量,以减轻自身的军事压力。

英美两国搁置了苏联的要求。原因:一是美英的战略重点集中在太平洋战场对付日军;二是为让苏德军队两败俱伤以坐收渔人之利。

(2)原因:1944年,一方面,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能够腾出手来;另一方面,苏联红军对德军的战略反攻突飞猛进,美英出于抢夺对德战争胜利果实的需要。

认识: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主要是由英、美、苏三国战略利益重点的不同引起的;美国与英国的合作加剧了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美英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严重影响了战时盟国关系;出于战胜法西斯的共同利益,三国最终达成共识,并付诸实施。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6月,(美国)海军部预测德国可能在8月入侵大不列颠岛。11月,新任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撰文称:如果英国被打败,大英帝国解体,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将被控制,美国将无法进行全面战备;同时,英国战败后整个西半球就会暴露于轴心国的魔爪下,美国将没有基地和德国在欧洲作战,处境会相当危险。斯塔克还明确阐述了“欧洲第一”的战略思想,意在说服决策者加强与英国的合作,在大西洋保持强大攻势,而在太平洋进行相对保守的防御。该文后来被称作“猎犬计划”,很快得到总统罗斯福和军方的认同。不久,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据此,美国共向英国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了500多亿美元的物资。这是美国走向参战的重要一步。为保证法案的顺利实施,必须开展有效的跨大西洋护航。1941年1月,英国欣然接受“猎犬计划”,并表示迫切需要美国给予护航帮助。2月1日,罗斯福任命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为新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开始组织跨大西洋护航。

——摘编自卞秀瑜《二战期间美国世界海权霸主地位的确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猎犬计划”得到广泛认同及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猎犬计划”推行的影响。

【答案】(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日法西斯肆意扩张;法国败亡,英国遭到重创;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威胁,处境危险。

(2)影响:保障了美国国家安全;支援了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抗战;扩大了美国的影响力。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希特勒狂妄宣称,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他一生的目标,是纳粹党的基本思想。为此,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三国协定,矛头首先指向苏联。据统计,从1940年9月到1941年9月,德国军费开支就达601亿马克,占国家全部开支的70%。1940年12月,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提出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得到希特勒批准。该计划要求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用闪电战击溃苏联,并且规定对苏战争必须在6个月到12个月内结束,最迟不得超过1941年圣诞节。

——摘编自张椿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进攻苏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巴罗沙计划”破产的原因。

【答案】(1)背景:希特勒敌视社会主义苏联;三国协定的签订;军事上准备充分;德国基本控制了北欧、西欧和南欧,占据优势。

(2)原因:德国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苏联人民的英勇抵抗;苏联战前工业化建设奠定的基础。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决定沿津浦铁路南北夹击徐州地区,试图击破陇海防线,争取郑州、武汉等交通枢纽,打通南北战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8年3—4月的徐州会战中,为争夺军事重镇台儿庄,中日军队展开殊死搏斗,国军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央军、桂军、川军、滇军等将士浴血奋战。为配合国军打击日寇,周恩来提出“固守要点,各个击破”“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中共鲁南游击队破坏津浦铁路线,八路军某部在德州阻击日军增援。多国记者冒着硝烟炮火采访前线,向全世界报道台儿庄战役的战况,充分肯定中国抗战的胜利前景,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步加强对华物资和人力援助。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以伤亡5万余人的沉重代价,歼敌两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日军的战略意图,并概括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意义。

【答案】(1)日军意图:打通华北、华东战场;夺取交通枢纽,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胜利原因:国民党各派系之间团结一致、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国共携手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

(2)意义:歼灭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振奋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精神;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援助中国抗战提供了重要契机。

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答案】(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6.世界大战与中国国际地位

中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但结果迥异,发人深省。

材料一一战期间,欧洲协约国劳工短缺,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梁启超曾说:“在法国之华工,在美国之华侨,多有与其职务之外,实力以裨助战事者。国内各埠之华商,以种种方便为物产上之协助,皆其显著者也。然则,我友邦似不能以政府一二人一二事之怠慢,而抹煞我全国人多数之热诚。”

材料二据顾维钧回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仅获两个席位,而巴西由两席增至三席。法国外交部解释说:“一个国家在和会上的地位是要由该国在战争中威胁与俄国所做过的努力来确定的……中国对协约国方面实际帮助甚少,而巴西海军曾巡弋南大西洋,保护了协约国运军火的船只,对协约国贡献甚大。”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当西方国家实行绥靖政策时,中国战场如火如荼,爆发了平型关、台儿庄等一系列战事。据统计,二战伤亡人数在9000万人以上,其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为3500多万人。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材料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