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的第三节。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按《课标》要求,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认为应该充分体现课改理念:教学行为强调尊重、赞赏,强调帮助、引导,强调反思,努力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要实现这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兴趣导引、问题导学、方法导航、合作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示意图,分析各种流水地貌的形成特点。以注释图、照片及搜集其他资料作辅助,掌握地表形态的塑造。在河流侵蚀掉中的重点是河谷的演变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电脑制作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其发育过程。尤其是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主要侵蚀方式、河谷形态特征不同,可结合课本的图解,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做总结。关于不同类型堆积地貌的形成这一教学点的时候,可以利用教具,抓住“地势趋于平缓、河道边的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的因果关系主线进行分析。在学习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例题,让学生体验知识与题目之间的构架。[说学法]
收集资料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学习过程。
讨论探究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观察对比法: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说课堂教学秩序]
教材分析
1、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
②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信息,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③插入本土地理知识,学会从身边地理事物人手学习地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②在学习中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③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河流的演变过程;对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
教学难点: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
3、教材的处理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有条理,对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先学河流的形成过程,之后顺着学生思路把河流的侵蚀方式及形成的侵蚀地貌揉合在河流演变过程的学习之中;通过分析河流两岸的外力作用的了解,再进人河流堆积地貌的学习。
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一定的预习)
情景导入:课件播放:轻音乐《多淄河之歌》
信息交流:不同地区的学生简介家乡河流名称、流经地区的地形和植被情况、河谷的大致情况(宽度、形状、水量大小等)。新课教学:河流侵蚀地貌
1、提出问题:河流是怎样形成的?
2、课件展示:
①大气降水在山地地区的情况。
②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
一边观看图片,一边讨论河谷形成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3、结合见过的河流、课文、图片、录像等资料,探究学习以下内容:
①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
②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侵蚀方式及对河谷的影响。
③侧蚀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规律。
④河流不同发育阶段的地表形态
探究学习过程:
展示沟谷及河流上游景观图片,学生思考所想到的相关关键词
播放的录像,帮助学生理解溯源侵蚀
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形成的河谷形状。
①横断山脉山河相间分布图片。
②峡谷图片。
③河谷演变过程图片。
板图分析侧蚀发生的河岸及河床、流域的演变过程。
凸岸由于流速慢而易被淤塞,河床底部不断堆积,逐渐形成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河床受流水侵蚀,这种侵蚀有别于长江上游的下蚀和溯源侵蚀,这里流水侵蚀使河床不断加宽,我们称之为侧蚀;受其作用,总的一个变化趋势是使河道变得更弯曲。(在讲解过程中,配以以下板图)在建设货运码头要考虑到多种因素,根据凸岸和凹岸的流速情况,我们重点考虑的是码头建设是否有被淤塞的危险
4、引导学生推测并描述河谷形成的发展过程。
5、以图片为依据让学生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态。
6、区别河谷与沟谷
7、小结:
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是由多种侵蚀方式共同作用而成,但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的侵蚀方式不相同。
课堂活动:P84页
新课教学:河流堆积地貌
1、课件展示:
①冲积扇图片。
②洪积扇图片。
③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河漫滩平原图片。
④三角洲平原图片。
⑤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
2、引导学生把握地貌形成过程的主线进行分析,加深认识。
1、结合图片,从气候条件和对堆积物分选能力两方面比较冲积扇和洪积扇;
2、观看图片,结合板图,讨论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
3、观看图片,讨论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归纳出各堆积地貌分布的河段;
5、判断我市是位于河流的哪种堆积地貌上。
课堂小结
1、课件展示:长江水系图。
2、 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总结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地貌特点和受到的主要作用力,引导学生完成板书: 检测训练(2005年高考题)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11分)
[说板书设计
]