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教育项目情况调研报告
2023年扶贫调研报告
![2023年扶贫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cf5f5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b.png)
2023年扶贫调研报告2023年扶贫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一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积极推进扶贫工作。
2023年,本着调研扶贫工作中的要求,我国开展了一次广泛的扶贫调查,以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速推进扶贫工作。
一、经济扶贫在经济扶贫方面,我国在政策的推动下,通过设立扶贫基金、扶贫贷款、百万贫困户免费创业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
但是,目前扶贫贷款的利率仍然较高,对贫困户来说仍有一定的压力。
同时,扶贫贷款的发放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倾斜现象。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贷款利率、贷款发放等方面加以改进,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难题。
二、教育扶贫教育是减贫的重要手段。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有助于提高贫困人群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帮助贫困群众脱离贫困。
我国在教育扶贫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免费义务教育、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和学生克服经济困难,实现了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但是,在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方面,仍有一定不足。
教育资源存在地区不平衡的问题,有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比较差。
为此,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化教育的布局,加快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三、医疗扶贫医疗是穷人的救命草,因此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是必要的。
我国已经向国家级贫困县和重点县等地区投入一定的医疗扶贫资金,提高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开展健康扶贫、大病医疗救助等工作。
但是,在医疗服务和医疗设备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由于医疗资源比较匮乏,爱心医疗队的支援是必要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和医疗人才的引进,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四、文化扶贫文化扶贫可以提升贫困地区的文化素养,增强自身的文化影响力,推动经济发展等工作。
我国在文化扶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立了一批文化扶贫项目,推广了传统手艺,开展了书法、绘画、音乐等形式的文化课程,文化扶贫的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中。
目前,美丽乡村和文化旅游等热门项目逐渐崛起,这为文化扶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某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某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3073d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d.png)
某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某某县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及范围某某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四川交界处,地处东经103°59′18″-104°27′50″,北纬27°49′11″-28°24′38″之间,东与四川某某、高县接壤,南靠彝良,西与大关、永善县毗邻,北与某某、水富县相连。
东西最宽46公里,南北最长62.5公里,总面积2092平方公里,是云南入川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
(二)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某某地理气候条件特殊。
某某属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
由于受关河、白水江深切,将全县分为三大块,东北片区、南部片区和西北片区,并形成了关河东岸和西岸两大山脉,造就出重峦叠嶂、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特征。
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29米。
县境南北狭长,东西略窄,最大纵距62.5公里,最大横距46公里。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四季较为分明。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日照较短,有多雾多湿多雨的特点,据气象部门统计,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温41.8℃,极端最低温-2.5℃,大于10℃的年积温5370℃,多年平均日照为965.7小时(841-1170小时之间),日照率22%,相对湿度81%,无霜期为328天。
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226.2毫米,最高值1800毫米,最低值1000毫米。
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83亿立方米,折合多年平均径流量884毫米,径流系数0.72,径流的地理分布与降水分布相同,高值达1200毫米,低值为700毫米。
最适宜发展林业。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某某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10个乡镇,78个村委会,16个社区,2624个村民小组。
某某年末有农业人口92528户355361人,劳动力177817人。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43343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6.png)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做出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一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中。
为了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情况,了解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本次调研选定了某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贫困人口的家庭收入情况、教育水平、生活习惯、就业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实地走访则是对一些重点户进行深入了解和实地观察。
三、调研结果1.家庭收入本次调研的贫困人口主要以种植和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大多数家庭收入保持在2000元以下。
同时,有近一半的贫困人口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导致收入不稳定、生活难以维持。
2.教育水平本次调研发现,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贫困人口只受过初中以下程度的教育,其中还有一些人没有受过教育。
这导致他们在就业方面难以找到高薪工作,进一步加剧了贫困。
3.生活习惯本次调研发现,部分贫困人口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等,这些习惯不仅会耗费家庭的财力和时间,也会严重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导致债务问题的加剧。
4.就业状况本次调研的贫困人口主要靠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维持生计,但是由于不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流通不畅的问题,他们的收入非常有限。
同时,由于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5.政策措施本次调研中,政策扶贫措施对当地的贫困人口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例如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人群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在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政策也在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状况。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贫困地区面临的问题很多,既包括经济困难、教育水平低、生活习惯不良、就业困难等,也包括缺乏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继续加强扶贫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当地的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帮助当地的贫困人群实现脱贫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1ae646f78a6529657d532b.png)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如何提高贫困山区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
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穷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大障碍。
造成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居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条不小的长廊,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教育现状引起的原因改善方案一.家长对教育的漠视在贫困山区,因为经济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使广大家长无法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很少家长有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观念,在我调查的这所小学,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不会再有继续上学的机会。
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很多山区学生失去了接受知识的机会。
这种落后的观念将成为山区教育的大障碍。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冲突贫困山区的学生在未跨入校门之前就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理问题。
他们的内心比一般同龄人要敏感很多,他们需要的关怀和温暖也很多,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用语言传递信息,用语占来评价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媒体,只能用“口”来传递信息,用“口”来交流思想。
倘若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偶尔说出一些有损于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那时“小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另外,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也会绐学生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灵和身体伤害。
尤其是喜怒无常和暴躁的性格,酿造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除厂伤害自己外,更严重的足会伤害学生和社会. 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全方位的判断能力,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
关于教育帮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教育帮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f1015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9.png)
关于教育帮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一、背景教育帮扶工作是指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物质和帮助,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从而提高其生活水平和未来发展的机会。
教育帮扶工作是人民生活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加强教育帮扶工作的落实,制定和完善教育帮扶政策,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发展,我们对教育帮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对象和范围我们的调研对象是涉及教育帮扶工作的贫困地区及其学校,主要调研范围包括:1、教育帮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2、贫困学生接受教育帮扶的情况;3、教育帮扶工作对贫困学生的影响。
三、调研结果1、教育帮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在教育帮扶工作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包括:1.1 缺少完善的政策法规教育帮扶工作地区普遍存在着教育帮扶政策法规不完善、制定不规范、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给教育帮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到达的教育帮扶资金少,发放的学费补助等不及时,给贫困家庭的孩子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难度,严重影响了教育帮扶的效果和贫困家庭的教育。
1.2 资金的使用不合理部分教育帮扶工作中,资金的使用方向不明确,使用方式不合理。
部分资金被滥用,影响教育帮扶工作的正常开展,没有达到实际的帮扶效果。
2、贫困学生接受教育帮扶的情况2.1 教育帮扶工作渗透率不够部分教育帮扶工作中,没有把工作做到贫困户家庭,没有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导致未能及时发现需要帮扶的学生,或者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出现了帮扶针对不准确、帮扶对象的错误匹配现象,影响了教育帮扶的效果。
2.2 反映激烈的问题在教育帮扶工作中,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太过贫困,不愿意上学或不能够坚持学习,或者因为没有接受过足够多的启蒙教育而不能理解教育的重要性等问题,增加了教育帮扶的难度。
这就需要教育帮扶工作的帮扶人员,特别是学校的师生,要用心去关注,并及时帮助解决。
教育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教育调查报告(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1018ce580216fc710afd83.png)
教育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教育调查报告:农村教育调查报告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开展的关键。
在中国这样一个开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
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缺乏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缺乏,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
有的学校为到达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局部支付债务。
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到达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
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
导致农村教育的开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时机,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
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开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开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
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局部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
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置;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置,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三、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教师问题多多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
贫困县教育情况汇报
![贫困县教育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672fd2b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9.png)
贫困县教育情况汇报贫困县教育情况一直备受关注,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而贫困县的教育发展情况直接关系着当地孩子们的未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贫困县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汇报,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分析。
首先,贫困县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欠佳,贫困县的学校设施、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很多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陈旧破旧,甚至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缺乏,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其次,贫困县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贫困县,由于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很多优秀的教师都不愿意到贫困县工作,导致当地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而且,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再次,贫困县教育投入不足。
在贫困县,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而且,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条件都无法保障。
最后,贫困县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挑战。
在当前的形势下,贫困县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师资力量的薄弱、教育投入的不足等问题。
而且,由于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这进一步加大了贫困县教育发展的难度。
综上所述,贫困县教育情况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加大对贫困县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促进贫困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当地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贫困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一些贡献,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状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d49bf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3.png)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概述本报告是针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状况进行的调研。
通过深入的采访和数据分析,我们对该地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本报告的目的是探讨当前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投入不足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学校建设严重滞后,教学设备不完善,教育资源匮乏。
许多学校缺乏食堂、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不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同时,可以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筹集资金和物资来改善学校的条件,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二、师资力量不足农村贫困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贫困和交通等因素,教师资源流失严重,许多学校只能聘用临时代课教师,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同时,可以推行教师定向扶持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前往农村贫困地区任教。
三、学生辍学问题严重调研显示,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辍学问题非常严重。
许多孩子因为贫困和家庭困难而不得不辍学,缺乏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和补助金。
同时,可以组织志愿者和社会机构开展劝学活动,促使学生重返校园。
四、教育内容与需求不匹配在农村贫困地区,许多学校的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
教育过程缺乏实际应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政府应该调整教育内容,引入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职业培训课程。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
为了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校基础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培训和素质;采取措施减少学生辍学率,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调整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扶贫支教调研报告
![扶贫支教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7e02b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4.png)
扶贫支教调研报告扶贫支教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教育问题,并积极开展扶贫支教工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扶贫支教的实施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扶贫支教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我们走访了某贫困地区的几所乡村小学,与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和困难。
2. 面对面访谈:与相关政府官员和扶贫志愿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在扶贫支教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三、调研结果1.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这些地区的学校普遍设施简陋,缺乏图书、教辅材料等基础教育资源。
同时,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师,影响教育质量。
2.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许多学生家庭贫困,无法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甚至难以满足基本的学习物资需求。
3. 教师培训和支持不足: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培训,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同时,缺乏相应的福利待遇和支持机制,导致教师短期流动频繁。
四、调研分析1. 教育资源是影响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缺乏教育资源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机会。
2.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是贫困地区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缺乏基本的学习条件将限制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果。
3. 教师素质和培训是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关键。
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业培训将制约教育发展。
五、建议1.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并提供图书、教辅材料等学习资源。
2. 提供学生资助:政府应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宜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助。
3. 加强教师培训: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意识,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支持机制,留住优秀教师。
4.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支教工作,组织各类志愿者开展教育支持活动,提供教育咨询和辅导等服务。
六、结论扶贫支教是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
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三篇
![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3ace2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c.png)
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三篇一、调研背景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
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xx届xx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
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
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三、调研目的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有关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五篇
![有关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e7af2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e.png)
有关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五篇有关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篇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
我国农村有着9亿人口,其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提高。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同学深入大邑县金星乡,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并得出如下调查结论。
一.调查中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与城市相比有着较大差距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财政比较紧张,各种经费异常是教育经费是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
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就拿英语来说,城市学校的英语教育远远强于农村,很多农村小学的孩子根本没有上过英语课,这就在起点上落后于城市。
2.农村师资力量不够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师范学校毕业的人不愿意到农村教书,农村教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着农村师资力量的调整。
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
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
加之学校给教师供给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
应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应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农村家庭因素影响子女教育问题首先在于农村,家庭条件本来就有限,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仅有学校在教育着孩子们,一回到家中就是无人管教了,孩子们只在学校里学习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受传统愚昧的影响家长们都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
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学是一大损失;而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就无法找到一个适宜的工作,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
关于乡村振兴对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对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情况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e91c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f.png)
关于乡村振兴对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情况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问题仍然是困扰着农村地区的一大难题。
最近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乡村振兴对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情况的调研。
首先,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少地方已经倾力于发展农村教育,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获得了注资支持,学校设施越来越完善,教育设备不断更新,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和计算机等方面,明显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些举措有助于引导教育资源流向农村地区,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受教育机会。
其次,乡村振兴带来的机会使许多青年教师愿意走出城市进入农村执教。
他们带来新思想、新技术、新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激发农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内容上,不少学校引入了先进的教材、知识点及科技成果,使学习更加实用和丰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乡村振兴也为家庭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许多农民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此投入时间和金钱。
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使农民不再认为农业是唯一的出路,他们会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
这也促进了农村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然而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学生数量少且分散,教育资源较少,导致部分地区的学生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
同时,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机会也受到学校管理水平的影响,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总体来看,乡村振兴对提升农村教育质量造成了积极和显著的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仍有许多面临困境的农村地区需要我们的帮助。
我们鼓励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帮助力度,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教师、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乡村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育英”支撑。
为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除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支持,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师资力量。
农村教师薪资和福利相对城市的教师较低,这就导致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选择到农村执教。
为此,我们应当加强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好的待遇,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执教。
贫困山区学校调研报告范文
![贫困山区学校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a19d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0.png)
贫困山区学校调研报告范文前言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贫困山区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改善贫困山区教育状况提供参考。
调研过程中,我们对多所贫困山区学校进行实地走访,并与相关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本报告将根据实地调研内容,对贫困山区学校的整体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校概况我们选择了位于XX省XX市的YY学校进行调研。
YY学校是一所贫困山区小学,周边经济条件较为落后。
学校占地面积小,教学设施简陋,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
学校拥有一支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但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条件仍有待提高。
困难与问题1. 教学环境差YY学校的教室狭小,桌椅破旧,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
教室内光线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影响。
此外,学校建筑老旧,存在安全隐患。
2. 师资力量不足YY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多数教师没有专业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相对匮乏。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学校无法吸引到优秀的教师。
3. 学生营养状况不佳由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营养状况普遍较差。
缺乏均衡的饮食,长期以来导致学生身体发育不良,容易生病。
4. 教育资源匮乏YY学校的图书馆藏书有限,学生的学习资料相对匮乏。
学校附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乏味,无法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解决方案1. 改善教学环境为了提升学校教学环境,可以向政府争取资金,进行建设和更新。
修缮教室,更新桌椅设备,改善光线条件。
此外,对学校建筑进行维护和改造,确保学生上学的安全。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贫困山区学校任教,如提供经济津贴、完善教育培训计划等。
同时,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力度,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 提供营养餐计划通过与食品公司合作或筹集善款,为贫困山区学生提供营养餐计划。
确保学生获得均衡的饮食,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4. 丰富教育资源建设学校图书馆,购买更多图书,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同时,积极寻找外部资源,引入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他们的教育视野。
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发展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99ad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9.png)
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为深入了解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发展现状,本调研深入贫困地区,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现状(一)教育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贫困地区的学校建设得到了重视。
许多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教学设备也有所更新。
一些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二)师资力量有所加强政府通过特岗教师计划、支教行动等方式,为贫困地区补充了一批年轻教师。
同时,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有了一定提高。
(三)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如“两免一补”、助学贷款等,确保了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
三、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资源依然短缺尽管教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仍显不足。
一些学校的教学设备老化、损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也相对匮乏。
(二)师资队伍不稳定贫困地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部分教师存在“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三)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在一些贫困地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读书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这种观念导致部分学生辍学,影响了教育扶贫的效果。
(四)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专业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四、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建议(一)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补充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拓宽教育资源的来源渠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投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
新疆贫困调研报告
![新疆贫困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737d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8.png)
新疆贫困调研报告
根据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新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困现象。
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贫困率较高:新疆地区贫困率较高,许多家庭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其中,农村地区的贫困率更为突出,贫困人口数量庞大。
2. 教育问题突出: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往往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
缺乏教育机会使得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大了贫困的压力。
3. 就业机会不足:受限于地区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新疆地区的就业机会不足。
特别是学历较低的人群更加容易陷入贫困陷阱,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
4. 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滞后,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这导致农民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加大了贫困问题。
5. 社会保障不完善:部分贫困人口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无法得到充分的医疗、养老等保障。
这使得贫困现象更加严重,家庭难以摆脱困境。
综上所述,新疆地区的贫困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加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贫困现象,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调研教育帮扶情况汇报
![调研教育帮扶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a4e7cf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8.png)
调研教育帮扶情况汇报
近年来,教育扶贫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解各地教育帮扶情况,
我对我市的教育帮扶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就此进行了汇报。
首先,我对我市教育扶贫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走访贫困地区的学校和
家庭,我发现我市的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学生缺乏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
同时,一些贫困家庭由于生活困难,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这也成为了制约教育帮扶工作的一个因素。
其次,我对我市教育扶贫工作的成效进行了分析。
在调研中,我发现我市在教
育扶贫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资金投入、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培训等。
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同时,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也得到了帮助,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最后,我对我市教育扶贫工作的未来提出了建议。
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大对贫
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要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要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还要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教育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综上所述,我市的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教育扶贫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走上更好的人生道路。
教育扶贫扶智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扶贫扶智工作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a41b5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1.png)
教育扶贫扶智工作调研报告教育扶贫扶智是指通过教育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摆脱贫困,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教育扶贫扶智工作在贫困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教育扶贫扶智工作在贫困地区帮助了大量的贫困家庭改变了命运。
通过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例如建立学校、提供教材和教师培训等,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也增加了他们未来就业的机会。
在我调研的一个贫困地区,当地政府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建设了新的学校,并向贫困家庭提供教育补贴。
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孩子们的受教育条件,使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教育扶贫扶智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相对短缺。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限制,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
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稳定和不均衡。
同时,由于贫困地区居民经济条件差,很多家庭无法负担孩子上学的费用,从而导致很多孩子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教师。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组织志愿者参与教育工作等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可以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贫力度,提供孩子上学的资助。
这可以通过建立社会扶贫基金、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可以加强教育和产业的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加他们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孩子们的教育重视。
总之,教育扶贫扶智工作在贫困地区的作用非常重要。
通过改善教育条件,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当前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扶贫扶智的目标,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4836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c.png)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庞大农村贫困人口的国家之一。
贫困地区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的调研。
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专家访谈,我们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基本情况1.地理环境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包括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多山少水,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发达,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2.贫困人口据统计数据,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庞大。
他们生活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教育医疗资源,这导致了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健康状况差等问题。
三、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情况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然而,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原因,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水平低。
2.农业扶贫政策为了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行农业扶贫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扶持、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旨在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技术和收入水平。
然而,由于政策执行存在问题,部分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四、教育发展1.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
2.教育扶贫政策为了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助学金等。
然而,由于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等原因,部分地区的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五、医疗卫生发展1.医疗资源匮乏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医生和医疗设施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贫困地区居民的需求。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健康水平低下和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问题。
2.医疗扶贫政策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扶贫政策,如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地区教育项目情况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项目调研情况汇报:
20xx年11月11日下午,我们一行三人前往县乡进行驿站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
乡位于县的西南部,东与南圩镇接壤,南同屏山乡及县相连,西和县驮堪乡相邻,北靠都结乡,距县城45公里。
该乡地处大石山区,其中85%是石山面积,主要以玉米、黄豆、花生和木薯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作为县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之一,对该乡进行教育资源分布状况的调研,对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县乃至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状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照意义。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乡中心小学,由于校长外出开会,负责接待我们的是该校的韦副校长。
作为常务副校长,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韦副校长很热情地把我们带到办公室,并对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
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未能获取更详细的资料,为了能对该校乃至全乡整个教育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决定在乡留宿一宿,待次日校长回来后再进行进一步地交流。
定点扶贫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培养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民生工程”政策措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精致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次日上午十时,我们再次来到乡中心小学,校长的亲自接待,对我们所需的资料有了很大的补充,其情况大致如下:
一、该校办学规模
乡中心小学位于乡政府所在地,配备有办公楼、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学生食堂等,在校学生为607人,共有15个教学班,涵盖学前教育及小学一至六年级,是布泉乡最大的小学教学点。
二、师资配备
五是职校学生学习费用高,困难家庭子女缺乏经费支持,职校学生毕业就业率低,加之社会上技术工人工资待遇低于管理人员,教育成本难以回收。
困难家庭子女打消了接受职业教育的念头。
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元,多则达到1000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
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该校共有38名在编教师,8名代课老师,男女教师比例相对比较协调。
但是,这其中有大部分都是即将退休的老龄教师,如到20xx年退休的教师达20多个。
三、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国家教委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作为该乡的中心校,该校课程的设置相对合理,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
育、美术等,但由于缺乏专业对口的老师,除语文、数学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均由该校的老师经短期培训后兼任,课程设置形同虚设,教学效果可见一般。
尔后,在我们的提议下,李校长和我们来到了离乡13公里外的村教学点进行调研,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中盘旋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龙礼小学,映入眼帘的是没有校门的学校,以及残缺的由石头堆积起来的围墙。
迎接我们的58岁的老校长和8、9岁的孩子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孩子们稚嫩的脸和古老、残缺的木板床更是与现代教育拉长了距离!小学担负着村各自然屯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学任务,学生共有60多个人,有6个老师,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孩子们至今睡的还是用木板钉成的简易床,虽然老师的配备相对充足,但也是除了能教授语文、数学外,几乎不能胜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回程的路上,李校长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整个乡及县部分乡镇小学教育阶段的一些现状,为我们做这个教育项目的调研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经过这两天来我们的所见所闻,我们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大致状况也有了如下认识: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
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一、教育观念仍相对陈旧
目前,以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领域还占主导地位。
家长们认为,供学生念书,就是为了使学生升学,跳出农门,离开贫困地区,供出一个大学生,几年以后就可以帮助家里脱贫。
有不少乡村学校的领导也普遍认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升学率。
基于这种思想观念,一些学校在安排教学时,潜意识地把规定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在时间和教师安排上,向“应试”学科倾斜。
二、办学条件存在明显差异
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紧张,致使办学条件比较差,在办学过程中应基本具备的办学条件也得不到满足。
乡镇一级的小学由于政策上的倾斜,办学条件相对优越,而村一级的学校,房屋、教室、课桌,甚至教师都很缺乏,形成明显的对比。
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农村基础教育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要想搞好农村基础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
由于受经济基础、地域、文化层次、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
贫困地区农村的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普遍不高。
从教师队伍来看,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学校管理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
而且,优秀且年轻的教师往往千方百计调往县城或者条件稍微好的乡镇,留不住优秀的人才也成了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发展的一块硬伤。
从调查结果看,首要原因是无固定职业;其次是下岗;并列第三的是子女上学和其他;第五是意外事故;第六是天灾。
四、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全纳理念坚持全面、持续的发展,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用全纳理念指导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便于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激活发展动力,推动农村老年教育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从乡中心小学和小学的教师配备来看,适应应试学科的教师数量较多,而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体、美等方面的师资较为缺乏,这一类的课程几乎都是由该校的老师经短期培训后兼任,特别是在村一级的学校,音、体、美等课程几乎没有老师可以担负教学任务,所以连课程都取消了。
五、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老龄化
农村学校的教师老龄化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在我们走访的布泉乡中心小学,46个教师竟有一半都已接近退休年龄,年龄偏大的农村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由于这些大龄农村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进修机会少,导致
这些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能力低,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普遍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志愿者驿站成立以来,一直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发展,此次到乡调研,是想进一步了解县乡村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
我们将在往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农村调研,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村委会地处**镇西北角,东与**海良、大会村委会相接,南、西与**县相邻,北与丽江永胜县相接,距**镇政府25公里,距宾川县城35公里。
全村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农户325户,总人口1189人,主要有汉、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积1530亩,其中水田400亩、山地123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贫特困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