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学体育课程的学时分配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根据这一精神2002年8月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从此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定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
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得以促进。
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
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其次是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打桩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二——三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今后的锻炼打好基础。
其实,体育教育使学生提高其运动参与意识和运动技术技能,都是实现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手段,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学生“身心适”的健康促进。
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培养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
即健康三维观。
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教育部于2002年8月6日发布了《全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根据《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院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特点和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特制定本大纲。
本大纲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以“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团队精神得到弘扬,使之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课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课程的任务:1、传授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的水平,积极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真正达到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提高心血管系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运动兴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真正掌握一、二项独立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促其终生受益。
4、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生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大学体育(三)》课程教学大纲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表2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课程三维目标
毕业要求目标
本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知识目标
学科知识
√
医学知识
√
通识性知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有关国情的知识,等等)
□论文□报告□大型作业□课程作品其他
开课学院
体育学院
开课基层
教学组织
公共体育部
面向专业
非体育专业
开课学期
1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无
课程网址
无
所属通识选修课模块(备注:通识必修课不用填,通识核心选修课必填)
□1.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模块
□2. 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模块
□3. 生命关怀与生态环境模块
下学期10%
(梅山和植物园校区下学期20%)
游泳成绩
蹬边滑行、自由泳
价值目标
随堂考试
游泳大纲
上学期0%
下学期20%
(梅山和植物园校区0%)
总分
100
随堂考试
大纲
100
附:考核项目详细评分标准见各分项大纲。
八、教学资源
表6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源
资源类型
资源
教材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8,.非外文原版
□4. 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模块
□5.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
课程简介
大学体育课程是寓促进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和谐发展、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其内容涵盖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形体、瑜伽、体育舞蹈、排舞、武术、太极拳、体适能、健美、体育养生、花样跳绳、轮滑、游泳等项目。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具备自主、科学的运动健身的能力。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3学分)1. 主干课程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
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体育人文社会学 126 7运动人体科学 162 9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144 8田径与户外运动 126 7球类与游戏 126 7体操与健美运动 90 5民族传统体育 72 42. 一般必修课程各院系可从下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它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大学体育-基础课》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基础课》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3A70001课程名称:大学体育-基础课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Basic Course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32 讲课学时:6 实验学时:26学分:1适用对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程负责人:董昱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目标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二至三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今后的锻炼打好基础。
此外,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掌握保健运动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学会适合自己的科学体育锻炼方法,使之终身受益。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8、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专业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8-1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9-1.能够正确理解团队的重要性,能主动与其他成员共享信息,合作共事√9-2.能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 体育理论课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亚健康,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综合体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大学体育来满足其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体育为健康的目的。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实践学时:学分:选修课程:体育科学锻炼的方法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开课院部:体育部一、课程性质、目的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目的:是指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上均得发展。
具体目的应体现在:.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发展身体和增进健康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平等、信任、包容、互相依赖、勇敢、创造、理性、追求美等价值观念。
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共同活动和同场竞技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及共同发展,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锻炼计划。
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预防和处置方法。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比赛的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生活,形成锻炼意识和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自身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 the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学时数:112 学分数:6开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体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掌握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具备临场比赛的组织和实战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最终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兴趣,终身受益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篮球主要内容和要求1、概述2、基本技术3、基本战术4、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简介5、三人制篮球赛规则简介教学重点1、传接球、投篮、运球。
2、快攻与防守快攻。
3、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
4、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连防。
教学难点:技术动作的熟练性、准确性和各技术动作的衔接性及攻防配合。
第二章排球基本内容和要求1、排球运动概述。
2、排球基本技术。
3、排球基本战术。
排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4、沙滩排球的规则简介。
教学重点:1、阵容配备。
2、进攻阵形。
3、接发球及进攻。
4、接扣球及进攻。
教学难点:传球、扣球、技术之间的串连,战术的变化、战术意识的培养、进攻与防守的平衡。
第三章足球1、概述。
2、基本技术。
3、基本战术。
4、规则简介。
5、室内五人制足球运动。
教学重点:1、踢球、接球、运球过人。
2、个人战术、局部战术、整体战术。
3、定位球战术。
教学难点:各种脚法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停接球技术,选位、盯人、抢截、整体进攻配合和整体防守配合的战术意识。
第四章乒乓球基本内容和要求:1、概述。
2、基本技术。
3、基本战术。
4、乒乓球常识及竞赛规则、规程。
教学重点:1、基本步法、发球、接发球、搓球、正手攻球。
2、发球抢攻、搓攻、推攻、拉攻。
3、击球时间、击球部位、击球点。
教学难点:正手攻球、发球、搓球、弧圈球、步伐移动等技术动作的熟练性、准确性。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大学体育》课程授课大纲:S yllabus of the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学时数: 112学分数:6开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课程种类: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体育》是一般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经过授课,使学生系统地认识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掌握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具备临场竞赛的组织和实战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战胜困难,吃苦耐劳,一往直前的质量,最后达到锻炼身体,加强体质,] 提快乐趣,平生受益的目的。
二、课程授课内容第一章篮球主要内容和要求1、归纳2、基本技术3、基本战术4、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简介5、三人制篮球赛规则简介授课重点1、传接球、投篮、运球。
2、快攻与防守快攻。
3、人盯人防守与攻击人盯人防守。
4、地域联防与攻击地域连防。
授课难点:技术动作的熟练性、正确性和各技术动作的连结性及攻防配合。
第二章排球基本内容和要求1、排球运动归纳。
2、排球基本技术。
3、排球基本战术。
排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4、沙滩排球的规则简介。
授课重点:1、阵容装备。
2、攻击阵形。
3、接发球及攻击。
4、接扣球及攻击。
授课难点:传球、扣球、技术之间的串联,战术的变化、战术意识的培养、攻击与防守的平衡。
第三章足球1、归纳。
2、基本技术。
3、基本战术。
4、规则简介。
5、室内五人制足球运动。
授课重点:1、踢球、接球、运球过人。
2、个人战术、局部战术、整体战术。
3、定位球战术。
授课难点:各种脚法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停接球技术,选位、盯人、抢截、整体攻击配合和整体防守配合的战术意识。
第四章乒乓球基本内容和要求:1、归纳。
2、基本技术。
3、基本战术。
4、乒乓球知识及竞赛规则、规程。
授课重点:1、基本步法、发球、接发球、搓球、正手攻球。
2、发球抢攻、搓攻、推攻、拉攻。
3、击球时间、击球部位、击球点。
授课难点:正手攻球、发球、搓球、弧圈球、步伐搬动等技术动作的熟练性、正确性。
课程名称体育
课程名称:体育(4)课程编码:7090804课程学分:1学分课程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不限体育(4)(乒乓球)(physical education)(Table Tennis)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乒乓球运动是由两名或两对选手,在球网两端,用球拍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
乒乓球运动因球体小、速度快、趣味性强,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参加这项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灵敏、协调、动作速度和上下肢活动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本课程主要讲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竞赛规则,介绍乒乓球运动在国内和国际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
(二)课程任务1掌握乒乓球技术中的攻、防、发球、基本步法、基本战术,并使之应用于实际比赛中。
2.掌握乒乓球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能组织小型的乒乓球比赛和担任裁判工作。
3通过乒乓球的专项素质练习,达到辅助基本技术、提高自身协调、速度、反应、弹跳,以及其他素质和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一)内容理论部分1.乒乓运动简介、发展、锻炼价值及特点2.基本技术、战术简介与分析3.乒乓球的组织(竞赛、编排、裁判法)4.电视教学,观看国际、国内大型比赛实践部分1.技术教学(1)推挡球一一反手推挡球、减力推,加力推(2)正手攻球一一近台攻球、中台攻球、侧身攻球(3)搓球一一正、反手搓球(4)左推右攻一一反手推斜线、正手位攻直线(5)推挡侧身一一推挡后用正手攻斜线(6)发球一一发各种旋转的球、配套发球(7)拉球一一拉下旋球(8)拨球一一横板反手拨球(9)步法一一单步、换步、跳步、跨步、侧身步、交叉步(10)介绍教材一一双打(双打的配对与选择、站位及其移动)、双打练习及比赛。
2.战术教学(1)发球抢攻战术(2)搓球战术(3)左推右攻战术(4)拉攻战术(5)削球战术技能部分(1)通过课堂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技术、战术的运用能力,并配合教学比赛,培养学生担任裁判工作的能力。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108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050411(1-3)06课程名称:体育与保健学分:6分学时:104学时适用专业:工学院高职大专各专业开课学期:大专一年级全年、二年级第一学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三年制高职工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与健康保健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保健知识和提高体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公共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文化教育、身心保健常识教育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体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配合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辅助各类专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根据工学院三年制高职各类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积极提高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和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健康的体魄及终生体育的理念。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通过体育活动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心理障碍,基本掌握通过体育活动来预防与纠正心理疾病的方法,养成积极生活的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包括体育理论、田径、球类、武术、体育舞蹈、传统养生、运动保健等内容。
《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 - 副本
《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一、课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英文名称:university sprots课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大学体育部课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课类型:必修课学分: 4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60 理论学时:4 )二、课性质与目的1、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
把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到课教学中。
因此我们把课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两大目标。
2、身体运动目标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的目的和任务。
因此,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体育运动的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第三个目标是体育运动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一项或多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身心健康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
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体育教育在此方面有着其它课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课程思政案例】《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适用专业:大二本科案例 1身体素质——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一本案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体育教学和锻炼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的体育基本知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二)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心理健康目标健全学生心理,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具有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及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本案例思政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体育中蕴含的友谊与团结、公平与公正、关爱与尊重等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自信的良好意志品质和善于团队合作精神,维护集体荣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本案例课程思政设计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
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是力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乒乓球运动中的转体步法,各种扣杀动作等多种动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躯干肌肉群。
本案例主要围绕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素质的七项技术动作教学及练习展开,与思政要素相融合,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优良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实施过程(一)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本案例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次展开。
1. 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APP软件上传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的理论,详细讲解技术要领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前认知。
2. 课中(1)教师讲解、示范、教授各项动作的技术要领。
(2)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动作方法后,采取“主题式”课程教学模式,学生6人一个小组,学生自主选取小组长,从教学内容中自主选择5项运动进行小组练习。
(3)小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中5项动作进行小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