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及作用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药物的剂型
1. 定义:大多数药物的原料一般不宜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必须经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剂型。粉剂、片剂、注射剂等
2. 剂型的分类:药物多种多样,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
(1)液体剂型:如:注射剂(针剂)、乳剂、煎剂、浸剂,等。
(2)气体剂型:如:喷雾剂;
(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糊剂;
(4)固体剂型:如:粉剂、片剂、胶囊剂
(2)不良反应:
A. 副作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适反应。副作用是可预见的,但很难避免。
B. 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C. 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过敏反应。过敏原可是药物、药物杂质、药物代谢物等
D. 继发性反应:药物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E.后遗反应:停药后药物浓度已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F. 停药反应: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
四、药动学
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规律的学科。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
2.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1)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吸收的快慢或难易受药物理化性质、浓度、给药方式等因素影响(2)分布: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过去称为代谢。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4)排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 药物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如:氯霉素与氟苯尼考。
(2)药物的剂量: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药物的剂型: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过去称为代谢。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4)药物的储藏与保管:如漂白粉接触二氧化碳、光、热易失效。
(5)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协同(辅药)和拮抗
2. 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1)给药途径:口服、注射、浸泡,等。
(2)给药时间:
(3)用药次数与反复用药:
3. 动物方面的因素:
(1)种属差异:如:淡水白鲳、鳜鱼和虾对敌百虫敏感。
(2)生理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的动物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3)个体差异: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4)机体的机能和病理状况:如肝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等。
4. 环境方面的因素:
(1)水温和湿度:药效一般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10度,药效提高1倍。(也有例外)
(2)有机物:水体中有机物存在有时会影响药效。
(3)酸碱度:酸性药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四环素等在碱性水体中作用弱;碱性药物、磺胺类药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随pH升高药效增强。
(4)其他:如溶解氧、光照,等。
第二节水产药物的种类和选择
一、药物的种类根据药物作用对象的不同,可将药物分为以下类型:
1. 抗病毒药: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免疫制剂、病毒灵、中草药等;
2. 抗菌药: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抗菌中草药、疫苗等;
3. 杀真菌药:如孔雀绿、亚甲基蓝和制霉菌素等;
4. 杀藻类药和除草剂:如硫酸铜、敌草快等。
二、抗菌药
(一)抗生素又称抗菌素
主要由微生物产生的能选择性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次级代谢产物。
A. 主要作用G+的抗生素
1. 青霉素类:为含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发酵液提取或半合成获得;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胞壁合成。
1) 天然青霉素:为青霉素G(苄青霉素,Penicillin G or Benzylpenicillin):
优点:杀菌力强,疗效高,价格低;
缺点:抗菌谱窄,易被胃酸和青霉素酶水解破坏
2) 半合成青霉素:由天然青霉素进行结构改造而成,具广谱抗菌特点。
包括: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等
抗菌药
F.
磺胺药物的用药常规
1.大剂量原则:第一次给药以“突击剂量”(平时的2倍以上),以后以正常剂量维持(50-200mg/Kg鱼),病症消失后仍以半剂量投喂2-3d。
原因:
a. 其作用机制为与对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b. 易产生抗药性
2. 避免毒性反应:大剂量容易引起磺胺结晶中毒
预防: a. 服用等量的小苏打
b. 采用磺胺复合制剂(加入1/6TMP)
3. 磺胺药物难溶或不溶于水,因而一般采用口服或浸泡等给药方式,一般不全池泼洒。
(五)抗菌中草药
1. 中草药制剂的主要种类
1) 抗病毒中草药:如:大青叶、板蓝根和金银花等;
2) 抗菌药:如:连翘、大蒜、蒲公英、金银花等
3) 免疫增强药: 如:黄芪的黄芪多糖;人参的人参皂甙;大蒜素等
4) 其他药物:如:当归有雌激素样作用、人参有雄激素样作用等;
2. 中草药制剂的特点
1) 天然性2) 多功能性3) 无耐药性4) 低毒副作用性(六)细菌疫苗
(四)醇类
1. 乙醇(酒精):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并脱水而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最适杀菌浓度为75%,过低过高效果均降低
(五)卤素类
1. 漂白粉:为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效含氯量25-35%,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强,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弱,暴露空气中易吸水和CO2而失效。防治(1ppm);清池(30-50ppm)
2. 漂白精:为次氯酸钙,有效含氯量为60-70%,消毒力较漂白粉大2-3
倍。防治(0.3-0.5ppm)、带水清池(10-20ppm)
3. 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新型高效消毒剂,对细菌、病毒、真菌孢子均有强作用,有效含氯量60%,性质稳定。防治(0.3-0.5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