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痛―― 肌筋膜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不起的痛―― 肌筋膜炎
作者:
来源:《家庭医药》2018年第09期
有研究显示,多于80%的成年人曾出现过腰背痛,其中63.5%的患者存在肌筋膜炎。
在肌筋膜炎面前,男女患病率没有差别,也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随着年龄增长,患肌筋膜炎的可能性逐渐增加,中老年人也因此成为患病的主力军。
肌筋膜炎常见,却又常被忽略或误诊,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导致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活及精神负担。
本期名医谈病,我们就来谈谈:
腰痛,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在全球范围内,腰痛是仅次于感冒导致患者来医院就诊的原因。
就职于某网络科技公司的王先生被腰痛缠上了。最近,他由于过度加班劳累而出现明显的腰背部疼痛,工作无法正常继续,生活也颇受影响。备受困扰的他去医院做了腰椎CT和MRI 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了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是骨骼肌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其基本病理是肌筋膜及肌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慢性劳损是引起筋肌膜炎的常见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
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为筋肌膜炎另一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
慢性感染、精神忧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易并发肌筋膜炎。
此外,筋肌膜炎还常见如下几个诱发因素:
◎外伤史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尤其腰部扭伤。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久坐久站,长期单一姿势工作
不少患者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固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可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抵抗力低下或者发育畸形
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疼痛是肌筋膜炎的主要症状,其表现多种多样。
◎固定压痛点
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压痛點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按压痛点可引发区域性的分散痛。
◎局部肌肉痛
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最长见于腰、背、颈、肩部疼痛,骶、臀、腿、膝、足底、肘或腕等处也可发生。体检时发现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
◎缺血性疼痛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不同部位的肌筋膜炎也有不同表现,常见以下几类:
◎腰背
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剧烈,有烧灼感,腰部活动时症状加重,局部压痛较显著,多在病变肌肉的起止点处;有的患者体温升高,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急性发作后,少数患者可获得症状完全消退,多数会遗留疼痛,或相隔数月、数年以后再次发作。
慢性病例表现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常在天气变化时如阴雨天、夜间或潮湿地域时疼痛加重,每天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动可缓解,劳累后又加重。腰部压痛广泛,多无局限性压痛,腰功能活动可正常,但活动时腰部僵硬,酸痛明显。
◎臀
臀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有重压感,有时皮下可扪及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
◎肩背
颈、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感、活动不灵和肩臂酸胀及麻木等;阴雨、潮湿、风寒、劳累、扭伤等可使症状加重;患处肌肉僵硬,有压痛或触及索状物,揉压患处感到舒适,症状减轻。
◎颈后
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工作,尤其是长期伏案、低头工作的工种,易患此病,一般仅限于颈后部不适。
主要症状:颈后部疼痛、酸胀、僵硬、沉重、压迫感、活动不灵,一般无神经症状,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病情严重可伴有头痛及肩背部麻木等。
◎跖部
多为长时间走路(如登山、徒步、逛街等)引起的足底慢性损伤。此外,鞋跟太硬造成对足跟压迫,常穿高跟鞋也会加重足底损伤。单脚足跟疼痛最常见,也可以足弓或前足疼痛。晨起当脚刚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瞬间,疼痛非常剧烈,稍加活动可减轻,行走一段时间后又加重。
目前,关于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为:
◎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按压痛点可引发区域性的不按神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
◎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如按摩)可使疼痛减轻。
◎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有研究认为,肌筋膜炎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膜,而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会导致脊髓神经元兴奋性降低,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
而实验室检查、磁共振及红外热像图有助于明确诊断。
肌筋膜炎患者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或稍高。磁共振检查,腰背部皮下可见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为渗出液体的信号。
临床红外热像学是利用红外线辐射成像原理观察人体表面温度变化,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产物。红外热像技术在国外临床应用已近40年,近10余年来我国临床应用与研究也有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疼痛临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理论上讲,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就会从其表面辐射出远红外线。正常人体能够维持一定的体温并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散红外辐射能。当人体患病或发生某些变化时,这种全身或局部的热平衡遭到破坏,就会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组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因此测定人体温度分布的变化,将有助于肌筋膜炎的诊断。
>>小贴士
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
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而易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由于多有肩背部疼痛表现,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相混淆,导致过度治疗,应予以鉴别。重点是对引起疼痛的原发病因进行鉴别与诊断。
◎急性扭伤:多有明显的转扭伤史,伤后立刻出现疼痛,活动受限,有明显压痛点,体位不能自如转换,疼痛为痉挛性疼痛,X光片无异常。
◎椎间盘突出症:多有损伤史,伴肢体放射性疼痛,症状时轻时重,活动受限,咳嗽、喷嚏、转头、弯腰则可加重症状,休息后疼痛缓解。棘突间或棘旁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有相应的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及运动障碍。X光片或CT可协助确诊。
◎腰椎管狭窄症:腰痛反复发作,下肢麻木行走无力、间歇性跛行,X光片或腰椎CT可见椎间隙变窄,椎管内径变窄。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多有扭伤或劳损史,第3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并向下腰及臀部放射,腰三横突附近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