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3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消极作用
1.制约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三大威胁
官僚化
不适当的控制
自主性的危机
2.非政府组织在一些事务中也可能扮演者极不光彩的角色 充当政府的工具和喉舌,成为政府机构另一种形式的扩展和
延伸。
(一)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设雅典学园对年轻人免费教育
经过1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到1965年,维也纳第20届国际红十 字大会正式通过了7项红十字基本原则:人道性、 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
亨利.杜南
1828 - 1910
1828 年 5 月 8 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商
人的家庭
1859年6月24日,在意大利北部发上一场
在西方社会,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01
非政府组织是西方社会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02
非政府组织可以帮助解决西方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社
会问题 非政府组织成为公民社会的活动平台 非政府组织具有强化社会监督职能和推动良政建设
03
04
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主张和推行的社会公益作为平衡器,可以
05
减缓贫富悬殊、分化可能引起的社会动荡
当社会经济发展是双方的共同目标时,政府提供资助,第 三部门提供服务,同时政府接受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权、独 立性和倾听非政府组织的意见,非政府组织则协调政府实 施国家计划、政策和规章,共同从事社会发展活动。
合作 互补
财政资助 提供公共服务
补充 关系
第三部门自行负责筹款,满足政府未能 满足的需求;一般应用于发达国家
致力于战场救护的非营利组织,如著名的国际红十字会; 致力于科学、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组织,如诺贝尔基 金会。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24
二战后,联合国体系的诞生及各国涌现的各种形式的社群组织,如妇 女组织、产业工人组织、农民组织、社区居民组织、儿童保护组织、青 少年组织等等。此外还有涉及人权、环境、和平等关系人类发展的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各个国家迅速发展。 法国:1990年 建立了6万多个社团 德国:每10万人 1960年160个 1990年475个 瑞典:有近20万个社团,大多的瑞典人参加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社团 埃及:90年代早期,有约2万个NPO 巴西:20万个NPO 泰国、曼谷:2200个NPO 印度:世界上最复杂多样的NPO 萨拉蒙惊呼:我们是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之中,这场 革命对 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 19世纪 后期的世界的重要性。
25
国外NPO的多样化
规模:以第三部门雇员占劳动力比重作为衡量规模的标准 美国规模最大,有7.8%的劳动力服务于NPO 英国、法国、德国规模也较大,雇员占劳动力的2、5%至4、 2%,日本占劳动力的2、5%、意大利1、8% 结构: 美国、德国 英国、日本 法国、意大利 东亚国家 医疗机构首屈一指 教育机构独占鳌头 社会服务最为重要
(1)传统范式:冲突的对手关系
(一元化视角,以国家或以社会为中心, (2)治理范式:多样化、多渠道的合作方式 出现的诱因:公民需求的多样性 认为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一是强调以社会为人类生活的主导场所,对利益满足渠道多样性的要求不断冲击
政府是一种必要的恶。公民社会构成保 着传统范式,放松管制而更多地依赖社 护公民免受国家强大权力侵扰的缓冲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系统来加强对非政府
济被人们普遍接受,国家和市场成为满足人们利益需求的两大机制。
以社会救济
和福利性服 务为工作重 点
以推 动社会发展 和经济开发 为工作重点
世界范围内 的引导和协 助
1. 创建普及阶段:以社会救济和福利性服务为工作重点
以社会救济和福利性服务为工作重点,关注于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个人 和家庭提供维持基本生存性质的人道主义援助和物质支持。最初的非政府组
要机构。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四个主要机构经社理事会、安理会、大会及秘
书处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展开积极的合作。 冷战后,非政府组织注重国际范围内组织网络的建立,很多非政府组织
的工作基地由西方转向发展中国家。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跨越传统经济社会领域,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大业的趋势更加明显。
3.2
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工作重点: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开 始从单纯的提供服务和援助转向着 力于制度创设和政策创新,希望结 成国际或全国性合作网络,互通信 息、互相支持。
冷战中,非政府组织依附于两大政治集团,成了它们对抗的工具。冷战 结束后,非政府组织同时向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稳定迅速发展。非政府在联 合国体系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一方面被列入经社理事会咨询名单的非政府组织数量剧增,在90年代初 达到969个,几乎占了非政府组织总数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 在联合国体系内的发展突破了原有机制上的限制,几乎进入了联合国全部主
3.1 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崛起
古希腊罗马的公益捐助传统 封建时期的宗教慈善 资本主义时期的民间慈善组织 现代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1、古希腊罗马的公益捐助传统
生产力相对低下,集体的力量受到重视,政治与道德、 社会生活是同一回事。公民们必须致力于公务,不存 在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分离。 捐助形式:剧场、竞技场、文化场。 捐助形式:柏拉图捐建学院 缺点:可持续不强 出于竞争公职的需要,很多富豪通过慷慨解囊来获取
织大都带有宗教特色,成员多带有普世情结,根据共同的信念走到一起。
除宗教非政府组织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大会也是极具代 表性的非政府组织。1863年10月26日,欧洲14个国家参加了公共福利协会在
日内瓦召开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创世会议,制定了红十字会的基本原则,并
将其命名为“伤病员救护国际委员会”。1964年8月8日到22日,又签定被有 关各国承认的《红十字公约》。确立了以人道、中立、公正为原则来指导自 己的全部活动,公约规定:战场上进行救护的医院及人员处中立地位,应受 保护。
对抗 关系
第三部门作为公众利益的 代表,负责推动政府进行 政策改进。一般发生在社 会不稳定或政治动乱时期
3.2.2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A B
NGO在提供公共物品中具有效率的优势,有效弥补 了政府缺陷; NGO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C D
NGO的发展增加了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扩大了社会公平; NGO的发展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
• 国际公约
1901 亨利.杜南荣获首次颁 发的诺贝尔和平奖
1948
红十字会协会决定把 5月8日定为世界红十 字日
2.成长阶段: 以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为工作重点
工作重点:致力于面向落后地区或贫困社会的区域性开发援助项目,力图促
进和帮助这些地区或社区实现生活水准的改善和提升。 时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非政府组织有限发展。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NGO以非正式的形式与国联发生联系。在有限的领域内与国联开展合作,
集中在卫生、商业、妇女和儿童的人权保护领域。 1921年,国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与国际红十字会和相关的其他非政府组织
开展合作,该委员会受邀为其提供健康方面的咨询。1927年,国联设立经
济咨询委员会,非政府组织国际商会在该委员会取得3个席位,并享有投 票权。另外,“妇女儿童交通管制国际局”在国联常设的“妇女儿童交通
古希腊罗马时代
罗马共和时期
社会声誉,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公益捐赠传统。 捐助形式:公益捐赠依法进行、慈善组织法人化 缺点:一般公民投入较少,富人公益捐助变味
罗马帝国后期
公益赠与与遗产信托逐渐合二为一,成为统一的
遗赠——信托制度。
2、基督教与中世纪的教会慈善
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中出现过行会基特尔和一些慈善组织。如在16世纪 的意大利都灵地区出现过慈善医院、在文艺复兴时代的佛罗伦萨出现 过孤儿院。基督教之爱使教会能够动员教徒通过不断捐献来赎罪,由 此救济不幸者,彰显“主”的慈爱。 神权高于政权,基督教影响。 教会享有专门税收——什一税, 捐助形式:宗教法庭、大学、图书馆、教会医院、育婴堂、孤儿院等 缺点:一家独统,不利已其他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已收到世俗额昂全 的挑战,最终被世俗国家取代。
1601 年,英国通过了两个著名的法律:《慈善事业法》, 即后来的《慈
善法案》和《济贫法》。 在英国政府对民间公益捐助的倡导下,出现了一些响应者,比较著名
的是1602年捐建了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托马斯 •波德里爵士。17世纪下半期,
英国还出现了私人捐助办学的现象。
3、现代非政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成型市场经
二是国家中心论。认为推动发展是政府 组织的监管,引导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策
的事。NGO是不同利益者聚集起来的不
略选择。
同群体,难免对整体的公共利益的确定 市场、国家和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补 施加影响,从而可能造成国家制度和 充的。 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的偏差。
2.横向上,西方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存在着三种典型关系
东欧转型国家 文体休闲一支独秀
宗亲团体和邻里组织特别引人注目 社区发展和政治领域
26
第三世界国家
收入来源 : 会费、服务收费、经营收入、个人捐 款、公司捐款、政府资助、外国资助都是 NPO 可 能的收入来源。 ( 1 )以会费、服务收费和经营收入为主的国家, 如美国; (2)以政府拨款为主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 ( 3 )以境外捐助为主的国家,如很多转型国家 和第三世界国家。以个人或公司捐款为主的国家 几乎没有,证明“志愿失灵”的一定道理。
管制咨询委员会”中取得了代表资格。“援助年青妇女国际联盟”在国联
的“保护儿童、年青人”的常设咨询委员会中享有一个顾问席位。
3. 调整改革阶段:世界范围内的引导和协助
二战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密切,非政 府组织数量剧增,这种现象被称为“全球社团革命”。 活跃领域:不仅继续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人道主义救助等领域,而且在军 事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稳定、人权维护、甚至体育运动和文化保存等方面 发挥了举世公认的作用。
基督教的出现,“行善”更多地是教会
19世纪,非营利组织的数量、活动范围和影响力日增 致力于社会变革、社会改造的工人团体:如1881年英国工人成立的民 主联盟、1886年美国工人成立的劳动者联盟;
Baidu Nhomakorabea
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基金会和致力于慈善事业的非营利组织,如洛 克菲勒基金会、美国的救世军和英国的救助儿童会等;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教会对公益的垄断受到沉重打击,教会公益事业开
始走向衰落,世俗国家在慈善活动中的地位开始上升,随之而来的是慈 善基金开始由教会控制转向世俗控制。
17世纪以后,大批修道院解散,教会对公益领域的主导地位急剧下降。
王权的集中使英国、法国成为绝对主义国家,欧洲向中央集权化发展, 行会、村社等服务于小共同体利益的组织形式也在王权的打击下削弱、 萎缩。与此同时,国家开始逐渐承担起社会公益的责任来。
第三章 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
发展及其作用
内容大纲
Table of Contents 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崛起 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 中的作用 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与国际非政 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历史演变往往是和社会与国家相分离 的过程紧密相连的。社会与国家分离这一过程是从现代 民族国家产生开始的,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和 成熟起来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事情。据此,很多 学者在探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史时,往往从这个时候 开始论述。 然而,“任何组织的产生都有其历史渊源和传承 过程,非政府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有其各种形式的前 身。” 因为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国家和商业组织 外,一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形式,为当代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战争,6月25日,途经索尔弗利诺,他目
睹了极其悲惨的战后情景,4万多名死伤 士兵被遗弃在战场,组织所有人力,物
力投入这场战争的救护
加入了基督青年会,瑞士商人,人道主 义者, 1901 年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得,
红十字会创办人。
索尔弗利诺1859
1862
“索尔弗利诺 回忆录”
主要建议:
• 救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