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篇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方便的“记事本”——保存文件
作者及工作单位正定县回民小学庞静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主要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讲解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学会如何使用“记事本”软件及保存文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进一步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课让学生在进行练习时,能够很好的掌握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很好的加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设计练习时体现相关的知识点,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掌握。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河大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中的第十一课。
在本课中,我们将认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记事本”。
“记事本”是一种即简单又方便的写字工具。
通过本课,同学们不仅可以检验前几课打字练习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记事本”软件的使用学会如何保存文件。
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自主动手实践去完成任务,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课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打字方法,对于保存文件应该不是陌生的,所以本课内容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使用“记事本”软件,能利用“记事本”软件输入并保存。
2、理解掌握字符、文件、文件名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记事本”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㈠欣赏儿歌(英文)
㈡谈话引入。
二、教授新课,学以致用
(一) 启动“记事本”软件。
(二) 输入英文歌词
(三)保存儿歌。
(四) 退出“记事本”软件。
三、拓展延伸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一会儿咱们一块儿欣赏,完后试试能不能把歌词记住!
好听吗?咱们能把歌词记住吗?那就让电脑来帮忙吧!
这学期我们一直在用金山打字通练习中英文打字,那我们把歌词记到这里面行吗?下次打开还能不能找到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既简单又方便的写字工具——“记事本”软件。
师那么这个软件藏在哪里呢?它和“画图”软件藏在一起呢!
教师示范输入歌词题目和第一行,提示大写和换行的输入方法。
出示输入注意事项。
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
儿歌输入完成了,这是我们辛苦劳动的成果。
要把成果保留下来,否则一关电源,儿歌就全没有了。
要怎么做呢?别急,我们可以把它保存在磁盘上
师这样我们的歌词就已存在默认的位置了(讲解“默认”
C盘的“我的文档”中)。
保存文件时,如果不特别选择保存位置,则默认的保存位置是“我的文档”。
打开“文件”下拉菜单,单击“退出”命令。
完成的快的学生可以输入《apple sweet》,并保存学生欣赏英文儿歌视频
学生试着打开“记事本”软件。
学生读一读注意事项加深印象。
学生输入歌词,遇到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试着保存文件
关掉窗口,
学生再试着找到自己的记事本创设真实情境,初步导入新课。
由英文儿歌引出歌词并复习旧知识,导出“记事本”。
引导学生由画图工具的启动方式找出记事本。
教师示范启动方法并讲解基本名称。
学生读一读注意事项加深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保存文件,然后老师再示范。
关掉后再重新找到自己的文件,这样就更加清楚保存的位置及好处。
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
☆板书设计
7、方便的“记事本”——保存文件
启动“记事本”→输入歌词→保存→退出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组内评价、班内评价、师生互评
作业上交,采用阶段性评价
☆教学反思
“记事本”是一种即简单又方便的写字工具。
本课主要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讲解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学会如何使用“记事本”软件及保存文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进一步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学生的好奇心很大,我本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针对学情将知识或化繁为简、化整为零,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增强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2
教材与学生分析
该教学内容为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的第一节.该节主要内容为三部分:一是信息来源的多渠道(来源);二是信息数字化的相关设备与操作(转换);三是数字化表示(存贮).该内容为整个教材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高一学生多数会以为获取信息的途径就是网络,容易忽视信息的多渠道获取,且多数学生对信息数字化表示、数字化转换等设备及操作较为陌生.因此,基于具体的信息活动而言,掌握选择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与信息获取的方法,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由生活出发,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尝试或观察操作为基础,了解几种基本信息类型数字化转换的常用方法,同时掌握与文本、图像数字化表示相关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向性的信息活动,让学生在分析、体会和尝试过程中,了解根据问题需求确定信息类型、选择获取渠道、确定获取方法、进行数字化表示(存贮)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在文本和图像信息分析与应用过程中,交流思想,体验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与数字化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需求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事实,理解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意义,增强掌握知识技能以驾驭数字化生活的信心,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的多渠道获取,文本、图像数字化表示的基本知识及转换的基本方法.
难点:面向实际应用的信息多渠道获取、存贮的思想方法,数字化相关术语的理解.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数码相机等;
软件资源:教学广播系统;清华紫光ocr;教学网站(包括讨论区,学习与阅读资源,操作和展示材料,视频、在线测试等模块).
设计思路
让学生的获取信息活动,始终与良好的、科学的思想方法、行为习惯相伴随,以不同信息类型的问题解决来组织整个的教学活动.考虑到课堂时间及设备所限,相关的实践操作采取了变通方式.如:ocr文字识别由教师提供扫描图像的半成品,学生尝试ocr软件;图像获取则提供多种数码设备的操作视频,学生只尝试使用dc;通过“教学平台”有效地组织浏览、讨论、资源使用以及自主学习和即时反馈等.
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对课题“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数字生活体验”中的“多渠道”、“数字生活体验”的分析,直接导入新课.
二、研究探讨、实践体验、学习练习
1
.设置情境:昨天,我发现某期《南方周末》有篇名为《好的文科教人什么?》的文章,精彩且意味深长,于是想把它放到自己的博客上,与朋友们共享.请问我应该怎么做呢?生答:录入、扫描、拍照、网上搜寻等方法.
教师以此对话引导学生总结获取文本信息的可能渠道,进而归纳出文本信息数字化的常见方式:键盘录入、手写输入、光学识别三种.
2
.实践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课前准备好的“半成品图片”,用ocr软件进行识别.在此阶段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或者通过大屏幕观看老师操作步骤模仿操作,亦可自行到“教学网站”上观看提前录制的视频教程.
3
.归纳与延伸:引导学生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工作流程:一是获取途径的有效选
择;二是所获取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这就需要学习使用相关的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等.
4
.学习与反馈:学生登录“教学网站”,学习“文本信息的表示”等,在阅读理解后,通过练习题检验学习情况.
5
.实践:教师提前准备好三个数码相机并设定不同的拍摄质量,找三组学生分别拍摄活动人物与教材彩页,并将拍摄结果即时上传到“教学网站”的相应栏目中.师生一起浏览这些不同分辨率的图像,互动问答之后,告诉学生为什么老照片翻制用扫描仪而不是数码相机,这不是必然的,依设备条件而定.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设备引到图像分辨率等基本知识的学习中.
6
.观察思考:教师引领学生观看“教学网站”上的一组取自不同渠道的图像,用以说明图像获取渠道、信息的质量、格式等.使学生通过浏览,简单了解各种数码设备的情况,观看相关设备的操作视频.
7
.归纳:信息来源主要有文献型信息源、生活实际信息源和电子型信息源等.
8
.学习与反馈:学生到“教学网站”中自主学习“图像信息的表示”等相关知识,通过阅读与理解,同样是通过几道有针对性的试题来落实知识点.
三、借鉴讨论,思考分析,意义引伸
网站作品展示:研究性学习主题网站“中国旗袍文化”
1
.在线讨论:安排学生在“教学网站”的讨论区进行讨论,分析上述网站由哪些信息种类构成,这些信息由何渠道得来,假想其研究、收集资料与制作的全过程.
2
.讲述:教师讲解该网站背后“研究性学习的故事”(此举意在给学生指明研究性学习中有关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法以及结题时综合制作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们结合身边实例,进一步领悟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生活实践价值.)
3
.引伸:一个完整的电子作品是用来记载和表达的.作品的内容承载的是学习过程和研究成果,作品的最终表达中包含着个性特征、学习质量和品味修养.这也是信息时代表达方式的重要变革.
在观看完整的主题网站、进行假想和讨论、老师全面讲述网站形成故事之后,布置课后任务:制作一个“真我风采”的多媒体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过去以实践操作为主导的形式上过该课,整节课里学生们用dc、dv、录音笔,各种软件和自带的数字化转换材料,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热闹之后却未见“彩虹”,缺乏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具体知识的落实.这次的教学设计,抽丝剥茧、有所取舍,并力图在思想方法上有所突破.
课堂实践使我体会到,在知识的落实阶段,要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和反馈习题,只有内容清晰,指向明确,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有问答讲解、演示操作、在线学习和动手实践等,这些均需要教师控制好节奏与时间.
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
《帮帮残疾人—他们不容易》教学设计
乌坡中心小学郑玉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活动中亲身的体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同情关爱残疾人并愿意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
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树立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后,树立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校服外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你会自己刷牙洗脸吗?我们刷牙洗脸都是用双手,可是有一位大姐姐她刷牙洗脸的方式却和我们不一样,大家想看吗?
请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肢残人(纪苏原)的视频资料。
说一说
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她说什么?
(学生谈感受。
)
纪苏原虽然失去了双臂,但她同样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揭示课题帮帮残疾人——他们不容易)
二、了解残疾,加深感受
你知道残疾人是指哪些人吗?
盲人、聋哑人、肢残人、智力有缺陷的,都是残疾人。
目前我国就有8000多万残疾人呢。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残疾人的世界,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和学习的。
(出示关于残疾人生活的图片)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图1盲人拿着拐杖探路前行。
图2聋哑人用手语进行交流。
图3无臂女孩用脚来写字。
图4智力缺陷儿童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
三、活动体验,感受不便
假如我们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会是什么感觉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活动一假如我是盲人----闭眼画耳
活动要求紧闭双眼,从信封中拿出“天线宝宝”图片,并帮它画上耳朵。
(你画对了吗? 请学生说说感受。
)
在生活中,聋哑人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接下来,我们来体验一下聋哑人的生活。
活动二假如我是聋哑人----我划你猜
活动要求
一位同学扮演聋哑人,不能发出声音,不能写字,只能用动作、表情来表示一句话的意思。
其他同学猜。
通过刚才的体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说感受。
假如我是肢残,失去了自己的左手,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手臂残疾的感觉。
活动三:假如我是肢残人----单手穿衣
活动要求
右手穿衣服,并拉好拉链,在穿衣的过程中左手不能帮忙。
限时一分钟。
(单手穿衣服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学生谈感受。
)
我知道一些在我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残疾人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
四、拓展延伸,关爱残疾
残疾人太不容易了,可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图片{奥运健儿、邰丽华、舟舟、}教师介绍
残疾人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他们却用残缺的身体和坚强的精神撑起了另一片蓝天,创造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我觉得他们太了不起了。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如果你遇到残疾人,你会怎么做?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都在关注残疾人,在生活上给残疾人提供了一系列特殊照顾,还提供了一些专门的设施,使他们能生活得更加方便。
(课件展示残疾人专用设施并教育学生爱护设施)
五、课堂回顾、情感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懂得了什么?
全社会都要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六、布置作业
制作爱心存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